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雨量器的使用。
3.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雨量器、尺子、记录本等测量工具。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记录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引入新课《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并示范雨量器的使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幼儿园测量降水量教案
幼儿园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降水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测量桶、量杯、水壶、纸杯、标尺。
2.学生准备:雨衣、雨鞋、雨伞。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降水量的概念(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询问幼儿有没有注意到降水现象。
2.展示雨滴的图片,解释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
“降水量”就是指某地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
3.引导幼儿思考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影响。
第二步:测量降水量的方法(1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测量桶和量杯。
2.讲解使用测量桶的方法:在雨停后,将测量桶放在室外平坦的地面上,等待一段时间,然后观察测量桶中的水的高度,记录下来。
3.讲解使用量杯的方法:找一些纸杯或水壶,将其摆放在室外的合适位置,等待一段时间,然后使用量杯测量其中的水量,记录下来。
4.强调使用测量工具时要注意单位的使用,如毫升、升等。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带领幼儿到室外进行测量降水量的实践操作。
2.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置一个测量桶和量杯,并进行测量。
3.鼓励幼儿积极观察和记录实际测量到的数据。
4.带领幼儿一起比较和讨论各组的数据,进一步加深对降水量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与幼儿一起总结出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让幼儿讨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如哪些地方降水量较大,哪些地方降水量较小等。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降水量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引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降水量的概念,结合实际测量操作,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幼儿不仅提高了观察、记录和测量的技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各种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基于实验的科学降水量测量教案设计
科学降水量测量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科学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了解降水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科学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难点1.容器的选择和使用。
2.相关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四、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及分类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分类。
让学生了解降水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水分子从气态沉积到凝聚态形成的各种形式的水滴或冰晶的现象。
雨、雪、霜、雾、霾等都是降水,常见的降水类型有:雨、雪、雹、霜、霰、霾、雾等。
2.科学降水量的测量方法(1)实验物品及仪器:盆、刻度尺、毛巾、电子秤、滴水速度计。
(2)实验方法:①将盆放在合适的室外场地中;②使用毛巾将水拭干,准备接水;③使用电子秤记录空盆的质量;④将盆置于室外待降雨;⑤降雨后,使用刻度尺测量积水深度,并计算降雨量。
方法:容器的底部宽度乘以高度即为容器的体积,将所测量的积水深度乘以容器的底部面积,即为降雨量。
⑥观察室外环境,测量降雨时的气温、湿度、降雨时间、雨滴大小等参数;⑦使用滴水速度计记录雨滴下落速度。
(3)数据处理:将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呈现为表格,并进行讨论分析。
五、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结合实验探究。
2.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实验。
六、作业1.完成课堂实验报告。
2.思考和探讨科学测量降水量的意义和作用。
七、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规范。
2.报告思路清晰,数据正确。
3.能够在课后思考和探讨科学测量降水量的意义和作用。
八、教学参考资料1.老师讲解PPT2.实验指导书3.相关课本及网站。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可以实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体会和总结,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科学测量降水量的实际意义与作用,提高对降水的认识,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关注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量的概念,了解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概念。
2.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际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降水量的概念,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天气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降水量的概念,使学生对降水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降水量测量的问题,学生回答,加深对降水量测量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降水量数据来改善生活和环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量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降水量测量工具,记录一周的降水量数据,并在课堂上分享。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能够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教学难点准确读取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数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下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出降水量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测量降水量吗?2.认识降水量讲解降水量的定义: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毫米(mm)。
3.认识雨量器展示雨量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介绍雨量器的组成部分,包括漏斗、储水瓶、量杯等。
讲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再用量杯测量储水瓶中的水量,即可得到降水量。
4.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师示范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包括放置位置、读数方法等。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雨量器的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组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周)持续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降水量数据,如比较不同日期的降水量、观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等。
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可能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6.拓展延伸提问学生:除了雨量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呢?介绍其他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如雷达测雨、卫星遥感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天气预报中的降水量信息,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
7.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习使用量筒等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知道降水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 教学准备1.量筒、雨伞、水桶等实验器材。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呢?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演示如何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用量筒测量一次降水量,记录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降水量,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呢?降水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或附近的降水情况,尝试用量筒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以上是针对《降水量的测量》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创设的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降水量的测量》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测量降水量》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气象学家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来判断雨的大小
