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字东原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文言文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文言文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文言文戴东原先生墓志铭文言文原文如下。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清乾隆间著名学者、大思想家。

出身贫寒,一生颠沛奔波于大江南北,讲学著述。

50岁入四库全书馆校理古籍,精于考据、训诂,在天文学、数学、历史、地理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尤其可贵的是,戴震治学,志在闻道”。

他论治以富民为本”,不懈地探索古今治乱之源”,以思想家的大无畏勇气,严厉审视被统治者僵化的官方理学,尖锐地批判后儒以理杀人”,提出了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主张平恕”、舍名份而论是非”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启导了十九世纪的—线曙光”。

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等哲学著作,引入西方近代科学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自然科学成果,提出新的理”论,被称为八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一大革命”,发二千年所未发”,集中体现了徽州文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

铭曰:东原先生,休宁人,清乾隆间大学者、思想家。

出身贫寒,游学四方,讲求实证,考据精详。

校理古籍,天文数学,地理历史,无所不包。

提倡富民为本,批判官方理学,倡导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平恕为本,舍名份而论是非。

早期启蒙思想先驱,启导十九世纪曙光。

徽州文化代表,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译文:戴震,字东原,是安徽休宁人。

他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他出身于贫穷的家庭,一生在江南各地游学,致力于讲解和研究实证知识,对古籍的校理有着精湛的考据和训诂技巧。

他在天文学、数学、历史和地理等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

戴震特别重视以富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不断探索古今治乱的根本原因。

他以无畏的勇气,严厉地审视了被统治者僵化的官方理学,尖锐地批判了后儒以理杀人观点。

他提出了以民之情、遂民之欲为本的哲学思想,主张平恕之道,主张摒弃名份之争,以事实和是非为依据。

戴震成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为19世纪的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曙光。

他的《孟子字义疏证》等哲学著作引入了西方近代科学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自然科学的成果,提出了新的理论,被称为过去八百年中国思想界的一大革命,开启了两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先河。

初中语文文言文《戴震难师》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戴震难师》原文和译文

《戴震难师》原文和译文原文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文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静一章》以后。

(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说:“周朝人。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注解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乃:才。

能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

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江天一传出自《四库全书》,文章表现了江天一不计贫贱的秉性以及以读书为乐的超然心态。

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江天一传文言文原文江天一传作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功绩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戴震集文言文翻译

戴震集文言文翻译

夫道,自天而降,无方无体,故圣人能因其时而变通之。

孔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是以天地之化,必因人心之欲而动,人心之欲,必因天地之化而正。

是以圣人因时之变,设教以正人心,导之使归于善。

译文:道,自天而降,没有固定的形态和实体,因此圣人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而灵活变通。

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因此,天地之间的变化,必然因为人心的欲望而变动,人心的欲望,必然因为天地之间的变化而端正。

因此,圣人根据时代的变化,设立教育来端正人心,引导他们回归善良。

原文:圣人者,非能变天而化人,亦非能变人而化天,盖因其时之变,设教以正人心,导之使归于善,而天命、人性、道、教,皆由此而生。

译文:圣人并非能够改变天命来教化人,也并非能够改变人来顺应天命,而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设立教育来端正人心,引导他们回归善良,而天命、人性、道、教,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夫禽兽者,无知无欲,故其行无礼;人则有知有欲,故其行有礼。

然人之所以为礼者,非徒以自饰,亦以饰人。

是以圣人因时之变,设教以正人心,导之使归于善,而礼乐兴焉。

译文: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微乎其微。

”禽兽无知无欲,所以它们的行径没有礼节;人有知有欲,所以它们的行径有礼节。

然而人之所以有礼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我装饰,也是为了装饰他人。

因此,圣人根据时代的变化,设立教育来端正人心,引导他们回归善良,从而使礼乐兴起。

原文:夫教者,所以正人心,导之使归于善,而礼乐兴焉。

礼乐者,所以正人心,导之使归于善,而教兴焉。

教与礼乐,相为表里,不可偏废。

教育是用来端正人心,引导他们回归善良,从而使礼乐兴起的。

礼乐是用来端正人心,引导他们回归善良,从而使教育兴起的。

教育和礼乐,相互为表里,不可偏废。

戴震的《原善》一书,通过对天命、人性、道、教等概念的阐述,揭示了教育与道德的关系,强调了教育在正人心、导之使归于善的重要性。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答案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答案

