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教学案例 赵泰贵
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庭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庭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太阳系大家庭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2. 掌握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2. 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 各行星的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的整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太阳系模型或图表。
3. 行星运动的模拟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是什么吗?它由哪些天体组成?二、探究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1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太阳系模型,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什么?其他的行星是怎样排列的?它们围绕着什么运动?三、了解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行星进行研究。
2. 每个小组通过图书、互联网等资源,了解所选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并记录在小组报告中。
3. 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所选行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四、模拟实验:探索行星运动规律(15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规律。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利用课件或教材,复习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2. 提问:为什么我们称太阳系为大家庭?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有什么规律?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太阳系模型,并写一篇关于太阳系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掌握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通过模拟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通过复习和提问,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例第四单元《2.太阳系大家族》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例第四单元--2.太阳系大家族教材分析: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
了解太阳系,是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本课正是从引导学生将视角指向茫茫宇宙的目的出发,由认识地球公转引向认识、了解太阳系和太阳这颗恒星,并指导学生探究太阳系的一些现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相对丰富,对太阳系大家族有所了解,本课旨在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遨游浩瀚无垠的宇宙,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什么是恒星、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卫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太阳系。
过程与方法:2.阅读资料,提取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信息;小组合作,绘制太阳系大家族思维导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太阳系大家族的神奇性和规律性,通过前后对比思维导图,体验收获知识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难点:行星公转周期与离太阳距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白纸、阅读资料、活动记录单、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遨游宇宙,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近太阳系大家族。
2、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最熟悉的球体是太阳、月亮和地球,谁来说说,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那么,你知道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吗?(幻灯2)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一年,我们正好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么,四季的形成是否和地球公转有关呢?4、看视频:四季的成因(幻灯3)(幻灯4)5、提问: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外,还有其他天体吗?看来大家对太阳系中的星体还是有所了解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板书:太阳系大家族[设计意图:从三球运动情况入手认识四季的形成]二、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一)认识恒星1.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太阳。
2.提问:太阳在太阳系大家族中有什么特点?3.思考、回答: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火星等成员都围绕它转;自身能够发光发热。
高中地理选修1太阳和太阳系教案 中图版
太阳和太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体积、直径、温度和太阳系的组成。
2.培养探究太阳和太阳系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 l课时三、课前准备1.白天与夜晚的挂图。
2.太阳和太阳系概况的挂图。
3.收集有关太阳和太阳系一般情况的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白天与夜晚图”,谈话导入。
2、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l)出示“太阳”挂图和有关图片。
(2)讲述:太阳是一颗巨大而炽热的恒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的表面温度有6000℃,是炼钢炉中钢水温度的4倍;它的内部温度更高,中心约有1500万℃,3.指导学生认识九大行星及有关知识,(l)教师出示九大行星图。
(2)讲述:怎样的天体叫做行星?可通过观察九大行星图来了解,(3)提问:图上哪一个天体是地球?地球围绕什么转动?地球会发光吗?(4)小结:像地球那样,自己本身不会以光,靠反射太阳光的星球叫行星。
(5)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九大行星图,说出这些行星的排列顺序,并分组讨论书上提出的两个问题。
(6)小组汇报。
(7)讲述:九大行星拥有的卫星情况、九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及自转和公转的情况。
4.指导学生认识营星和流星。
(l)教师出示有关望星的图片。
(2)学生观察营星的形状,说说它像什么。
(3)小结:彗星是形状独特的天体,由于其公转的椭圆轨道又扁又长,因此比较少见。
例如,哈雷彗星是76年接近地球一次。
(4)讲述:有关流星的知识。
5.指导学生了解什么叫太阳系。
(l)提问: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有哪些?(2)小结: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彗星、卫星、流星等所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6.总结。
(l)教师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太阳是一颗怎样的天体?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7.布置作业。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说课稿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是一节以太阳系为主题的自然科学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太阳系的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在六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太阳系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他们对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了解不够系统。
此外,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和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阳系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各行星的特点,认识太阳在太阳系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太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太阳在太阳系中的地位,以及各行星的形成和演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宇宙探索的氛围。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动画等手段,生动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和各行星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宇宙探索的氛围。
2.新课导入: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3.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太阳系的组成,重点介绍各行星的特点。
4.案例分析:分析太阳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太阳家族》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太阳家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的基本知识和太阳家族的成员。
2.知道太阳家族成员的特征和地位。
3.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排列。
4.懂得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5.学会如何保护太阳和地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太阳家族成员的基本知识和特征。
2.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排列。
3.学会如何保护太阳和地球。
三、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排列。
