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无损检测RT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RT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RT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检测方法及缺陷等级评定。

本标准所述各种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

一般要求: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铁磁性材料制成应使用无损检测规程。

检测程度及结果应正确、完整并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名认可。

检测记录、报告等保存期不得少于7年,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凡从事压力容器及零部件检测的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劳动部文件“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

凡从事压力容器及零部件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射线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无损检测高级或中级的资格者担任。

第二篇焊缝射线透照检测5、一般要求5.1检测范围本章规定了在焊缝透照检测过程中,为获得合格透照底片所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要求。

本章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制压力容器焊缝及钢管对接环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5.2防护5.2.1X射线和Y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

5.2.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备有剂量仪或其它剂量测试设备,以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照射量和个人受到的累计剂量。

Y射线检测听任中,每次都应测定工作场所和Y射线源容器附近的射线剂量,以便了解射源位置,免受意外照射。

5.2.3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

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

5.2.4检测人员每年允许接受的最大射线照射量为5X10-2SV,非检测人员每年允许接受的最大剂量为5 X 10-2Sv。

5.3检测人员应符合4.3条的有关规定。

5.4射线透照等效系数材料的射线透照等效系数见表5-1。

将此系数乘以待检容器材料的厚度,即能得到相当于多少厚度钢的吸收效果。

RT检测工艺规程

RT检测工艺规程

1.1 适用范围本射线检测指导书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工业管道等特种设备构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

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1.2 引用标准1.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 GB18465-2001《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3.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4国质检锅(2003)248号《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5.GB3323-2005《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和质量分级》。

6.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7.GB/T 12605-90《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8.DL/T 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9.JB/T7902-1999《线型象质计》10. 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11.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1.3 射线防护1.X射线和γ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遵守公司有关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2.在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计量报警仪。

3. 在现场进行γ射线检测时应按GB18465-2001《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检测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计量报警仪。

4.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5.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或γ源装置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6.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RT标准讲解

RT标准讲解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部分: 第2部分:射线检测 部分
吉林亚新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1 范围 JB/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 射线和 射线 范围: 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 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 射线和γ射线 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 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安装、 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 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 不锈钢、 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在长度为在长度为12t的任意选定条形缺陷评定区内相邻缺陷间距不超过的任意选定条形缺陷评定区内在长度为的任意选定条形缺陷评定区内相邻缺陷间距不超过6l的任一组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应不超过但最小可为但最小可为4的任一组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应不超过但最小可为iii在长度为6t的任意选定条形缺陷评定区内在长度为的任意选定条形缺陷评定区内相邻缺陷间距不超过3l任一组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应不超过t但最小可为任一组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应不超过最小值的规定是考虑防止薄工件评定过严ii级母材小于最小值的规定是考虑防止薄工件评定过严级母材小于12mmiii小于9mm最大值是考虑防止厚工件评定过松级母材大于最大值是考虑防止厚工件评定过松ii级母材大于小于最大值是考虑防止厚工件评定过松级母材大于60mmiii母材大于45mm材大于在球罐设备环缝检测评定时要特别注意多张底片的联合评定在球罐设备环缝检测评定时要特别注意多张底片的联合评定标准规定任意选定条形评定区缺陷很可能跨越多张底片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一、无损检测基础知识1.1无损检测概况1.1.1无损检测的定义和分类什么叫无损检测,从文字上面理解,无损检测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但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损检测的定义,对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三个名称,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lnspction),无损检测(Non-des tructive Testing),无损评价(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一般认为,这三个名称体现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无损探伤是早期阶段的名称,其内涵是探测和发现缺陷;无损检测是当前阶段的名称,其内涵不仅仅是探测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它信息。

而无损评价则是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的发展阶段,无损评价包涵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试件的结构、性质、状态,还要求获取全面的、更准确的、综合的信息。

射线检测(Radiographyic Testing,,简称RT),超声波检测(Uitrasonic Tes ting,简称UT),磁粉检测(MagneticTesting简称MT),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简称PT)是开发较早,应用较广泛的探测缺陷的方法,称为四大常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这四种方法仍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和再用检验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中RT和U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内部缺陷。

P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缺陷,M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其它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简称ET)、声发射检测(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

1.1.2无损检测的目的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1、保证产品质量;2、保障使用安全;3、改进制造工艺;4、降低生产成本。