戴震,字东原,号半农,清代著名学者,以其博学多才、严谨治学而著称。

然其一生,亦不乏与师者之辩难。

兹以戴震难师一事,译为文言文,以飨读者。

原文:戴震少时,从师某。

师授《论语》,震问:“‘仁者爱人’,何谓‘爱’?”师曰:“爱,谓慈也。

”震曰:“慈,何所加于物?”师愕然,不能答。

震复问:“‘克己复礼’,何谓‘礼’?”师曰:“礼,所以正身也。

”震曰:“正身,何所自正?”师不能答,遂辞去。

译文:戴震幼时,师从某位先生。

先生讲授《论语》,震问:“‘仁者爱人’,所谓‘爱’者,何所谓?”先生曰:“爱,谓慈也。

”震曰:“慈,施于物何所加?”先生愕然,不能对。

震复问:“‘克己复礼’,所谓‘礼’者,何所谓?”先生曰:“礼,所以正身也。

”震曰:“正身,从何而正?”先生不能答,遂辞去。

戴震之问,非寻常问难,而是以问题探求真理,深究其理。

先生之答,虽欲以儒家经典释之,然终觉力不从心。

震之辞去,非因先生之无才,而是因先生之未能解惑。

此一事,可见戴震之求真精神,亦可见先生之谦逊。

戴震既去,心中仍挂念先生之答。

一日,于途中遇一老者,言及“礼”之含义。

震顿悟,遂归而著《礼记注疏》,详述“礼”之意义,以明己心。

此书一出,学者皆称善,先生亦自愧弗如。

原文:震归,著《礼记注疏》,述“礼”之意义,曰:“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敬己也。

己敬而人敬之,斯为礼矣。

”震之论礼,深得先圣之意,学者咸以为宗。

译文:震归家,著《礼记注疏》,述“礼”之意义,曰:“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敬己也。

己敬而人敬之,斯为礼矣。

”震之论礼,深得先圣之意,学者咸以为宗。

戴震难师之事,虽已过去,然其求真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夫学海无涯,求真之路,亦无止境。

戴震难师,正是他追求真理、勇攀学术高峰之写照。

愿后人能以此为鉴,砥砺前行,以成一代宗师。

《戴氏遗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戴氏遗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戴氏遗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戴氏遗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文集。

【诗歌鉴赏】鲍照《代东武吟》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鲍照《代东武吟》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鲍照《代东武吟》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鲍照《代东武吟》原文及翻译赏析鲍照《戴东五音》原文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我的仆人是个冷酷的乡下人,出生在孟哈南。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之后,李清哲将囚犯赶出了塞远。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肉的力量使马鞍成为盔甲,心灵体验凉爽和温暖。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当时事发生变化时,没有人可以评论这些成就。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刀割草枯火,用棍子放牧鸡和鼠海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一千年的仇恨,百年的怨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晋王受到尊敬,配得上天子的灵魂。

鲍照《代东武吟》翻译注释“东吴音”,原名齐国之歌。

东吴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诸城地区。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退伍军人在长城外艰苦战斗的经历,以及他回国后功劳未得回报的悲伤和怨恨情绪。