2.学生需要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场景还原,利用图像及动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及其成员;•提问:“大家知道太阳有哪些成员吗?它们都是如何排列的?”2. 太阳家族的成员•制作幕板或卡片,展示太阳家族的成员;•提问:“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太阳家族的成员,它们有哪些特征?它们的地位有何不同?”3. 太阳系的组成和排列•制作幕板或卡片,展示太阳系的组成和排列;•提问:“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其周围的行星和小行星组成的,你知道它们都是如何排列的吗?”4.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利用图片或实物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提问:“太阳为什么对地球的生命如此重要?你有哪些了解?”5. 保护太阳和地球•制作宣传海报或卡片,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太阳和地球;•提问:“我们都该如何保护太阳和地球呢?”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排列,知道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掌握太阳家族成员的基本知识和特征。
同时,学生能够理解如何保护太阳和地球,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需要加强自己的认真程度和注意力。
因此,在教学后要及时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加强课堂考试等方面的培养。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20.太阳系》word教案(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宇宙5.太阳系一、教材简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00}其它一切天体只占0.200)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行星、彗星、流星和其他星际物质等).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1.让学生去认识太阳系,教科书提出了几个较为开放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是: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是对交流的主题做出的指引.2.本课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本课与前两课的建模活动是有所不同的: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而本课是根据数据来建模.表面上来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较大难度.其一,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日较多,有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的赤道直径,还有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其二,处理数据有难度.在建模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其三,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用什么材料来建模型?行星间的距离如何确定?由于需建立八个行星模型和一个太阳模型,数量多,在操作时较难.二、教学背景: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含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和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一课一课时《太阳系大家族》学校宁兴学校姓名陶春荣延艳红年级六年级科目科学编号《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则为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网络教学的,尤其是科学学科,有些是属于实验内容,一般不适合网络教学,而涉及到宇宙天体的,一些内容比较适合网络教学。
《太阳系大家族》一课,由于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因此,我找寻大量的资料将太阳系的概况、九大行星表面情况等知识制成一个内容较为丰富的网站——《太阳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浏览网站来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以下就是本人对这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九大行星的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网上教学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内外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紧迫感;同时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按顺序记忆九大行星的名称,通过网上冲浪,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并对各成员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从网上提供的大量资料中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能灵活应用。
三、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四、教学对象分析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宇宙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以及月相的变化、日食月食的成因;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十四太阳之谜第二课时教案冀教版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阳系的奥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太阳对地球有什么样的影响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2. 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包括:a)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太阳系中的各个行星,通过模拟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行星的特点;b)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太阳黑子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太阳活动的现象;c) 游戏:设计一个太阳系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d)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太阳系的奥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系的奥秘,通过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对太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太阳系的知识充满了好奇,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
首先,我感到很高兴的是,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如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等。这表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太阳系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
(4) 在线天文馆:许多天文馆都有在线展览,如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太阳系相关资源。
2. 拓展建议:
《太阳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太阳系》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导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观察夜空中的星星,思考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
太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进修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1. 请同砚们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等。
2. 请同砚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三、进修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1. 请同砚们根据教科书内容,了解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点,如大小、质量、表面特征等。
2. 请同砚们了解各行星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3. 请同砚们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四、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1. 请同砚们思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为什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2. 请同砚们探讨地球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不同的地方。
3. 请同砚们完成相关思考题,总结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掌握了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理解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强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安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准备下节课的进修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太阳系的了解和认识。
祝大家进修进步!。
高中地理2.1《太阳和太阳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太阳和太阳系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太阳的能量来源。
教学重点太阳大气结构,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到地球只不过是千千万万颗普通天体中的一个,然而地球又以其具有生命存在而大大不同于一般天体,这其中,地球和太阳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和恒星系统——太阳和太阳系。
【板书】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一、太阳概况【启发引导】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了万物生机。
你们知道太阳有多大吗?它又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也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也有1.5亿千米远。
