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的三个公式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含义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公式为: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
(2)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①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价值形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②等价形式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等式右端的“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马克思与费雪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与交易方程式,为许多经济学家带来了巨大发展与伟大贡献,它们也在高校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
首先要介绍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也称月现货币定律,又称马克思月现金定律。
它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克尔曼在1842年提出的,表明货币的流动量等于每月售货的金额减去每月支付利息和固定支出(货币定律公式记为M=S-I-F)。
该公式表明流通量小于以当月货币总额减去支出和定期支出时,但不能过大。
其次介绍的是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称为费雪方程(Fisher Equation),费雪是美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艾伯特·费雪(1930)提出的。
他的理论认为,衡量投资回报的最佳方法是比较期望的现金流量(r)和全面成本(i)。
其中r=i+ln((P/P0)/(1+i),其中P和P0分别是未来价格和现在价格,i为利息率,ln为自然对数函数。
几乎所有投资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以上就是马克思与费雪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与交易方程式,它们是经济学家们在高校高等教育领域以来难得一见的巨大发明,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可靠的评估标准。
它们也影响到各行业研究,使金融学科不断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知名大学的重视,并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货币流通公式
货币流通公式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揭示了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方式和作用。
货币流通公式可以被简单地表示为MV=PQ,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速度,P代表价格水平,Q代表实际产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影响因素和应用。
一、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它描述了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方式和作用。
该公式的核心思想是,货币流通的速度和数量会影响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具体来说,货币流通公式可以被分解为以下四个部分:1.货币供应量(M):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经济体内所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包括所有可流通的货币,如现金、存款、支票等。
2.货币速度(V):货币速度是指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
货币速度越快,货币的流通量就越大,从而对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产生更大的影响。
3.价格水平(P):价格水平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经济体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4.实际产出(Q):实际产出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经济体内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实际产出的变化也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货币流通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2.货币速度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3.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实际产出下降。
4.实际产出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二、货币流通公式的影响因素货币流通公式的影响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速度、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1.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产生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消费和投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此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刺激实际产出的增长,因为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
2.货币速度的变化货币速度的变化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量和物价水平。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2)率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揭示资本家的剥削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掩盖资本家的剥削p’= m/(c+v)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p’=M/(c+v)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社会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超额利润= 商品社会价格- 商品个别价格生产价格= 生产成本+ 平均利润股票价格= 股息/ 利率土地价格= 地租/ 利率(4)地租级差地租=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绝对地租= 农产品价值- 社会生产价格(5)资本理论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 使用年限折旧率=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6)社会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m) = II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 c + II cII(c + v + m) = II(v + m) + I(v + m)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追加生产资料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追加消费资料II(c + m – m / x)>I(v + m / x)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v + m / x) = II(c +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基本原则: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b.m m / xc.遇到c加c;遇到v加v.总结: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关于纸币的几个重要公式的运用
关于纸币的几个重要公式的运用1例:(2007四川卷26)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B. 2万亿元C. 2.2万亿元D. 2.4万亿元2例: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_______,原来标价为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________。
A.28% 44元 B.25% 40元 C.22% 36元 D.25% 37.5元3例1:某国去年应发纸币2000亿元,但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
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元纸币,通货膨胀率为____ 。
A.0.25 100% B.0.5 100% C.2 50% D.0.5 50%例2:某国半年来CPI高达10%,某商品每件半年前买10元,则现在价格为:A.11元 B.9.09元 C.11.1元 D.10元4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1元钱相当于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__: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C.16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3 购买力提高例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______元的购买力。
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______的现象。
A.0.85 物价上涨 B.1.18 投资减少 C.0.78 投资增加 D.1.29 物价持续下跌。
货币数量论公式
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货币的数量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是:MV=PY,其中M表示货币的总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经济的总产出。
