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中治法

合集下载

倪师皮肤病的治疗方案

倪师皮肤病的治疗方案

摘要:皮肤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倪师作为中医界的著名专家,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倪师皮肤病的治疗方案,以期为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倪师皮肤病治疗理念倪师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治疗皮肤病应遵循整体观念,注重内外兼治,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治愈皮肤病的根本目的。

二、倪师皮肤病治疗方案1. 辨证论治(1)风邪袭表型症状:皮肤瘙痒,起疹,疹色鲜红,伴有头痛、身痛、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法: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方剂:消风散加减。

(2)湿邪蕴肤型症状:皮肤湿润,起疹,疹色淡红,伴有肢体沉重、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

治疗方法:健脾除湿,清热解毒。

方剂:除湿胃苓汤加减。

(3)血热瘀阻型症状:皮肤红斑,瘙痒剧烈,伴有心烦、口干、便秘等症状。

治疗方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

(4)阴虚火旺型症状:皮肤干燥,瘙痒,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症状。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论治结果,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可适当加减药物。

(2)针灸治疗针灸可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常用穴位有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

3. 外治法(1)中药外洗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煎水外洗,可缓解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2)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等功效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粉,敷贴于患处,可改善局部症状。

(3)中医推拿通过中医推拿手法,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4. 生活调摄(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

(2)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三、治疗效果倪师皮肤病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多数患者经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皮肤病中医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赵炳南

皮肤病中医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赵炳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一)内服
养血生发胶囊 羚羊角粉 清热暗疮片 清开灵口服液 湿热痹颗粒 新癀片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二)外用药
丁香罗勒油乳膏 山宝皮宁酊 日舒安洗液
皮肤康洗液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二)外用药
丝白祛斑软膏
冰黄肤乐软膏 如意金黄散 复方卡力孜然酊 铍宝消炎癣湿药膏
皮肤病中医治疗 •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特点
(二)辨证循法
确立了证型,就可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原则。皮肤科已形成 了较系统的治疗体系。一般分为疏风解表法,清热解毒法,清热 凉血法,清热利湿法,养血润燥法,健脾除湿法,活血软坚法, 温经通络法,舒肝理气法,补益肝肾法,调和阴阳法等。在此基 础上还可经数法合参后,辨定出相应的治则治法。每个证型都要 有明确的治疗法则,为具体施药提供理论依据。
统一在一个相同的大前提下,用一种药、一种方法或多种药、多
种方法,治相同病或不同病,此即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证实 了中医在疾病治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来传承和发展传统中
医药学。
谢谢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化腐清创
• 其他疗法 针灸、拔罐、推拿、熏蒸、热烘、脐疗、穴位注射等。

选择相应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是中医治疗体系的关键,也
是最具特色及优势的一个方面。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一)内服
一清胶囊
二妙丸 川芎茶调颗粒
大黄蟄虫丸
天麻钩藤颗粒 四物合剂
皮肤病中医治疗
• 常用中成药导引 (一)内服
为鼎盛时期,亦为近代将皮肤科从中医外科中分支出来打下了坚
实的理论根基。
皮肤病中医治疗
• 概述

痒疹的中医治疗方案

痒疹的中医治疗方案

痒疹,又称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痒疹的病因病机与肝肾不足、气血瘀滞、风邪侵袭等有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痒疹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1. 肝肾不足: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导致气血两虚,血虚不能滋养肌肤,肌肤失养则瘙痒难忍。

2. 气血瘀滞: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肌肤,引发瘙痒。

3. 风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肌肤,引起瘙痒。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内治法1.1 肝肾不足型方剂:四物汤加减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寄生、鸡血藤。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润燥。

1.2 气血瘀滞型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3 风邪侵袭型方剂:消风散加减组成:荆芥、防风、蝉蜕、白藓皮、苦参、苍术、生地黄、当归、胡麻仁、甘草。

功效:疏风止痒,清热解毒。

(2)外治法2.1 熏洗法药物:苦参、蛇床子、白矾、艾叶等。

用法:将上述药物煎煮后,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2.2 药膏涂抹法药物:青黛、冰片、黄连、黄柏、苦参等。

