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方法制备鱼类染色体装片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要进行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选择合适的鱼类样本:选择合适的鱼类样本,确保鱼体健康且处于成熟状态。

2. 准备鱼体标本:将鱼类标本进行解剖,取得鳃片。

小心保持鳃片的完整性,避免扭曲或损伤。

3. 预处理鳃片:用PBS(磷酸盐缓冲盐溶液)或其他合适的缓冲液浸泡鳃片,以去除杂质和细胞间的粘附物质。

4. 染色体制备:将浸泡后的鳃片转移到含有半胱氨酸(Cysteine)和酶解液(例如10% 酵素溶液)的培养皿中,并用放大镜轻轻剪碎鳃片。

留在培养皿中15~30分钟,室温下酶解。

5. 停止酶解:添加冰冷的PBS或其他合适的缓冲液终止酶解作用,以停止细胞的消化。

6. 制备细胞悬液:用吸管和移液器将酶解后的鳃片过滤去除大颗粒物,获得细胞悬液。

7. 染色:将细胞悬液滴到清洁的载玻片上,利用染色方法(如吉姆萨染色、格尔染色等)给细胞染色。

8. 封片:在染色后的载玻片上加一滴透明封片剂,然后用盖玻片盖住。

9. 观察:将封好的玻片放到光学显微镜下,通过目镜或相机观察鱼类鳃细胞的染色体。

以上是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的步骤,具体操作时还需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和优化步骤细节。

鱼类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鱼类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鱼类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引言染色体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组结构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采用细胞学技术,制作鱼类染色体制片,并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特征。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鱼悬浮液- 漂白液:含有3%的鳗鱼酸和0.9%的氯化钠溶液- 10%氯化锂溶液- 醋酸铬酸乙酯溶液- 各类显微镜标本玻片- 显微镜- 辅助工具:玻璃棒、塑料移液管等2. 实验步骤:- 步骤1:取适量鱼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后将上清液倒掉;- 步骤2: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漂白液,并在4°C下放置1小时,使细胞解离;- 步骤3:去除漂白液,加入10%氯化锂溶液,温和摇动离心管,使细胞悬浮均匀;- 步骤4:去除锂溶液,加入醋酸铬酸乙酯溶液,摇动离心管,使细胞制片;- 步骤5:将制片取出,放入烘箱中,将其加热至80°C,使制片固定;- 步骤6:将制片放入显微镜标本玻片中,加入一滴甘油,并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制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得到鱼类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信息。

鱼类的染色体通常是线状的,并且数量较多。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和着色情况,了解不同种类鱼类的染色体差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漂白液和锂溶液来解离细胞和制备染色体制片。

漂白液可以去除细胞内的色素,提高显像效果。

锂溶液则是用来均匀分散细胞和保持形态的。

制片成功后,我们将制片放入标本玻片中,加入甘油来保持制片的透明度。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调整倍镜放大倍数,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鱼类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关系。

不同物种间染色体的差异可以为物种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鱼类染色体制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该实验方法为研究鱼类细胞遗传学特征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备和组型分析的通用方法。

本文件界定了鱼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术语和定义,描述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玻片标本的制备和组型分析。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种质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体细胞体外培养法somatic cell culture in vitro通过无菌操作,获取鱼的肾脏组织细胞或血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细胞分裂刺激物,刺激淋巴细胞大量进入分裂状态。

然后,加入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被阻抑在分裂中期,而获得鱼类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3.2体细胞体内培养法somatic cell culture in vivo通过向鱼体内注射细胞分裂刺激物,刺激淋巴细胞大量进入分裂状态。

取出肾脏组织在生理盐水中将其充分剪碎或撕碎,再加入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

3.3体细胞直接法direct method of somatic cells将小鱼浸泡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中,使其分裂旺盛的鳃丝上皮细胞被阻抑在分裂中期,而获得鱼类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3.4胚胎细胞直接法direct method of embryo cells选用发育正常的囊胚期或原肠期早期胚胎,将其细胞吹打分散后,加入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将细胞阻抑在分裂中期,获得鱼类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3.5空气干燥法air-drying technique将收集的细胞经过低渗、固定、滴片,然后斜放静置,待其自然干燥。