一、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MV=PY是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它表明货币的总量M乘以它的流通速度V等于商品价格水平P乘以经济的总产出Y。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为200亿,它的流通速度为2,商品价格水平为2,经济的总产出为1000亿,那么按照MV=PY的公式,200亿乘以2等于2乘以1000亿,即200亿乘以2等于2000亿。
二、货币数量论的含义MV=PY这个公式的含义是,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决定了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
如果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增加,则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也会增加;反之,如果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减少,则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也会减少。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从200亿增加到400亿,流通速度从2增加到4,则按照MV=PY的公式,400亿乘以4等于2乘以2000亿,即400亿乘以4等于4000亿,这就意味着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也会增加。
三、货币数量论的应用货币数量论的公式MV=PY可以用来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可以用来指导政府制定货币政策。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政府可以根据MV=PY的公式,通过增加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来提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
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MV=PY的公式,通过减少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来抑制物价上涨,保持物价的稳定。
四、总结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MV=PY表明,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决定了商品价格水平和经济的总产出。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可以用来指导政府制定货币政策。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是指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流通方式。
其公式为MV=PT,其中M代表货币总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服务总额。
该公式表明货币的流通量是由货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的,而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则是受到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具体来说,货币总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内所有货币的总量,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和储备中的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的流通频率,即货币交易的频率。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而商品和服务总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当货币总量增加时,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也会相应增加。
同样地,当货币流通速度增加时,如果货币总量不变,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也会相应增加。
反之,当货币总量或货币流通速度减少时,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总额也会相应减少。
总之,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2)率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揭示资本家的剥削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掩盖资本家的剥削p’= m/(c+v)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p’=M/(c+v)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社会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超额利润= 商品社会价格- 商品个别价格生产价格= 生产成本+ 平均利润股票价格= 股息/ 利率土地价格= 地租/ 利率(4)地租级差地租=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绝对地租= 农产品价值- 社会生产价格(5)资本理论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 使用年限折旧率=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值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6)社会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m) = II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 c + II cII(c + v + m) = II(v + m) + I(v + m)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追加生产资料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追加消费资料II(c + m – m / x)>I(v + m / x)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基本条件:I(v + v + m / x) = II(c + c)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基本原则: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b.m m / xc.遇到c加c;遇到v加v.总结: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是指经济中货币的流通方式和影响因素的表达式。
货
币作为经济交易的媒介,其流通对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公式中的尺度可表示为:M × V = P × Q。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
表货币的速度或周转次数,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
这个公式反映了货币供应量、货币周转速度、物价水平和实际物质商品交易量
之间的关系。
它表达了货币的购买力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着物价的水平和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
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增加,进而可能导致物价水平的
上升。
同样的,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可能导致物价水平的下降。
货币的周转速度(V)也会影响物价水平和交易量。
如果货币的周转速度增加,物价水平可能上升。
相反,如果货币的周转速度下降,物价水平可能下降。
物价水平(P)则反映了货币购买力的相对水平。
当物价上涨时,货币的购买
力下降。
物价水平(P)与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Q)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关系。
如果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增加,可能表明经济活动增加,同时也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通过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此公式的变化和调整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定⽣产⼒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产关系,是⼈们在社会⽣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产、分配、交换、消费诸⽅⾯。
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经济运⾏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
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门代表⽆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是⼀门揭⽰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产阶圾利益同⼴⼤劳动⼈民的根本利益是⼀致的;同社会发展⽅向是完全⼀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
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
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劳动⽣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经济体制改⾰,都具有借鉴意义。
与货币相关的计算及公式
与货币相关的计算及其公式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2、纸币通胀率=(纸币发行量—需要量)/ 需要量×100% =发行量/需要量—1 纸币通胀时商品的价格=原价×(1+通胀率)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需要量)/ 发行量×100% =1—需要量/发行量
纸币贬值时商品的价格=原价÷(1—贬值率)
由上述内容推导出:
纸币通缩率=1—发行量/ 需要量
纸币通缩时商品的价格=原价×(1—通缩率)
纸币升值率=需要量/ 发行量—1
纸币升值时商品的价格=原价÷(1+升值率)
3、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币值成反比。
当货币币值不变时,商品价值增加x%:商品价格=原价×(1+x%)
商品价值减少x%:商品价格=原价×(1—x%)
当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升值x%:商品价格=原价÷(1+x%)
货币贬值x%:商品价格=原价÷(1—x%)
4、两国货币的汇率为:M:N
(1)、汇率与货币的币值:
M国货币升值X%,两国货币的汇率为:M / (1+X%): N
M国货币贬值X%:,两国货币的汇率为:M / (1—X%): N
