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_0

合集下载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其目的是对企业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级管理,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稳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一、风险点危险源的定义风险点和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以及较大经济损失的地点、设备、物质或工艺等,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

二、风险点危险源的评估与分类标准对于企业中的风险点和危险源,需要进行评估和分类,以便进行相应的管控措施。

1.评估标准评估标准一般包括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2.分类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风险点和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管控措施。

三、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1.高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对于高风险点和危险源,需要采取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门的安全岗位、配备专业的安全设备、进行事故演练和培训等。

2.中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对于中风险点和危险源,需要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例如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等。

3.低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对于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管控措施,例如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进行岗位培训等。

四、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的程序和要求1.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的程序2.风险点危险源管理的要求(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开展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评估工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定期组织风险点和危险源的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

总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全面评估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和危害因素的发生概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护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稳定。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三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三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指根据风险点或危险源的不同程度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级管控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降低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风险点或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风险点或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关键点、设备或材料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2. 风险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点或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可以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3. 管控措施的制定: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点或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管理责任的分配: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5. 监测和改进: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了解和控制工作场所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执行力,从而减少工伤事故和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二)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级管控,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并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适用于所有员工和承包商。

2. 定义2.1 风险点: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位置、设备或系统。

2.2 危险源:指导致事故或伤害的物质、能量或行为。

3. 分级制度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3.1 一级:极高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严重事故或重大伤害;3.2 二级:高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事故或轻微伤害;3.3 三级:较低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事故或无伤害。

4. 管控措施4.1 一级风险点或危险源:应采取最高级别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工、隔离、限制或削减对风险点或危险源的接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各种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和管控的制度。

通过对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就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定义风险点: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等。

危险源: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和条件,包括物质、设备、环境等。

二、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是根据其可能引发的危险程度和潜在伤害后果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四个级别:高、中、低和无风险。

1. 高风险高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重大伤害或丧失人员生命的情况。

常见的高风险包括高空作业、高温作业、有毒有害物品的操作等。

对于高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采取最严格的控制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检查。

2. 中风险中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轻伤或一般伤害的情况。

常见的中风险包括机械设备操作、高压电操作、有限空间作业等。

对于中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 低风险低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轻微伤害或场所的损坏的情况。

常见的低风险包括办公室工作、清洁作业、移动设备操作等。

对于低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 无风险无风险是指不具备任何危险性的情况,对人员安全和健康没有任何影响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对于无风险的场所和设施,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评估对于每个风险点和危险源,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对其潜在危险性、伤害后果以及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等级,为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科学辨识本工程范围内作业场所和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规范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项目部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3、业主相关规定4、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三条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项目部及所属劳务队第四条工作原则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遵循“动态管理、风险评估全过程分阶段实施、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评价第五条危险源相关概念一、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将其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因此工程施工中不适用重大危险源这个概念。

如果要使用这个概念,应该定义为经评价后的重大风险作业对应的危险源。

三、两类危险源理论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东北大学的陈宝智教授根据危害因素(hazard)的性质特点,提出了两类危险源(hazard)理论: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具有客观性。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辦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第三条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第四条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生产部和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风险的辨识第六条风险点的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七条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3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3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方案按照关键风险领域“四条红线”管控要求,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制定本管控方案,本管控方案适用于公司有重大危险源的所属单位。

第一条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是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三条单位每两年至少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形成安全评估报告,按规定报公司安全环保处备案。

第四条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必经过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证,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第五条重大危险源所属二级单位每月至少对重大危险源检查二次,所属基层单位每周至少对重大危险源检查二次,操作岗位落实每日巡检,重大节日、重要时期必须____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和检查档案。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按要求定期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第七条重大危险源场所____和配备安全设备、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悬挂重大危险源风险提示牌。

作业人员配发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并正确穿戴。

第八条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必须停运设备、设施立即整改,整改前和整改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第九条严禁节假日、特殊敏感时期在重大危险源场所从事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重大危险源动火作业必须升级审批。

第十条遵守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二)加油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为全面辨识、管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部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加油站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明确风险点危险源的分级管控,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

2. 原则:科学、合理、系统、综合、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控。

三、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将其分成以下五个级别: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极高,可能导致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一般,可能导致一般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5. 五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很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四、分级管控措施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全面风险评估和较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2) 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确保全面有效管理,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验收。

(3) 配备高级别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较高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确保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有效开展。

