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诊疗规范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流行性腮腺炎(mumps, 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俗称痄腮” 衬耳寒”临床以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特点。
常见并发症有脑膜脑炎和胰腺炎等。
早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借唾液飞沫传播。
5~14岁为好发年龄。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高峰季节,常在集体机构中流行。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有否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患者周围有无腮腺炎流行及接触史。
既往有无腮腺炎反复发作史。
2、临床表现询问腮腺肿大时间(数小时至1〜2天),腮腺肿大是否以耳垂为中心,波及范围(单侧或双侧,有无颌、舌下腺肿大),是否腮颊部疼痛加剧与张口、咀嚼、进食酸性食物等有关。
是否伴有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及睾丸的肿痛等并发症表现。
【体检要点】重点观察腮腺是否呈单侧或双侧肿大,肿大腮腺是否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皮肤表面有无发红。
是否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排脓现象。
是否伴有胸骨前水肿。
如并发脑膜脑炎有无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并发胰腺炎有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并发睾丸炎有无睾丸红肿热痛表现。
【辅助检查】1常规和生化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约90%的患者血清、尿淀粉酶轻至重度增高。
2.病原学检查1)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检测双份血清特异性igG大于4倍增高也可诊断。
2)病毒分离对于腮腺不出现肿大,同时累及了其他腺体、脏器者可通过唾液、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协助诊断。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无疫苗接触史,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病史。
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边缘不清,皮肤表面不红。
可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红肿,即可临床诊断。
不典型者,可以借助辅助检查诊断。
2.鉴别诊断1)化脓性腮腺炎肿大腮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后有脓液自腮腺导管流出。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1 范围本指南制定了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辨证、治疗规范。
本指南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fitis)流行性腮腺炎是感染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
同义词:痄腮(中医学病名)。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3.1.2 表现初病时可有发热、头痛、咽痛。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疼痛,有弹性感。
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
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3.1.3 实验室检查(1)血象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继发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血清及尿淀粉酶活性增高,与腮腺肿胀相平行,2周左右恢复至正常。
(3)病原学检查。
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用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法检测抗V(Virus)和S(Soluble)两种抗体,S抗体在疾病早期的阳性率为75%,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证据,患病6—12月后逐渐下降消失,病后2年达最低水平并持续存在。
3.2 鉴别诊断3.2.1 化脓性腮腺炎(中医学病名发颐)腮腺肿大多为一侧,局部疼痛剧烈,拒按,红肿灼热明显;成脓时局部有波动感,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猩红热、伤寒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之后;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2.2 其他病毒性腮腺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
对再次发生腮腺炎的病例,应作抗体测定,如为阴性,应考虑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
可依据病毒分离加以鉴别。
.3.2.3 急性淋巴结炎耳前、颈部、颌下淋巴结炎,有时易与腮腺炎、颌下腺炎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
1 说明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1.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治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针灸”等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 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6年2月。
以“mumps”“epidemic parotitis”“diagnose”“Chinese medi cine”“inter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等作为检索词,检索MEDL IN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 Guideline C learinghouse,NGC)等,检索年限近25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中、西医儿科教材、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相关专著。
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
在形成草案前,以“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宫牛黄丸”“龙胆泻肝丸”“如意金黄散”“青黛散”“鲜仙人掌”“鲜蒲公英”“鲜芙蓉花叶”“鲜败酱草”“鲜马齿苋”“体针”“耳针”“耳穴压豆”等作为检索词,补充检索到2016年2月的文献,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1篇作为目标文献。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372篇、相关指南及教材等9本。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规则
流行性腮腺炎一、定义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痒腮,俗称猪头疯,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人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二、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发病前14d-28d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
2.临床表现2.1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2.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2.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2.4 伴梁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2.5 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3实验室检测3.1 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
3.2 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
无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3.3 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3.4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3.5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抗体滴度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3.6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三、鉴别诊断(一)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
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
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
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三)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流行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炎”或“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在发病初期和症状明显时最为传染。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1. 风疹样皮疹,多在发病后1-2天出现,以面部为主,呈现出红斑、丘疹和斑丘疹。
2. 腮腺肿胀,主要表现为耳下颌部肿胀,一侧或双侧均可。
3. 腮腺疼痛,腮腺肿大后可伴有疼痛,咀嚼时加剧。
4. 发热,常伴有高热,持续3-7天。
5. 感觉不适,患者常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病毒分离,从患者的咽拭子、唾液或尿液中分离出风疹病毒。
