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化:古代不同的记数法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 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起源和原理,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结绳计数的起源和原理2. 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结绳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结绳计数的原理和应用2. 教学难点:结绳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具:结绳、计算器、课件2. 学具:结绳、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老师展示结绳,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的用途吗?1.2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我们祖先用来计数的一种工具,叫做结绳。

2. 探究结绳计数的原理2.1 老师讲解结绳计数的原理:结绳计数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表示数的一种方法。

一个结代表一个数,几个结代表几个数。

2.2 学生动手实践,用结绳进行计数,体会结绳计数的原理。

3. 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1 老师举例说明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人数、计算物品数量等。

3.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结绳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4.1 老师讲解结绳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结绳计数是数学的起源之一,现代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是从结绳计数发展而来的。

4.2 学生讨论结绳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分享自己的观点。

5. 课堂小结5.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绳计数的起源、原理、应用以及与现代数学的关系。

5.2 学生谈谈自己对结绳计数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1. 用结绳进行计数,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搜集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1. 结绳计数的起源和原理2. 结绳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结绳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绳计数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知识讲解 计数方式的发展历史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知识讲解 计数方式的发展历史

计数方式的发展历史
问题导入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教材12页上面例题)
过程讲解
1.计数产生的意义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物体个数和数猎物的数量等,因此产生了各种计数方式。

2.计数方式的发展
(1)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结绳或刻痕等方式计数。

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
↓↓↓
(2)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各种计数符号来表示数。

①古埃及象形数字。

②玛雅数字
生活在美洲中部的玛雅人只用点、横、椭圆就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

点代表1;横代表5;在任何数的下面加一个,就表示把这个数扩大20倍。

例如:代表的数是l8;代
表的数是140。

③中国算筹数码。

算筹计数是我国春秋时期普遍使用的一种计数方式,分为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

用算筹计数时:个位、百位、万位都用纵式;十位、千位都用横式;高位在左,低位在右;遇零空位。

例如:-|| |||||代表的数是1205。

④其他数字
(3)现代化数字:印度一阿拉伯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0~9这十个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由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字。

这十个数字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等),通过组合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

归纳总结
计数方式的产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印度一阿拉伯数字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数字。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课件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课件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仔细观察, 你知Βιβλιοθήκη 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吗?1011个0个十一
10
1个十,1个一, 是11。
10 + 1 = 11
1个十, 9个一, 是19。 1 9 10 + 9 = 19
2个十,是20。
10 + 10 = 20
14
15
13
16
1、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2022/2/132022/2/132022/2/13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2年2月2022/2/132022/2/132022/2/132/13/2022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 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022/2/132022/2/13February 13, 2022 4、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2/2/132022/2/132022/2/132022/2/13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拓展知识 数学文化:古代不同的记数法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拓展知识 数学文化:古代不同的记数法

古代不同的记数法记录或标志数目的方法,主要指数字符号的表现形态和记数工具的使用。

人类最早记数靠堆积石块木棍或摆弄指趾,后来使用结绳和契刻,随着记载数目的增大出现了进位制,受各地自然环境和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产生出不同的记数法。

巴比伦记数法巴比伦地区用泥板铭刻来记数,约始于公元前三四千年,主要用于商业贸易交换和贮存货物登记.符号代表1,代表10,记数时采用60进位值制,依靠数码符号的依次排列相加表示数目:古埃及记数法古埃及最早的数码是发现于石刻上的象形文符号,它使用十进位非位值制方法记数,每一个较高的单位用一个特殊符号表示。

记数时也是依次重复排列这些符号,后来由于纸草书写的需要演化出两种变体:僧侣符号和民间符号。

它们在记数时均采用一种逐级命数法,即对个位数、一百以内十的倍数,一千以内百的倍数等数目都有专门的符号,避免了重复排列,使记数较为简洁。

中国古代记数法中国最早的记数体系见于甲骨文,约形成于公元前16~前11世纪.主要用于占卜祭祀,它是十进位非位值制数系,独立的符号共发现13个:记数时用一种特别的乘法组合原则,将十、百、千、万作为单位词,对十以上的数目还多用合文并写.例如2656记为。

为方便计算,到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一种称为算筹的计算工具,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数码体系,有纵横两种布筹方法:为避免位数相混,记数时纵横相间,例如:6728表示为。

13世纪后,算筹式记数法被描摹应用于纸上,不断演化改进,添加了零号0,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位值制记数法。

古希腊记数法古希腊最早的数码发现于克里特岛,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泥板上使用的象形文字:记数靠重复排列。