3.6火焰干燥法flame-drying technique将收集的细胞经过低渗、固定、滴片,然后立即将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快速过火4次~5次。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摘要:
I.引言
- 介绍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重要性
- 阐述快速制备和观察的必要性
II.实验材料与方法
- 列举所需材料
- 详述制备步骤
- 描述观察过程
III.结果
- 展示实验结果
- 分析结果的意义
IV.讨论
- 探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 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V.结论
- 总结实验成果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正文: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对于研究鱼类生物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简便、快速且高效的染色体
标本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观察。

实验材料主要包括:鱼类鳃细胞、醋酸洋红溶液、盐酸酒精溶液、显微镜等。

首先,将鳃细胞置于载玻片上,用醋酸洋红溶液进行染色。

接着,用盐酸酒精溶液对染色后的细胞进行固定。

最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标本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本方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清晰可见,形态完整。

观察结果与传统的染色方法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染色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染色剂的浓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改进措施,如增加染色时间的梯度设置,优化染色剂的配方等。

总之,本方法为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鲤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鲤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鲤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吕真(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新乡,453003)摘要:方法:本文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鲤鱼的中期染色体。

结果表明:鲤鱼染色体是二倍体,数目为2n=100,核型公式为:2n=22m+24sm+54st.t, 染色体总臂数NF=146。

结论:不同产地的鲤鱼核型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鲤鱼染色体组型核型(Karyotype)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现,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

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体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等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1]。

对鱼类细胞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的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而且对预测鉴定种间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结果,了解性别遗传机理以及基因组数,物种起源,进行种族关系的鉴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对鱼类染色体的研究,以后,许多学者对大量鱼类的染色体组型进行过考察,在我国2千多种鱼类中已对约240种鱼的染色体核型作过介绍。

日本研究者Makino[3]曾以精巢为材料,以经典的切片方法,研究了鲤鱼的染色体,指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104,单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2。

后来Ojima和Hitotsumachi[4]以精巢与肾为材料,未经培养(直接法),采用低渗处理和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鲤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过分析,得出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100。

我国的相关研究是从八十年代才开始的,吴志安[5]﹑王蕊芳[6]﹑余先觉[7]等相继作出了有关染色体研究的报道。

本文对鲤鱼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鲤科鱼类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与以前的相关报道加以比较。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实验用鲤鱼(Cyprinus carpio)于2004年5月购于新乡市洪门镇市场,共6条,性别经过性腺鉴定为4雄﹑2雌,体重470—670g,体长25—32cm。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最新版】目录一、鱼类鳃细胞的重要性二、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1.实验材料准备2.实验操作步骤a.细胞悬液的制备b.染色体的染色c.显微镜下的观察三、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观察结果四、实验的结论与展望正文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一、鱼类鳃细胞的重要性鱼类作为水生生物,其鳃部是鱼类与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鳃部的细胞结构复杂,其中的鳃细胞在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鱼类鳃细胞的研究,可以揭示鱼类的适应性进化、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为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1.实验材料准备主要包括实验鱼种、消毒器械、载玻片、盖玻片、细胞悬液、染色剂等。

2.实验操作步骤a.细胞悬液的制备将实验鱼种鳃部组织剪碎,用细胞悬液将组织细胞溶解,制成细胞悬液。

b.染色体的染色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加染色剂。

染色剂会逐渐渗透到细胞内部,使染色体着色。

c.显微镜下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鳃细胞染色体标本,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量、排列等特征。

三、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鱼类鳃细胞染色体具有明显的条带状结构,染色体数量与鱼类基因组大小相一致。

同时,不同鱼类的鳃细胞染色体在形态、数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出不同鱼类在遗传信息上的差异。

四、实验的结论与展望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进行了显微观察。

实验结果为鱼类鳃细胞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2种制备黄河鲤鱼染色体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

