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避税案例分析_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一)

合集下载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税收是一个国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负担。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推行了低税负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扩大经济规模。

然而,有些时候低税负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揭开低税负背后的真相。

案例一:跨国公司避税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利用税收制度的漏洞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规则差异,成功地实现了低税负甚至零税负。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Apple公司。

Apple公司通过在欧洲设立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爱尔兰等低税国家,避免了在其他国家的高税率。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Apple公司相当一部分利润通过虚拟上的授权费用转移到位于爱尔兰的一个子公司,这个子公司几乎不需缴纳税款。

这种避税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这是对正常税收体系的逃避,影响了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国家税收的公平性。

案例二:高收入群体征税优惠一些国家在税收政策中设立了税收优惠措施,针对高收入的群体减少税负。

然而,这样的政策也可能隐藏着一些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在2017年实施了所谓的减税和就业法案,大幅降低了高收入者的所得税率。

该政策的支持者认为这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批评者却指出,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低税负的高收入者将会更加富有,而底层和中产阶级的负担可能进一步加重。

此外,税收优惠还可能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案例三:地方政府竞争降税率在各个地区之间,政府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竞争降税率的政策。

然而,这种做法也不是没有问题。

英国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英国政府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和外国投资者,将伦敦设立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为了吸引跨国企业和高收入人群,英国政府对于伦敦的企业和个人征税率较低。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税收收入的不平衡。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国际避税案例分析[案例1]某跨国公司总部设在A国,并在B国、C国、D国分设甲、乙、丙三家子公司。

甲公司为在C国的乙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甲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乙公司;再由乙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D 国的丙公司,乙公司利润率20% ;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B 国50% ,C 国60% ,D 国30%。

该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甲公司以每匹布2800无的价格卖给D 国的丙公司,再由丙公司以每匹3400无的价格转售给C 国的乙公司,再由C国乙公司按总价格36000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各国税负的影响:(一) 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甲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 (元)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0%×1000×60%=360000(元)则对此项交易,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十360000= 560000(元)(二) 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甲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120000(元)丙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180000(元)则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合计=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 560000-400000=60000(元)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B、C、D 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案例2]A国的跨国甲公司在B国和C国有乙、丙两家子公。

乙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3000×15%=150万元;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征收20%的所得税。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公司财务人员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其中乔治与史密斯两 人仅就中国分公司支付得所得缴税,而布莱克先生则两项所得均要 缴税。布莱克先生不明白,便问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得答复就是布 莱克先生为居民纳税人,而乔治与史密斯两先生为非居民纳税人。
分析: 本案涉及到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两个概念。
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得纳税义务人,按照国际惯例被分为居民纳税人 与非居民纳税人两种,承担不同得纳税义务。
荷兰政府税收协定中规定,外国公司在本国设置得搜集 信息得办事机构不应视为常设机构,所以该国政府不对其行 使地域管辖权。
本案例中利尔德公司在荷兰设置得办事机构执行得职 能已远远超出了简单得搜集信息得范围,明显地从事经营活 动,并为利尔德公司获得了经营收入。可见,利尔德公司用 “假办事机构”得办法逃避了荷兰政府对其得地域管辖权, 逃避了应向荷兰政府缴纳得税款。
根据上述证据,法庭认为克罗出具得证据不能证明其不存在 避税目得,从而判定征税。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案例4、巧用常设机构进行筹划
1997年,西班牙利尔德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在荷兰鹿特丹建 立了一个机构,其目得就是为该公司搜集北欧国家纺织服务信 息。根据西班牙政府与荷兰签定得双边税收协定,这种专门着 手搜集信息、情报得办事机构不属于常设机构,因而不承担纳 税义务。然而,该机构仅1997年一年根据荷兰纺织服装市场 提供得信息,为利尔德公司成交了两笔生意,成交总额为 2 120万元。之后适销产品很快运入荷兰鹿特丹市,并且成为 该市当年得主导产品。
在本案中,乔治等三人均习惯性居住在美国,而且其户籍与主要经济利 益地也为美国,中国只不过就是临时工作地,因而均不能被认定为在中国境 内有住所。
这里得“居住满一年”,就是指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避税法律案例(3篇)

避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日益增多。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一系列避税措施。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为例,分析其在中国的避税行为,以及其面临的法律后果。

二、案例概述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了多家子公司,涉及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为了降低税负,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避税措施:1. 转移定价:该公司通过在境内外的子公司之间进行不公平的内部交易,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以达到转移利润的目的。

例如,将高利润的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境外子公司,将低利润的产品以高价销售给境内子公司。

2.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司利用中国境内某些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业务转移到这些地区,以享受更低的税率。

3. 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虚构业务等方式,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4. 利用关联交易避税:该公司通过境内外的关联公司进行交易,人为地调节利润,以达到避税目的。

三、法律分析1. 转移定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避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合理确定关联交易的定价,不得利用关联交易逃避税收。

该公司通过不公平的内部交易转移利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不得滥用。

该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转移业务,属于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

