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透视——“透视”即“透而视之”。

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形状的视觉科学。

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

基线—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

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视点——指人眼睛所在的位置,即眼球瞳孔所在的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的任何部位之间的假想连线。

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视角分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

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0度,人单眼和双眼的垂直最大视角只有140度。

双眼同时视物时两个视角重叠起来左右可达180度。

)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是视点与心点的连线,它与画面垂直。

视域—固定视点时目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

(60度左右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视平线——自心点所作的一条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

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

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和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上部分的点,统称天点。

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下部分的点,统称地点。

灭点—透视线的消失点。

[物体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点(或消失点)。

灭点包括心点(主点)、余点、距点、天点、地点。

]视高—视平线至地面(或其他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的高度。

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

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变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

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水平放置,有一对平面与画面平行时,我们把这种透视叫平行透视,也称为一点透视。

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心点)。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透视——“透视”即“透而视之”。

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形状的视觉科学。

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

基线—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

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视点——指人眼睛所在的位置,即眼球瞳孔所在的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的任何部位之间的假想连线。

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视角分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

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0度,人单眼和双眼的垂直最大视角只有140度。

双眼同时视物时两个视角重叠起来左右可达180度。

)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是视点与心点的连线,它与画面垂直。

视域—固定视点时目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

(60度左右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视平线——自心点所作的一条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

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

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和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上部分的点,统称天点。

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下部分的点,统称地点。

灭点—透视线的消失点。

[物体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点(或消失点)。

灭点包括心点(主点)、余点、距点、天点、地点。

]视高—视平线至地面(或其他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的高度。

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

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变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

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水平放置,有一对平面与画面平行时,我们把这种透视叫平行透视,也称为一点透视。

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心点)。

1 透视图基本知识

1 透视图基本知识

C’
1
t
图1-14
直线的等分
1. 基面内直线 AB为基面内直 线透视为AB’灭 点为F1 h F1 B’ C’ D’ B C D A D1 C1 B1 h g A F h h S C’ D1 B’ g F h F1 F h
D’
C1
B1
过B点任作一条直线BB1, 过视点作BB1的 平行线SF1, F1为BB1的灭点(或连BB’交hh于F1)。 将AB和AB1作相同的等分(如3份),则等 分点的连线和直线BB1具有相同的灭点。作出 CC1 , DD1的透视方向C1F1, D1F1; 等分点C, D的透视在C1F1, D1F1上, 又在AB 的透视AB’上,因此C, D 的透视就是C1F1, D1F1 和AF的交点。 右图在透视图中的作图方法,根据平 行线的性质,也可以下面的方法继续等分 AB直线。 g 在上面的作图方法中,是在视平线上任取 一点,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基线上按比例直接量 取实长,这时辅助灭点就是一个特殊点,这就 是我们以后要介绍的量点。 g
透视图的分类一般按照,景物相对于画面的位置来进行划分: 1、一点透视:物体上有一个主向平面与画面平行, 在这两个方向(x,z)没有灭点,另一个方向(y)垂直 于画面,灭点为心点。
2、两点透视:物体上有一个轴与画面平行,如 z 轴 在这个方向(z)没有灭点,另两个方向(x、y)相交 于画面,灭点Fx、Fy在视平线上。
证明:面积 S =AC.h/2=SA.SC.Sin(<ASC)/2 (h 为三角形SAC 的高) ASC AC=SA.SC.Sin(<ASC)/h 同理:BC=SB.SC.Sin(<BSC)/h AD=SA.SD.Sin(<ASD)/h BD=SB.SD.Sin(<BSD)/h 则: (ABCD)= Sin(<ASC)/Sin(BSC) :Sin(<ASD)/Sin(<BSD) 同理 (A1 B1 C1 D1 )= Sin(<A S1 C1 )/Sin(B S1 C1 ) :Sin(<A S1 D1 )/Sin(<B S1 D1 ) 1 1 1 1 因此: ABCD)= (A1 B1 C1 D1 ) (

