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法机制
有关“巴氏消毒法”的机制
有关“巴氏消毒法”的机制如下:
巴氏消毒法,也被称为巴氏灭菌法,是一种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
同时,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巴氏消毒法主要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可能因处理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处理牛奶和发酵产品时,巴氏消毒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将食物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食物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食物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这种方法的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总的来说,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其他需要杀菌处理的领域。
巴氏消毒的原理
巴氏消毒的原理
巴氏消毒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主要原理是通过加热将食品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杀灭,从而达到保鲜、延长货架期和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
巴氏消毒的具体原理是利用高温状态下的杀菌作用。
食品在经过巴氏消毒设备加热处理后,温度会升至72-75摄氏度,并保持该温度持续一定时间,通常为15-30秒。
在这个过程中,高温会使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破裂,破坏其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杀灭的目的。
此外,巴氏消毒还利用了快速冷却的原理。
经过高温处理的食品会迅速降温至20摄氏度以下,以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温度较高时再度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巴氏消毒并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有些耐热的孢子可能仍能存活。
因此,在设备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高温持续时间足够长且温度可靠、均匀地传递到食品中。
总的来说,巴氏消毒通过高温处理的方式,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和内部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目的,确保食品的安全和持久保鲜。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巴氏消毒法(pasteurized―baquecation)是一种温和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先发现。
按其性能和适用范围,可分为2种:①以含有效氯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为主要成分的低浓度消毒剂;②以70%酒精或异丙醇为主要成分的高浓度消毒剂。
这类消毒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来杀死病原微生物。
其消毒对象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及真菌等,但也可用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结核杆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等,以及与细菌密切接触的器械和设备表面等。
这类消毒剂使用方便,作用快,安全,易保存。
巴氏消毒法又称低温消毒法。
通过热处理(一般加热到56 ℃ 30分钟)的方式杀灭病原微生物。
热处理过程中对某些耐热性微生物可提高致死率。
一般情况下,加热到56 ℃,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根据热处理的时间长短,可分为:①短时间加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如对常见的细菌芽孢、结核杆菌等;②中等时间加热: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如对多数病原微生物;③长时间加热:如24小时以上,对一些病原微生物。
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表明,巴氏消毒法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污染物品、医疗器械等均可进行较彻底的消毒。
热力消毒是指通过高温( 100 ℃以上)将细菌或病毒杀死的消毒方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热力消毒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湿热消毒法:以湿热消毒罐或以纱布浸渍在热力消毒剂中作为湿热消毒法。
2)、干热消毒法:是利用红外线、微波等干燥方式杀死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方法。
热力消毒简便易行,对易感人群无害,且安全、卫生、经济,但需消耗大量的消毒剂,其费用远比常规消毒法昂贵。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细菌对巴氏消毒法的抵抗力已增强,有时甚至可达100%。
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巴氏消毒法的消毒效果,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必须根据耐药性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定期监测。
使用巴氏消毒剂时,还必须注意一些事项: 1)应按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浓度配制。
巴氏消毒简介
诸城市龙翔工贸有限公司- 风干机, 油炸机, 食品烘干机, 巴氏杀菌机,
巴氏消毒简介
巴氏消毒法最早是巴斯德为了解决啤酒变酸而研究出来的。
