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教案
《诗经桃夭》教学设计
宜其室家:“宜”通“儀”,《爾雅》:“儀,善也”。“室家”《孟子》:“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左傳·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指配偶、夫妻。
2、掌握作品中出現的關鍵字詞。
3、對作品涵括的文化意義進行深入剖析,使學生透過古樸的文字感受先民婚禮的喜慶氣氛。
教学难点
引導學生使用《說文》、《爾雅》等相應的工具書以及其他文獻資料,通過閱讀、查找的方式對作品進行解讀。
教学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
教学课时
2+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与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4、时代(五):上下500年(西周初——春秋中叶)
5、“六义”:赋、比、兴最早见于《周礼》,它们与风、雅、颂合称“六义”(分类)。
6、来源
(1)采诗说: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2)献诗说:周代公卿等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3)删诗说:孔子删诗之说不可信,孔子只有正乐之功,而无删诗之举,诗经是周太师和乐工们进行整理加工编订的。
4、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輔靨承權。(曹植《洛神賦》)
三、略
板书设计:
一、美嫁娘順夫家
二、多子嗣旺夫家主题:喜庆美满
三、人丁盛興夫家
2、篇数(三):共305篇(还有6篇笙诗,所谓“笙诗”指的是有目无辞的诗)
3、诗今古文(四):(1)《诗经》的语言形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2)汉代四家传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诗经·桃夭》教学设计——基于培养孩子国学经典鉴赏能力的教学
《诗经·桃夭》教学设计——基于培养孩子国学经典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经》的语言魅力,培养诵读《诗经》的兴趣。
2.在反复读诵中读懂诗歌,感受诗歌中展现的民俗画卷。
3.斟酌字句,感受桃花这一意象中蕴含的对和美幸福的憧憬之情。
【过程预设】一、欣赏图画,快乐背诗1.我们已经读过不少优美的诗文了,今天咱们来展示一下,好吗?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背过的诗歌,展示诵读。
①百花盛开图例:《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春日》(朱熹)②荷花图例:《小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③桃花图《惠崇春江晓景》(苏轼)、《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小结: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发现这些美好的画面,在同学们心中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呢!二、学习新诗《桃夭》(一)读准读顺1.这两首诗都和桃花有关。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桃花的诗歌。
出示诗文。
2.学生自主读诗,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3.师生、生生以各种方式合作读。
4.比一比,说说这首诗与以前背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二)读懂诗文【桃花之美】1.这是一棵桃树,一棵怎样的桃树,谁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赞美它?2.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桃之天天”,表达对桃树的赞美之情,那么这棵桃树美在哪几个方面呢?3.一边读,一边猜一猜,这棵桃树的花朵、果实、枝叶是怎样的呢?出示:桃花__________,真是灼灼其华;桃树上的果实__________,真是有蕡(fén)其实;桃树枝叶__________,真是其叶蓁(zhēn)蓁。
6.诗歌抓住桃树花团锦簇、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三个时期,写出了桃树的美。
谁愿意用朗读展示桃树的美?【新娘之美】1.猜一猜,古人是在什么时候吟唱这首诗的?2.讲述:这是一首祝贺新娘出嫁的诗,相当于现在的《婚礼进行曲》呢!3.出示新娘图片,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新娘?4.课文中一连用了三个词,祝贺新郎官快点把这个美丽的新娘娶回家,你能找到吗?5.师生合作读诗。
《桃夭》优秀教案
《桃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桃夭》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小说情节。
(2)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3)掌握《桃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古代小说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理解文本。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和发展中华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1)清代作家兰陵笑笑生所著的小说,共五卷,十五回。
(2)笑笑生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擅长于写历史传奇小说。
(3)小说描述了唐朝时期一个贵族家族的婚姻、家庭、政治等方面的生活。
2. 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1)唐初,赋诗盛行,文学氛围浓郁。
(2)唐代社会贵族拥有丰富的财富和物质条件。
(3)唐代文化重视个人感受和体验,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1)小说的风格古朴而浪漫,描写豪华而细腻。
(2)小说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情节交叉、时间回溯等。
(3)小说的情节紧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唐代贵族家庭的生活状态和婚姻观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就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PPT辅助教学法。
通过PPT演示,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本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1. 通过PPT介绍笑笑生和他的作品《桃夭》。
2. 让学生阅读古代小说的特点,分析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的区别。
3. 要求学生结合《桃夭》的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课时: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1. 通过PPT介绍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2. 要求学生阅读小说片段,分析小说的情节、描写手法等方面。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桃夭教学设计
桃夭教学设计第一节: 简介桃夭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内容需求以及学科特点, 以桃夭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
桃夭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启发性教学的方法,通过将知识融入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节: 设计理念桃夭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设计者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节: 设计步骤1. 阶段一:需求分析在教学设计的开始阶段,设计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
