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6]158号)
沉降观测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JL-1标段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1.自然地理特征 (2)1.1地理位置 (2)1.2地形地貌 (2)1.3地质条件 (2)1.4水文地质 (3)1.5气象条件 (4)1.6地震参数 (4)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4)1、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5)2、监理工作主要内容 (5)四、沉降变形观测的标准与要求 (8)1、沉降变形测量 (8)2、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8)3、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9)4、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1)5、实施测量工作要求 (13)6、沉降变形观测监理控制要点 (16)⑴路基工程 (16)⑵桥涵工程 (17)⑶梁体观测标: (19)⑷观测频次要求 (21)⑸隧道工程 (22)⑹过渡段工程 (25)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JL-1标段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铁建设[2006]158 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2、工管技[2009]77 号文《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3、铁建设[2009]209 号《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TB10621-2009;4、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601—2009;5、铁建设[2007]85 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6、中铁一院、中铁二院编制的《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7、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新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四川省境内)站前工程XCZQ-1标段D2K344+470~DK383+878,线路长为38.925Km。
本标段复杂特大桥5400.5m/3座、大桥1519.9m/5座、中桥186.2m/2座、涵洞71.47m /5座。
隧道30632km /8座。
区间路基长0.422km,中子站场长度为1.895 km。
关于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相关要求的通知
关于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相关要求的通知各单位:随着铁路建设任务的加大,无砟轨道施工任务也越来越多,根据目前无砟轨道准备及施工情况,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顺利有序进行,根据铁建设〔2007〕85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等,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的相关技术、设备要求汇总,希望各相关指挥部认真研究。
通过研究无砟轨道施工标准,提高对线下工程的质量认识;通过编制无砟轨道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线下工程施工进度;通过研究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合理配备无砟轨道施工设备。
一、与无砟轨道施工相关的规范及标准二、无砟轨道铺设前的准备工作:铺设无砟轨道前,线下工程的主体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按照标准要求完成观测,形成完整的观测记录资料,未完成的附属应不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
即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1.路基、桥面验收完成;2.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完成;3.桥梁附属(防护墙)完成(便于安装CPⅢ点);4.CPⅢ网建立并通过评估(间距50m一个);5.临时端刺区的规划,底座板施工前,应根据管段长度和轨道板铺设计划,合理确定临时端刺区个数和位置,一般每3~5Km设置一个。
三、无砟轨道施工对桥梁路基工程的要求1.一般要求:1.1基底验收:各构筑物的基底在加载后的沉降变形是构筑物工后变形沉降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验收好基底处理结果,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和验收标准及相关指南要求,直接关系到构筑物工后沉降检测的结果,同时也是确保构筑物稳固的基本保证。
1.2组成构筑物材质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控制:构筑物的强度符合要求,是保证构筑物耐久性和实现使用功能的保证;弹性模量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是保证其工后变形得以控制的前提。
2.对桥梁工程的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参照执行,下列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标准执行设计要求)2.1桥面高程:梁端1.5m以外部分的桥面高程允许误差±7mm,梁端1.5m 范围内不允许出现正误差。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施工要求
轨道工程无砟道岔作业施工要求1.1施工准备1.1.1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铺设无砟道岔前,线下工程的主体和底座混凝土应全部完工,检验合格。
未完成的附属工程不得影响无砟轨道的铺设。
铺设无砟道岔前,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对路基、桥涵变形进行系统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长期变形、各种过渡段的差异沉降等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1.1.2 混凝土底座质量控制要求当路基底座板混凝土施工完成,且达到交验条件时,由监理单位组织底座板施工单位与铺板单位进行底座板验收交接工作。
我部只对底座板外观尺寸及相应资料进行复核接收。
底座板混凝土结构应密实、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没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底座板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滑动膜位置除外),见新面不小于50%。
检查剪力筋布置情况,确保剪力筋位置及高度正确。
底座混凝土施工完成并养护7天以后,清理干净底座混凝土表面,且对底座及转辙器平台外形尺寸进行复核。
混凝土底座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1.1.3 CPⅢ交接与复测1、道岔控制基标测量前,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4.1.1~4.1.6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组织测量人员对CPⅢ点进行复核。
当CPⅢ点复核测量结果与从线下施工单位接收的CPⅢ测量成果满足技术条件的限差要求时,直接采用线下施工单位交接的测量成果;如不满足限差要求,则上报监理单位,和线下施工单位组成联合测量组,对CPⅢ点进行复测。
