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醉翁亭记》
部编版优秀教案-28 醉翁亭记
28 醉翁亭记“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是后人对欧阳修的深深感念。
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来感受它的魅力!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饮少辄.(zhé)醉岩穴瞑.(míng) 伛偻..(yǔ lǚ)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yì)者胜颓.然(tuí)阴翳.(yì) 潺.(chán)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林霏开:霏,雾气;开,消散,散开。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乐:山水之乐(乐趣,名词)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快乐”)秀: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佳木秀而繁阴(动词,茂盛,繁茂)谓:太守自谓(称谓)太守谓谁(是,为)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溪深而鱼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带答案)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18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已而夕阳在山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余至扶风之明年(4)既而弥月不雨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
(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20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全文注释及赏析
《醉翁亭记》全文注释及赏析醉翁亭记环滁(1)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
山行(4)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5)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8)。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9)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10)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4)。
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而繁阴(16),风霜高洁(17),水落而石出(18)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1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0)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4);射者中(25),奕(26)者胜,觥筹交错(27),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28)白发,颓然(29)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3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3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33)欧阳修也。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
4岁丧父。
母贤淑,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
欧阳修于1030年(天圣八年)中进士,同年 5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1071年(熙宁四年)告老退居颍州,次年9月22日(八月初八日)去世。
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外,著有《居士集》、《居士外集》、《六一诗话》等。
28、《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28、《醉翁亭记》欧阳修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他起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烟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春天)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 1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8:醉翁亭记
二十八、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1皆2山也。
其3西南诸峰,林壑4尤5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琅琊也。
山7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8,而9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0也。
峰回路转11,有亭翼然12临13于14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5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16之者谁?太守自谓17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18醉,而年又最高19,故自号20曰21醉翁也。
醉翁之意22不在酒,在乎23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4之心而寓之25酒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26开27,云归28而岩穴暝29,晦明30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1发32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3,风霜高洁34,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35负者36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38提携39,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0溪而渔41,溪深而鱼肥,酿泉42为酒,泉香而酒洌43,山肴44野蔌45,杂然46而前陈47者,太守宴也。
28醉翁亭记ppt
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唤,后面的应
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 览。在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泉水来酿酒,泉水香,酒儿清;
表修饰 山肴野蔌,杂然 而 前 陈者, 太守宴也。
交错的样子 在前面 名作状 摆列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研读第二段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3.思考:
(1)概括第2段段意。 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野蔌 琅琊
山肴
觥筹交错 阴翳
颓然
读出下列词语
林壑 hè 翼然 yì 蔚然 wèi 晦明 huì 潺潺 chá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伛偻 yǔ lǚ
岩穴暝 mí ng
野蔌 sù
觥筹交错 gōng 阴翳 yì
颓然 tuí
琅琊 láng yá
山肴 yáo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
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 书》,独撰《新五代史》。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欧阳修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
他虽被贬滴,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
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
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生字:chúhâ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ã滁壑琅琊潺酿辄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âyáo霏暝晦伛偻洌肴Sùhān yìgōng chóu yì蔌酣弈觥筹翳2、重点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⑤野芳发而幽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滋长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⑨觥筹交错:酒杯;酒筹⑩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
《醉翁亭记》课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课文及翻译【原文】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啊。
滁州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并且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地,渐渐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曲折,路也随山势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高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又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给它命名。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自然山水。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啊。
那太阳升起,树林中的雾气散去,待云雾聚拢,山谷就渐入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不一,这就是山林间早晚的景象。
28、醉翁亭记
醉 翁 亭
山-泉-亭(远—近 大—小 全景—局部)
-----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 胜索幽的兴致 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 -----引出“乐”,为下文“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 铺垫 第一自然段:
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开篇点题,由“醉翁亭”引出“乐” 这一全文主线。
晚:云归而岩穴暝
(3)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野芳发而幽香 春: ,
佳木秀而繁阴 夏: 秋:风霜高洁 , ,
冬:水落而石出
。
(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 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 大白。
此句多为后人延用。苏轼的 《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 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
第三段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 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 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 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 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已而夕阳在山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
回家
跟随
•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遮盖 乐趣 • 而不知人之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 醒能述以文 • 太守谓谁 是 记述 乐趣
参考译文
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 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 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 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 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 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 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 酒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语段训练28 醉翁亭记(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二)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 ___,__ ___,___ __,___ __山间之四时也。