2种制备黄河鲤鱼染色体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

v r t eme a h s n e sas h i h s 1 4 )wh n c lh cn ste t e ttmewa . y f ig e ,h tp a ei d x i lo t ehg e t( . 9 e o c ii e r am n i s2 0h b i n x
的标本 背景清晰 , 色后形态可辨 , 染 且染色体分散 良好 , 此间没有交联 , 彼 放大后染色体 的测量较 易完成 , 以进行 可
核 型分 析 .
关键词 : 黄河鲤 鱼 ; 染色体制备 ; 分裂
中 图 分 类 号 : 6 . 1 ; 9 3 S9 5 16 Q 5
,^、 ‘ ,
理时 间一定 时 , 培养 时间 3d后分裂指数最 高 , 14 , 为 . 6 且分裂相在前 3d逐渐增多 , 4d 第 开始减 少 ; 同时发现 ,
在 培养 时间一定时 , 秋水仙素处理时 间为 2h时分裂 指数最 高 , 14 . 为 . 9 因此 认为最 佳染色 体制备 条件 为 : 培养 时间 3d秋 水仙素处理 2h 与传统 的体 内注射 P , ; HA短期培养 法制备的染 色体标本 相 比, 外 肾细胞 培养法制备 体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3 5 2 1 ) 10 4 —4 0 34 1 (0 20 ~0 10
・ ・ .1 .
om Darl on Chrom osom e s ot prepar 1 at On l n t O W t W
m e h d n p i ia i n o o d t n t o s a d o tm z to fc n ii s o f rY el w v r c r o lo Ri e a p

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概述

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概述
备。
染色体具有数 目多、 形态小 、 分裂指数低 的特点 , 培养皿中 . 用小剪刀将其剪碎 . 再将其转移到 1 0 m l
制备大量分裂相且染色体 图像 清晰的片子较难 . 离 心管 中并用 吸管 反复 吹打 .再 吸人 一 些 生理 盐 O m 1 . 混合均匀 . 静置 5 分钟后取上层细胞悬 这就给鱼类染色体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 .加大了 水至 l
人0 . 5 一 l m l 卡诺 氏固定液 ( 冰醋酸 : 甲醇体积 比为 索 出的有 : 牙鲆在细胞终止培养前 4 h 加入终浓度 1 : 3 , 现配现用 ) 吹 打均匀 , 离心 ( 1 0 0 0 r / m i n ) 8 m i n , 为1 . 5 u g / m l 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半滑舌鳎在细 弃上清 。 胞终止培养前 3 h 加入终浓度为 0 . 0 8 u g / m l 的秋水
关键词 : 鱼类; 染 色体 ; 制 备
目前鱼类染色体标本 的制备主要有以下 3 种 染色体 ( C h r o m o s o m e 1 是细胞 的生命形式所携 带的 D N A结构 . 是遗传物质 的主要载体 生物体 方 法 。 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 目和结构是该生物重要 的遗传 1 . 1 头肾一 P H A注射法 标 志之 一 。 在 真 核细 胞 中更 是 如此 。在 自然 界 中 , 头 肾一 P HA注 射 法 是 由 山西 大 学 生物 系的 林 每个物种 的细胞 中都存在一定数量 、 大小 、 形状 的 义浩先生『 6 1 最早报道 的, 这是一种快速 简捷 的染 染色体 .不 同物种 的染色体都有各 自特定 的形态 色体制备方法 .自报道以来一直被业内学者所借 结构( 包括染色体的长度 、 臂 比、 着丝点位置等 ) 特 鉴 。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 1 . 1 . 1 注射 P H A和秋水仙素 征. 即不同物种 的染色体组型特征不一样 因此染 实 验前 1 天按质量 比 1 0 u g / g鱼 体 重 注 射 色体研究对认识和了解生物遗传组成 、遗传变异 规 律 和物种 起 源 、进化 及种 族关 系具 有 重要 的科 P H A ( 植物血球凝集素 ) , 注射部位为实验鱼 的胸 1 2小 时后 ,按 8 u g / g 鱼体 重 再 次 注射 学意义。 随着染色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 染色体技术 鳍 基部 。 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对鱼类 P H A . 4 小时后 .按 2 u g / g 鱼体重在实验鱼胸鳍基 进行核型分 析 、 荧光原位杂交 、 基 因定位 等 , 然而 部 注射秋 水仙素 这些染色体研究技术都 离不开染色体标本 的制 1 . 1 . 2 取 材 注射秋水仙素 1 . 5 — 2 小时后 .将实验鱼断尾 O分钟 . 取 出实 验鱼 头 肾 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化学 及鳃 部 动 脉在水 中放 血 1 试剂( 秋水仙素 ) 破坏纺锤体 . 使分裂的细胞处于 放 人 盛有 生理 盐 水 ( 0 . 8 % N a C 1 ) 的培 养 皿 中清 洗 2 — 3 遍 .然 后 再将 其 置 于盛 有少 量 的生 理盐 水 的 有丝分裂中期 . 染色体破膜后平铺在玻片上 鱼类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实验报告(一)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实验报告(一)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实验报告(一)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快速制备及观察实验报告简介•本实验旨在探究鱼类鳃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特征,并通过快速制备和观察染色体标本来进一步了解其形态和功能。

