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给暖暖教案(费心整理)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秋天之美,感受秋天的气息。
2. 通过诗歌《秋歌──给暖暖》,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欣赏秋天之美。
2.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诗歌《秋歌──给暖暖》printed copies2. Projector and whiteboard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诗歌《秋歌──给暖暖》,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强调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第二章:诗歌鉴赏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2. 运用技巧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诗歌鉴赏技巧。
2. 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 诗歌《秋歌──给暖暖》printed copies2. Handouts on poetry appreciation techniques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
2. 教学技巧:分发诗歌鉴赏技巧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技巧。
3. 诗歌解析: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深入解析诗歌《秋歌──给暖暖》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总结诗歌鉴赏的技巧,强调运用技巧的重要性。
第三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歌──给暖暖》。
(2)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短语,如“秋天的阳光”、“金色的田野”等。
(3)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秋歌──给暖暖》。
(2)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短语。
难点:(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2)提问:你们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和体验?2. 诗歌朗读:(1)让学生齐读诗歌《秋歌──给暖暖》。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诗歌理解:(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基本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表现,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诗歌《秋歌──给暖暖》的内容和感受。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可以描述秋天的景象或者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和景象。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绘画或者摄影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诗歌《秋歌──给暖暖》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提供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暖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诗歌的古典意象,体会诗人描摹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2、能力目标:体会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在寂寥、冷寂的寒秋中对暖暖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
一、激情导入诗和诗意,是一个时代美好的指针。
历史长河中:浪漫激昂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豁达豪放的苏轼,慷慨悲壮的辛弃疾,“诗名超越了国界”的泰戈尔,歌颂自由、呼唤善良的普希金,新月派诗人徐志摩,“雨巷诗人”戴望舒,“以爱温暖世界心房”的冰心,朦胧派诗人舒婷……一个生机盎然,和谐美好的时代需要涵养诗意。
台湾诗人痖弦以一首《秋歌——给暖暖》奠定了他在台湾现代诗坛的地位,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下面我们就从朗读开始走进痖弦秋的世界。
二、品读诗歌1、学生朗读。
这首诗里写到了一些景物,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把这些景物勾画出来。
我们把这些景物连缀起来看,就会发现它其实刻画了一个整体的形象,什么的形象?2、全班同学齐读诗歌的前三节,体会一下诗人笔下的“秋天”?教师点拨补充:(1)“落叶”出现在古诗中,便与悲秋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听到:诗人贾岛落第后在长安街头徘徊低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落叶诉说着世人的漂泊之苦;寄托着词人的故国之思。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看到落叶,诗人不仅悲自然之秋,还悲人生之秋。
(2)“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作者给这句配上了颜色,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蓝色”?蓝色,宁静、深远;白色,素雅、纯净。
荻花,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而牵挂于根。
(3)砧,捣衣石。
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却在那一个心灵最为脆弱的季节被疯狂撞响。
这砧声李白听到过,他听懂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期盼,于是便有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歌——给暖暖》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案教案标题:《秋歌,给暖暖》教学内容:诗歌赏析课程目标:通过赏析《秋歌,给暖暖》,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的抒情意境,理解诗歌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频或朗读《秋歌,给暖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赏析(20分钟)1.教师解释诗歌背景:《秋歌,给暖暖》是中国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是关于秋天景色和情感的一首诗歌。
2.学生阅读诗歌文本:请学生读一遍诗歌文本,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3.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诗歌中的意象。
4.全班讨论: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指导学生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义和表现手法。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主题:《秋歌,给暖暖》主题是秋天的景色和情感,通过诗歌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对爱情的表达。
2.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抒情情感和节奏美感。
3.学生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帮助他们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
-诗人如何描绘秋天的景色?-诗人对暖暖的爱情表达是怎样的?-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代表了什么意义?第四步:诗歌写作(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或景色,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写作,写一首描述秋天景色的诗歌。
2.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多接触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理解了《秋歌,给暖暖》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诗歌赏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秋歌——给暖暖》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案教案:《秋歌,给暖暖》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秋天的感知能力,引发学生对于秋天的情感共鸣。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解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出人物与事物的情感。
2.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解释。