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

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

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答:压力容器常用无损检测(又称为无损探伤)有:目视检测(VT)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T)、声发射检测(AE)泄漏检测(LT)1)目视检测(VT)目视检测是以目视观察和测量识别来确定材料或工件的表面状态或清洁程度、形状或装配关系,观察压力容器和部件的泄露迹象等。

目视检测可分为直接目视检测、间接目视检测和透光目视检测。

2)射线检测(RT)利用强度均匀的射线(都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照射工件,使照相胶片感光。

由于工件内部缺陷与无缺陷部位的密度和厚度差异,射线在这些部位的衰减程度也不同,就可得到和工件内部无缺陷相对应的不同黑度的图像(射线底片)。

从而检查出缺陷的种类、大小和分布状况等,并确定工件的质量等级[9]。

射线检测的原理和医学上做的X射线原理是是相同的,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友情提示一下:打算造人的朋友,体检的时候不要做这个项目。

祝君好孕。

O(∩_∩)O射线检测对于体积缺陷(体积状未焊透、气孔、夹渣、疏松、缩孔)检测灵敏度高。

对于面状缺陷(如微细的裂纹、未熔合和面状未焊透)检测灵敏度低。

射线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一般情况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对接接头采用AB级进行检测,其支承件和结构件的检测可采用A级。

对关键设备,如材料对裂纹(冷、热、再热、疲劳、应力腐蚀裂纹等)敏感,此时应采用B级检测技术。

射线透照方式分为五种: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双影法和双壁单影法。

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将焊缝分为四个等级[9]:Ⅰ级焊缝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状缺陷;Ⅱ级焊缝内不允许有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存在;Ⅲ级别焊缝内不允许有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或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和加垫板单面焊中的未焊透存在;焊缝缺陷超过Ⅲ级者为Ⅳ级。

钢焊缝射线检测质量级别主要是根据由缺陷引起的疲劳强度降低程度来确定。

无损探伤的五种检测方式

无损探伤的五种检测方式

无损探伤的五种检测方式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无损检测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无损探伤的五种检测方式: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缩写U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RT);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MT);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 (缩写PT);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 (缩写ET);无损检测检测产品:压力管道:工业压力管道、油气长输管道、工业金属热力管道、工业金属燃气管道压力容器(含气瓶):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钢结构工程:建筑工程用钢结构、路桥钢结构、水利工程钢结构、电力工程钢结构锅炉: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起重机械: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悬臂式起重机、缆索起重机、轻小型起重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船舶及船用产品:动力装置、舱室设备、甲板机械海上设施水面以上钢结构铸件、钢锻件、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相关无损检测标准GB/T 5616-2014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7704-2017无损检测X射线应力测定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GB/T 11344-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测厚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技术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技术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技术( Ⅱ)李衍(无锡华光锅炉有限公司,无锡214028)摘要:概述压力容器普通接头和特殊接头的一些特殊射线检测(RT) 工艺,特别是换热器管2板焊缝和容器管座焊缝等难度较高的RT 工艺。

指出兆伏级X射线照相的特点和注意点以及射线实时成像法的要点和难点,并评述数字射线照相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射线检验;压力容器;T形焊缝;角焊缝;管2板焊缝;管座焊缝;实时成像;数字射线照相中图分类号:TG115. 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656 (2004) 0320132207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RADIOGRAPHIC TECHNIQUE( Ⅱ)LI Yan(Wuxi Huaguang Boiler Co. , Ltd , Wuxi 214028 , China)Abstract : Special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common and special welded joints in pressure vessels areoutlined , covering the tube2to2tube sheet joints of heat exchangers and the branch and nozzle joints of various vessels for which theexamination procedure is more difficul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ention matters of megavoltage radiography and the main pointsand difficulties of radioscopic real2time imaging technique are pointed out. Finally , the state2of2art and future of digital radiographyare described.Keywords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 Pressure vessel ; T2shaped welded joint ; Fillet joint ; Tube2to2tube sheet joint ; Nozzlejoint ; Real2time imaging ; Digital radiography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涉及结构、形状较特殊的焊接接头和焊缝形式,如T 形接头、角接接头、管2管板焊缝和管座角焊缝等。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概述无损检测的定义: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简称RT)、超声检测(简称UT)、磁粉检测(简称MT)、渗透检测(简称PT)。