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鱼类样本(不同种类的鱼类均可)•细胞培养基•离心机•显微镜和镜片•血细胞计数仪•碘酸盐、醋酸、五氧化二磷、氯酸镁等试剂实验步骤1. 鱼类样本准备•选择新鲜的鱼类样本,并将其鳃片从鱼体中取出。

2. 细胞培养与处理•将鳃片置于含有适量细胞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确保鳃片完全浸没在培养基中。

•使用离心机将鳃片离心,去除培养基中的杂质。

•重复上述步骤2-3次,以尽可能减少杂质的存在。

3. 制备染色体标本•将鳃片放入含有5%碘酸盐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使细胞表面膨胀。

•用吸管抽去碘酸盐溶液,并迅速加入适量的醋酸,以破坏细胞膜,释放染色体。

•再次用离心机离心,去除醋酸和碘酸盐。

4. 观察染色体标本•将制备好的染色体标本放置在玻璃片上,并加入一滴显微镜凝胶。

•将另一片玻璃片平放在标本上方,轻轻按压,将标本平展开来。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并记录染色体的数量、形态和大小等特征。

结果与讨论•我们成功制备并观察了鱼类鳃细胞染色体标本,并发现鱼类染色体呈线状结构,具有不同的染色体条纹,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染色体对。

•通过观察不同鱼类样本的染色体标本,我们还发现了不同物种间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上的差异,这为鱼类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本实验通过快速制备和观察鳃细胞染色体标本,成功展示了鱼类染色体的结构和特征。

•鱼类鳃细胞染色体的快速制备和观察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可在鱼类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 Smith, I. P., & Johnston, I. A. (1999). The cellular basis of muscl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eleost fish. 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9(1), 1-40. [2] Hinegardner, R. T. (1976). Evolution of cellular DNA content in teleost fishes. American Naturalist, , .。

外周血培养法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

外周血培养法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


2.5低渗时间控制在35min左右较好。时间过 短细胞尚未充分吸涨,染色体铺展不好。 见图5
图2-5低渗时间15min染色体铺展效果不明显
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全血细胞在培养 箱中经过30℃、培养72~96h,培养终止前 2~3h加入浓度为0.05微克/毫升左右的秋水 仙素,低渗35min后固定、滴片及染色,可 以制备出分裂相较好的染色体玻片。
实验步骤





5收获细胞 6低渗17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吸除上清液,加入预温过 的0.075M KCl溶液10ml,置温箱中低渗处理15min、35min、 45min、1h,使红细胞破裂,淋巴细胞膨胀。 7固定(卡诺氏固定液)可以进行预固定。方便染色 8重复固定:低渗后比重发生改变,离心转速改变1200rpm、 10min 9制片 10染色:染色时间要充足,最多不超过24h 11镜检 12封片

2.4秋水仙素加入的浓度对染色后染色体的 观察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证明:秋水 仙素作用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所得的分裂 相越多,分裂指数越大。实验结果表明: 在细胞培养终止前加入终浓度为0.05微克/ 毫升左右的秋水仙素时,可以获得的较多 的分裂相。
图2-4秋水仙素0.05μg/ml作用后的图片
实验步骤



1培养液准备:取15ml培养瓶数个,每瓶内分别充 入5ml培养液(pH 7.2),内含:1640培养液(含 10%~15%小牛血清),PHA 0.1ml,青霉素100 单位和链霉素100微克/毫升 培养液 2抽血针管准备:无菌条件进行 3采血 4培养和加秋水仙素:30℃温箱中分别培养1d、2d、 4d的血淋巴细胞,向每培养瓶内加秋水仙素,浓 度分别为0.04μg/ml、0.05μg/ml、0.08μg/ml、 0.1μg/ml、0.2μg/ml 再培养2~3小时。

泥鳅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的研究

泥鳅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的研究

“第九届长j角科技论坛水产科技分论坛暨2012年江苏省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泥鳅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的研究王雨辰,胡廷尖,林锋,李倩,刘士力,练青平(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湖州313001)摘要:以泥鳅的头肾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结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通过谪片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得大量形态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