语言有力,语调洪亮。

2、贱子:老兵的谦称。

3.穷人:穷人。

汉朝。

4、张校尉:西汉张骞,曾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击匈奴。

《汉书》有传。

河源:黄河源头,代指西北极边远的地方。

5.李庆车:李才。

韩非将军的弟弟李广聪是一名轻型车辆将军,为攻击匈奴右德王做出了卓越贡献。

塞远:一般指边塞地区。

6、密:近。

亘:绵延。

宁岁:安宁的年岁。

七奔:指多次为征战奔命。

7.凉爽和温暖:仍然说寒冷和温暖。

8、下世:去世。

部曲:《汉书?李广传》颜师古注引《续汉书?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

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

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罕:稀少。

9.个人成就:个人的独特成就。

0、刈(yì):割。

葵、藿(huò):野菜名。

豚(tún):猪。

, 鞲(g)ōu):皮革袖子。

围栏:用于圈养动物的围栏。

2、徒:空。

结:生成。

负:背负。

3.“放弃座位”一句话:使用金文公务。

根据《韩非子?外汇储备说左上角》,晋文公已经流亡20年。

当他最终能以国王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国家时,他应该放弃流亡时使用的豆子和产品,而忽略那些患难与共的功臣。

戴先生震传(《潜研堂文集》

戴先生震传(《潜研堂文集》

戴先生震传钱大昕《潜研堂文集》戴先生震,字东原,休宁人。

少从婺源江慎修(江永)游,讲贯礼经制度名物及推步天象,皆洞彻其原本。

既乃研精汉儒传注及《方言》、《说文》诸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亦不过骋其辩以排击前贤。

尝谓:“今人读书,尚未识字,辄薄训诂之学。

夫文字之未能通,妄谓通其语言,语言之未能通,妄未通其心志,此惑之甚者也。

论者又曰:‘有汉儒之经学,有宋儒之经学,一主于训诂,一主于义理。

’此愚之大不解者。

夫使义理可以舍经而求,将人人凿空得之,奚取乎经学!惟空凭胸臆之无当于义理,然后求之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然后求之诂训,训诂明则古经明,而我心所同然之义理乃因之而明。

古圣贤之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是也。

昧者乃岐训诂义理而二之,是训诂非以明义理,而训诂明为?义理不存乎典章制度,势必流入于异端曲说而不自知矣。

”又尝与友人书云:“仆数十年来得于行事者,立身则曰不苟,待人则曰无憾。

事事不苟,犹未能远耻辱也;念念求无憾,犹未能免怨尤也。

(论戴氏自己待人做事,敬小慎微)其得于学者,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为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

凡求名之弊有二,非掊击前人以自表襮,即依傍昔儒以附骥尾,二者不同,而鄙吝之心同,是以君子务在问道也。

今之博雅能文章、善考核者,待株守先儒而笃信之,如唐人所讥‘宁言周孔误,不道郑服非’,此非志乎闻道者也。

其私智穿凿者,即不自表襮,而学不师古,积非成是,惑以终身,无鄙吝之心,而失与之等,其于道亦远矣。

讲明正道,修辞立诚,以俟后学,其或听或否,或传或坠,或尊信或非议,所不计也。

”性介特,多与物忤,落落不自得。

年三十余,策蹇至京师,因于逆旅,饘(音占)粥(稀饭)几不继,人皆目为狂生。

一日,携其所著书过予斋,谈论竟日,既去,予目送之,叹曰:“天下奇才也。

”时金匮秦文恭蕙田兼理算学,求精于推步者,予辄举先生名,秦公大喜,即日命驾访之,延主其邸,与讲观象授时之旨,以为闻所未闻。

戴震《原善》

戴震《原善》

戴震《原善》《原善》戴震卷上余始为《原善》之书三章,惧学者蔽以异趣也,复援据经言疏通证明之,而以三章者分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

