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入教材引发热议 人教社回应作品早已进教材
阿Q走了,余华来了新版语文教材大变脸
阿Q走了,余华来了新版语文教材大变脸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题:阿Q走了余华来了新版语文教材大变脸中新社记者马海燕新学期开始了,各地学生们陆续拿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教材。
假期借高年级同学课本先学过的学生发现,短短一年,语文课本已大不同。
鲁迅经典小说《阿Q正传》被删除了,当代先锋作家余华的“荒诞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第一次进入了教材。
此外,被删除的文章还有《孔雀东南飞》、《药》、《雷雨》、《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五人墓碑记》等。
一位四川教师细心统计了新教材构成比例:新课本现当代作品及外国作品54篇,其中新选课文35篇,占总数的64.8%。
此次人教版大规模的课文大变动,勾起了80年代生人的学生回忆。
1993年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狼牙山五壮士》、《背影》、《孔雀东南飞》等是他们关于少儿时代对英雄、对亲情、对爱情最初的文学感受。
由于语文教材担负的德育、美育、文学熏陶等多方功能,语文教材的变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前不久关于删除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即引发社会热议,原因之一竟是父亲翻过栅栏去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还有大批学者站在正反两方大辩论。
此次关于“鲁迅被剔出中学课本”引发的争议,人教社直接回应“这是一个伪话题”,“可能是对新课标教材调整收录篇目的误解”。
人教版高中课本选录的鲁迅文章是从过去的5篇减少到3篇,“但并没有刻意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剔出中学课本”。
“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并非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范围。
”这是教材出版者和部分学者家长的共识。
于是,才有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杜甫的《咏怀古迹》、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等入选。
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课本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人教版的教材出到今天也已是第十版。
从杨朔的《荔枝蜜》到史铁生的《我和地坛》,从以大篇幅的抗战文学为主到金庸小说进课堂,从鲁迅的杂文遍布中学各个阶段到余华的先锋小说、巴金的反思文学进入教材,本身就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莫言演讲稿选入教材
莫言诺贝尔演讲稿入选语文教材网络符号成为科普文今年9月,全国将迎来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近日向记者透露,该社18本语文教材已全部送审。
莫言2012年诺贝尔奖致辞《讲故事的人》入选初中教材。
语文版教材主要在广东、湖南、福建、广西、云南、河南和宁夏等地区供2000多万学生使用。
收录:网络符号成为科普文王旭明介绍,语文出版社新教材修订工作历时两年,其中小学语文修订版教材中新的选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40%,初中版教材新选文占到了30.3%。
除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被收录到三年级的延伸阅读外,小学新教材还收录了《天路》、《李强的发现》、《微笑表情符号》等文章。
《天路》选自歌手韩红的同名曲歌词,《李强的发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小学生对学校各位老师的脚步声感知,《微笑表情符号》则是一篇科普文,介绍网络符号的运用。
特别的是,莫言2012年诺贝尔奖致辞《讲故事的人》也成为新选文。
此前,关于莫言作品是否应当进入中学教材曾引起广泛关注。
《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用耳朵读书》等莫言作品曾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但多用于选修辅助读本,入选教材较为少见。
“选文的标准是既要秉承真语文的理念,还一定要符合当下的流行的标准”。
王旭明表示。
增加:小学教材古文增加一倍语文出版社新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文。
其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文和古代白话小说课文24篇,比原教材增加了一倍。
初中阶段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达到59篇,比原教材增加了15%。
《古代书信二则》、《君子国》、《明湖居听书》、《黄蓉智斗书生》作为古代书信单元首次被纳入新教材。
王旭明强调,选择的古文既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还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镜花缘》中的《君子国》为例,王旭明解释道,这篇课文就是在讲“诚信”。
保留:鲁迅多篇文章均保留语文出版社在此次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风筝》、《鲁迅自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故乡》5篇文章均保留,又增加了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莫言作品可否入选高中语文教材_兼议我国中学语文教材编写_贺芬
·76·
了诸如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海子诗歌《面朝大 海 ,春 暖 花 开 》、 金 庸 《 雪 山 飞 狐 》 等 大 量 当 代 作 品 。 这些调整引发不少争议,诸如“鲁迅大撤退”、“以大 量当代作品取代古典作品是否合适”、“教材大换血” 等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一种观点认为语文教材不可 抛弃“经典”,另一观点则认为新时代需要有新的经 典,教材应体现时代性,还原文学审美本质功能。 [17]
一、话题引出:众说纷纭