这四种方法是承压类特种设备制造质量检验和在用检验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其中RT和UT 主要用于探测试件内部缺陷,MT和PT主要用于探测试件表面缺陷。

其他用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CT)、声发射检测(AE)、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DR)等1.1 无损检测目的及应用特点(1)无损检测目的①保证产品质量②保障使用安全③改进制造工艺④降低生产成本(2)无损检测应用特点①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相配合②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③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④综合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1.2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无损探伤(NDI)。

其主要作用就是在不损伤材料和设备产品的前提下,检出内、外部缺陷,以满足设备工程设计的强度要求,这是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质量控制为中心。

第二阶段称为无损检测(NDT)。

对于工业发达国家来说,该阶段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其任务不仅是检测设备产品的内外部缺陷,而且测定材料和焊缝的组织结构,如晶粒度、石墨形态、金相组织、硬度和残余应力水平;同时还测定各种过工艺参数诸如温度、压力、粘度和密度等。

这时的无损检测技术表现为系统性质量控制概念,远比第一阶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第三阶段称为无损评价(NDE)。

由于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断裂力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以及极限设计寿命思想的进步和实用化,因此要求无损检测技术不仅能检出危险缺陷,而且要对缺陷进行定性,并测定其自身高度(通常指壁厚方向的尺寸),以便采用断裂力学对带缺陷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进行评价。

压力容器焊缝系数与无损检测比例的选取

压力容器焊缝系数与无损检测比例的选取

压力容器焊缝系数与无损检测比例的选取对焊接接头系数φ与无损检测长度比例的理解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范》关于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的规定:压力容器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或等于20%)两种。

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当大于或等于50%。

1、全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A、B类对接接头(压力容器A、B 类对接接头的划分按照GB150的规定),依据本规程的方法进行全部无损检测:a、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6MPa的第Ⅲ类压力容器;b、按照分析设计标准制造的压力容器;c、采用气压试验或者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压力容器;d、焊接接头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或者使用后需要但是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压力容器;e、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厚度大于20mm时,其对接接头还应当采用本规程所规定的与原无损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局部检测,该局部检测应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f、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一、焊接接头系数φ的定义1、定义:焊接头系数φ是指对接焊接接头强度与母材强度之比值。

用以反映由于焊接材料、焊接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等因素使焊接接头强度被削弱的程度,是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综合反映。

2、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3.7规定:焊接接头系数φ应根据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型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

双面焊对接接头和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100%无损检测φ=1.00局部无损检测φ=0.85单面焊对接接头(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100%无损检测φ=0.9局部无损检测φ=0.83、《容规》第85条规定:第85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全部射线或超声检测:……6.设计选用焊缝系数为1.0的压力容器(无缝管制筒体除外)。

……4、TCED41002-2000《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1.1条对图样技术特征表中焊接接头系数φ的规定:(9)焊接接头系数:该系数用于确定壳体厚度。

RTUTMTPT无损探伤焊缝检测

RTUTMTPT无损探伤焊缝检测

RT、UT、MT、PT这四项就是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四项内容,该名词的使用就是根据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同采用国际上行业通行标准简写,依次含义为:射线无损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磁粉无损检测、渗透无损检测;主要使用对压力容器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x级(中级)、Ⅲ级(高级)。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无损检测人员报考申请分为取证考核(初试)申请与换证考核(复试)申请。

初试申请的人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二)双眼矫正视力与颜色分辨能力满足所申请无损检测工作的要求; (三)报考Ⅰ级应当具有初中(含)以上学历;报考Ⅱ级应当具有高中(含)以上学历,持无损检测专业大专(含)以上或理工科本科(含)以上学历可直接报考Ⅱ级。

无损检测初试、复试考核合格人员,将获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证件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发。

证件有效期4年,实行全国统一编号。

如附件中图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持证人员不得同时在2个以上单位中执业,且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 Ⅰ级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Ⅲ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过去用切开、剖开、打磨等方法检测,叫做有损探伤,对工件有破坏,不能再用。

现在用无损方法检测,不影响工件使用。

检测没有所谓先后,它就是随着加工工序进行的。

没有理由飞机制造完成后做探伤,那不经检测就可以告诉您不合格!就就是说,每个过程都要有检测。

请教压力容器D类焊缝RT

请教压力容器D类焊缝RT

各位同行:有谁做过压力容器D类焊缝的rt,请指点一下.以多少角度拍摄效果最好?
专家答疑:不知道你用射线检测用的是什么标准,首先压力容器中常用的JB/T 4730是要被否定的,因为D类焊缝不是对接焊缝,不在4730所规定的检测范围内。