关键词:泥鳅;PHA;染色体标本泥鳅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由于肉质3。

4h后杀死取头肾,加入1.0 mL2%柠檬酸钠溶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滋补药用功能,深受国内外消液,利用移液器反复费者的喜爱,现已成为我国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目吹打头肾细胞,使细胞团分散,转入10 mL离前泥鳅规模化人工育种技术不够成熟,导致养殖生心管,以1000r/rain离心5min;然后加入0.4%产不稳定,影响了泥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研KCL溶液8mL,随即将离心管置37。

C水浴中低渗究的深人,发现泥鳅虽然存在不同的地理种群,但10min;以3 000r/rain离心5min,弃上清,取沉淀,主要分为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两类,四倍体泥鳅属加固定液5 mL,轻轻吹打悬浮,固定10 rain。

于多倍体类型I 。

由于多倍体鱼个体大、生长快、适l。

2.2制片与染色应性强,育种的潜力很大,因此多倍体鱼类的开发在干净、湿、冷的载玻片上滴2-3滴细胞悬液,和利用在育种中已引人关注15-61。

作为鱼类一员的泥在酒精灯上文火烘干。

在实验样本少时采用滴染鳅,其良种选育对规模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也尤为重法,样本多时采用浸染法。

玻片上滴加Wright—要,因此本文利用对泥鳅头肾组织染色体的染色分Giemsa染液A覆盖涂片染色1min,加入2~3倍析,来对泥鳅的倍性进行鉴定,以期望找到适应泥W呶ht—Giemsa染色液B液,充分混合2液,10~20 鳅染色体快速鉴定的方法。

rain染色10。

20 min,水洗干燥后中JI生树胶封片,镜l材料与方法检。

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比较

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比较

c u in c r r s e r ca a c o s dwi h emaec mmo a i 3n= 1 0, en b r f h o s mea ts 3 ,n h ay t p o mu a 3 p t ht l o nc r s p 5 t h u e o c mo o n i 4a dt ek r oy ef r l n= 6 m m r 2 0
wi lmi o r n o t ma r r a a d mmo r yi et no n lhc e. eut soபைடு நூலகம்dtategn me f ak rs rgne h e r cp c ncp b jco f HA adc cii sR sl we t e o b ccos o eis a n i P o n sh h h o p
+ 24 m +3 t 30 . s 6s + t Thec o os en m be ft eb kc o sp og nisfo e aehy rdso o m onc r n m ca c r r s d h m om u r ro h ac r s r e e m fm l b r i fc m a a d c in a cos e p p
Pr g ny f o Co m o r nd Cr c a r o e r m m n Ca p a u i n Ca p
YAN Xue c un LI .h ANG — un GE n l n Liq Ya —o g
( h e aoa r Fse i eh ooy Heo gi g ie i e e R sac stt, T eK yL b r oyo i r Bo cn lg , i n jn vr s r s eerhI tue t f hy t l a R F hi ni

用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初探

用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初探

讨论
淋巴细胞的分离技术优劣 纯度 得率 密度梯度分离法的准确性 铁粉的关键作用
小结
抗凝血与铁粉的作用 分离液的优点、缺点 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影响因素 低渗时加固定也的作用
方法
纯度%
得率%
梯度离心法 铁末处理+梯 度离心(2ml 血) 铁末处理+梯 度离心(50ml 血)
59.4±21.6
46.9 士 23.9
90.2±7.0
21.2 士 10
88.0±8.4
பைடு நூலகம்
23.3 士 8.4
表3不同比重分层液对淋巴细胞纯度和得级影响 样品 1 2 3 1.090 92 50 分层液比重 纯度% 1.077 1.085 94 95 得率% 20 20
用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制备 鱼类染色体标本初探
关键点
细胞培养时间 秋水仙素浓度及加入时间
低渗时间及温度 分离液浓度
鱼类染色体的制作方法
PHA体内培养肾细胞制片法 体外培养肾细胞制片法 鳃组织细胞制片法 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制片法 (适用于珍贵的鱼类,保证活体)
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生物 实验药品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的配置
实验步骤
培养液准备 采血 体外细胞培养 培养细胞预处理和收集 淋巴细胞分离 低渗及固定 滴片及染色 镜检
淋巴细胞分离
结果与分析
4℃ 10d仍具有较好分裂相的染色体 6-7小时贴壁生长 原液生长旺盛 秋水仙素最佳滴加时间:16h 最适浓度0.2ug/ml 分离液最适浓度为1.080-1.085 铁含量不能过多(充分摇匀)