通过观察和调查,设计者可以得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2. 阶段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这个阶段,设计者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设计者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教材和教具,并结合实际情境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3. 阶段三:实施教学活动在这个阶段,设计者需要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设计者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实践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阶段四: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设计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交流和作品展示等方式,设计者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
第四节: 设计要点1.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和背景。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境,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案。
2. 根据实际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桃夭教学设计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境相结合。
设计者需要创造各种情境和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桃夭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设计者可以运用故事、游戏、实践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幼儿教案桃夭诗经教案
幼儿教案桃夭诗经教案教案标题:幼儿诗经教案——桃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桃夭这首古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对季节变化的认知。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1. 理解桃夭这首古诗的基本意思。
2. 掌握桃夭这首古诗的朗读技巧。
3. 培养幼儿对桃花、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桃夭这首古诗的课件或挂图。
2. 一些桃花的实物或图片。
3.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轻快的春天音乐,引起幼儿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桃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感受桃花的美丽。
导入课文:1. 引导幼儿观察桃花,询问幼儿对桃花的感受和认知。
2. 展示桃夭这首古诗的课件或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古诗的字词和图案。
朗读学习:1. 教师朗读桃夭这首古诗,让幼儿跟读。
2. 分段教授桃夭这首古诗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调等。
理解诗意:1. 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如桃花、春天,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帮助幼儿对古诗中描述的桃花和春天进行联想和想象。
情感体验:1. 让幼儿自由发表对桃夭这首古诗的感受和喜爱之处。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花和春天的美好。
巩固活动:1. 分组进行小朗读比赛,让幼儿展示朗读桃夭这首古诗的成果。
2. 利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回忆古诗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拓展活动:1. 利用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桃花的手工作品,加深对桃花的印象和理解。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小诗,描述春天或其他季节中的美景。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在幼儿家长会或展示活动中,让幼儿展示朗读桃夭这首古诗的成果。
2. 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幼儿观看与桃夭相关的动画或视频,拓宽对桃夭的理解和认知。
注:此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诗经桃夭教案
诗经桃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中"桃"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桃"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1、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桃夭》的背景和意义。
《桃夭》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
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2、讲解重点词语: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女子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虚词,无实义。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3、引导学生朗读《桃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分析诗歌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桃"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让学生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并分析《桃夭》中的赋比兴手法。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宜室""宜家"等词语的含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意义和作用。
桃夭诗经教案
桃夭诗经教案教案标题:桃夭诗经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桃夭》这首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的特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桃夭》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桃夭》的基本内容和诗歌形式。
3. 分析《桃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桃夭》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桃夭》的基本内容和诗歌形式。
3. 分析《桃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桃夭》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4. 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画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兴趣。
-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分发《桃夭》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课文。
-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诗歌形式分析(10分钟)- 解释诗歌的形式特点,如古体诗、四言绝句等。
- 引导学生分析《桃夭》的诗歌形式,如韵律、格律等。
4.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
-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诗歌,并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5. 创作活动(15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首与春天相关的诗歌。
-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或参考《桃夭》的形式和意象进行创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赞赏。
