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谁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一、谁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1、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法律没有设定许可时,行政法规也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2、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4、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
5、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谁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的概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征: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行政许可一般为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一般为外部行政行为。
三、行政许可的种类
从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的角度来说,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普通许可、特
许、认可、核准、登记。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对特定的行为给予许可或
者批准的管理措施。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法和法律: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首先是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对行政许
可的目的、原则、程序、条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许可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法规和规章:法规和规章是法律的补充和具体化,也是行政许可设定的重要
依据。
在法规和规章中,通常会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审批标准、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国家政策和计划:国家政策和计划也是行政许可设定的一项重要依据。
政府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对需要行政许可的项目予以支持或限制,从而为行政许可提供依据。
4. 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行政机关设定行政许可的依据还包括其自身的职权范围。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职责,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权限,对特定事项进行许可或者批准,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 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行政许可的设定还可能得到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
上
级行政机关将一部分行政许可权限委托给下级机关,使其可以独立行使行政许可权,这种授权也是行政许可设定的依据之一。
总之,行政许可的设置依据是多方面的,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国家
政策和计划,以及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和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等。
这些设定依据的合理运用,可以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哪些法律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哪些法律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立法理论上,设定也可以称为创制、创设,讲的是一种制度从无到有的创制活动。
它与一般所称的规定不同,规定较多是从有到有,由粗到细,把已有的原则具体化。
从法治的意义上讲,行政许可是法律、法规对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规定了某种限制条件。
这些权利和自由许多是宪法规定的权利。
对宪法规定的权利作限制,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和立法法的规定,通过立法解决,不是任何机关和组织都可以随意限制的,也不是随意采取任何形式都可以限制的。
由于我国立法体制是一个统一的、分层级的体制,因而,必须从国情为出发点,对各立法主体的行政许可设定权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可从源头上对许可加以规范。
下面按照立法权限的划分,介绍行政许可设定权的配置。
一、中央立法的行政许可设定权(1)法律的许可设定权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代表人民意志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人民自己的代表机关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在某些领域设定许可,决定对某些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作必要的限制,符合法治精神。
因此,在本法确定的许可范围内,法律可以设定各种形式的行政许可。
(2)行政法规的许可设定权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其效力等级仅次于法律。
因此,其设定权的位阶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但低于法律。
其设定权限与立法权限一样,体现两个原则:一是法律保留原则。
立法法规定的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主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最基本的制度)除非有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无权设定行政许可。
二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有了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
此外,法律还开了一个口子,允许国务院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许可。
发布决定是国务院的一项权力,一般是针对某个具体事项做出,内容单一,条文少,应急,内容与制定程序均不同于行政法规。
对可否以发布决定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立法时有些不同意见。
那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那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本条是关于行政许可设定范围的规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一)行政机关准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的事项这一类事项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利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事项。
这一类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目的是防止危险和保障安全。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这些范围内,相对人行使法定权利或者从事法律没有禁止但附有条件的活动,需经批准;第二,许可事项一般没有数量控制;第三,法律、法规对这类许可事项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比较明确,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受到限制;第四,能否取得许可,与申请人自身的条件有关,并且取得的许可不得转让。
主要范围是:1.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事项。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状态、环境和秩序。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因此从事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事项,应当获得许可。
如外贸法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可以限制进口或者出口货物、技术。
测绘法第十九条中规定,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测绘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行政许可的设定
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或事项,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确保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透明。
下面将从行政许可的概念、设定原则、分类、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或事项,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
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权力,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确保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透明。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1.法定原则。