2.培养学生对于秋天的感知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将一段描述秋天的文字投影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阅读,引发学生对于秋天的思考和感受,并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
Step 2:课文阅读(15分钟)请学生大声朗读《秋歌,给暖暖》这首诗歌,然后逐句解读,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请学生逐句翻译。
Step 3:理解课文(10分钟)在学生理解每句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对于农村的怀念、对于家乡的思念等等,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Step 4: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所要表达的意义。
Step 5:感知秋天(10分钟)让学生闭目,回忆自己对于秋天的感受,教师可以放一段秋天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Step 6:以诗会友(15分钟)请学生以《秋歌,给暖暖》为模板,写一首自己对于秋天的诗歌,并请愿意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Step 7:诗歌朗诵(15分钟)请学生朗诵自己写的诗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从诗歌的朗诵中感受学生对于秋天的情感表达。
Step 8: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学生对于秋天的感知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感受秋天的美好。
Step 9: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短文,并对短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剖析和解释。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歌──给暖暖》的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歌──给暖暖》的内容。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3 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受。
4.2 朗读学生齐声朗读《秋歌──给暖暖》,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5 思考与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背诵《秋歌──给暖暖》。
5.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5.3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秋天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6.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诗歌的理解、作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6.3 分享环节评价评价学生在分享环节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7.2 教学方法反思7.3 学生反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反思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歌──给暖暖》,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色、气候变化和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秋歌──给暖暖》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农村生活的诗歌,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怀念,展现了秋天美丽的风光和丰收的喜悦。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3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景色和收获。
3.2 自主学习:(1)课文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色?(2)作者为什么给暖暖写这首诗?(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4 教师讲解: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翻译课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3.5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热爱家乡、珍惜劳动成果。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写法。
4.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你对秋天的印象。
4.3 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课文、写感受和背诵课文的情况。
5.3 学生自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他们自我提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直观演示: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秋天的景色和农作物,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6.2 情境创设:模拟农村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喜悦,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秋歌——给暖暖》教案教学设计
秋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
砧声
秋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秋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暖暖是什么?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秋歌──给暖暖-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秋歌──给暖暖-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根据人教版选修课程中《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的内容整理而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的是一首名为“秋歌──给暖暖”的现代诗歌,了解文学大师连玉生的创作风格与文化背景。
本节课需要的前置知识包括现代诗歌的基本要素、作者背景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要素,能够较为准确地鉴赏现代诗歌;2.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文化背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涵;3.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判断标准,发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1. 自主阅读请同学自主阅读《秋歌──给暖暖》,思考以下问题:1.此诗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有哪些创新之处?2.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表达的?3.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有哪些?2. 群体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以下问题:1.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两句,为什么?2.除了创新的语言表达,你在此诗中还察觉到了哪些别致的表现方法?3.此篇诗歌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上的震撼或启示?3. 教师点评请老师对同学们的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并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解读。
同时,请老师引导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对此诗歌的理解。
4. 课程拓展同学们在课后请阅读连玉生的其他作品,并尝试将他与其他现代诗人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评价1.同学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如何?2.同学们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是否可以扩展到其他现代诗人?3.老师的点评是否能够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和探究?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阅读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在考虑如何进行讨论时,发现同学们对于现代诗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认知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弥补。