用法:将药物研末,与凡士林等基质混合均匀,制成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

2.3 药浴法药物:苦参、蛇床子、艾叶、白矾等。

用法:将药物煎煮后,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2.4 针灸疗法穴位: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操作:采用毫针针刺,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5 穴位按摩法穴位: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操作:以指腹或按摩棒轻轻按摩穴位,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

三、生活调摄1. 饮食调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中医如何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中医如何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中医如何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皮肤真菌感染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正气不足以及外感邪气等因素有关。

当人体正气虚弱时,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就容易受到真菌等邪气的侵袭。

同时,体内的湿热、寒湿等病理产物也可能导致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在治疗方面,中医主要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内治法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湿热蕴结型,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渗出、瘙痒剧烈等,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

若是脾虚湿盛型,可能出现皮肤水疱、糜烂、渗出不明显,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治疗上多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利湿。

对于阴虚血燥型,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常用的方剂有当归饮子,以滋阴养血润燥。

除了内治,外治法在中医治疗皮肤真菌感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外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比如,可以使用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中药煎水外洗。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

使用时,将药液温度适中后,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日数次。

中药敷贴也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手段。

根据病情,将调配好的中药膏剂或散剂敷贴在患处。

例如,对于有渗出的皮损,可以用青黛散、六一散等调成糊状敷贴,以收湿敛疮。

艾灸对于某些皮肤真菌感染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和药效渗透,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助于抵抗真菌感染。

但艾灸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掌握,避免烫伤皮肤。

此外,中医还强调生活起居和饮食调理对于皮肤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性。

在生活起居方面,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衣物要宽松透气,勤换洗,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季节,更要注意个人卫生。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鱼腥发物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热。

中医学: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案例

中医学: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案例

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

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

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

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

本文所述之面部皮肤病证多为肺经风热,肺失宣降,湿热浸淫,痰湿蕴结。

治宜疏风清肺,化湿祛痰。

所用中药以泻肺、清肺、清热解毒、利湿化痰为主,常用桑白皮、枇杷叶、黄芩、金银花、陈皮、桔梗、猫爪草、茯苓等。

证属肺经风热、痰湿蕴结之痤疮,用清肺疏风化痰汤治疗;证属肺胃积热之酒渣鼻,用清肺泻火汤治疗;证属肺经风热、痰湿蕴结之面部皮炎,用清肺化痰消疹汤治疗;证属肺失宣降、湿热浸淫之面部湿疹,用宣肺清热利湿汤治疗。

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疗效满意。

现举4则医案,供参考。

1 痤疮案宋某,男,21岁,于2009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面部起粉刺、囊肿3年。

3年前,面部起白头粉刺,时轻时重,未引起重视,久之,发展为脓疱及囊肿,内服外涂多种中西药物,无明显疗效,来中医门诊求治。

现症:丘疹色红,微痒,散在脓疱及囊肿,El渴,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痤疮。

中医诊断:肺风粉刺。

辨证:肺经风热,痰湿蕴结。

治法:清肺疏风,渗湿化痰。

方药:清肺疏风化痰汤。

药用:桑白皮10g,炙枇杷叶10g,黄芩10g,牛蒡子10g,金银花10g,连翘lOg,猫爪草10g,陈皮1Og,茯苓10g,北沙参10g,炙甘草10g。

水煎服,早晚各1次。

第三遍煎液局部湿敷。

二诊(2009年9月10日):上方用7剂,已无新生丘疹,脓疱渐消,二便通畅。

守方继服。

外用药同前。

三诊(2009年9月24日):上方又用14剂,脓疱及丘疹消失,囊肿明显回缩,二便通畅。

上方去黄芩、牛蒡子、连翘,加桂枝3g,又服l4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

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头皮痒的中医治疗方案

头皮痒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头皮痒,中医学称之为“头皮风”,是指头皮部位出现瘙痒不适,甚至伴有头皮屑、头皮红肿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中医治疗头皮痒,强调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调理。