巴氏消毒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啤酒里面的乳酸杆菌不是很耐热的特点在适当的温度进行处理将其灭杀。
但是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耐热、耐冷能力,所以在经过巴氏消毒后仍会存活一小部分细菌。
现在的巴氏消毒程序有很多种类:低温长时间处理主要用来生产奶酪制品;高温短时间处理则广泛应用在饮用牛奶的生产;快速巴氏消毒应用于酸奶制品的生产。
现在巴氏消毒法主要应用于牛奶的杀菌消毒,也可以应用于发酵产品。
世界广泛采用的是低温灭菌标准,既可以杀死病菌又可以保持牛奶的营养不流失;利用高温灭菌处理可以增强灭菌效果但是对牛奶的品质有些影响。
市面上出售的袋装牛奶大多是采用巴氏消毒法生产的。
采用巴氏消毒的鲜奶保留了牛奶的营养和口感,是所有牛奶品种中最好的。
巴氏消毒处理的牛奶需要储存在<4℃的环境中不然变质可能还是很大。
所以市面上出售的袋装奶不是很规范。
巴氏消毒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名词解释
1.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来杀菌的食品加工技术。
它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杀死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同时尽量减少对食品本身的影响。
2. 低温杀菌巴氏消毒法属于低温杀菌技术,相较于高温处理,它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杀菌效果,更好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口感和营养价值。
3. 食品加工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于液态奶、果汁、酒类、罐头等产品的处理,以确保食品安全并延长保质期。
4. 奶制品处理在奶制品处理中,巴氏消毒法被用来杀死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同时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使产品既可以安全饮用,又具备良好的口感和品质。
5. 保存营养物质相较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巴氏消毒法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减少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
6. 控制细菌数量通过巴氏消毒法,可以有效控制食品中细菌的数量,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7. 延长食品保质期巴氏消毒法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显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降低产品变质的风险。
8. 安全性评估针对巴氏消毒法的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
在处理过程中,应确保达到杀菌效果的同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9. 广泛应用领域巴氏消毒法不仅在奶制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涉及到其他多个食品行业,如饮料、酒类、果汁等。
它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10. 未来发展前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日益关注,巴氏消毒法在未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将推动其在效率、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制药用水系统的消毒和灭菌
制药用水系统的消毒和灭菌巴斯德消毒一、巴斯德灭菌(Pasteurization)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灭菌法,因其对象主要是病源微生物及其他生长态菌,故又称巴氏消毒。
巴氏消毒系指将饮料或其他食物(如牛奶或啤酒)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段时间,以杀死可能导致疾病、变质或不需要的发酵微生物的过程。
它也可指射线杀菌法破坏某种食品(如鱼或蚌肉)内的大部分微生物以防止其变质的过程。
对制药用水系统而言,巴氏消毒常指低温灭菌。
经典的巴氏消毒主要使用在食品工业中对牛奶进行消毒处理,在杀灭牛奶中的结核菌的同时,保留了牛奶中对人体生长所需的维生素的蛋白质,使牛奶成为安全的营养品,将牛奶进行巴氏消毒的程序与一般无菌产品的灭菌程序相仿,所不同的是温度较低,时间较长,通常先将牛奶加热到80℃,停留一定时间,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后,将其冷却至常温即成为消毒牛奶。
所采用的设备为多效巴氏消毒器,以节约能源。
在多效消毒器中,第一效是用已消毒好的热牛奶对待消毒的冷牛奶通过热交换器进行预热;第二效是将已预热待消毒的牛奶加热至80℃并停留一段时间,完成对牛奶的消毒;第三效是用水将一效已回收能量的消毒牛奶进一步冷却至常温,然后出消毒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巴斯德消毒的另一个经常采用的重点部位是使用回路,即用80℃以上的热水循环1-2h,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采用这一消毒手段的纯化水系统,其微生物污染水平通常能有效地控制在低于50CFU/ml的水平。
由于巴氏消毒能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内源性微生物污染。
一个前处理能力较好的水系统,细菌内毒素则可控制在5EU/ml的水平。
二、臭氧消毒在水处理系统中,水箱、交换柱以及各种过滤器、膜和管道,均会不断的但这消毒杀菌的方法虽然都提供了除去细菌和微生物的能力,滋生和繁殖细菌。
.些方法中没有哪一种能够在多级水处理系统中除去全部细菌及水溶性的有机污染。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流程图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PU,在60℃温度下保温一分钟即称为灭菌强度是一个PU.主要应用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也就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质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流程图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PU,在60℃温度下保温一分钟即称为灭菌强度是一个PU.主要应用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也就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质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巴氏消毒法的原理