学案3:秋歌——给暖暖
秋歌——给暖暖【学习目标】1、学习以具有定向性的意象为切入点的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体会本诗蕴含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1、从意象入手感悟诗中营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2、体会暖暖这个意象的多样性的内涵【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痖弦,台湾著名诗人,原名王庆鳞。
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今南阳市宛城区)东庄的一个农民家庭。
六岁入本地杨庄营小学,九岁入南阳私立南都中学,十六岁入豫衡联合中学,1949年8月,在湖南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并随之去台。
到台湾后进国民党政工干校的影剧系学习,1953年3月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海军工作。
1961年任晨光广播电台台长。
1966年12月,以少校军衔退伍。
1969年任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
1974年兼任华欣文化事业中心总编辑及《中华文艺》总编辑。
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
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至今。
其间曾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创作中心,并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
评论家叶珊称道痖弦的诗“是从血液里流荡出来的乐章”,“甜蜜而冷肃”。
一时间甚至“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传说;抄袭模仿的人蜂拥而起,把创造的诗人逼得走投无路。
”(《深渊·后记》)诗评家罗青曾给予这诗集高度评价:“自五四运动以来,在诗坛上,能以一本诗集而享大名,且影响深入广泛,盛誉持久不衰,除了痖弦的《深渊》外,一时似乎尚无他例。
”2.背景链接:《秋歌──给暖暖》作于痖弦写作生涯的早期,大约在这一时期,痖弦提出“新民族诗型”的观点(1956),主张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
一再地回响着汉语古典诗歌的声音的《秋歌──给暖暖》可看做对这一观点的实践。
【整体感知】这的确是一曲秋天之歌。
痖弦是那种“轻盈型”的诗人,正如这首诗,它是以轻盈的旋律、节奏和姿态步入我们的艺术想象的。
实际上,也可以将它看做一首经过“剪辑”后的诗,线条由复杂归于简单,氛围由喧闹进入静谧,包括那七月、南国、北方、山径、寺院和秋天等,都显然呈现出极其单纯的品质来。
总结《秋歌给暖暖》的教案PPT
介绍秋天的自然现象、动植物变化等科普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渠道优势
这些网络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秋 天的魅力,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建议
秋天摄影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秋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秋天的美景,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简介与特点
教材内容
简要介绍《秋歌给暖暖》的主要内容 、主题和人物形象。
教材特点
分析《秋歌给暖暖》的文学特点、艺 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 学价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互动。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展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果。
尽管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和演唱,但仍有少数学生参与 度不高,需要关注。
下一步优化措施提
优化教学内容安排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课堂节奏紧凑且富有变化,以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参与度
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唱,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 ,给予更多关注和引导。
借景抒情
对比与反衬
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将自己 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了借景抒情的 效果。
诗中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如冷暖色 调的对比、动静结合的反衬等,突出 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含蓄表达
诗歌在表达情感时采用了含蓄的方式 ,让读者通过意象和氛围去感受作者 的情感世界。
03
知识点梳理与运用
重要知识点回顾
和学习效果。
教学效果显著
秋歌——给暖暖教案(费心整理)
秋歌——给暖暖教案(费心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导入新课: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诗,未必是诗人。
有的人却可以凭借一首或几首诗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诗人。
台湾诗人痖弦就是以一首《秋歌——给暖暖》奠定了他在台湾现代诗坛的地位的。
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请同学们将书打开)下面我们就从朗读开始走进痖弦秋的世界。
二、朗读:1、学生个别朗读。
请一个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好不好大家推荐一位。
(好,众望所归。
)你觉得读这首诗应注意哪些问题(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按照你的设想来读一下。
2、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教师学生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不让人觉得悲凉到底:哀而不伤),并通过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轻柔、舒缓的节奏)来表现。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全诗的亮色——暖暖,并通过语调高低的变化来表现“暖暖”给人情绪上带来的震动。
)感情上:……断句上:……声音:本身有一种适合朗读的气质。
另外,读出作者发现暖暖的那一种欣喜。
3、全班齐读(把两位同学的朗读结合在一起,知道怎么读了吗我们酝酿一下感情,一会儿集体朗诵。
准备好了吗可以了啊!秋歌——给暖暖——痖弦——一二)……嗯,好的,提醒大家:集体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控制一下语速。
三、分组讨论:我们现在回到之前的问题,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给诗人带来这么巨大的影响力呢好像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对吗所以呢我们就想从诗歌的语言、意象、主题这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痖弦的这首《秋歌——给暖暖》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那么我们同学呢分成三组(每一组之中前后两排为一个小组),第一组的同学,你们就从语言的角度,第二组,就从意象的角度,第三组,就从主题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那么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同学可以合作交流。
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交流之后呢,组内可以派一位代表来发言,将你们组内讨论的结果给大家阐述一下。
其他人如果对这位代表的发言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或者需要补充的话,也可以站起来阐述和补充。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歌──给暖暖》。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温暖和关爱。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秋歌──给暖暖》。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次的情感理解。
(2)诗歌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秋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4. 情感教学法: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
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诗歌文本、相关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象,激发对秋天的喜爱。
(2)板书课题《秋歌──给暖暖》,简介诗人及诗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主题。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描绘的秋天景象。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