两种方法分析大鳞鲃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两种方法分析大鳞鲃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品种 大鳞钯 为实验材 料 ,取 头肾细胞冷 滴片法制备 染色体 标
本 ,采 用E—ruler ̄)n,0量 软 件 和Photoshop图像 软 件 结 合 完 成 了染 色体 核 型 分 析 ,并 与 常 规 方
法的测量结果 、核型分析进行 了比较。结果 显示 ,E—ruler软件 与常规方法对伸展 平直染
的核型分析结果 ,本方法适用于其 他鱼类和生物的染色体核 型分析 。染色体分 析结果显
示 ,大 鳞钯 的 染 色体 组 为 二倍 体 ,未 发 现 与 性 别 有 关 的 异 型 染 色 体 ,核 型 公 式为
2n=100=12m+38sm+38st+12t,NF=I50。同鲍科其 他鱼类的核型相 比,大鳞鲍 与国 内几种
收 稿 日期 : 2017-O1—10 修 回 日期 :2017-04—27 资 助 项 目 : 中 国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项 目(2016HY—ZD0602); 中 央 级 公 益 性 科 研 院 所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项 目
(HSY201403);“十 二 五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2012BAD25B09) 通 信 作 者 : 徐 伟 ,E—mail: xwsc23@163.corn
色体 的测量无显著差异 ,前者对弯 曲形 态染色体 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Photoshop图像 软
件能剔 除染色体 中期分裂相 照片的背景 ,准确判断着丝粒 的位置 ,快速 、便捷地完成染
色体 核 型 图拼 贴 。研 究 表 明 ,利 用 E.ruler软 件 和 Photoshop软件 相 结 合 可 获 得 准 确 、 清 晰
倒刺 钯 核 型 类 似 ,具 有 钯 亚科 进 化 核 型 特 征 。

《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范文

《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范文

《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体识别和比较已成为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野生近缘种作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其染色体研究对于揭示其遗传背景、物种进化及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作为一种有效的染色体识别和比较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研究中。

本文旨在通过FISH技术对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特性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为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几个野生近缘种的种子。

2. 方法(1)染色体制备:采用常规的植物染色体制备方法,获取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野生近缘种的染色体。

(2)FISH技术:利用已知的染色体特异性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标记和识别。

(3)数据分析: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杂交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比较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结构和组成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识别结果通过FISH技术,成功识别了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几个野生近缘种的染色体。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数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为后续的染色体比较提供了基础。

2. 染色体比较分析(1)数量比较:通过对各物种的染色体数量进行统计,发现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野生近缘种在染色体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它们的进化历程和基因组结构有关。

(2)结构比较:通过FISH技术对各物种的染色体结构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物种在染色体的形态、着丝粒位置、染色体臂长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基因组重组事件。

(3)基因组组成比较:通过对各物种的基因组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野生近缘种在基因数量、排列顺序、重复序列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各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功能特性有关。

几种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几种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几种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吴彪;杨爱国;周丽青;严加坤;刘志鸿【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12【摘要】[目的]确定在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方法]分别取黄姑鱼幼鱼尾鳍条、波纹唇鱼再生鳍条、暗纹东方鲀前肾组织以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统计细胞分裂指数.[结果]所选用的制片方法都能够获得形态好并且图像清晰的细胞分裂相;分裂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肾组织细胞分裂指数最高,为2.45%,直接选取的鳍条最低,为1.06%;以肾组织为材料冷滴片和热滴片所得到的染色体质量也不同,冷滴片效果优于热滴片.[结论]结果为在不同研究目的下选取鱼类染色体制备策略提供了参考资料.【总页数】3页(P7168-7170)【作者】吴彪;杨爱国;周丽青;严加坤;刘志鸿【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相关文献】1.3种鱼类的单个胚胎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 [J], 王玉生;李雅娟;李佳奇;徐雯;高养春;刘博2.真菌完整染色体DNA的几种不同制备方法 [J], 杨建明;冯爱萍;陈明杰;潘迎捷3.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概述 [J], 黎玉元;孙念;李伟;李迪;何美凤4.鱼类混合胚胎染色体标本的一种制备方法 [J], 宋立民;王卫民;王美玉5.适合花鲈的几种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J], 沙珍霞;陈松林;叶寒青;徐美瑜;刘洋;季相山;唐启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概述

