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的确立

合集下载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案例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案例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案例
严迎春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的起始课,阐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和特色。

教材先讲分封制度,在以“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过渡到宗法制,然后以“周朝通过礼乐制来规范贵族的身分地位”与宗法等级制度衔接。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严迎春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双屿中学,浙江温州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3
【相关文献】
1.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学生的突然发问--《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教学案例
2.《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案例
3.礼乐文明的确立的磨课经历与感悟
4.一堂真实性评价的日本道德教学案例——从自我评价确立的角度
5.巧设价值问题演绎课堂亮点——《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案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礼乐文明的确立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形成了西周的 等级制度。等级的差异如何来体现?


制 度
礼乐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典章制度 行为方式
礼制 礼乐制度 乐制制 度
在礼乐制度下,各项具体的礼制和乐舞的使用都有着 严格的等级规定。所以它能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有利于 本王对国家的统治,维护贵族的特权和地位。
假如你是周王,面 对这样庞大的疆土, 一个人实在管理不 过来怎么办呢?
实行分封制
周 武 王
受封者有哪些权利? 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周王为了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 原有的邦国,大力推行分封制,即将某地区的土地和臣 受封者有哪些义务?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 民授予他的宗室、功臣和先朝贵族等,建立诸侯国。 周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等。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 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想一想、议一议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 的一首诗唱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周天子管辖。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联系。周王朝迅速发展为幅员广阔、对周围民 2、你认为分封制与宗法制对于当时的社 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 会进步有哪些促进作用? 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3、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 周朝一个人的血缘地位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 么决定的。你认为这与强调平等和竞争的现代 及政治权力和财富。与现代社会相比,其根本差 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 异就在于它的不平等、它的无竞争力。
《论语》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院子里奏乐舞蹈, 他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孔子知道了,气愤难忍,大 发感慨道:“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 呢?”原来,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 格的乐舞礼仪,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与反思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与反思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与反思教学记xx-12-29 10:53:22阅读13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产生原因、内容、意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当小参谋解决周王面临的问题的形式进行讲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二、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难点: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武王伐纣主题曲mv以新版电视剧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礼乐文明的确立1、西周的建立电视剧《武王伐纣》的海报直接引出这一段历史。

(原因、时间、人物、战争、都城)2、分封制(1)活动我是御用小谋士1:这么大一片疆土我管理不过来怎么办?(2)播放视频《宗法制》(3)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

我是御用小谋士2:下列情形是否要判罪?3、宗法制(1)我是御用小谋士3:属意的3个儿子由谁继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长以嫡不以贤。

"(2)图解宗法制。

(3)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有什么作用?4、礼乐制度(1)我是御用小谋士4:如何迅速辨认出各级官员?(如服饰、交通工具等)(2)礼乐制度还对哪些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鼎的数量、对死的称呼、编钟、乐目、乐舞人数。

逐一举例分析讲解。

(四)小游戏:命运选择。

抽签决定四种命运(天子、诸侯、平民、奴隶)站在改角色角度上谈谈对礼乐文明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联系2、寻找现实生活中礼乐文明的影响。

教学反思:寓教学于情境《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材内容逻辑清晰、明确,主要阐明礼乐文明包含的三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逻辑清晰,知识性强是本节课的特点。

所以如何做好三个知识点间的衔接和如何让学生在面对这么大段文字的时候不觉得枯燥乏味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和难点。