1.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1.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21
因此可以说有远近才有透视现象,没有远近就没 有透视现象。 那透视图形又是 怎样产生的呢? 透视图形的产生 是由于景物反射到 景物反射到 人眼内的光线通过 画面时,与画面有 画面时, 许多交点, 许多交点,把这些 交点连接起来就成 了透视图。 了透视图。
22
二、透视图的特征和基本规律 (一)近大远小(平行于画面又相互平行的直线) 近大远小
25
(二) 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26
图中的AA1、BB1、CC1…的长度相等,则A、B、 C…各点连线 各点连线与A1、B1、C1…各点连线相互平行。各 各点连线 条直立杆的透视由近到远逐渐缩短,即各条直立杆的 顶底点反射的光线的接近逐渐缩小,到无穷远时,顶 底点反射的光线接近等于零,成为一条视线,这条视 这条视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图1
43
图2
44
图3
45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它表示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 中轴线 画者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如图。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46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如图: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2
3
当漫步街道的时候,只要稍为留心观察一下街 景,就会显而易见地发现:同样的东西,近处的大, 远处的小,连街道也是越远越窄,这就是透视现象。
4
5
建筑物一般多为三度空间的立方体,由于 建筑物与画面放置的 角度和我们视角不同,在 建筑绘画中通常有三种透视状况: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7. 视平面HP(Horizontal Pi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8. 视高H(Height):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9. 视距D(Distance):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1.基面GP(Gra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立点的所在面。 12.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13.灭点VP(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
透视三要素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 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透视的名词术语 1. 视点EP(Eye Point):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 停点SP(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也称驻 点。 3. 画面 PP(Picture Piane ):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 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 4. 中心视线CVR(Central Visv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 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中线、中视线、视轴。 5. 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 称心点、主点、视心点。 6. 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60°视 角左右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点,也称消失点。
14.中心视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点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也叫 中垂线。
15.测点M(Measvring):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

透视学

透视学

中心投影


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 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 射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形象有缩变消失特点.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 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面、线、点, 达到空间的无限,这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 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 法。
2、斜轴测投影



当空间形体的一个面(或两个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平行, 而投影线方向S与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形成的投影,称斜 轴测投影。这种投影分正面斜轴测投影和水平斜轴测投影。 (1)正面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正面平行于正平面, 并以正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轴测投影法 适合画小型建筑装饰构件图。 (2)水平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底面平行于水平面, 并以水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投影图法, 常用与画建筑小区、广场、展厅和室内布置效果图。以上 两种斜轴测投影有都称为“斜二测投影”。
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


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变化规律,就 构成了特定的”透视学.” 透视学是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景物的 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所以又叫线透视或几 何透视,是对空间的数学解决方法. 学习透视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 维景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 物.
第二节 透视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17世纪以后,透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 到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以及阴 影透视等整个透视学的领域。透视理论与 画法被广泛应用到绘画和建筑效果图的表 现中。公元17世纪法国人戴萨格斯确立了 《坐标投影法》,荷兰人马洛包斯推出了 “空间坐标表格”,并应用于透视画中。

透视学第1讲 透视概述及简史

透视学第1讲  透视概述及简史

容易接受这样一种常规,即所有影像都被表现为同样大小和来自一个类似的
观点。
精品课件
艾布勒·法德尔
《阿克巴的光荣》史著中的 细密画, 约1595, 35×22cm(14×9英寸)
▪ 这是晚期莫卧儿绘画,构
图的主要特征是,两头迅
猛冲过浮桥的大象所形成
的有力的中心对角线。这
一切都是采取二维平面画
法,表现得极为生动。如
果对大象和对搭Βιβλιοθήκη 浮桥的船都采取同一视点,我们
看到的是侧身躺下的大象。
我们获得了对船清晰的空
中观察,完美表明了船的
作用,大象也使我们看到
需要的一切资料。在这里
人物的大小是随着远离而
缩减
精品课件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人临摹本) 观察画中家具的透视形式,类似于斜投影的方法,没有近大 远小的变化,人物的大小取决于人物的身份,而不是远近。
▪ 不同的透视图法 今天,对过去和现在周围世界多种多样文化中的不同的 表现方法合了更高的认识。画家们可以在许多可供选择 的形象生动的表现方法中,从广泛的风格和表现方法范 围,为他们自己的工作开发出焦点。这种不受以前约束 的自由,在当代绘画中产生出令人兴奋的多种多样表现 方法。
精品课件
埃及湿壁
《内巴蒙花园》 公元前1400
精品课件
菲利普·布鲁 奈列斯奇
1418 - 1428
精品课件
▪ 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1404—1472)是第一个给 透视规律以正式叙述的人,1435年出版著作《论绘 画》,他主张利用数学透视体系,即聚焦体系。
▪ 用阿尔贝蒂的方法,画家们可以在物像的平面上放 上格子,再把物像的线转移到透视图中的类似方格 中,高度的确定可以靠在透视图中的适当的点上, 从水平的地面方格转为垂直格,或者是除水平的格 子之外,还运用垂直的格子。