(3) 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一般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做好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3)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较低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管理人员对风险点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工作的落实。

(3) 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与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与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与管控制度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风险识别、分级与管控工作,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一)公司保安部负责组织开展公司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等工作。

(二)各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与管控等工作。

1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人是所属危险源管理的责任人,对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的安全生产负责。

2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可指定各危险源所在岗位的人员作为危险源的管理人,负责该危险源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安全风险辨识(一)安全风险辨识应针对影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其损失程度的致险因素进行,致险因素一般包含以下方面: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2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的安全可靠性。

3影响安全生产内、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4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合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

(二)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公司所有人员、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曾经发生过)、现在和将来(计划开展的工作)三种时态。

(三)安全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1全面辨识是为全面掌握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全面、系统对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风险辨识;2.专项辨识是为及时掌握本公司重点业务、工作环节或重点部位、管理对象的安全生产风险,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四)全面辨识应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辨识应在生产经营环节或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及时开展。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清单。

5组织辨识时,保安部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和安排。

各部门应根据有关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对业务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和场所、生产过程、作业活动等进行危险源、有害因素辨识,明确部门内风险点、危险源范围,并将辨识结果填入《安全风险辨识、评价与管控措施记录表》中,报公司保安部。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一、危险源(点)是指本单位设备、作业场所与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些设备、场所与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与管理部位。

二、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补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与场所;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三、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务必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要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与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四、危险源的管理一级危险源由厂级领导承担,由厂、车间、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

二级危险源由车间领导承担,由工段与班组分级管理,班级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不按期进行抽查。

三、四级危险源由班主管领导承担,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五、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一、二级危险源务必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并保持清楚、完好、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

标志牌要根据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长600mm 宽400mm危险源(点)名称:编号:潜在危险:危险级别:检查标准:责任人:各级危险源(点)要建档登记,绘制管理网络图(表)。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识别危险源:全面梳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工艺、物料流动、设备设施等,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评估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潜在风险等级。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和评估的危险源进行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明确各个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风险等级等信息。

二、危险源分级管控危险源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控,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

危险源分级管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制定管控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施、应急预案等等。

2.实施管控措施:根据制定的管控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包括培训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工具,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3.监测与检测: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检测,例如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等,确保危险源的状态符合安全要求。

4.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管控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三、管理制度要求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管理制度的要求:1.制定环境、安全和健康政策:明确企业对环境、安全和健康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将其落实到相关的管理制度中。

2.设立责任部门和岗位:明确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并为相关责任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3.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清晰明确的危险源清单,对危险源进行跟踪和管理。

4.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培训和宣教: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6.建立记录和档案: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档案系统,保存危险源辨识和管控的相关信息,便于监督和检查。

总结: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制度,通过对危险源的全面识别和分级管控,可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危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或环境造成损害的地点、部位或环节。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或导致事故、损害、病害等的物质、能量、设备或活动。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一种管理制度,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从而降低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具体的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评估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点和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2. 管控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高风险点和危险源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安全设施的建设、操作规程的制定、培训和教育等。

3. 管理责任的分配:明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责任归属,确定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并规定其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4. 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对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管控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5. 事故报告和分析:建立事故报告和分析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管控措施。

通过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和危险源,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二、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补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三、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要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四、危险源的管理一级危险源由厂级领导负责,由厂、车间、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

二级危险源由车间领导负责,由工段和班组分级管理,班级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不定期进行抽查。

三、四级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五、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一、二级危险源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并保持清楚、完好、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

标志牌要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长600mm 宽400mm危险源(点)名称:编号:潜在危险:危险级别:检查标准:责任人:各级危险源(点)要建档登记,绘制管理网络图(表)。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一、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

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小和降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手段.第二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是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源(点)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诸因素,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中心,确实保障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安全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而制定。

第二章危险源(点)确定和划分第三条危险是指存在于系统、设备、操作中的一种潜在条件或状态,当受到激发时,可能发生或酿成人员或系统的损害。

第四条危险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和触发条件和组合,是事故致因的集合。

这些组合或集合,本办法主要分为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和管理缺陷因素等三大类.第五条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主要构成:(1) 违反职工安全通则;(2) 使用工、器具防护品欠妥;(3)违章作业;(4)在不安全地点作业,无防护措施;(5)协同作业指挥联系失误;(6)其他不安全行为。