2、依据经复测后的CPⅢ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设道岔控制基标。
1.2 铺岔基地设置1、铺岔基地根据道岔施工方案要求,经现场调查、比选后确定。
2、铺岔基地根据道岔钢轨件岔料存放及组装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以分类存放不同的道岔组件和岔料;道岔扣件存放和组装区要求做到防雨、防晒、防腐、防盗。
3、铺岔基地按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必需的工装机具装备,地面应平坦、坚实、硬化。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一、编写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4.《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等10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5. 设计单位、业主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铺设无砟轨道的必要性2010年,我国建设客运专线7431公里(截至沪杭通车),初步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
但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高速铁路基础工程如果使用常规的轨道系统,将使道砟粉化严重,线路维修频繁,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相对较差,因此无砟轨道成为高速铁路工务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无砟轨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整体式道床代替有砟轨道道床的道砟,就有稳定性好等特点。
但无砟轨道的轨下刚度较大,需要列车在刚度上做一些改进。
以满足旅客舒适,行车平稳等条件。
客运专线高速行车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
无砟轨道的路基结构能够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要求。
三、无砟轨道结构的组成目前,列入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选用的无砟轨道,按结构型式和施工特点,大体上可分为板式轨道(如板式轨道和博格型轨道)和轨枕埋入式轨道(如长轨枕埋入式、短轨枕埋入式、弹性支承块式等) 。
每种类型都有他的优点,京津客运专线使用的是德国博格型轨道,沪宁城际用的是CRTS Ⅰ型板式轨道。
为了与国际接轨、走出国门,目前铁道部正在研制Ⅲ型板。
CRTS是中国轨道交通峰会(China Rail Traffic Summit)的英文缩写。
3.1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总体设计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由钢轨、弹性分开式扣件、充填式垫板、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调整层、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
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落变形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数据是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技术要求的依据。路基地段均应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观测采用观测桩法进行。在基床底层或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埋设,桩周围用级配碎石固定;当采用堆载预压进行路基处理时在卸载后埋设观测桩进行测量。
地基沉降观测 非岩石地基,均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 地基沉降观测可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位移计等方法进行监测。沉降板简单、实用、可靠,是常用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
地基沉降观测沉降板埋设示意图
路基沉降观测
果提缕尝艘备玻毯葱隐革路汝尼各佣煮洁塌倾吁纤消困泥脱篮称猛赤优祥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
吕芭除鹰床利迭咋妖骸禾铃苔芦冀可镭陵襟蔑媳叛痔抠院炼梯烃约剩砰碗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四、垂直位移监测网的建立 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依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应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 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应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
沉降比较均匀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竖曲线半径应能够满足下式要求时,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
路桥、路隧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
铁路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铁路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新建铁路《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施(轨)-02);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函[2007]85号);9、《铁路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标段隧道进口段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
三、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1、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组成,结构高度为515mm,如图1所示。
2、施工工具轨采用60kg/m的新轨,其质量符合《250km/h客运专线60kg/m 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5]298号)及《客运专线和350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科技[2005]402号)的要求。
3、轨枕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图号《通线[2008] 2251-I》),配套采用WJ-8A型扣件。
过渡段轨枕采用《通线[2008] 2201》,基本轨采用WJ-7A型扣件,铺助轨扣件采用研线0607,轨枕间距为650mm。
图1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隧道断面图4、扣件系统应符合《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的规定。
5、隧道内道床混凝土连续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混凝土等级为C40,直线地段结构尺寸为:宽度2800mm,厚度260mm。
隧道内若有结缝,道床板应在结构缝处断开。
高速铁路测量知识
高速铁路控制网初识
7
8
9
高速铁路轨道的高平顺性是如何实现的?