《透明的红萝卜》 是这次讨论的最热门的入选语 文教材的短篇小说。 也有相关人士表示,“未来肯定会 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材的话题,还应从 作品本身谈起。 《透明的红萝卜》塑造了一个充满苦 难但不失童趣乐观的“黑孩”形象,这篇小说在上世 纪80年代发表后,被看作是莫言的成名之作。 儿童 文学作家曹文轩就认为莫言的小说风格多样、充满 神奇、荒诞、狂欢的个性,其中有一些作品描写怪异 或阴暗,并不一定适合给小孩子看。 [4]诺贝尔评审委 员会授奖词中也认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 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5]不可否认,莫言的作品在语 言、写作手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具有强烈的 批判意识,以尖锐的笔触书写了当今的社会矛盾和 当代历史的创伤经验;勇敢的先锋主义美学态度,在 文体实验和形式开拓上以各种形态突破了传统写实 主义的机械手段;鲜明的本土色彩,蕴含着大量中国 乡村文化和民间文艺的元素”,这是文学评论家杨小 滨对莫言作品风格和写作手法的评价。 [6]
(一)价值逻辑 价值逻辑是指教材的编写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 值需求。 我国的语文教材,应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 价值导向,还兼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语 文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当下多元价值观达成 协调。 莫言的作品扎根乡土,讲述着中国农民的故事, 传递民族百年来的命运、苦难与悲欢。 作品关注人 与人性,对历史与现实有着强烈的关怀,作者以个人 的立场,站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上传递一种人道主义 情怀。 文学批评家叶开点评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说到,该作品创造了一个被侮辱、被遗忘的“黑孩”形 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此前“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小说观念下“诗意乡村”的浪漫想象,展现一个苦 难和饥饿的乡村景象,以及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土地 中卑微生存者的悲惨命运。 莫言也说过,从“黑孩” 派生出上百个人物,在他的文学地理世界里济济一 堂。 这 [12] 种普世性的价值取向与诺贝尔文学奖相契 合,这也是莫言获奖的主要原因。 但是语文教育还 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职能,而莫言这 一作品所呈现出的题材敏感、反思尖锐、语言犀利、 想象狂放的特征就很难被接受。 可见纯文学的价值 与教育功能之间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 (二)心理逻辑 心理逻辑是指教材编写要遵循青少年的心理发
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北京时间12月11日,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了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引发了新一轮的“莫言热”。
早在10月份莫言获奖的消息公布后,就有消息称莫言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选修读本。
那么,其作品是否有可能再进一步,正式入选中小学语文必修教材?此外,莫言的作品适合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吗?就以上问题,本报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进行在线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9.7%的读者认为莫言作品“不适合”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原因是“莫言作品充满魔幻色彩、大胆的性描写、暴力美学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
在线调查 《丰乳肥臀》阅读率最高 仅两成家长老师会向孩子推荐莫言作品 “听说莫言得了奖,我也买了一本《丰乳肥臀》来看,以前还真没接触过他的作品。
”日前,在西单图书大厦,读者唐先生这样表示。
至于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唐先生说:“比较重口味,中小学生绝对不适合看。
” 调查显示,有37.9%的读者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后才开始阅读其作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开始关注其作品的仅为24%。
在莫言的十余部主要作品中,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阅读率最高,有17.7%的读者看过此书,其次是《红高粱家族》和《蛙》,阅读率均超过10%。
对于莫言的作品是否适合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仅有10.3%的读者表示,“适合,诺贝尔奖是对其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值得中小学生阅读、学习。
”其余占据绝大多数比例的读者均认为,莫言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赤裸裸的性描写以及暴力因素,非常“重口味”,有些内容连成人都难以适应,根本不适合青少年阅读,更不要说入选语文教材了。
在接受调查的读者中,仅有24.1%的人表示会向孩子推荐阅读莫言的作品,其他人则表示“不推荐”或“谨慎推荐”。
马上就访 语文出版社:不考虑将莫言作品纳入必修教材 记者昨天采访了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编审张夏放,他表示,早在今年10月份莫言获得诺奖的消息公布之前,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就计划将莫言早年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纳入高中语文选修读本之一的《中外短篇小说》。
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之我见
声 名 大振 , 如 日中天 , 并 赢 得 好 评 如 潮 。王 蒙 、 铁凝、 李敬泽、 苏 而淫荡” ( 实为 “ 话粗理端 , 另辟蹊径” ) 的一面, 但并不代表 着莫 童、 自桦、 麦家等, 都对莫言给予 了高度评价 , 肯定 了他在 中国文 言本人是粗俗而淫荡的。据报道 , 莫言至今跟结发的农 民妻子不
学史上的独特地位。然而 , 由于莫言小说本身 的不足 , 又使得 网 离不 弃 , 这是 莫言本 人 的爱情 高 尚 而纯 洁 的证 明。莫 言 说 : “ 从 文 上 出 现 了一股 对莫 言作 品 “ 似嫌 声 讨 ” 的浪 潮 。诺 贝 尔 委 员会 给 学 技巧 上 , 从语 言功 力上 , 从 我们 对 中 国古 典 文 学 、 中国古 代 文 化