行政许可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置许可事项,也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行使许可权。
2.公开透明原则。
行政许可应当公开透明,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许可事项、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许可结果等信息,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了解许可的具体情况。
3.依法行政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时,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许可,不得超越法定职权。
4.效率原则。
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决定,尽量减少许可程序的时间和成本,提高许可效率。
5.公正平等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时,应当公正平等,不得歧视任何申请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阻碍申请人申请许可。
三、行政许可的分类1.普通行政许可。
指行政机关对某些行为或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如建筑许可、营业执照等。
2.特殊行政许可。
指行政机关对某些特殊行为或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如枪支、爆炸物品等特殊行政许可。
3.一次性行政许可。
指行政机关对某些行为或事项的合法性进行一次性审查,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如劳动合同、房屋买卖等。
四、行政许可的程序1.申请。
申请人应当向行政机关提交许可申请书和相关材料。
2.受理。
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对许可申请进行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受理结果。
3.审查。
行政机关应当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如需要现场检查、听取意见等。
我们国家有哪些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我们国家有哪些规范性⽂件可以设定⾏政许可法院在审理规划⾏政许可案件时,既要审查⾏政许可实施机关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要审查其适⽤法律是否准确。
法律咨询:国家的哪些规范性⽂件可以设定⾏政许可?律师回答:⼀是法律。
⼆是⾏政法规。
三是国务院决定。
相关法律知识:《中华⼈民共和国⾏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第三⼗七条对属于⼈民法院受案范围的⾏政案件,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级⾏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向⾏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起两个⽉内作出决定。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起⼗五⽇内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可以在复议期满之⽇起⼗五⽇内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九条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政⾏为之⽇起三个⽉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民法院决定。
第四⼗⼀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认为具体⾏政⾏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民法院管辖。
第四⼗⼆条⼈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内⽴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四⼗三条⼈民法院应当在⽴案之⽇起五⽇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起⼗⽇内向⼈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政⾏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起五⽇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事业单位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许可重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许可重要知识点1500字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行为范围内进行的权力授权,也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方式。
行政许可具有强制性、单向性、一般性和处分性特点。
以下是关于行政许可的重要知识点:一、行政许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行为范围内的行为进行权力授权的行政行为。
2. 行政许可的性质:行政许可是一种政府管理行为,具有行政法律行为的性质。
二、行政许可法律依据1. 行政许可法律依据的层级: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 行政许可法律依据的特点:层级明确、法律效力高、合法性保障。
三、行政许可的主体和对象1. 行政许可的主体:行政机关是行政许可的主体,具体包括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
2. 行政许可的对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行政许可的对象。
四、行政许可的种类和程序1. 行政许可的种类:一般许可、特别许可和简易许可等。
2. 行政许可的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公告等程序环节。
五、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效力1. 行政许可的条件:法定条件、合理条件和必备条件等。
2. 行政许可的效力:行政许可决定具有正式效力和具体效力两方面。
六、行政许可的审查和决定1. 行政许可的审查内容:申请材料、条件符合性、证明真实性等。
2. 行政许可的决定形式:许可、不许可、变更、撤销等。
七、行政许可的监督和责任1. 行政许可的监督主体: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公众等。
2. 行政许可的违法责任:行政机关过失责任、赔偿责任等。
总结起来,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行为范围内进行的权力授权的行政行为。
理解行政许可的概念、法律依据、种类和程序、条件和效力、审查和决定,以及监督和责任等重要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对行政许可制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了解行政许可的相关知识将为事业单位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规划保障。
比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比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行为进行管理的两种方式。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事项或状态给予许可,使其具备法律效力。
行政处罚则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法律法规所作出的制裁措施,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本文将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进行比较。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权行政许可设定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决定何种行为、事项或状态需要经过许可程序,并对许可标准、条件、程序等进行设定。
行政许可设定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法定性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行政机关只能依据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来设定许可事项,不能擅自扩大或缩小许可范围。
2. 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设定许可标准、条件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合理界定。
3.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要求行政机关在设定许可标准、条件时要秉持公正、公平原则,确保对所有申请人一视同仁。
4. 限制性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的行使必须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不能滥用权力,不能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处罚设定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决定何种行为构成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类型、处罚幅度进行设定。
行政处罚设定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法定原则:行政处罚设定权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行政机关只能依据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不能任意制定处罚标准。
