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呆账时评《公司信贷》贷款风险分类方法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以及判断借款人的某一笔贷款是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还是不良贷款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和确定分类结果四个步骤。
一、基本信贷分析在贷款分类过程中,银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贷款基本信息,其内容包括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和目前还款来源;贷款在使用过程中的周期性分析,即资产转换分析,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1.贷款目的分析贷款目的即贷款用途,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基本标志。
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是贷款分类的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贷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风险。
在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是关注类。
如借款人申请的是一笔短期贷款,但是后来贷款被用做一块土地的先期付款,短期贷款变为长期使用,贷款被挪用,还款周期加大,贷款偿还可能性受到影响。
2.还款来源分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不外乎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抵押物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由于这几种来源的稳定性和可变现性不同、成本费用不同,因此,风险程度也就不同。
但通常正常经营所获得的资金(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
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从而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3.资产转换周期分析从银行角度来讲,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
贷款产品的风险分析和分类
贷款产品的风险分析和分类在金融市场中,贷款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金融产品。
贷款的提供给企业和个人,不仅有助于资金的流动,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贷款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分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贷款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分类方法。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贷款市场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风险类型。
它指的是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或违约的风险。
这种风险通常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商业环境等因素相关。
对于贷款机构来说,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任务。
为了准确评估信用风险,贷款机构通常会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查看借款人的个人信用报告、调查其还款能力和借贷历史等。
在评估过程中,贷款机构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给予不同的贷款利率和额度。
对于信用较好的借款人,贷款机构会提供更低的利率和更高的额度;而对于信用较差的借款人,贷款机构可能需要增加利率或者提供较低的额度。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另一种常见的贷款产品风险。
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波动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贷款价值降低的风险。
市场风险通常与借款人所处的行业、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相关。
在市场风险分析中,贷款机构通常会综合考虑行业前景、企业竞争力以及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
如果某个行业的前景不明朗或者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贷款机构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或要求增加担保措施。
相反,如果某个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或者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贷款机构可能会给予更低的利率和更好的贷款条件。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贷款产品中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风险类型。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内部流程、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这种风险通常与贷款机构的内部制度和运营管理相关。
为了减少操作风险,贷款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流程和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
此外,贷款机构还应采用科技手段,例如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工具,以提高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准确性。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金融机构与个人或企业之间的一种金融活动,通过向借款人提供资金,金融机构可以获得利息和其他费用。
然而,贷款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评估贷款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本文将详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和作用。
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基本原则1.1 适用范围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
它的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识别和分类贷款风险,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1.2 风险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品价值、贷款用途等因素,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五个风险等级。
这些等级反映了贷款的违约风险程度,有助于金融机构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1.3 风险分类的时机和频率贷款风险分类应在贷款发放前进行初步评估,并在贷款期间进行定期评估。
金融机构应根据风险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监控、提高贷款利率、要求增加抵押品等。
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作用2.1 促进风险管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帮助其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贷款风险。
通过将贷款进行分类,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风险暴露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2.2 优化资本分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优化资本分配。
根据贷款的风险等级,金融机构可以将更多的资本用于高风险贷款的覆盖,以减少潜在的损失。
这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3 促进市场透明度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通过公开披露贷款的风险分类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增加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其贷款风险管理能力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挑战3.1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然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挑战,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更新的困难。
中国银行 贷款风险分类
中国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中国银行贷款风险分类》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中国银行作为国内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承担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贷款业务中,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贷款风险,中国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分类措施。
首先,中国银行根据贷款的用途和性质,将贷款风险分为个人贷款风险和企业贷款风险两大类别。