他 的颁奖 词 为“ 将 魔 幻 现 实主 义 与 民 间故 事 、 历 史 与 当代 社会 融 生 活 的占有上 , 我认 为 我与 鲁迅 、 赵树 理 相差 甚 远 。 对他 们 永 远 高
,
合在 一起 ” 。不 过 , 又有报道 说 : “ 时报讯 ( 记者 刘 阳 ) 莫 言获 奖后 , 山仰止 , 自知 无法 达到 他 们 那 种 深 刻 、 洞彻。 ” 莫 言 无疑 是 非 常 谦 i 法新 社援 引诺 贝 尔文学 奖评 委会 主席 彼得 ・ 英 格 伦 的评 价 称 : 通 逊 的 , 他 的 自知之 明让 我 们 肃 然起 敬 。在 有 些 人 一 度 贬低 鲁 迅 、
他虽然有代表作却没有经典性很强的值得让人人欣赏鉴赏并回味无穷的大众化的著名篇段这就给他的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带来了很大的难能够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毫无疑问都是必须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这已经是科学严谨地对待教材的人们所共知的常识了
莫言与语文
莫言与语文作者:叶开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5期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先传出人教社要把他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入辅助读本,继而上海教材也打算在新版高中教材里选入。
可以想见,将会有更多地方教材赶这个时髦。
我个人当然希望教材编写者把莫言作品选入教材,但一直很疑惑他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1985年,距今已经有28年,早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史的名篇。
教材编写者如觉得这部作品符合选编标准,早该把它选入教材了。
可编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莫言的作品以长篇小说为主,不适合选编;其作品中的血腥场面以及对性的描写等,并不适合在课堂上呈现。
好吧,且不说“以长篇为主”是个常识错误,既然选编标准如此,为何莫言获奖之后又可以选入了呢?是莫言作品因获奖而神奇地不“血腥”了呢?还是教材编写标准产生了变化?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调查了学校80名中学生,发现没有一个知道莫言。
他发微博请我推荐莫言的作品,我推荐了上海文艺出版社早在2000年就出版的莫言短篇小说全集和其他出版社出版的莫言散文集。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不是一个新人。
他登上文坛31年,勤奋耕耘,成果丰硕,曾获国内外多项文学大奖,是当代文坛最有成就、最著名的作家。
普通读者熟悉莫言勉强可以成立,语文教材编写者是专业人士,不一定要全读过,但总该知道莫言及其作品。
迄今为止,莫言创作了20多部中篇小说、80多部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5部散文集,还有大量的演讲和对话稿,20多年来,他一直是研究生和教授们研究、撰文的主要对象之一,你简单地搜索找一下,或者其他专业数据库索引一下,都会发现成百上千的各种语言的莫言研究文章。
我认为,莫言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也可以读。
以僵化、虚伪道德作为借口来拦截学生阅读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这种做法不仅荒谬,而且可笑。
即使以教材编写者的道德逻辑,莫言的短篇小说也有众多篇目可以选入。
最新-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 精品
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应该由谁说了算?——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王家伦陈恰婧自2019年10月日诺贝尔文学奖开奖后,莫言这个名字便红遍大江南北,有关莫言文学作品的议论也一浪高过一浪。
随便上百度一查,短短10天,诸如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这类问题的条日竟达14万条之多。
一、莫衷一是的争论莫言的作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值得中国文学骄傲的事。
莫言的作品刚一红起来,立马就有入发出声音让莫言的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据媒体报道,10月13日,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也表示,不要低估现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
或然,莫言获诺奖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他的作品无可非议。
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的是该年度世界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莫言的获奖可以说是圆了几代现代中国文学家的梦,其作品应该得到推广和普及,而对当下的许多中学生来说,莫言和他的作品还相对陌生。
因此,语文出版社决定把莫言作品编人高中语文读本,也算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也有人指出,莫言被‘诺奖’认可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魔幻现实主义源自于拉美,是一种夸张、突兀、充满奇异想象力,甚至有些荒诞的描写手法。
这种源自西方的风格不是所有人都接受。
而且,莫言作品中存在一些性爱的大胆描写,一些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这种鲜血和悲怆交织的残忍,历史与魔幻的狂欢,其实并不符合中学语文教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统要求。
即使是《透明的红萝卜》,也仍有相当的情色成分和男女情爱的大胆描写,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当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总而言之,莫言的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科书,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否作为范文而被收入语文教材中去,是否适合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应该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语文教材的内涵莫言的作品获得诺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其作品中闪现的对人性的挖掘之深入细致是无与伦比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