5. 写作练习(1)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秋歌──给暖暖》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作品背景等文学常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歌主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暖暖的深厚感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分析诗歌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联系自身实际体会亲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秋歌──给暖暖》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概括诗歌主题,联系自身实际体会亲情。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表现手法等。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秋歌──给暖暖》文本。
5.2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3 参考资料有关《秋歌──给暖暖》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6.2 问题引导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理解诗歌主题、分析诗歌形象的目的。
6.3 互动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秋歌——给暖暖》优秀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诗歌语言,提升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准确深刻理解诗歌主题。
3、感悟生活中的温暖,感悟心灵的力量。
教学重点通过体味意象和语言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秋歌”和“暖暖”的关系,把握“暖”暖的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联系法设境法教学步骤1、分析秋的意象,感知秋境,秋情。
2、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挖掘“暖暖”内涵,体味诗歌主题含蓄美,多义美。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谈谈“你心中的暖暖”。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写秋,马致远是高手,在《天净沙秋思》中,他这样来表现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推向了顶峰。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台湾诗人痖弦的作品《秋歌——给暖暖》,看看是否也有浓浓的北秋味道呢?二、明确音义,做好准备。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明确词义,做好鉴赏准备。
2、齐读,检查基本音义完成情况。
如有错误,教师做好订正及释义工作。
如无错误,表扬肯定,并迅速进入下一环节。
三、品意象,感秋味。
1、这首诗的题目是“秋歌”,那么诗中选择了哪些秋的意象呢?请大家找出来,并体味一下痖弦笔下的秋有怎样的况味。
明确:(1)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秋空落花(2)落叶颤抖萧瑟肃杀视觉拟人荻花消失萧瑟凄凉视觉湖沼蓝睛沉静清凉视觉比喻砧声远了淡远幽眇听觉虚写雁子不再写诗轻灵美好视觉拟人秋空辽夐辽远寂寞视觉形容词落花残败的寂寞伤感视觉形容词(3)前三节用一系列秋的意象和语言给我们以秋的萧瑟、凄凉、辽远、清淡、静谧之感。
从眼前到天空,从南国到北方,这个秋无限扩展延伸,沉静悲凉浸染了天地和整个宇宙,身处其间,让人感觉无限孤独寂寞渺小。
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前三节,感知痖弦心中的秋味。
请一位同学再来单独朗诵前三节,让我们一起通过他的声音走入痖弦的秋。
诗评:xx同学低沉地语调,和缓的语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痖弦笔下秋的沉静悲凉,这哪里是痖弦的秋味,这明明就是痖弦生命中某个瞬间的人生况味。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课文《秋歌──给暖暖》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1.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2.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秋天的美丽和温暖。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秋歌──给暖暖》的阅读与理解。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2.2 运用想象力,感受秋天的美丽和温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3.1.2 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感受和意义。
3.2 阅读理解3.2.1 学生自读课文《秋歌──给暖暖》。
3.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2.3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3 写作练习3.3.1 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写一段话或一首诗。
3.3.2 学生互相展示并评价彼此的写作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4.2 阅读理解能力4.2.1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3 写作能力4.3.1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秋歌──给暖暖》5.2 图片或实物:秋天的景色和特点5.3 参考资料:有关秋天的诗歌或文章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6.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6.1.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6.1.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歌──给暖暖》,使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向往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秋歌──给暖暖》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2.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养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歌──给暖暖》的相关背景资料、诗歌解析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秋歌──给暖暖》,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贵州省的秋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秋歌──给暖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暖暖的阳光、金黄的稻谷等,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象,创作一幅描绘秋天景象的画。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段描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文字。
八、拓展延伸1. 推荐其他描写家乡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2. 组织一次以“家乡之美”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九、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养分,提高文学素养。
十、课后作业1. 背诵《秋歌──给暖暖》。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歌──给暖暖》。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作用。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对母爱的颂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冰心的诗歌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尊敬父母的美德。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乐于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 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奥的哲理和情感的理解。
