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桃夭》 教案
《诗经桃夭》教学设计

宜其室家:“宜”通“儀”,《爾雅》:“儀,善也”。“室家”《孟子》:“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左傳·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指配偶、夫妻。
2、掌握作品中出現的關鍵字詞。
3、對作品涵括的文化意義進行深入剖析,使學生透過古樸的文字感受先民婚禮的喜慶氣氛。
教学难点
引導學生使用《說文》、《爾雅》等相應的工具書以及其他文獻資料,通過閱讀、查找的方式對作品進行解讀。
教学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
教学课时
2+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与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4、时代(五):上下500年(西周初——春秋中叶)
5、“六义”:赋、比、兴最早见于《周礼》,它们与风、雅、颂合称“六义”(分类)。
6、来源
(1)采诗说: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2)献诗说:周代公卿等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3)删诗说:孔子删诗之说不可信,孔子只有正乐之功,而无删诗之举,诗经是周太师和乐工们进行整理加工编订的。
4、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輔靨承權。(曹植《洛神賦》)
三、略
板书设计:
一、美嫁娘順夫家
二、多子嗣旺夫家主题:喜庆美满
三、人丁盛興夫家
2、篇数(三):共305篇(还有6篇笙诗,所谓“笙诗”指的是有目无辞的诗)
3、诗今古文(四):(1)《诗经》的语言形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2)汉代四家传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诗经-桃夭-上课讲义

(八)“蓁蓁”,树叶繁盛的样子。
三、课文主题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是一首祝贺年轻 姑娘出嫁的诗。此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 了一首赞歌。是古人婚后生活理想典范写照: 与家人关系和睦,子女成群。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 达。 1、歌颂婚嫁及时说 2、民间婚嫁的祝福歌谣 3、歌颂文王和后妃的教化 4、文王娶太娰时的祝福歌谣 5、用于斥责私奔女子也
(二)夭
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屬皆从夭。於兆切。 —《说文解字》 1、夭(殀 )yāo〈动〉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少壮而死曰夭。——《释名》 不殀夭。——《礼记·王制》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孟子·尽心上》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夭其稚枝。——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夭梅病梅。 又如:夭札(遭疫病而早死);夭厉(因遭疾疫而早死);夭折
毛以为少壮之夭夭然,复又灼灼然,此桃之盛华,以兴有十五至 十九少壮之女,亦夭夭然复有灼灼之美色,正于秋冬行嫁。( 孔颖达注 疏)
《诗》云: “桃之夭夭,其叶臻臻”者,此《周南·桃夭》之篇,论 昏姻及时之事。言“桃之夭夭”少壮,其叶臻臻茂盛,喻妇人形体少 壮、颜色茂盛之时,似“桃之夭夭”也。( 《大学》)
2、夭ǎo〈名〉 刚出生的兽或禽 。
毋覆巢,毋胎夭。—ຫໍສະໝຸດ 《淮南子》 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吴伯箫《猎户》
3、夭yāo〈形〉 (1) 茂盛 厥草惟夭,厥木惟乔。——《书·禹贡》 (2) 又如:夭秀(秀丽);夭桃秾李(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3) 幼嫩;矫好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桧风·隰有苌楚》 夭夭:茂盛的样子。引申为少壮的样子。 《桃夭》: 兴也。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 ( 《毛亨传》)
【全面版】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文档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全诗三章全用“桃之夭夭”起兴,用娇美多姿的 ”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诗经娘·国风的·周南姿】 容动人,第二章祝愿新娘多生贵子,第三章预 祝整个家庭兴旺发达和人丁兴旺。这说明,从远古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朱花熹 开《后诗,桃集自传然之结》夭果云。:夭“然,则其桃之叶有华蓁(花蓁),。正婚之姻之子时于也。归,宜其家人。
蓁(zhēn ):叶子茂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 ”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第“三桃点 之,夭这夭第首”诗与三反“章映逃了之以这夭桃样夭一”叶种的思想茂,盛一个祝姑愿娘,新不娘仅要家有庭艳如的桃兴花的旺外发貌,达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我为你变成了桃儿客,大哥哥你揣你个家的良心!
谁给读人过 以这照样眼以的欲桃名明句的树之感枝后觉,。头眼的前会累不累浮现硕出果一个和象桃桃花树一枝样鲜叶艳的,象茂小密桃树成一荫样充,满来青春象气征息的新少嫁女形娘象婚呢?后尤其是“灼灼”二字,真 桃之生夭活夭,的其美叶蓁满蓁幸。 福,
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一个“宜”字,桃揭花示了开新后嫁娘,与自家人然和结睦相果处。的美诗好人品德说,它也写的出果了她子的结美好得品又德给肥新又建的大家,庭注此入乃新鲜象的征血液着,带来和谐欢乐的气 氛这。个“宜新”娘字,早掷生地有贵声子,简,直养没有个一白个字白可胖以代胖替的。娃娃。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

