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电生理检查

合集下载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及临床应用一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及临床应用一
EMG与肌活检不一致的原因:肌肉或肌区活检选择不 当;内分泌肌病的可逆性肌f失活(EMG敏感);少部 分MG的终板损害导致肌f失活,等。
称电静息(electrical Silence)。但不安、紧张、寒冷、 肢位不当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易误为异常的自发活 动,需注意。
3、轻用力收缩时的放电 利用肌电信号触发扫描并使 用延迟线,调节触发电平,可测量完整的单个 MUAP。 每肌需查不同肌区共20个不同形态的MUAP(按4个深 度,5个方向探查)(图9-2-6),计算波幅,时限和多 相波(5相以上)百分率(图9-2-7)。
6、神经肌接 正常 头
电静息
Waning
Waning
重症肌无力症
肌7、肌膜 延长(肌强直性) 电静息
正常或低振幅
源8、肌实质 正常、延长(炎症)

缩短(纤维化) 纤颤(炎症) 低振幅电位
正常或减弱 正常或增加
强直性肌营养末梢神经系统损害
⑴脊髓前角病损 松弛时可见束颤电位、纤颤电位。进展迅速的肌 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束颤电位特别显著。轻收缩时高振幅电 位的出现具特征性。常见较大的多相电位。最大收缩时为减弱干扰 型或单纯型。病变晚期出现肌肉纤维化时,插入电位减少。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及其临床应用
一、针极肌电图(nedle EMG)
适应症
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神经核病损;神经丛病损;神经根病损;神 经末梢病损;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源性疾病;上运动神经元疾 病。
检查前准备
1、嘱病人检查前一天洗澡。检查当日吃饭后来检查。 2、将针电极浸泡于1:1000新洁尔灭溶液中30min。 3、向病人讲明检查目的和意义,取得病人的合作。 4、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针对不同病人设计不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在临床分析中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医生可以获取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详细信息,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脑电图是一种监测和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临床上,脑电图常用于诊断癫痫、昏迷、脑死亡等脑功能异常。

脑电图可以检测到脑电波的频率、幅度和形态等指标,进而揭示出脑电异常的存在与程度。

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肌电图是一种监测和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肌肉或神经上放置电极,记录肌肉电位的变化。

临床上,肌电图可以用于诊断肌肉病变、神经根损伤、周围神经疾病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的波形、幅度、频率等特征,医生可以评估肌肉或神经的功能状态和病变程度。

三、脑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脑诱发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器官,观察大脑对刺激的电生理反应。

常见的脑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等。

脑诱发电位可以用于检测感觉传导通路是否正常,评估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四、脊髓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脊髓诱发电位是通过电刺激神经根、脊髓等部位,观察特定神经通路的电生理反应。

临床上常用的脊髓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脊髓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检测脊髓病变、诊断神经根受压等。

五、神经肌电图(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神经肌电图是通过电刺激神经,观察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兴奋性等指标。

临床上,神经肌电图常用于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受压、神经肌肉病变等。

心电图中的问题

心电图中的问题

心电图中的问题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临床常见的电生理检查手段,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有异常。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自己ECG出现问题,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心电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心律失常:即心跳节律不规则,包括心率过快(心动过速)和心率过慢(心动过缓)两种情况。

2.心肌缺血:心肌因为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异常,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3.心室肥大:心室扩张和肥厚是心脏负荷加重、心脏疾病等的表现。

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失衡会导致ECG图形出现异常,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二、治疗方法1.心律失常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酒,合理草药治疗等。

(2)药物干预。

如心律平、安理心等,可收缩心脏、调整心率等。

(3)非药物干预。

如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等,达到矫正心律的效果。

2.心肌缺血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加强锻炼等,可以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2)药物干预。

如硝酸甘油、肝素等,可以帮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

(3)手术干预。

如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可以解决冠状动脉狭窄问题。

3.心室肥大的治疗(1)正常干预。

如戒烟、恰当地控制血压、控制血脂等。

(2)药物干预。

如利尿剂和降压药物,可以帮助降低心脏负荷和减少心肌损伤。

(3)手术干预。

如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等,可以缓解心脏瓣膜问题。

4.电解质失衡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一般需要通过输液、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行补充,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避免服用咖啡因类食物或药物,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2. 心电图检查时需要脱衣服,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前往检查现场。