新语文课本删郭沫若作品 乐山教师称遗憾
新语文课本删郭沫若作品乐山教师称遗憾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4年,今年教初一的乐山外国语学校教师梅小东,在拿到新领的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时发现,整本书的内容和去年的旧版本对比起来简直就是大“变脸”,不仅单元的顺序打乱了,而且很多文章都进行了更换,同时还单独增加了“写作”的内容,此外一些插图、排版、细节上也变化不少。
“这么大的变化在近些年来的语文教材调整中还是头一次。
”梅小东认为,目前的新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更容易,对于老师而言,教起来也会更凸显目的性,“很不错”。
但对于其中将乐山文豪郭沫若经典作品《天上的街市》、《静夜》删除,却让身为乐山人的梅小东觉得特别惋惜,“对外又少了一次让更多人了解郭沫若、了解乐山的机会,对本地学生也少了在学习中看到乐山文豪出现的兴奋和激情。
”单元上大调整开学第一课讲亲情梅小东拿出新初一课本,并找来一本去年的教材,两个版本放在一起挨页对比,给记者指出其中的调整内容。
就封面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翻开封面后的第一页,变化就开始了。
旧版本第一页的插画是“鲁迅”和“青年时代的冰心”,而新版本中的“鲁迅”则换成了“泰戈尔像(徐悲鸿画)”,且与“青年时代的冰心”调换了位置。
除了插画外,目录的变化就更大了。
首先很直观的就是单元顺序上的重新排列。
据梅小东介绍,新版本中六个单元的课文是通过对旧版本中六个单元课文的撤并、顺序调整及新增其他作品后形成的。
比如,以前课本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便是《在山的那一边》,而现在这篇文章已经调到第四单元,新课本的第一篇文章则是《散步》,但该篇文章在旧教材中则在第五单元。
此外新课本第一单元还增加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
“新课本的第一单元文章主要讲家庭亲情主题,而且六个单元的课文难度强调循序渐进,这离学生的生活更近,学起来也要更容易一些。
”梅小东如是说。
总篇数不变三分之一篇目已更换尽管两个版本的课文都是30篇文章,但其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已更换。
经过认真逐一对比,记者发现,新课本中删掉的课文有: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
莫言作品将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莫言作品将编入中学语文教材莫言作品将编入中学语文教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正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内容。
语文社:开会定莫言作品入选究竟该不该因为莫言获奖,就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他的作品?人教社和语文社接受《辽沈晚报》采访时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语文教材未来不应回避的题材,尽管幻现实主义对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言是一种考验,但是在语文教材编写者眼中,中国本土作家的第一个诺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12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
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红萝卜》已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人教社:如选编将择浅显文章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朱于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
但是,同时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要由编委会确定,“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
”张艺谋:25年前哪想过今天?针对老搭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张艺谋通过助理庞小姐表示:“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惊喜不已!25年前跟他在山东高密一起赤膊种高粱时,哪里想过今天?网友在微博上出我们以前的老照片,我看了非常感慨。
这是个天大的好事,老朋友由衷地为他高兴!”张艺谋初次执导的电影《红高粱》即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莫言担任编剧。
张艺谋凭此片获得1988年柏林影展金熊奖。
之后,张艺谋在2002年再次将莫言的小说《师傅愈来愈幽默》改拍成电影《幸福时光》,董洁及赵本山出演。
高密方面:莫言文学馆太小将扩建莫言获奖后,山东高密地方政府认为原有莫言文学馆地方太小,无法满足接待需求,决定重建莫言文学馆。
阅读莫言《卖白菜》(附答案共16分)
阅读莫言《卖白菜》(附答案共16分)篇一:《卖白菜》《卖白菜》教案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思路。
2、把握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形象,体会母亲诚实至上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
然而,著名作家莫言回忆过去却说过这样的话:?贫穷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穷和肌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
?莫言的童年记忆是?黑暗、恐怖和饥饿?,让我们走进《卖白菜》,一起来感受“我”的这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整体感知(1)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环境、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明确: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明确: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略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结构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明确: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卖白菜 1、感知课文内容,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理清教学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体会她身上诚实至上的优良品质。