3. 虚开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不得虚开发票。

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属于违法行为。

4. 利用关联交易避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避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不得利用关联交易逃避税收。

避税法律案例(3篇)

避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规定的不明确或者漏洞,采取各种手段降低税负的行为。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避税行为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避税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成因及防范措施,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案例一: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避税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企业B公司,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案例分析:1. 税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价格。

2. 避税行为分析:A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B公司,降低自身应纳税所得额,违反了独立交易原则。

3. 案件处理:税务机关依法对A公司进行税务调整,追缴税款及滞纳金。

4. 防范措施:(1)加强关联交易定价管理,确保交易价格公允。

(2)完善关联方信息报送制度,提高关联交易透明度。

(3)加大对关联交易的税务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避税行为。

三、案例二:个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案例背景:某个人投资者C,通过设立多家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避税。

案例分析:1. 税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 避税行为分析:C通过设立多家企业,将个人所得分散到多个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3. 案件处理:税务机关依法对C进行税务调整,追缴税款及滞纳金。

4. 防范措施:(1)加强个人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确保税源不流失。

(2)加大对个人投资者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法律意识。

(3)加强对个人投资者所得的税务检查,严厉打击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行为。

四、案例三:企业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案例背景:某企业D,通过在避税地设立分支机构,将利润转移至避税地,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适用法律标准的避税案例(3篇)

适用法律标准的避税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利用国际税收筹划手段进行合法避税。

本案例以某跨国公司为例,探讨其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税收筹划实现合法避税。

二、案例简介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总部位于我国,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近年来,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税负也逐年增加。

为了降低税负,该公司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税收筹划措施。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低税负国家设立子公司该公司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国税制差异,选择了税负较低的B国作为其海外子公司的注册地。

B国对企业所得税实行较低的税率,且对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所得不征收预提税。

通过在B国设立子公司,该公司可以将部分利润转移到B国,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2. 利用转让定价策略该公司在跨国交易中,通过转让定价策略调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

具体做法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设定较低的内部转让价格,使得利润主要集中在税率较低的B国子公司。

这种做法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合法避税。

3. 利用税收协定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国际税收协定。

例如,与B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对跨国公司转移利润和资本收益等给予了优惠。

该公司利用这一协定,降低了在B国的税负。

4. 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司在B国投资时,充分利用了当地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B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税收减免,该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在B国的研发投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5. 合理利用会计政策该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降低税负。

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该公司采用了加速折旧法,加快了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从而降低了当期税负。

四、案例分析结论通过以上税收筹划措施,该公司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合法避税。

国际避税的案例及分析

国际避税的案例及分析

国际避税的案例及分析
在过去的3年期间,XX的英国财务报告一直显示亏损,没有支付所得税。

但市场分析师宣称XX在英国的业务是“可盈利的"。

据统计,XX自1998年在英国开业以来,一共开设了735家分店。

通过使用合法的避税策略,实现30亿英镑销售收入,却仅支付了860万英镑所得税。

分析:XX总部规定在英国以及所有海外经营的XX,每年需要向XX集团公司的“XX”品牌支付年销售额6%的知识产权费。

这笔支出一方面减少了XX英国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另方面又把知识产权费用转移到税率很低的国家,纳入该国XX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支付相对较低的税费。

英国XX所用的咖啡豆均来自在瑞士的XX咖啡贸易有限公司。

在咖啡豆运抵英国前,需经过XX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的烘培公司进行烘培加工。

在此过程中,英国XX会支付超额的费用给瑞士和荷兰两家公司,这样就降低了XX在英国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时把资金转移到税率极低的瑞士和荷兰两国。

英国XX利用公司间借贷,把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避税。

英国XX去年在财务上实现其所有的经费几乎都来自借款,并且支付了XX集团旗下公司200万英镑的利息。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背景下,避税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常常采取的一种合法手段。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的国际避税案例进行浅析剖析。

首先,就是苹果公司的避税策略。

根据调查,苹果公司通过在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其全球的非美国销售额转移到该子公司,然后以极低的税率将其利润再次转移到税收更为有利的地方,如百慕大等地。

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美国支付高额的企业所得税。

虽然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税务规避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国际避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

其次,还有通用电气(GE)的避税策略。

通用电气拥有许多以遥远的岛屿和避税天堂为基地的子公司。

通过将利润转移到这些地方,通用电气可以减少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税费负担。

此外,通用电气还采取了一系列复杂的财务工程方法,如高息债券发行和利息支出的扣除,来进一步降低其税收负担。

虽然通用电气的做法也符合法律,但其复杂性和规模引发了对公司税务筹划的认识和监管的呼吁。

第三个案例是谷歌的避税行为。

谷歌采取了一种称为“双爪蜘蛛”的结构,即通过在荷兰和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利润再次转移到百慕大等避税天堂。

这种结构允许谷歌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虽然谷歌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国际性引发了对大型科技公司税务筹划的争议和呼声。

最近,欧盟委员会还对谷歌进行了具体调查,认为其避税行为违反了欧盟的竞争法规。

这些案例都揭示了国际避税的常见模式和策略。

通过在离岸地建立子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利用复杂的财务工程,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尽管这些行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复杂性引发了公众和政府对国际税收规则的质疑和呼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为公平和透明的税收规则。

