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
(完整word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一、概述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肢体出现慢性炎症或急性缺血症状,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胭动脉。
二、病因及发病帆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内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和脂质积聚;②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并在动脉壁积聚;③血液冲击在动脉分叉部位造成的剪切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动脉的内收肌管裂口外),造成的慢性机械性损伤。
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和钙化,腔内有继发性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闭塞病变大致可分为:主一髂型、股一胴型以及累及主一髂动脉及其远侧动脉的多节段型。
患肢发生缺血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三、临席特点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组织坏疽、单侧肢体缺血性神经病变:沿周围感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麻木或烧灼感,失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四、护理问题1.焦虑与患肢疼痛有关。
2.疼痛与末梢组织缺血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组织缺血及营养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五、护理目标1.患者焦虑与疼痛减轻。
2.患者无皮肤受损发生。
3.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六、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戒烟:吸烟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3)适当的有规律的进行步行锻炼,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其方法是:患者坚持步行直至症状出现后停止,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锻炼,如此反复运动,每日坚持1小时。
(4)保护患肢,防止创伤,注意保暖,但不能局部加温,以免加重组织缺氧坏死,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已发生坏疽部位,应保持干燥,温热络合碘浸泡后,无菌敷料包扎。
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5)疼痛护理:剧烈疼痛可给予镇痛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供应下肢的大、中型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供血不足表现的慢性动脉疾病。
【护理常规】1.术前(1)患肢护理:注意保暖,穿棉质袜或加盖被,禁止应用热敷及理疗,以免烫伤或增加局部的耗氧量使疼痛加重,对于足部溃疡或湿性坏疽的患者每天换药,无菌敷料包扎,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2)皮肤护理:因患肢疼痛大多取强迫体位,骶尾部皮肤极易发生压疮,加强皮肤护理必要时应用气垫床。
2.术后(1)体位:术后置管侧下肢伸直并制动,弯曲或者活动肢体易导致导管鞘或溶栓导管弯曲、移位甚至脱出,出现皮下血肿,必要时可应用约束带,约束带应注意松紧适宜。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还应监测血糖的变化;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感觉状况,若皮肤苍白、温度低于对侧、足背动脉未触及、感觉麻木,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3)管路护理①溶栓导管和导管鞘护理:导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移位,影响溶栓效果,翻身时应水平侧翻,防止导管移位、弯曲不畅。
②拔管后的护理:拔管后穿刺点加压包扎24h,患肢严格制动6h,卧床休息 24h,24h后解除加压包扎患者方可活动;加压包扎期间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以及患肢末梢血供情况。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再灌注综合征:观察患肢特别是小腿有无疼痛、压痛、有无肿胀等,如果疼痛加剧,张力性肿胀明显,皮温低,皮肤发亮,出现水疱,小腿麻木等临床表现应警惕出血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及时通知医师。
②出血: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或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逐渐增加行走距离;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患肢运动法,抬高1~2min,下垂2~3min,平卧2~3min,足部旋转、屈伸、反复锻炼 20~30min,或散步 20~30min,每日3~4次,患肢溃疡仅做床上患肢运动。
下肢动脉闭塞的护理
下肢动脉闭塞的护理
下肢动脉闭塞的护理方法有:
1、局部保温:
下肢动脉闭塞是由于动脉闭塞而导致的下肢的缺血,它最主要是下肢缺血而导致的一些疼痛、发凉、坏死的一些症状。
护理上,首先要做到的是局部的保温,譬如说,穿一些厚一点的袜子、被子要盖好、不要把脚伸出被外,被空调、风扇直吹导致受凉。
2、保护下肢不受伤害:
另外由于缺血,它只要有伤口就会很难愈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脚不能受损伤。
在剪指甲、穿鞋子、行走的时候注意保护下肢不要受到一些微小的伤害。
微小的损伤也会导致大片组织坏死。
3、做腿部肌肉锻炼:
另外一个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腿部肌肉的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来保持血供。
4、控制全身的疾病:
还要注意控制全身的疾病,譬如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这些只要控制好了,下肢的血运、下肢的动脉闭塞的情况才会不会恶化得很快。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与患肢疼痛有关。
2.疼痛与末梢组织缺血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组织缺血及营养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与组织缺血坏死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肢体缺血坏死、手术有关。
6.有组织灌注异常的危险与动脉术后缺血再灌注有关。
7.潜在并发症——出血与手术和应用抗凝药物有关。
8.潜在并发症——再栓塞与手术、疾病发展有关。
【术前护理】1.抽烟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应指导病人戒烟。
控制病人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2.鼓励病人适当有规律地进行步行锻炼,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其方法是坚持步行直至症状出现后停止,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锻炼,如此反复运动,每天坚持1小时。
