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实验课,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和工程实验的最基本操作技能,认识了解微生物多样性,加深理解课堂讲授微生物学理论为基本目的,而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及仪器的原理、操作,应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观察认识微生物各种基本的生命特征。

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显微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技术及基本的检测鉴别技术等基本技术。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二、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根据微生物基本知识和技术体系,结合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特点选择各个实验内容。

每次实验课前预先告知学生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意义,督促学生认真预习。

实验课开始简要讲解实验原理,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注意技术要领的讲解演示,并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问,增进互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学生的实验结果必须给教师检查,由教师签字后方可结束实验,对于结果不符合要求的,要求重做。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实践教学安排四、课程教学活动按毕业要求实施及其达成度评价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根据实验预习情况、方案设计、操作技能、数据处理、研究结果、报告撰写、合作能力、考勤情况实验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和考勤情况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环境微生物实验指导》郑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参考书:【1】《微生物学实验》沈萍,高教出版社,2008年2月第四版。

【2】《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周德庆,高教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绪论一、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二、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三、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掌握1.细菌细胞壁、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2.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二、熟悉1.细菌的中介体、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2.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三、了解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一、掌握1.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2.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二、熟悉1.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2.常见生化反应3.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三、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3.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第三章消毒与灭菌一、掌握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2.高压蒸气灭菌法、紫外线杀菌应用范围及注意点二、熟悉1.热力灭菌、辐射杀菌法和滤过除菌的种类、应用范围及注意点2.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三、了解1.超声波杀菌法2.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第四章噬菌体一、掌握1.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二、熟悉1.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2.毒性噬菌体三、了解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一、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二、熟悉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了解1.基因突变与损失后修复2.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掌握1.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2.细菌的致病机制3.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二、熟悉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者和带菌状态的含义2。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3.细菌感染的来源4.传播方式与途径5.感染的类型三、了解1.外毒素的作用机制2.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掌握1.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2.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原则3.人工免疫与生物制品定义一、熟悉1.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方式2.病原菌的检验程序3.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三、了解1.动物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检验方法2.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治疗性疫苗、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第八章球菌一、掌握1.葡萄球菌的形态染色、分类、凝固酶、肠毒素、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类、链球菌溶素和抗O试验、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3.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要点4.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标本采集及注意点5.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与免疫性、二、熟悉1.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微生物检查法2.链球菌的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物质、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3.甲型溶血性链球菌4.肺炎链球菌5.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6.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三、了解1.葡萄球菌的生化反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链球菌的生化反应、超抗原、B群、D群链球菌3.肺炎链球菌的菌体抗原、肺炎链球菌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4.脑膜炎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5.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与分类6.卡他布兰汉菌第九章肠杆菌科一、掌握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2.志贺菌属的致病性3.沙门菌属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与微生物学分离鉴定有关的生物学特性二、熟悉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2.大肠埃希菌与人类关系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3.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步骤4.肥达试验三、了解1.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2.志贺菌和沙门菌的防治原则3.沙门菌分类4.其他肠道细菌第十章弧菌一、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二、熟悉1.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三、了解1.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2.副溶血弧菌的致病物质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一、掌握1.破伤风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二、熟悉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3.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4.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5.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6.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三、了解1.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2.厌氧菌的种类与分类,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第十二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一、掌握1.放线菌的概念2.硫磺样颗粒二、熟悉衣氏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诊断三、了解诺卡菌属第十三章棒状杆菌一、掌握1.白喉棒状杆菌和形态染色和培养;2.白喉外毒素3.白喉的防治原则二、熟悉1.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白喉棒状杆菌所致疾病及免疫性3.Shick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4.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三、了解其他棒状杆菌属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一、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预防二、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和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三、了解1.分枝杆菌属的通性和种类2.非结核分枝杆菌3.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第十五章动物源性细菌一、掌握动物源性细菌的概念二、熟悉1.布鲁菌种类、形态、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2.鼠疫耶氏菌菌形态、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炭疽芽胞杆菌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蜡样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三、了解1.布鲁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2.鼠疫杆菌培养、生化、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3.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和假结核耶氏菌4.炭疽芽胞杆菌抗原结构和分型;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第十六章其他细菌一、熟悉1。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病原机制、传播途径、预防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一、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是指细菌和蓝藻,它们没有真核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质中;而真核生物是指真菌、原生动物和动物细胞,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2. 细菌的分类和形态特征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按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需氧性可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等。

3. 真菌的分类和生长特点真菌按生活方式可分为寄生真菌和自由生活真菌,按菌丝形态可分为单菌丝和分枝菌丝。

真菌生长缓慢,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

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室内空气中,人们吸入感染。

例如,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等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进入另一个人的呼吸道或黏膜,引起感染。