可用3323进行检测,根据其中的6.1进行透照,射线束垂直于焊缝表面。

D类焊逢的RT检测,射线与管角度尽可能小,在有效长度内的黑度达不到4730-2005标准AB 级时,在技术总公签字同意后,在采取某些补偿措施后,有A级试试。

本文参考文献出处:无损检测招聘网 中国焊接论坛。

RT、UT、MT、PT无损探伤焊缝检测(严选参考)

RT、UT、MT、PT无损探伤焊缝检测(严选参考)

RT、UT、MT、PT这四项是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四项内容,该名词的使用是根据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同采用国际上行业通行标准简写,依次含义为:射线无损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磁粉无损检测、渗透无损检测;主要使用对压力容器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x级(中级)、Ⅲ级(高级)。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无损检测人员报考申请分为取证考核(初试)申请和换证考核(复试)申请。

初试申请的人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二)双眼矫正视力和颜色分辨能力满足所申请无损检测工作的要求;(三)报考Ⅰ级应当具有初中(含)以上学历;报考Ⅱ级应当具有高中(含)以上学历,持无损检测专业大专(含)以上或理工科本科(含)以上学历可直接报考Ⅱ级。

无损检测初试、复试考核合格人员,将获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证件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发。

证件有效期4年,实行全国统一编号。

如附件中图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持证人员不得同时在2个以上单位中执业,且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Ⅰ级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Ⅲ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过去用切开、剖开、打磨等方法检测,叫做有损探伤,对工件有破坏,不能再用。

现在用无损方法检测,不影响工件使用。

检测没有所谓先后,它是随着加工工序进行的。

没有理由飞机制造完成后做探伤,那不经检测就可以告诉你不合格!就是说,每个过程都要有检测。

术语知识--五大无损检测方法

术语知识--五大无损检测方法

一、常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 (PT)、涡流(ET)、目视(VT))、泄露(LT)、声发射(AE)。

优先采用射线(RT),一般角焊缝采用渗透(PT),当不能使用射线的特殊情况使用其他的方法。

在常规无损检测中法主要应用:射线和超声:内部缺陷。

磁粉和涡流:表面的近表面。

渗透:表面开口缺陷。

二、涡流检测:ET ,Eddy current testing给线圈一个交流电,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的电流是不变的。

如果把线圈靠近被测工件,工件内会产生涡流,受涡流的影响,线圈电流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涡流的大小随工件内有没有缺陷而不同,所以,根据线圈电流变化的大小反映有无缺陷。

(仅能反映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情况,不适用检测金属材料深层的内部缺陷,无法判定具体位置。

)根据试件的形状和检测目的不同,常用以下三种线圈:1.穿过式:管材、棒材、线材,可发现裂纹、夹杂、凹坑等。

2.探头式:局部检测,金属板、管或其他零件,可检查飞机起落撑杆内筒上和涡轮发动机叶片上的疲劳裂纹。

3.插入式:也称内部探头,检查管道内壁的腐蚀程度。

也可测量镀层和涂膜的厚度。

检测对象必须是导电材料。

三、射线检测:RT, Radiology testing物体上缺陷会改变物体对射线(X射线)的衰减,引起透射射线强度的变化,采用一定的检测方法,比如胶片感光,来检测射线强度,就可以判断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反映内部质量情况,不损伤被检物,直观成像,方便实用。

对人体有副作用甚至一定伤害,环境污染。

)射线检测基本原理关系式:△L/L=(U-U′) △T/1+n△L/L:物体对比度,L是射线强度,△L是射线强度增量,U:物质线衰减系数,U′:缺陷线衰减系数,△T:射线照射方向上的厚度差,n:散射比。

按检测技术可以分为:照相、实时成像、层析检测。

按检测方式分:固定、移动式。

分类:胶片成像工艺、数字成像工艺。

四种应用类型:质量检测:铸造、焊接工艺缺陷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检测方法及缺陷等级评定。

本标准所述各种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

一般要求: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铁磁性材料制成应使用无损检测规程。

检测程度及结果应正确、完整并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名认可。

检测记录、报告等保存期不得少于7年,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凡从事压力容器及零部件检测的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劳动部文件“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