3.保护患肢,防止外伤,注意保暖。
但不能局部加温,以免加重组织缺氧坏死。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已发生坏疽部位应保持干燥,温络合碘水浸泡后无菌敷料包扎。
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及时手术。
4.疼痛护理长期的剧烈疼痛,可给予适当的止痛剂。
5.心理护理鼓励病人,理解病人,用实际行动给予病人战胜疾病的动力。
6.安全护理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7.对于长期坐位的病人特别是较瘦弱的病人,要注意其骶尾部是否有压红或压疮。
【术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变化和不适主诉积极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患肢血循环的监测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感觉状况。
若皮肤苍白,温度低于对侧,足背动脉未触及,感觉麻木,应及时通知医生。
4.体位股动脉人工血管架桥术后患肢膝关节屈曲10°~15°,膝及小腿下可垫一软枕,保持病人舒适。
5.术后抗凝治疗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的变化,及时发现出血的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6.引流管的护理定时观察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严格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
如血性引流忽然增多,要注意出血的发生;而引流的减少或引流管不通畅,应注意血肿的发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
【护理评估】要点1、有无长期吸烟史。
2、既往有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3、患肢皮肤的温度、色泽、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
4、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间歇性跛行及跛行的距离。
5、观察有无坏疽、溃疡与感染。
【常见护理问题】1、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肢端坏疽、脱落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患肢锻炼方法及足部护理知识。
5、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远端栓塞、移植血管闭塞、吻合口假性动脉瘤。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改变病人认知,使其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饮食:应低脂、低糖、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肥胖者要控制体重。
严格禁烟。
3、体位:头高脚低位,避免将一腿搁在另一腿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阻碍血流。
4、活动休息:静息痛患者做伯尔格运动(Buerger)运动。
对无静息痛的间歇性跛行患者可做行走锻炼。
行走的距离应在间歇性跛行距离之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
5、疼痛护理:早期可用血管扩张剂。
中、晚期病人常需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6、患肢护理:注意防寒保暖,忌用冷水、温度过高的水洗脚,避免冷热敷;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外伤,避免鞋袜过紧或修趾甲创伤,对干性坏疽足趾应保持干燥。
7、完善各项检查:包括心肺肝肾功能、凝血功能、DSA、CTA 或 MRA,并做好相关的护理。
8、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进食低热量、低糖、低胆固醇及低脂食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多摄取维生素,严格戒烟、限制饮酒。
(2)行为指导:旁路手术出院 6 个月内不要做剧烈运动,保护患肢,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避免外伤,穿宽松透气鞋袜,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足部清洁,预防真菌感染。
脱疽(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医护理常规
脱疽(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医护理常规脱疽因先天不足、正气衰弱、寒湿之邪侵袭所致。
脱疽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指)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四肢末端。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
(2)评估患者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皮肤颜色和温度。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4)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寒湿阻络证。
证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时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
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②血脉瘀阻证。
证候: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
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③湿热毒盛证。
证候: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漫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④热毒伤阴证。
证候: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漫赤。
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⑤气血两虚证。
证候: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乏力,不欲饮食,面色少华,形体消瘦。
舌淡,少苔,脉细无力。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居住环境宜干爽,阳光充足。
(3)注意防止肢体碰伤、刺伤、压伤或擦伤,鞋袜以大小合适、舒适为度。
保持患肢清洁,每晚用温开水或中药液洗涤后轻轻擦干。
有足癣者及时治疗。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注意患趾(指)有无坏死、溃疡,脓腐颜色、气味及皮肤色泽、冷热变化和局部毛发干枯脱落等情况°②患肢肌肉有无萎缩,血脉是否通畅,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温服。
②中药熏洗时水温适宜。
观察用药前后肢体变化,做好记录。
(6)饮食护理:①寒湿阻络者,多食温补食物Q②气血两虚者,给予血肉滋补食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
入院补充诊断:2019-04-11 RIS检查报告:双下肢动脉,CTA:左侧髂总动脉至髂 内外动脉中上段闭塞或次全闭塞。 1.左侧髂总动脉闭塞
问题一:该病例中该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年龄:66岁男性 高血压史、冠心病 吸烟史
问题二:作为责任护士,还应该完善哪些术前评估?