个人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个人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以及汽车贷款等,而企业贷款风险则涉及企业运营贷款、项目投资贷款以及公司债务等。
其次,中国银行还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将贷款风险进行了细分,包括优质贷款、一般贷款和次贷款。
优质贷款风险较低,借款人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一般贷款风险适中,借款人有一定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次贷款风险较高,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还款能力不稳定。
此外,中国银行还根据贷款的时间和还款方式,将贷款风险进行了时间和还款方式分类。
时间分类主要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风险相对较低,还款周期短;长期贷款风险相对较高,还款周期长。
还款方式分类包括等额本息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等额本息风险相对较低,还款金额相对固定;等额本金风险相对较高,每期还款金额逐渐减少。
中国银行将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地评估贷款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根据不同风险分类,银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还款期限和还款要求,以更有效地管理贷款风险。
同时,分类也可以提醒借款人注意贷款风险,避免发生还款困难和逾期等问题。
总而言之,中国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是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分类,银行才能更好地管理贷款风险,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的方法,用于评估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该分类法包括以下五个级别:
1. 正常类:指贷款资产风险相对较低,借款人按照合约要求还款并偿付利息的贷款。
借款人还款能力良好,无违约记录。
2. 关注类:指贷款资产可能存在少量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例如,借款人可能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不善的情况。
3. 次级类:指贷款资产风险较高,借款人有一定的违约风险,还款能力不太强。
需要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加强催收和追偿。
4. 可疑类:指贷款资产风险非常高,借款人已经出现严重的违约行为,还款能力非常弱。
贷款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很可能需要进行减值处理或催收追偿。
5. 损失类:指贷款资产已经出现不可收回的损失,借款人已经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贷款几乎无法收回。
此类贷款需要进行核销,且可能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贷款资产的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一、概述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是指银行将贷款放款的风险等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和坏账类,这五类贷款的实质上是由银行为了规范贷款放款行为而制定的规定。
二、正常类
正常类是指客户业务履行良好,贷款还款定期按时偿还,没有逾期的贷款,贷款拖欠的额度不超过正常拖欠额度。
三、关注类
关注类是指客户的贷款还款存在迟延现象,但是仍在保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而且拖欠金额不超过正常的拖欠额度。
四、可疑类
可疑类是指客户有不良的还款行为,有一定的拖欠义务,但目前还没有丧失还款能力的贷款。
五、损失类
损失类是指客户已经丧失还款能力,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银行可能会承担一定损失的贷款。
六、坏账类
坏账类是指客户的贷款还款已经超出商定期限且无法偿还本息的贷款,贷款已经完全丧失本金和收益。
- 1 -。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和本公司的贷款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ﻩ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变化,以及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的可能性,或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措施。
第三条ﻩ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发现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保全信贷资产价值;(三)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成效;(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业务考核提供基本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在影响分类结果的诸多因素中,要以本办法第八条的核心定义作为重要标准,进行关键因素的评估,确定贷款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从严确定其分类级别。
(五)客观性原则。
贷款风险分类实行以逾期时间和担保方式相结合的脱期法为基础,分析判断认定为辅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对象第五条分类的对象包括:由本公司承担风险、贷款余额不为零的各类贷款资产,都应当按照本办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和反映贷款质量。
委托贷款可以参照本办法,但暂不作具体要求。
第六条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信贷业务为基本单位,不进行拆分分类。
即一笔分期还款的个人贷款如果部分已逾期、部分尚未到期,则应将整笔贷款余额评估风险做统一分类。
第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限于贷款资产的本金,无本纯欠息资产无需进行风险分类.由信贷资产孳生的应收利息等须按非信贷资产进行风险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贷款风险的分类和指引,可以匡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贷款风险的概念和特点1.1 贷款风险的定义:贷款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面临的借款人违约、资金流动性不足、市场波动等导致的潜在损失。
1.2 贷款风险的特点:贷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和时序性等特点,需要金融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2. 贷款风险的分类方法2.1 按照借款人信用状况分类:将借款人按照信用等级分为优质、良好、普通和风险四个等级,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水平。
2.2 按照贷款用途分类:将贷款按照用途分为个人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企业经营贷款等,以评估不同用途贷款的风险特征和潜在风险。
2.3 按照贷款期限分类:将贷款按照期限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以评估不同期限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水平。
2.4 按照担保方式分类:将贷款按照是否有担保分为有担保和无担保贷款,以评估担保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和保护程度。
2.5 按照贷款金额分类:将贷款按照金额分为小额、中额和大额贷款,以评估不同金额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作用3.1 评估风险水平: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对不同类别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了解风险水平和潜在损失。
3.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风险并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3.3 优化贷款业务结构: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
4.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应用案例4.1 银行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和准备金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银行业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贷款危机的几级分类及信贷风险
贷款危机的几级分类及信贷风险
贷款危机的几级分类和信贷风险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常见的
几种分类和风险评估:
1. 按照风险程度划分:
- 优质贷款:风险较低的贷款,借款人信用良好且还款能力强。
- 中等风险贷款:借款人信用一般,还款能力可能有一定风险,但仍属于可接受范围。
- 高风险贷款:借款人信用较差,还款能力较弱,可能存在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
2. 按照借款人类型划分:
- 个人贷款:个人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购房贷款等。
- 企业贷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包括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投资贷款等。
3. 按照贷款用途划分:
- 消费贷款:用于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贷款,如购车贷款、购物分期贷款等。