巴氏消毒法的原理
巴氏消毒是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细菌杀灭。
巴氏灭菌法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经过巴氏消毒后,牛奶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巴氏杀菌不能杀死所有细菌,只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
巴氏灭菌法得名于路易斯・巴斯德。
1862年,巴斯德发明了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
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巴氏消毒法。
微生物名词解释2
培养基: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巴氏消毒:是指由巴斯德发明的在62~63℃下保温30min或在71℃下保温15min从而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杀菌措施。
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0C,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干热灭菌:是指利用干热空气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其灭菌工艺条件通常为150-1700C维持1-2个小时。
显微镜的分辨力:指显微镜能够分辨出的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与波长及物镜的数值孔径有关。
加富培养基: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间歇灭菌:利用100℃的温度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每次1小时连续三天,中间的空隙时间让未杀死的芽胞萌发成营养体,在下一次100℃的温度下被杀死。
如此反复两次可将培养基的微生物(包括芽胞)全部杀死。
该方法适用于没有高压灭菌器的地方进行灭菌处理。
稀释平板计数法:将一定量的样品经十倍稀释后,用平板培养最后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
待菌落长出后,计数出某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后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含菌数。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及非病原微生物。
菌种保藏:是运用物理、生物手段让菌种处于完全休眠状态,使在长时间储存后仍能保持菌种原有生物特性和生命力的菌种储存措施。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更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仅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很强抵抗能力的结构。
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本身不能自行合成,但生命活动又不可缺少的特殊营养物称生长因子。
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巴氏消毒的原理
巴氏消毒的原理
巴氏消毒是一种通过加热和紧闭的方法,用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热处理:巴氏消毒使用高温热处理(一般为60~85摄氏度),将食品或液体置于高温下加热一段时间。
高温能够破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结构,从而导致其死亡。
2. 紧闭容器:在巴氏消毒过程中,被加热的食品或液体被密封在紧闭的容器中,以避免其他细菌和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密封容器可以防止微生物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气体交换等方式逃逸。
3. 冷却:在加热过程完成后,被加热的食品或液体需要迅速冷却,以避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再污染。
冷却过程也有利于防止食品中的微生物重新繁殖。
总的来说,巴氏消毒通过高温加热和紧闭容器的方式,使食品或液体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这种消毒方法主要应用于牛奶、果汁和饮料等液体食品的加工过程中。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又称低温消毒法。
是指将食品原料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较长时间的消毒,杀灭其中可能存活的细菌或细菌芽孢的方法。
按照所用的温度,巴氏消毒法分为常规巴氏消毒法和低温巴氏消毒法。
前者适合于一般常温或冷藏食品的消毒,后者主要用于低温冷藏食品的消毒。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是指将食品置于56 ℃左右的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一种物理消毒法。
该法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
它利用了食品原料中的乳酸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能够生长繁殖的特性,以及乳酸菌耐酸、不耐热而其他病原体怕热的特点。
因此,这种消毒法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同时,由于采取了低温处理,还大大地减少了各种营养素的损失。
但是,如果加工或贮藏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到消毒效果。
巴氏消毒法只适宜于牛奶、禽蛋等动物性食品,对植物性食品则无效;且需要一定的设备与技术条件,否则易造成污染。