为解决这两个难题,我思考了很久,社思组的各位同事也给予了不少帮助,终于有了不少突破。

考点复习:礼乐文明变革与争霸

考点复习:礼乐文明变革与争霸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 在《墨子》一书中。主张“兼爱”、 “非攻”
韩非
法家学派的 主要代表,著有 《韩非子》一书。
2、战国时期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 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
知识拓展
(1)积极变法革新; (2)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强化君 主的统治权威。
二、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制度变更 礼乐文明的确立 (西周)
封邦建国
礼崩乐坏 (东周)
春秋战国 (分裂)
变革与争霸
三、细化知识,把握重点 ◆ 《诗经》中的一首诗唱道:“溥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礼 乐 ● 周朝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 文 明 宗法制 的 确 ● 周朝贵族的身份地位由什么制度 立 来规范? 礼乐制度 周朝时的分封制 维 护 秩 序 、 巩 固 统 治
2.宗法制和礼乐制
概念
内容
宗 是分封制的基础,比如:周天子的王位由他的嫡长 它是根据血缘关 子继承,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 法 系的亲疏远近来 侯。诸侯往下也按同样的原则将 决定继承权利的 自己的民众和土地逐级分封给卿 制 制度。 大夫、士,士以下不在分封。 礼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 用来规范贵族身 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 乐 份地位的制度 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等 级的贵族,所能享受的乐目、乐 制 器也不同。
(2)请列举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解题指南: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3)你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2、回归教材,落实内容;
3、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பைடு நூலகம்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文士阶层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 家 道 家 墨 家 法 家 兵 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评估及实践探索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评估及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2)使学生掌握礼乐文明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对礼乐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乐文明;(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礼乐文明的历史变迁;(3)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乐文化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提高学生对礼乐文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2)阐述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2. 礼乐文明的核心内容(1)介绍礼乐文明的基本内涵;(2)分析礼乐文明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3)阐述礼乐文明在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体现。

3. 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探讨礼乐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承方式;(2)分析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3)讨论如何弘扬礼乐文化,使其与时俱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核心内容;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亲身感受礼乐文化的魅力;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礼乐文化事例,让学生分析其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评价: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提问、分享等方面的积极性;4. 期末考试评价:设置相关题目,测试学生对礼乐文明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实践探索1. 结合时事,让学生关注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节日庆典、礼仪活动等;2. 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3. 组织学生参加礼乐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音乐会、古装戏剧表演等;4. 开展跨学科合作,如与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相结合,举办礼乐文化主题展览;5. 鼓励学生进行礼乐文化创新,如创作以礼乐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绘画等作品。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内涵及实践探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内涵及实践探究

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们,今天我来分享一下针对《礼乐文明的确立》这一教案的教学内涵及实践探究。

该教案是历史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学内涵1.理解礼乐文化的意义《礼记》中说:“人无礼则不成。

”这句话表达了礼仪之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同样的,乐器的发明和演奏、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当通过该教案的学习,理解礼乐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一个人及社会各类人群的感性影响。

2.揭示礼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首先要了解礼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竞争促进了礼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此外,周朝的礼制、儒家的思想、楚、齐、赵等地的音乐文化都对礼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到礼乐文化的复杂性、丰富性,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探究礼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礼乐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到礼乐文化在中国古代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儒家思想、儒家伦理的传承中的意义等等。

学习礼乐文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传承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二、实践探究以上所述是《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内涵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教学,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相关电影和电视剧,进行历史模拟再现,甚至进行展览、庙会等文化实践活动,以实现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

2.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讨论,分析和解释相关文物、文献,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建立起健康的人文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3.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校外考察、调研、访谈、实地调查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增进对其的喜爱和认同。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本文将对《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进行解析与总结,包括教案的基本结构、内容要点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解析1.教案结构分析本教案采取了“导入新课-讲解学习内容-文本解析-形象示范-实践训练-课堂小结”六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紧凑,体现了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四个教学环节,整个教学流程分层次、分时段地有计划地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教案内容析本教案主要内容是《礼乐文明的确立》,共分为六个部分:导入、课前预习、讲解、文本解析、形象示范和实践训练。

导入部分主要引出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点和概念,激发学生对礼乐文明的兴趣;课前预习部分要求学生预先了解礼乐文明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和主要特点,确保学生对本课的认识有一定基础;讲解部分重点讲解了礼与乐的概念、起源和作用;文本解析部分通过阅读古代文化经典文献,文学史等,深入了解礼乐文明的内涵,形象示范部分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礼乐文明的历文化遗产;实践训练部分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在实践中感受到礼乐文明的魅力和作用;课堂小结部分重点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