例如,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3.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人体。

直接接触包括皮肤接触、性接触等;间接接触包括接触污染的物体、血液和体液等。

例如,艾滋病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三、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机制1. 细菌的病原机制细菌通过产生毒素、侵袭宿主细胞和免疫逃逸等方式引起感染。

例如,白喉杆菌通过产生白喉毒素破坏宿主细胞,导致白喉病发生。

2. 病毒的病原机制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复制自身,破坏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疾病。

例如,流感病毒通过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流感症状的发生。

3. 真菌的病原机制真菌通过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破坏宿主组织和免疫系统,引起感染。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

本课程是_____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微生物的培养、观察、染色、分离、鉴定等。

3、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微生物学绪论1、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如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代谢多样、繁殖迅速等2、微生物的类群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真核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藻类等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等3、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初创时期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微生物学的发展时期4、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如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显微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技术、染色技术等(二)原核微生物1、细菌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细菌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等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群体特征2、放线菌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放线菌的菌落特征3、蓝细菌蓝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蓝细菌的生理特性蓝细菌的分布和作用4、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支原体的特点和致病性立克次氏体的特点和致病性衣原体的特点和致病性(三)真核微生物1、真菌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菌落特征常见真菌的代表种类,如酵母菌、霉菌等2、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原生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种类3、藻类藻类的形态和结构藻类的繁殖方式藻类的分类和代表种类(四)病毒1、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的结构组成,如核酸、衣壳、包膜等2、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吸附和侵入病毒的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病毒的装配和释放3、病毒的培养和检测病毒的培养方法,如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等病毒的检测方法,如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4、病毒的分类和致病性病毒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常见病毒的致病性,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五)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3、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4、培养基培养基的定义和分类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常见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六)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糖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3、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七)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1、微生物的生长测定细胞数量的测定方法,如直接计数法、间接计数法等细胞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如干重法、湿重法等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细菌的生长曲线真菌的生长曲线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温度pH氧气渗透压4、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实验室培养法工业培养法5、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物理控制方法,如高温、低温、辐射等化学控制方法,如消毒剂、防腐剂、抗生素等(八)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物质的基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微生物的遗传物质2、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3、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基因重组的类型和特点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4、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菌种衰退的原因和防止方法菌种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方法(九)微生物的生态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中的微生物水体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生物体中的微生物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互生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拮抗关系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循环磷素循环(十)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1、微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分类的原则分类的方法,如传统分类法、数值分类法、分子分类法等2、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3、微生物的鉴定微生物鉴定的依据微生物鉴定的方法四、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和参考书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2. 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和病原机制;3. 学习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的免疫学机制;4. 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常见微生物致病原理;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1.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2.1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2.2 微生物的感染机制2.3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 免疫学与微生物3.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3.2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3.3 免疫学在微生物感染治疗中的应用4. 微生物检测和致病原理4.1 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4.2 微生物致病原理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和相关概念;2. 实验教学:开展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能力。

六、参考书目1. 《医学微生物学》李华主编2. 《微生物学导论》刘伟主编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张明等编著最后,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为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生理特性、遗传和进化等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微生物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3. 掌握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4. 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过程;5. 理解微生物的遗传和进化;6. 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7. 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微生物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1.1 微生物学的定义1.2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2.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2.1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2.2 真菌的结构和功能2.3 病毒的结构和功能2.4 寄生虫的结构和功能3.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3.1 细菌的分类和特征3.2 真菌的分类和特征3.3 病毒的分类和特征3.4 寄生虫的分类和特征4.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4.1 细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 4.2 真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 4.3 病毒的生理特性和代谢4.4 寄生虫的生理特性和代谢5. 微生物的遗传和进化5.1 微生物的遗传特性5.2 微生物的进化过程5.3 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应用6. 微生物实验技术和方法6.1 纯培养和鉴定方法6.2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6.3 微生物的染色与观察技术6.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7. 微生物学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7.1 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7.2 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7.3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7.4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实验:安排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5. 报告和展示:要求学生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4. 实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学时:36学分:2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

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1.实验内容与要求:(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

(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1.实验内容与要求:(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实验三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技术1.实验内容与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原理、维护及保养方法;(2)学会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片。

2.实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标本片(可以用做好的酵母水浸片)等。

实验四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1.实验内容与要求:(1)掌握简单染色法的操作技术;(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技术;(3)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4)了解细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培养特征。

2.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八叠球菌(Sarcina sp.)的培养物。

(2)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碘液,番红染色液,95%乙醇。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镊子,香柏油,玻璃缸,二甲苯、酒精灯、擦镜纸、吸水纸。