2. 血清学检查,抗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抗风疹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
3. PCR检测,从患者的唾液、尿液或血液中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以下诊断:1.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医生可做出临床诊断。
2. 实验室诊断,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或PCR检测,明确患者体液中存在风疹病毒,可做出实验室诊断。
四、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流行性腮腺炎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2.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细菌性腮腺炎等疾病相鉴别,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有哪些目前,流行性腮腺炎这种传染病是高发于儿童身上的疾病,由于其极易发生传染而使得更多的人患上该病,因此,临床上在被诊断为患有流行性腮腺炎后,尽快的治疗并做好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那么,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
临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
为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特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诊断: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齿相对的颊黏膜处。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而是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
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痛感,触之较软,组织学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处理: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
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
体温达38.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
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
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
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以上便是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内容分析,相信大家在患上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后,已经对于如何诊治该病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需要提醒患者的是,由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病,因此,一旦患病,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传染措施。
腮腺炎诊疗指南
病例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诊治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概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包括腮腺红肿、疼痛 、发热等,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如血白细胞 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腮腺导管口有脓性分泌物等。
治疗建议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进行局 部热敷、理疗等辅助治疗。
脑膜炎
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疝、 脑干炎等。
脑炎
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瘫痪、共济 失调等。
脊髓炎
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心律失常
01
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室性心动过
速、室颤等。
重要价值。
04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方法
轻度腮腺炎
以对症治疗为主,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如使 用冷敷、热敷、漱口水等。
中度腮腺炎
在轻度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继 发感染。
重度腮腺炎
需要住院治疗,除了上述治疗外,可能需要进行 切开引流等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
免疫接种: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 炎的最有效方法。
心力衰竭
02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水肿、肝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水
肿。
心肌炎
03
患者出现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其他系统并发症
胰腺炎
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腹膜炎。
肾炎
患者出现尿少、尿急、尿频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241.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路径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路径(2021 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二〕诊断依照。
依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生病学?〔人民卫生初版社, 2021,第 8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1.发病前 2~3 周有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2.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非化脓性肿大,进食胀痛加剧。
3.能够伴有激烈头痛、、呕吐、阳性。
4.能够伴有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难过与,局部。
5.能够伴有肿痛〔常为单侧〕。
〔三〕治疗方案选择。
1.隔断:呼吸道传生病消毒隔断。
2.一般治疗:合适休息,平庸饮食,忌酸性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3.对高热、头痛、呕吐者恩赐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
4.抗病毒治疗:5.治疗:主要用于重症或同时伴有也许。
6.预防睾丸炎:7.中医中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3-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定吻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推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工程。
1.必要的检查工程:(1〕血老例、尿老例、大便老例;(2〕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3〕肝肾功能、心肌酶同工酶;(4〕肝胆脾肾胰 B 超、胸片、心电图。
2.依照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工程:脑脊液检查、颈部及甲状腺B 超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按呼吸道传生病隔断。
2.一般治疗:合适休息,平庸饮食,忌酸性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3.对高热、头痛、呕吐者恩赐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
合适补充液体。
4.抗病毒治疗: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
5.治疗:主要用于重症或同时伴有也许。
6.预防睾丸炎:男性成人患者,为预防睾丸炎的发生,早期可应用己烯雌酚。
7.中医中药。
〔八〕出院标准。
患者自觉病症消失,血尿淀粉酶根本正常。
〔九〕变异及原因解析。
患者因其他疾病需治疗或出现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者退出本路径,进入相关临床路径。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流行性腮腺炎(mumps, 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俗称“痄腮”、“衬耳寒”。
临床以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特点。
常见并发症有脑膜脑炎和胰腺炎等。
早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借唾液飞沫传播。
5~14岁为好发年龄。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高峰季节,常在集体机构中流行。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有否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患者周围有无腮腺炎流行及接触史。
既往有无腮腺炎反复发作史。
2、临床表现询问腮腺肿大时间(数小时至1~2天),腮腺肿大是否以耳垂为中心,波及范围(单侧或双侧,有无颌、舌下腺肿大),是否腮颊部疼痛加剧与张口、咀嚼、进食酸性食物等有关。
是否伴有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及睾丸的肿痛等并发症表现。
【体检要点】重点观察腮腺是否呈单侧或双侧肿大,肿大腮腺是否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皮肤表面有无发红。
是否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排脓现象。
是否伴有胸骨前水肿。