3.教学方法分析本教案采用了问答法、讲述法、读书会、形象示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讲解环节,采用讲述法和问答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系统理解礼乐文明;在文本解析环节,采用读书会的形式辅助学生详细理解文本内容;在形象示范环节,采用图像、视频等方式形象展示文明遗产,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在实践训练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学策略分析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类比思维、启示式教学、多元智能教育等。

在类比思维方面,将礼乐文明与当代文化形态进行类比,便于学生理解其意义;在启示式教学方面,通过引出知识点、开展问询、设计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在多元智能教育方面,强调发挥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和优势,使教学更具有包容性和差异化。

二、教案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礼乐文明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礼乐文明的起源、影响和其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礼乐文明的确立的磨课经历与感悟

礼乐文明的确立的磨课经历与感悟

的确 立” 为例 , 谈磨 课 心 得 。 谈
的行 为 , 势 必要 求 学生 先 学习分 封 的放 矢 。建 议 下 节 课 专 讲 五 礼 其 中 这 制 和宗法 制 以了解 在这 2 制度下人的 种

1磨新课导入
内容 分为 3 大部 分, 第一 部分 学 习西 周
礼 来 展 开 学 习 , 后 与 现 代 社 会 然
“ 乐文 明的 确 立 ” 课 , 材 等 级之别、地位之异 。 礼 一 教
生 活 中 的 礼节 进 行 比 较 。笔 者 采 用
经过 名 师指 导 , 者特 意 到 老家 他们 的建 议 , 意 去 查 了许 多资 料 , 笔 特 活 的婚 礼 进 行 比 较 ( 要 考 虑 学 生 主
化 成 长 的 道 路 , 新 课 程 理 念 培 训 从
到 学科 知 识培 训 , 取得 较 大 的成 效 。 但这 些培 训或 多或 少受 时 间的, 是 鼓 。这 礼 ,指 战 事 和 与 战 事 有 关 的 活 动 ; 不 么多演 员代表 l 亿 中国人欢 迎 四海 来 4)宾 礼 ,指 诸 侯 对 王 朝 的 朝 见 、 3 各 宾, 彰显我 国礼仪之 邦 的风范 。 节课 诸 侯 之 间 的来往 等 ; ) 这 5 嘉礼 , 礼 、 婚 钟 左 右 时 间介 绍这 5 礼 仪 的概 况 , 种
的分 封 制 , 二部 分 学 习 宗法 制 , 第 第 拍下 自己的宗祠 照片和 宗谱 照片, 宗 决 定 用 西 周 的婚 礼制 度 来 和 现 实生 用 三 部 分 学习礼 乐 制度 。 标 比较 强调 祠 和宗谱导 入宗 法制 。 上出示照片, 课 课
让 学生感 受礼 乐文 明对今 天生 活 的影 根 据 自己族谱 向学生介 绍 自己家族 情 对 现代 婚 礼相 对 来 说 比较 熟 悉 ) 让 , 响。因此 笔者 设 想用 学生 能 感受 到 的 况 , 后导课 :“ 种立祠 制谱 的习俗 学 生体 会西 周 礼仪 对 今 天 的 影 响 。 之 这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代礼乐文献的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兴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 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演变3. 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4. 礼乐文献的解读与分析5. 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演变、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礼乐文献,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提高其解读文献的能力。

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直观地感受礼乐文明的历史风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其对礼乐文明的兴趣和热情。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礼乐文献解读、案例分析等作业的质量,检验其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礼乐文明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学习礼乐文明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评价其思考和感悟能力的提升。

5.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观点阐述等方面。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言: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讲授法,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其背景和演变。

3. 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演变:分析礼乐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社会的影响。

4. 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讨论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礼乐文明的价值。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一、教案解析与总结1.1 教案主题:《礼乐文明的确立》1.2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分析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及其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1.3 教学内容:礼乐文明的定义与起源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和发展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1.5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第三步: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步: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教学评估2.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2.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提出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资源3.1 教材:《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等相关教材。

