试析胃癌术后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12例的诊治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12例的诊治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99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天。
13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5例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中转手术。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小剂量低分子肝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2 cases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f the 112 cases,99 cases were cured by routine conservative method, and the mean time from theonset of symptoms to the recovery of bowel function was 10d. 13 cases were cured by transferring to operation. Of them, 8 cases were transferred to operation because of 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5 cases underwent operation because they didn’t recover after 5 weeks expectant treatment.Conclusio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should be subjected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mall dosag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somatostatin therapy have the therapeutical effects to some extent.[Key words] inflammatory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conservative treatment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外伤、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针对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在鼻肠管堵塞的原因中,没有定期确认鼻肠管的位置占比22.7%、鼻肠管扭曲打折占比33.3%、没有定时冲管占比18.8%、营养液阻塞占比20.7%、药物堵塞占比18.2%。
结论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鼻肠管堵塞情况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应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置管期间的安全性。
关键词: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预防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常常采用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使得肠黏稠相应的屏障功能得以有效维持,利于患者肠道功能的良好恢复[1]。
然而鼻肠管细且长,经鼻肠管进行营养液滴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导致患者承受一定的痛苦,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
因此,对患者鼻肠管发生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予以有效预防十分必要。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180例胃癌手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探究患者鼻肠管堵塞的发生原因,给出预防护理措施,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其中包括106例男性,74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6.3±4.5)岁。
1.2 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针对在我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且采用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对患者术后出现鼻肠管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预防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借助于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
8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验, 患者均顺利 恢 复 , 胆囊 炎 复发 。此 方法 安全 、 无 简单 、 有 效, 可为患者恢复创造条件 , 为择期 手术赢得 机会 j 。因此 , 主张对 疑有本病 的患者尽 早利 用此 项技 术 , 越早越 好 ; 是 但 由于疾病本 身 的特 点 , 当胆囊 壁 发生 大 片 坏疽 时仍 难 免不 治, 因此 , 主张凡 采用 了各种胆囊穿 刺造瘘者 , 如果 引流后 病 情继续恶化 时仍应立 即行开腹手术 。此时 , 往 由于 已发生 往
( 5 7±1. ) 。临 床症状 和体 征 主要表 现如 下 : 4. 68 岁 便血 , 呕
吐, 发热 , 腹痛腹胀 , 门停 止排 气排 便 。发 病前 患者 情况 : 肛 1 6例患者为小肠穿孔术后 ,3例患 者为结肠 癌根治 术后 ,0 2 1 例患者为 胃癌根治术后 ,9例患者 为胆道术后 ,1例患者 为 1 1 直肠癌根治术后 , 7例患者为阑尾穿孔术后 。
在 医院收治 的 8 例术 炎性肠梗阻患者 , 6 其中 8 例采 取保 守方法治疗 , 2 主要 包括肠外 营养支持 , 部理疗 , 腹 合理 应用生长 抑素 ,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 胃肠减压 , 维持酸碱平衡 , 抑酸及中药灌肠 , 对足 三里穴位行 电针炙等 , 以促进 胃肠功 能恢 复。另 4例患 者
通过 胃肠外进行的静脉营养 , 为患渚 的体 内能有 充足 的能量
供应提供 了有力 的保证 , 胃肠 内分 泌减少 , 利 于肠 道炎 使 有