【赏析】 全诗分为三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 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 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 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 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 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 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 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 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赏析】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 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 婚后生活的美满若桃花的媳妇娶进了婆家门,婆家人以为这个 家庭从此会美满幸福,却不料这尕媳妇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闹得家庭鸡犬不宁不说,还常常跑回娘家不回来,真够这 一家人受的了。 由此可见,湟源一带人所说的“桃儿客”,便是“逃 儿客”,也就是“逃客”。 当逃客当然不好,但有一些“桃儿客”心里的苦,又 有谁能理解呢? 青海花儿中有这么一首: 白龙马它吃了千江水, 就只为身驮了取经的唐僧;我 为你变成了桃儿客,大哥哥你揣你个家的良心! 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再到“桃儿客”的转 变,谁道不是词语演变和发展中的黑色幽默呢?
诗经-桃夭-上课讲义

目录
一、《诗经》简介 二、字词解读 三、课文主题 四、用韵
二、字词解读
(一)桃
具有避鬼厌邪的作用。 郑玄《注》“桃,鬼所畏也”;“桃,鬼所恶。” 《礼记·檀弓下》“以巫祝桃茢执戈。” 孔颖达疏引服虔云:“桃,所以逃凶也。” 《典术》“桃者,五木之精,能厌伏邪气。” 《荆楚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 百鬼。” 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 旧符。”
(二)夭
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屬皆从夭。於兆切。 —《说文解字》 1、夭(殀 )yāo〈动〉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少壮而死曰夭。——《释名》 不殀夭。——《礼记·王制》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孟子·尽心上》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夭其稚枝。——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夭梅病梅。 又如:夭札(遭疫病而早死);夭厉(因遭疾疫而早死);夭折
毛以为少壮之夭夭然,复又灼灼然,此桃之盛华,以兴有十五至 十九少壮之女,亦夭夭然复有灼灼之美色,正于秋冬行嫁。( 孔颖达注 疏)
《诗》云: “桃之夭夭,其叶臻臻”者,此《周南·桃夭》之篇,论 昏姻及时之事。言“桃之夭夭”少壮,其叶臻臻茂盛,喻妇人形体少 壮、颜色茂盛之时,似“桃之夭夭”也。( 《大学》)
2、夭ǎo〈名〉 刚出生的兽或禽 。
毋覆巢,毋胎夭。——《淮南子》 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吴伯箫《猎户》
3、夭yāo〈形〉 (1) 茂盛 厥草惟夭,厥木惟乔。——《书·禹贡》 (2) 又如:夭秀(秀丽);夭桃秾李(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3) 幼嫩;矫好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桧风·隰有苌楚》 夭夭:茂盛的样子。引申为少壮的样子。 《桃夭》: 兴也。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 ( 《毛亨传》)
桃夭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诗经》美,感受《桃夭》美。
2、知道经典的三个特点:反复形象和韵律。
3、让学生在读诗、诵诗、体会诗意、吟诗的过程中,明白《桃夭》的思想,学会用诵和吟的方法,体会和表现经典。
教学重点:1、可以分析和感受诗的意思。
2、知道经典的三个特点,体会三个特点中每一个特点在《桃夭》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用平长仄短入声促的感觉与音乐元素结合诵读《桃夭》。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清晨,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映入我的耳畔,我就知道今天有结婚的,是个好日子,我不禁为新娘子唱起了一首祝福的赞歌。
(导入是否可以再换一换,直接用舞蹈?大家听说过诗经吗?学生发言。
教师补充:诗经的地位。
在某某节目中有这样一个舞蹈得到大家的高度赞誉,舞蹈以什么什么什么在节目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亮点是它的灵感来自诗经中的一首诗——桃夭,播放视频。
)师弹古筝吟《桃夭》。
(弹奏技巧还需加强)师:今天要学习的《诗经周南》中的一首――《桃夭》带拼音出示。
师:谁能来给大家读一遍?生1:读一遍。
师:你读得非常流利,我们给他鼓一下掌。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说出来有道理的地方帮助朗读的孩子改正。
师以鼓励为主:第一遍读就能这么流利,真棒,但是如果能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
谁能做到?)生2:读一遍。
师:读的非常好。
来给他鼓掌。
(大家观察一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发现反复。
最好在课件上三段中相同的地方标出来。
)师:(同学们的朗读工地很深厚啊,老师也想读一读:)来听一下老师读的和咱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师诵《桃夭》。
师:谁听出来了老师读的和你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生:我听出来老师读的有些字是一跳一跳的,有些字特别长。
师:你听得非常认真,大家给他鼓个掌。
(你真有灵性,一下子就抓住了要点,其他孩子是不是也和他一样,大家都是有灵性的孩子。
鼓励孩子的方式不仅可以鼓掌,还可以是走近他摸摸头,拍拍肩,握握手,肯定的眼神等等)(能不能换一种说法,重复第三遍了。
)刚才这位同学听出来老师读的有些字是一跳一跳的,有些字读得特别长,哪些字读的是一跳一跳的感觉呢?出示课件五个入声字字体变成红色。
诗经《关雎》《蒹葭》《桃夭》《淇奥》教案