各国需要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共同打击跨国税收逃避行为。

此外,国际组织和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合规审核,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税款。

国际避税案例

国际避税案例

案例二:美国的时利莱公司在中国和日本有五州、九州两家子公司。

五州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息利率,年终应向时利莱公司支付股息:3000万×5%=150万元;九州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息利率,年终应向时利莱公司支付股息:2000万×4%=80万元。

中国、日本两国政府规定对汇出本国的股息征收20%的预提所得税。

为逃避这部分税收,五州公司、九州公司将市场价值400万元和200万元的商品分别以250万元、120万元卖给了时利莱公司,以代替股息支付。

1.正常支付股利时的税负五州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150万×20%=30万元九州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80万×20%=16万元共应纳预提税税额:30+16=46万元2.以商品代替股息支付时的税负五州、九州公司将商品以低价售给时利莱公司,时利莱公司从中获得与股息等值的回报,五州、九州公司因支付方式改变,且无盈利,既可避免所得税,又不必纳预提税。

案例三:美国内税法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须征收20%的预提税;法国税法则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征收30%的预提税。

同时为协调美、法两国税收利益,两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同类所得只征收5%的预提税。

今有德国莱希德公司贷款给美国克林娜公司,每年克林娜公司需向莱希德支付200万美元的利息。

为减轻预提税负,莱希德公司在法国租用一个邮箱,冒充法国居民,使利息的预提税税率由20%降为5%。

这是利用邮箱方式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的一种方式,按莱希德公司在两国的正常身份,200万美元利息应预提税40万美元;冒充法国居民后,仅负担预提税10万美元。

案例四:美国奥利特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用为20万美元,有效年限为20年。

奥利特公司欲将此项专利转让给中国的亚联公司,因为美国、中国市场上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双方将转让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年。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国际避税是指通过合法手段,利用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差异,使企业或个人在跨国经营中实现最低化纳税的行为。

避税行为在合法范围内,但有时会引起社会争议,因为一些企业或个人会利用漏洞和灰色地带进行大规模避税,导致税收不公平和国家税收收入减少。

下面我将从苹果公司以及萨克斯女王等案例入手,浅析国际避税案例。

首先,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国际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避税策略,通过将营业收入集中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如爱尔兰,来降低所得税的负担。

具体而言,苹果公司在爱尔兰成立了子公司,利用爱尔兰低税率的特点,将全球销售的利润通过虚拟的知识产权向爱尔兰转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纳税额。

虽然苹果公司的避税行为在法律框架内,但也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质疑,认为其通过避税行为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加重了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其次,萨克斯女王是另一个国际避税案例。

萨克斯女王是一家著名的乐器制造商,总部位于法国。

为了降低税收负担,该公司将其知识产权转移到了卢森堡的子公司名下,并通过让其他公司支付版权费用来转移利润。

这样,萨克斯女王可以在法国利润少,从而减少所得税。

尽管该公司依法进行避税行为,但法国政府认为其行为不公平,侵害了国家税收收入,并对其进行调查和纳税要求。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国际避税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公司通过巧妙地利用税法漏洞和跨国结构,成功地降低了所得税的负担,但也引发了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和质疑。

避税行为的合法性在于其是否符合国家税法的规定,但所遵循的规则却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然而,国际避税也不应全然否定其积极意义。

跨国公司通过避税策略可以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国际避税也可以推动国家间税收竞争,进一步改善税收制度,促使各国政府降低税率和优化税收结构。

为了解决国际避税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统一的国际税收政策和标准。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多边机构已经开始努力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

国际税收法律案例(3篇)

国际税收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涉及多个国家的税收管辖,因此,如何处理跨国公司的国际税收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涉及一家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转让定价争议,涉及国际税收法律、转让定价规则以及两国税法的适用问题。

二、案件概述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子公司,主要负责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

由于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收入和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公司采取了转让定价策略,即将高利润的产品销售给中国子公司,而将低利润的产品销售给美国总部。

2010年,中国税务机关对公司进行了税务审计,发现公司存在转让定价问题。

税务机关认为,公司通过转让定价策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逃避了中国的税收。

公司则认为,其转让定价策略符合市场规律和商业目的,不存在逃避税收的行为。

三、争议焦点1. 公司的转让定价策略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和商业目的?2. 公司的转让定价策略是否导致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3. 中国税务机关的审计结论是否合理?四、案件分析1. 转让定价策略的合法性根据《联合国转让定价指南》和《OECD转让定价准则》,转让定价策略本身并非非法。

关键在于转让定价策略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即转让定价应该与市场条件下的独立交易价格相一致。

在本案中,公司需要证明其转让定价策略是基于市场条件和商业目的,而非单纯为了避税。

2. 利润转移的认定税务机关认为,公司通过转让定价策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要证明这一点,税务机关需要提供以下证据:(1)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收入和成本存在显著差异;(2)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税率存在差异;(3)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模式、市场环境、风险等因素存在差异。