以下将详细介绍头皮痒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肺热:肺主皮毛,若肺热内盛,则热邪熏蒸,上扰头皮,导致头皮痒。

2. 脾虚: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肌肤失养,易致头皮痒。

3. 肝郁: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上扰头皮,引起头皮痒。

4. 湿热:湿热内蕴,蕴阻肌肤,导致头皮痒。

5. 虫侵:头皮虫侵,如虱、疥虫等,导致头皮痒。

三、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肺热型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痒。

方药:桑菊饮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桔梗、杏仁、生地黄、赤芍、黄芩、栀子、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脾虚型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止痒。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生姜、大枣。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肝郁型治法:疏肝解郁,养血止痒。

方药:逍遥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养血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虫侵型治法:杀虫止痒。

方药:百部煎加减。

组成:百部、苦参、蛇床子、花椒、白矾。

用法:煎水外洗,每日1次。

2. 外治法(1)中药熏蒸取桑叶、菊花、苦参、蛇床子、花椒等中药,煎水后,用蒸汽熏蒸头皮,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中药外敷取黄连、黄柏、大黄、冰片等中药,研末后,用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每日1次。

(3)中药洗剂取百部、苦参、蛇床子、花椒等中药,煎水后,用洗剂清洗头皮,每日1次。

四、注意事项1. 保持头皮清洁,避免过度抓挠。

2.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说的是中药外治法。

这包括了敷贴法、熏洗法、涂擦法等等。

敷贴法是将调制好的中药膏或散剂直接敷贴在患处。

比如,对于红肿热痛的疮疡,可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敷贴,促进炎症的消退。

又如,对于慢性皮肤溃疡,可采用生肌收口的药物敷贴,加速创面的愈合。

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的热气熏蒸和药液浸泡来治疗皮肤病。

这种方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例如,对于湿疹、瘙痒症等,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中药熏洗,能有效减轻症状。

涂擦法是将中药制成药液或药膏,涂抹在患处。

像治疗痤疮,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涂擦,减少痤疮的发生和炎症反应。

除了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的病理状态。

比如,对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与情志、神经调节相关的皮肤病,针刺相关穴位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皮肤病,如冻疮,艾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拔罐疗法也是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对于一些因湿热、血瘀引起的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拔罐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中医外科学还注重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对于皮肤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患者的体质,中医会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湿热型的皮肤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的食物;对于血虚风燥型的皮肤病,则要适当多吃一些补血滋阴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
津水。
荆 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 : 《 )羌活 、 柴胡 、 前胡 、 独活 、 枳
壳 、 苓 、 芥、 茯 荆 防风 、 梗 、 芎各 45g 甘 草 1 。本 方 发 桔 川 . , .g 5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 , 清热解毒 药具 有杀菌 、 抗病 毒和增
强 白细胞 吞噬 能 力 的作 用 。
蜈蚣。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 《 )龙胆草 6 , 黄芩 9 , g 栀子 9g g ,
泽 泻 1 , 通 9g车 前 子 9g 当归 3 , 地 9g 柴胡 6 , 2g 木 , , 生 g , g
生甘草 6g 本方泻肝胆 实火 、 。 清下焦湿热 。 适用于湿疹 、 接触 性皮炎 、 脂溢性皮炎、 带状疱疹 、 疖肿等属肝胆湿热者。 萆薜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 《 )革薜 、 薏苡仁 、 黄柏 、 赤芍 、

1 2・ 2
ChnJDe i mmt n rlItgT a a 0 9 Vo. . oVe eo n e rdW J n2 0 , 18No2

继 续 医 学 教 育 ・
中医皮 肤病 的治疗
刘 巧
( 海南省皮 肤病 医院 , E 5 00 ) 海 I 726
关 键 词 : 肤 病 ; 医疗 法 ; 疗 皮 中 治 中图 分 类号 : 2 2 R 5 .5 R 4 .71 0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 0 0 (0 9 0 — 12 0 17 — 7 9 2 0 )2 0 2— 3
部分 , 中医治疗皮肤病同样要强调整体观念 。在皮肤病 发
病 以后 . 部 病 变 必 然 会 影 响 到 其 它 部 分 和 整 体 , 整 体 变 局 而 化 又 必 然会 对 局 部 发 生 影 响 。因 此 , 治 疗 上 必 须 重 视局 部 在