- 商业贷款:用于企业运营和投资的贷款,如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贷款、购买设备的贷款等。
4. 信贷风险评估:
- 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记录、个人信用评分等。
- 还款能力风险: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的收入稳定性、负债情况等。
- 抵押物评估风险:如果借款人提供了抵押物,评估抵押物的价值和可变现能力。
这些分类和风险评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贷款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缓解风险。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是指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状况等因素,将银行贷款分为优质资产、良好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和特别关注资产五类。
1. 优质资产:借款人偿还能力极强,还款记录良好,清偿风险很小,不需要设置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2. 良好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稍微弱一些,但是有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可控。
需要设置少量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3. 可疑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但是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跟踪管理和催收,同时设置较高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4. 损失资产:借款人已经严重违约或破产,对银行造成损失,需要全额核销贷款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5. 特别关注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有可能违约或破产,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和高强度的跟踪管理,同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在金融领域,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但贷款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规范贷款风险管理,制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
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概述1.1 定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指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将贷款进行分类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1.2 目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准确评估贷款风险,科学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1.3 重要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2.1 风险定性原则: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因素对贷款进行分类,明确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管理要求。
2.2 风险定量原则:通过贷款风险评估模型等工具对贷款进行量化评估,科学确定贷款的风险等级。
2.3 风险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动态调整贷款的风险分类,及时应对风险变化。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3.1 基于信用评级: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信用评级等信息,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3.2 基于还款能力: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资产状况等因素,评估其还款能力,确定贷款的风险等级。
3.3 基于担保方式:根据贷款的担保方式(如抵押、担保等),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降低风险。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措施4.1 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审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贷款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2 风险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贷款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4.3 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贷款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五、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效果5.1 降低不良贷款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管理办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第三条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六条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应注意考虑以下因素:(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第七条对贷款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将贷款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这些级别是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用途、担保物等因素来评估的。
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的贷款,风险较低。
关注贷款是指借款人存在一些风险因素,但还未出现违约情况,需要加强管理。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存在较大风险,可能出现违约情况,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出现违约情况,但还有一定的收回可能性。
损失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无法按照合同约定还款,银行需要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偿。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银行资产安全。
同时,对于借款人来说,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贷款风险等级,更好地规划还款计划,避免违约情况的发生。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为银行和借款人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和规划服务。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是一种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贷款的风险。
五级贷款分类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级别:
1. 正常级:贷款按时偿还,没有逾期情况,风险较低。
2. 关注级:贷款还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还款不及时或部分逾期,但仍然可以被纠正,风险程度较低。
3. 提前预警级:贷款存在一定风险,还款出现较大问题,可能会导致逾期或无法按时偿还本息。
需要对贷款进行监测和风险控制。
4. 不良级:贷款已经逾期或无法按时归还,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会造成损失。
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催收或诉讼等。
5. 呆账级:贷款已经无法回收,风险最高,丧失了追索的可能性。
需要将其作为坏账进行核销。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保护其贷款资产的安全。
贷款风险十二级分类法
逾期
0
1-10天
11-30天
31-90天
91-180天
181-360天
361天以上
质押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抵押
正常
关注
关注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保证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损失
损失
信用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可疑
损失
损失
按照风险程度大小,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一级、正常二级、正常三级、正常四级、关注一级、关注二级、关注三级、次级一次、次级二级、可疑一级、可疑二级和损失级十二个级别。前七级合称优良信贷资产,后五级合称不良信贷资产。各行需将十二级分类所对应的五级分类结果,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口径统计,并对外按五级分类口径进行信息披露。
风险分类
评级得分
核心定义
正常
正常1级
特优<20
借款人市场竞争能力极强,现金流量非常充足,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极强,还款意愿很好,有非常充足的证据表明能够按期足额偿还债务本息.