3.2 辅助材料:PPT课件、相关论文和案例分析。

3.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多实例和观点。

四、教学进度安排4.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45分钟。

4.2 教学进度:第1-10分钟: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及其起源。

第11-20分钟:讲解礼乐文明的确立过程。

第21-30分钟:分析礼乐文明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第31-4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41-4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五、课后作业5.2 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提交。

5.3 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观点阐述和逻辑思维进行评价。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策略及实践应用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策略及实践应用

本文将探讨关于《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的教学策略及实践应用。

该教案是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先秦时期诸多经典著作和思想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实践应用及教学效果评估。

一、教学目标1.掌握先秦时期人物、事件及其影响;2.理解礼乐文化的产生及其地位和作用;3.能够分析先秦时期礼乐变革的原因和意义;4.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策略本节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阅读和记忆能力需要得到充分的锻炼。

因此,本节课教学采用多元化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1.启发性提问:在课堂上,老师将采用启发性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的反复追问与探究,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增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记忆知识点,而是更加注重理解知识点。

同时,小组内部互相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等多样化的材料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实践应用本节课程的实践教学将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1.导入环节:在导入阶段,老师将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们来思考先秦时期的诸多重要人物和历事件,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礼记》、《乐经》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环节:讲授先秦时期礼乐变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礼乐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活动环节:参考相关历史故事、书籍、影视作品等进行互动交流和小组探讨,领悟礼乐文化的价值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画像设计、模拟演练等形式为主题的集体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

比如学生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是纯粹实用、礼乐相兼容、文化理性相处三个角色,将对各自角色的解读分别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礼乐文化的相关实践。

4.学前预习环节: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预习,进一步了解该教案的知识点和理解相关概念。

第一课礼乐文明的确立

第一课礼乐文明的确立

第一课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周灭商的史实。

2.周代礼乐文明包含的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课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理解和感受礼乐文明的基本内涵,增强对礼乐文明的感性认识。

2、能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3、在活动与探索中体验求知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礼乐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礼仪之邦”的渊源的理解、认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评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作用或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老文明,大家还记得这些欧亚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管理国家的?(提示:如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罗马帝国的元首制、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等国的管理体制)那么在农耕文明时代,我们中国的祖先又是如何来治理国家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新课探究)一、礼乐文明的确立大家都知道周文王请姜太公和周武王伐纣的故事吗?请说说你知道的《周武王伐纣》的故事。

商朝末年,最后一个国王纣荒淫无道,滥用民力,社会矛盾激化。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逐渐强大起来的周族首领周武王,知道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联合800多个部落,请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帅,鼓励大家同心伐纣,最后在牧野大败商朝军队,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西周的建立时间:BC1046年建国者:周武王都城:镐京2、分封制——封邦建国的统治秩序【活动】阅读课文P70页第二段,观察图4—1及说明文字,学生思考讨论:(1)周朝为什么要实现分封制?(2)受封者有哪些权利?(3)受封者必须履行哪些义务?(4)那么分封制有什么作用呢?【归纳】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周王利用分封制不仅确立了自己的权威,而且还加强了都城与各地,尤其是与偏远边境的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部族的影响力,同时使国家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学案:礼乐文明的确立.doc

学案:礼乐文明的确立.doc

学案:礼乐文明的确立学案十六:礼乐文明的确立【学习目标】1、能说出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2、能说出宗法制、分封制的概念和作用3、了解礼乐制度的作用【中考考点】1、分封制:周天子把王都周围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亲属、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2、分封制的作用:确立了周天子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西周后期,产生消极作用,出现诸侯争战的局面。

3、宗法制: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

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等级制度是: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4、宗法制度作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使周王朝迅速发展成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5、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自主学习】(B级)1、武王伐纣:公元前年,联合其他小国,在展开大战,消灭商朝。

建立西周,定都o2、周朝实行封赐给、等,建立诸侯国。

3、分封制确立了4、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5、周朝通过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6、统治阶级以【当堂训练】1、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历史上称()(B级)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禅让制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B级)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3、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B级)A、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制度C、周王是该制度的核心D、有利于加强周朝的统治和中央集权。