中医如何从养血润燥的角度治疗皮肤病

中医如何从养血润燥的角度治疗皮肤病

中医如何从养血润燥的角度治疗皮肤病皮肤病是一类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养血润燥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皮肤与内在脏腑、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

当气血不足、津液亏虚,不能濡养肌肤时,就容易导致皮肤病的发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血虚风燥的情况。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都可能损伤气血。

比如,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营养,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过度劳累或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会消耗气血;而某些慢性疾病长期损耗人体正气,也会使得气血虚弱。

血虚风燥在皮肤病中的表现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瘙痒,甚至出现皮肤干裂、肥厚等症状。

像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鱼鳞病、慢性湿疹等,都可能与血虚风燥有关。

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养血润燥来治疗这些皮肤病的呢?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在方剂的选择上,四物汤就是一个经典的养血基础方,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

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加减药物。

如果瘙痒明显,可加祛风止痒的药物,如荆芥、防风、蝉蜕等;若皮肤干燥、脱屑严重,可加滋阴润燥的药物,如麦冬、沙参、玉竹等。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外治法。

比如,使用具有养血润燥功效的中药膏剂涂抹患处。

这些膏剂通常含有当归、地黄、桃仁等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局部的气血津液运行。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处。

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养血润燥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大枣、桂圆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生活起居的调理同样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气血的恢复和调养。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还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和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洗澡水不宜过热,洗完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

中医的针灸疗法在养血润燥治疗皮肤病方面也能发挥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改善皮肤的状况。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治法。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治法。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论治法歌----米氏真传。