光走过这段距离,也需要8分18秒的时间。
跟地球相比,太阳到底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板书】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出示投影】地球与太阳的几组对比数据【指导学生看书】【承转过渡】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存在于太阳的什么地方?除了黑子之外,太阳上还有些什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去了解太阳的结构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大多只能根据理论推算,从太阳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
【边介绍边画太阳内部结构板图】太阳的中心是核反应区,通过热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能量通过辐射区、对流区向外传递。
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
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太阳的外部构造。
学生快速阅读。
【启发提问】(1)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是什么层?为什么叫光球层?(2)太阳黑子是怎么回事?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是光球层,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明亮夺目的太阳光就是从这一层发出的,所以称之为“光”球层。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案例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案例崇文校区赵泰贵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让学生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我在讲授《太阳系大家族》这一课时,就特别注意拓展学生知识,结合实验进行教学。
本节课我共做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深刻理解了课本中的知识。
在讲课时,我统筹地安排,没有完全按照书上的顺序去讲,可以节省时间。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电灯泡、温度计两支,信封若干,实验记录纸,学生准备:秒表、1.5米长的细绳、橡皮塞、砝码,塑料管每组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叔叔,他是谁?——杨利伟。
(出示图片)为什么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呢?“中国飞天第一人”(他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他为亿万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
)2、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飞天,更多的中国人进入了太空。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带大家走进太空,探索宇宙,大家说好吗?我们先来认识太阳系这个大家族。
(板书:太阳系大家族)二、自学课文1、大家把书翻开,自己读读45——47页,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3分钟后交流。
相应地对以下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太阳系其他天体1、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火星、水星等。
了解八大行星,恒星,卫星等,分别板书。
2、认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你知道了太阳系八大行星,那你能说说他们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的顺序吗?3、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直观地感受太阳系的形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太阳系》教学案例分析
《太阳系》教学案例分析作者:黄思思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20年第02期教学目标1.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能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尝试建立太阳系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希沃白板、3D打印的太阳系模型,直径为1米的红色瑜伽气球(太阳模型)。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绘制思维导图。
)1.环节一:初步认识太阳系(1)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搜集资料的情况。
谈话:课前我们分成了9个学习小组去了解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通过什么途径搜集的?面对大量的资料大家是如何进行信息整合的?思维导图起到了什么作用?(2)总结、概括太阳系的构成。
提问:你能说说太阳系是怎么构成的吗?(教师提前准备好“八大行星都有哪些”和“八大行星之最”的匹配小游戏。
)总结: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行星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构成了太阳系。
2.环节二:构建太阳系模型(1)运用实物和信息技术在头脑中建构清晰的太阳系模型。
提问:(展示四张图片,图片中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和大小看起来各不相同)你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太阳系的照片,还是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图,或者是简单的结构示意图?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知道答案?谈话:我们来尝试建一个模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最大的星球。
我们把太阳看作单位1。
大家觉得太阳的直径是做成1厘米的、1分米的还是1米的合适呢?(学生分析后,教师展示直径1米的瑜伽气球。
师生运用Excel表格计算后,画出八大行星的等比例模型图,再依次展示3D打印的实体模型,学生非常惊讶。
)提问: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怎么办?(教师强调要与此前做大小模型时的比例一致。
)谈话:按之前的比例,太阳与地球相距107米,只能到百米跑道上去摆放了。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7 太阳系的奥秘丨冀教版 (2)
太阳系的奥秘﹡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家族”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研究了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
通过对太阳系的解密,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本课是后面几节课的基础,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太阳系,为后面三节课具体研究常见的星座、地球与太阳、地球与月球的关系做好铺垫。
本课“庞大的太阳系“通过学生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出太阳系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太阳在太阳系中的作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进而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数据和计算,引导学生对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体积大小以及太阳系的庞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的知识通过电视与电影中已经略知一二,但是他们的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或者是错误的。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注意纠正错误的认识,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问题。
本课中采用了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是比较喜欢的,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活动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为以后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感受太阳系的庞大,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能设法计算从不同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3、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系的庞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学生活动模拟太阳系,使学生从中学习到探究与合作等的学习方法。
2、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产生对探究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两种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结合神州九号的成功了解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太阳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太阳系》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太阳系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重要性和作用。
导学内容:
1.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
3. 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太阳系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进修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太阳系由哪些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
2. 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了解各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第三步:进修太阳系中的行星
1. 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并让学生掌握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给学生分发太阳系行星卡片,让他们分组钻研各行星的特点,并进行展示。
第四步:进修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1. 介绍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如卫星、小行星、彗星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设计实验或活动,让学生模拟小行星碰撞、观察彗星尾巴等现象,加深对其他天体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