1. 在铁路轨道上高速行车,必须要求轨道具有高度的 平顺性,才能保证高速列车行车的安全和平稳。
2. 高速铁路轨道的高平顺性,可以通过精测网CPI、 CPII、CPIII 、轨道的设计参数和轨道几何状态测量 仪(轨检小车),通过粗调、精调等施工环节后实现。
10 C
8
6
B
4 A
10 C
8
6
B
4 A
9
7
5
3
9
7
5
3
27
CPIII控制网相邻测站形成的纵向闭合环
8
6
4
2
B
A
8
6
B
7
5
3
4
2
8
1
6
A
B
7
5
3
1
7
5
4
2
A
3
1
28
CPIII控制网相隔测站形成的纵向闭合环
10 C
8
6
B
4 A
9
7
5
3
10
8
6
4
C
B
A
9
7
5
3
29
高斯投影及其长度变形
sg
s0(1
ym2 2R2
16
•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在基础框架平面控制网 (CP0)或国家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沿线 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线 路平面控制网和轨道控制网CPⅢ起闭的基准。
• CPI网点间距为4km,为GPS 二等二维网,基线边 方向中误差 ≤1.3″,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180000。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与评估
总体工作流程
设计单位沉降观测与评估技术交底 咨询评估单位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施工单位的细则学习与沉降数据管理软件培训 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实施、监理单位全称监督检查 、咨询评估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技术辅助服务 咨询评估单位出具线下工程评估意见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重点工作内容的各方职责
施工方:数据精准、可靠、及时、按频次”,元器件 埋设规范、保护到位, 观测“三固定” 监理方:全程旁站、数据验算检查、平行抽检观测 咨询方:提供观测过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撑,评估观测 数据(阶段性和最终结论)
设计方:提供设计上的技术支持(设计原则、设计变 更)
建设单位:协调各方工作,完善沉降管理工作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李璟
目的与要求
明确沉降观测与评估的职责工作内容 了解基准点、工作基点、不同结构物测 点布设原则
掌握不同结构物测量精度及频次要求
掌握统一数据处理与数据提交方法
内 容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各方职责 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方法与精度
1.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沉降评估的总体原则
总体原则:重点路基,兼顾桥隧,过程监控,信息 化监测,快速传递数据,成果可控。
观测实施的重点:“数据精确、准确、可靠、及时
、连续、按频次”,规范元器件的埋设和保护,执
行“三固定”原则。
加强管理、规范管理、多方协调。
2.沉降观测与评估的流程与职责
14
3.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细则
桥涵段-观测断面与测点
沉降评估培训材料课件
1.3 沉降观测评估培训
目的:通过培训,以使全线沉降观测工作统一规范化、标准 化,确保监测工作及时有效、监测成果真实客观为目标,为 工后沉降预估准备好基础数据资料 。
对象:沈丹铁路客运专线参建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关测 量人员,侧重于技术管理、数据处理人员;根据需要,还需 分阶段定期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员经测试合格后方 能上岗 。
沉降观测基准网应定期复测。
沉降评估培训材料
3.2 基准网测量等级与精度
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按国家二等(高铁三等)水准要 求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表 3.1-1
m
等 级
仪器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任一测站上前后 视距差累积
视线高度 (下丝读数)
DSZ05 DS05 二
DS1
≤50 ≤50
≤1.5
≤6.0
组织建立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组织阶段评估工 作,根据评估结论决策铺轨时机。
沉降评估培训材料
2.2 设计单位
提供沉降变形监测的断面设计、测点布置、 观测方法与精度要求、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 资料;
对沉降变形监测的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参与、指导《沈丹铁路客远专线沉降变形观
测实施细则》的编写,对沉降变形监测进行 技术指导; 参与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实施工作; 对沉降评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目标提出意 见。
4 沉降观测点布设与观测
基本要求
1)观测点的布设位置、标志规格及型号、标志的数量 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
2)当施工进展达到设计要求埋设监测标志的条件时, 应及时埋设观测标志;
3)观测标志的埋设要稳固,被破坏的标志要及时补埋, 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
4)每个观测段落至少有2个工作基点,形成附合或闭 合水准路线。
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和范围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2)2。
1 概况 (2)2.2 施工条件 (2)2。
2.1气象特征 (2)2。
2。
2交通条件 (2)2。
3 无砟轨道板结构形式 (2)2。
4 主要工程数量及材料用量 (3)2.4。
1轨道板主要工程数量 (3)2。
4。
2主要材料数量 (3)3、总体施工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1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任务划分 (3)3.1.1 施工组织机构 (3)3。
1。
2 施工任务的划分 (4)3.1。
3 总体进度计划 (4)3.1.4 主要临时工程 (4)3。
1。
5 施工供水、供电 (5)4、总体施工方案及主要项目施工工艺 (5)4。
1 总体施工方案 (5)4。
1。
1 底座、自密实砼 (5)4.1。
2 轨道板铺设 (5)4。
2 主要项目施工工艺 (5)4。
2。
1 施工准备 (5)4.2。
2 桥梁底座板施工 (11)4。
2。
3 轨道板粗铺 (13)4.2。
4 轨道板精调 (15)4。
2。
5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17)5、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0)5。
1 质量目标 (20)5。
2 质量保证体系 (20)5。
3 质量保证措施 (21)5.3。