《诗经》名篇:《关雎》《蒹葭》《桃夭》《淇奥》二、《国风·周南·关雎》1、简介《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2、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白话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4、注释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桃夭教案

《周南·桃夭》教案一、说课: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南·桃夭》。
《周南·桃夭》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赋、比、兴的表现形式以及重章叠句、反复叹咏等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品味与赏析诗歌的语言美及其丰富的意境。
作为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高二的学生对《诗经》及其基本常识已有一定的印象。
但因为创作年代过于久远,可能很多学生会对阅读和欣赏《诗经》抱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因此,我选择了这篇简朴可爱的《周南·桃夭》为教学内容来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理解辨析比、兴的表现形式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及其意境美”。
基于以上目标定位,我把本课的教学方法设定为美读吟诵法、提问讲解法和研读讨论法。
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以上是我的说课。
下面,开始上课。
二、组织教学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三、上课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开始我们的《诗经》之旅。
在正式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紧张吗?别担心,老师考的都是《诗经》的基本知识。
准备好了吗?开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三百”,共有诗350篇。
全书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
《诗经》作品的来源有献诗、采诗、删诗等几种说法。
《诗经》的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指国风(也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它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风的价值最高。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
那老师再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诗经》难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为什么?同学们说的不错,因为时隔久远,学习《诗经》的确要通过看注释、查词典来解决字词问题。
从这一点来看,《诗经》还是有点晦涩的。
然而,如果我们抛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真正走进《诗经》的世界,你又会发现《诗经》其实很亲切。
《周南·桃夭》教学实录