2.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创作诗歌的引导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秋歌──给暖暖》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秋歌──给暖暖》。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例子。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解析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2)学生分享对诗歌解析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对诗歌创作的体验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秋歌——给暖暖》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诗歌的古典意象,体会诗人描摹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在寂寥、冷寂的寒秋中对“暖暖”的向往和珍视,学会用“暖暖”给予他人温暖。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秋歌”与“暖暖”的关系。
1课时一、导入(课前播放视频)瘂弦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又坎坷,在苦中作乐的营房生活中,在远离故土的异乡生活中,在与妻子长期分离的相思中,他肯定有孤独和哀伤的时候,那么他是从哪里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他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瘂弦的诗歌《秋歌——给暖暖》。
二、提问题:听朗读,根据诗歌题目和内容,提出些疑问和问题。
(一)、老师范读(二)学生提问:1、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意思?2、“暖暖”是什么?是个人吗?3、这首诗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作者所选的意象和“暖暖”有什么关系?5、为什么说“秋天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一个暖暖”?6、诗歌的第四节和第五节意思有些矛盾。
一会儿说“秋天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一个暖暖”,一会儿又说“只留下了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如何理解?7、标题中的“秋歌”和“暖暖”之间有什么关系?(看来同学们都充分开动了脑筋,思维非常的活跃,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刚才有同学问“秋歌和暖暖有什么关系”,看来有的同学看不出秋歌和暖暖之间的关系。
既然痖弦这首诗的主标题叫《秋歌》那么我们不妨把给暖暖的部分去掉,一起来学习《秋歌》(修改版1)。
展示:《秋歌》(修改版1)ppt《秋歌》(修改版1)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声远了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三、找意象,品意境(一)、请同学们齐读ppt上的《秋歌》(修改版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歌──给暖暖》,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秋歌──给暖暖》,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秋歌──给暖暖》的作者、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2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意境等,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3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秋歌──给暖暖》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2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4.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秋歌──给暖暖》,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5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and 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麦田、红叶满林等,让学生置身于秋天的氛围中,增强对诗歌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
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诗,未必是诗人。
有的人却可以凭借一首或几首诗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诗人。
台湾诗人痖弦就是以一首《秋歌——给暖暖》奠定了他在台湾现代诗坛的地位的。
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请同学们将书打开)下面我们就从朗读开始走进痖弦秋的世界。
二、朗读:
1、学生个别朗读。
请一个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好不好?大家推荐一位。
(好,众望所归。
)你觉得读这首诗应注意哪些问题?(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按照你的设想来读一下。
2、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教师学生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不让人觉得悲凉到底:哀而不伤),并通过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轻柔、舒缓的节奏)来表现。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全诗的亮色——暖暖,并通过语调高低的变化来表现“暖暖”给人情绪上带来的震动。
)感情上:……断句上:……声音:本身有一种适合朗读的气质。
另外,读出作者发现暖暖的那一种欣喜。
3、全班齐读
(把两位同学的朗读结合在一起,知道怎么读了吗?我们酝酿一下感情,一会儿集体朗诵。
准备好了吗?可以了啊!秋歌——给暖暖——痖弦——一二)
……嗯,好的,提醒大家:集体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控制一下语速。
三、分组讨论:
我们现在回到之前的问题,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给诗人带来这么巨大的影响力呢?好像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对吗?所以呢我们就想从诗歌的语言、意象、主题这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痖弦的这首《秋歌——给暖暖》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那么我们同学呢分成三组(每一组之中前后两排为一个小组),第一组的同学,你们就从语言的角度,第二组,就从意象的角度,第三组,就从主题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那么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同学可以合作交流。
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交流之后呢,组内可以派一位代表来发言,将你们组内讨论的结果给大家阐述一下。
其他人如果对这位代表的发言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或者需要补充的话,也可以站起来阐述和补充。
嗯,现在开始。
……讨论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小了,看样子基本上应该有一个看法了。
嗯,那么就先从语言开始,好吗?第一组同学,哪位做代表?
①语言: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如化用、借鉴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增加了作品底蕴,使诗歌语言别具典雅和谐之美;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起到了强调作用;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反复等),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同时,人格化的描写,使得原本悲凉冷清萧瑟肃杀的秋天,带上了神奇、美丽、温情的色彩。
请坐下,那么第二组同学探讨的是意象,因为意象比较多,我们就请两位同学做代表。
先请女同学的代表。
……请男同学的代表。
②意象:所选意象都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现秋天的,但意境却不同于一般悲秋之作中的萧索凄凉,也不同于刘禹锡《秋词》之类的作品中的壮阔豪迈,而是别有一番清静高远,充满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作者还独创了一个意象“暖暖”,“暖”本是形容词,连用后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别具象征意味,此外,从音节上看,“暖暖”为叠词,暖——暖,读起来有一种舒缓的效果。
诗人说秋天还“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
这样就使得诗歌的意境在淡远清凉的色彩上又涂上了温暖的调子,因而诗境也变得深远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在秋天悲凉、萧瑟这些令人感伤的情调下,暖暖的出现给衰败的世界(生命)带来一抹亮色。
秋天,给人的感觉,不是“冷”,而是“暖”。
落叶、荻花、砧声……所有这些意象都给我们带给我们秋的萧瑟凄凉的意境,没有用悲伤的词语却让我们体会到悲怆的情感。
但是读完这首诗并不让人觉得悲凉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暖暖”这两个反复出现的字。
我们将意象融在一起之后,由意象我们就可以升华出一个主题,对主题进行探索。
那么希望第三组的同学,在第二组的基础上更近一层,探讨一下主题。
第三组,哪位同学发言?