正常2级
优秀[20,30)
借款人市场竞争能力很强,现金流量充足,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很强,还款意愿很好,有足够证据表明能够按期足额还尝债务本息。
逾期时间担保方式未逾期逾期逾期逾期逾期逾期逾期361天以上质押正常正常正常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抵押正常关注关注关注次级可疑可疑保证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可疑损失损失信用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可疑损失损失按照风险程度大小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一级正常二级正常三级正常四级关注一级关注二级关注三级次级一次次级二级可疑一级可疑二级和损失级十二个级别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呆账时评《公司信贷》贷款风险分类方法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以及判断借款人的某一笔贷款是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还是不良贷款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和确定分类结果四个步骤。
一、基本信贷分析在贷款分类过程中,银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贷款基本信息,其内容包括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和目前还款来源;贷款在使用过程中的周期性分析,即资产转换分析,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1.贷款目的分析贷款目的即贷款用途,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基本标志。
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是贷款分类的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贷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风险。
在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是关注类。
如借款人申请的是一笔短期贷款,但是后来贷款被用做一块土地的先期付款,短期贷款变为长期使用,贷款被挪用,还款周期加大,贷款偿还可能性受到影响。
2.还款来源分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不外乎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抵押物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由于这几种来源的稳定性和可变现性不同、成本费用不同,因此,风险程度也就不同。
但通常正常经营所获得的资金(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
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从而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3.资产转换周期分析从银行角度来讲,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
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日期:5月17日主讲人:微小信贷审批部丁建军一.贷款风险分类标准:1.五类信贷资产的定义: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2.核心定义与主要特征的关系(1) 核心定义是最基本的标准;(2) 主要特征是在充分理解核心定义基础上,根据分类的经验的总结概括出来的参考。
(3) 核心定义是内容,主要特征是形式。
3.对重组贷款的分类(1).需要重组的贷款在实施重组前应至少分为次级类.(2).重组贷款设置6个月的观察期(3).重组贷款: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参考资料:一般意义上的“贷款重组”变更贷款条件的重组。
即在借款主体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的借款、期限、担保方式进行调整,或者实施借新还旧。
变更借款人的重组。
即借款人无力还款,第三方因各种原因愿意承接原借款人债务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的借款主体进行调整。
市场化的资产债务重组。
即借款人与债权银行按照市场原则、自主决策、互相选择、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实施资产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还款条款等作出调整。
4.债务转移的分类: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最终被其他关联或非关联的企业接收,如果债务人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可以调升至正常或关注类;否则,至少应被列入次级类。
5.逾期时间与风险分类的关系: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就这一问题的直接规定是第九条:“分类时,应将贷款的逾期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逾期超过一定期限、或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标题: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但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银行需要对贷款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指引。
本文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匡助银行更好地管理贷款风险。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1.1 确定风险程度:通过分类,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每笔贷款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2 便于监管:贷款风险分类可以匡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督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确保银行合规运营。
1.3 保护资金安全:通过分类指引,银行可以更好地保护资金安全,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据2.1 借款人信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风险相对较低。
2.2 抵押物价值:抵押物的价值也是贷款风险分类的考量因素,价值高的抵押物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2.3 贷款用途:贷款用途的合理性和风险性也会影响贷款风险分类,风险较高的贷款用途需要更严格的分类。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3.1 内部评级模型:银行可以建立内部评级模型,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抵押物价值和贷款用途等因素进行评级分类。
3.2 外部评级机构:银行也可以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对贷款进行评级,借助专业机构的评估来确定贷款的风险分类。
3.3 综合评估:综合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结果,银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贷款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措施4.1 风险控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暴露。
4.2 风险分散:通过贷款风险分类,银行可以实现风险分散,避免集中在某一类贷款上。
4.3 风险预警: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五、贷款风险分类的监督和评估5.1 监管要求:监管机构会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银行符合监管要求。
