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20.1.2中位数、众数第一课时
20.1.2 中位数、众数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1. 加权平均数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2.加权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三、设问导读:阅读课本P116-118完成下列问题:1.探究1:自学116页“问题2”,理解中位数的概念;理解确定中位数的关键步骤.一般地, 将一组数据按照的顺序排列,如果,则称处于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探究2:自学118页“问题2”,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一般的,一组数据中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3.自学课本P117-118例4和例5,进一步掌握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4. 讨论解析117页练习和118页练习1、2 四、自学检测: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96B.96、96.4C.96、97D.98、97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4、25B.23、24C.25、25D.23、25五、巩固训练:1.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气象台对五月某一天最高温度的预报,当天预报最高温度数据的中位数是()A. 28B. 28.5C. 29D. 29.52. 某校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歌咏比赛,6位评委给某班演出评分如下(单位:分):90 96 91 96 92 94则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3.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4.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4.交警在一个路口统计的某个时段来往车辆的车速(单位:千米/ 时)情况如图.则这些车的车速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D A.8、6 B.8、5 C.52、53 )
D.52、52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在济南市开展“美丽泉城,创卫我同行”活动中,某校倡
议七年级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各自社区参加义务劳动.为了解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
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
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
Hale Waihona Puke 组数据的中位数.2.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它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
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偏差较大时,可选用中位数来描述
则这些学生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7,15.5 B.17,16 C.15,15.5
A ) D.16,16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3.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 学成绩,小明说:“我们组得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我们 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 学的话能反映的统计量是( A.众数和平均数 C.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 D ) B.平均数和中位数 D.众数和中位数
同学们的劳动情况,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的劳动时间,并
用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下图所示: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统计表中的m=
100
,x=
40
,y= 18% 1.5
时;
.
(2)被调查同学的劳动时间的中位数是
(3)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4)求所有被调查同学的平均劳动时间. 解:(3)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4)(12×0.5+30×1+40×1.5+18×2)÷100=1.32(h).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
1.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个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 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第1步:排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第2步:确定是奇个数据或偶个数据。 第3步:如果是奇个数据,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因此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147
124 148
129 154
136 158
140 165
145 175
146 180
(2)根据(1)中得到的样本数据的结论,可以估计,在这次的马 拉松比赛中,大约有一半选手的成绩快于147分,有一半选手的成 绩慢于147分,这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快于中位数147分,可以 推测他的成绩比一半选手的成绩好。
如果是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3中位数代表数据的意义
知识回忆:
1.什么是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个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 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第1步:排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第2步:确定是奇个数据或偶个数据。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他的成绩如何? 解:(1)先将样本数据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4 148 129 154 136 158 140 165 145 175 146 18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处于中间的两个数146、148的平均数
146 148 147 2
(1) 第1步排序: 2 (2) 第1步排序: 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优质课件.ppt
三、研学教材
解:
(1)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__1_2_4__1_2_9__1_3_6__1_4_0__1_4_5__1_4_6________
_____1_4_8__1_5_4__1_5_8__1_6_5__1_7_5__1_8_0____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处于中间的两个数 146_,_1_4_8
三、研学教材
下面的条形图描述了某车间工人日加工 零件数的情况.
请找出这些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中位数,并说明这个 中位数的意义. 人数
10 8 6
4 2 0 3 4 5 6 7 8 日加工零件数
三、研学教材
解:这些工人日加工 人数 零件数的中位数是6, 10 由中位数是6可以估 8 计,在这些工人中, 6 大约有一半工人的日 加工零件数大于或等 4 于6个,有一半工人 2 加工零件数小于或等 0 于6 个。
销售量/双 1
2
5
11
尺码/cm 24 24.5 25
销售量/双 7
3
1
三、研学教材
尺码/cm 22 22.5 23 23.5
销售量/双 1
2
5
11
尺码/cm 24 24.5 25
销售量/双 7
3
1
解:由上表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
__2_3_._5__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它的意义是: __2_3_._5__cm的鞋销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 进__2_3_._5__cm的鞋.
的平均数, 146 148 147
即 =_______2
..
答: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__1_4_7___.