3. 检查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因为突然的运动或情绪激动导致数据异常。

4. 心电图检查对于孕妇和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都是有一定危险的,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

43
图形VEP
fVEP能判断有没有光传导至视皮层,pVEP能判断中央视敏度 全视野模式VEP 在发现视交叉前的损伤方面最敏感 对图形的注视对于P-VEP检查很重要 。不聚焦在图形上将影响
反应潜伏期,振幅和波形。 验伪盲时,装病的患者可能会通过故意不聚焦在图片上,或不
保持注视,而产生异常的应答 镜片: 患者需佩戴合适的矫正镜片
7
什么是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受刺激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一个特殊 形式的电变化
去极化: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
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 超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
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
8
EOG (眼电图)
使用视网膜全视野球形刺激器,全视野要均匀照明; 红色二极管组成的脉冲视标引导眼睛按30度视角移动
OPs波下降或消失:视网膜缺血,糖网,视网膜静 脉周围炎,缺血性中央静阻
30
视力下降心凹或黄斑区(硫酸羟 氯喹片视网膜毒性)
视网膜疾病可以从小的局部损伤开始(年龄相关性黄斑 病变,Stargardt病 )
正常全视野ERG 不能解释视力损失 我们如何找出这些小的局部的早期病变? 如何排除“功能性视力障碍”
Best’s病比率 <1.5
1.8或更大的Arden比率是正常, 1.65 到 1.80 异常, < 1.65 是显著异常
13
Best’s病
视网膜营养不良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双眼黄斑卵黄样病变 ERG: 正常 EOG: 异常. Arden 比率 亮/暗 < 1.5
14
什么时候需要ERG 或VEP 检查
36
禁忌证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图形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和基本图形
图1
参数, 因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及电生理特性与心动 周期长短相关, 通常要在 )#- 次基础刺激 ( /!)后才 达到稳定, 在稳定起搏的 -#0 次基础刺激后发放期 前刺激, 才能保证得到准确的电生理数据。程控期 前刺激检查适用于测定心脏不应期、 阐明房室结双 径路、 研究预激综合征旁道电生理特性、 诱发和终
! ’%( %& %$ )12 )*+, -+ . -+ /& -+/ ! -+/ 0 -+ ,
图5
! ’%( %& %$ )*+. )*+, -+. -+/ & -+/ ! -+/ 0 ’ -+,
图3 心 房 激 动 顺 序 同 图 5 , 在 "#$0 与 "#$% 均记录到 " 波。

" " -
通常须将多根电极导管分别放置在右心房侧壁上部及下部希氏束冠状静脉窦以及右心室心尖部等部位进行起搏与标测图对于一些特殊病例还可将电极导管放置在左心室肺静脉右心室流出道等部位
心电学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 心脏电生理 ・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常用方法和基本 图形
李忠杰
!中图分类号 " 3)$#($