7.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古诗桃夭教案幼儿园
古诗桃夭教案幼儿园引言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古诗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份以古诗桃夭为主题的教案,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教案概述•主题:古诗桃夭•适用年龄:3-5岁幼儿•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教学内容:古诗桃夭的背诵、韵律感知、绘画创作等•教学时间:1周教案详细步骤第一天:古诗欣赏1.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如准备一些桃花和相关装饰品,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2.向幼儿介绍桃夭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简单解释其中的常见生词,如桃花、风等。
3.逐句念读这首古诗,让幼儿们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节奏。
4.引导幼儿们一起朗读这首古诗,并注意发音和语调的正确。
第二天:韵律感知1.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们跟着节奏拍打体验。
2.邀请幼儿们一起走起来,感受音乐的韵律,让他们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与幼儿一起合作创造一个小舞蹈,让他们用身体的动作和音乐的韵律产生互动。
第三天:绘画创作1.向幼儿展示一些桃花的图片,让他们观察桃花的形态和颜色。
2.分发纸张和彩笔给每个幼儿,鼓励他们自由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桃花。
3.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们进行互动交流,询问他们对桃花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天:游戏活动1.设计一个桃花寻宝游戏,将一些桃花的图片隐藏在教室里。
2.让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并收集这些桃花图片。
3.游戏结束后,集中讨论幼儿们的感受和收获,引导他们回顾桃夭这首古诗中的内容。
第五天:表演分享1.鼓励幼儿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小表演,展示桃夭这首古诗的场景和情节。
2.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们确保表演内容与古诗相符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组织幼儿们进行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幼儿园教案音乐桃夭
幼儿园教案音乐桃夭教案音乐桃夭音乐教学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又能促进他们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本教案以经典儿歌《桃夭》为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欣赏与表达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学唱经典儿歌《桃夭》。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
2. 教学用具:相关图画、手偶等。
3. 教学材料:《桃夭》歌曲录音、歌词。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选择一首欢快的音乐作为热身,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摇头、拍手等,帮助他们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 歌曲引入播放《桃夭》歌曲,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再与幼儿一起放声歌唱,鼓励幼儿跟随歌曲的节奏摇摆身体,并随着歌曲中出现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摇桃树、摇桃子。
3. 互动活动利用手偶或图画,模拟《桃夭》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扮演。
例如,幼儿可以把手偶放在手中,根据歌词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与手偶进行互动。
4. 合作创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鼓、木琴等),按照歌曲的节奏一起演奏。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分工合作,让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乐器,通过合作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5. 表演呈现指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例如小品、舞蹈、绘画等,展示对歌曲《桃夭》的理解和表达。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能力。
6. 总结回顾结束活动后,与幼儿一起回顾全天活动的内容,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意见。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分享。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自主性,以及他们在表演和合作创作中的表现。
通过观察评估的结果,可以了解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并据此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
桃夭诗经教案
桃夭诗经教案教案标题:桃夭诗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桃夭》这首诗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桃夭》这首古代诗歌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介绍桃树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桃花的联想和情感。
2. 导入问题:你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解吗?有没有听说过《诗经》?正文:3. 诗经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以及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4. 诗歌赏析:详细解读《桃夭》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5. 诗歌欣赏:播放《桃夭》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6. 诗歌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桃夭》的主题、表达方式、感受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7.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桃花的感受和联想,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
8.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与桃花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或神话故事。
总结:9. 总结回顾: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顾,确认他们对《桃夭》的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10. 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桃夭》这首诗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教案评估:11. 诗歌理解练习:设计一些与《桃夭》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12. 学生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关注他们对桃花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1. 《桃夭》的诗歌文本2. 《桃夭》的朗诵音频或视频3. 与桃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4. 与桃花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或神话故事的介绍资料教案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桃花园,亲身感受桃花的美丽与魅力。