比类合义,灿然端委毕着矣,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

以今之去古圣哲既远,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藏之家塾,以待能者发之。

善:曰仁,曰礼,曰义,斯三者,天下之大衡也。

上之见乎天道,是谓顺;实之昭为明德,是谓信;循之而得其分理,是谓常。

道,言乎化之不已也;德,言乎不可渝也;理,言乎其详致也;善,言乎知常、体信、达顺也;性,言乎本天地之化,分而为品物者也。

限于所分曰命;成其气类曰性;各如其性以有形质,而秀发于心,征于貌色声曰才。

资以养者存乎事,节于内者存乎能,事能殊致存乎才,才以类别存乎性。

有血气,斯有心知,天下之事能于是乎出,君子是以知人道之全于性也。

呈其自然之符,可以知始;极于神明之德,可以知终。

由心知而底于神明,以言乎事,则天下归之仁;以言乎能,则天下归之智。

名其不渝谓之信,名其合变谓之权,言乎顺之谓道,言乎信之谓德,行于人伦庶物之谓道,侔于天地化育之谓诚,如听于所制者然之谓命。

是故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

动而输者,立天下之博;静而藏者,立天下之约。

博者其生,约者其息;生者动而时出,息者静而自正。

君子之于问学也,如生,存其心,湛然合天地之心,如息。

人道举配乎生,性配乎息。

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

生生者,仁乎;生生而条理者,礼与义乎。

何谓礼?条理之秩然有序,其着也;何谓义?条理之截然不可乱,其着也。

得乎生生者谓之仁,得乎条理者谓之智。

至仁必易,大智必简,仁智而道义出于斯矣。

是故生生者仁,条理者礼,断决者义,藏主者智,仁智中和曰圣人;智通礼义,以遂天下之情,备人伦之懿。

至贵者仁,仁得,则父子亲;礼得,则亲疏上下之分尽;义得,则百事正;藏于智,则天地万物为量;同于生生条理,则圣人之事。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金声,字正希,休宁人。

好学,工举子业,名倾一时。

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

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

申甫者,僧也,好谈兵,方私制战车火器。

帝纳声言,取其车入览,授都司佥书。

即日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

改声御史,参其军。

甫仓猝募数千人,皆市井游手,所需军装戎器又不时给。

而是时大清兵在郊圻久,势当速战,急出营柳林。

亡何,甫连败于柳林、大井,乃结车营卢沟桥。

大清兵绕出其后,御车者惶惧不能转,歼戮殆尽,甫亦阵亡。

声痛伤之,言甫受事日浅,直前冲锋,遗骸矢刃殆遍,非喋血力战不至此。

帝亦伤之,命予恤典。

声耻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之效,不许。

俄以清核军需告竣,奏缴关防,请按律定罪,再疏请罢斥,皆不许。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

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往者陛下数召对群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

臣愚妄谓陛下泰交尚未殷,顾问尚未数,不得谓召对无益也。

愿自今间日御文华,令京卿、翰林、台谏及中行、评博等官,轮番入直,博咨广询。

而内外有职业者,亦得不时进见。

政事得失,军民利病,庙堂举措,边塞情形,皆与臣工考究于燕闲之间。

岁月既久,品量毕呈。

诸臣才不才,及才长短,岂得逃圣鉴。

”帝未及报,声再疏恳言之,终不用,遂屡疏乞归。

十六年冬,廷臣交荐,即命召用,促入都陛见,未赴而京师陷。

大清兵破南京,列郡望风迎降。

声纠集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

宁国丘祖德、徽州温璜、贵池吴应箕等多应之。

九月下旬,徽故御史黄澍降于大清,王师间道袭破之。

声被执至江宁,语门人江天一曰:“子有老母,不可死。

”对曰:“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遂偕死。

唐王赠声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学,工举子业工:擅长B.歼戮殆尽,甫亦阵亡殆:几乎C.一一程量不爽爽:清爽D.王师间道袭破之间:抄小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是时大清兵在郊圻久则群聚而笑之B.乃结车营卢沟桥良乃入,具告沛公C.收桑榆之效胡为乎惶惶欲何之D.皆与臣工考究于燕闲之间贪于财货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B.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C.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D.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金声,是崇祯元年的进士,在清军逼近都城时,他情绪激昂地请求当面陈述紧急事务。

2023年云南省九年级下册中考信息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云南省九年级下册中考信息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云南省九年级下册中考信息押题卷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学校举办“传承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演讲大赛,下面是小云同学的演讲稿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羸(léi)弱走向强大,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实现了“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之宏图,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谱写着一页页壮美篇章。