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概述

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概述黎玉元孙念李伟李迪何美凤(湖南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学实验室长沙410128)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几乎所有的染色体研究都离不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也不断完善,本文主要介绍鱼类几种主要的染色体制备方法。

关键词:鱼类;染色体;制备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的生命形式所携带的DNA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是该生物重要的遗传标志之一,在真核细胞中更是如此。

在自然界中,每个物种的细胞中都存在一定数量、大小、形状的染色体,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臂比、着丝点位置等)特征,即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型特征不一样。

因此染色体研究对认识和了解生物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物种起源、进化及种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随着染色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染色体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鱼类进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基因定位等,然而这些染色体研究技术都离不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使分裂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破膜后平铺在玻片上。

鱼类染色体具有数目多、形态小、分裂指数低的特点,制备大量分裂相且染色体图像清晰的片子较难,这就给鱼类染色体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大了鱼类染色体的研究难度。

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鱼类染色体的制备方法也不断完善,这就使得鱼类染色体的研究难度有所降低。

本文主要介绍鱼类几种主要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希望对从事鱼类染色体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1.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目前鱼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1.1头肾-PHA注射法头肾-PHA注射法是由山西大学生物系的林义浩先生[6]最早报道的,这是一种快速简捷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自报道以来一直被业内学者所借鉴,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1.1注射PHA和秋水仙素实验前1天按质量比10ug/g鱼体重注射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注射部位为实验鱼的胸鳍基部,12小时后,按8ug/g鱼体重再次注射PHA,4小时后,按2ug/g鱼体重在实验鱼胸鳍基部注射秋水仙素。

不同染色方法制备动物染色体标本的效果比较

不同染色方法制备动物染色体标本的效果比较

不同染色方法制备动物染色体标本的效果比较
刘星;姬可平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0(023)008
【摘要】分别用姬姆萨染色法、次甲基蓝染色法、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对小白鼠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染色法具备各自的优缺点.【总页数】2页(P261-262)
【作者】刘星;姬可平
【作者单位】519041,广东省珠海市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细胞生物教研室;519041,广东省珠海市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细胞生物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243
【相关文献】
1.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的研究 [J], 刘博;李雅娟;李霞;隋燚;高养春;王玉生;马辰;
2.外周血非同步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效果比较 [J], 林江;徐灵玲;陶大昌
3.两栖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的改进 [J], 唐桂容;石红艳
4.青蛙不同组织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比较 [J], 徐承水;张祥沛;等
5.不同染色方法制备动物染色体标本的效果比较 [J], 刘星;姬可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适合花鲈的几种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适合花鲈的几种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适合花鲈的几种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沙珍霞;陈松林;叶寒青;徐美瑜;刘洋;季相山;唐启升【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03(010)006【摘要】比较了6种适于制备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染色体的制片方法.结果表明,细胞系(LJES)培养法和头肾-PHA活体注射-淋巴分离液富集法可制备高质量的染色体标本;外周血短期培养法和头肾-PHA活体注射法得到的结果重复性好,但制片时有红细胞的干扰;小鱼游泳法和组织浸泡法操作简单,适于野外条件下的染色体制备,但得到的染色体图象有背景杂质,分裂指数较低,仅适用于染色体组型的研究.【总页数】5页(P469-473)【作者】沙珍霞;陈松林;叶寒青;徐美瑜;刘洋;季相山;唐启升【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483【相关文献】1.几种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J], 吴彪;杨爱国;周丽青;严加坤;刘志鸿2.宽额鲈染色体核型研究及制作方法的比较 [J], 王德祥;苏永全;王世锋;覃映雪;郭丰3.真菌完整染色体DNA的几种不同制备方法 [J], 杨建明;冯爱萍;陈明杰;潘迎捷4.几种免疫调节剂对花鲈生长性能、免疫力以及细菌感染后存活率影响的比较研究[J], 郁欢欢;薛敏;韩芳;王嘉;郑银桦;吴秀峰5.海水养殖花鲈对几种饲料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J], 纪文秀;王岩;唐金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范文