公司则需要提供以下证据反驳税务机关的指控:(1)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收入和成本差异是由于市场条件和商业目的导致的;(2)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税率差异是由于两国税法规定导致的;(3)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模式、市场环境、风险等因素与独立交易原则相一致。

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一)

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一)
维普资讯
税务 Biblioteka 利用投资地点 的合理选择进行 国际税 收筹划是 国际税 收筹划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尽可能选择 国际避税地 ( x haes 进 行投 资是减轻企 业税 负的重要手段 。 t evn ) a
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 I= c) =I 一
文 /黄远
20/ 首席财务官 73 06 8
维普资讯
税务
有业 务 与 获 利 。 因 此 ,如 果 另 成 立 离 岸 公 司 , 并 以 5 立 法 人 的 身 份 进 行 投 资 计 虫 划 或 工 程 ,就 可 以 有 效 缩 小 国 内 公 司 所
公 司 的 主 要 意 图 , 是 希 望 未 来 能 以 该
财 团 、 国 际等 名词 作公 司 名称 后 缀 ,如
中国 X X国际 集 团 公司 ,亚 洲 X X控 股 财 团公 司 等 。
承 揽 委 托 案 件 ,将 所 得 收 入 自然 转 为 境
外 所 得 ,并 可 以 隐 藏 在 免税 公 司 的 海 外
账户之内 。
败 的 话 ,将 可 能 直 接 损 及 国 内公 司 的 银 行 信 用 与 形 象 ,甚 至 拖 垮 国 内公 司 的 既
近 年 来 ,越 来 越 多 的 跨 国企 业 开 始
较 高 、投 资 较 多 的 计 划 时 ,如 果 不 幸 失
国际税 收筹划 并不是一 件简单 的事情 , 需要企 业在前期 投入相 当的调研 成本 。
因 此 , 首 先 要 给 这 笔 成 本 的 支 出 一 个 充 分 的 理 由 。因 此 , 们 首 先 来 谈 一 谈 我 在 什 么 情 况 下 ,企 业 需 要 选 择 在 避 税

当前国际避税主要方法及典型案例

当前国际避税主要方法及典型案例

当前国际避税主要方法及典型案例第一节当前国际避税主要方法一、利用个人居住地的变化避税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同时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和地域税收管辖权。

其通常的做法是对居民纳税的全球范围所得征税,被称为“无限纳税义务”。

而对非居民仅就其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税,这被称为“有限纳税义务”。

因此,以各种方法避免使自己成为某一国居民,便成为逃避纳税义务的关键所在。

每个国家对居民身份的确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其中主要是住所标准和时间标准不一样。

住所标准是,只要一个人在一国拥有永久性住宅,那么这个人就是该国居民。

时间标准是只要一个人在一国连续停留一定时间(如半年或1年),那么这个人也同样被视为该国居民。

这些不同居民身份标准的确定,往往存在一些漏洞,使一些跨国纳税人游离于各国之间,确保自己不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居民。

他们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即避免成为居民和避免成为高税国居民。

1.避免成为居民跨国纳税人为避免纳税,可设法使其不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居民。

他们采取不购置住宅、出境、流动性居留或压缩居住时间等方法来避免成为任何一国的居民,逃避税收。

有的甚至长期住在轮船上,四处飘泊,成为“无国籍人”。

2.避免成为高税国居民高税国通常是指征收较高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的国家,但最主要的还是指较高的所得税国。

居住在高税国的居民可以移居到一个合适的低税国,通过迁移住所的方法来减轻纳税义务。

这种出于避税目的的迁移常被看做“纯粹”的居民。

一般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已离退休的纳税人,这些人从原来高税国居住地搬到低税国居住地以便减少退休金税和财产、遗产税的支付;第二类是在某一国居住,而在另一国工作的纳税人。

他们以此来逃避高税负的压迫。

一般来说,以迁移居住地的方式躲避所得税,不会涉及过多的法律问题,只要纳税居民具有一定准迁手续即可,但要支付现已查定的税款,按一定的资本所得缴纳所得税。

各国政府为了反避税,对旨在避税的虚假移民作了种种限制。

所谓虚假移民是指纳税人为获得某些税收好处而进行的短期移民(通常是1年以内)。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contents
目录
• 国际避税概述 •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 • 国际避税的治理与应对 • 国际避税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我国反国际避税的实践与建议
01 国际避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 法规定的差异和漏洞,以减轻或消除 其总纳税义务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 跨越国境的税收策划行为。
自动信息交换
各国税务机关自动交换纳税人跨 境涉税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打击国际避税的法律法规
反避税法规
各国制定反避税法律法规,明确避税定义和打击 避税行为。
税务审计
对高风险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核实其跨境涉税 情况。
处罚措施
对避税行为采取罚款、追缴税款等处罚措施,增 加避税成本。
税务机关的监管与执法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完善信息共 享机制,防止资本外逃和避税行为。
避税手段
利用不同国家间的税制差异和监管漏 洞,将所得或资产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离岸金融中心避税案例
案例概述
某个人或组织通过在离岸金融中 心设立公司或账户避税。
避税手段
利用离岸金融中心的保密制度和税 收优惠政策,隐藏财富和所得。
税务机关应对措施
滥用税收协定
利用不同国家税收协定的漏洞和优 惠条件,将个人或企业所得转移至 享有税收协定的国家以规避税收。
跨境金融交易
利用复杂的金融交易和衍生工 具,将资金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或避税港,以规避税收。
国际避税的影响与后果
财政收入损失
资源配置扭曲
国际避税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对公 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近年来,国际税收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利用税收规避手段,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利润,以获取更低的税负,严重损害了各国的税收秩序和公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修订国内税法、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等。