肠 减压前 禁饮 禁食 维持 酸碱 平衡 , 抑酸 及 中药灌 肠等 对症
治疗 。对 足 三里穴 位行 电针 炙 , 以促 进 胃肠 功 能恢 复 , 治 疗 时 间为 4~2 。8 6d 2例 实 施 保 守 方 法 治疗 。 ( ) 中 1其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和治疗【关键词】肠梗阻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选择不当,常可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自1995至2005年共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45.4岁。
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4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后、胃癌根治术后各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后、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肠梗阻急症手术各2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后、肝破裂修补加填塞术后、外伤性肾破裂切除术后、剖腹产术后各1例。
1.2 诊治及结果本组患者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5~15d,症状与体征均符合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结合腹部立位X线摄片、CT等证实为肠梗阻。
非手术治疗20例,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
手术治疗4例,其中因肠管缝至切口下1例,肠扭转1例,内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松懈术1例,4例术后均顺利恢复。
本组保守治疗缓解时间,4~25d,平均12.4d。
2 讨论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分为早期和晚期,Ellozy等[2]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30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肠梗阻证据,这一概念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3,4]。
本病除可由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也可以是进行手术的患者,创伤重或有炎症,特别是手术操作范围广,腹腔内有广泛粘连,剥离后肠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袢相互粘着,后者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二者有时较难区别。
但术后早期肠梗阻多数为EPISBO,约占90%[5]。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治疗选择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治疗选择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1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周内。
采取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例均恢复并痊愈出院。
结论:对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先行保守治疗待症状无缓解者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肠梗阻治疗选择肠梗阻是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特点是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管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对其处理有较大争论其治疗的选择对患者预后影响很大。
本文结合我院自199~年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治疗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选择199~年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男 9例女5例;年龄~76岁平均9.7岁。
肠梗阻发生于阑尾切除术后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后例胃次全切除术后例肠坏死肠切除术后例胃癌根治术后1例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1例腹部贯通伤、胃肠修补术后1例剖宫产术后1例。
均于术后~天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出现肠梗阻症状其出现时间为术后~8天平均5.6天。
见表1。
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除具备肠梗阻的一般表现外主要依据是阵发性绞痛明显、肠鸣音亢进、气过水音腹部立位片示扩张肠襻及阶梯状液平或在治疗过程中进一部观察确诊。
但需排除肠扭转、肠套叠、肿瘤、腹内外疝及腹腔脓肿压迫等情况才可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本组1例均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方法:根据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先行持续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外营养抑制胃肠分泌及抗生素应用等。
经一段时间的观察治疗后仍不能缓解者再行手术探查。
结果本组1例中保守治疗11例其中1例在1周内症状缓解1例在周内症状缓解缓解时间~8天平均6.5天。
进行手术治疗例从表1可以看出序号和序号1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腹痛腹胀加剧于梗阻后8小时、7小时进行剖腹探查系粘连带于回肠处压迫所致粘连带切除松解后梗阻解除。
胃癌根治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引发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的症状
01
02
03
04
咳嗽、咳痰
肺部感染的常见症状是咳嗽、 咳痰,痰液可能呈黄色、绿色
或脓性。
呼吸困难
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呼吸急促、 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