当年,面对西方技术的封锁和制裁,我们的航天科学家迎难而上、厚积薄(bó)发,才有了中国今天航天事业的篷勃发展。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船,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这些伟大跨越的历程无不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时代辉煌。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汗水、勤劳及以苦为乐的实干本色,将梦想变成现实。

冬日的戈壁滩深处,寒风凛冽;夏日的荒漠炽(zhì)热难耐,每一粒沙子都蒸腾着热气;深夜的研究室灯火通明,装配车间马达轰鸣……孜孜不倦的航天人将个人的奋斗融入航天事业中,非凡的奋斗历程了他们的热忱情怀与赤胆忠心。

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品质中充分彰显。

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们自然应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然而,我们更要向航天工作者学习,从小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弘扬的科学精神,传承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志存高远,逐光而行,用拼搏、奋斗和汗水担当、奉献的时代内涵(hán)。

有伟大航天精神的激励,一定能够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赢(léi) B.薄(bó) C.炽(zhì) D.涵(hán)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谱写 B.篷勃 C.孜孜不倦 D.热忱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铸就纪录解释B.铸造记录解释C.铸造纪录诠释D.铸就记录诠释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汗水、勤劳及以苦为乐的实干本色,将梦想变成现实。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王昶译文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王昶译文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王昶译文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原文:鸿基国训,贻后昆畲。

百世澄心,千秋继往。

宾猷匪测,嘉号益彰。

令儒礼备,维继人方。

戴东原先生墓志铭译文:他的学识和思想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

他一生以清廉正直立身,深受后世敬仰。

他的仁义典范是当代人们的楷模,将永远流传并传承下去。

戴震是个奇人,但科举之路颇为艰难。

乾隆年间考上举人,此后,多次赴考都没考上进士。

但是他比徽州的绝大多数进士有名,名气还很大,于是被朝廷选进去编写《四库全书》。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戴震在1775年被准许参加殿试,赐予同进士出身,并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的职位。

1777年5月27日,戴震在北京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江天一传》原文及翻译

《江天一传》原文及翻译

《江天一传》原文及翻译下文是关于《江天一传》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江天一传》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1)。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2)。

尝语人曰(3):“士不立品者(4),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5),每试辄拔置第一(6)。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7)。

家贫屋败(8),躬畚土筑垣以居(9)。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10)。

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1)徽州:清代徽州府,辖歙(shè)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

(2)具:通“俱”。

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3)尝:曾经。

语:对……说。

(4)立品:树立良好品德。

(5)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1628—1644)初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

(6)试:指童生岁试。

(7)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

(8)败:破、坏。

(9)躬畚(b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

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具。

此作动词用。

(10)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

(12)敝盖:破伞。

(13)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文言文翻译一、《江天一传》原文与翻译【原文】江天一①,字文石,徽州歙县人②。