(2)、汇率与兑换货币数量(汇率会随着兑换货币数量而变动)
M国货币数量增加X%,两国货币的汇率为:M (1+X%): N
M国货币数量减少X%,两国货币的汇率为:M (1—X%): N。
货币层次的公式(一)
货币层次的公式(一)货币层次的公式在经济学中,货币层次(Money Supply)指的是不同形式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层次结构。
根据现代货币理论,货币层次分为M0、M1、M2、M3等不同的层次。
以下是货币层次的公式及其解释说明。
M0(基础货币)M0是指经济体系中的基础货币,也称为中央银行货币。
M0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现金是指在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而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
M0 = 现金 + 存款准备金例如,假设一个国家的现金流通金额为1000亿,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为200亿,则该国的M0为1200亿。
M1(货币供应量)M1是指社会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也称为流通中的货币。
M1包括M0和活期存款。
M1 = M0 +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指可以随时提取和使用的银行存款,如个人储蓄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国家的M0为1200亿,而活期存款为800亿,则该国的M1为2000亿。
M2(广义货币)M2是指货币供应的广义概念,包括M1和定期存款。
M2 = M1 + 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无法提取和使用的银行存款,如个人定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例如,一个国家的M1为2000亿,而定期存款为1500亿,则该国的M2为3500亿。
M3(增加货币)M3是指货币供应的更广义概念,包括M2、其他存款和证券市场存款。
M3 = M2 + 其他存款 + 证券市场存款其中,其他存款是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如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存款;证券市场存款是指在证券市场进行金融交易所拥有的存款。
举个例子,一个国家的M2为3500亿,其他存款为800亿,而证券市场存款为500亿,则该国的M3为4800亿。
以上是货币层次的公式及其解释说明。
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反映了货币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对于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一、简介二、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三、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四、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五、未来展望标题一:货币乘数是什么自1984年起,中国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投入经济中所带动的金融机构贷款和存款的增长。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货币乘数以及它的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金率标题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乘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给、储蓄率、金融基础设施等。
其中,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带动银行放贷,同时也增加了货币乘数。
储蓄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第二个因素。
当储蓄率越高时,银行的存款利率就越高,使得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
因此,储蓄率越高,银行的储蓄越多,货币乘数也越大。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金融基础设施等,也会影响货币乘数大小。
标题三:货币流通速度是什么货币流通速度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的交易频度和交易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与消费者支付方式、经济社会活动的繁茂程度等有关。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流通速度=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标题四: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应、经济体制、生产和消费行为等因素。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当经济活动强劲时,货币需求相对增长,而货币供应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
反之亦然。
经济体制是另一个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市场化经济体制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生产和消费行为也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消费者支付方式、税收和其余政策也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标题五: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自1984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也有所增加。
但是,在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的增加之后,中国还面临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问题。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第一章第二章1、货币流通规律PQ(商品价格总额)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V(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关系:1、M与PQ 成正比 2、M与V成反比调整公式:PQ-PQ1(赊销商品)+PQ2(到期支付)-PQ3相互抵消M = ——————————————————————————————V第三章1、Z = C + ω(商品的价值等于转移的价值加上劳动新创造的价值)2、C = c + v(预付资本等于生产资料的价值加上劳动力的价值)3、Z = C + v + m (商品的价值等于不变资本加上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4、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m` = —————————— =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第四章第五章1、资本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资本循环的次数。
公式:n(周转次数)=U(年)/ u(周转一次的时间)2、预付资本总周转:预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的平均周转次数。
1年内固定资本周转总值+ 1年内流动资本周转总值总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总值3、年剩余价值M=m`·v· n第六章1、产品价值量= C + v + m2、简单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Ⅰ(V+M)=ⅡC派生实现条件:Ⅰ(C+V+M)= ⅠC+ⅡCⅡ(C+V+M)= Ⅰ(V+M)+Ⅱ(V+M)3、扩大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Ⅰ(V+ △V+M/X)=ⅡC+ △C派生实现条件:Ⅰ(C+V+M)= ⅠC+△C+ⅡC+△CⅡ(C+V+M)= Ⅰ(V+△V+M/X)+Ⅱ(V+ △V+M/X)第七章第八章1、利润率2、平均利润率3、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W=c+v+m W=k+p。
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二章: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起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实质为产品交换而非商品交换)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般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只绵羊货币形式•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2.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基本能职能(1)价值尺度(标价、定价) 价值尺度即货币是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给商品标明价格•为了能够衡量和计算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了交换的方便,必须确定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这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通常称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贮藏手段(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则不具有)货币的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保值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有贮藏手段,是因为金属本身有价值•等式左边的绵羊叫作相对价值形式,等式右边的斧头叫作等价形式一切价值形式都是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或要素构成的该形式下,商品价值量的表现形式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造成了交换的困难此时期,绵羊为一般等价物。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一般等价物来衡量(贝壳、兽皮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发生偏离的情况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量发生变化时①.市场供求变化②.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③.第二章:货币2022年3月24日17:35纸币也能执行部分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延期支付)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一旦用于国际的商品交换,就取得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