明确: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文本探究:《卖白菜》的语言、内容、思想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明确: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莫言作品选入中学课本纯属多此一举
莫言作品选入中学课本纯属多此一举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开宗明义,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1-17岁左右。
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而判断莫言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是否多此一举的标准是,莫言作品入选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基于此背景下,我方将从以下三方面,论述莫言作品选入中学课本是弊大于利这一论点。
首先,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故事情节并不适合中学生,甚至可以说会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众所周知,语文课本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地,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还是知识的源泉,教会学生怎样说话、怎样阅读、怎样写文章。
莫言作品其中一个特色就是他那粗俗污秽的乡村用语,各种粗话、脏话、野话、调情话。
并且,莫言的作品执着于对“性”与“暴力”的呈现,连诺贝尔文学奖主席对莫言作品的评价都是:莫言书中所写的故事是我所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敢问这样的作品适合那些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吗?其次,难道选入诺贝尔奖的作品就是适合中学生学习阅读的吗?我们都知道,诺贝尔的奖项是由瑞典的皇家科学院决定的,而非大众的选择。
这些专业人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远非那些中学生可比,并且,中国中学生对于作品的喜好也与那些学者们大相径庭。
然而,在莫言作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就要将其加入中学课本,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便贸贸然地将其加入中学课本,如此便有可能会给中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造成不好的影响。
并且,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称,莫言作品的入选和他这次的获奖有直接关系。
莫言写了几十年的书,之前一直无人问津,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便一夜成名,连教科书都来凑热闹了,这不会让人感觉是“名人效应”,有炒作的嫌疑。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好的影响。
最后,莫言作品选入中学课本,势必是以节选的形式。
我们无法确定是否会断章取义,但是,势必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性。
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对原著的片面理解和对莫言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扭曲。
莫言选入中学教材
莫言的作品入选中学教材?前段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后莫言就备受关注,而关于他的作品是否可以选入中学生教材的话题的引起的社会的热烈讨论。
莫言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对于中学生有了解莫言和他的作品必要,所以莫言的部分作品入选中学生语文教材势在必行。
但是要将莫言的什么作品收录到教材中成为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莫言的部分作品的写作风格偏向于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暴力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而这类充满血腥暴力的作品入选中学生语文教材似乎有些欠妥,毕竟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这样的篇章学生也不是很能够理解文章里所包含的现实主义精神。
但是这些充斥暴力、血腥的作品只是莫言文学作品中极少部分,教材编写者如果多读些莫言的作品,乃至其他作家的作品,我想就不会出现以“血腥”、“不适合”之类可笑借口排斥当代优秀作家作品的可笑想法了。
莫言创作了二十多部中篇小说、八十多部短篇小说、十一部长篇小说,五部散文集,还有大量的演讲和对话稿。
莫言的散文有着很高的水平。
他的散文描写生动、情感细腻深婉,想象天马行空,如《上官团长的马》、《会唱歌的墙》、《美人不是人》、《卖白菜》、《洗热水澡》、《我的中学时代》、《我的老师》等,都在真实中见风骨,于平凡中见神奇,都可以选入教材。
而他的小说也有些是平淡中间真章的好作品。
我熟悉的《透明的红萝卜》也是可选入教材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之一。
《透明的红萝卜》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描写,在心理上和中学生更有贴近性,所以中学生理解的难度会相对低一点。
莫言通过《透明的红萝卜》里描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孩子来诉说他少年时代吃过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的那一段时光。
对于《透明的红萝卜》的讲解,首先应该先让学生阅读这篇小说,对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关于莫言作品是否入选中学教材的一些看法
关于莫言作品是否入选中学教材的一些看法——以及针对中学生该如何讲解《透明的红萝卜》关于莫言的作品是否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个问题,我同大多数人一样是持赞同态度的。
在越来越多人奉行“开卷有益”的当下,让高中生接触一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文学大师的作品没有什么不好的。
而且就现在看来,好处还是很明显的,一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二者能开拓其阅读视野,三者还能起到激励效应——或许莫言的成就会让许多学生在心底种下文学梦。