家族史、生活及工作环境 跛行距离、踝肱指数 患肢情况:
皮温、皮肤颜色、有无溃疡、感染 有无肌肉萎缩等
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BR、凝血功能、BS
心功能情况:
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冠脉造影
心理-社会状况
问题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雷诺综合症、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踝肱指数(ABI)
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正常时0.9-1.3, 间歇跛行:ABI<0.8, 静息痛:ABI<0.4
ABI有助于提示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 肢体存活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踝肱指数(ABI)<0.9 影像检查证据:彩超,DSA,CTA,MRA等检查。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 戒烟、低
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控 制血压、肢体锻炼、患肢保暖
2、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药 物、抗生素、溶栓药物、止痛药
3、创面处理:防继发感染 4、高压氧疗 5、功能锻炼:如Buerger
运动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禁 忌症: 介入治疗:PTA、
Stent、PAC
血
栓
一般于中、青年时期发病,常
闭
有吸烟史,多伴有下肢游走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入院护理流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入院护理流程
一、患者接待与评估
1.热情接待患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
2.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3.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自理能力及心理状况。
二、病情告知与沟通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程及预后,使其对病情有充分了解。
2.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确保其明白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三、病区环境介绍
1.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2.介绍病区作息时间、探视制度等,使患者了解医院相关规定。
四、日常生活指导
1.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3.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五、心理护理与支持
1.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六、疼痛护理与管理
1.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2.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效果。
3.采用非药物性措施,如分散注意力、放松训练等,缓解患者疼痛。
七、病情监测与记录
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2.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疼痛、麻木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手术方法
体位:平卧位,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
• 介入治疗 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特殊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祛聚、扩张血管、溶栓和镇痛治疗等。
⑷重复10次
术等微创手术; 外科血管重建:动脉旁路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等
老年病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取合适的体位,睡觉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易灌流至下肢; 坐时应避免一脚搁在另一脚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阻碍血流; 体位:平卧位,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 3、创面处理:防继发感染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入睡和不思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催眠药物。
--- 出血、远端栓塞、移植血管闭合 间歇性跛行包括动脉缺血性跛行、静脉性跛行和神经源性跛行。
• 静动脉化手术 疼痛护理: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
ABI有助于提示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肢体存活 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有静息痛
• 骨髓干细胞移植术 正常时ABI≥, 间歇跛行患者在<ABI<, 静息痛时ABI<,肢体坏疽时< 。
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 --- 出血、远端栓塞、移植血管闭合
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 --- 出血、远端栓塞、移植血管闭合
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 介入治疗:PTA、Stent、PAC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 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探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
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疾病症状改善。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综合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致残率极高。
疾病发作时出现发冷、麻木以及疼痛等症状,疾病进行性发展可导致间歇性跛行、趾溃疡、足溃疡甚至足坏死等症状。
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1]。
本次研究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临床该病例的护理循证依据。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
观察组,男女比20:1,年龄32-70岁,平均(58.6±6.1)岁。
对照组,男女比23:12,年龄30-73岁,平均(59.4±5.6)岁。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存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者;精神异常等不能配合研究者。
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做好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护,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因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且伴随下肢疼痛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疏导。
告知患者治疗方案,介绍疾病知识,讲解治疗成功案例,以坚定患者的信心。
与患者进行交流及互动,唤起其对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其治疗的信心。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相关知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治疗原则】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二)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
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
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
1. 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
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
2. 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
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
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有无感染、外伤史、有无糖尿病史(2)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史(3)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营养状况(4)有无长期在湿冷环境下工作史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患肢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有无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及止痛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查房PPT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帮 助确诊并制定护理方案。
如超声波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等。
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措施有哪些?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 式,如戒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护理措施有哪些? 药物管理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习 惯等,了解发病原因与症状表现。
注意收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
如何进行护理评估?