三、研学教材
(2)由(1)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__1_4_7___,它 的意义是: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大约有__一__半__ 选手的成绩快于147min,有__一__半__选手的成 绩慢于147min. 这名选手的成绩是142min, 快于中位数_1_4_7_m_i_n,因此可以推测他的成绩 比___一__半__以__上____选手的成绩好.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沿着创设情境,引入中位数、众数——探索、理解中位数、众数定义——应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决策——解决身边实际问题这样的主线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辅以学生小组活动,探索实践.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属中位数与众数第一课时,由一首含1、2、3、4的诗启示出生活中点点滴滴若留意,时时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入实际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发现平均数在有些
情况下很难反映问题真实的一面,进而思考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利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这一重点,本节设计了通过学生讨论、探索、尝试归纳的活动,然后教师适时适度引导,加深了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为了让学生达到能够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且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会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特选取了两个生活实例,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同时还让学生留心生活,列举了一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本节所学知识来解决的,使学生体会到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后生活点悟这一环节,既举出众数在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实例,又给学生一些生活启迪,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味到数学与艺术的联系,从而自主学习数学.。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可估计该小区每户的年消费的一般水平 为 。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116页至117页练习之间的内 容,注意 1、什么是中位数? 2、怎样确定中间位置? 3、阅读例4,体会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 数?思考“中位数”一定是数据中的数吗? 4、从中位数能获得什么信息?
自学检测一
1、求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0 15 18 25 32 34 48 50 思考:当一组数据是偶数时,怎样求它 们的中位数? 2、对于数据组3、3、2、3、6、3、6、 3、 2中,中位数是 。 3、一组数据23、27、20、18、X、12, 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 4、课本117页练习
归纳总结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有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 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 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说明: 1、中位数是从排列位置上定义的 2、确定中位数的前提是将数据按由小到大(或 有大到小)的顺序额排列 3、一组数据只有一个中位数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做出决策
复习引入
1、对于数据3、3、2、3、6、3、6、3、2中, 平均数是 。 2、某居民小区10户家庭年消费情况如下
年消费
户数
10万元
2
5万元
1
1.5万元
6
0.7万元
自学检测二
1、数据1、3、3、1、3、5、4、4、1的众数是 2、课本练习1、2。
。
归纳பைடு நூலகம்结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 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说明: 1、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只有一个, 也可能有多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20.1.2 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件
尺码/厘米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2 5 11 7 3 1
尺码/厘米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2 5 11 7 3 1
解:由上表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 __2_3_.5___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它的意义是: __2_3_._5__厘米的鞋销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 __2_3_._5__厘米的鞋. 思考:你还能为鞋店进货提出哪些建议?
计图,根据图表, 10
全班每位同学答对 5 4人
的题数的中位数是 0
___9___.
7
8
9
学生数
8人
10 答对题数
总结归纳
中位数的特征及意义: 1.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中间数),它是唯一的. 2.如果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中位数能比平均数更 合理地反映该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小于 或大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反映一组数据的 中间水平.
2.要调查多数同学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应关注的是哪 个数据的代表( C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注意: (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如1,1,2,3,3, 5中众数是1和3. (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 据出现的次数,如1,1,1,2,2,5中众数是1而不是3.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 课件 人教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3400
3000
1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如果领导告诉小明好好干,就能月工资平均5000以上, 你认为这个说法靠谱吗?
计算出公司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再与表格中 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答案.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的月收入的平均数.
(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 平,你认为合适吗?
解:(1)喜爱小说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是72+8+21+7129+15+2+13 ×100%=48%,
初中生每天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在 B 时间段内
18+30+12 (2)18+30+12+90
×2000=800(人).
答:该校现有的 2000 名初中生中,能进行有记忆阅读的人数约为 800 人
解: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 6276 元. 但在 25 名 员工中,仅有 3 名员工的收入在 6276 元以上,而另外 22 名员工的收入都在 6276 元以下. 因此,用平均数反映 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太合适.
思考 那么怎样可以准确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 入水平呢?
采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这组数 据的集中趋势.
3.(2020·衢州)某班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4,5,x,6.
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5_.
4.(东营中考)东营市某中学为积极响应“书香东营,全民阅读”活动,助力学生良好
阅读习惯的养成,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 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则在本次调查中,学生阅读时间的中位数是__1__.