呼吸困难。
发热
肺部感染常伴有发热,体温可 能升高至38℃以上。
胸痛
肺部感染可能引起胸痛,疼痛 可能随呼吸或咳嗽加重。
详细描述
麻痹性肠梗阻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等,但腹痛多 不明显,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
肠梗阻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预防肠梗阻的关键在于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因此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同时,保持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处理方法
对于机械性肠梗阻,需要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解除粘连、切除肠道肿瘤等。对于麻痹性肠梗阻,需 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营养支持、补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等治疗措施。在护理方面,应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肠梗阻症状,同时注意患者的饮食和心理护理。
02
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
总结词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或肠道外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肠 腔狭窄或堵塞,常见于术后粘连、肠道肿瘤、肠套叠等情况 。
详细描述
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自肛门排 便排气等,严重时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麻痹性肠梗阻
总结词
麻痹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体液及代谢等因素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使肠道蠕动 减弱或消失。
胃癌根治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目录 CONTENTS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诊治中的经验教训

・
・
6 9 5 ・
个 案报道 ・
术后早周
( 安徽 省立友 谊 医 院 普 外科 ,安 徽 合肥 2 04 ) 30 1
【 摘要】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疗经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 5 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诊治方
患者 ,男 ,8 ,系 胃大部切 除术后 1 2岁 7年直肠癌 入院行
Dxn+横结 肠造 口术 ,术后 7天 出现腹胀 ,造 瘘 口无气 体或 i o 粪便溢 出 。嘱 口服 开塞 露 ,腹部保 暖 ,腹胀加 重 ,肠蠕动不能 l 2天造瘘 日通气 。腹胀缓 解 。继 续禁食 ,保守 治疗 ,术后 l 5
【 关键词 】 术后 ;早期 ;炎症性肠梗 阻 ; 断 ;治疗 诊
中图分类号 :R 7 . 5 42 文献标识码 :A di 03 6 4.s. 7 - 6 92 1 . . 5 o: .9 9 i n1 4 4 5 . 20 0 9 1 s 6 0 46
E p re c h a n ss a d Tr a me to ry P s o e a i eI fa ma o y Ie s x e in e i t e Di g o i n e t n fEa l o t p r t n m n v l t r l u G A0 We, U n h u i We z o
法 ,包括不 当之处 。结果 本组 5 患者 中。4例治疗过程 中病情 不见好转 ,其 中 3例有不 当之处 ,1 机械 性肠梗 阻误诊 为炎症 例 例 性肠梗 阻,1 明确诊 断治愈 。结论 腹 部外科 医生应 清楚认识 术后早期 炎症性肠梗 阻的特点 ,正确 的治疗建立在准确的诊 断基 例
1例胃癌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疑难病例讨论PPT课件

02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肠梗阻原因和类型
,如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03
以缓解患者症状并改善预后。
04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策略
初始治疗方案制定依据及实施效果评估
初始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根据患者病情、手术史、病理类型、 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初 始治疗方案。
对未来工作启示
加强护理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完善护理制度
医院应完善护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 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强化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建 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如MRI、超声等,可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以提供更多诊
断信息。
实验室检验项目及其结果解读
血常规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 等情况。
生化指标
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以 了解患者的内环境状况和器官
功能。
肿瘤标志物
如CEA、CA19-9等,可用于监 测肿瘤复发和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关联性探讨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疑难病例诊 治水平
本次疑难病例讨论收获
01
深入了解了胃癌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 方法。
02
探讨了多种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并分析了
各自的优缺点。
提高了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和多学科协作水平,积累了宝贵
03