5.2 自查自纠:银行也需要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匡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风险分类的背景和意义1.1 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1.2 还款能力的评估1.3 担保情况的评估2. 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1 风险等级划分原则2.2 评估指标和权重的确定2.3 风险分类的方法和流程3. 风险分类的具体指引3.1 优质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2 中等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3 高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4. 风险分类的应用和效果4.1 风险分类对贷款审批的影响4.2 风险分类对贷款利率的影响4.3 风险分类对贷款担保要求的影响5.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和控制措施5.1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5.2 风险分类的控制措施5.3 风险分类的监测和评估6.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和改进6.1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性6.2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改进方向6.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贷款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然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将更加精准和有效,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贷款风险分类(1)
贷款风险分类(1)
• 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 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借款人的现金 流量是否充足。
• 在考察现金流量时,对借款人的现金 流量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其现金流量是 从经营活动、筹资,还是投资中得来的, 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了解借款人在本期 内各项业务活动中收益情况。
30
贷款风险分类(1)
•
贷款分类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指银行根据审慎原则和风险
管理的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 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析归类。
3
贷款风险分类(1)
• 2.贷款分类的标准
•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5月开始试行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并在2001年
12月修订后正式发布。指导原则采用贷款
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
•T
10
贷款风险分类(1)
• 4.合理价值法(公允价值法)
• 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于1991年对合理价值法 的定义是:在非强制变现的情况下,贷款按买 卖双方自主协商的价格所确定的价值。如果有 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
• 当前较为普遍的贷款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合理 价值法。
11
贷款风险分类(1)
• 例4 (2009年5月单选题)当前较为普遍 的贷款分类方患,主要依据( )。
为五类(亦称“五级分类”)即正常、关
注、次级、可疑、损失。
4
贷款风险分类(1)
11.1.2 贷款分类的意义
• 1.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 • 2.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 • 3.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辅助
金融监管的需要 • 4.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需要贷款
分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呆账时评《公司信贷》贷款风险分类方法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以及判断借款人的某一笔贷款是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还是不良贷款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和确定分类结果四个步骤。
一、基本信贷分析在贷款分类过程中,银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贷款基本信息,其内容包括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和目前还款来源;贷款在使用过程中的周期性分析,即资产转换分析,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1.贷款目的分析贷款目的即贷款用途,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基本标志。
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是贷款分类的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贷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风险。
在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是关注类。
如借款人申请的是一笔短期贷款,但是后来贷款被用做一块土地的先期付款,短期贷款变为长期使用,贷款被挪用,还款周期加大,贷款偿还可能性受到影响。
2.还款来源分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不外乎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抵押物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由于这几种来源的稳定性和可变现性不同、成本费用不同,因此,风险程度也就不同。
但通常正常经营所获得的资金(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
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从而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3.资产转换周期分析从银行角度来讲,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转换周期,二是资本转换周期。
生产转换周期是指借款人用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到收回销售款的整个循环过程。
生产转换周期是以资金开始,以资金结束。
由于资金流出和流人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就产生了借款需求。
资本转换周期是指借款人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折旧的循环。
资本转换周期是通过几个生产转换周期来完成的。
借款人投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希望用生产期末所产生的利润来弥补投入设备的资金。
当借款人需要扩大经营、取得更多的销售收入时,就必须购买更多的生产设备。
贷款的原因就是购买新设备以实现扩大经营的目标。
还款来源是借款人用几个生产周期的循环产生的利润。
根据借款人一个周期所产生的利润,判断其需要几个周期能够完全偿还贷款来确定贷款的期限,贷款期限的确定要符合资本循环的转换,否则期限的确定是不合理的。
4.还款记录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记录是记载其归还贷款行为的说明,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贷款档案中直接反映借款人偿还该行贷款的能力,同时也是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的重要依据;二是从信贷监测网络(电子档案)中反映借款人偿还其他银行及所有债务的能力。