2. 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诗歌鉴赏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桃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份针对《桃夭》这首诗经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经桃夭的教案
诗经桃夭的教案教案主题:诗经桃夭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和文学意义。
2.通过分析《诗经桃夭》这首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促进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素材:1.《诗经桃夭》原文2.诗经相关解读和分析的资料3.小组活动材料:诗经桃夭的分析工具、白纸、笔等教学步骤:导入:1.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述《诗经》的特点和意义。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诗经桃夭》这首诗,了解的同学分享相关知识。
探究:1.分发诗经桃夭的原文,让学生独立阅读。
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义。
并填写分析工具,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隐喻、比喻和形象描写,分析桃夭的形象与意义。
4.学生展示小组分析结果,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和补充。
创作:1.让学生根据桃夭的形象和意义,写一篇短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夭的形象,或者写一首与桃夭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作想象力。
2.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同伴评价。
总结:1.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分享他们对《诗经桃夭》的新理解。
2.教师总结,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意义。
拓展活动:1.引导学生自主拓展了解《诗经》中其他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进行分析和创作。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表现,评估他们对诗经桃夭的理解程度。
2.评估学生创作的短文或诗歌,包括创意、表达和语言运用。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经桃夭》这首古诗,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中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桃夭教学设计范文
桃夭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桃夭》这首古诗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通过桃夭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2.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相关背景知识的梳理和准备3.桃夭的古诗材料和诗人简介4.幻灯片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通过播放一段与桃子相关的音乐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回忆起和桃子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2.给学生展示一幅桃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对桃子进行描写,激发学生对桃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二步:诗人简介(10分钟)1.给学生展示诗人的照片和简介,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成就。
2.讲解王之涣在《桃夭》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诗歌欣赏(20分钟)1.传授《桃夭》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时代背景、诗歌的出处和意义等。
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3.学生轮流朗读诗歌,借助MP3录音机进行自我纠正,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第四步:诗歌分析(20分钟)1.通过讲解桃夭这个词的意义和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意蕴和语言艺术。
第五步:学生演绎(3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表演或演唱。
2.让学生亲身体验桃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并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步:课堂讨论(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桃夭的理解和感受。
2.指导学生思考桃夭对我们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第七步: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对本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概括本堂课的重点和收获。
2.布置相关的延伸阅读和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桃夭在文学史和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桃夭》教学方案设计
《桃夭》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书过程、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2、使学生能够理解《桃夭》这首诗的含义,包括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和诗歌主旨。
3、引导学生欣赏《桃夭》的艺术魅力,如比兴手法的运用、韵律节奏的美感等。
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桃夭》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夭夭”“灼灼”“宜家”等。
(2)掌握诗歌所运用的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对婚姻的祝福。
2、难点(1)理解古代诗歌中一些较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吟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经》的相关知识,以及《桃夭》的字词、句意和主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喜庆的婚礼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心中,美好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婚姻的古诗——《桃夭》。
2、了解《诗经》(1)简要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成书年代、作者、内容分类等。
(2)强调《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桃夭》,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字词释义(1)讲解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夭夭”形容桃花怒放,“灼灼”形容桃花鲜艳如火,“之子于归”指姑娘出嫁等。
(2)结合注释,让学生尝试翻译诗句,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
5、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明确每章的内容和重点。