如并发脑膜脑炎有无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并发胰腺炎有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并发睾丸炎有无睾丸红肿热痛表现。
【辅助检查】1.常规和生化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约90%的患者血清、尿淀粉酶轻至重度增高。
2.病原学检查1)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检测双份血清特异性IgG大于4倍增高也可诊断。
2)病毒分离对于腮腺不出现肿大,同时累及了其他腺体、脏器者可通过唾液、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协助诊断。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无疫苗接触史,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病史。
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边缘不清,皮肤表面不红。
可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红肿,即可临床诊断。
不典型者,可以借助辅助检查诊断。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
1 说明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1.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治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针灸”等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 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6年2月。
以“mumps”“epidemic parotitis”“diagnose”“Chinese medi cine”“inter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等作为检索词,检索MEDL IN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 Guideline C learinghouse,NGC)等,检索年限近25年内,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中、西医儿科教材、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相关专著。
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
在形成草案前,以“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宫牛黄丸”“龙胆泻肝丸”“如意金黄散”“青黛散”“鲜仙人掌”“鲜蒲公英”“鲜芙蓉花叶”“鲜败酱草”“鲜马齿苋”“体针”“耳针”“耳穴压豆”等作为检索词,补充检索到2016年2月的文献,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1篇作为目标文献。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372篇、相关指南及教材等9本。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
临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
为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特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机构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大等特征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须通过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
3 诊断标准3.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3.2 症状体征3.2.1 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
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3.2.2 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
3.2.3 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
3.2.4 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3.3 实验室检测3.3.1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3.2 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3.3.3 唾液、尿、脑脊液、血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3.4 病例分类3.4.1 疑似病例:a)具备3.2.1或伴3.2.2或3.2.3或3.2.4;b)具备3.2.2或3.2.3或3.2.4项加3.1。
3.4.2 临床诊断病例:3.4.1.1加3.1。
3.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3.1或3.3.2或3.3.3。
4 处理原则4.1 一般治疗与对症处理4.1.1 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保证入量。
4.1.2 对高热、头痛、呕吐者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
4.2 中药治疗4.2.1 清热解毒,软坚消痛中药制剂口服。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流行性腮腺炎(mumps, 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俗称“痄腮”、“衬耳寒”。
临床以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特点。
常见并发症有脑膜脑炎和胰腺炎等。
早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借唾液飞沫传播。
5~14岁为好发年龄。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高峰季节,常在集体机构中流行。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询问有否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患者周围有无腮腺炎流行及接触史。
既往有无腮腺炎反复发作史。
2、临床表现询问腮腺肿大时间(数小时至1~2天),腮腺肿大是否以耳垂为中心,波及范围(单侧或双侧,有无颌、舌下腺肿大),是否腮颊部疼痛加剧与张口、咀嚼、进食酸性食物等有关。
是否伴有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及睾丸的肿痛等并发症表现。
【体检要点】重点观察腮腺是否呈单侧或双侧肿大,肿大腮腺是否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皮肤表面有无发红。
是否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排脓现象。
是否伴有胸骨前水肿。
如并发脑膜脑炎有无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并发胰腺炎有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并发睾丸炎有无睾丸红肿热痛表现。
【辅助检查】1.常规和生化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约90%的患者血清、尿淀粉酶轻至重度增高。
2.病原学检查1)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检测双份血清特异性IgG大于4倍增高也可诊断。
2)病毒分离对于腮腺不出现肿大,同时累及了其他腺体、脏器者可通过唾液、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协助诊断。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无疫苗接触史,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病史。
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边缘不清,皮肤表面不红。
可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
腮腺管口有红肿,即可临床诊断。
不典型者,可以借助辅助检查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流行性腮腺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流行性腮腺炎概述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以单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其他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英文名称:epidemic parotitis,mump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痄腮。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口腔,头部。
常见症状:腮腺区肿胀、疼痛。
主要病因:感染腮腺炎病毒。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重要提醒:由于本病具有传染性,患病后应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点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于感染腮腺炎病毒而引起,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造成流行。
另外,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也可感染病毒而发病。
基本病因:1、病原体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的单链RNA病毒,呈圆形,大小悬殊,直径在100~200nm之间,只有一个血清型。
该病毒对物理和化学因素敏感,来苏、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等均能在2~5分钟内将其灭活,紫外线照射也可将其杀灭,加热至56℃、20分钟即失去活力。
2、发病机制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繁殖后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并侵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进而播散至腮腺,甚至全身其他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睾丸、卵巢、胰腺等)。