外科之疮有治例,说与君家须切记,病端百出别根因,方法一囊岂同类。

热与寒,通与秘,其中消息知端的。

通多不足秘多余,热实寒虚分症治;阳似阴,阴似阳,似中妙理要推详。

不分表里一例治,轻变重而重变亡。

医者贵乎多应变,不可偏执用其方,且如表症恶寒,宜用荆防败毒散;里症发热,可将内疏黄连汤。

疮势已成,托里消毒散诚为正法。

内脓将溃,十全大补汤最得相当。

人参养荣汤治溃后虚热发作,木香流气饮散结肿寒湿为殃。

饮食不甘,定用香砂开胃;精神怯少,须将参术回阳。

阴虚阳虚,须八珍最为要领;盗汗自汗,得独参一味可强。

溃后多疼,乳香定痛散功奇莫缓;脾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功效尤良。

口燥谵言,泻实火须黄连解毒(汤);心烦衄血,理虚阳必犀角地黄(汤)。

古法治痈疽,称述仙方活命饮;今时医发背,还期神授卫生汤。

蟾酥丸在外科称为独品,护心散解内毒号曰无双。

讵知蜡矾丸护膜、护心,可羡淡中有味;还赞玉红膏生肌、生肉,堪夸坏里呈祥。

身凉自汗,腹痛肠鸣、呕逆,岂逃异功散;睡卧不宁、虚阳发燥、脓多定用圣愈汤。

生脉散接虚羸脉来微细,归脾汤除惊悸睡得安康。

竹叶石膏(汤)治虚烦、身热者何须疑虑,麦冬清肺(饮)除膈热有痰者毋待商量。

金鲤汤治肺痈吐脓气急,玄龟丹攻结毒臭腐顽疮。

风热生疮通圣散,疮疡狂躁破棺丹。

小柴胡(汤)除客邪往来潮热;大防风(汤)攻腿膝寒湿为殃。

咽肿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红斑紫岂逃化斑解毒汤。

八味丸捐口干妙药,二神丸治脾泄奇方。

香连丸为脏腑泻痢通用,甘露饮治口齿腐烂相当。

六和汤和脾止吐泻,双解散解表理内伤。

逍遥散善治女人诸病,保元汤常扶赤子多伤。

皮肤毛发干焦,芦荟丸效应甚捷;咽喉口齿肿痛,冰硼散功实非常。

滋肾丸治下元肾虚不固,凉膈散解上焦膈热多烦。

九龙丹消鱼口吞之灭迹,二蛟散行湿肿服下安康。

吕祖一枝梅止痢定惊,称为仙药;真君妙贴饮消疼止痛,号曰神方。

痔漏、瘿瘤、疔毒,古夸三品锭;痈疽、流注、诸风,今羡万灵丹。

皮肤病的常用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常用中医治疗方法

一、祛风法 (一)疏风清热 银翘散 (二)疏风散寒 麻黄汤 (三)祛风除湿 消风散
(四)平肝息风,重镇潜阳银翘散、麻黄汤、 消风散
(一)疏风清热
适应证:风热证.红色风团、红色斑片、丘 疹、鳞屑、瘙痒,可伴发热、微风热寒、 口渴、苔薄、脉浮数。
常见方剂:银翘散、消风散。
(二)疏风散寒
适应证:风寒证。风团颜色淡白,硬化或 者萎缩斑块,遇冷加重,舌苔白,脉浮紧。
☆第二节 内治法
一. 祛风法:疏风清热、疏风散寒、袪风胜湿、 驱风潜镇。
二. 清热法:清热解毒、清热凉血 三. 祛湿法: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滋阴除湿 四. 润燥法:养血润燥、凉血润燥 五. 活血法:理气活血、活血化瘀 六. 温通法:温阳通络、通络除痹 七. 软坚法:消痰软坚、活血软坚 八. 补肾法:滋阴补肾、温补肾阳
常用方剂:肾气丸、右归丸、真武汤。
第 三节 皮肤病的外治法
☆(一)、外用药物的剂型 1、溶液——药+水煮后去渣,所得溶液。
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消炎, 适用于 急性皮肤病
2、粉剂——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
(散) 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病。 青黛散、六一散、枯矾粉、滑石粉等。
3、洗剂(混悬剂)——水+粉,混合在一起
五、调理气血法
(一)理气活血 (二)活血化瘀散结 (三)益气活血
(一)理气活血
适应证:气滞血瘀证。黄褐色斑片、白班、 暗红色丘疹、紫癜、苔藓样斑片,或刺痛, 或瘙痒,伴胁肋胀满,情志不遂,妇女经 血色暗夹块,舌质暗,脉弦涩。
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二)活血化瘀散结
适应证:血瘀凝结证。暗红色斑块、结节、 增生性瘢痕,疼痛或瘙痒,舌质紫暗。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

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

兹述本人应用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以供参考。

1、寒冷性荨麻疹李某某女40岁。

2004年5月27日就诊。

周身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20余年。

诉近20年来每于受风寒后出现周身皮肤风团、痒。

曾先后在各地大小医院诊断为“寒冷性荨麻疹”遍试中西药不效。

现周身时起大小不等的淡红色风团、痒。

每于外受风寒后发生即使在暑夏遇空调或游泳时也发病以致夏日炎炎也须穿长衫裤遇热则消退面色萎黄纳差时胃脘隐痛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

治拟调和营卫固表御风。

药用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10g、生姜皮5g、大枣10g生黄芪10g、白术10g、防风10g汉防己10g。

服上方10剂后多年顽疾痊愈。

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变应性皮肤病。

为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所引起的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

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出现许多特殊类型寒冷性荨麻疹就属其中之一其多病程漫长、反复发作、顽固难愈。

中医称之为“风瘾疹”乃因卫气不能固表风寒拂郁肌肤所致。

桂枝汤正合其病机此类患者多兼脾胃气虚可合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甚者兼有肾阳虚可加肉桂、附子、仙茅、仙灵脾以温阳散寒。