的临床经验。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胃癌术后肠梗阻
摘要: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的中老年人。
目前,手术治疗与术后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
在术后化疗间歇期,部分患者回家休养,在此期间容易发生肠梗阻。
因此,对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及时地治疗、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胃癌术后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89-01
近年来,肠梗阻的病因构成有明显变化。
20世纪20年代,英国学者分析21个医院6892例肠梗阻,绞窄性疝占49%,位居第一,而癌性梗阻和肠粘连分别仅占13%和17%,位居第三、四位[1]。
40年代美国学者同样研究却发现,肠粘连和癌性梗阻明显增多,分别为31%和27%,而绞窄性疝已降至10%。
在我国50~60年代,北京、上海乃至全国,疝、粘连和套叠是肠梗阻主要病因,分别占第一、二、三位,而癌性梗阻在前五位之后。
70年代王汉青报告632例,套叠、粘连和腹外疝仍是肠梗阻主要病因,癌肿有所增加达4.3%,位居第五。
在术后肠梗阻中,结直肠癌术后梗阻居多,约占60%左右,而胃癌术后的肠梗阻常为人所忽视,本文就针对胃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原因、表现特征、诊断及处理治疗进行阐述。
1肠梗阻发生的原因
肠梗阻根据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①机械性肠梗阻;②动力
性肠梗阻;③血运性肠梗阻。
在胃癌术后发生的肠梗阻中,主要是机械性肠梗阻,其中又可分为肿瘤复发性肠梗阻及非肿瘤复发性肠梗阻,后者以粘连性肠梗阻为主,还包括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及食团性肠梗阻等。
但仍以粘连性肠梗阻和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为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分别占67.16%和11.94%[3]。
1.1胃癌根治切除术中,长时间的暴露,大切口的选择,广泛的区域淋巴结清扫、后腹膜的剥离切除、大网膜的切除,术中手套多次的更换、滑石粉的脱落,术后长时间腹腔内引流管的置入,多次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等均可引发粘连,造成肠梗阻。
由此可见,手术过程中术者的操作及手术计划对患者术后的肠梗阻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术者精密的手术思路、良好的手术习惯及简单而到位手术操作可以将患者术后的肠梗阻几率降到最低。
1.2肿瘤复发引起的肠梗阻。
既往对肿瘤术后复发引起的肠梗阻的文献较少,一般认为,胃癌复发转移引起的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6个月后,平均时间25.7个月,故认为术后2年左右为胃癌复发性肠梗阻的高峰时间,其原因可能是肿瘤在2年左右生长到足以引起肠梗阻的程度[5]。
肿瘤复发可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腹腔内广泛种植或腹腔内转移,其中局部复发是最常见的原因,有文献报道约占55%,局部复发病灶可压迫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更多情况是局部复发病灶压迫横结肠导致出现结肠梗阻[6]。
腹腔内广泛转移可表现为肿瘤复发于小肠的某一处或多处而导致小肠梗阻。
1.3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除外粘连性肠梗阻及肿瘤复发引起
的肠梗阻这两个主要原因,胃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毕ⅱ式术后输入袢梗阻和roux-en-y术后食团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2肠梗阻的表现与诊断
胃癌术后肠梗阻表现基本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相同,“痛、吐、胀、闭”四大症状。
绞窄性肠梗阻时,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绞窄的肠袢,需要与复发肿瘤相鉴别,扣诊多呈鼓音,肠鸣音亢进,积气、积液量大时可听到震水音,伴气过水声或高调金属音。
肠梗阻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腹部平片等检查基本可以明确,但是胃癌术后肠梗阻还需要鉴别粘连性肠梗阻还是肿瘤复发引起的肠梗阻。
因为不论是粘连性肠梗阻还是肿瘤复发引起的肠梗阻,由于梗阻部位多位于小肠,梗阻原因常常不易为腹部平片,b超或钡灌肠等常规检查所确定。
因此,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条件来判断。
ct 在判断是否为肿瘤广泛转移导致的肠梗阻方面有重要价值,肿瘤在腹腔内广泛转移会引起大量的腹水,但有时要与肠管绞窄引起的腹水进行鉴别,腹腔穿刺可以帮助鉴别诊断,肠管绞窄引起的腹水一般为血性液体,而肿瘤复发引起的腹水是淡黄色的,并且细胞学可检测到肿瘤脱落细胞。
在原发肿瘤分化和分期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与非肿瘤复发的肠梗阻相比,肿瘤复发性肠梗阻的原发肿瘤相对分化较差,肿瘤分期亦较晚,复发组ⅲ(c)期、ⅳ(d)期病人明显多于非复发组[11],因此,原发肿瘤的分化和分期
3肠梗阻采取的有效治疗
对于胃癌术后肠梗阻,首先需要判断良性还是恶性,对于良性因素引起的肠梗阻,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经及早禁食、补液、胃肠减压,胃管注入吗丁啉等动力药及肥皂水灌肠等方法治疗后,多于24~48h症状减轻或缓解,如症状持续加重,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观察时间不宜超过48h,以防肠绞窄性坏死。
对于闭袢性肠梗阻,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术中详细检查,发生内疝的肠管尽早复位,对因粘连而造成的输入袢梗阻可松解粘连,对于十二指肠残端漏者,视局部情况而予以缝合修补或残端放置引流管,另外可行胃肠道重建,一般认为roux-en-y吻合术或braun吻合术应作为输入袢综合征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
对于考虑肿瘤复发引起的肠梗阻,除了因病人体质过差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外,均应行手术解除梗阻,绝对不能因为肿瘤晚期而放弃手术,但因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多数病人身体状况差,往往不能耐受复杂的大手术,手术应以简单、安全为基本原则,只要恢复肠道畅通就达到目的。
总之,胃癌术后应该做好护理工作,当肠梗阻出现的时候及时地治疗,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