4、西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实施了下列制度()(B级)①郡县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礼乐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西周晚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战,社会一片混乱。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B级)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均田制6、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B级)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C、巩固奴隶主政权D、巩固原商朝地区7、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有()(B级)①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②宗法制是根据所见功劳大小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③宗法制密切了周王室与格诸侯国的关系④宗法制不适用于周天子的王位继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8、山东省简称为鲁,又称为齐鲁大地。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解析与总结

一、教案解析:礼乐文明的确立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礼乐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东西方礼乐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传统文化。

1.2 教学内容(1)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3)礼乐文明的特点(4)东西方礼乐文化的异同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礼乐文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礼乐文明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讲述礼乐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分析礼乐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作用。

(3)课堂互动:比较东西方礼乐文化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礼乐文明的特点。

(4)案例分析:分析礼乐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礼仪、仪式等。

二、教案解析:礼乐文明的特点2.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礼乐文明的特点,掌握其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礼乐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2 教学内容(1)礼乐文明的特点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礼乐文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礼乐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的独特性。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述礼乐文明的特点,分析其独特性。

(3)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比较礼乐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特点,加深对礼乐文明的理解。

(4)案例分析:举例说明礼乐文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应用,如婚礼、丧葬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P72阅读卡“乐文化”
这则典故也与孔子有关,现成为哪个成 语? 天籁之音
2、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些制度?
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 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 能感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 现在,没有这种现象。 因为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 的,没有贵贱之分,我们可 以充分地自由地欣赏各种规 模、各种类型的音乐会。
------音乐和乐舞
乐,泛指结合仪式典礼演出的音 乐和乐舞,也是周朝宗法等级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P71材料 第2段 思考:这则典故现在成为哪个成语? 士可忍,孰不可忍。
------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 身份地位,使贵践、长幼有序,涉及生 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贵族的“死”(避讳) 崩、驾崩 诸侯 薨 天子 大夫 卒 文士 不禄
周天子
诸 侯
卿大夫 士 平 奴 民 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那时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由什么决 定的?
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 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就越大。
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 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而现代社会来自调 平等。“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
课堂小结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文成县玉壶中学
郭慧松
自学要求:结合书本P70-P72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完成自学指导上的问题(时间5分钟左右)。
分封概况
武王幼弟康叔封卫 周公长子伯禽封鲁 成王弟叔虞封唐(晋) 同姓贵族召公奭封燕 周姻亲师尚父封齐
商贵族微子启封宋
---封邦建国(封建制)的统治秩序 1、分封对象是哪些? 2、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义务? 必须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 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 物,保卫周王室。
武王伐纣原因: 奢侈残暴 条件: 周国强大 经过: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周建商亡
都城: 镐(现在在陕西西安附近)

知道周灭商的史实; 掌握周代礼乐文明包含的三大制度;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内涵; 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 明的影响。
1、公元前1046年,哪个朝代取代了商朝的统 治?继任朝代的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 2、周代礼乐文明包含哪三大制度? 3、什么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4、礼乐文明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它对中 华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利 簋
经夏商周断代工程 研究,确定公元前 1046年为武王克商 之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 了西周的什么社会状况?
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说明 当时,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 都归周天子管辖。
------家族统治的等级秩序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根据血 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基 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 子继承制。西周时发展成为 系统的制度。
3、分封制实行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 地原有的邦国。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 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4、时间长了分封制度会不会有消极作用? 为什么?
会,有些诸侯会各自为政,谋 夺皇位。
你知道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 写的是什么吗?
1976年出土于陕西 临潼,内底有铭4行 32字,记周武王征 商,日在甲子,清 晨岁星当头。这与 《尚书》、《淮南 子》等文献合。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
在各种典礼、仪式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 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 八 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五 吉礼 凶礼 宾礼 礼 军礼 嘉礼
古代人们如何体现等级制度 衣 食 住 行
------将宗法等级制生活 化、具体化
1、你认为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利 弊? 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 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 创造性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