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哪个词(意象)最关键?暖暖还有理解这首诗哪句诗最关键?最后一句
③主题:把握这首诗的主题,关键是理解“暖暖”的象征意义和体会诗的结尾“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的含义。
可以有如下几种理解:
a暖暖是爱人,秋天种种美好事物的远去带有作者对往昔甜美情感的回味。
暖暖就是一切,表达了作者对感情的珍爱,视爱情为生命全部的决绝。
b暖暖是朋友,在冰冷的世界,暖暖人如其名,给人心灵的温暖和慰藉。
朋友的关爱,给人对抗寒冷的勇气和力量。
c暖暖是亲人,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
当全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唯一的港湾就是母亲。
d暖暖什么都是,是每个人心中最隐秘最纯洁最令人向往的一份情怀。
在荒凉无比的秋天,在万般孤寂、落寞之际,对于诗人而言,“只留下一个暖暖”,也就够了。
无疑,留下的暖暖是一份向往,是一份情怀。
e暖暖什么都不是,人们用暖暖记录季节交替变化瞬间的感受,一个暖暖对应一切,走了的秋是一个具像,留下的暖暖是一种精神。
诗人用绝望留下一个暖暖,又由暖暖留下一切。
瞬间亦可永恒,于秋的荒凉萧瑟中给人以温暖的慰藉。
主题超越了悲秋的传统,减轻人类灵魂的不安,还人类以旷达。
最后两点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可在学生对“暖暖”具像理解的基础上,提示学生超越形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五、写作练习:
1、布置写作内容
我想啊,只要认真思索,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诗歌鉴赏的妙处,我们越品它越有味道。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72位同学,那么就会有72个不同的暖暖。
不论暖暖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还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总之,暖暖给了诗人无限的慰藉和旷达前行的力量。
诗人心中的暖暖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当秋叶尽落,荻花消失,雁声苍茫的时候,暖暖是什么?在举世寒凉,冰冷无限的冬日,留下一个暖暖,那又该是怎样的一份心境?这个暖暖是以怎样一个形象出现的?又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母亲还是恋人,朋友还是孩子?•
①以“我心中的暖暖”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小散文
②根据探究内容,从一个方面写一篇鉴赏性的小短文
我先给大家做一下示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我心中的暖暖》
是你,轻轻地走来,在这寂寞的秋天里,绽开一朵芬芳的花于我的心中。
于是砧声的冷清,落叶的飘零,荻花的消失,并没有让我感到一丝的悲凉,我倚坐树下,轻轻嗅着空中秋的气息,仰望着成群的大雁在广阔的天空飞过,远方幽幽地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和着马蹄轻轻踏在破碎的残花落叶上的声音,优美得宛如天籁。
闭上眼,朦胧中你又一次出现,莞尔一笑,一张清澄的脸陶醉了我的秋天。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
如果课堂时间不足,作业可留在课下完成。
时间关系,就不能一一展示了。
但是,只要你写下了,就应该让它留在心底。
请大家将自己写的好好整理一下,抄到摘抄本上,方便互相传看。
《秋歌》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了。
六、总结:
秋天走了,一切走了,但有暖暖伴以晨昏,遂觉万物随身而在。
走了的真的走了吗?留下的又是怎样的存在?“走了”的秋天是一个具像,而留下的暖暖是一种精神,诗的不尽韵味在我们的体验中不断发酵,历久弥醇。
读诗使人聪慧,每一次读诗都会给你带来新的发现,哪怕是一首很久以前读过的诗,也会因为你的经历你的参与而呈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面貌。
多读一读诗歌吧,她能减轻生活的沉重,引领我们回首心灵深处的朵朵鲜花和阵阵丝雨……给我们一个坚强下去的理由。
愿同学们从今以后热爱诗歌!最后让我们在诵读中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