2、冬季皮肤瘙痒症王某某男60 岁。

2003年11月24日就诊。

冬季皮肤瘙痒五年。

述近5 年来每于入冬之后出现周身皮肤瘙痒立春后则渐消。

口服“息斯敏”外用“无极膏”、“皮炎平”效果不显。

现皮肤干燥上覆少许糠秕状鳞屑痒甚逢暖或汗出时则可减轻。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风寒束表。

治拟散寒祛风和营止痒。

药用麻黄15g、桂枝15g、白芍6g、炙甘草4.5g、干姜6g、大枣3枚荆芥6 、防风6g、羌活4.5g、桔梗6g。

服上方10 剂后诸症消失。

中医治法

中医治法

(一)疏风止痒法疏风止痒法是皮肤病最常应用的治法,可将其分为疏风散寒止痒法和疏风清热止痒法。

⒈疏风散寒止痒法适用于风寒证。

证见恶寒甚而热轻、无汗、口不渴,皮疹色淡或白、遇冷即发,苔白,脉浮紧等。

如寒冷性多形红斑及风寒型荨麻疹等。

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⒉疏风清热止痒法适用于风热证。

证见皮疹色红或红肿焮痛、发热、微恶寒、口渴、无汗或有汗不畅、小便黄、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如玫瑰糠疹、风热型荨麻疹等。

方用银翘散、消风散加减。

(二)清热解毒法适用于实火热毒之证。

证见皮损局部焮热发红、或红肿热痛、恶寒发热、口渴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如丹毒、疖病、毒热内蕴型梅毒、性病横痃初期、接触性皮炎等。

方用五味消毒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

(三)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湿热证。

证见红斑、或焮红成片、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或灼痛溢脓、舌苔黄腻、脉数。

如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急性湿疹、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淋病等。

方用龙胆泻肝汤、二妙散、萆薢渗湿汤加减。

(四)清热凉血法适用于血热证或毒入营血者。

证见局部焮红灼热、红斑或紫红斑、条状风团,口渴饮冷、高热烦躁、便干尿黄、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及人工性荨麻疹等。

方可选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

(五)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湿阻证。

证见皮疹色淡不鲜、糜烂、渗液、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细等。

如亚急性湿疹、慢性淋病等。

方可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六)益气固表法适用于表虚卫气不固证。

证见气短懒言、声低倦怠、自汗怕冷,皮疹色淡、着冷即发风团、反复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如慢性荨麻疹。

方可选用玉屏风散加味。

(七)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肝肾不足和阴虚火旺证。

证见潮热盗汗、虚烦不眠、两颧红赤、腰膝酸软、耳鸣目眩,皮疹潮红、或疮疡弥漫、脓液淋漓,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苔光剥、脉细数。

如红斑狼疮(阴虚型)、皮肤结核。

方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九加减。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脱发、部分手足癣等。 常用的方剂有:生发酊、透骨草、干姜、红花、
首乌、白斑酊、刺蒺藜、补骨脂、乌梅、红花、 知母、首乌等。
(四) 浸泡剂(酊剂、醋泡剂)
百部酊:百部20g+75%酒精100ml,浸7天。 使用方法:用棉签蘸液涂搽。 注意事项:1.冬季慎用本法以防冻疮。
2.药物浓度不宜过高。 3.如有干裂、刺痛感应停用或加溶
常用的方剂有:
三黄洗剂:大黄、黄芩、黄柏。
苍肤洗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水 3000ml。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 主治手足癣,掌跖角化、肥厚性疾病。
蛇床子洗剂:蛇床子、威灵仙、当归尾、土大黄、 苦参30g、主治阴囊,外阴瘙痒。
脱脂洗剂:透骨草30g、皂角刺30g、雄黄10g、
功用:消炎止痛、清洁、渗透性较强、有助于 药物的经皮吸收。
常用方剂:皮炎霜、激素霜、雅霜、珍珠霜等。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炎、渗出多、可选湿敷、间歇期可用 油剂。
2、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渗出少、仅仅有潮红、肿 胀、丘疹、水疱、应选用粉剂、洗剂或溶剂。
3、亚急性皮炎、渗出和糜烂较少、红肿轻、但有 鳞屑或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1.5-2。
新三妙粉: 黄柏300、青黛30、寒水石150。 注意事项: 粉剂作用表浅,并能与分泌物结
成痂皮,故不宜用在渗出多或深在性皮肤病。
(三) 洗剂(混悬剂、振荡剂)
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的粉剂混合而成,一般含 粉量为30%左右,用时振荡摇匀,根据不同的 需要,可加少量甘油(5%),可减缓液体的蒸发 速度,亦可增加粉剂的吸附作用。或加少量的 酒精,可加速水分的蒸发速度,而增加皮肤的 凉爽程度。
液,使浓度降低后使用。