凡从事压力容器及零部件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射线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无损检测高级或中级的资格者担任。

第二篇焊缝射线透照检测5、一般要求5.1 检测范围本章规定了在焊缝透照检测过程中,为获得合格透照底片所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要求。

本章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材料制压力容器焊缝及钢管对接环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5.2 防护5.2.1 X射线和Y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

5.2.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备有剂量仪或其它剂量测试设备,以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照射量和个人受到的累计剂量。

Y射线检测听任中,每次都应测定工作场所和Y射线源容器附近的射线剂量,以便了解射源位置,免受意外照射。

5.2.3 在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

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

5.2.4 检测人员每年允许接受的最大射线照射量为5×10-2Sv,非检测人员每年允许接受的最大剂量为5×10-2Sv。

5.3 检测人员应符合4.3条的有关规定。

5.4 射线透照等效系数材料的射线透照等效系数见表5-1。

将此系数乘以待检容器材料的厚度,即能得到相当于多少厚度钢的吸收效果。

5.5 透照方式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咱,见图5-1。

表5-1 某些金属的射线透照等效系数图5-1 透照方式示意图(a)纵缝透照法 (b) 环缝外透法 (c)环缝内透法 (d) 双壁单影法 (e) 双壁双影法注:C1射线源不在部件中心;C2射线源在部件中心5.6 表面要求焊缝的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滞则应做适当的修理。

5.7 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5.7.1 定位标记焊缝透照部位应有搭接标记(),如有需要也可以放置中心标记()。

当抽查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

5.7.2 识别标记被检的每段焊缝附近均应贴有下列铅质识别标记:产品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

返修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1、2指返修次数)。

5.7.3 标记位置上述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均应放在胶片的适当位置,并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搭接标记的安放位置见附录A(补充件)。

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

产品上不适合打印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或其它的有效方式标注。

5.8 象质计象质计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质量的参数是象质指数。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金属丝的线编号。

5.8.1 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线型象质计金属丝的材料应与被透照容器的材料相一致,见表5-2。

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的规定。

5.8.2 象质计标志及代号象质计应具有下列标志。

标准编号——JB4730线材代号——Fe、Ti、Al、Cu等线径编号——R10系列、1/7、6/12、12/16表5-2 不同线型象质计适用的材料范围5.8.3 象质计的放置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

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

当时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在内壁每隔90°放置一个。

5.9 射线透照质量等级射线透照的质量等级分为A级(普通级)、AB级(高级)。

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工件采用A级、AB级或B级时,在射线底片上必须显示的最小象质计线径及相应的象质指数见表5-3。

表5-3 象质计的选用5.10 胶片和增感屏5.10.1 胶片的分类和选择工业X射线胶片的类型见表5-4。

通常,如需缩短曝光时间,则需使用表5-4中号数较大的胶片;如需提高射线透照的底片质量,则需使用号数较小的胶片。

表5-4 工业射线透照胶片的类型5.10.2 增感屏射线透照应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

金属增感屏按表5-5选用。

在个别情况下,允许使用荧光增感屏或金属荧光增感屏,但只限于A级。

表5-5 增感屏的选用5.11 几何条件5.11.1 射线源至工件表面距离L1,L1/d与透照厚度的关系如图5-2所示。

L1的诺模图见图5-3和图5-4。

d射线源有效焦点尺寸,可按附录B(补充件)求出。

5.11.2 一次透照长度是指采用分段曝光时,每次曝光所检测的焊缝长度,应符合相应透照质量等级的黑度和象质指数规定。

5.11.3 焊缝的透照厚度比K,按图5-5和式5-1来确定。

环缝的A 级和AB级的K值不大于1.1,B级的K值不大于1.06;纵缝的A级和AB级不大于1.03,B级的K值不大于1.01。

焊缝透照厚度比为:K=T'/T……………………式中:T——母材厚度,mm;T'——射线束斜向透照最大厚度,mm。

图5-2 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L2与最小L1/d值的关系图图5-3 确定焦点至工件距离的诺模图图5-4 确定焦点至工件距离的诺模图图5-5 焊缝透照厚度比示意图5.11.4 透照射线束应指向被检部位的中心,并在该点与被检区平面或曲面的切面垂直。