-
’ ’ " -
区分冠状窦的不同区域,如还可记录 1$*4、 1$*5、 ( 。 1$* 3 图 57 图 ! )
! ’%( %&

-
%$ )*+. )*+, -+. -+/ &

临床电生理检查

临床电生理检查

b.纳鲁拉氏法即以多于原来窦性心率5~10次/分的频率,刺激心房8次后,测量窦性回归周期,减去窦性周期时间,所得结果与斯特劳斯氏法大致相同。正常的窦房传导时间<250ms(传入、传出时间的总和)。
心房调搏停止之后,若逸搏激动先于窦性激动出现,或虽SNRT未超过正常值,但出现继发性长间歇,也是窦房结起搏动功能障碍或存在窦房传导障碍之故。为免除植物神经系统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进行有关窦房结功能检查之前,最好静注阿托品及心得安。电生理检查对窦房结功能是一客观的评价,但仍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考虑其意义。一般说,窦房结恢复时间的敏感性较好,窦房传导时间的假阴性率较高。
窦房结及心房内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较为少见。一般心率不太快,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房内某部心肌纤维自律性增加,亦可引起心动过速,其电生理检查特点为:①心动过速不能由期前刺激引起;②开始心动过速的心搏的P波形态与其余心搏相同;③外加刺激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但在超速抑制之后,可看出恢复时间符合节律重排原则。
② 判断激动起源于室上还是心室。心动过速伴有宽大QRS波群时,希氏束电图可确切判断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一个激动通过心室的传导组织时,该组织处于前一次激动引起的相对不应期,则QRS波群形态改变,实际是一种干扰现象)或是室性心动过速。前者在V波之前有H波,后者则没有H波,或即使前面有H波,其H-V间期也较其他下传搏动的H-V间期为短。此时短的H-V间期反映异位搏动逆传希氏束与下传心室肌之间时间的差别,起源点多位于束支的分支水平。H-V间期缩短的另一可能为旁路预激心室。
③ 揭示隐匿性交界区异位激动。此情况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很像房室传导阻滞,而希氏束电图则可显示为希氏束激动(体表心电图不能显示)引起的交界区干扰现象。这称为假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心血管程序刺激技术——我国首项临床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心血管程序刺激技术——我国首项临床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脏心血管程序刺激技术——我国首项临床电生理检查技术1 经食道心脏程序刺激技术的启动背景经食道心脏起搏技术在上世纪60 年代初在国外就有人尝试过,但不久就放弃了,因为清醒的患者不能接受,实用价值不大,后来也就无人问津,但将经食道心脏刺激技术用于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查的设想还未曾实践过。

10 年动乱结束后,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时我们发现,在临床电生理领域,我们几乎一无所有,如按国外的技术开展此项工作,从设备引进到培训医生,不知要花费多少年,于是因陋就简,想到经食道心脏刺激技术,先开展工作,再逐步完善,我国的心脏电生理工作就这样开始启动了。

2 研制心脏程序刺激仪开展电生理检查,心脏程序刺激仪是必要的设备,在当时条件下,要申请进口一台心脏程序刺激仪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只能自己动手设法研制。

八十年代我国人工起搏器的研制已有一定的基础,自制佩带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已在临床应用,于是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方祖祥教授商讨,是否能在佩带式心脏起搏器的基础上加大输出电压,经食道起搏心脏是否可夺获,于是方祖祥教授在我们的要求下改装了一台高能量输出的起搏器,把输出电压可调范围改在0 ~45 伏,起搏频率改成45 ~300 次/ 分间可调,起搏电极采用临时起搏的双极起搏导管电极,先在我们自己身上试验,双极电极导管经鼻腔插入食道,描记到最大的食道P 波,在X 线透视下显示导管电极就处于左房的后方,应用30 伏起搏电压就能夺获心脏,经食道刺激有轻微疼痛感觉,但尚能接受,既然受试医生自身能接受,那么患者也可以接受。

于是着手研制适合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刺激仪,逐步完善制成现在应用的心脏程序刺激仪,既可用于经食道心脏刺激,也能用于心腔直接心脏刺激,分别起搏心房、心室、希氏束。