《皮肤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皮肤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详细描述
黄褐斑的中医疗法以内服为主,常用中药有柴胡、郁金、香附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外洗法,如用白 僵蚕、白附子等中药煎水外洗患处,以缓解色斑症状。针灸也对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03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CHAPTER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内外兼治、标本兼治。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药治疗皮肤病时 ,应遵循医嘱,切勿自行 更改治疗方案或长期使用 。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经 验,对中药治疗皮肤病的 疗效进行评价。
安全性评价
对中药的成分、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测和 评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 性。
注意事项
定义
皮肤病是指发生在人体皮肤黏膜 上的疾病,包括各种皮肤炎症、 感染、肿瘤等。
分类
中医将皮肤病分为疮、痈、疽、 疹、癣、痒等几大类,根据不同 的分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皮肤病病因的认识
外因
外感六淫邪气,包括风、寒、暑、湿 、燥情志内伤 等内因所致,如肝郁气滞、脾虚湿困 等。
05 皮肤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和保健建议
CHAPTER
皮肤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建议
生活习惯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避免过度搔抓皮肤等。
饮食建议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A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避免食用过 多的油腻、辛辣食物,以及易致过敏的食物。
皮肤病患者的心理调适和建议
在使用中药治疗皮肤病前 ,应了解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评价,选择正规渠道 购买和使用药物。
04 针灸和拔罐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干燥性湿疹中医治疗方案

干燥性湿疹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干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学将其称为“湿毒疹”。

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疼痛、皲裂等。

中医治疗干燥性湿疹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和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二、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干燥性湿疹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 风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易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2. 湿热内蕴:脾胃虚弱,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阻碍气血运行,肌肤失养,发为湿疹。

3.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肌肤失养,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4. 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肌肤失养,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风邪侵袭型治法:疏风散寒,养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加减。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当归、生地黄、白芍、甘草等。

(2)湿热内蕴型治法:清热利湿,养血润燥。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白芍、甘草等。

(3)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养血润燥。

方药: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等。

(4)脾肾阳虚型治法:健脾温肾,养血润燥。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等。

2. 外治法(1)中药熏洗法将适量中药煎煮后,用其蒸汽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泡其中。

常用药物有: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白矾等。

(2)中药敷贴法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适量水或醋调匀,敷于患处。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柏、苦参、地榆等。

(3)中药油涂擦法将中药煎煮后,过滤取汁,加入适量植物油,涂擦患处。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红花等。

3. 饮食调养(1)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与治疗皮肤病是很常见的疾病,而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且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于皮肤病的辨证与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皮肤病的辨证特点和治疗方法,以及与西医的区别。

一、中医对于皮肤病的辨证特点中医对于皮肤病的辨证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进行。

首先,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形态等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类型。

例如,如果患者的皮肤呈现红肿、瘀斑等症状,则可能是湿热病变或者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问题。

其次,闻诊是指医生通过听取患者的描述和病史来辨别疾病的原因和发展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有过敏史,可能是因为阳气不足导致的皮肤问题。

再次,问诊是指医生通过与患者交谈来了解病情,例如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从而判断疾病的内因和外因。

最后,切诊是指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和皮肤进行诊断,例如判断患者体内湿热的程度或者阳气的流通情况,从而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皮肤病主要依据辨证结果,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来治愈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中医常用中药来治疗皮肤病,根据不同辨证类型使用不同的中药组合。

