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作者从认知和经验两个视角比较了中美软实力。在认知视角下,从软实力具有的多重二元属性出发,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独立性与相关性、政府性与非政府性、国际性与国内性、因果性与构成性,比较中美两国在这些属性中的不同认知取向。在经验视角下,采用民意调查数据,对目前中美软实力的现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上述两个视角的比较,就中国软实力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包括在认知上由更多强调软实力的一元属性向二元属性平衡的转变,并保持在不同软实力领域建设上的平衡等。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认知;经验;比较
「作者简介」方长平,196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北京邮编:100872)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 )"学说以来,有关软实力的讨论和研究风靡全球。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思想可以追溯到摩根索、瑙尔和克莱因等学者的著作,而奈则是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软实力概念,包括它的内涵、来源、功能及其与硬实力的关系。「1」根据奈的阐释,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你所要东西的能力",它的来源一般存在于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合法及道德威信时)。应该说,奈的软实力概念既为各国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也为国际学界讨论软实力问题特别是国别软实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工具。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代表的中国硬实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中国的软实力也越来越引起国际学界的兴趣。西方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研究最近几年明显升温。「2」但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西方学者难以客观地看待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现状;即使承认中国软实力上升,但着眼点还是为提醒西方政府如何应对中国软实力上升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西方政府的应对之策。中国学界的软实力研究早期以翻译、评介奈的软实力学说为主,「3」近年来,国内学者借助奈的软实力概念对中国自身的软实力及与软实力相关的问题领域进行研究,如软实力和中国国际形象、国际责任的关系问题等。特别是随着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探讨软实力建设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研究增多。「4」国内学界的研究取向和重点是借助了这一概念对中国软实力自身建设进行独立研究。
目前,中外关于中国软实力研究相对不足的是没有把中国软实力研究放在国际背景下,特别是从一种国际比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败得失。
这固然与软实力不同于硬实力而难以进行比较有关,但软实力难以进行国别比较并不表明不可能比较。本文分别从认知和经验的视角出发,选择具有明显优势且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有关键影响的美国的软实力与中国的软实力进行比较,希冀通过比较,客观评估中美软实力存在的差异和发展态势,从而对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和软实力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中美软实力比较:认知的视角
本文采取的认知视角是从认知层面考察中美两国对软实力属性的不同理解以及基于认知基础上政策选择的差异。通过考察奈和其他中外学者对软实力概念的理解,笔者总结了软实力概念所包含的多重二元属性,即:软实力内涵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的独立性与相关性、软实力战略实施主体的政府性与非政府性、软实力战略实施层次的国内性与国际性、软实力战略目标的因果性与构成性。
(一)相对性与绝对性
这是基于软实力内涵而言的。软实力作为一种吸引力具有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意味着软实力必然要有自己特定的指涉对象,任何国家的软实力内涵并非同时可以对所有国家产生同样程度的吸引力,这就构成了软实力的相对性。相对性也就是奈所提到的"背景环境","任何力量资源的效用都取决于它的背景环境","美国流行文化对不同信仰和不同团体的吸引力(或者排斥力),会使美国政府官员们在推行他们的政策时更容易或者更困难".「5」但是,软实力的相对性并不否定其内涵具有绝对性一面。任何软实力资源,无论是文化、政治价值观还是对外政策,要增强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必须遵守至少不能违背国际主流规范和制度,并符合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进步潮流。
从中美两国对各自软实力的认知看,美国更强调自己软实力的绝对性一面。美国人认为它的社会制度、政治价值观是普世的,具有绝对性。尽管在向世界推广的过程中曾经遇到其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抵制,但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对自己软实力资源的绝对信奉。无论是美国民众还是美国政府,在这一点的认识上惊人地一致。
与信奉软实力绝对性一面的美国相比,中国则侧重于认同软实力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认识既针对其他国家的软实力,也针对自我软实力。相对性集中体现在中国对世界认识的多样性原则上。中国政府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国既不接受美国对自己社会制度和政治价值观的绝对主义认知,也不赞成把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二)独立性与相关性
这是基于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而言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在资源属性、运用手段、实现目标等多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它们有着各自独立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
因此,二者的独立性是明显的。但是二者同样也具有复杂的相关性。正如奈指出的,"硬力量和软力量有时相互扶持,有时相互干扰".「6」首先,硬实力可以滋生软实力。一个国家在硬实力方面的成功往往对他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导致他国自动追随该国的现象,"有时弱国会受吸引而跳上强国驾驭的马车,特别是在小国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或大国的军事力量与软力量相辅相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且我们已看到,硬力量也有吸引人或者软的一面".「7」」但是,如果一国由于滥用硬实力而对别国或国际社会产生了明显或潜在的威胁,那么由硬实力而滋生软实力的效应将递减,甚至完全消失反而成为软实力生成的障碍。其次,软实力对硬实力的作用也是两方面,软实力可以为硬实力的运用提供合法性支持,软实力的不足也可以导致硬实力作用的发挥受制约。
在独立性与相关性上,美国更强调软实力的独立性一面。美国认为自己享有巨大优势的软实力资源和世界上最强大的硬实力资源,所以并不刻意认为需要利用硬实力滋生软实力。这种独立性还表现在,在美国对外关系史上特别是在硬实力强大时期,美国经常利用自己的硬实力优势对别国进行诱惑、制裁或武力威胁,甚至不考虑国际法、国际制度和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软约束".这样不考虑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关性的结果就是美国经常陷入对外关系危机。奈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由于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没有取得联合国的授权,其战争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这就使得盟国难以向美国提供基地和后勤支持,继而削弱了美国的硬力量??土耳其国会拒绝允许美国过境运送其地面部队,沙特阿拉伯不愿让美国使用1991年就提供的空军基地,这些都是例证".「8」
与美国偏向于认同软实力的独立性一面相比,中国则更关注二者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尤其体现为我们试图从硬实力的增强中取得软实力资源。在潜意识甚至在政策层面,我们很多人有意无意把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上升归结为硬实力的提高,因此也就试图通过硬实力的提高来改变我们的国际形象,赢得软实力资源,甚至把硬实力的提高作为衡量软实力建设成功的标准之一。
(三)政府主体性与非政府主体性
这涉及软实力的主体性问题。一般认为,硬实力属于政府所有,但是软实力并不能完全为政府所掌控。
许多软实力资源独立于政府部门,仅对政府的需求做出部分回应。"今天,美国公司或非政府组织形成了它们自己的软实力,这些软实力与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标相一致或相违背。"「9」与硬实力相对,软实力的力量来自它非垄断的本性和扩散性。正如王沪宁认为,文化是一种广义的信息,如果封闭或垄断一种文化,那么就不能使它构成"软权力"的基本支柱。「10」当然,政府并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