它能发放额定脉冲S1S1刺激(10 个起搏脉冲),也能发放早搏脉冲S2刺激,构成S1S2偶联,或与心房A 波(P 波)或心室V 波(QRS)同步,构成AS2(PS2)、VS2(RS2)偶联,也能连发二个早搏脉冲S2S3刺激,构成S1S2S3、AS2S3、VS2S3刺激模式,S1S2、S1S2S3间距可自动扫描5 ~10 ms 递增或递减,完全满足了规范电生理检查的需要,可以替代国外同类刺激仪,可以完成经食道心房刺激的电生理检查。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和应用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和应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进展的神经源性损害
• 由于MU或其轴索的损害与代偿性再支配同时发生, 因此临床上很难判断起病时间。
• 通常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MUAP已经有了再支配 的证据;插入电位增加并可见自发电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神经源性损害的肌电改变
总之,神经源性损害较为特异性的改变 是MUAP时限增宽同时伴有波幅和面积增 大。MUAP的复杂性增加和单纯波幅增大 并没有特异性,但是对于早期的较轻度的 损害比较敏感。 MUA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 行的再支配。
Inching检测尺神经肘 部传导:图中示肘下 3cm到肘上4cm每隔 1cm的连续刺激,在 肘到肘上1cm处发现 传导减慢并有轻度的 传导阻滞。
上述波形的重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IDP: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刺激点分别为腕,肘下,肘上 和Erb’s点。可见在肘下-腕和肘上下传导速度正常下限,而在 Erb’s点-肘上显示传导速度明显减慢伴传导阻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右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轻度延长,传导速度正 常范围,CMAP波幅明显降低。见于一例AMA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MTI型: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刺激点分别为腕,肘下,肘上 和Erb’s点。可见在神经的各个节段传导速度都明显减慢而不伴 有传导阻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募集遵循的原则 -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针电极的类型
电极类型 同心圆针电极 单极针电极
电极的记录面积 0.07mm2 0.24mm2

临床电生理检查PPT课件

临床电生理检查PPT课件

部位 :
6
常见电生理现象
递减传导 房室结双径传导 心房偏心激动 心房预激 心室重复反应 心动过速诱发带 心动过速拖带

7
递减传导
频率依赖性传导时间延长 周期依赖性传导时间延长 正常AV和VA传导特点 多数慢旁导显示递减传导

8
S1S1:350ms
S1S1:280ms
9
AP递减传导
S1S2 : 340ms S1S2 : 280ms
10
房室结双径传导
异常房室传导现象 AVNRT的电生理基础 心房S1S2刺激显示AH跃增50ms或以上 影响因素 刺激部位 S1S1周期 药物

11
HRA S1S2刺激显示AH跃增
12
S1S1刺激显示AV跃增并诱发AVNRT
18
AVNRT : 无心房预激
19
AVRT : 心房预激
20Βιβλιοθήκη 心室重复反应心室程控刺激引起的短阵心室连续激动 HPS折返是主要类型 部分为心室局部微折返

21
HPS折返
22
心室局部折返
23
心动过速诱发带

诱发心动过速的临界性刺激范围
24
心动过速拖带
25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血管造影机 专用电极导管 多导生理记录仪 多功能刺激仪

4
电生理检查方法
血管穿刺部位及途径 心腔置管部位 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心脏刺激部位及方法

5
程控刺激方式及分析
HRA LRA CS LA RVA RVOT LV 刺激方式 : S1-S1 S1-S2-Sn 药物试验 : Atropine Iso ATP(Adenosine)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54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第20卷第1期M odei c a l Equ i pm e nt and A pp l i ca t i on F e b.2008.V o l20』.1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王俊峰临床神经电生理学(cl i ni c al el eet roneur ophys i ol o-gy)是研究神经系统和肌肉电活动并协助诊断临床相关疾病的科学。

目前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el e ct r oence phal ogr am,E E G)、脑电地形图(br ai n el ec-t r i cal act i vi t y m appi ng,B EA M)、脑磁图(m agnet oen-cephal ogr aphy,M E G)、肌电图(el e ct r om yogr am,E M G)、神经电图(el ect r o ne ur ogr a m,EN G)、诱发电位(evoke dpot ent i al,E P)等。

在我国,脑电图机已基本普及到县市级二级医院;肌电图机和(或)诱发电位仪已普及到部分二级医院及大部分三级医院;由于脑磁图仪价格昂贵,仅在个别三级医院或神经科专科医院才能开展脑磁图检查。

这些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方法的延伸,它能准确、客观、灵敏地反映神经和肌肉或相关疾病的性质及病变部位.从而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

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检查仪器的进一步普及,将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带来更大的便利和益处。

本文将对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及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总结。

1脑电图(E E G)临床EE G m是通过在人头部按一定部位放置适量电极。

经脑电图仪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的电活动图形。

正常情况下,E E G有一定的规律性,当脑部尤其是皮质有病变时,规律性受到破坏,波形即发生变化,对其波形进行分析,可辅助临床对其脑部疾病进行诊断。

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心内电生理检查适应症心脏电生理检查适用于:1.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精确部位。