1 组织措施 (21)5。
3。
2 管理措施 (21)5。
3。
3 经济措施 (22)5。
3.4 技术措施 (22)5。
4 竣工验收质量保证措施 (23)6、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23)6。
1 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 (23)6.1。
1 安全保证体系 (23)6。
1.2 安全组织机构 (24)6。
2 安全保证措施 (25)6。
2。
1 安全管理制度 (25)6.2。
2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26)6.2。
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普通铁路(客货共线)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适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Ⅰ)
其中10本验标,与行车速度等条件 有密切关系的质量指标,是按时速 160 km客货共线铁路确定的。一般 情况下,时速160 km以下的客货共线 铁路也按这些标准验收。
•李博士
1.普通铁路(客货共线)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适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Ⅱ )
•李博士
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目录
•李博士
现行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数量
截止2016年12月
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目录
•李博士
无碴轨道铁路工程的支撑标准
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 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6]189号)--已经作废
2.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8项 (Ⅱ)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
(4)《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4-2010)
(5)《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5-2010)
•李博士
2.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铁建设[2005]160号)
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李博士
4. 废止——客运专线铁路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1项 (Ⅱ)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7]85号)
⑹《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7]251号)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实施细则
向莆铁路FJ-4标段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4. 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二、组织机构为确保向莆铁路FJ-4标段淘金山隧道无碴轨道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项目部特成立了向莆铁路FJ-4标段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组长:周祖和(全面负责淘金山隧道进出口沉降观测工作)副组长:张党平(督促、组织协调淘金山隧道进口沉降观测工作)宋艳卫(督促、组织协调淘金山隧道出口沉降观测工作)成员:张锋(负责淘金山隧道进口日常沉降观测工作)张帅(负责淘金山隧道出口日常沉降观测工作)武辉熊锐(配合负责人开展日常工作)三、评估要求1.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淘金山隧道(DK340+007~DK348+100)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 淘金山隧道(DK340+007~DK348+100)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凝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
四、测点布置及观测频次1、观测断面布设要求:(1)隧道洞门结构范围内布设一个观测断面;(2)隧道内围岩变化处两边分别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隧道内一般地段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Ⅱ级围岩段原则上不设变形观测点,必要时每500m设一处变形观测断面,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应适当加密布设。
(4)隧道洞口、明暗分界处和变形缝处均应进行沉降观测。
2、测点布设位置(1)每个观测断面在无碴轨道垫层(底板)混凝土顶面距离水沟电缆槽侧壁0.8m处埋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铁建[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2006-08-17 发布2006-08-17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主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06年8月17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北京关于发布《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的通知铁建[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已经审查,现予发布(另发单行本),用以指导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施工。
本标准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铁路工程标准技术所、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6年8月17日前言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建设司2006年4月10日下发的《关于尽快开展<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编写工作的通知》要求,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相关评估技术要求进行编制。
本技术指南包括总则、术语、职责与要求、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等8部分内容,对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在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工作应结合线下基础的具体条件、客运专线各工程试验段的国外引进技术及咨询联合体的咨询意见进行。