2. 量刑裁量权:行政机关在设定处罚幅度时具有一定的量刑裁量权,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合理设定。
3. 合理正当原则:行政处罚设定权要求行政机关在设定处罚类型、处罚幅度时要秉持合理正当原则,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匹配,避免过度惩罚或不当宽容。
4.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处罚设定权要求行政机关在设定处罚幅度时要秉持公正、公平原则,确保对所有违法行为一视同仁。
简述行政许可在实定法上的分类
简述行政许可在实定法上的分类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行使某项权利或从事某项活动,需要经过行政机关审核批准同意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既是行政机关对权利的授权,也是对公民和法人行为的限制和管理。
在实定法上,行政许可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审批权限和对象等因素进行分类。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行政许可进行简要的分类和说明。
一、依据分类1.法律许可:指行政许可的依据是法律。
法律许可的设定,是为了对某些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平衡。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销售许可的法律依据,从而使得食品销售环节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2.行政法规许可:指行政许可的依据是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普遍规则。
行政法规许可在法律许可之上,具有更为具体和细化的规定。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法规许可要求,为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3.行政规章许可:指行政许可的依据是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由中央或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具体规则。
行政规章许可在法律和行政法规许可之上,更为具体和细致。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的行政规章许可要求,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具体指导。
二、审批权限分类1.国家级行政许可:指由国务院、其授权的部门或其下属机构负责审批和管理的行政许可。
国家级行政许可涉及到国家重大利益、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
对核电站建设许可的审批就属于国家级行政许可。
2.地方级行政许可:指由省级、地级或县级行政机关负责审批和管理的行政许可。
地方级行政许可主要涉及到地方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对烟草专卖许可的审批就属于地方级行政许可。
三、对象分类1.公民行政许可:指行政许可的申请主体是公民的行政许可。
公民行政许可通常涉及到个人的权益和行为。
驾驶证的申请就属于公民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是什么?
行政许可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是关于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的规定。
根据第一条规定,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4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这四条立法目的并不是平行并列的。
它们体现了《行政许可法》立法的两种层级目标——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或者称根本目的。
第一项规定的是该法的直接目的,即“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
后三项规定的是该法的终极目的,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通过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来实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对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的监督。
可见直接目的虽然称为“目的”实则为实现终极目的之手段。
?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是对行政许可法立法根据的规定。
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及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
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运行的基本原则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最基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故此,宪法自然是制定行政许可法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主席令第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主席令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许可的设定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一节申请与受理第二节审查与决定第三节期限第四节听证第五节变更与延续第六节特别规定第五章行政许可的费用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第六条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1. 引言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活动或者事项,作出明确的准许或者不准许的决定的行为。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是确保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本文将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探讨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2. 法律依据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首先来自法律。
我国《行政许可法》是对行政许可的基本法律规范,它明确了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和具体程序。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应当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
这些法律法规对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行政法规依据除了法律,行政法规也是行政许可设定依据的重要来源。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种类、条件、程序和期限等。
行政法规对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为行政许可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4. 国家政策依据国家政策也是行政许可设定依据的重要方面。
国家政策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制定的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文件。
根据国家政策,行政机关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种类、条件和程序等。
国家政策对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进行了指导和规范,为行政许可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
5. 其他依据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政策,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还可以来自其他方面。
例如,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行政许可的管理办法、规章和规定,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和具体要求。
此外,行政机关还可以根据特定行业或领域的需要,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作为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6. 结论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是确保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政策是行政许可设定依据的主要来源,它们为行政许可提供了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
此外,行政机关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行政许可的管理办法和规定,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和具体要求。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作用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享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进行许可或者批准,是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监督和约束的一种方式。