约到公元前6世纪,发展起一种阿提卡数码。

它是将古希腊语中数词的词头取出代替该词以化简记数,仍采用重复排列法:公元5 世纪左右出现的爱奥尼亚字母记数法已发展成逐级命数体系。

通常的形式如下:为了与单词区别,数字上常加横线。

古罗马记数法古代罗马的记数符号约与希腊阿提卡数码同期形成的,它们的记数规则也类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6 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6 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所准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第6课,主要讲述了结绳计数的方法以及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掌握数字的演变过程,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结绳计数的教具(如计数绳、珠子等)。

2. 数字卡片。

3. 练习题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古代人们如何使用结绳计数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绳计数:详细讲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结绳计数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结绳计数方法的理解。

4. 基本运算:讲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结绳计数的方法进行实际计算。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结绳计数进行问题的解决。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检验对结绳计数和基本运算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3. 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 简述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答案:1. 结绳计数的原理是通过结绳的数量和位置来表示数字,方法是通过结绳的长度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数字。

2. 数字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代的结绳计数、算盘计数,以及现代的数字计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结绳计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有所不同,需要在课后对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化:计算工具的演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化:计算工具的演变

计算工具的演变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

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

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

算筹是中国古代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工具。

“筹”,实际上是小竹签。

由于那时还没有纸张,古代数学家就用这些小竹签摆成不同的行列,来进行计算。

算盘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运用算筹计算的基础上,大约在14世纪左右发明的。

用算盘来计算的方法叫珠算。

算盘不能自动连续地进行运算,也不能储存运算结果,运算速度也不够快,因而人们就想制造一种能代替人工并进行快速计算的机器。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当推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设计的理想计算机(即图灵机)为最早。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他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按照人编写的程序自动地进行计算。

从1946年至今,电子计算机已“进化”到第五代。

第一代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

利用这一代计算机,人们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

第二代以晶体管构成基本电路。

开始有了算法语言和编译系统。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这时已有操作系统,小型机广泛应用,有了终端与网络,运算速度达每秒几千万次。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机器。

体积与成本大幅度减少。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实际是智能计算机,具有模仿人脑思维过程的能力。

从石子、结绳、筹码、算盘、计算器、机械计算机到电子计算机,这些都是因计算规模和速度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计算机的发展更来源于计算需求的空前提高,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因特网的出现更得利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

它们都在为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共享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各尽所能并殊途同归。

归根结底,信息技术的发生、发展起源于计算、归宿于计算。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已不止是一种计算工具,它已渗入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使人类社会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从结绳计数说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前面的课程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了更大的数、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近似数等知识,而本节课则是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对计数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体会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这节课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其他知识,如整数的运算、小数和分数的认识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文化素养。

2.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以远古时代人们的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等方式为切入点,引出数的产生。

接着介绍了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如古埃及的象形数字、玛雅数字、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等,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计数方法的多样性。

然后,教材重点讲述了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以及现代通用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特点。

最后,通过“你知道吗”栏目,拓展介绍了一些其他的计数方法和数学趣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材内容编排由浅入深,从远古到现代,逐步展示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亿以内的数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掌握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数的改写等基本技能,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数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以及古代的计数方法,学生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知识体系。

2.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数字,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商品价格等,但对于数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他们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

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外书籍或电视节目中听说过一些古代的计数方法,但对其具体内容和原理并不清楚。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古人计数_》说课稿(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古人计数_》说课稿(2)

说课稿:《7.1 古人计数》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的说课稿。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认识11-20各数,并掌握数的顺序和数位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的读写和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这些数和其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古时候人们计数的情景,引发学生对计数的兴趣。

教师提问:“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自主探究(10分钟)(1)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学生独立完成数小棒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根一根数的过程,从而理解十进制的概念。

(2)摆一摆,想一想。

学生分组讨论,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并尝试读写这些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数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通过PPT展示数位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位的关系。

4. 巩固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自己对11-20各数的认识和数位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6从结绳计数说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2. 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3. 十进制计数法4. 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加、减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结绳计数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1)让学生观察结绳计数的图片,思考结绳计数是如何实现的。

(2)引导学生总结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即每增加一个计数单位,绳子就增加一个结。

3. 学习十进制计数法(1)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用方法。

4. 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加、减运算(1)引导学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加法运算。

(2)让学生尝试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减法运算。

(3)总结加、减运算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结绳计数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班级人数统计、购物找零等。

6.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结绳计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一、引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为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专门设计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课件的内容和特点。

二、内容概述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共分为八个单元,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数学游戏等内容。

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多个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具体来说,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主要介绍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以及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第二单元“数的运算”则重点讲解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第三单元“图形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第四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让学生学会了统计图表和简单数据分析的方法;第五单元“数学游戏”则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数学素养。