《戴东原先生年谱》原文和译文赏析

《戴东原先生年谱》原文和译文赏析

《戴东原先生年谱》原文和译文赏析《戴东原先生年谱》原文和译文赏析戴震,字东原,休宁人。

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

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

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

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

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

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

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

经进图籍,论次精审。

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

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

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

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

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

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

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

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

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曰测算,曰典章制度。

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

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

”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戴震

戴震

气化分理 自然性善 遂欲达情
一、气化分理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 道。……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孟子字义疏证》 卷中 “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 非气化之谓。……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 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 也,非形而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 而不可遗。不徒阴阳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木金土, 有质可见,固形而下也,器也。其五行之气,人物咸 禀受于此,则形而上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宋儒亦知就事物求理也,特因先入于释氏, 转其所指为神识者以指理,故视理‘如有物 焉’,不徒曰‘事物之理’,而曰‘理散在事 物’。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 理散在事物,于是冥心求理,谓‘一本万殊’, 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徒以理为如有物焉,则不以为一理而不可;而 事必有理,随事不同,故又言心具众理,应万 事。心具之而出之,非意见固无可以当此者 耳。” 《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宋儒程子、朱子,……辨乎理欲之分,谓 ‘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 虽视人之饥寒号呼,男女哀怨,以至垂死冀生, 无非人欲,空指一绝情欲之感者为天理之本然, 存之于心。……此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 具,为祸又如是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 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 无可救矣。” 《与某书》 批判宋明道学“以理杀人”,从而对传统宗法 等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提出了政治上的抗议。 戴震的理、欲关系论已经突破了宋明道学的藩 篱,有追求个人权利的近代精神。
戴震的哲学思想
戴震,字东原,生于公元1724年 (清世宗雍正元年),死于公元 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安徽 休宁人。 他出身小商人家庭,自己早年也曾 从事于负贩,经常靠教书维持生活。 曾中乡举,但未考中进士。乾隆时 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 校订天算地理书籍。他对于天文算 学地理等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同时 更针对着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 学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他的著作很多,后人编为《戴氏遗 书》,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是《原 善》、《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短文翻译
先生 是 年 乃 能 言 , 盖 聪明 蕴蓄 者久 矣。
老师(戴震)这年才能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久 了的缘故。
就 傅读书,过目 成 诵,日 数千 言 不肯 休。
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 还不肯停止。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私塾先生)教授《大学章句》,到“右经一
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 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 出成果。
课外拓展
关于质疑的名言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 但也没有信仰。——周国平 • 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明人陈献章 •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关于本文:
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 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 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四库全书》 的纂修官之一。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段玉裁(1735-1815),清代语言文字学 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 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所著《说文 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课堂练习(难点字释义)
• • • • • • • • • 先生是年乃能言( 这,指示代词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表推测 ) 就傅读书( 靠近跟随 )( 师傅、老师 ) 师应之曰( 回应、回答 ) 即问( 当即,就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互相 )( 距离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这样 )( 那么 ) 师无以应( 没有 )( 可以用来 ) 此非常儿也( 不是 )( 平常 )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

戴震,字东原,江苏金坛人。

幼而聪颖,好学不倦。

长而究心经史,尤邃于《尚书》、《周易》。

年二十有五,举进士,授编修。

震好古文,通经史,尤精于小学。

时人推为儒者之魁首,谓其学不泥古,不拘今,独探本源,以求至理。

震尝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然古之师,往往泥于古,拘于今,不能通变,故弟子多不能成器。

吾欲求一师,能通古今之变,明道而不泥,授业而不拘,解惑而不滞,然后可以成吾志也。

”于是,震游历四方,遍访名师,以求得此难师。

遇一人,名某某,自谓通经史,能解古文。

震与之论学,问:“古文之道,何所取乎?”某某答曰:“古文者,载道之器也,不泥古,不拘今,方能载道。

”震曰:“然则古文之变,何所系乎?”某某犹豫,不能答。

震又问:“经史之奥,何所求乎?”某某曰:“经史者,载道之文也,不泥古,不拘今,方能载道。

”震微笑曰:“汝所云者,非吾所谓载道也。

载道在乎变,变在乎通,通在乎解。

汝未能通变,故不能载道。

”某某默然,羞愧不能对。

震遂辞去,再访高人。

历访数人,皆不能令震满意。

震叹曰:“吾求难师,难矣哉!”后遇一人,名某,自称通天人之学,能解万物之理。

震与之论学,问:“天人之际,何所求乎?”某答曰:“天人之际,在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在于通变。

”震曰:“然则天人合一之理,何所系乎?”某曰:“天人合一之理,在于通变,通变在乎解。

汝能通变,方能天人合一。

”震喜曰:“吾得矣!吾得难师矣!”自此,震随某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道而不泥,授业而不拘,解惑而不滞。

某亦以震为难得之弟子,相与切磋,共探真理。

译文:戴震,字东原,江苏金坛人。

自幼聪颖,好学不倦。

长大后深入研究经史,尤其精通《尚书》和《周易》。

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授编修。

戴震喜爱古文,通晓经史,尤其擅长小学。

当时的人推崇他为儒者中的翘楚,认为他的学问不拘泥于古,不拘束于今,独立探索本源,以求得最高真理。

戴震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然而古代的师傅,往往拘泥于古,束缚于今,不能通晓变化,所以弟子多不能成才。