(2)探讨诗歌所运用的比兴手法,如以桃花的艳丽比喻新娘的美丽,以桃树的繁茂比喻婚姻的美满。
诗经桃夭教学设计
诗经桃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诵读《诗经》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桃夭》一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明白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有位女作家安意如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诗经》其实大多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遂去等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这份无邪的记忆流转千年,依然让人惦念和偏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前世的记忆,一起去寻找被我们遗落在另一个时代的歌谣,一起走进《诗经》,走进《周南·桃天》二、读(一)解题1.关于《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地方民歌,有15国风,共160篇;“雅”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乐歌,共40篇。
(结合教材中的“国学园地”重点介绍“十五国风”)2.关于《周南·桃夭》这是一首周南地方在女子出嫁时唱的祝歌。
诗歌对婚后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的祝福。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二)小组互学,理解诗意①自读诗歌: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②交流归纳:组内交流,不懂的地方相互相帮一带。
并且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什么,他想表达的是什么?③结构探究:你发现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吗?重章叠句:每章字数相等,句式相同,用字重复度较高,仅在固定位置调换字词。
桃夭诗经的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授课对象:大学中文系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桃夭》这首诗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通过对《桃夭》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桃夭》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桃夭》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桃夭》所反映的周代社会风貌。
2. 探讨《桃夭》在《诗经》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简要概述其内容。
2. 引导学生关注《桃夭》这首诗,提出问题:“《桃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讲解背景1. 介绍《桃夭》产生的时代背景,即周代。
2. 分析周代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
三、分析主题1. 引导学生分析《桃夭》的主题思想,即赞美少女的美丽和纯洁。
2. 讨论诗中少女的形象,以及这种形象在周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
四、鉴赏艺术特色1. 分析《桃夭》的诗歌形式,包括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讨论诗中的意象运用,如桃花、婚礼等,以及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五、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就《桃夭》的主题、艺术特色等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桃夭》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拓展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诗经》中的其他相关作品,如《关雎》、《汉广》等。
2. 分析这些作品与《桃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讨论《桃夭》在《诗经》中的地位和影响1. 讨论为什么《桃夭》会成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2. 分析《桃夭》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总结1. 总结《桃夭》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在《诗经》中的地位。
2. 强调学习《桃夭》对提高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诗经》的起源和发展。
2. 选择《诗经》中的另一首诗,分析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桃夭》教学方案设计
《桃夭》教学方案设计《<桃夭>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桃夭》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对女子美好形象的描绘和祝福。
(2)掌握“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2、难点(1)体会诗歌所传达的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深层内涵。
(2)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中对女性品德和婚姻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典故、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春天桃花盛开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桃花的美丽姿态,提问学生:“看到这些桃花,你们能联想到什么?”(2)简单介绍《诗经》,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桃夭》。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点名让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讲解诗歌(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夭夭”“灼灼”“之子于归”等字词。
(2)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比兴”手法,如以桃花的鲜艳美丽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以桃树枝叶的茂密比喻女子出嫁后家庭的繁荣昌盛。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女子出嫁的祝福,以及对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期望。
4、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女子形象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2)让学生思考:在古代社会,婚姻对女子意味着什么?这首诗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文化观念?(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首诗歌对我们今天的婚姻观和家庭观有什么启示。
桃夭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桃夭》这首诗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生平。
2. 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艺术特色。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桃夭》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桃夭》诗歌文本。
2. 相关作者生平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诗经》吗?请简要介绍一下《诗经》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二、作者介绍1. 介绍《桃夭》的作者——佚名,以及《诗经》的成书背景。