透视基本概念

透视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和图形设计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在平面上创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图像。

它基于人眼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模拟远近关系和空间感,使平面图像看起来更真实和立体。

透视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点透视:点透视是透视技术的基础,它使用一个或多个消失点(vanishing point)来定义观察者视线的方向和角度。

消失点是一个虚拟点,当平行线朝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延伸时,它们看起来会相交于消失点。

2.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形式,通过将远离观察者的物体缩小,创造出远近关系。

这种透视通常用于绘画和插图中,用来呈现远近距离的感觉。

3.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一种更高级的透视形式,它使用三个消失点来定义物体在三个方向上的远近和倾斜程度。

通常情况下,其中两个消失点位于水平线上,用于定义物体的宽度和高度,而第三个消失点位于垂直线上,用于定义物体的倾斜。

4. 透视变形:透视变形是指在透视图中,物体的形状和比例会随着远离或接近观察者而发生变化。

靠近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更大,而远离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这种变形是透视效果的一个重要特征。

5. 视角:视角指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它会对透视图产生影响。

视角越高,物体看起来越扁平;视角越低,物体看起来越具有立体感。

这些是透视的基本概念,它们可以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出逼真的立体图像。

理解透视的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绘画、设计和理解透视图。

透视学

透视学

注:成角透视动感强烈,画面生动、活泼,
表现范围较平行透视小,对称感强,纵深感 较弱,适合表现生动、活泼的题材,并为题 材的主题配景。视点位置与角度选择不得容 易出现畸变或失重。
四、成角透视图做法
成角透视立方体示意分析(图)
先画成角线的透视
1、起点法:
所谓起点,就象图中顶视图及示意图,将立
五、透视学发展史
艺术大师达· 芬奇将透视分为三支。
线透视: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愈远愈聚拢,直至汇合于 一点,则称为线透视。平行线远伸聚集一点,致使路面看上去 近宽远窄,等大物体看上去近大远小,圆桌变成椭圆形,方桌 变成梯形或扁的四边形,所有物体因位置不同而呈现轮廓线变 化都属于线透视。
③、立方体有一个可视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
是空间平面中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属 原线,立方体恰处在心点时,只能看到平行面,体 现不出立方体的深度变化,只有通过同类大小比较, 才能产生深度感。 ④、立方体含有直角边的水平面、直角面、斜面都 发生透视变化,比如水平面离视平线越远越宽、越 近越窄,指教面离正中线越远越宽、越近越窄,立 方体水平面只要与视平线等高,就会压缩为一条直 线贴于视平线,同理,直角面、斜面只要贴于正中 线或过心点的斜线也会压缩为直线。
(二)成角透视立方体的形态、两种:


立方体在视平线上,可以见到左右两个成角 面 立方体在视平线以外时,可见到3个面,两 个成角面加上一个成角水平面 注:以上是外观效果,如果对立方体作内部 观察分析,一般可见4个面,一顶面、地面、 两个侧面,另一种一点斜透视(成角特殊一 种)
二、成角透视的特点:
(1):立方体的边棱呈现两种状态,与基面垂直的垂
直边,与画面或水平90º 以外角的(左右)成角边 (2)两组成角变线,水平消失方向不一,形成两个 质点,属于二点透视,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视 平线以上的成角边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的成角边 向上消失。 (3)在同一视域中,由于立方体与画面所成的角度 不同,决定了成角透视的灭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 可移的。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一)透视的定义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