《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对照翻译

《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对照翻译

《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对照翻译导读:《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对照翻译戴震,字东原,休宁人。

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

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

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戴震,宇东原,安徽休宁人。

读书时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拿《说文》教授他,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说文》的条目。

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事求是,不以一家之说为主。

跟着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以自己的学问向江永求问,江永为之惊叹;江永精通礼经济推步、钟律、音声、文字等学问,只有戴震能获得其全部。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

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

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

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

经进图籍,论次精审。

所校大戴礼记乾隆二十七年,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征召海内外博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

四十年,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

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

戴震勤于思考、兢兢业业,早晚翻卷检阅,寒暑不断。

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都是依次编排,精确审核过的。

他校对的《大戴礼记》《水经注》尤其经过详细的审核。

四十二年,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岁。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

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

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

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

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

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戴震的学问,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

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

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

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

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

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

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

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

经进图籍,论次精审。

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

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

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

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

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

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

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

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

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

震卒后,其小
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

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

”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
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鲫一项是(3分)
A.震出所学质之永质:问
B.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司:掌管
C.皆折节与交折节:降低身份
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就:完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家屡空,而学日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古训明则古经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上惋惜久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先生是年乃能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少时聪明乐学。

读书过目能背,日背数千言都不肯停下来。

在私塾学习《说文》,三年便掌握了全部内容。

B.戴震读书深思精研。

他既注重研究各种注疏文字,讲究实事求是,又敢于质疑前辈大家,且不囿于一家之说。

C.戴震才学颇受赏识。

南北学者都愿与他交往,四库全书总裁荐他为编修,皇上特命他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

D.戴震为学颇有建树。

他承继了江永的所有学说,在小学、测算、典章制度方面有突出成就,强调义理的重要。

7把文中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

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4分)
(2)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3分)
(3)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3分)
参考答案
4.D(就:靠近,跟随)
5.C(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B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

C项,均为音节助词。

D项,副词,才;连词,就。


6.D (“强调义理的重要”错)
7.(1)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

四库馆有了奇文和疑惑,总是向他咨询请教。

(“文学”“受知”“辄”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道,把它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这是(认为)古字古义不是用来阐明圣贤之道呀。

(“二”“明”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老师没有办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无以”“非常”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戴震,宇东原,安徽休宁人。

读书时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拿《说文》教授他,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说文》的条目。

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事求是,不以一家之说为主。

跟着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以自己的学问向江永求问,江永为之惊叹;江永精通礼经济推步、钟律、音声、文字等学问,只有戴震能获得其全部。

他性格十分正直,家里常常一贫如洗,但是学问却天天精进。

北方的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弨,青浦王昶,都降低身份与他交往。

乾隆二十七年,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征召海内外博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

四十年,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

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

戴震勤于思考、兢兢业业,早晚翻卷检阅,寒暑
不断。

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都是依次编排,精确审核过的。

他校对的《大戴礼记》《水经注》尤其经过详细的审核。

四十二年,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岁。

戴震的学问,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

他说:“圣贤之道不可凭空想象,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

想从古文经书中寻求圣贤之道,但是古文经书丧失殆尽,今古相距遥远,一定要寻求古字古义的解释。

古字古义的解释明确了,那么古文经书的含义就明确了;古文经书的含义明确了,那么圣贤之道就明确了,如果我们的思想与圣贤之道相吻合,就会借此而明了圣贤之道。

圣贤之道并非别的东西,它就存在于过去的典章制度中。

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道,把它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这是认为古字古义不是用来阐明圣贤之道呀。


戴震的学问主要在三个方面:小学(文字学)、测算和典章制度。

戴震死后,他的文字学,传授给了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测算的学问,传授给了曲阜孔广森;典章制度的学问,传授给了兴化任大椿。

他们都是戴震的弟子。

他死后十来年,清高宗拿出戴震校正的《水经注》询问南书房的众位大臣:“戴震还在吗?”答道:“已经死了。

”皇上叹息了好久。

戴震这年(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
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