危险因素:1、未接种腮腺炎疫苗如果未接种腮腺炎疫苗,则对腮腺炎病毒没有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
2、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密切接触流行性腮腺炎者的发病风险较高。
流行性腮腺炎诊治课件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与 感染者接触的机会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的
4
预防
疫苗接种
1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 方法
2
疫苗接种时间:通常在出生后12个月内 进行
3
疫苗接种类型: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 炎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等
4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按照医生建议进行 疫苗接种,注意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 手部清洁,避 免接触病毒
01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密集场所, 保持社交距离
03
02
戴口罩:在公 共场所佩戴口 罩,防止飞沫 传播
04
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增强 身体免疫力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握 手、拥抱等
4
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Fra bibliotek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腮 腺炎病毒是主 要致病原因
传染途径:飞 沫传播、接触 传播等
易感人群:儿 童和青少年为 主要易感人群
季节性:冬春 季节为高发期
主要症状
F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明显
E
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D
头痛:头痛,全身不适
C
咽痛:咽部疼痛,吞咽困难
B
腮腺肿大:两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A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数天
流行性腮腺炎的
2
诊断
临床检查
1
病史询问:了解患 者是否有接触腮腺 炎患者,是否有发 热、头痛、咽痛等
症状
2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疗指南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流行性腮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
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
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
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
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
可呈流行或散发。
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2~7个月间。
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7~8年周期流行的倾向。
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上呼吸道及眼结合膜,在局部粘膜上皮组织中大量增殖后时入血循环(初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在这些器官中进行增殖后,再次入血(二次病毒血症)波及涎腺、睾丸、卵巢、胰腺、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本病毒对腮腺有特别亲合力,故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
其腺体呈肿胀发红、渗出、出血性病灶和白细胞浸润。
腺上皮水肿、坏死,腺泡间血管有充血现象。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流行性腮腺炎(mumps,epidemic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腮腺和唾液腺的非化脓性肿胀触痛,尤见腮腺。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冬春为流行高峰,多有接触史。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前7d至腮腺肿胀后9d内均有传染性。
2.临床表现潜伏期7~25d,平均18d,起病急,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2~3d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上升39℃以上。
腮腺肿大先由一侧开始,1~4d后累及另一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触之有弹性、压痛,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不化脓。
肿胀在2~3d达高峰,4~5d后逐渐消退。
全程10~14d。
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
颌下腺、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
青春期后患者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
部分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乳腺炎、不典型者可无腮腺肿胀仅表现脑膜脑炎,也可只有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出现并发症后,白细胞总数增高。
血清和尿中淀粉酶增高。
血液、尿液、脑脊液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90%);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
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血凝抑制试验4倍以上增高。
【治疗措施】1.对症治疗隔离,卧床休息至腮腺肿胀消退为止,饮食以流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刺激。
头痛、腮腺胀痛可用镇痛药。
2.抗病毒治疗早期可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3.并发症治疗并发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者,按病毒性脑膜炎治疗;睾丸炎用“T”字带托起阴囊,可服己烯雌酚1mg,3次/d,局部冷敷,症状较重者可用皮质激素治疗。
4.中药治疗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随症加减。
可选用紫金锭、板蓝根、大青叶片;青黛散醋调外敷,2~3次/d,还可耳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脓性腮腺炎:主要为一侧性,局部红肿热痛,挤压腮 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可反复发作。血象升高,中 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不伴睾丸炎或卵巢炎。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A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 奇A组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 炎,少见,症状不典型。需根据血清学和病毒分离进行鉴 别。 3.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糖尿病、慢性肝病、结节病、营 养不良和腮腺导管阻塞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但一般不伴 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规范
感染科讨论版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主要发生 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 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 卵巢炎、胰腺炎和心肌炎等。发生脑膜脑 炎或脑炎的重症患者可致死亡,亦可遗留 耳聋、视力障碍等后遗症。预防可采用腮 腺炎疫苗。
【 诊断要点 】
1.冬春季多见,夏季较少,发病前2-3周有流腮病人接触 史; 2.起病急,发热,可达38~40℃,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 大,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不红,坚韧而有弹性,触痛明显, 边界不清。早期开口处有红肿、挤压无脓。言语、咀嚼、 进食(尤其酸性食物)疼痛加重; 3.不典型病人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以脑膜炎、睾丸炎等 为主要表现。颌下腺及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有时是单独 受累; 4.主要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或脑炎、睾丸炎(卵巢炎)、 胰腺炎等并发症; 5.血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 以增高;有肾损害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血、尿淀粉 酶均增高,并发胰腺炎时更显著,并伴有血清脂肪酶(外 送血查)升高。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忌酸性及刺激性 食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2.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每日1.0g,儿童15mg/Kg,静滴,5~7d。 干扰素早期应用。 3.对症治疗 疼痛严重者可予止痛药物。
4.糖皮质激素 症状严重或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睾丸炎等并发症者可应 用,一般5~7d。 5.并发症治疗 (1)睾丸炎治疗:冷敷,用棉花垫或丁字带抬高阴囊, 乙底酚1mg,tid。男性成年患者,为预防睾丸炎发生,可 早期应用乙底酚1mg,tid。 (2)胰腺炎治疗:禁食,补液,阿托品等解痉药。 (3)脑膜炎治疗:同病毒性脑膜炎,颅内高压者应用 20%甘露醇,1~2g/kg/次,q4 ~ 6h,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