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

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

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图1-1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第一章:透视基础1.1 透视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绘画技巧强调透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1.2 透视的基本原理介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解释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差异1.3 透视图形的绘制步骤演示如何绘制一个简单的透视图形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绘制透视图形第二章:一点透视2.1 一点透视的原理解释一点透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一点透视的简洁性和效果2.2 一点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运用一点透视绘制图形指导学生通过一点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2.3 一点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一点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一点透视作品第三章:两点透视3.1 两点透视的原理解释两点透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两点透视的复杂性和效果3.2 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运用两点透视绘制图形指导学生通过两点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3.3 两点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两点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两点透视作品第四章:空间感和深度感的表现4.1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概念解释空间感和深度感在透视中的重要性强调透视对空间感和深度感的表现作用4.2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通过透视表现空间感和深度感指导学生通过透视表现自己的作品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4.3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空间感和深度感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在作品中表现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品第五章:透视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风景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风景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5.2 透视在静物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静物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静物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5.3 透视在人物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人物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人物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第六章:透视中的物体比例与形态6.1 透视对物体比例的影响解释在透视中物体比例如何随着远近变化强调掌握透视中物体比例的重要性6.2 透视中物体的形态变化介绍透视中物体形态如何随着视角变化指导学生如何绘制透视中的物体形态6.3 实践练习:透视中的物体比例与形态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给定的透视图中填充物体检查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七章:建筑透视7.1 建筑透视的基本原理解释建筑透视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建筑透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7.2 建筑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绘制建筑透视图指导学生通过建筑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7.3 建筑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建筑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建筑透视作品第八章:透视中的光影处理8.1 透视中光影的作用解释光影在透视中的重要性强调光影处理对透视作品的影响8.2 透视中光影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通过透视处理光影指导学生通过透视处理自己的作品中的光影8.3 实践练习:透视中的光影处理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给定的透视图中添加光影检查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九章:透视作品的评价与分析9.1 透视作品的评价标准介绍评价透视作品的方法和标准强调评价透视作品的重要性9.2 透视作品的分析方法介绍分析透视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透视作品9.3 实践练习:透视作品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一些透视作品供学生评价和分析检查学生的评价和分析结果,提供反馈和建议第十章:拓展透视技巧与应用10.1 透视的变形与夸张解释在透视中如何运用变形与夸张强调变形与夸张在透视作品中的效果10.2 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的结合介绍如何将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结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创作作品10.3 透视在创新作品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创新透视作品的实例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运用透视创作创新作品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视的基本原理:理解透视的概念和作用,以及透视的基本原理,如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础。

1透视的基本概念

1透视的基本概念

图1-17
例题1:
Fab
a’
A’
B’
b’
h
p
a
c
b
h
g
g
p
s
s’
10
已知A点高10,AB线为水平线,C点高30, 求ABC透视和基透视。并求出其灭线。
1、先求A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2、再求C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3、求B点的透视和基透视: 1). 求出AB的基灭点,过A点的透视和基透视连灭点即可求出B的透视和基透视。
AB, CD为水平边,灭点在视平线上
BC, AD为斜边,灭点在视平线上,灭点在过基灭点fbc的竖直线上。
fbc
A
C
D
a
d
c
b
Fab
Fab
FBC
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灭点的连线称为该平面的灭线。如FABFBC为平面ABCD的灭线。
一般情况下,透视与基透视均为原平面图形的类似形,四边形的透视仍为四边形,三角形透视仍为三角形。
乌切洛是继马乔萨之后的佛罗伦萨艺术大师,他注重写生,受布鲁内来斯基的影响,特别致力于透视画法的钻研。代表作:《圣罗马诺之战》。 十五世纪意大利画家、建筑家、剧作家阿尔贝蒂认为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数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他在1435年写的《绘画论》的理论部分就专门叙述绘画的数学基础——透视学。 同世纪意大利画家弗兰西斯卡在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是一本具有创见的透视学教科书,他把透视的技术方法作了数学上的详细阐释,从而为透视学奠定了严格的科学基础。
直线通过视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直线的透视与基透视、迹点
图1-8
2、直线的透视
图1-9
直线的迹点
直线的灭点与基灭点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透视透视是造型艺术所依赖的一门科学。

透视也是一种视觉现象。

这种视觉现象是随着人的视点移动而产生变化,即这种变化与视点的位置和距离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边走边看景物时,景物的形状会随着脚步的移动在视网膜上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对某个物体很难说出它固定的形状。

观者只有停住脚步,眼睛固定朝一个方向看去时,才能描述某个景物在特定位置的准确形状。

再则,随着景物与我们远近距离不同,所看到的景物形状也不一样。

通常在距离的前提下,空间越深,透视越大。

同样大小的物体,也会因视点与物体远近距离的不同而产生大小变化。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近大远小透视变化规律。

例如,当我们站在路中间就会发现,越近的树、灯越高越大,越远的树、灯越矮越小。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dicere”,意为“透而视之”。

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玻璃的平面上,即可得到物体的透视图形,使二维空间纸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

由此可得出透视的含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确定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2、透视的特点透视是一种绘画与艺术设计活动中观察方法和研究画面空间的重要手段。