1.商品交换规模。也就是一个时期内进行交换的商品价格总额,它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商品的数量和各种商品价格的乘积。假如价格已定,流通的商品量愈大,需要的货币量也愈大。如果投入流通的商品量是已定的,那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水平。价格愈高,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愈多。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总是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也就是同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成正比。
货币流通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这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是由它自身的价值决定的。
[编辑本段]【信用制度】
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有一些商品赊销出去,在计算货币量的时期内并不需要付款;有许多商品虽然不是在此期间出售,而是在过去出售的,但由于赊购的付款日期正好约定在计算期内,却需要在此期间用货币支付;同时,还有许多商品是由商品生产者互相销售的。因此,他们之间并不需要全部用货币来支付,只需多购者偿付互相抵消后的价格差额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额时,就必须减去赊销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延期支付的总额)和相互抵消的商品价格总额,再加上过去销售而到期必须支付的商品价格总额,这才是真正在这一时期内需要用货币作为媒介来完成商品交换的总额。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目录
【基本概述】
【基本原理】
【决定因素】
【信用制度】
【自发调节】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 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商品流通量决定市场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遵守这个规律,货币流通就正常、稳定;违背这个规律,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秩序紊乱。
所以,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币值稳定,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办事。
一、货币流通规律(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既然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流通量决定市场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它表明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的支付手段出现以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时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包括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减去)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应支付总领,(减去)相互抵销的支付总额。
从上述可见,货币流通规律所揭示的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只能根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来决定。
首先,从商品价格总额看,它是决定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最根本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总额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商品数量一定时,商品价格总额的大小就决定于价格水平的高低。
所以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升降成同方向变动。
其次,从货币流通速度看,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同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周转的次数。
在一定时间里,货币流通次数增加,可实现的商品价值量就增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流通次数减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要增加。
总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二)纸币流通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发挥作用,它只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
因此,人们关心的并不是流通手段本身有无价值,而是它能否起媒介作用,能否换取别的东西,这就产生了用价值符号(纸币)代替真实货币的可能性。
要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它必须得到社会的公认,那就是国家赋予价值符号的强制行使力,强制人民不得拒绝使用。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结果。
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它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
(二)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
用公式表示如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三)贮藏手段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
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求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领域。
(四)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额/ 单位货币(流通、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五)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
货币计量所谓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所谓广义货币,它既包括高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最广义货币中还包括那些经过一定程序可以变现的非存款性金融资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这种定义货币的方法。
1994年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
2023年初级经济师公式大全
2023年初级经济师公式大全
初级经济师考试公式包括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公式。
1.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
速度(次数)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卖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2.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
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请注意,以上公式可能会因考试政策或教材的更新而有所变化。
建议您查阅最新的经济师考试教材或咨询相关考试机构以获取最新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的三个公式
一、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
1、M=K·P·Y/V
2、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二、流通率调整公式:
1、K=M/P·Y/V
2、其中,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M表示货币流通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三、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
1、M=K·P·Y/V
2、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货币流通量的三个公式可以用来理解其规律,也可用来进行货币流通量的调整和流动率的调节。
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是货币流通量理论最基本的模型,它反映了政府对货币流通量的引导意图,它将政府的货币增发量抽象为四个变量:货币流通量M,商品价格水平P,国民收入水平Y,支票速率V,以及比率调节变量K。
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定义为M=K·P·Y/V,比率调
整公式为K=M/P·Y/V,从中可以看出,当政府改变比率调节变量K时,M型货币流通量也会发生变化。
同样,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用来调整货币流通量,它定义为
M=K·P·Y/V,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
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当比率调节变量K发生变化时,货币流通量也会随之改变,但货币流通量不仅受到
K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包括商品价格水平P,国民收
入水平Y,以及支票速率V。
因此,综上所述,货币流通量有三个公式: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
M=K·P·Y/V,比率调整公式K=M/P·Y/V,以及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
M=K·P·Y/V。
这三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也可以运用这些公式调整货币流通量,使其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