行政许可具有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二、行政许可法律基础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该法于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赋予了公民合法权益,并规定了公民依法享有从事与自身合法权益相关的活动的权利。
3.其他相关立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这些专门领域的立法为特定领域内的行政许可提供了依据。
三、行政许可设定依据1.法律授权:根据上述相关立法,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首先来自于法律的授权,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活动需要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条件等。
2.国家政策和发展需要:行政许可设定还依据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发展需要。
例如,在特定时期,为了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国家可能会设立相应的行政许可制度来引导和管理相关活动。
3.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行政许可设定还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某些活动可能涉及到公众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要领域,为了保障公众利益,需要通过行政许可来加强管理和监督。
4.行业规范和标准:一些特定行业或职业可能存在风险较高或技术要求较高的情况,为了确保相关活动能够符合一定标准和要求,需要通过行政许可来进行审批和监管。
四、行政许可设定依据的原则1.法定性原则:行政许可设定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法律授权范围进行设定。
2.适度原则:行政许可设定应当适度,不能过分限制市场主体的自由和创新。
3.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设定应当公平、公正,不得歧视或排斥特定主体。
4.便民利民原则:行政许可设定应当简化程序、减少材料,方便市场主体办理手续。
5.透明公开原则:行政许可设定应当公开透明,市场主体能够清楚了解办理条件和程序。
行政许可的设定
⾏政许可的设定
⾏政许可的设定:(⼀)⾏政许可的设定原则1.设定⾏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管理的事项,不得设定⾏政许可。
只有市场、社会⾃⾏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才能介⼊,才能通过设定⾏政许可进⾏⼲预。
2.设定⾏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能够⾃主决定的不应设定⾏政许可。
只有当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使这些民事权利可能对他⼈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并且这种损害难以通过事后赔偿加以弥补、补救时,才能设定⾏政许可。
3.设定⾏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态环境协调发展。
设定⾏政许可,不能仅仅考虑当前和眼下的利益,⽽应当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及⽣态环境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
(⼆)⾏政许可的设定事项根据《⾏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政许可的项⽬:见上⽂“范围”如以上事项通过下列⽅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政许可:(1)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能够⾃主决定的;(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3)⾏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律管理的;(4)⾏政机关采⽤事后监督等其他⾏政管理⽅式能够解决的。
(三)⾏政许可设定权的分配⾏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政许可上的权⼒配置。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1. 引言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特定的行为主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审查、批准或者核准,使其具备某种权利或者取得某种资格的行为。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是指国家对于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的权限范围和程序进行规定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涉及的内容。
2. 设定权限的依据设定权限是国家对于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权力的一种分配和授权,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国家法律国家法律是设定权限的最高依据。
根据宪法和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国家可以对不同部门、机构以及个人授予相应的设定权限,明确其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与责任。
2.2 法律、法规和规章除了宪法之外,还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于设定权限进行了具体细化。
这些文件可以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在特定领域内所拥有的设定权限范围和程序,保障行政许可的公正、透明和便利。
2.3 政府决策和指导文件政府决策和指导文件是设定权限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政府决策和指导文件,对特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设定权限,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行政许可过程。
3. 设定权限的主要内容设定权限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3.1 行政许可的范围设定权限首先需要明确行政许可所涵盖的范围。
根据不同领域、行业和部门的特点,国家可以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行政许可,并明确其具体内容和条件。
3.2 设定权限的机关设定权限还需要明确哪些机关具有行使该权限。
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国家可以将设定权限授予中央或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并对其职责和权力进行具体划分。
3.3 设定权限的程序设定权限还需要规定相应的审批程序。
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批流程、时间限制以及所需材料等事项,以确保行政许可的便捷和高效。
3.4 设定权限的监督与管理设定权限还需要明确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监察机构、设立举报渠道等方式,对行政许可过程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 设定权限的原则设定权限应遵循以下原则:4.1 合法性原则设定权限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违反宪法和公共利益原则。
许可、处罚、强制的设定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设定的对比分析:一、法律1、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法律是设立行政许可的主要依据,包括有关国家基本制度的事项,采矿许可、草原使用许可、伐木许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公民健康权、环境权、劳动权的许可制度,只能由法律予以设定。
2、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民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3、行政强制措施可以由法律设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二、行政法规1、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应当及时提请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三、部门规章1、国务院各部委不可以设立行证许可,但却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2、国务院各部委在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设定行政处罚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但罚款的限额必须由国务院规定。
一定数量的罚款: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超过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四、地方法规(地方人大)1、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法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除资格、资质、企业、组织设立登记及前置行政许可以外。
)2、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事务的,地方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以及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五、地方人民政府规章1、省级人民政府在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以规章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原则是什么?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原则是什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1、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便民和效率原则。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4、信赖保护原则。