如表所示,则在本次调查中,学生阅读时间的中位数是____.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抽样调查的概念,平均数的计算;对数据的处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能力,这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中位数与众数》在统计与概率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本节课,了解平均数、中位数的特点与不同,为今后数据分析打下结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位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
2.会用中位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体会平均数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经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中位数产生的过程,体会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能利用中位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中位数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善意的“谎言”某次数学考试,某小组 7 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100,95,93,88,85 ,80,5 (单位:分)。
小明同学考了80分,小明计算出这7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8分,所以告诉妈妈,自己这次成绩在小组里处于“中上水平”。
小明有欺骗妈妈吗?问题1:小明的成绩真的处于小组里的中上水平吗?问题2: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平均数能真实反映7名学生的成绩水平吗?问题3:小明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二的分数说成处于小组的“中上水平”显然有投机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4:那么什么数据能真实反映出小组里7名学生的成绩水平?二、引入新知问题1:在这7个数据中,“88”排在最中间,我们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唐家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数学学科下册第 20章第 20.1.2 课新授教案主备:庄惠若组员:陈小霞、陈俊林、梁秋惠、陈宏娟、雷文、陈志强、温多默、梁小生教学课题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教学时间第17周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能应用中位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初步感受中位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能应用中位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中位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共享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自学指导】:阅读教材116-117页,6分钟后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中位数?2、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完成课本P117页练习【自学检测】1.完成学考精炼P71页 1—72、完成学考精炼P73页中考真题体验1—5 【谈谈本课的收获】: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96B.96、96.4C.96、97D.98、97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4、25B.23、24C.25、25D.23、255、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温度(℃)-8 -1 7 15 21 24 30天数 3 5 5 7 6 2 2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6、在一次测试中,全班平均成绩是78分,小妹考了83分,她说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水平,你认为小妹的说法合适吗?下面是小妹她们班所有学生的成绩:20,35,35,40,40,52,63,65,74,79,80,83,84,84,85,85,85,85,85,85,86,87,87,87,87,87,87,87,87,87,87,87,87,87,88,88,90,91,92,93,95.由数列可知,小妹的成绩在全班是中上水平吗?多少分才是中上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教案名称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初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二十章第一节;
3、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2)某学校录取新生的平均成绩是535分,如果某人的考分是531分,他肯定没有被这个学校录取吗?
(3)5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得分分别是:18,73,78,90,100考分为73的同学是在平均分之上还是之下?你认为他在5人中考分属“中上”水平吗?
学生交流讨论,加深对数据的代表的理解及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的20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
户数
(1)求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
(2)求这20户家庭的中位数,众数?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哪个更能反映这个地区的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水平?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基本掌握了数据三个代表的概念。
1、(结合课件画面)在实际生活中针对同一份材料,同一组数据,当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数据代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时,看到的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师:大家对这两个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如果数据有偶数个时,如何求中位数?
师: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用彩色粉笔板书补充)
生:如果数据中两个数据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次数相等,众数是哪一个?
师:两个都是.(用彩色粉笔板书:众数可以有多个)
生:如果数据中每个数据都只有出现一次呢?
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用彩色粉笔板书:众数也可能没有)
二、教材分析
首先应交待清楚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
3.温馨提示噢:我们可以这样记忆数据代表,老代表是“平均数”,中层代表是“中位数”,群众代表“众数”平均数是“算”出来的,中位数是“排”出来的,众数是“数”出来的。
1、见课本儿P135,T2
2、课后练习
简答题,请说明理由:
(1)河水的平均深度为2·5米,一个身高1·5米但不会游泳的人下水后肯定会淹死吗?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虽然在班上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她觉得自己愧于妈妈。
师:婷婷觉得自己愧于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知道。
师: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三的分数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有投机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3、婷婷的妈妈是一位校鞋经销部的经理,为了解鞋子的销售情况,随机调查了9位学生的鞋子的尺码,由小到大是:20,21,21,22,22,22,22,23,23。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中,婷婷的妈妈最感兴趣的数据代表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4、下面我们自己也试着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课件显示例2)
联系: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区别:(1)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它应用最为广泛。
(2)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只与其在数据中的位置有关。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
(3)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生:平均分受两个极端数据2分和10分的影响。
师:你对此有何评价?
生:…
通过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引起学生对中上游“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某情况下,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三)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四)
梳理概括,形成结构
问题2阿冲应聘
生:一组数据总是重复一个数呢?
师:这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用彩色粉笔板书补充)
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
1、下面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1)2 , 2 , 4, 4 , 4 , 6,6
(2) 2,4,4,5,3,9,5,6,7
2、在一组数据0,1,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x=____
先请一位同学给画面编一段话,然后提问:
(1)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000元是否欺骗了阿冲?
(2)平均月薪2000元能客观反映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吗?
(3)若不能,你认为用哪个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板书:中位数——把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众数——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批数据的众数(mode).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小结。
九、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四、梳理概括,形成结构
五、收获感想
十、教学反思
十一、作业与课后练习
1.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反映数据的特征。
2.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但在实际问题中,不能一味的使用平均数来确定数据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五、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激励——探索——讨论——发现。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2个)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课件显示1:
问题1:为什么婷婷觉得自己有愧于妈妈呢?
分层次布置作业,其中“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他们一定时间和空间,互相合作,自主探究,践能力。
教师:
邱小宁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校:
安远县第二中学
2、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灵活运用。
学生边看边讨论,初步感受员工的中等收入实际上就是找中位数的过程。从问题情境中,得到众数的概念。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读图,在图上找到相应位置并进行解释
结合情景认识中位数与众数,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八、课堂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