本版编辑/佩兰丨课堂丨♦教轉录《周南•桃夭》教学实录该课2017年获笫三届全闺文学课查大赛现场展示课一等奖◎谭妙蓉/执教、整理(红岭教育集团园岭初中部,广东深圳518031 )_、初读《桃夭》,梳理诗歌内容师:大家知道我国最早的诗集叫什么吗?生(齐):《诗经》。
师:《诗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生: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叫《诗三百》。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追本溯源,从《诗经》中的《周南•桃夭》开始寻找古典诗歌的密码。
老师先朗读一遍,请大家给难字注上音,并体会这首诗的句式特点。
(屏显《周南•桃夭》,师范读。
)师:这首诗跟我们学过的唐诗有什么不同?生:每一句都有4个字,对仗非常工整。
师:好!你说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每一句都有4个字。
但你说的“对仗”是什么意思?生:每一句都以“桃之夭夭”开头,非常工整。
师:你是说每一章都有句子是重复的,对吗?(生点头。
)师:这不叫对仗,叫“重章叠句”。
你真厉害,一下就说出了《诗经》的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四言居多' 第二个是“重章叠句'大家把它记下来。
(生做笔记。
)师: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注释自学这首诗。
(生自学,师巡视点拨。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合作探究,讨论一下诗歌的内容。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解惑。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说说他的见解。
生:这三行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每行的最后一句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对夫家有好处'每章的第二句话分别用“花”“果”“叶”来说明女子的成长过程。
师:什么样的成长过程?生(羞涩地):先是用开花比喻女子,接下来结果了,就是有孩子了的意思,接着就是枝繁叶茂了。
师:“枝繁叶茂”指的是一生:她不仅生了一个孩子,还生了很多孩子,而 且她的孩子也生了很多孩子。
(生笑。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感触很深。
这首诗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
随着作者的描述,我眼前似乎看到一片茂盛的桃林,那位明艳动人的姑娘将要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PPT文档资料

【赏析】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 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 生活的美满幸福,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全诗三章全用“桃之夭夭”起兴,用娇美多姿的 桃花比喻新娘的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第一章赞美新 娘的姿容动人,第二章祝愿新娘多生贵子,第三章预 祝整个家庭兴旺发达和人丁兴旺。这说明,从远古时 代起,我们的先民就非常重视婚姻的作用,因为家庭 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 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 婚姻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甚 至是两个家族的利益关系,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 望就是“宜其室家”。
<诗经· 国风· 周南 >
注释: 译文: 1.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花。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归”。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 ):肥大。有蕡即蕡蕡。 【诗经· 国风· 周南】 6.蓁(zhēn ):叶子茂盛。
【赏析】
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 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 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 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 然浑成,融为一体。 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 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 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 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 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 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 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
诗经桃夭实用教案

【诗经·国风·周南】5.蕡(fén ):肥大。有蕡即蕡蕡。
6.蓁(zhēn ):叶子茂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fén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zhē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整理ppt
2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 “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 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
整理ppt
8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
一个美若桃花的媳妇娶进了婆家门,婆家人以为这个
家庭从此会美满幸福,却不料这尕媳妇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闹得家庭鸡犬不宁不说,还常常跑回娘家不回来,真够这
一家人受的了。
由此可见,湟源一带人所说的“桃儿客”,便是“逃
儿客”,也就是“逃客”。
当逃客当然不好,但有一些“桃儿客”心里的苦,又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
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 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 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 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 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 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 的追求。
<诗经·国风·周南 >
整理ppt
1
桃夭
译桃这桃这桃这注12花3代“4位 树 位 树树文位....夭灼之宜把释。归女 长 女 长长:女夭 灼 子:丈: ”和子 得 子 得得子:::夫。花 花 这顺出 多 出 多多出家朵朵位、嫁 麼 嫁 麼麼嫁看色亲怒姑后 壮 后 壮壮后作彩善放娘盛, 盛 , 盛,女鲜。的。定 , 定 ,,定子艳样于能 果 能 绿花能的如子归使 实 使 叶儿使归火。:家 累 家 茂朵家姑宿。庭 累 庭 盛朵人娘,华和 结 美 展正幸故出:顺满满生鲜福称同嫁。枝。机美。。。。。古
5桃夭