运用物体形状近大远小、物体明暗对比的近强远弱、物体的色彩近纯远灰等规律,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使平面景物图形产生距离感和立体凹凸感。

所以说透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形成视觉三维立体空间。

3、透视的分类透视的分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理论研究角度分类线透视:它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为有效的表现方法。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愈远愈聚拢,直至会合于一点。

色彩透视:近处色彩偏暖,远处色彩偏冷。

这是大气层的阻隔而产生的变化。

如:近处物体色彩倾向鲜明,接近固有色,带有黄橙色调。

远处色调倾向暗淡灰紫,深色物体则偏蓝灰色。

消逝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的变化而产生强弱变化。

如近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有较清晰的视觉轮廓;远处物体明暗对比弱,细节和轮廓都较模糊,甚至混为一片。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位于画面上的竖直 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
整理课件
27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及画法入门
一、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平面 图形的透视特征仍为 平面图形(但当平面通 过视点时,其透视将 积聚成一直线)。
整理课件
28
如图所示,设有一矩形ABCD位于基面上(图中用投影 abcd标记),显然,分别作出矩形的直线AB,BC,…的透 视AB,BC,…之后,
整理课件
33
(3)过e点作ef1∥ad、ef2∥ab分别与GL相交于f1、f2, 过f1、f2作投影连线分别与画面P上的视平线HL
相交得两个灭点F1、F2 (可参阅图a)。
(a)
(b)
整理课件
34
(4) 由于点a在基面G 的GL上,所以点A也 在画面GL上;在画面 P上连接AF1和AF2得矩 形直角边AD和AB的全
图1-3 点的透视规律
整理课件
12
点的透视规律之二:
点的透视与该点的基透视同在 一条垂直于基线GL的竖线上。
整理课件
13
(3)位于画面P上的点(例如B),它的透视B与本身重合; 它的基透视b也与基面投影b重合,并且落在基线GL上。
整理课件
图1-3 点的透视规律
14
点的透视规律之三
在画面上的点,它的透视与本 身重合;它的基透视也与基面投 影重合,并且落在基线上。
整理课件
49
一、一点透视
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形体有一主立面平行于画 面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因为只在宽度 方向上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 视。
图11 一点透视
整理课件
50
一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主立面不变形,作图相 对简便。这种图在室内设计中获得广泛应用,也适用 于表现只有一个主立面形状较复杂的建筑形体。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

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

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圆及圆柱体透视图(一)为正圆,A=B,a=b。

图(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b,这是透视原理。

圆也成了椭圆。

且里面和弧长小于外面的弧长。

外弧弯曲度大一点,里弧变曲度小一点。

圆柱体透视: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

两个椭圆是平行的面,但里面的那个被缩小了,此时,椭圆的长轴(未绘)与长方体的边不平行。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一、透视法的基本概念透视法是一种用来表现物体在视平面上的位置和形态的绘画技法,是一种利用视觉原理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远近大小关系的方法。

透视法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点,模拟和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的一种绘画技法。

透视法的核心概念是“透视”,即通过一系列的线条、边缘和阴影来模拟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透视法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角度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关系。

二、透视原理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指用直线、面、阴影和色彩等手段在画面或平面上模拟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2. 透视的种类在透视法中,常见的透视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通过一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远近关系。

在一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深度和远近关系。

一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线性透视,如建筑物的透视效果等。

(2)二点透视二点透视是通过两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二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两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方块、立方体等。

(3)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通过三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三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三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近似效果。