三、特点介绍1、趣味性: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注重趣味性,通过生动活泼的图像、动画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互动性:课件中的活动和练习设计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成长。

3、科学性:课件遵循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4、教育性:课件不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四、使用建议在使用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时,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方法。

五、结语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优秀工具,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件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年级 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章《从结绳计数说起》

4年级 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章《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设计从结绳计数说起学情分析数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学生对数的发生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教材中出示了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的方法。

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发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随后简单说明数字的发生。

教材中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符号,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笼统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教学目标1.结合文字和图,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在了解数的发展史过程中,体会数的抽象性,建立符号意识。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知道自然数的特征。

3.通过自然数的发展历程,感受十进位值制的重大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数学史,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史中所蕴含的进位制和位值制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阅读与讨论,学生初步感知计数方法的发展师: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请你仔细读一读教材上第12页的内容,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把你的发现、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学生开始阅读,再与同桌交流)二、汇报与交流,学生进一步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一)了解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突出一一对应的方法。

师:大家看完了教材上的介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远古时代的人用石子、结绳、刻痕来计数。

生2:它们都是借助工具进行计数的。

师:这些计数的方法都有怎样的共同点呢?生3:这些计数方法都是一个一个的数的,数一个就画一笔,而且都用实物。

(板书:实物)师:从石子到结绳再到刻痕,这个演变的过程,你觉得怎么样?生4:它们使用的工具越来越简单了------(预设)(二)进一步了解五千年前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和发展,突出十进制和位值的认识师:随着慢慢地进化,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到了五千年前,他们又是怎样计数的呢?1、古埃及象形文字生1:五千年前的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有古埃及文字、玛雅文字、中国算筹数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化:结绳记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文化:结绳记事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结绳记事
结绳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除手指之外),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发明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

我们只能推测,千百万年前,在亚洲、非洲或者南美洲的某地,有一个人利用藤条或树枝或野草之类物品,结了第一个绳结,在后来的几百万年时间里我们的祖先就用这种绳结来联接和捆绑东西。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知识的不断增加,打结的方法也逐渐复杂化,绳结的用途也被拓宽,渐渐演化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记数方法结绳。

结绳就是指以绳子上打结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时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法,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秘鲁印加人的结绳记事
这种记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

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

现在一些秘鲁的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古人计数_》说课稿(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古人计数_》说课稿(4)

说课稿:《7.1 古人计数》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十位和个位的含义,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读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动口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这些数和其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实物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

例如,讲述一个古代牧羊人如何用小石子来计数羊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计数的兴趣。

2. 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10分钟)(1)数小棒:我会准备一些小棒,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10根小棒就是1个十。

(2)捆小棒:我将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里有多少个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3. 活动二:认识11-20各数(10分钟)(1)我会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识这些数,并读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组进行小棒操作,每组用小棒摆出11-20这些数,并交流十位和个位的含义。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总结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的含义。

然后,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数方法和计数工具,感受数学文化的传承。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人计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的计数方法和计数工具:结绳记事、算筹、算盘等。

2. 古代计数的基本原理:位值原理和进位原理。

3. 古代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的计数方法和计数工具,古代计数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古代计数的基本原理,尤其是位值原理和进位原理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计数工具(结绳、算筹、算盘)的模型或实物。

2. 学具:学生自备纸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古代计数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古代的计数方法和计数工具,以及古代计数的基本原理。

3. 演示:通过PPT课件和教具模型,演示古代计数的方法和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计数练习,亲身体验古代计数的方法。

5. 应用:讲解古代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计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PPT课件和教具模型,配合讲解进行板书。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古代的计数方法和计数工具。