第六条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主要构成:(1)设备存在缺陷或失修;(2) 安全通道不畅通;(3)定置管理差;(4)防护用品不合格;(5) 作业场地危险因素未消除;(6)工器具有缺陷;(7)安全防护装置欠缺或失修;(8)其他不安全状态。

第七条不良环境,如作业环境照明不良等;第八条管理缺陷主要构成:(1)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懂作业程序、方法;(2) 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3)身体患有职业不适应症、禁忌症上岗; (4)班前会未按程序召开,不讲作业安全事项;(5)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安全;(6)大、中、临时抢修无安全措施;(7) 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第九条危险是一种潜在的条件或状态,触发条件千差万别.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能准确辨识,但危险源(点)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宏观"表征形态-危险形态.本办法将下列”宏观”形态列为危险形态:(1) 本单位已发生过伤亡事故或其他事故(含急性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设备事故);(2)设备陈旧失修、安全度低;(3)作业密集度高;(4) 存在严重隐患;(5)按国内外事故案例比照,容易发生各类事故;(6) 作业和环境条件不良;(7)按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第十条危险源(点)泛指生产过程中,有潜在危险因素能导致意外事故的部位、机台、岗位。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点和危险源,对这些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科学的分级管控,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

在实际操作中,仅仅依靠主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往往难以做到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因此,制定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对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目标1. 确定适用于本企业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控标准,以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2. 建立科学的社会化危险源监管机制,通过源头管控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3. 完善风险管控预警机制,提高事故应急管理水平;4. 有效减少业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

三、制度内容及要求1. 风险点分级管控(1) 分级原则:根据风险点的高低,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风险点分为严重、较大、一般、较低四个级别。

(2) 分级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风险点分级标准,如事故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因素。

2. 危险源分级管控(1) 分级原则:根据危险源的危险性,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危险源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

(2) 分级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危险源分级标准,如危险作业数量、危险程度、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

3. 风险管控措施(1) 高级别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设立专人负责,建立风险管控台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执行。

(2) 风险点和危险源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高级别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万一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4. 风险管控评估(1) 定期评估:对所有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2) 突发评估:对突发事件或突发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影响。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控制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减少、减轻对员工的伤害,对潜伏着危险的设备、岗位和场所等重要部位,实行有效控制和加强管理,杜绝危险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术语、定义1.极高、高度危险:一旦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

2.显著风险: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后,通过管理方案控制措施,可以降低风险。

3.一般风险:采取教育培训,加强检查、监测和运行控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条职责1.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危险源点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负有组织领导、管理工作职责。

2.生产部负责对公司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具体组织指导工作,负责全公司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和汇总极高风险和高度风险的确定工作,并建立危险源点控制管理台帐。

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作业现场的危险源点辨识及风险控制、检查、监测、记录工作,建立危险源点控制管理台帐。

第四条危险等级划分1.危险辨识D值大于320(极高风险)为一级。

2.危险辨识D值小于320大于160(高度风险)为二级。

3.危险辨识D值小于160大于70(显著风险)为三级。

4.危险辨识D值小于70大于20(一般风险)为四级。

5.危险辨识D值小于20(稍有风险)为五级。

第五条危险源的控制一.对各级危险源的控制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位,谁负责”的原则,各个级别的危险源一旦确定,立即按照级别划分,指定责任人采取有效安全管理对策。

定期认真检查,严格监视,规范运行,以防事故发生。

1.一级二级危险源划归公司控制管理。

2.三级危险源划归车间控制管理。

3.四级五级危险源划归班组控制管理。

二.危险源的检查:1.一级二级危险源点由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专项检查,特殊情况可不定期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2.三级危险源点由车间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3.四级五级危险源点由班组每日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六条危险源的管理1.各级别危险源点要建立安全管理台帐及各级检查标准,各级别的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好检查记录。

2023年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本

2023年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本

2023年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和要求,为了加强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包括生产、经营、服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风险点危险源分级是针对单位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科学判断和分级管理的制度。

第四条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理依据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

第二章分级原则第五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原则是以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风险管控能力和风险源的特征等因素为依据,将风险点和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等级。

第六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1. 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2. 风险管控能力,包括管理人员水平、技术条件、安全设施等。

3. 风险源的特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

第三章分级标准第七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标准应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第八条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等级名称、描述、标识、安全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风险点和危险源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重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较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较大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3. 一般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4. 风险较小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较小事故后果,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