2. 学生讨论:《诗经》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三、诗歌鉴赏1. 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 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桃花象征青春、美好等。
四、总结1. 总结《桃夭》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提问:这首诗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桃夭》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诗歌语言分析1.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讨论诗歌的语言特色,如平实、朴素等。
三、课堂讨论1. 讨论:为什么《桃夭》这首诗能够流传至今?2.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桃夭》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诗经》中的其他诗歌,并尝试进行鉴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桃夭》这首诗的文学背景、主题和情感,并对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艺术特色有所认识。
桃夭教案
2、婚禮習俗
①《周禮·媒氏》:“仲春之日,令會男女。”《白虎通義·嫁娶》:“嫁娶必以春者,春,詩集傳》:“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易》:“春桃生花,季女宜家。”
3、翻譯
茂盛桃樹嫩枝芽,綻開鮮豔粉紅花。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您夫家。
四、主題
詩人由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鮮豔的桃花,聯想到了新娘的美貌,通過詠桃烘雲托月的描寫了少女的婚嫁,體現了當時社會對新婦的要求,也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美滿婚姻的追求。
五、課後作業
詩經·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三、注疏詳解
第一章
1、重點詞語注疏:
①夭夭:三家詩將“夭”作“枖”,《說文》:“枖,木少盛貌。”
②灼灼:灼為焯的假借字,《說文》:“焯,明也。”
③夭夭、灼灼為疊字,又稱重言。
主板書設計三人丁盛興夫家二多子嗣旺夫家一喜慶美滿詩經注疏詳解主教学后记詩經周南桃夭反馈检测一詩經周南桃夭重點字詞讀音有蕡其實其葉蓁蓁二作品中多處以桃花比況女子試舉出其他古代詩歌作品中類似的用法
教案
詩經·周南·桃夭
授課教師:喬卓男
授課教師
喬卓男
時間
2011年5月
出席情況
全體出席
班級
古典文獻1班
缺席學生
④於歸:又單稱“歸”。《說文》:“歸,女嫁也。”《易·漸》:“女歸,吉”孔穎達疏:“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歸適、歸女、歸妹;歸寧、歸省,均為女子回家探望父母。
国学《桃夭》
国学经典备课——《桃夭》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悟诗文的韵律美。
2、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螽斯》,导入《桃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读文章,将不会读和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然后查字典解决。
2、师范读。
3、读诗文,体味韵律美。
采用单人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读出文章的韵律美。
(可让学生互相点评,总结出读诗文的方法:节奏、音调、重音、感情等方面总结)三、合作探究1、学生四人一小组,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意思。
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画出来,准备全班讨论解决。
2、各小组提出疑问,全班讨论解决,重点的点,老师再讲解。
重点字词:夭夭:桃含苞貌。
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一说形容少壮的样子。
灼灼(音茁):鲜明貌。
华:花。
归:妇人谓嫁曰归。
宜:与仪通。
仪,善也。
室家:犹夫妇。
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
有:语助词。
蕡(音坟):实之盛也。
蓁蓁(音真):草木茂盛貌。
课文理解:桃树长得多麼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
赏析:这是一首在婚礼上祝贺女子出嫁、新婚美好的喜歌。
全诗三章全用“桃之夭夭”起兴。
用娇美多姿的桃花比喻新娘的青春年少,充满活力。
第一章赞美新娘的姿容动人,第二章祝愿新娘多生贵子,第三章预祝整个家庭兴旺发达。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品味: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1],灼灼[2]其华。
之子[3]于归①,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祝贺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诗歌。
清代学者在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评价道:“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诗人以“夭夭”的桃树兴起对姑娘的赞美,并祝福她出嫁以后婚姻美满,生子相夫,给丈夫及其家人带来和睦和幸福。
【注释】
[1]夭夭:状桃树柔弱、随风摇曳之貌。
[2]灼灼:鲜明光艳的样子。
[3]之子:这个女子(古代出嫁的女子亦称“子”,所谓“女子”犹今之“女孩”,嫁后谓之“妇”)。
[4]宜:善,和睦。
室家:指丈夫的全家,或以为指丈夫,一下两章之“家室”、“家人”同此。
【译文】
妩媚婀娜的桃树,耀眼的鲜花惹人频顾。
这美丽的姑娘今日出嫁,娶亲的人家将和睦幸福。
妩媚婀娜的桃树,累累的硕果令人爱慕。
这美丽的姑娘今日出嫁,娶亲的人家将幸福和睦。
妩媚婀娜的桃树,繁茂的树叶绿阴密布。
这美丽的姑娘今日出嫁,娶亲的人家将幸福和睦。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
(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例2】比喻: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用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族昌盛,表达了姑娘对婚后生活的憧憬和大家对她的祝福与赞美。
起兴:诗歌本写女子“宜室”、“宜家”的内在美,却宕开一笔,在每一章的前两句写了桃花、桃实、桃叶来引起所咏之词。
【解说】
第一问,问章法结构的特点。
《诗经》的章句形式,一般都以回环复沓为其特色。
《诗经》各篇大都分章,除《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三篇不分章以外,每篇少则两章,多至十六章。
同时,由于入乐的需要,各章只换少数字词,同样的字句反复出现,回环复沓。
所以第一题的答案就是“重章叠句”。
第二问问我们比兴的手法。
在回答这一问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
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我们不妨想象这样一幅画面,现在我们都是参加婚礼的宾客:时值仲春,风和日丽,阳光灿烂。
姑娘已打扮整齐,准备新郎来迎娶。
用什么来祝福她呢?诗人反复歌咏一株正当结果树龄的桃树,来对应这位即将坐入花轿的姑娘。
外在的美丽总是暂时的,漫长而实实在在“善”才是永久的。
所以全诗由花到实、到叶——桃树的自然特点就是,先开花,花落而结实,然后树叶才一天天地长大、繁茂。
这些由花展开的联想,对应着姑娘婚后生活的每一个生活历程,自然而贴切。
也就完成了完满的新婚祝福。
同时,用桃树来赞美结婚,也有其原始宗教崇拜的遗留——桃树多子乃是人类对自身生育能力和繁衍能力的向往。
所以,结合诗句。
不难概括“比”的三个方面(边板书):①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②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③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族昌盛。
而“兴”,就是用各章之前的比喻继续直接地歌颂女子“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板书】
比:①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
②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
③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族昌盛
兴:桃花、桃实、桃叶来引起女子“宜室”、“宜家”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