体格检查
检查下肢的脉搏、皮肤温度、颜色和湿度, 评估血液循环情况。
可以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的血流情 况。
护理干预的重点是什么?
改善血液循环
通过抬高下肢、适当运动等方式改善下肢的血液 供应。
鼓励患者进行温和的下肢锻炼,如散步和伸展操 。
护理干预的重点是什么? 疼痛管理
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并 指导患者进行疼痛自我管理。
使用热敷或冷敷等方法也可帮助缓解疼痛。
护理干预的重点是什么? 心理支持
该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糖 和高脂血症的患者。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和遗传等因 素,导致动脉内壁损伤和粥样斑块形成。
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症状
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肢疼痛、乏力、间歇性跛行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 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观察与护理_20190317153632
三、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等;
局部缺血期
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
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 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
营养障碍期 肢体缺血表现加重
何谓“静息痛”
• 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性疼痛, 称“静息痛”
四、辅助检查
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首选)
CTA或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实验室检查 踝肱指数的应用
踝肱指数(ABI)
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正常时 ABI≥0.9~1.3, 间歇跛行患者在0.8<ABI<0.8, 静息痛时ABI<0.4,肢体坏疽时<0.1 。
检查结果:抽血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1mmol/L,空腹血糖 7.16mmol/L。下肢CTA示:左侧股动脉下段可见节段性闭塞,闭塞长约 3.6cm;左侧腓动脉显影差,胫前、胫后动脉显影较对侧略纤细,右侧肢 体显影好。ABI为0.45.
治疗:5月9日在局麻下行经左股动脉行左下肢动脉造影+左股浅、腘动 脉球囊扩张+左腘动脉置管溶栓术。现术后第一天,患者左侧腹股沟弹力 绷带加压包扎好,左腘动脉留置动脉鞘管和溶栓导管各一根,外观干燥, 无渗血。双下肢末梢血运较好,皮温正常,可触及足背动脉波动。术后予 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扩血管,肝素钠注射液鞘内注射,口服阿司匹林、拜新 同、拜糖平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观察与护理
主要内容
定义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诊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吸烟等是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地域与种族差异
不同地域和种族之间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 和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肢 体坏死等。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和坏 死期三个阶段。
情绪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 表达情绪,倾听其诉求, 增强治疗信心。
家庭支持网络构建途径探讨
家庭教育
向患者家属普及下肢动脉硬化闭 塞症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该疾病
的认识和护理能力。
家庭访视
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 其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提供
针对性的护理建议。
家庭互助小组
建立患者家庭互助小组,鼓励家 庭间分享护理经验、互相支持,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 摄入,以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3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改善 便秘症状。
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进食过期、变质、不洁食物 ,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
避免暴饮暴食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减轻胃肠 负担,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 用。
发病机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内膜脂质 等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纤维的增多,形成粥糜样含脂坏死病灶和血管壁硬化。随着斑块的 逐渐增大,动脉管腔逐渐变得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下肢缺血症状的出现。
流行病学特点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疾病护理常规一、定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
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致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
二、临床表现1、早期表现: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2、局部缺血期: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3、营养障碍期:皮肤粗糙、寒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静息痛4、坏死期:除静息痛之外,发生肢体溃疡,坏疽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焦虑与疾病久治不愈有关2、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指端脱落、坏疽有关4、潜在并发症出血、血栓形成6、活动无耐力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四、观察要点1、术前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感觉以及患肢指端的血运情况(2)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3)观察坏疽或溃疡的程度、面积以及有无渗出(4)密切观察踝肱指数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2、术后观察要点(1)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感染。