5. 无风险点或危险源:不会导致事故发生,对人员和财产安全无威胁。

第四章分级管控措施第十条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第十一条对于重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第十二条对于较大风险点或危险源,应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在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中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风险点危险源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设备设施、场所和作业活动等。

第四条管控是指对风险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

第五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责任由本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相关部门和岗位负责人负责具体的管控工作。

第六条对于风险点危险源管控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风险点危险源的分级管控第七条风险点危险源将根据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程度和可能影响的范围,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第八条一级风险点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重大伤亡或事故损失的风险点危险源。

第九条二级风险点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较大伤亡或事故损失的风险点危险源。

第十条三级风险点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伤亡或事故损失的风险点危险源。

第十一条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的要求如下:(一)对于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必须进行严格的管控和定期的检查,责任人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监测和控制。

(二)对于二级风险点危险源,要进行较为严格的管控和定期的检查,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并进行适时的培训。

(三)对于三级风险点危险源,进行常规的管控和检查,责任人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

第三章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第十二条对于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将根据其分级确定,具体如下:(一)一级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措施1. 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

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3.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 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进行日常监测和巡查,确保风险点危险源的控制效果。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一、指导思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理论基础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围绕着风险的源头开展管理,以期将风险管控的成本降到最低并确保整体的安全管理。

一、制度意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生产运营等范畴中存在着多种危险风险点,这些区域往往涉及重要设施、大量人流及动员、高空危险作业等高风险危险源,建立危险源管理机制,对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类梳理,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并加强危险源的管控,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因此,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科学地识别分级危险源、开展管控,意义重大。

二、制度内容该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1. 审查范围制度要对企业内在人员,技术设备,生产物料,工作流程等四个方面开展深入的审查,评价评估安全风险。

2. 危险源分类将企业内危险源进行分类,例如:较高风险源、中等风险源、较低风险源等。

依照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措施,确保源头的安全可控。

3. 风险管控采用有效的管控措施,例如:灭火器配置、划定安全警示区、人员管理、设备安全保障等方式,确保企业内危险源需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得到充分落实。

4. 安全培训培训企业内人员安全意识、技术技能、操作方法等,提高安全意识、应急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定期组织风险源管理培训,对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培训,确保Everybody 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5. 督促检查定期开展风险源检查,确保风险源管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检查制度环节要严格与高效,检查结果随时放进公司工作中,有效的纠正问题和提高管理水平。

三、制度实施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需遵循以下原则:1. 制定适应性,确保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制度时须顾及企业实际情况,确保实用、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注重思想含量的提升,通过建立可行性标准,确保风险无缝整合进企业管理过程。

2. 赋予具体责任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个人及相关部门各有其责,要建立起明确的责任体系,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责任的重大,自觉、主动地加强危险源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可编辑)精选资料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一、指导思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重要之处在于“落实一个思想提供一套方案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一整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从而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

二、理论基础风险预控管理就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各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车、环境等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场所、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障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实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和各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

三是实现了超前预控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

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

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各班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管理比例有所区别。

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定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

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是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

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

从一个公司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

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

从业人员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宣传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

四、术语和定义、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riskprecontrol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危险源监测hazardmonitoring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风险预警riskearlywarning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不安全行为unsafebehavior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风险管理对象objectsofriskmanagement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风险管理标准riskmanagementstandards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风险管理措施riskmanagementmeasures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为改进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总体安全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五、管理要素和要求、总要求道路运输行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车辆不安全要素管理、环境不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注:PDCA分别表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包括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体现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针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传达到全体从业人员使其认识到各自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责任()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的发展相适宜。

、风险预控管理()危险源辨识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a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b辨识范围覆盖本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区域c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d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e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a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b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新改扩项目前新设备、设施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a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车、环(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b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c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d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e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危险源监测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风险预警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风险预警应:a)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b)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风险控制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并符合:a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警示的原则b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c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d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e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信息与沟通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从业人员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应确保:a从业人员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b从业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c从业人员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值班人员d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保障管理()组织保障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a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b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道路输及相关企业最高管理者承担。

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技术和财力的支持。

()制度保障a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从业人员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从业人员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b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企业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从业人员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技术保障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

并符合:a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设备、设施b应针对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资金保障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为实施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并符合:a道路运输及相关企业应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b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应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使用”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c有专门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投入的安全资金有效使用()安全文化保障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修改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