28.《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28.《醉翁亭记》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3、初步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2、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难点】1、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晦明觥筹饮少辄醉琅琊林霏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泉香而酒洌③负者歌于途④树林阴翳3、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 ”。
他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__ 、_ 、、。
4、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与它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_________ 、_____ 、______ 。
④文中“水落而石出者”一句现在已提炼成一个成语:____ 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用来比喻_______ 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 。
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链接材料: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课前导学]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章重点文言词语;2.学习文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3.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二、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
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欧阳修写本文时不过三十九岁,其中的“醉翁”、“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三、知识卡醉翁亭的由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这便是醉翁亭的由来。
[自主学习]一、基础识记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翼.()然酒洌.()林hè()水声chánchán()tuí()然岩穴mínɡ()huì()明变化yǔ()lǚ()提携ɡōnɡ()chóu()交错宴hān()之乐二、作者简介和文体介绍(课前板书,上课讲解)三、整体感知1.师生合作翻译课文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3.“乐”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综观全文,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小组讨论探讨一、阅读第1段,探究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由到,由到,由到。
体现这一顺序的景物依次是→→→2.出自这段文字的两个成语是、二、阅读第2、3段,探究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
①春天:②夏天:③秋天:④冬天:2.第3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四个句子:①,②,③,④。
这四层的核心内容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理解这篇散文的文意了,但学习文言作品光理解表面的文意是不够的,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供您参考,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②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③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语句形式的特点与表意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①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②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在经过了前两节课对文章词义的疏通后,现在同学们都可以正确的理解这篇散文的文意了,但学习文言作品光理解表面的文意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将进一步探究学习《醉翁亭记》这篇文言散文向人们传达的更深一层的涵义。
一、朗读全文,注意个别字词的正确读音。
二、走进文本,把握主旨:1、文章中贯穿全文、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乐”2、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名字的由来及醉翁的乐趣。
⑴ 自然环境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总领写景的句子:环滁皆山也⑵ 亭名的由来及醉翁的乐趣⑶ 教师指出重点词语,学生朗诵课文。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与四时之景。
⑴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⑵ 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⑶ 总结全段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历之乐和太守的宴饮之乐。
⑴ 四层(一句一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⑵ 前后照应:本段最后一句与第一段中的哪一句照应?(学生讨论回答)第四段:写太守醉归,自得其乐。
⑴ 禽鸟鸣林的乐趣游人的乐趣太守的乐趣(最高的境界)3、中心归纳:本文以“乐”字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岁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带答案)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一)2011·福建省厦门市)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饮少辄醉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3分)(二)(2011·辽宁省朝阳市)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
(19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一)2011·福建省厦门市)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饮少辄醉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3分)(二)(2011·辽宁省朝阳市)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
(19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2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2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用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那么婉约优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专门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二、六一居士传〔节录〕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那么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咨询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居士传»三、«醉翁亭记»本领两那么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
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
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能够免税。
──«滁州志»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
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讲‘滁州四周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四、参考译文滁州城的四面差不多上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专门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28课 醉翁亭记
(2)第2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山间 早晚 的景色,
第二层写山间 四季 的景色,
第三层写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分
总。
。这三 而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2019/5/26
61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2019/5/26
35
翻译下列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 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 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
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2019/5/26
27
1.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云归而岩穴暝”
2019/5/26
69
2019/5/26
70
“野芳发而幽香”
2019/5/26
71
2019/5/26
72
“佳木秀而繁阴”
2019/5/26
73
2019/5/26
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
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
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
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
板书。
(以醉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
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
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
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
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
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
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
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
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3.师归纳(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板书。
(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
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板书(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
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
板书
四、反思阅读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1、诵读感悟内容2、探究思想背景3、赏析行文特色
五、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醉翁之意不在酒)
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不可。
(水落石出)
六.学生读背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醉写乐
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含悲
醉情:与民同乐
醉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
我们醉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情美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