1. 让学生总结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以及各天体的特点和作用。
2. 拓展学生的知识,讨论太阳系外的星系和行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无限辽阔。
导学案评判:
本导学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各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首师大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20.太阳系》教学设计(4)
教科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3单元宇宙
第5课太阳系
6年级的孩子对于太阳系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他们能说出太阳是恒星,能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孩子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
但大多数孩子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浅意识的,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
通过本课教学,通过建模活动,使孩子建立对太阳系的完整认识,并在建模过程中,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宇宙的浩瀚。
对于太阳系的组成,孩子知道八大行星,有的还知道它们离太阳的远近排列顺序,还知道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了。
咱们教学时,应重视这些信息,不要将孩子当成一张白纸,应在孩子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因此,教学中,对于孩子已知就不再强调,对于孩子知之甚少或有疑问的,进行补充说明。
比如,冥王星是矮行星,那有多少矮行星?这是孩子感兴趣的,可以告诉孩子有四个矮行星(冥王星,查龙星,齐娜星,谷神星),可以激发孩子课外搜索相关信息的兴趣。
整个教学中,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的简单介绍,结合图片或视频媒体加以说明,就比较形象生动,易于孩子理解了。
对于太阳系成员更多的信息,让孩子课外再搜集,待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小结交流,课堂上就不再一一详细介绍了。
2019年6月27日。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20.太阳系》 教案(3).doc
太阳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
(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太阳系大家族导学案
汤河学校导学案(科学)科2013 年9 月 2 日年级六年级教师杨桂英课题2、太阳系大家族第 1 课时课型单一课达成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2、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3、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重点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难点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教学流程安全教育(一分钟)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
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
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实地观测太阳。
(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3)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
4.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认识太阳系。
(2)继续激发学生探索更无穷的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访问因特网,那儿有关于太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在等着学生们呢!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让学生把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
板书设计 2、太阳系大家族恒星、行星和卫星教学反思学生课堂达标率93%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个别学生懒惰发言不积极教师本课亮点通过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太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案例
崇文校区赵泰贵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让学生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我在讲授《太阳系大家族》这一课时,就特别注意拓展学生知识,结合实验进行教学。
本节课我共做三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深刻理解了课本中的知识。
在讲课时,我统筹地安排,没有完全按照书上的顺序去讲,可以节省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电灯泡、温度计两支,信封若干,实验记录纸,
学生准备:秒表、1.5米长的细绳、橡皮塞、砝码,塑料管每组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叔叔,他是谁?——杨利伟。
(出示图片)为什么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呢?“中国飞天第一人”
(他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他为亿万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
)
2、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飞天,更多的中国人进入了太空。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带大家走进太空,探索宇宙,大家说好吗?我们先来认识太阳系这个大家族。
(板书:太阳系大家族)
二、自学课文
1、大家把书翻开,自己读读45——47页,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3分钟后交流。
相应地对以下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太阳系其他天体
1、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火星、水星等。
了解八大行星,恒星,卫星
等,分别板书。
2、认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你知道了太阳系八大行星,那你能说说他们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的顺序吗?
3、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直观地感受太阳系的形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评析】先让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再讲地日运动,更符合逻辑顺序
四、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1、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学生根据45页最下面两行话,自行设计实验。
把两个一样的纸袋中分别插入温度计。
一个平放,一个斜靠着,都放在电灯泡下。
过几分钟,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差异。
(强调实验前温度计刻度是一样的。
)
2、思考:为什么斜放的温度高,平放的温度低呢?(斜放的温度计正对阳光,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平放的温度计受到阳光的斜射,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受阳光斜射的地方温度低。
)
【评析】做这个实验比较费时,所以把温度计放在灯光下等待温度上升的时间,就可以做另一个实验。
五、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那其他行星公转周期有多长呢?我们接下来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怎么研究呢?
2、介绍方法: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3、先假设:行星与太阳距离越(远),公转周期就越(长),可以有争议,这是预测。
4、了解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实验要求。
看了这个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细化要求。
如:实验员:举过头顶是为了安全、也便于观察;捏塑料管的手不要晃动,用力要均匀,不能碰到绳子,注意下面的绳长保持不变。
(教师示范)计时员,即计数员,按表时要看清橡皮塞的位置,再次转到该位置时为1圈。
数到第10圈立即停表。
(让一名学生演示,教师示范测量)
记录员:要及时记录橡皮塞转动10圈所用的时间。
测试三次后,要计算出平均值。
观察员:要观察塑料管下绳长保持不变。
5、学生实验记录,讨论发现。
6、交流汇报。
小结。
7、看一份科学家测量的八大行星公转周期的资料,你发现了什么?行星离太阳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更加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
【评析】利用温度计放在灯光下等待温度上升的时间,就可以做这个实验,因为前面已经学了太阳系的组成,所以学生对行星运动周期的研究也很有兴趣。
做完这个实验再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得出上一个实验的结论。
六、认识地日运动
1、(出示文中三球运动的文字资料)板书:太阳地球月球
2、你知道了它们是怎么运动的。
看老师模拟演示三球仪。
再说说还发现了什么?
3、理解:公转周期、公转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同学表演模拟地日运动,加深理解。
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贴上标签)模拟表演它们的运动。
说说他们演得对不对?应注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且是自西向东。
5、模拟四季成因实验。
让一名学生手捧地球仪,地球仪倾向正北,并绕太阳(通电的灯泡)公转。
让学生说说太阳直射在什么地方。
6、根据太阳直射斜射的道理,大家试着解释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
【评析】把这个实验放在探究太阳直射斜射差异之后,是利用太阳直射斜射实验差异的结论去解释四季的成因。
这样学生们就更顺利地理解了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是形成四季的原因。
七、总结拓展
1、谈谈学习收获
2、课外拓展: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概括相关知识。
【评析】1、本节课把课本顺序完全打乱,进行合符逻辑的整理,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节约时间,一举多得。
2、本节课共做了三个实验,理论全来自于探究,一节课气氛活跃,轻松地达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