现在的中学生见识很广,涉猎也很多,他们的胃口没那么弱,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低估他们的理解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去阅读一些先锋作品,像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就已经收录在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而且我们都把诺奖得主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都选入教材了,为何不能选本国新获奖作品?在我看来笼统地去争论莫言的作品适不适合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没有意义的,莫言的作品此前没有被选入与他作品的篇幅长度、风格特点不无关系。
莫言的小说风格多样,充满神奇的、荒诞的、狂欢的个性,其中不乏一些作品描写阴暗讽刺,而这些作品并不适合中学生来阅读,所以与其讨论莫言作品该不该入选教材,倒不如讨论他的哪篇作品更适合入选教材。
莫言的作品种类很多,现在大家普遍有争论的是《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作品,但实际上莫言还是有很多非常出色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是没有问题的。
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大都充满诗意,能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这些很适合中学生去读。
莫言曾说过,他的《透明的红萝卜》学生看就非常好,文字很绚丽,能让十几岁的年轻人体会到中国文字之美。
何况,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的片段都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也并未引起任何反对声音。
我们对待国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能如此的宽容与认可,没必要换到本土作家身上就如此的苛刻与菲薄。
有些人说,莫言成名已久,但没得奖之前不见作品入选教材,一得奖就立马登堂入室,足见出版社的浅薄与功利。
海外教材中的鲁迅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
海外教材中的鲁迅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人民网 2013.9.4.【导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绝非孩子们能感知的。
”赵瑜认为,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迅速的学习轨道。
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适当调整。
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课文更换9篇,改动1篇今年即新使用的人教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所,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删掉的课文: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新增的文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贾平凹的《风雨》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纪昀的《河中石兽》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改动的文章:《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小幅变化。
结构单元顺序大调整“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非常简单多了。
”八年级学生王浩然翻看过新教材后说。
在他看来,鲁迅的《风筝》是七年级语文教材里最难懂的文章。
“这篇文章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
”研究室郑州七中初中部语文组组长、郑州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张玉明说,新教材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代替了这一亲情主题的文章。
张玉明说,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原则上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确了写作的明晰主题。
“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
”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诗词,“这表露了注重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莫言作品《卖白菜》进教材
莫言作品《卖白菜》进教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卖白菜》首次进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出现在初一(七年级)上学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于2016年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查,教育部审定通过,由此,使用了15年的实验教材现已过渡为正式语文教科书,今秋启用。
修订后的教科书总体框架基本不变,但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更加丰富完善。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先生透露,七年级上的新教材课文调整到29课(35篇),并增加了非连续文本阅读专题和实用语法知识。
教材更注重传统文化、国学内容,还教学生“对对子”。
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入选苏教版七上语文教科书中,巴金散文《繁星》调整到首篇,这也是整套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科书的首篇。
在新书目录中显示,第二单元“往事依依”中,收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卖白菜》,这在全国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是首次。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12岁的故事,表达的是诚信主题。