4、《桃夭》(国风·周南)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争取课上90%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桃夭》一诗。
2、品读诗词,理解诗意,并引导学生透过古朴的文字感受先民婚礼的喜庆气氛。
3、运用想象,将诗歌故事化,情节化,并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吟诵古诗,直至背诵。
教学难点:重点词的意思。
教学方法:以学生位主体,师生互动,重在吟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吟诵《蒹葭》。
2、全班齐诵《蒹葭》。
3、谈话导入:师:听说“桃花运”这个词吗?(一般是指一个成人比较受异性的喜欢,更多是指男子。
)师:这个词其实是很有来头的,最初源于几千年前古人创作的《诗经•周南》的《桃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学习《桃夭》。
1、师板书《桃夭》这首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2、自由朗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3、指名朗读诗句,正音。
4、抓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
华: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
归:女子出嫁。
④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⑤焚(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5、PPT出示诗句译文,学生朗读,古今对比,体会诗意情感。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6、这是一首先秦时期的诗歌,你觉得这主要是在描写什么内容呢?(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新婚夫妇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7、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赏析]含苞待放的桃花挂满了枝头,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灿烂的朝霞。
美丽的姑娘出嫁了,祝你们从此夫妻和睦立业成家。
国殇、桃夭教案

经典素读课《国殇》、《桃夭》大汾小学朱海红2016年9月22日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用乐读法正确、熟练地朗读两首诗。
2、感受《国殇》带来的对死难将士的赞美和诗人的爱国情怀,感受《桃夭》中对出嫁姑娘的美好祝愿。
难点:《国殇》中一些句子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从课前背诵的《渔父》、《东皇太一》导入,再次回忆屈原及他的作品,引出《国殇》。
二、学习《国殇》1、正音,释义2、背景介绍3、多种形式读,把诗读正确、熟练(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2)指名分行读,正音。
(3)师一行一行带读。
(4)集体读、男女对读、师生赛读,采用多种形式读熟诗句。
4、理解诗句意思,完整读。
运用多媒体,图片、注释结合,逐行理解意思,再读。
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
旌旗遮日啊,敌兵多如麻,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
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
战车两轮陷啊,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
英雄们此去啊,不再回还,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
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你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
5、主题升华《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
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
这首先是由诗歌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决定的。
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殇》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6、带着赞美和崇敬再读诗文。
7、师吟诵《国殇》,生听,感受悲壮、赞美和崇敬。
8、生跟着师吟诵一遍。
桃夭教学设计

《周南·桃夭》教学设计同学们,下午好!课前罗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来自音乐诗人李健的《在水一方》,歌声可谓是余音绕梁,而歌词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没错,这首《在水一方》正是由《诗经》中的名篇《蒹葭》改编而成。
这么美的诗歌,大家还会背诵吗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诵一遍,好吗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曦(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同学们的声音很洪亮、清脆,唯一不足的是情感稍微欠缺了些。
如果是单独朗诵,老师一定会感受到连绵起伏的山峦。
除了《蒹葭》之外,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中哪一篇经典之作对了,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关雎》。
这次,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单独朗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位同学的朗诵如春雨般滋润人的心田,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请坐!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关雎》、《蒹葭》,很高兴和大家和我要开始一段新的《诗经》之旅。
在正式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准备好了吗1、《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
2、《诗经》实为乐歌总集。
《诗》305篇皆入乐可歌,古籍早有明确记载。
3、所谓“六义”,又称“六诗”,即指“风”、“赋”、“比”、“兴”、“雅”、“颂”。
“风” “雅” “颂”是《诗》的体制,而“赋”“比”“兴”则是《诗》的表现手法。
诗经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 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 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 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 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
诗歌形式
•题目: •题目取自于句首,不能代表诗篇的内容。 •句子: •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 节拍。 •结构: •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 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贰桃夭
解题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1.明确字音; 2.把握节奏。
朗读全篇 桃之/夭夭,灼灼(zhuó)/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携手家和睦。
自学提示二:
思考 1、这首诗是做什么用的?或者说,这首诗在什么时候唱? 2、谈谈你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 3、这首诗为什么要先写桃花、桃子、桃叶,然后才表达 对女子的希望和祝愿呢? 2、针对不理解的句子和词, 用笔圈画出来。
理解文意 桃之夭夭,灼灼(zhuó)其华。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