本文选取了近年来的两个国际税收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个案例是苹果公司的税收问题。

苹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利润主要来自销售全球各地的iPhone和其他产品。

然而,通过合理利用国际税收规则,苹果成功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爱尔兰以避税。

苹果在爱尔兰设立了子公司,并将知识产权和其他重要资产转移到这个子公司名下。

爱尔兰以低税率吸引外资,并允许公司以合法的方式转移大量利润。

这个案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部分人认为苹果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它仅是利用了国际税收规则的漏洞,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税收优惠。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苹果的做法是道德上和公平上都不可接受的,因为它通过合理规划避税,逃避了应该缴纳的税款。

此外,苹果的税收优惠也对爱尔兰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引发了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不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欧洲委员会于2024年要求爱尔兰向苹果公司索回130亿欧元的未缴税款,并被爱尔兰政府和苹果公司双方所拒绝。

最终,该案件在欧洲法院得到了裁决,裁决认定苹果和爱尔兰之间的税收协议是非法的,并要求苹果支付未缴税款。

这个案例引发了更多对国际税收规则的讨论和,促使各国加强合作,减少跨国公司的税收规避行为。

第二个案例是谷歌公司的税收问题。

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利润主要来自广告业务。

然而,谷歌通过利用国际税收规则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低税率的地区,例如爱尔兰和荷兰。

谷歌在爱尔兰设有总部,并通过将广告销售收入转移到荷兰的分支机构,最终将利润送到卢森堡的子公司以避税。

这个案例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一方面,谷歌的做法被认为毫无道德和公平可言,它通过合理规划避税,逃避了应该缴纳的税款。

财务管理:关税纳税筹划案例点评——避税地

财务管理:关税纳税筹划案例点评——避税地

关税纳税筹划案例点评——避税地A国某甲国际投资公司,向B国出售一批货物,共取得1000万美元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为400万美元。

A国所得税税率为30%。

甲公司为利用避税地获得好处,在国际避税地开曼群岛设立一子公司,并把这笔交易获得的收入转到开曼群岛子公司的账上,尽管这笔交易根本没有经过开曼群岛。

开曼群岛作为一避税地,没有所得税、财富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

分析在正常交易情况下,假设B国行使地域管辖权,而A国行使居民管辖权,则甲公司向B国销售货物获得的销售所得应缴纳A国公司所得税,计算如下:(1000-400)万美元×30%=180万美元。

在此案例中,甲公司并未直接把这笔交易行为表现在账面上,而通过“虚设避税地营业”,在避税地开曼群岛虚设一子公司,并把这笔收入记在该公司账面上,反映这笔交易发生在B国和开曼群岛的子公司之间,而甲公司无任何销售收入,则甲公司可避免对A国政府缴纳所得税。

而作为开曼群岛的子公司,尽管其账面表现有销售收入,但根据开曼群岛的税法,该项收入不须缴纳任何税收。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纳税人通过“虚设避税地营业”的方式逃避了全部税收。

点评:资金向避税地的流动是国际避税的惯用方法。

避税地一般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出于种种目的,使投资者和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享受不纳税或少纳税的优惠待遇。

除了本案例中采用“虚设避税地营业”这种方式,一般还有以下几种方式:(1)虚设信托财产法。

它指投资者在避税地设立一个个人持股信托公司,然后把财产虚设为避税地的信托财产,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2)压低或提高转让定价方法。

即跨国公司在避税地设置各种从事货物和劳务贸易的公司,通过为购买、销售和其他交易开发票的方式,将来自销售或其他来源的收入和利润从高税区转移出来,躲避纳税。

(3)金融机构或公司避税法。

国际避税地有种类繁多的金融机构和公司从事庇护外国消极收入的业务,为外国投资者掌管存款,并为多种公司及其附属机构提供经营管理的便利条件。

国际避税地利弊分析

国际避税地利弊分析

国际避税地利弊分析来源:作者:楚天佑日期:10-01-07 国际避税地(International tax havens)又被称为“避税港”或“租税天堂”,是指那些对财产和所得免税的国家和地区。

就实践而言,国际避税地一般是指那些在国际避税活动中事实上发挥作用的、没有直接税或直接税税率很低、以及虽有正常税制但提供特殊优惠的国家和地区。

一、国际避税地的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想成为“国际避税地”,并非仅靠一种或几种税收便收就行。