2.鉴别异位激动的起源(如室上性激动与室性激动的鉴别)。

3.对预激综合征进行精确分型。

4.检查窦房结功能。

5.明确某些异位性心动过速的折返机制。

6.对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揭示发病的特殊机制及某些特殊电生理现象(如隐匿性传导、空隙现象等)。

7.晕厥原因不明。

8.心律失常考虑介入性治疗或植入起搏器。

9.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或药理学研究。

禁忌证1.严重心功能不全。

2.长QT间期且伴室性心动过速。

3.全身感染、局部化脓、细菌性心内膜炎。

4.出血性疾病和严重出血倾向。

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恶病质。

6.不具备心电生理检查条件。

用品及准备电生理检查室的基本要求和设备1.严格无菌的导管室。

2•有电视监视器的X线机。

3.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多极电极导管。

5.心脏监护仪和电复律设备。

6.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1.导管电极(1)心内导管电极:在盲端导管的远侧装有白金电极环,宽2mm,电极间距离为10mm。

记录希氏束图的通常用三极电导管,每个电极在导管内有一导线从导管尾端通出连接记录导线,导管直径以7F较为合适。

如欲在心房、心室内同时进行刺激或记录,应另准备二极或四极导管,前者只作刺激或记录用,后者一对电极作记录用。

(2)食管导管电极:为一特制的Z极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在距鼻孔35cm左右(32-37cm)即达左心房水平,如再向下送4-5cm,则电极达左室后壁水平。

以上为可进行心房或心室调搏的位置。

2.放大器前极必须用浮地式隔离放大器。

希氏束电图及其他部位心内心电图放大器有关指标3.示波器多导程示波器(与记录仪的导程相同),其移动速度自25-200mm/s 。

检查时连续监测。

4.多道生理记录仪以16道以上较为合适。

记录希氏束图时为保证各间期测量数值的准确,应用时记录体表心电图3个导联(如I 、aVF 、VI 或I 、II 、III )。

心脏电生理检查术临床效果评价与指标

心脏电生理检查术临床效果评价与指标

心脏电生理检查术临床效果评价与指标心脏电生理检查术(EP)是一种通过插入电极到心内膜或外膜,记录心脏电信号并进行刺激的检查方法。

EP检查可用于诊断心律失常、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等。

本文旨在评价EP检查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

一、EP检查的临床效果1. 诊断准确性EP检查可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和刺激心脏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机制和部位等信息。

研究表明,EP检查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高达95-100%。

2. 治疗效果评估在某些情况下,EP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某些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通过EP检查可以确定消融部位及治疗效果。

3. 风险评估EP检查还可用于评估某些患者的风险。

例如,对于心脏停搏患者,EP检查可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二、EP检查的相关指标1. 心电图(ECG)在EP检查中,ECG记录心脏电信号,用于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和部位。

通过ECG还可以观察在刺激心脏时是否出现心律失常。

2. 起搏阈值(Pacing threshold)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通过EP检查测定起搏阈值,以评估起搏器的最佳植入位置和起搏器的功能。

3. 窦房结回声(SA nodal echo)EP检查中,SA nodal echo用于评估窦房结的功能和位置。

4. 传导时间(Conduction time)传导时间是指心脏各部位之间传递电信号所需的时间。

EP检查中,通过测量传导时间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部位。

此外,传导时间还可用于评估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和治疗效果。

总之,EP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检查方法,可用于诊断心律失常、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等。

通过ECG、起搏阈值、SA nodal echo和传导时间等指标,EP检查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意义神经精神疾病是一类涉及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疾病,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一、脑电图(EEG)检查脑电图是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头部脑电信号,可以反映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帮助诊断各种神经精神疾病。

在癫痫发作的诊断中,脑电图能够捕捉到癫痫性放电的特征波形和频率,有助于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和部位。

同时,脑电图还可用于评估睡眠障碍、脑炎和脑瘤等疾病。

二、脑诱发电位(EP)检查脑诱发电位检查通过对特定刺激下神经系统产生的电活动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大脑和各个部位神经传导功能的损害情况。