热门城市:昌吉市律师昆明律师和田律师东台市律师吉林市律师路北区律师铁西区律师克山县律师古冶区律师从“行政许可的设定”几个字的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一种权利,因此,▲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则必须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那么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原则是什么?下面,就让为您详细解答一下吧!▲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综合行《政许可法》14--17条规定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可以通过制定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4、省级政府规章设定临时行政许可5、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制订的规章、党组织、具有公共管理的组织、企业、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是什么?1、法定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便民和效率原则。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4、信赖保护原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行政许可的设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指将行政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将行政行为强加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活动。
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许可
内容主要有:
一、许可条件:
1、按照法律规定办理行政相关申请。
2、设定工作授权细则以便合理开展行政活动,有利于任务的贯彻和实施。
3、许可权限和限制应有清晰的规定。
4、需要遵守各领域法律法规。
二、许可排除:
1、确认许可类别所不涉及的范围,以便排除不必要的批准权限。
2、限制许可范围及有关办理程序的规定。
三、许可有效期限:
1、许可有多长时间的有效期,以及不同类别的许可、撤销时及再许可规定等。
2、许可内容的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其它的法律责任。
四、受许可的权利和义务:
1、详细规定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
2、有关安全保障和监督检查机制,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管理。
总之,行政许可的设定是出台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它能调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保护安全、合理开展行政活动,以有助于落实法律法规,促进公
共利益的维护和社会进步。
行政许可法律规定
行政许可法律规定行政许可是指政府依法对特定的行为、事项或者资格进行审查,并根据法定条件、程序和标准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
行政许可法律规定是确保行政许可公正、透明和依法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意义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明确行政许可的范围、条件、程序和标准,可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任意裁量,确保行政许可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二、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1. 法定性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定新的行政许可事项或者变相设定行政许可。
2.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公正、公平地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者滥用行政许可权力。
3. 便民利民原则:行政机关应当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为申请人提供便利,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使。
4. 透明公开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行政许可的范围、条件、程序和标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行政许可的透明度。
三、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行政许可的设定和撤销: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和撤销的程序和条件,明确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和限制。
2. 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标准: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标准,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审查,确保申请人符合相应的条件和标准。
3. 行政许可的程序: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复议等程序,明确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应当遵循的程序要求。
4. 行政许可的期限: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期限,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避免长时间拖延,侵害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四、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问题与挑战虽然行政许可法律规定在保障公正、透明和依法进行行政许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1. 法律条文的不明确性:在实践中,有些法律条文的表述不够明确,导致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存在解释的困难和不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点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1.法律
2.法规
3.规章
4.政策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四、行政许可的设定目的
五、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
正文
一、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点:
1.依申请性:行政许可需要当事人主动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才能进行审查和决定。
2.裁量性:行政机关在审查行政许可申请时,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申请。
3.公示性: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1.法律:法律是国家的最高行为准则,行政许可的设定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
法律可以明确规定某些特定领域需要实施行政许可,同时也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程序和要求。
2.法规:法规是国务院及其部门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在法律的基础上,法规可以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的具体实施要求和程序。
3.规章:规章是地方政府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行政许可实施细则。
4.政策: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的具体工作指导原则。
政策可以对行政许可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但不具备法律效力。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是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
这些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负责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和决定。
四、行政许可的设定目的
行政许可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国家政策的顺利实施。
通过行政许可,可以对某些特定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防止不合法的行为对社会造成损害。
五、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
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一般包括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发布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