三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圆柱体、圆锥体等。

3. 透视原理透视原理是指透视法所基于的几何原理,包括视平面、观察点、透视中心等概念。

(1)视平面视平面是指画面上用来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位置与形态关系的平面。

在视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和形态会根据观察点和透视原理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观察点观察点是指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是透视法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会影响透视效果,不同的观察点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基面:承载物体的平面,平视时即是地面,且与画面垂直。 原线:即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它的透视特点是在画面上保持原来的透视 方向;且平行的原线在画面上仍保持平行。 变线:即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它的透视特点是在画面上的透视方向要 么发生变化,要么指向远端的某个消失点,要么终止某个消失点;且相 互平行的变线共用一个消失点。 灭点(消失点):凡是不平行于画面但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最终形成的 透视投影必然向远方汇集于一点,这点便是灭点。包含心点、距点、余 点、天点、地点。 余点:内余点,在心点与距点之间的灭点;外余点,不在心点与距点之 间的灭点。
透 视
(2) 透视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它把眼睛作为一个投射点,依靠光学中眼与物体间 的直线——视线传递,在中间设立一个平而透明的截面,于一定范围内切割各条视线, 并在平面上留下视线穿透点,穿透点的连接,就勾画出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平面上的 投影成像——透视图,在透视理论上这个成像表示眼睛通过透明平面对自然空间的观 察所得到的视觉空间形象,成像具有立体空间感。
在经历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以后, 到了17-18世纪,透视已跨入了 成熟期,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各种透视 规则及画法在这一个时期基本已完备 了,这标志着透视学开始走向了成熟。 法国人沙葛在《透视学》一书中 介绍了几何形体作图法则。 18世纪的代表人物:英国数学 家布鲁克·泰勒在他的两部著作《论 线透视》和《论线透视新法则》中把 涉及定点透视与投影几何画法中所有 原理和作图法均写入其中,这两部著 作是透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 程碑巨作。 这一时期运用透视法的代表 作品有委拉斯贵支的《宫女们》,普 桑的《抢劫萨宾妇女》。
法 国 大 卫 《 苏 格 拉 底 之 死 》
4.
19世纪:
19世纪绘画拉开了抵制传统透 视空间的序幕,到了20世纪,传统 意义上的透视学在绘画中的统治地 位进一步受到削弱,主观意识的介 入以及意象化的空间表现,颠覆了 传统透视的原有模式和形象,传统 意义上的透视已不为人们所关注,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组合透视,无透 视,变形透视,幻觉透视,极大的 丰富了绘画的表述空间,从而在绘 画的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了拓展。
宋 · 郭 熙 《 平 远 图 》
平远—指从近山望远山,平视 ,远距离观察。
宋 · 林 庵 《 烟 江 欲 雨 图 》
迷远— 指因烟雾与流水阻隔造成景物若隐若现的空间关系
阔远 — 即平远 ,泛指从近岸隔着宽阔的水面,通向远处,平视,远距离观察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幽远 — 即迷远,泛指因飘渺导致的景物距离遥远
绘画基础知识之透视
西方透视学发展史
中国传统透视学发展简述
常用术语与基本原理
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透视的由来:“透视”一词是从拉丁文译过来的,意思是“看 透”。 透 视:根据光学,几何学的原理,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二度空间的平 面的过程就是透视过程 学
透视图:用透视的方法在平面上得到立体的形象.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变 线
近低远 高线 近高远 低线
与画面和基面都成近 低远高角度 与画面和基面都成近 高远低角度
3、透视的构成要素
眼(观察点) 物体——被描绘或设想的对象。 画面——承接被描绘或设想对象的媒介面。

4、透视的基本规律
► 近大远小 ► 垂直大,平行小 ► 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 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当水平位置的直角六面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主点)的画面叫一点透视。 ► 在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平视运动观察,立方体不论在什么位置, 只要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平行透视
(5) 透视学的运用 工业设计
(5) 透视学的运用 展示设计
(5) 透视学的运用 插画创作
(5) 透视学的运用 插 图
(5) 透视学的运用 动画场景设计
(5) 透视学的运用 网络游戏场景设计
作业: 1、熟记透视学上的常用术语。 地平线、视平线 心点、视点、主点、距点、余点 基线、视线、基面、画面 原线、变线 2、图1-1.相关概念图示。(4开) 3、六面体的的三种消失状态(粗略)。(4开)
关系
A
B
一点透视的消失:
Unit 1 Drawing Development
视点:眼睛所在的位置 画面:假想的透明平面
视线:视点与物体间的连线 心点: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
心点 视中线 正 中 线 视点
视平线:画面上通过心点的一条水平线 正中线:画面上通过心点的一条垂直线
视中线:连接心点与视点的直线 消失点:景物向无限远延伸消失于一点
法国 杜尚 《下楼梯的裸女》
俄 国 马 克 夏 加 尔 《 我 与 村 庄 》
·
中国传统透视学(远近法) 发展简述
中国本土的透视学——“远近法”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远近法的生动体现,是 相对于西方焦点透视而言的专用名词, 它有别于西方焦点透视中视点视域固定 于一点的定式,采用了移动的多视域的 观察模式,多方位多角度的体察对象,按 照传统绘画的审美心理需要自由的经营 画面,以实现理想的审美需要.
(5) 透视学的运用
透视学作为表现设计思想,追求最后效果的一种最佳手段,被广 泛运用于插画、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 计、展示设计等多种领域。
(5) 透视学的运用 绘 画
《蒙马特尔》郁特里罗
透 视
《林间小道》 作者 : 霍贝玛 [荷兰]
(5) 透视学的运用 建筑设计
(5) 透视学的运用 环艺设计
学习透视学的意义:视觉空间的确近大远小及其表现,是画家
必然遇到的问题,透视学是历代画家对视 觉空间不断探索的产物.学好透视学,有 利于我们正确的表现物体的确空间感和立 体感.
透视学发展简史
1.文艺复兴以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画上,原始人朦胧 地通过上下错位排列, 大小刻 画等手法把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 来。 古埃及时期:古埃及人在一些湿壁画上表现 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往往是用人物横向并列 序排的手法来完成。