《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范文

《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染色体识别和比较FISH的分析》篇一一、引言染色体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对于研究生物进化、育种和作物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在染色体识别和比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篇文章以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为研究对象,利用FISH技术对它们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这些物种在染色体层面上的遗传差异,为马铃薯的遗传育种和进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二倍体马铃薯DM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野生近缘种作为实验材料。

采集它们的叶片组织,经过预处理后得到染色体样品。

2. FISH技术采用FISH技术对染色体进行荧光标记和识别。

首先,对染色体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其易于与荧光探针结合。

然后,将荧光探针与染色体样品混合,进行杂交反应。

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荧光信号,从而识别和比较不同物种的染色体。

三、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识别通过FISH技术,成功识别了二倍体马铃薯DM及几个野生近缘种的染色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荧光信号,能够明确区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

2. 染色体比较对识别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和形态的比较分析,发现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野生近缘种在染色体数量和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其遗传背景、进化历程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有关。

3. 遗传差异分析通过对FISH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二倍体马铃薯DM及其野生近缘种在染色体层面上的遗传差异显著。

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到基因的排列、数量和功能等方面,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的遗传育种和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讨论本研究利用FISH技术成功识别和比较了二倍体马铃薯DM 及几个野生近缘种的染色体,揭示了它们在染色体层面上的遗传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物种的遗传背景、进化历程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有关。

此外,通过FISH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基因的排列、数量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为马铃薯的遗传育种和进化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不同方法制备鱼类染色体 装片的比较研究
Study on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Fish Chromosome Preparations
摘要
通过胸腔注射PHA和秋水仙素,取 血液和头肾细胞,经低渗法制片, 分别用Giemsa染液和苏木精染液染 色,观察鱼类的染色体组型,比较 收集不同组织、使用不同染色剂制 作鱼类染色体装片的效果。实验结 果表明,取血细胞分离出的淋巴细 胞和头肾,并用Giemsa染色的鱼类 染色体装片效果更好。
成本高、暂养 成活率低
测定染色体数 目并观察形态
只测定染色体 数目 测定染色a染液
头肾细胞法+苏 木精染液 头肾细胞法 +Giemsa染液
成本低、暂养 成活率高
论文框架
1 2 3 4
前言(背景)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分析结论
前言(背景)
研究目的:比较不同制片方法效果 研究意义:为鱼类染色体分析服务 研究现状:两种制片方法(按采集 方法不同) 1、肾细胞法 2、静脉采血法
实验方法
前 处 理 胸 腔 注 射 P H A 和 秋 水 仙 素
尾椎采血
离心 (1000 r/min, 5min ) 低渗 (30mi n~45mi n)
固 定
滴 片
染 色 ( 吉 姆 萨 和 苏 木 精)
镜 检 照 相
取头肾组织
实验结果 1、不同采集方法效果比较
头肾细胞法
(Giemsa染液)
静脉采血法
2、不同染色剂制片效果比较
Giemsa染液
(淋巴细胞)
苏木精染液
苏木精被氧化为深紫红色
肾细胞法的评价
优点:快速简便、实验条件要 求低 缺点:对实验鱼生命造成伤害、 药物浓度难以把握 适合对象:实验成本过高且在 实验室内暂养成活率不高的 鱼类
用苏木精染液染色制片的评价
优点:能够长时间存放、着色效 果明亮、背景清晰、便于辨认 染色体数目 缺点:配制试剂等待成熟时间长、 已被氧化、着色深影响对染色 体形态的观察 适合对象:不做染色体形态的深 入研究、只需要辨认染色体数 目的实验
鱼类染色体制片方法的综合结论
实验对象 实验目的 只测定染色体 数目 采用方法 静脉采血法+苏 木精染液
静脉采血法的评价
优点:染色体形态舒展自由、形 态清晰 实验鱼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缺点:技能要求高、分裂中期染 色体少 适合对象:实验成本不高且能较 快适应实验室环境的鱼类
用Giemsa染液染色制片的评价
优点:保存条件简单、染色效果 柔和、着色程度浅、染色体形 态清晰 缺点:配制过程繁琐、需现配现 用、配制时间长 适合对象:需要同时观察染色体 形态和数目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