在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中,脑诱发电位检查可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此外,脑诱发电位还可用于评估听力障碍、视觉障碍和感觉障碍等疾病。

三、肌电图(EMG)检查肌电图检查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

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中,肌电图可以检测肌电图波形和肌电波幅异常,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部位。

此外,肌电图还可用于评估神经根损伤、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等。

四、脑磁图(MEG)检查脑磁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脑磁场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它提供了比脑电图更高空间分辨率的信息。

在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中,脑磁图可以显示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时空分布,帮助确定癫痫发作的来源和病灶位置。

此外,脑磁图还可用于研究认知功能、语言障碍和情绪障碍等疾病。

综上所述,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在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能够提供有关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客观信息,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和诊断。

然而,应该注意到,单一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并不能完全确定某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存在或程度,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电生理检查基本知识

电生理检查基本知识

电生理检查基本知识
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利用心内心电图记录和心内刺激技术来诊断心律失常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方法。

它通常针对病情比较稳定、可以进行平躺活动的患者进行。

电生理检查的主要过程是通过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途径,将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内部,记录心内心电图,同时进行心内刺激,诱发心律失常,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电生理检查不仅可以对心脏的整体电生理活动进行评估,还可以对心脏的局部电生理特性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希斯氏束电图记录,可以了解房室传导阻滞及异位性心动过速等疾病的电生理特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电生理检查中,心脏不应期、向心性室房逆行传导、偏心性室房逆行传导、递减传导等电生理现象是常见的。

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心肌组织或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关,对于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电生理检查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等,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总之,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手段,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电生理检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心脏病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电生理检查、诊断注意事项及治疗要点

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电生理检查、诊断注意事项及治疗要点

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电生理检查、诊断注意事项及治疗要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主要分为4 种类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DPN 分型0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在这4 种类型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3],约50% 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

DSPN 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DSPN 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 的DSPN 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0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0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

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0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通过记录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的电活动来评估视觉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
1. 视网膜电图(ERG):ERG 是一种记录视网膜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视网膜内层的功能。

2. 视觉诱发电位 (VEP):VEP 是一种记录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的功能。

3. 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mfERG 是一种记录多个视网膜区域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可以更详细地评估视网膜的功能。

4. 眼电图 (EOG):EOG 是一种记录眼肌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眼肌的功能和眼动情况。

5. 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F-ERG 是一种记录视网膜对闪光刺激的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视网膜内层的功能。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视觉系统的功能,诊断和监测各种视觉疾病,如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

不同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患者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心脏电生理检查步骤

心脏电生理检查步骤

心脏电生理检查步骤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并提供有关心脏功能和心律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提前空腹,并且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用药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

在检查前,患者需要脱掉上半身的衣服,并穿上医用手术服。

二、局麻和导管插入心脏电生理检查通常使用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麻醉剂通常通过局部注射或局部喷洒的方式施行。

在麻醉后,医生会在患者的腿部或手臂上插入导管。

导管通常是柔软且细长的,可以进入心脏内部。

三、电生理信号记录一旦导管插入到合适的位置,医生会将导管连接到电生理记录仪上。

电生理记录仪可以记录心脏内部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图形显示。

医生会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导联和滤波方式,以获得清晰的信号。

四、心房和心室刺激为了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医生会对心房和心室进行电刺激。

电刺激可以通过导管内的电极产生,也可以通过外部电极施加。

电刺激会触发心脏的反应,将其电信号记录下来。

五、电生理参数测量在记录了一定数量的电信号后,医生会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测量。

常见的电生理参数包括心率、心电图波形、心室复极时间和心房传导时间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和心律情况。

六、心律失常诱发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故意诱发心律失常,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诱发心律失常通常是通过电刺激或给药的方式实现的。

医生会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记录下诱发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七、导管拔除和观察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束后,医生会小心地将导管从患者体内拔出,并进行止血处理。

患者需要在观察室内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包炎和血管损伤等。

因此,在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之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风险和受益比,并向患者详细解释可能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