实验五真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1.实验内容与要求:(1)了解天然培养基的制备原理,掌握麦芽汁天然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掌握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实验材料:(1)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2)其他工具:接种环,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玻璃U形管,酒精灯或煤气灯,酒精棉球,镊子,滤纸等。

实验六、真菌的接种与培养1.实验内容与要求:(1)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接种方法,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2)掌握小室培养方法;(3)进一步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实验材料:(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八孢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2)培养基:固体麦芽汁斜面(2个/菌),液体麦芽汁试管(2管/菌,酵母),平板麦芽汁划线接种(10-15ml/皿,1块/菌,酵母),平板点接麦芽汁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个酵母菌用1块,霉菌1个/皿),用于小室培养的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ml/管,1管/菌,共3管/组)。

(3)其它工具:接种环,接种钩、玻璃U形管,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滤纸,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酵母28℃,霉菌30℃)。

实验七、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和形态观察1.实验内容与要求:(1)掌握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2)进一步熟悉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3)了解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特征。

2.实验材料:(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八孢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2)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3)其他工具: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显微镜,滤纸,擦镜纸等。

实验八酵母菌细胞计数、出芽率和死亡率的测定1.实验内容与要求:(1)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使用及计算方法,并利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2)对酵母细胞进行出芽率、死亡率的测定;(3)学会并掌握酵母菌的活体染色方法。

2.实验材料:(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8℃下恒温培养48h的液体试管一支。

(2)试剂:以pH6.0的0.02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的0.05%美蓝染色液。

(3)其它工具: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酒精灯,无菌吸管,滤纸条等。

实验九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1.实验内容与要求:(1)学会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2)掌握酵母细胞体积的测定方法。

2.实验材料:(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液体培养液(2)其它: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无菌吸管,滤纸条等。

实验十霉菌的形态观察1.实验内容与要求:(1)掌握常见霉菌的具体形态;(2)学会霉菌浸片的制作方法。

2.实验材料:(1)菌种: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2)培养基:10°Brix麦芽汁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平板培养基。

用于小室培养的PDA(或察氏固体培养基)。

(3)乳酸苯酚油棉蓝染色液。

(4)器具:接种钩、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灯,盖玻片,吸水纸,大头针,玻璃纸,镊子,刮棒,玻棒,20%甘油(可以用水代替)等。

实验十一细菌生理生化实验1.实验内容与要求:(1)了解微生物在不同基质中的各种代谢途径和产生的不同代谢产物,明确生理生化反应在微生物菌种鉴定中的重要性;(2)根据生理生化反应特点,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了解糖发酵试验的作用及原理,学习糖发酵试验的操作技术,观察细菌发酵糖能力的区别。

(4)了解三糖铁高层琼脂斜面实验的应用及反应原理,学习三糖铁高层琼脂斜面的使用方法。

(5)了解柠檬酸盐试验的用途和原理,学习柠檬酸盐试验的技术操作。

(6)了解甲基红试验的反应原理和用途,学习甲基红试验的操作技术。

(7)了解V-P试验的反应原理及用途,学习V-P试验的操作技术。

(8)了解吲哚试验的反应原理和用途,学习吲哚试验的操作技术。

(9)了解石蕊牛乳试验的反应原理及用途,学习石蕊试验的操作技术。

(10)了解明胶液化试验的应用及反应原理,学习明胶液化试验的操作技术。

(11)了解硝酸盐还原试验的应用及反应原理,学习硝酸盐还原试验的操作技术。

(12)了解硫化氢产生试验的用途及原理,学习硫化氢产生试验的操作技术。

2.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prcina sp.)。

(2)培养基:葡萄糖、乳糖发酵培养基,三糖铁琼脂高层斜面、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试管、明胶培养基、硝酸盐培养基、硫酸亚铁琼脂培养基。

(3)试剂:甲基红试剂、6%萘酚酒精溶液、40%氢氧化钾溶液、吲哚试剂有两种:柯凡克氏试剂、欧-波试剂、亚硝酸试剂Ⅰ和Ⅱ(4)其他: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针,接种环、恒温箱、锌粉、干净试管,洗耳球,1毫升吸管、电冰箱等实验十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1.实验内容与要求:(1)学习并掌握测定菌落总数的基本方法;(2)学会微生物实验中菌落总数的报告方式;(3)学习并掌握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4)了解测定过程中每一步的反应原理。

2.实验材料:(1)被检样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被检样品(如鲜奶,酱油,醋,啤酒等)。

(2)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肉汤固体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乳糖EMB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

(3)试剂:3.生理盐水 9ml/支×10,225ml/瓶×1,革兰氏染色液,芽孢染色液。

(4)其它 1ml无菌吸管数支,培养皿数套,水浴锅,酒精灯,试管架,培养箱、显微镜,研钵,杜氏管,试管,涂布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