综合来看,国际避税地大都具有如下特征:1、单一而又独特的低税结构。

低税是避税地的基本特征,不但占整个财政收入的税收负担轻,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税的负担轻。

大多典型的避税地,在某一重要的所得税类型上,都课以低税或不课税,这是西方跨国公司选择避税地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决定低税的前提是小国寡民,没有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也决定了各避税地在一般情况下税制结构都十分单一简化,只包括几种主要的所得税,流转税几乎没有,偶有商品的进出口税也放得很宽。

在纯粹的避税地中,根本无税制可言。

2、有明确的避税区域范围且地理位置优越。

避税地并非必须是一个主体国家的全体,其范围大的可以是一个国家,小的可以是一个海岛、一个港口城市、一个自由贸易区,但无论避税范围大小,都清楚地划出了避税区域,使纳税人十分明确地什么地域范围内投资经营,可以获得免税或减税。

二次大战后形成的众多国际避税地绝大多数都是小岛或弹丸之地,在地理位置上靠近高税负的欧、美、澳各经济发达国家,且与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不少是这些发达国家的前殖民地,甚至至今仍是殖民地或托管地。

3、政治稳定,具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投资者和避税人对其资金的安全格外关注,如果政局多变,就会使他们望而却步,或抽走资金、转移营业。

长期以来,大多数避税地政局稳定,且都有严格保护银行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法律制度,避税地政府对商业活动的干预很少,投资者来去自动。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涉及避税的案例层出不穷,各国政府也纷纷加强国内税收监管,以防止资金流向避税天堂。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国际避税方法案例为例,对其进行解析,并探讨各国政府对于避税行为的应对措施。

1. 模拟供应链管理模拟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典型的利用跨国公司控制层级和交易合同等方式进行的国际避税方法。

该方法通过构建复杂的跨国供应链,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或免税地区,从而降低税负。

一家跨国公司通过在高税率地区以高价格销售给低税率地区的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模拟供应链管理,如增加国际利润转移定价的监管力度,限制税务规划的灵活性等。

2. 联合收购和公司重组联合收购和公司重组是另一个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

通过公司重组,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差异来实现避税目的。

例如,企业可以将高税率地区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降低整体纳税金额。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公司重组的监管措施,防止企业利用这种方式规避税收。

3. 利用特殊税收政策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税收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特殊税收政策来降低自身的税负。

例如,某些国家为吸引外商投资,提供了免税或减税的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在该国设立子公司,来享受这些特殊税收政策。

然而,为了避免国际避税行为,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特殊税收政策的监管,提高合规要求,阻止企业为了避税目的滥用这些政策。

4. 设立离岸公司设立离岸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也是最受关注的一种方式之一。

通过在低税率或免税地区设立离岸公司,将利润转移到该公司名下,从而降低纳税金额。

离岸公司通常是在资金流动自由、税收法规宽松的地区注册成立的,如开曼群岛、塞舌尔等。

然而,为了打击这种避税行为,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离岸公司的监管,增加透明度要求,并加大对资金转移的审查力度。

5. 避免或延迟资本利得税避免或延迟资本利得税是一种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

通过巧妙地利用资本市场交易规则,企业可以将实际的资本利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收益,如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从而避免或延迟纳税。

第八章国际避税地案例

第八章国际避税地案例

第八章国际避税地案例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逃避税收已成为一些企业和个人的常见行为。

为了减少税负和增加利润,他们往往会利用一些国际避税地来转移资金和避免税收。

本文将就几个国际避税案例展开详细分析。

1.开曼群岛开曼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企业和个人进行税收优化的首选地之一、该岛属英国的海外领地,在税收政策方面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开曼群岛不征收所得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赠与税和财务贡献税,吸引了大量海外机构和个人将资金转移到该地。

然而,为了获得这些优势,企业和个人必须在该地设立实体,并满足一定的合规要求。

2.爱尔兰爱尔兰被认为是欧洲最大的避税天堂之一、爱尔兰的税收政策非常友好,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在该国设立欧洲总部。

这些公司通过将利润转移到爱尔兰以减少税负。

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2.5%,远低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水平。

此外,爱尔兰的税法还允许企业购买知识产权,并以较高的价格支付版权费用,从而将利润转移到该地。

3.百慕大百慕大被誉为“离岸保险之地”,以其友好的税收环境闻名于世。

该地不收取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只征收极少数量的税项。

百慕大的离岸金融业发达,吸引了众多寿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在该地设立实体。

这些公司通过转移保费和利润到百慕大,成功减少了税负。

4.瑞士瑞士以其银行保密和税收优惠而闻名于世。

虽然近年来国际压力下,瑞士逐步放宽了其银行保密政策,但仍然是避税者的首选之地。

瑞士不对海外收入课税,对外国财产也有较宽泛的海外豁免政策。

此外,该国的企业税制也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外国公司在该地设立分支机构。

5.卢森堡卢森堡以其复杂而灵活的税收政策,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广泛的税收优惠措施。