2. 通过制作简易雨量器,认识其基本结构,基于结构体会其设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课前学习任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制作简易雨量器
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2.制作刻度条。
从底部开始用直尺画刻度线,量程为0毫米至
40毫米。
3.用双面胶将刻度条贴在杯子外壁(从底部贴起)。
4.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学习任务二】
模拟测量降雨量
1.找一块平整且上面无遮挡物的地面,将雨量器垫高(70cm,防止雨水从其他表面溅入)水平放置,固定好。
2.根据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应有所不同。
(拿起雨量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
3.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待液面平稳时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持平,加单位(毫米)。
4.测量三次,尽量模拟不同大小的降雨。
依次记录数据。
【学习任务三】
剪刀
直尺
铅笔
活动手册红布、指南针、订书器方位图。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完整版】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小喷壶四、【教学过程】(一)天气预报图片引入,了解降水量等级表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你们看这天全国主要以什么天气为主(生答)2.师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3.出示课件图片:还记得这几个天气符号吗谁来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降水(生答)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降水量的测量,出示课题5.提问:平时我们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6.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了你们是用听、看和身体的感受来判断雨的大小,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气象学上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了等级,特制定了“降水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
课件出示:《降水量等级表》7.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降水量等级表》。
从这个《降水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答)(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8.师:在不同地区,降水量的等级标准也出现不同,如多雨地区,像广东以80毫米以上为暴雨,在少雨地区,30毫米就是暴雨了。
(二)认识雨量器1.过渡:气象学上是怎样测量出降水量的多少呢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多媒体出示)2.请看大屏幕。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2. 学习使用水银计量降水。
3. 学习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
4. 锻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水银计、量筒、实验纸杯、实验装置。
2. 实验材料:水银、纸杯、洗净的玻璃瓶、降水样品、实验记录表格。
3. 教学辅助工具:幻灯片、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降水(雨水、雪、露水、冰雹等),并引导学生讨论降水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降水测量方法(10分钟)解释使用水银计和量筒进行降水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强调安全操作措施,如避免直接接触水银,正确使用量筒等。
3. 演示使用水银计测量降雨量(15分钟)向学生展示使用水银计量取降水样品的过程。
解释如何读取水银计上的标度并计算降雨量。
4. 实验操作练习(20分钟)每个学生分别使用水银计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并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 讲解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方法(10分钟)解释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原理和步骤。
强调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保持量筒垂直、读取液面的方法等。
7. 演示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15分钟)向学生展示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过程。
解释如何读取量筒上的标度并计算降雨量。
8. 实验操作练习(20分钟)每个学生分别使用量筒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9.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并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水银计和量筒测量降雨量的优缺点。
四、巩固练习: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际降水数据,使用水银计和量筒分别测量降雨量,并进行对比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降水量的实地观测和测量,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学习测量降水量的一种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降水量的概念,雨量器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测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适量的雨量器,每人一个。
2.准备一个测量降水量的容器,用于对比和验证。
3.准备一份降水量记录表,用于记录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让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展示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将测量到的降水量数据填入降水量记录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讨论: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从测量降水量延伸到对水资源的关注。
《降水量的测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降水量的测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降水量的观点及其重要性;2. 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3. 能够应用不同的工具和设备来测量降水量;4. 理解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地区降水的总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降水量是衡量某一地区降水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农业、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1)雨量计法:通过雨量计器来测量降水量,常用的有圆形雨量计和矩形雨量计。
(2)雷达测量法:利用雷达技术来实时监测降水情况,可以较准确地获取降水量信息。
(3)卫星遥感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获取大范围的降水信息,适用于对大面积地区的降水情况进行监测。
3. 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设备:(1)雨量计器:圆形雨量计、矩形雨量计等;(2)雷达:用于雷达测量法;(3)卫星遥感设备:用于卫星遥感法。
4. 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的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对农作物的发展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洪涝灾害、干旱等问题。
三、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重要性;2. 实地测量降水量,应用不同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3. 分组讨论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撰写小结报告;4. 小组展示报告并进行互动讨论。
四、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的小论文;2. 制作一份关于降水量测量的PPT,包括测量方法、工具设备和影响等内容;3. 收集一周内的降水量数据,并绘制降水量变化曲线。
五、导学评判:1. 能够准确描述降水量的观点及其测量方法;2. 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工具和设备来测量降水量;3. 能够理解降水量对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雨量器的使用。
2.难点: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雨量器、测量尺、数据记录表。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雨量器,数据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降水,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展示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的重要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将雨量器放置在地面上,用测量尺测量雨量器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学会使用量杯、瓶子等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降水量的定义;2.降水量的测量方法;3.降水量的单位。
三、教学重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降水量的单位。
四、教学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降水量的单位。
五、教学准备1.量杯、瓶子等测量工具;2.干净的桌子和水源;3.学生笔记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和方法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降水量的测量。
大家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学生回答:“就是降雨、降雪等预报。
”老师解释:“对的,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总量,比如说今天下了多大的雨,就能用降水量来表示。
那么,你们知道如何测量降水量吗?”2. 引导学生体验老师将量杯放在桌上,从水龙头里不停地滴水进去,并问学生:“如果我让你们测量这个量杯里的水有多少,你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一起回答:“我们可以用量杯去量。