(2)观察腹股沟及耻骨上区是否肿胀、淤斑、疼痛、发热。
(3)严密观察患肢血管再通情况: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判断血管通畅度。
(4)注意观察凝血机制。
(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由于肢端疼痛和坏死使病人产生痛苦和抑郁心理,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改变病人认知,使其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患肢护理:主要原则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注意肢体保暖,勿使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以免血管收缩。
保暖可促进血管扩张,但应避免用热水袋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因热疗使组织需氧量增加,将加重肢体病变程度。
取合适体位,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护理常规一、定义: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
二、术后护理(一)、休息与体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麻醉清醒后床头抬高15度的斜坡位,保持患肢伸直、防止受压,如患者躁动,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防止髂关节、膝关节过度弯曲,保持血管通畅。
(二)、活动: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12小时。
可在床上行小腿关节伸屈运动,减轻下肢肿胀及静脉血栓形成。
(三)、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并记录。
(四)、末梢循环的观察: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感觉情况,观察温度时选择两侧肢体相同部位对比。
测量腿围。
观察重建血管是否通畅,若出现患肢皮温凉、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麻木感加重,可能是手术部位血管痉挛或继发血栓形成需立即通知医师。
(五)、管道护理:保持管道通畅,位置正确,翻身时注意不要将导管打折或拔除。
(六)、抗凝护理:监测凝血四项,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测血压处有皮下出血、针眼处有皮下瘀斑等,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七)、伤口护理:术后1-2天伤口加压包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情况,如有异常通知血管外科医生处理。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绷带边缘处皮肤,防止发生水泡。
(八)、疼痛护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评估疼痛评分,询问患者主观感受。
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出血:术后早期最常见并发症。
(二)、下肢远端栓塞:由于血管内动脉硬化残渣、血栓、内膜碎片等脱落导致远端组织栓塞。
(三)、感染: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如术后发热(≥38℃)患者有伤口疼痛感报告医生检查伤口。
四、健康教育(一)、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以低盐低脂易消化食品为主。
(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侧支循环,禁止使用热水袋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1、饮食护理:以低热量、低糖及低脂食物为主,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疼痛护理:
1)体位: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避免久站、久坐或双膝交叉,影响血液循环。
2)戒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3)改善循环:轻症患者可遵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肢体血供。
4)镇痛: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应用镇痛药。
3、患肢护理:
1)保暖。
2)清洁和抗感染: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洗脚,勤剪指甲,皮肤瘙痒的时候要避免用手抓痒使皮肤受伤,如有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重切口的换药。
3)运动:发生坏疽、溃疡时卧床休息,避免运动加重局部的缺血、缺氧。
4)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每日适当步行,指导患者进行Buerger运动,但在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时,不宜做此运动。
4、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帮助其更好出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取平卧位,患肢安置于水平位。
卧床制动2周。
自体血管移植者若愈合良好制动时间可适当缩短。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以及尿量。
2)观察患肢血运,如远端皮温、皮肤颜色和血管搏动情况,若出现皮温下降,皮肤颜色发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患肢保暖,避免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观察术后肢体肿胀情况。
3)严密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4)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3、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和舒张交替运动,促进血液回流和组织间液重吸收,有利于减轻患肢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神经外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