如需要时,也可从有利于发现缺陷的其它方向进行透照。

当采用双壁透照法时,一般应使射线偏离焊缝轴线所在的平面进行斜透照,以免两侧焊缝影象重叠。

5.11.5 透照厚度应按附录C(补充件)确定。

5.12 射线能量的选择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工件厚度及材料种类,有时也根据设备条件而定。

通常情况下,随着射线能量的减低,透照图象的对比度增加。

因此,在曝光时间许可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

图5-6是透照不同厚度材料时允许使用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表5-6是不同射线源适用的材料透照厚度范围。

5.13 无用射线和散射线的屏蔽图5-6 透照不同厚度材料时允许使用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表5-6 不同射线源适用的材料透照厚度范围 mm注:采用内透法(中心和偏心法)时,透照厚度可为表5-6下限值一半。

5.13.1 为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应采用适当的屏蔽方法以限制受检部位的受照面积。

通常,可在X射线管窗口上装设锥形铅罩或铅抽遮光板。

为避免从其它工件或胶片后方和侧面物体上产生的散射线对胶片的影响,可采用加厚增感屏,或在胶片与增感屏后再加上一块铅板,其厚度约1-4mm。

如工件边缘处于射线透照区内,通常可用图5-7的方法或其它适当方法来屏蔽散射线。

5.13.2 为检查背散射,可在暗盒背面贴附一个“B”的铅字标记(其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

若在较黑背影上出现“B”的较黑影象,则不能作为该底片判废的依据。

5.14 曝光5.14.1 应根据设备、胶片、增感屏和其它具体条件制作或选用合适的曝光曲线,并以此确定曝光规范。

5.14.2 为达到规定的底片黑度,推荐采用不低于15mA·min5.15 胶片处理5.15.1 胶片的处理应按胶片的使用说明书或公认的有效方法处理。

可采用自动冲洗或手工冲洗方式。

5.15.2 胶片的自动冲洗应注意精确控制胶片显影、定影、水洗和干燥等工序的传送速度及药液补充。

5.15.3 胶片的手工冲洗应采用槽浸方式,在规定的温度(20℃左右)和时间内进行显影、定影、等操作。

定影后的底片应经充分水洗和洗涤剂处理,以防止水迹的产生,然后自然干燥或在干燥箱内烘干。

胶片的手工冲洗方法可参考附录N(参考件)。

5.15.4 显影液性能的控制应采用定期添加补充液的方法来维持显影液性能的恒定。

详见附录O(参考件)。

5.16 底片质量5.16.1 象质指数底片上必须显示出的最小线径及易用质指数,见表5-3。

5.16.2 黑度选择的曝光条件应使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满足表5-7的要求。

5.16.3 影象识别要求5.16.3.1 底片上的象质计影象位置应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象。

5.16.3.2 在焊缝影象上,如能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象质计金属丝影象,就认为是可识别的。

5.16.4 不允许的假缺陷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以下妨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

a.灰雾表5-7 底片的黑度范围注:表中D值包括了 D0。

b. 处理时产生的条纹、水迹或化学污斑等缺陷;c. 划痕、指纹、脏物、静电痕迹、墨点或撕裂等;d. 由于增感屏不好造成的缺陷显示。

5.17 底片的观察5.17.1 评片环境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内的光线应暗淡,但不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5.17.2 观片灯观片灯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 000cd/m2,且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应可调。

对不需要观察或透光量过强的部分应采用适当的遮光板屏蔽强光。

经照射后的底片亮度应不小于30 cd/m2。

5.18 报告及验收标记5.18.1 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委托单位、被检工作名称、编号;b. 被检工件材质、母材厚度;c. 检测装置的名称、型号;d. 透照方法及透照规范;e. 透照部位及工件草图(或示意图);f. 检测结果、缺陷等级评定及检测标准名称;g. 返修情况;h. 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及其技术资格;i. 检测日期。

5.18.2 验收标记应符合4.5条的规定。

6 焊缝射线透照缺陷等级评定6.1 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透照缺陷等级评定。

6.1.1 检测范围和一般要求6.1.1.1 本条适用于2-250mm板厚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的X射线和Y射线透照和缺陷等级评定。

6.1.1.2 透照底片质量等级、透照范围和焊缝的缺陷等级评定,应接产品技术条件和GB150的规定选择,并应符合图样规定。

6.1.2 底片质量应符合5.16条的规定。

6.1.3 焊缝缺陷等级评定6.1.3.1 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将焊缝缺陷分为四个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