目前使用最多的巴氏消毒法有两种:一是煮沸法,即将待消毒的食品原料放入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达到100 ℃时立即停止加热,并用消毒剂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取出,使之达到无菌状态;二是低温消毒法,即把待消毒的食品原料先用低温( 5 ℃~10 ℃)预处理一定时间,然后再进行加热消毒,达到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就属第一类了,如鸡蛋、肉类、鱼类、蔬菜、米饭、馒头、面包等都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做熟的。
低温消毒法的关键在于“低”字上,因此,必须掌握好加热温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般认为,温度越高,作用越快;温度越低,作用越慢。
例如,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在70 ℃下仅需30分钟即可被杀死,若降至4 ℃时,则需要1小时才能完全杀死。
巴氏消毒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领域。
虽然其消毒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但仍然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巴氏消毒法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是指将食品加热至70~80 ℃,保温3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这种方法不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
它的原理是:当食品进入机体后,体内一些嗜热菌首先消耗食品中的葡萄糖、淀粉、脂肪等物质,使这些营养物质变成热量,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同时,细菌又利用食品中的其他成分作为营养物质,并不断积累代谢产物,形成大量的热源,以抵抗外界不利因素对细菌的侵袭。
当外界温度适宜时,这些热源中的细菌便大量繁殖,食品中的细菌可能会超过其自身的抑制能力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而通过加热杀死致病菌和产毒菌,保持无芽胞和无病原菌的状态,只有无病原性微生物和无芽胞的食品才能符合卫生要求,才能达到消毒目的。
巴氏消毒的最适温度为65 ℃~75 ℃。
采用巴氏灭菌的温度主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及其芽胞的耐热性而定。
如果巴氏灭菌用的锅不漏气,则以使食品保持原有体积为前提,那么不论何种微生物都不能长时间存活,只要灭菌条件保持一定时间,微生物就能被全部杀死。
但巴氏消毒所能杀死的只是各种细菌,还有部分霉菌、酵母菌及病毒,因此在储藏过程中仍然有可能造成食品的变质。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巴氏灭菌法是以75 ℃左右的温度处理1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酵母菌、霉菌和病毒等,并可保持肉类的色、香、味。
如果温度升高至100 ℃,则几乎可以全部杀死所有微生物。
因此,巴氏灭菌只能适用于耐热性低、肉类中心温度低于70 ℃的食品,而不适用于肉类中心温度高于70 ℃的食品,因为高温处理不仅会使食品失去原有的风味,而且食品的营养成分也会受到破坏。
另外,杀死芽胞也是关键,芽胞耐热性强,在70 ℃时仍能生存。
在储藏期间,食品一旦被细菌污染,即使温度很低,这些细菌也能继续增殖,从而导致食品变质。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巴氏灭菌时必须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否则容易产生食品变质。
例如,牛奶在75 ℃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可完全杀死牛奶中的致病菌、腐败菌,而一旦超过10分钟,牛奶就会酸败。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巴氏消毒法是通过煮沸的方式进行消毒。
通常,食品加工厂都采用巴氏消毒法对肉类及其制品进行消毒。
巴氏消毒法具有消毒效果好、杀菌力强、迅速简便等优点,同时还可避免煮沸带来的营养流失。
我们知道细菌在温度达到65 ℃左右时会停止生长,在食品加工中,将巴氏消毒法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细菌污染,这也是巴氏消毒法在食品加工领域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巴氏消毒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水果、蔬菜、禽畜产品以及其他很多方面。
巴氏消毒法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巴氏消毒法的应用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巴氏消毒法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于饲料、粮食加工以及储藏过程中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巴斯德消毒法”,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消毒法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各种食品生产中应用的食品安全消毒方法。
经过巴氏消毒后的食品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储存期,还可改善风味,防止食品变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巴氏消毒法起源于19世纪末期,当时,欧洲各国军队在营区内设立食品供应站,以备士兵随时取用食物,由于营区内食品供应十分有限,士兵经常不满意,引起严重营养不良。
一位名叫法布尔的法国药剂师偶然间发现了用酒精处理的奶瓶可以有效地杀灭一部分细菌。
法布尔根据自己对细菌生长条件的研究,把牛奶倒入一个装有酒精的容器中,并用一把大的平底锅盖住酒精,在容器旁边放置一只温度计,观察牛奶发生变化的情况,发现牛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冷,经过24小时以后,容器里的牛奶已经不再冒气泡,证明牛奶已经达到了消毒的目的。
就像人类和动物一样,细菌也有适合的生长环境,因此巴氏消毒法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在进行巴氏消毒前,应该先将要消毒的容器放在电热板上预热一段时间,接着将要消毒的容器放入加热的水中,用酒精对容器表面进行擦拭,以确保消毒的温度和时间。