在执行本技术指南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客运专线的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相关资料,及时将修改、补充意见反馈给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邮政编码10008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指南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技术指南主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指南参编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本技术指南主要起草人:江成、张千里、牛斌、邢后俊、彭泽仁、顾湘生、魏永幸、吴少海、刘远峰、刘名君、颜华、魏峰、张立国、王继军。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一、概况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是通过对线路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的沉降观测和对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的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京沪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应工程状况。
地质情况二、构筑物工程沉降观测技术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 J/T8-99)7、工程施工图纸和文件。
三、沉降观测网的建立及观测要求1、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加密测量。
2、高程基准点一般不大于200m,以便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使用DS1以上级的光学或电子水准仪和铟瓦尺。
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检校,并保留检查检定记录。
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发现丢桩和移动应尽快加以补齐。
对基准网进行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一般为6个月。
4、沉降观测的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并应在成像清楚时段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半小时、日落后半小时内及其他不利观测的天气下作业。
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仪器i脚进行检校,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5、各种观测记录薄要记录清楚、整齐、工整不得有涂改现象出现,记录错误应全行用横杠划去,提行重记。
四、桥梁的一般规定1、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 说明成绵乐客运专线各种结构物(路基、桥涵)工后沉降控制精度、系统的监测以及系统的评价,是成绵乐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施工成败的关键。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综合考虑路基填高的差异,地基土成因类型、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地基沉降估算的复杂性和精度控制的难度,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以及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的艰巨性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全段路基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在路堑基床和路堤基底、填筑层中、路基面布置监测点构筑纵横向立体监测网络,并在施工期间进行系统的沉降监测与系统的分析评估,以保证工后沉降量满足无碴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特殊要求。
为了保证路基施工按照公司要求对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实施,在无碴轨道施工前提供合格的监测数据便于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正确的评估,在进行变形观测系统实施时,要保证各种元器件按照要求进行埋设并保证功能正常,采集正确的能反应实际情况的沉降数据,因此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1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 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9) 铁道部有关规定。
1.2 观测项目1.2.1 路基工程1) 基底沉降变形观测;2 ) 路堤本体沉降变形观测;3) 软土地基水平位移观测;4) 路基面沉降观测;5) 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观测;6) 路堑高边坡地表位移观测;7) 路堑高边坡深部位移观测;8) 过渡段沉降差、岩溶塌陷沉降差观测1.2.2 桥梁工程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編制:複核:審核:審批: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3)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5.监测断面的设置 (4)5.1路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11)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14)6.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4)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5)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6)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8)6.6沉降观测的频次 (18)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22)7.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號(2)《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3)《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範》(TB10101—99)(4)《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7—91)(5)京滬高速鐵路工程設計檔(6)《京滬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細則》2008年10月2.工程概況中鐵四局承建滬寧城際鐵路工程站前第一標段,正線里程DK0+000~DK43+500段,共分八個隊。