编者有心将其编入七年级上册,而这个年级的学生,正是十二三岁的年纪。
新增的文章还包括了民俗方面的《火把节之歌》,国学方面的《论语》十二章等,科学方面新增了《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四季”单元新增台湾作家罗兰的散文《秋颂》。
学口语交际、学对对子,还要学实用语法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在口语交际一部分,强调与人交流用语“文明得体”,并设置了活动情境,体现“场合”“对象”。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我也来对对子》,与课文中的《对联六副》相照应。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已经消失十多年的语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书中又出现了,而且在教材审定过程中得到充分肯定。
洪宗礼表示,语法的学习,一种是以知识为主,一种以运用为主。
苏教版采取的是后一种,强调在生活和语境中运用,而不是死记概念。
教材以引导读写为主线,全国多地使用洪宗礼先生介绍,七年级上册课文一共29课35篇,编写体系可以说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即阅读为基础,写作相辅而行。
课本上的小孩引热议原文
课本上的小孩引热议原文在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里,里面插图惊呆家长。
特别是小学教材是孩子天天面对要用的,孩子太小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小学教材插图非常重要,要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文化入侵,对我们祖国的花朵下手,混淆他们的审美观。
眼神奇怪,毫无美感,身上纹身,裸露下体,一言难尽。
人教版小学教材引发巨大争议,一连上7个热搜。
没想到我们孩子每天都要用的课本里,竟然也能藏私货,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危害祖国花朵的一生。
在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里,里面插图惊呆家长。
小孩歪嘴,吐舌头,斜视,无眉毛,露下体,腿部纹身。
插图没有一张正常,全部画成了唐氏综合征。
对于此事,5月26日12时09分,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称: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
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笔者看完人教版插图后,非常愤怒,跟80.90那会的课本人像图相差十万八千里,现在画的都是什么玩意,个个跟唐氏综合征一样,简直是在荼毒我们祖国的花朵。
要知道教育是国之根本。
教材审核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马虎。
这就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必须严查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以及背后的利益集团。
孩子太小,三观未稳定,天天看这些课本中的插图,会潜移默化中进入他们的意识中,进而影响三观形成。
而这些插图中传递出丑化国人的信息会进入其内隐记忆中,不仅影响他们的审美水平,还会进而影响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认同。
这后果非常严重,这版插图的设计者和审核人员必须抓起来判刑,以儆效尤!此事经家长网上传播后,引起巨大争议,一连上7个热搜,网友们强烈关注。
有专门从事插画师的网友表示:“这根本就不是画风的问题,作为一名专业教材插画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画出生殖器官、画成唐氏儿童、美国星期衣服等,都一定是故意的行为,每个插画师在画的过程中或画完检查时,不可能注意不到这些细节,每幅作品都像是作者的孩子,会反复琢磨、修改。
人教社回应插画争议对大学语文看法500字
人教社回应插画争议对大学语文看法500字
近日,人教版教材插图遭到质疑,网友表示图中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
人教社回应,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
对大学语文来看,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立德育人的关键,而教材插图不仅关系学生的审美培养,更关乎其价值养成。
当下社会审美呈现多元化,为各类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作为教材插画应当符合大众审美,更好体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教材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作用。
好的教材能够引导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而错误的教材插画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审美和价值观念。
学生时代的孩子们认知和辨别能力普遍有限,但又极易模仿,如果整天面对这些斜眉侧目、病弱阴沉的插画,儿童的审美观被戕害不说,身心健康也将会受到不良影响。
此次教材插画引发争议,一方面反映出部分教材在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和插图绘制的过程中审核不严、监管不够,损害了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社会的一种错误审美观念,部分文艺作品盲目倡导艺术多元化、追求创新,其作品既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念,也不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甚至引发公众的反感和抵制。
因此,教育部门要对此事严查严惩,不断加强教材编写出版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同时重视美育教育,让祖国的花朵健康茁壮成长。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表示,莫言作品已经确定将被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
“除了中学生们熟悉的鲁迅、沈从文、老舍等作家作品外,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被确定收录。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说。
在选择莫言作品的时候,他们考虑到了作品的贴近性。
由于《透明的红萝卜》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描写,在心理上和中学生更有贴近性,所以中学生理解的难度会相对低一点。