”老师继续:“对的,量杯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现在我还有一个瓶子,你们知道量杯和瓶子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瓶子可以盛更多的水。
”老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瓶子和量杯的相对应用途和测量精度,并引出如何用这些工具测量降水量的问题。
3. 知识讲解老师介绍:“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们会用到一些比量杯和瓶子更专业的工具来测量降水量,比如说雨量计。
不过,我们可以先从比较简单的测量方法开始学习,比如使用量杯或瓶子。
当然,在测量降水量时,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老师具体解释如何使用量杯或瓶子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详细讲解。
4. 实践操作老师向学生发放量杯和瓶子等测量工具,并把准备好的水不停地从龙头中滴入量杯和瓶子中,让学生自己操作并测量水的量,记录测量数据。
学生完成测量后,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清洗工具,并核对测量数据是否准确。
5. 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和总结掌握的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和单位等知识点,并让学生将总结写在笔记本上。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小结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制作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记录一个月的降水量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带有刻度尺的纸条,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比较: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成很多。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降水量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概念。
2.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
2.演示法: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
3.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实验。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课件。
2.实验器材:准备雨量器、尺子等实验器材。
3.数据资料:收集一些降水量的数据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界中的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仪器、降水量记录表格、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降水量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1.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降水量的定义、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降水量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雨量器,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实践活动。
2.准备一些降水量的数据,用于课后拓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5分钟)讲解降水量的定义,让学生明白降水量是什么。
然后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使用一个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各自的测量结果,然后讨论: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降水量测量教案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降水量测量教案一、教学目的降水量测量是气象学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之一,其作用是评估某地区的降水量大小以及了解气候变化趋势的相关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会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瓶型雨量计测量降水量,进而了解和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丰富学生的气象知识储备,提高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和观察、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气象是生态与环境分析与评价专业的重要一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与气候学的研究日益重要,人们对气候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对不同降水量进行精确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学习气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其未来的气象从事或相关专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方法及过程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每组3-5位同学。
教师先行简单讲解瓶型雨量计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对学生逐一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瓶型雨量计测量降水量。
每位学生都要亲自进行一次演示,检查操作流程和操作是否正确。
1、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具:瓶型雨量计、一定量自来水,胶棒,清洁布,实验记录本等。
(2)清洁瓶型雨量计:将瓶型雨量计的外表面清洗干净,尤其是雨漏斗内部。
(3)恢复雨量计容器之内再蒸馏水。
收集前,先用联合玻璃棒方法检查是否有污垢和残留物改造收集器。
(4)等待降雨开始:将预先处理好的瓶型雨量计放在合适的位置,等待降雨开始。
(5)收集降水:当降雨结束时,使用量滴管将水蓄入计量杯中,再将计量杯水倒入瓶型雨量计中。
(6)记录数据和观察雨水的纯度等其它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2、实验时注意事项:(1)提前检查实验器具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实验的进行。
(2)把瓶型雨量计放在一个稳定的处所。
(3)在雨季收集的雨水难免带有杂质,在下雨前要事先清洗瓶型雨量计。
(4)在降雨结束后,应及时分析和统计数据,并记录所测量的时间及雨量。
四、教学评估本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对瓶型雨量计的操作和对数据的把握,教师可以对学生操作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降水量的测量教案目标:1. 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探究活动:2. 介绍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
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和解释。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践。
例如,可以使用雨量计、雨量棒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学生讨论和总结: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总结出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的优缺点。
拓展活动:5. 学生自主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地点进行降水量的测量,例如学校的操场、花园等。
学生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6. 学生数据分析:学生将自己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数据。
7. 学生报告和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评估活动:8. 个人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测量降水量的实践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9. 小组评估:学生互相评价小组成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贡献等方面。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介绍降水量和测量方法的资源。
2. 实物资源:雨量计、雨量棒等测量工具。
3. 数据分析工具:图表、表格等展示数据的工具。
教案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案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
2. 在探究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潘伟锋
一、教材分析
《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雨量有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他们的实践能力及科学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降雨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雨的多少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认知降雨量的测量。
而且,学生对雨量器也未接触过,对降雨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
本课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更多的在如何测量降雨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
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过程与方法: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
共同分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教学难点:课后持续的观测
五、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量筒
学生分组:模拟降雨器、烧瓶、量杯、直筒玻璃杯、刻度标签、学习单、透明胶等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下雪这样的天气,有时还会碰到下冰雹。
2.雨、雪、冰雹都是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水,所以,我们可以把下雨、下雪、
下冰雹都称之为降水。
降水是天气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3.你觉得这场雨下的是大不大?你怎么判断出来的?