在卢森堡,企业所得税率为18%,但针对一些特定行业和资产类别,税收比例可能会更低。

此外,卢森堡的税收政策还允许公司通过转移价格和债务融资来减少税负。

这些措施使得卢森堡成为欧洲领先的避税地之一以上是几个国际避税地的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_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一)利用投资地点的合理选择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是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尽可能选择国际避税地(ta某heaven)进行投资是减轻企业税负的重要手段。

加入世贸组织为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平台,但同时这些企业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

进入国际市场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是跨国经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充分了解和利用各国各地的税收政策及相互间的税制差异进行国际税收筹划,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经营策略之一。

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义务人运用合法的方式,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减轻或消除税负的行为。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税收负担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利用投资地点的合理选择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是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尽可能选择国际避税地(ta某heaven)进行投资是减轻企业税负的重要手段。

根据各避税地的特点,选择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最佳避税地点,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企业在前期投入相当的调研成本。

因此,首先要给这笔成本的支出一个充分的理由。

因此,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需要选择在避税地注册。

避税地注册前提1.想要规避政治风险、隐藏投资者真正身份的。

2.有海外收入,但不想汇回本国内受监管的。

3.接手国际服务业务的。

包括如顾问咨询、专案计划、软件研发、系统分析、财务工程、基金投资、理财规划、创投专案、E-Learning、宽频多媒体播放等。

原则上,凡属在国际服务业务范畴中的专业人士,均可通过离岸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揽专业、提供服务。

对于这些专业人士而言,以离岸公司名义接案,除了能强化以法人资格交易的信用度外,还可通过离岸公司收受国际所得,以达到节省或隐藏税赋的目的。

因此,很多薪资过高的专业人员,国际明星或运动员等,都选择通过离岸公司进行签约、承揽委托案件,将所得收入自然转为境外所得,并可以隐藏在免税公司的海外账户之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接受将企业高管的薪资直接汇入其个人离岸公司账户,并由隐藏个薪资、取得租税免税方式,来吸引或留住这些高级经理人在公司中留任。

4.想要取得国外身份、获得分红免税、隐藏投资者真正身份的。

5.想要改变组织结构延迟盈余税赋、通过成立新公司作为利润中心规避法律风险、隐藏投资者真正身份的。

当国内公司准备踏入海外其他新产业、新业务或开发新产品时,往往会先投资境外离岸公司,并通过该离岸公司的名义来经营这一新领域,以避免新业务的潜在风险或损失伤害了国内公司的既有获利。

当然,如果国内公司利用离岸公司到他国投资、设厂或接触新贸易商品等新业务时,不幸发生严重的商业纠纷或造成消费者伤害的话,就可以由离岸公司全权承担法律责任,以避免伤害国内公司的信誉。

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某些风险较高、投资较多的计划时,如果不幸失败的话,将可能直接损及国内公司的银行信用与形象,甚至拖垮国内公司的既有业务与获利。

因此,如果另成立离岸公司,并以独立法人的身份进行投资计划或工程,就可以有效缩小国内公司所承担的责任,并降低投资失败后所引起的风险。

6.想要通过关联交易抽逃资本或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国外的。

7.想要境内资产海外化的。

8.想要避税的: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税、规避关联企业,隐藏投资者真正身份的。

运用离岸公司持有海外不动产可以规避遗产税、赠与税、利于划分家族资产、隐藏海外的个人资产与资本所得。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移转成本及买、卖双方的税务负担。

9.想要进行资本运作、企业间的合并转让的。

10.想要海外上市、避开外汇管理的羁绊,方便引资的。

众所周之,由于国家外汇制度、赴海外上市制度非常严格,同时还存在许多人为因素,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国际引资。

与其等待旷日持久的资格审查的批准,不如注册一家海外离岸公司,以该公司的名义进行海外融资及上市,会得至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海外离岸公司的资金转移不受任何限制,公司的资金使用上也很方便。

通过离岸公司操作国际财务杠杆在实务上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国内公司提供足额担保,让离岸公司顺利取得银行借款,再进一步由离岸公司进行运筹;另一种是以离岸公司直接在海外进行上市、上柜的挂牌申请,在国际证券市场收纳资本。

当然,并非所有的离岸公司均能在海外申请上市,某些国际形象比较差的境外地区,基本上是被排除在挂牌可能性之外的。

11.想摆脱行业经营许可证限制的。

12.想方便国际贸易,避开关税避垒的。

一家企业向美国出口产品,需要申请配额及一系列的相关手续,这中间需要多花费1~2倍的成本。

而如果该企业拥有一个海外离岸公司,由企业向离岸公司出口产品,再由离岸公司向美国出口,既可以绕开关税壁垒获得免税待遇,又可以成功绕开出口配额限制。

13.想要开展跨国业务,提升企业形象的。

当今世界经济越来越呈现出跨国界的发展趋势,企业也经常用跨国经营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企业经营区域。

而注册成立海外离岸公司是企业走向世界,开展跨国业务,提升企业国际形象的捷径。

14.想要获得“中国国际集团”等名称的。

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城市,只有国营且一般有政府背景的大型企业才有可能用中国某某某公司来作为公司的名称。