2. 让学生用纸笔进行古代计数的练习,加深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

3. 让学生思考古代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PPT课件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PPT课件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五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 各种符号来表示数了。
玛雅数字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五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 各种符号来表示数了。
中 国 算 筹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五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 各种符号来表示数了。
中国算筹数码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中国算筹数码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石子源自数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吗?
结绳计数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吗?
刻痕计数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石子计数
结绳计数
刻痕计数
弊端:计数的数量少。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五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 各种符号来表示数了。
古埃及象形文字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3.十万位、万位、百位上的5个珠子表示的意义有 什么不同?连一连。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 石子计数 结绳计数 刻痕计数
现 在: 阿拉伯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同学们下课啦!
0,1,2,3,…… 后面的数总比 前面的数多1。
自然数的计数方法是 十进制计数法,相邻 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进率都是十。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课堂练习
1.看一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09
50506
5359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2.你能看懂下面的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你能把其 他的数表示出来吗?
了北解师计大数版方法数的学发展四过年程级 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古代数数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古代数数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古代数数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数数法的概念和起源掌握古代数数法中的基本计数单位学会使用古代数数法进行计数和运算教学内容1.古代数数法的概念介绍和起源讲解2.十进制数制与古代数数法的对比3.古代数数法中的基本计数单位:一、十、百、千4.使用古代数数法进行计数和运算的练习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数数法和古代数数法的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古代数数法的兴趣和好奇心步骤二:概念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代数数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数数法中的基本单位和数位的含义步骤三:对比与分析将古代数数法与我们现代数数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两种数数法的优缺点步骤四:基本计数单位通过教师讲解和实物展示,介绍古代数数法中的基本计数单位:一、十、百、千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单位的含义和在数数过程中的作用步骤五:计数和运算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使用古代数数法进行计数和运算按照难易程度逐步增加练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学生完成的练习和小组讨论的质量也可作为评价参考参考资源课本《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模型数字卡片、珠算工具等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古代数数法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提供进一步的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各个古代数数法的发展和应用请注意: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作出适当调整。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古人计数_》说课稿(9)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_古人计数_》说课稿(9)

《7.1 古人计数》说课稿(9)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一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一、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认识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情境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能力,以及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这些数和其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数小棒、捆小棒等实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牧羊人计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牧羊人计数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牧羊人是如何记录羊的数量的。

让学生思考:在没有数字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计数的?2. 活动一:数小棒(10分钟)(1)教师手持10根小棒,引导学生一起数小棒,感受10根小棒是一捆。

(2)学生自行数出10根小棒,将其捆成一捆,理解10个一捆的观念。

(3)学生分组进行数小棒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活动二:捆小棒(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表示11只羊,应该怎样捆小棒?引导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操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不同的记数法
记录或标志数目的方法,主要指数字符号的表现形态和记数工具的使用。

人类最早记数靠堆积石块木棍或摆弄指趾,后来使用结绳和契刻,随着记载数目的增大出现了进位制,受各地自然环境和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产生出不同的记数法。

巴比伦记数法
巴比伦地区用泥板铭刻来记数,约始于公元前三四千年,主要用于商业贸易交换和贮存货物登记.符号代表1,代表10,记数时采用60进位值制,依靠数码符号的依次排列相加表示数目:
古埃及记数法
古埃及最早的数码是发现于石刻上的象形文符号,它使用十进位非位值制方法记数,每一个较高的单位用一个特殊符号表示。

记数时也是依次重复排列这些符号,后来由于纸草书写的需要演化出两种变体:僧侣符号和民间符号。

它们在记数时均采用一种逐级命数法,即对个位数、一百以内十的倍数,一千以内百的倍数等数目都有专门的符号,避免了重复排列,使记数较为简洁。

中国古代记数法
中国最早的记数体系见于甲骨文,约形成于公元前16~前11世纪.主要用于占卜祭祀,它是十进位非位值制数系,独立的符号共发现13个:
记数时用一种特别的乘法组合原则,将十、百、千、万作为单位词,对十以上的数目还多用合文并写.例如2656记为。

为方便计算,到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一种称为算筹的计算工具,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数码体系,有纵横两种布筹方法:为避免位数相混,记数时纵横相间,例
如:6728表示为。

13世纪后,算筹式记数法被描摹应用于纸上,不断演化改进,添加了零号0,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位值制记数法。

古希腊记数法
古希腊最早的数码发现于克里特岛,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泥板上使用的象形文字:记数靠重复排列。

约到公元前6世纪,发展起一种阿提卡数码。

它是将古希腊语中数词的词头取出代替该
词以化简记数,仍采用重复排列法:公元5
世纪左右出现的爱奥尼亚字母记数法已发展成逐
级命数体系。

通常的形式如下:为了与单词区别,数字上常加横线。

古罗马记数法
古代罗马的记数符号约与希腊阿提卡数码同期形成的,它们的记数规则也类似。

早期的罗马数字为
后来定型为
广泛应用于欧洲社会的各种事务中,罗马数字在12世纪印度阿拉伯数码进入欧洲后逐渐被取代,今仍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

古印度记数法
古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现一种称为哈拉巴数码的铭文记数法。

到了公元前后通行起两种数码:卡罗什奇数码和婆罗门数码
公元5世纪后印度数码中零的符号日益明确,使记数逐渐发展成十进位值制。

例如公元8世纪后出现的德温那格利数码
印度数码约在公元9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后来又在欧洲和世界各地普及,逐步发展成为现在通用的形式。

中美洲地区古代记数法
中美洲地区的阿兹台克人和玛雅人在公元初年时记数都用20进位制,但前者是非位值制,而后者则是严格的位值制,主要用于记载编年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