4.生自由回答,小结:刚刚同学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或找一些参照物来判断的降雨
的大小,你觉得你们的判断方法科学吗?对啊,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地通过测量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降水量的测量,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降水量的测量
1.要研究降水量,首先我们得下场雨,当然,我们是模拟下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模拟降雨器,(出示实物)大家请看,(出示PPT):还给大家提供了用来收集收集降水量的杯子,你们发现这些杯子有什么区别吗?,
2.你觉得怎么来模拟降雨,并用这四个杯子来收集降水呢?
3.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实验,老师这里也有几点注意事项,大家请看(PPT):(1)收集降水量的杯子尽量放在雨中央。
(2)把水一次性倒进去,实验开始时扳下开关。
(3)实验结束后把模拟降雨器放回原处,收集降水量的杯子从水槽中取出擦干外壁,小心地放在桌上(注意要保存里边的降水量)。
(4)将水槽中其他多余的水倒入桶中,擦干课桌,完成实验。
(5)实验只做一次,想好再动手。
4.你觉得实验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什么?
5.学生实验
6.展示汇报:
(1)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小组的这几个收集降水量的杯子,有什么发现?
(生:水的多少不同,师:怎么看出来的?我们可以借助量筒来比一下。
)
(2)为什么同一场雨收集的水量会不一样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能用接到水的多少来表示雨的大小吗?
(3)降水的多少不能过收集到的水的多少来测量,那该怎么测量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些杯子,讨论一下。
7.测量降水量,我们应该测什么?
(1)为什么口径不一样的直筒杯,收集到的水的高度会差不多呢?
(2)如果老师再用一个更大一点的直筒杯来收集降雨,高度会不会差不多呢?我们来试试。
(3)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降水量PPT:降水量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的深度,单位是毫米mm。
看样子,测量降水量,我们应该测量收集的雨量的高度,所以它的单位应该是()。
8.我们把测量降水量的容器称为雨量器,你看刚才4个杯子哪些可以用来做雨量器?其他2个为什么不行?(同样的直筒杯子口径大小有关系吗?)
三、制作雨量器
1.下面我们来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我们选择好其中一个杯子作为制作材料,你看,还缺什么?这个刻度应该是怎么样的?
2.老师这里给同学们都准备了一张刻度条,教师分发刻度条,你觉得我们该怎么贴这个刻度条?
3.学生介绍,教师PPT:图片刻度条的0刻度对准杯底的上缘
4.请同学们留下制作雨量器要用的到那个杯子,用其他三个不用的杯子来换取制作材料,然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四、测量降水量.
1.雨量器也做好了,你们想亲自测量下降水量的大小吗?PPT注意事项
(1)实验完成后,将模拟降雨器放回原处,并保持桌面的干燥整洁。
(2)将你们小组收集到降水量记录到学习活动单中。
(怎么读数?)
2.小组派一个代表用空瓶来换取有水的瓶。
3.汇报读数,教师汇总
4.根据同学们汇报的降水量,你觉得我们刚才模拟的雨下得大不大呢?属于什么等级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气象学家制定的雨量等级表。
5.你看懂了什么?时间24小时,我们开始是多长时间?那怎么办?由于我们是模拟实验,我们先假设开始每个小组的降水量是24小时收集到的,现在你能判断它们的等级吗?
6.师生共同判断:有几个组下的是小雨,几个组下的是中雨,几个组下午是大雨?
17余姚十一月份也下了比较多的雨,老师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统计一下余姚十一月份的降水情况吗?
7.小结:通过测量记录降水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如果长
期记录的话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长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
五、总结
1.刚刚我们用我们自制的雨量器测得了降水量,想不想看看专业的雨量器,出示PPT,教师介绍:内部结构图:这样的雨量杯与我们今天自己制作的有不同的地方吗?我们今天制作的简易雨量器收集雨水和测量降水量用的是同一个杯子,而专业的雨量器收集雨水和测量却是分开的,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高度差不多
雨量器mm
多少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