当然,消毒的效果除了与巴氏消毒法的方法和温度有关外,还和所选择的食材、加工工艺、包装形式等方面有关系。
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流程图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
“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
“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
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PU,在60℃温度下保温一分钟即称为灭菌强度是一个PU.主要应用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也就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质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巴氏杀菌法名词解释
巴氏杀菌法名词解释1. 巴氏杀菌法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杀菌的方法啦!就好比给牛奶洗了个“热水澡”,把里面的有害细菌给干掉!比如说,咱们平常喝的巴氏杀菌奶,就是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哟,这样喝起来才放心嘛!2. 嘿,巴氏杀菌法呢,就像是给食物来一场健康保卫战!想象一下,把那些坏细菌都赶跑,让食物变得安全又可靠。
就像水果罐头,不也是经过巴氏杀菌法处理,才能长时间保存呀!3. 巴氏杀菌法哦,其实就是给食品的一道特别保护!它呀,就如同给食物穿上了一层“防护衣”。
像那些袋装的果汁,很多不就是用巴氏杀菌法来保证品质的嘛,厉害吧!4. 哇塞,巴氏杀菌法呀,不就是让我们吃得更安心的秘密武器嘛!好比给食物做了一次精心的“护理”。
你想想,那些保质期稍长的酸奶,不就是靠它来保障安全的呀!5. 巴氏杀菌法呀,那可是食品界的大功臣呢!就好像是个厉害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饮食健康。
就说那火腿肠吧,要是没有巴氏杀菌法,咱还真不敢随便吃呢!6. 哎呀呀,巴氏杀菌法不就是让食物更美好的魔法嘛!它就如同点亮食物安全的一盏灯。
你看那超市里的一些冷藏食品,不都是靠它来保持新鲜和安全的呀!7. 巴氏杀菌法哟,简直就是为我们的饮食保驾护航的好帮手呀!可以类比成给食物的一次健康“洗礼”。
像一些即食的肉类制品,不就是用它来保证我们能放心吃嘛!8. 嘿哟,巴氏杀菌法啊,不就是让食物变得更棒的诀窍嘛!它就像给食物施了个魔法。
你想想,那些包装精美的卤制品,不也得益于巴氏杀菌法嘛!9. 巴氏杀菌法呀,这可是关系到我们吃喝的重要玩意儿呀!就好像是食品的健康“守护天使”。
像那些保质期较长的糕点,不也是用巴氏杀菌法来保障质量的嘛!10. 哇哦,巴氏杀菌法呀,绝对是食品加工里不能少的呀!好比是让食物变得优质的关键一步。
那些我们常吃的奶酪,很多就是通过巴氏杀菌法来确保美味和安全的呀,真的超重要呢!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巴氏杀菌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啦,保障了我们很多食品的安全和品质,真的是不可或缺呀!。
巴氏灭菌法的名词解释
巴氏灭菌法的名词解释
嘿,朋友!你知道巴氏灭菌法吗?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玩意儿呢!
简单来说,巴氏灭菌法就是一种处理食品和饮料的方法,目的是消
灭那些可能让咱们生病的有害微生物,同时还能尽量保住食物原本的
味道、营养和品质。
你想想啊,就好像咱们打扫房间,不能一股脑儿把所有东西都扔出去,得把垃圾清理掉,又得保住有用的宝贝。
巴氏灭菌法也是这个道理,它把那些坏家伙微生物给解决掉,但是不会让食物变得一塌糊涂。
比如说牛奶,要是不进行灭菌处理,那说不定喝下去就会让咱们肚
子闹腾。
而巴氏灭菌法就像是一位神奇的卫士,把牛奶里的病菌、细
菌这些捣蛋鬼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这种灭菌法可不是随随便便搞搞的,它有特定的温度和时间要求。
一般是把东西加热到 60 到 90 摄氏度左右,保持个十几秒到几十分钟
不等。
这就好比咱们炒菜,火候和时间都得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然菜
就不好吃啦!
而且巴氏灭菌法还分好几种类型呢!有低温长时间的,也有高温短
时间的。
这就像不同的武功招式,各有各的厉害之处。
你再想想,要是没有巴氏灭菌法,咱们吃的喝的可就没那么安全啦!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中招,生病难受。
所以说,巴氏灭菌法就像是给咱
们的食物穿上了一层保护铠甲,让咱们能放心地享受美食。
现在很多食品加工都离不开巴氏灭菌法,像酸奶、果汁、啤酒等等。
它就像是食品世界里的守护天使,默默地为咱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巴氏灭菌法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让咱们能安心品尝美味,不用担心那些看不见的小坏蛋来捣乱!。
巴氏杀毒
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
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巴氏杀菌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是一种杀灭病原体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于牛奶消毒。
巴氏消毒最早是由法国人发明的一种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对细菌的芽孢、大肠杆菌、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病原体起到杀灭效果,其方法是62~65度温度消毒30分钟或者75~90度消毒15秒,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既可以杀灭牛奶中的病原体,又可以不对牛奶的营养和风味造成影响。
但需注意巴氏消毒法并不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对于某些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的细菌,巴氏消毒法无法完全杀灭,因此经巴氏消毒法消毒的牛奶需在低温保存以避免这些残留细菌再度生长。
除巴氏消毒法外,常用消毒方法还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卫生消毒等,比如紫外线灯照射等,需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