同时,国内高校文学史教材第一主编朱栋霖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将因为莫言获奖而改写。
据他介绍,明年年初,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都将出版《现代文学史》的修订本,他会将莫言的介绍、评价立为专章。
“在文学史教材中,目前只有曹禺、巴金、老舍和鲁迅是专章介绍,现在加入了莫言,他代表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他将会在这一章中,着重介绍莫言的三部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
查看更多>>精品推荐昆明中小学违规收费被严厉查处2013长春中考实行一次性填报志愿中考体育难度增加学生忙补习板桥中学减负中考升学率翻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毋庸置疑的,“除了课本,学生也可选择 其他途径阅读莫言的作品”。热议中学教 师:莫言作品选入教材未尝不可北京十一 学校语文教师宋俊玲认为,如果莫言
的作品符合教学需要,过去选目有所遗漏, 增选进去未尝不可。但如果仅仅是因为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要顺势 选择,显得过于势力,大可不必。诺
贝尔奖是一个重要奖项,但只代表评委看 法,并不能就此认定莫言的作品就代表了 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莫言作为 ‘中国获得诺奖第一人’,自然引起社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 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 近日,记者获悉,语文出版社有意向将莫 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读本中,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在高中选 修课本中选录莫言的文学作品。部分教师 表示,莫言作品选入教材未尝不可,但是 也有学者指出,将莫言获奖与其
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并不妥当。进展语文出版社:莫言作品有 望收入选修读本语文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张 夏放表示,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
会关注。因此,无论他的作品是否选入教 材中,都会有很多中学生找他的作品来阅 读”。大学教授:不应将获奖与编教材相 联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
认为,将莫言的作品选录在中学语文选修 课程中没有问题,出版社要选择适合中学 生阅读的文章,同时兼顾文字的典范性和 规范性。但是,“把莫言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的事情,与他的作品收入中学语文 课本联系在一起,是不妥当的”。贺阳表 示,作为一个纯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 有其特有的评判标准,对其他因素考
版高中教材正在修订,初中教材也在编写, “目前还没有计划再选录莫言的其他作 品”。吴海涛表示,编写教材在选录文学 作品时,主要考虑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语言,以及是否适合教学。“篇幅要适中 的文学作品适合教学。对于一些长篇小说 来说,如果只选一部分内容放在课本里, 会出现断裂感,影响教学效果。”因
此,吴海涛认为,莫言的作品以长篇小说 为主,这也是没有大量入选语文教材的一 个原因。吴海涛说,莫言作为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他在世界文学界的地位是
虑得并不多。“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 未必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标准,因此,获 奖与收入教材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莫 言获奖后就开始考虑将其作品收入教
材,这一做法不妥当。记者 李佳 王斌■相
关链接十一师生探讨“莫言与诺奖”晨报 讯(记者 王斌) 中国作家莫言喜获诺贝尔 文学奖的消息刚一传出,北
京市十一学校少年文学院的学生们便开始
开办讲座的形式与十一学子分享他在青少 年时代的读书趣事、对高考的认识。如今 对于莫言获奖,一位学生说,“看新闻时, 我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58取名网 /
萝卜》有望收录到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短 篇小说读本中,“但最终能否入选,还要 由出版社总编室讨论决定”。针对网友质 疑诺奖获得者的作品通常晦涩难懂,
中学生存在阅读难度的争议,张夏放表示, 《透明的红萝卜》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 描写,在心理上和中学生更有贴近性,所 以中学生理解的难度会相对低一点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 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带有明显的 “先锋”色彩,这些文学元素对于喜欢先 锋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接受,潜移默
动手设计海报、筹备并组织“千言万语, 何如莫言——莫言文学与诺贝尔奖意义研 讨会”。中学生与语文老师们围坐在
一起,共同品读莫言的作品,以及诺贝尔 奖的现实意义。一位语文教师认为,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都是在书写永恒的 人性,闪耀着生命的色彩。“莫言的
作品,正是在描绘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 们如何生存、怎样痛苦与奋争,并通过艺 术手法呈现给读者。”据了解,四年前, 著名作家莫言曾走进十一学校,通过
化中热爱新文学。张夏放坦言,莫言这次 得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好事,将被载入历 史,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 要,因此莫言作品的入选和他这次获
得诺奖有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已选录
莫言部分文学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办副 主任吴海涛表示,该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 将莫言作品收录在人教版教材中
,“高中《语文读本》收录短篇小说《枯 树》,另一套高中选修课本《小说赏析》 中,节选了莫言的早期作品《红高粱》的 一个片段。”吴海涛介绍,现在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