2、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原线
变线
原线
2、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变线
2、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不 消 失
水平线 垂直线 斜线
平行画 面
平行基面 垂直基面 倾斜基面
无 灭 点 消失到 心点
原 线
水 平 消 失 倾 斜 消 失
直角线
垂直画 面
平行基面
成角线
与画面 成任意 角
平行基面
消失到 余点
消失到 天点 消失到 地点
庞贝古城
《秘密集会》
阿维尼翁
《捕鱼场景》
2.文艺复兴期间:
文艺复兴期间的意大利属于透视的发展期,出现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并 使得透视得到了极大的完善,透视也以一门独立的科学身份出现在绘画 领域中。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运用透视法的代表作品拉斐尔的《希腊时期:古希腊人在绘画中也采用类似 于古埃及人表现前后关系的手法,并且西方 透视的研究最早源自于古希腊,主要内容涉 及灭点透视法和缩短法。
古希腊 《黒绘式安法拉》
古罗马时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茨在他的《建筑十书》中就谈及了大 量的有关建筑透视原理内容,并且在一些壁画中,开始广泛运用这一手法, 如庞贝出土的壁画《秘密集会》。
六远法:高远,深远,平远,迷远, 阔远,悠远。
在传统山水画中与“三视”有关的“六远”法 高 远 指 从 山 下 往 山 上 看 , 低 视 点 , 远 距 离 观 察 深 远 指 从 山 前 看 善 后 , 高 视 点 , 远 距 离 全 方 位 观 察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 元 黄 公 望 《 天 池 石 壁 图 》 ·
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距离感,可以用以 下几种方法来表现: 一、可以用图形重叠表现

二、可以用明暗阴影表现


三、可以用色彩关系表现
近处色彩倾向鲜明,接近固有色,远处色彩倾向暗 淡灰紫;近处明亮物体总带有黄橙色调,远处的深 处物体则更蓝一些。总之,近处色彩暖些,远处的 冷些。 我们还可以用明暗对比和细节清晰度来表现。近处 物体明暗反差大,细节轮廓清晰可辨,远处物体明 暗反差小,甚至混为一片,细节和轮廓模糊。

梁师闵
《芦汀密雪图卷》局部
传统人物画中的一些透视特点
1 不管人物在画面中所处前后高低位置如何,个体人物一般以平视 透视特征出现,无俯视透视变化现象。
2. 不管人物身体各部位在画面中的姿态位置如何,也无近大远小。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3.一般情况下,人物前后“近大远小”忽略不计,甚至有“近小远大” 现象出现(人物大小按地位贵贱来划定)
《 文 森 特 的 椅 子 和 烟 斗 》
《凡高的房间》
《 阿 尔 夜 间 的 露 天 咖 啡 座 》
《夜间咖啡馆》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视点:视者的眼睛位置。 正常视域:视点看出去的60°的圆锥形空间,由于其为人的双眼正常显 示对象的范围,故称正常视域,超出60°,则不属此范围。 视中线:视域圆锥体的中心轴,是视者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视线并与画 面垂直,平视时与地面平行,俯、仰视时其与地面或倾斜或垂直。 画面:画者与被画物之间假设的透明画图平面,它可以向四 周作无限 的扩大与延伸。画面须平行于画者的颜面,垂直于视中线;且平视的画 面垂直于地平面,俯仰视的画面倾斜或平行于地平面。 心点:视中线与画面的交接点。
五 代 顾 闳 中 《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
4.个体人物除了惯用的平视外,仅头部偶尔有俯视现象出现,但身体其余 部位仍保持平视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