例如,对于湿热病变,可以使用泻火清热的中药,如黄连、金银花等;对于气虚病变,可以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对于皮肤病,针灸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速康复。

3. 中药外治法:中医也常用中药外敷的方式来治疗皮肤病。

例如,对于湿热病变,可以用中药煎煮后敷在患处,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与西医在对待皮肤病的方法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而西医则注重病因病理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中医治疗皮肤病更注重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西医则更加依赖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

过敏皮疹中医治疗方案

过敏皮疹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过敏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过敏皮疹属于“瘾疹”、“风疹块”等范畴,多因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中医治疗过敏皮疹以调和阴阳、疏风止痒、清热解毒为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

二、病因病机1.禀赋不足:患者素体虚弱,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

2.外邪侵袭:风邪、湿邪、热邪等外邪侵袭皮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

3.饮食不当: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外溢肌肤。

4.情志不畅: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肌肤失养。

三、中医治疗方案1.内服中药(1)风热侵袭证:症状表现为皮疹色红,瘙痒剧烈,伴有发热、头痛、口干等。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方药:银翘散加减。

(2)湿热蕴结证:症状表现为皮疹色红,瘙痒剧烈,伴有口苦、口干、便秘、小便黄等。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风燥证:症状表现为皮疹色淡,瘙痒剧烈,伴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治法:养血润燥,疏风止痒。

方药:四物汤加减。

(4)气滞血瘀证:症状表现为皮疹色紫暗,瘙痒剧烈,伴有胸闷、胁痛、情绪不畅等。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逍遥散加减。

2.外用中药(1)煎剂:将中药煎煮后,取药液涂抹患处,每日2-3次。

(2)散剂: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或蜂蜜调匀,涂抹患处,每日2-3次。

3.针灸治疗(1)体针: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取肺、肝、脾、肾、神门等穴位,每次选3-5个穴位,贴压法,每3天更换1次。

4.其他疗法(1)拔罐:在患处拔罐,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2)刮痧:在患处刮痧,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

四、注意事项1.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患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皮损的分布部位、皮损的种类、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及基底情况,颜色、水疱内容物及其颜色、排列特点及边界是否清楚。
王宏成专家采用中医免疫分型平肤疗法——“分型辩治 一消 治 直击病灶:将中药作用于病灶,可直击病灶,达到排毒,杀菌,抑菌、修复受损细胞、恢复皮肤生态平衡作用。
王宏成专家指出:皮肤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必须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介绍: 1.询问病史。皮肤科应重点询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程度如何,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布情况、形态、色泽及起病前有无其他疾患或用过何种药物,有无全身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及式作环境、饮食等是否有关,家庭中有无类似皮肤病,发病后诊疗情况及疗效如何。
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什么这个季节容易诱发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该类疾病病程较长,经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在身体各部位出现丘疹、红斑、风团、水疱等多形性皮损,严重者可有红肿或渗出,瘙痒较剧。
内在因素
内因是患过敏性疾病的人,大部分先天禀赋过敏体质,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这类人容易患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二调、内服中药、从内治之:采用中医辩证分型内服中药,通过内治增强外治抑菌杀菌功效,还从体内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达到内外兼治,标本兼顾。
三养、内外结合 治养并施:中医药内外结合、治养并施起到杀菌,排毒,阴阳协调、并修复受损细胞、提高免疫,修复受损肤质去除皮炎不留痕的多重功效。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春季天气变化无常,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的粉尘、粒子凝聚难以消散,如体质过敏的人吸入或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另外春天是花开季节,如果吸入或接触植物花粉也可诱发。因此,天气潮湿,接触或吸入粉尘、花粉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对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一是平素体质过敏的人,春季要注意天气变化,大雾或潮湿天气早晚减少外出活动,或少去树木花草较多的地方。以免接触各种粉尘或花粉。二是注意清淡饮食,忌食虾蟹等高蛋白及油腻食物。三是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诱发原因可能都不同,如果找不出病因,经常反复发作,给治疗造成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