CP3测量要点
CPⅢ控制网布测CPⅢ控制网又名基桩控制网,是高速铁路测量最基本的控制网, 在高速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从线路的中线放样、底座混凝土钢模放样方案、轨道板调整到钢轨精调系统都会用到CPⅢ控制网,在后期线路维护的时候也需要用到CPⅢ,所以CP Ⅲ控制网在施工中显的极为重要.在修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等无砟轨道前都需要进行CPⅢ基桩测设。
在做CPⅢ布测之前,首先要做CPⅡ网的复测。
CPⅢ:中文为基桩控制网。
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平面控制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高程控制起闭于沿线路布设的二等水准网,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无碴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Ⅲ),主要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轨道施工测量控制网CPⅢ适用于新建250~350km/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新建200km/h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可参照执行。
CPⅢ主要为铺设无碴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桥上每60m左右在下、上行两侧的防撞墙上各设一个点,路基也在下、上行两侧的电气化杆基座上每100多米各设一个点。
摘要 (V)第一章任务概述 (1)1.1任务名称 (1)1.2设计依据 (1)1.3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 (1)1.4工程概况 (1)1.5地理环境 (2)1.6既有精测网情况 (2)2.1.1精测网的资料 (2)1.6.2平面控制网 (3)1.6.3高程控制网 (3)第二章精测网复测 (4)2.1平面控制网复测 (4)2.1.1 CPⅠ网复测 (4)2.1.2 CPⅡ网复测 (4)2.1. 3 使用仪器 (5)2.1.4 CPⅠ和CPⅡ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5)2.1.5 精度要求 (5)2.2高程控制网复测 (7)2.2.1高程复测 (7)2.2.2使用仪器 (7)2.2.3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7)2.2.4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8)2.2.5高程测量作业要求 (8)2.2.6 高程网平差处理及复测成果评价标准 (9)2.3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10)2.4CPⅢ网测量工装准备 (10)第三章CPⅢ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 (11)3.1CPⅢ网点测量标志选择 (11)3.2CPⅢ网点的埋设 (11)3.2.1 CPIII点的编号 (11)第四章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3)4.1CPⅡ加密方法 (13)4.2CPⅡ加密点网标埋设与检测 (13)4.3CPⅡ加密点的平面分布 (13)4.4观测方法 (13)4.5观测要求 (14)4.6数据处理 (14)第五章CPⅢ控制网测量 (15)5.1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 (15)5.1.1 CPⅢ布网形式 (15)5.1.2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15)5.1.3观测时段的选择 (16)5.1.4测量要求 (16)5.1.5主要技术指标 (17)5.1.6现场记录 (18)5.1.7 CPIII外业测量注意事项 (19)5.1.8 CPⅢ控制网平面数据处理与评估 (20)5.2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20)5.2.1测量方法 (20)5.2.2联测网形 (20)5.2.3主要技术要求 (21)5.2.4内业数据处理 (22)5.2.5二等水准点上桥 (22)5.3CPⅢ网分段与测段衔接 (23)5.4CPⅢ网复测 (23)5.5连续梁等特殊结构CPⅢ网测量 (24)5.6外业注意事项 (25)5.7CPⅢ高程测量 (25)5.7.1 联测的复测 (25)5.8主要技术要求 (26)5.8.1 CPⅢ高程控制网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26)5.9桥面高程传递 (27)第六章CPⅢ网测量实施计划 (29)6.1CPⅢ网测量安排 (29)6.2执行单位及分工 (29)设计总结 (3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一、概况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是通过对线路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的沉降观测和对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的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京沪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应工程状况。
地质情况二、构筑物工程沉降观测技术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7、工程施工图纸和文件。
三、沉降观测网的建立及观测要求1、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加密测量。
2、高程基准点一般不大于200m,以便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使用DS1以上级的光学或电子水准仪和铟瓦尺。
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检校,并保留检查检定记录。
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发现丢桩和移动应尽快加以补齐。
对基准网进行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一般为6个月。
4、沉降观测的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并应在成像清楚时段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半小时、日落后半小时内及其他不利观测的天气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仪器i脚进行检校,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5、各种观测记录薄要记录清楚、整齐、工整不得有涂改现象出现,记录错误应全行用横杠划去,提行重记。
四、桥梁的一般规定1、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累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