一般公司只能用当地行政所属地名为开头称谓,如某某市某某县某某区某某公司。

而香港政府允许在香港注册的内地公司用中国或亚洲来作公司的称谓,如中国某某有限公司,亚洲某某有限公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用诸如集团、财团、国际等名词作公司名称后缀,如中国某某国际集团公司,亚洲某某控股财团公司等。

各避税地特点以下,笔者将逐一介绍世界各国、各地区避税地的历史背景和税收优势,供读者参照选择。

世界上,像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像瑞士这样的国家,税率都比较低,愿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换税收信息,税收征管透明度高。

这些“避税天堂”应该是我国企业重点考虑的对象。

不过在考虑减轻税负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成本的问题。

国际上有很多自由港避税区,香港就是其中一个。

香港税率比世界其他很多地方要低,而且只对源于香港的利润才征收利润税,外来收入即使汇到香港也不征税。

可以说香港既是自由港又是避税港、国际金融公司、离岸银行。

香港有限公司的特征(1)在香港以外所获得的利润无须征税;(2)快捷的注册程序;(3)简单的管理方式;(4)拥有任何国藉和具任何居所地之自然人或该法人都可成为股东及董事,但所有香港公司均须聘请香港公司或个人担任公司秘书,而注册地址也必须为香港真实地址(不能是邮政信箱);(5)拥有任何国藉和具任何居所地之自然人或该法人都可同时担任股东及董事;(6)公司注册文件可存放于注册地址;(7)提供已注册的“壳”公司,并能立即使用;(8)合理的注册及管理收费;(9)每年必须提交周年申报表;(10)公司账目必须经香港注册核数师审核后呈交税务局;(11)公司必须填报税表并交予税务局,无论此公司有否获得利润。

在香港成立公司的优势(1)名称选择自由:不论公司注册资金大小,香港政府允许公司名称含有国际、集团、控股、实业、投资等字眼。

(2)经营范围极少限制:财务、医药、船务运输、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建筑、装饰装潢、信息网络、旅游、学院、文化出版、协会、研究所,以及其他的高科技产业,都可以成为公司的业务。

(3)低税环境有利发展:香港税率低、税种少,国际上有许多机构利用香港的税务优势达到合理避税;在香港成立公司,一般只需要交两种税:一种是一次性的注册资本厘印税,税率是1/1000,这种税是按你的实际注册资本来厘定的;另一种是利得税,税率16%,这种税是根据香港公司的实际盈利(纯利)来计算的,企业如果不赢利就不需缴税。

除了烟酒等特殊产品之外,香港没有进出口税。

(4)注册资金少且无须验资:注册资金到位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股东是否成立公司的决定,在香港不论注册资本是多少,都不需要把资金打到香港银行。

香港政府要求最低注册资本是1万元港币,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注册资本。

(5)拓展国际市场的窗口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跳板:由于香港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给内地企业向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在香港成立公司,可作为对外的窗口,容易取得国外合作企业的信任与合作;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刚刚开放,海外投资人士喜欢把地区总部设在香港,作为投资中国的跳板。

(6)容易获得国际信用和信贷:众所周知,香港是亚洲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几乎每条街道都有银行。

我们可以利用香港银行的信用,信用是发展国际生意的基础,获得信用后,我们可以利用香港这个金融中心进行融资,也可以直接向海外开出信用证,以较小的资金做大买卖。

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向香港政府申请中小企业资助贷款,再把这笔资金投到市场获利。

(7)人流、物流、资金进出自由: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和繁荣的商贸港口,基础设施良好,香港人流、物流、资金的进出也都自由。

人流进出自由体现在香港和100多个国家有免签证协议,和珠江三角洲也即将推出免签证来往旅游计划;物流进出自由主要体现在货物进出不征关税,海、陆、空物流处理速度极快;资金进出自由体现在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各种外币可以随时兑换调动,而且资金进出没有限制。

商人喜欢利用香港银行的便利收发信用证。

(8)利用香港的知名度,创立香港品牌:由于香港的国际地位显着,后起的企业常常喜欢利用香港的知名度为自己的企业加以包装。

比如香港的服装、玩具、文化出版等行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香港成立这一类的公司,马上可以分享到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9)争取获得香港居留权:如果您的公司已经对香港做出贡献,您可以向香港人民入境事务处申请多次来往商务签证。

住满七年后可以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

注册香港公司税收优惠(1)可全数扣除支出如娱乐费,车费和旅游费;(2)董事(股东、投资者)及其妻子之工资可作为支出扣除;(4)利用有限公司转让物业,可省回大笔利得税、印花税及律师费;(5)利得税的税率是17.5%(扣除全部经营费用――纯利润),几乎是全球最低;(6)移民到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人士,利用有限公司可避免缴纳香港及外国双重税;(7)可全数扣除支出如物业和汔车之分期供款利息,及可享有固定资产之折旧免税额;(8)投资中国内地的,可利用有限公司签订中外合资协议,该公司的海外营利可豁免在香港缴纳利得税;(9)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