即使借款人目前能够偿还该行贷款,但是不能偿还其他银行贷款,那么就说明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已经出现了问题,最终也会影响该行贷款的偿还。
借款人还款记录分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借款人的道德水准、资本实力、经营水平、担保能力和信用水平等。
通过还款记录,银行可以了解到贷款是在正常还本付息,还是发生过严重拖欠或被部分注销,贷款是否经过重组,本息逾期的时间,是否已挂账停息,以及应收未收利息累积额。
二、还款能力分析贷款风险分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而决定贷款是否能够偿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主要因素,因此,银行关心的是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现在以及未来的偿付能力。
在贷款分类中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必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
②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
在贷款分类中,分析借款人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借款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贷款本息,通过持续经营所获得的资金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
在考察现金流量时,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其现金流量是从经营活动、筹资,还是投资中得来的,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了解借款人在本期内各项业务活动中收益情况。
判断贷款的最终偿还能力,还要观察连续各期的现金流量表,比较各期相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预测。
三、还款可能性分析一般情况下,还款可能性分析包括还款能力分析、担保状况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
1.担保状况分析银行设立抵押或保证的目的在于,明确规定在借款人不能履行还贷义务时,银行可以取得并变卖借款人的资产或取得保证人的承诺。
担保是银行防止遭受损失的保障措施,是银行为保证贷款足够安全,在贷出资金周围设立的众多安全防护措施。
在担保的问题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重点考虑,一是法律方面,即担保的有效性;二是经济方面,即担保的充分性。
无论是抵押与保证都必须具有法律效力,担保也需要具有法律效力,并且是建立在担保人的财务实力以及愿意为一项贷款提供支持的基础之上。
因此业务人员在分析抵押与担保时,要判断抵押与担保是否能够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贷款风险损失的程度。
2.非财务因素分析由于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管理能力、自然社会因素等非财务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而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银行信贷管理又对贷款的最终偿还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贷款分类中,需要对借款人的各种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对现金流量及其他财务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进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预测和动态的评估,判断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四、确定分类结果通过以上对各类因素的分析,银行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贷款偿还能力与偿还可能性有了一定的分析与判断,因此,在此基础上,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比照各类别贷款的特征,银行就可以对贷款得出最终的分类结果。
表--1各类贷款的主要特征^^^^^^^^^^^^^^^^^^^^^^^^^^^^^^^^^^^^^^^^^^^^^^^^^^^^^^^^^^^^^^^^^^^^正常: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并且对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进行全额偿还-------------------------------------------------------------------------------------------------------------- 关注:1.净现金流减少2.借款人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净值开始减少,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3.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6.贷款的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7.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8.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等--------------------------------------------------------------------------------------------------------------- 次级:1.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的资金2.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3.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4.借款人采取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可疑: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状态3.借款人已资不抵债4.银行已诉诸法律来回收贷款5.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等---------------------------------------------------------------------------------------------------------------损失:1.借款人无力偿还,抵押品价值低于贷款额2.抵押品价值不确定3.借款人已彻底停止经营活动4.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停止时间很长,复工无望等&&&&&&&&&&&&&&&&&&&&&&&&&&&&&&&&&&&&&&&&&&&&&&&&&&&&&&&风险分类描述1.正常类贷款正常类贷款偿还没有问题,经过各种信息判断分析,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并且从目前的分析来看,贷款不会有损失的可能。
这就是正常贷款的典型特征。
对于正常贷款的判断,是经过对影响贷款偿还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的。
2.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偿还也没有问题,但是从各种信息分析来看存在潜在缺陷,如果潜在缺陷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这就是关注类贷款的显著特征。
如果一笔贷款仅仅是贷款信息或信贷档案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对于还款不构成实质性影响,贷款不应被归为关注类,也不能将有特定风险的某一种类的贷款片面地归人关注类。
3.次级类贷款次级类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即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需要诉诸抵押和保证,甚至在执行了抵押或保证之后,仍有部分损失的可能。
那么,针对这类贷款的特点,在贷款分类时,一定要抓住“明显缺陷”这一内在特征,借款人当前净值、还款能力或担保不能充分保证贷款的偿还,且存在明显缺陷,如果不纠正,银行就可能承担一定损失。
4.可疑类贷款可疑类贷款的特征是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
在贷款分类时,对这类贷款的分类,要考虑“有明显缺陷,且有大部分损失”的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