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一)
(高中段)专题过关检测古诗歌阅读仿真练(一)
专题过关检测古诗歌阅读仿真练〔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8分)建康层楼[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1)诗歌首联以“层〞字和“〞字写出了楼之高,以“〞字写出抒情主人公愁绪之多。
(2分)(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6分)答:参考答案:(1)危饶(每空1分)(2)①运用设问手法,以景作答,表达诗人对繁华不再的感慨。
②借代,以“败红〞“残绿〞代指如今的萧条之景。
③今昔比照,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进行比照。
④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气氛,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诗歌鉴赏]题目中的“建康〞即今天的,曾为六朝古都,是风流繁华之地。
诗人登高临远,有无限的感慨。
诗歌的标题即点明了地点,一个“层〞字点出了楼的雄伟高耸。
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诗人端着酒杯登上这座耸入云霄的繁华楼阁,不禁有万千的愁绪涌上心头。
“危构〞即高楼,“饶〞是多的意思,说明诗人愁绪深重。
颔联写登楼的所见所闻,站在高楼之上,诗人看到吴地的野草长得并不茂盛,一个“羞〞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野草稀疏衰败的景象。
一行大雁飞过,它们的叫声回荡在空中,引发了诗人对楚地的思念之情,但楚地远在千里之外。
本联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颈联触景生情,眼前如画的江山让诗人不禁想起了千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今又在哪里呢?只有这无边的风月在无私地慰藉着所有寂寥的人们。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尾联,诗人发出深沉的喟叹,“六代繁华在何处〞,过往的一切都到哪里去了呢?时间流逝,它带走一切兴衰荣辱,眼前只剩下残败的花草,一片凄清冷落的样子。
该联用设问、比照和借代的手法,以“败红〞“残绿〞写花叶残败的萧条之景,把“六代繁华〞和如今的萧条进行比照,突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之情,以景结情,余味悠长。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
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
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
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白话诗歌]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2套古诗词检测卷(一)一、基础训练营(35分)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 雨.雪霏霏(yǔyù) 蓟.北(jìqì) 鲈.鱼(lúnú)屐.齿(jījí) 卜.算子(bo bǔ) 蕲.水(qíqǐ)百啭.(zhuǎn zhuàn) 漫卷.(juǎn juàn)2.读拼音,写诗词句。
(8分)(1)bǎi zhuàn wúrén nénɡjiě,yīn fēnɡfēiɡuòqiánɡwēi。
() (2)tiān jiēxiǎo yǔrùn rúsū,cǎo sèyáo kàn jìn quèwú。
()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5分)(1)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___________________。
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放歌..作伴好还乡。
..须纵酒,青春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5)休.将白发唱黄鸡...。
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诗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5分)(1)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仿真综合练(一)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旅次商山赵嘏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①。
一枝②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注]①“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②一枝:《庄子·逍遥游》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之句。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虽然漂泊四方,倍感艰辛,但还是认为比不上孔子“问津”艰苦。
B.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断崖和芳树,表现了商山景物带来的慰藉。
C.诗人以“古今”修饰“京洛尘”,将个体感受升华成了古今人的感受。
D.此诗写诗人羁旅途中寓居商山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触发的人生感怀。
解析:选A A项,“但还是认为比不上孔子‘问津’艰苦”理解错误,这里的“何曾”意思是“为何”,“似”意思是“像”,句意是“……多么像孔子的艰苦‘问津’”。
故选A。
(2)诗的最后一联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人旅次商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故乡莫名的思念。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的含意是:如果安居故乡,即可享受快乐自足的生活,如今远离故乡,此乐已失,辜负了故园美景。
此诗句表达的情感有:①“一枝”引用典故,这里指得以安身的故乡。
“甘已失”表明远离故乡,仕途坎坷,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失落之情。
②写思乡情,在客居地看到的景色勾起诗人对故乡美景的思念,往往伴随着对奔走功名产生的厌倦。
③“辜负”表达不能欣赏故乡美景而愧疚的心情。
“故园春”,指故乡的美景。
诗人因长年奔走外乡,愈加思念故乡,对不能随时欣赏故乡的美景而愧疚,表达对故园之乐的思念。
参考答案:含意:若安居故乡,即可快乐自足,而今此乐已失,辜负了故园美景。
情感:①对人生仕途坎坷的失落;②对奔走功名产生的厌倦;③对故园之乐的思念。
古诗歌专题过关检测(一、二)
古诗歌专题过关检测(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
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解析:选B“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
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景仰。
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5~8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6分)答:解析: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
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
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
题干中已明确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景仰。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
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
参考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检测试卷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检测试卷1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唐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
诗人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径江边时吟成此诗。
1.选择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C.青绿色(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A.不值得提起B.可爱C.怜悯2.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3.这首诗是按照顺序写的,前两句写的是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4.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再写一写。
5.第一句中,把“铺”字改成“照”字或“射”字合适吗?为什么?题西林壁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诗中与“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个角度、思考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看清问题的所在。
杨柳杨柳,随处可种,临①水尤②宜。
春初发③叶,旋④开黄花。
及⑤春末,叶渐⑥多。
花中结实⑦,细而⑩黑。
蕊落,有絮⑨绽⑩出,质⑪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⑫于各处。
【注释】①临:靠近。
②尤:更加、尤其。
③发:长出。
④旋:不久。
⑤及:等到。
⑥渐:逐渐、慢慢。
⑦结实:结出果实。
⑧而: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
⑨絮:像棉花纤维的东西,这里指柳絮。
⑩绽:裂开。
⑪质:质地。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诗中“”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作”的意思是。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
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_______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_______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
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秋行》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诗人描写了鸣蝉、________ 、________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2)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语文通用版:“古诗歌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唐代诗歌+Word版含答案.doc
“古诗歌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达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解析:选CD C项,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D项,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意蕴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愁:①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1分)②对国运衰微、世事难测的感叹。
(1分)表现:①对比。
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②运用典故。
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
③直抒胸臆。
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且无人理解的愁苦。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仿真综合练(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殢人娇①后庭梅花开有感李清照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②,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③。
[注]①殢(tì)人娇:词牌名。
②江楼楚馆:泛指旅舍.③羌管: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
(1)“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片中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5分)答:解析:作答此题时需要关注题干中的要求,提问该四句在上片中的作用。
“江楼楚馆"为婉约词中常见意象,表明词人所在地点;“闲”字则表示词人此时的心境,百无聊赖;“凭栏翠帘低卷”则进一步暗示词人此刻心情低沉、寂寞,有淡淡的哀愁。
参考答案: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以及寂寞无聊的心情。
(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下片“坐上客来……云断”,写宴席之上,词人和友人欢声笑语共同饮酒,歌声美妙有如行云流水,整体呈现欢乐的氛围;“频剪”梅枝,则暗示大好时光的易逝,心生惆怅之意;最后,“莫直待”含有劝慰之意,不要等到思念之时才想起这般美好,应及时珍惜眼前美景乐事。
参考答案:描绘了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1)~(2)题。
(11分)破阵子·远眺徐允贞万里孤峰匝地,一湾新月如钩。
点点寒鸦争晚树,片片轻帆落远洲。
黄昏犹倚楼。
暮雨又归南浦,潮声惊满长楸。
玉笛只悲征客梦,小艇才闻渔夫讴。
风吹无限愁.(1)简要赏析“黄昏犹倚楼”一句中“犹”字的妙处,并分析这句在词中的作用。
(5分)答:解析:此题有两个考查点,需要分别作答。
对于炼字,首先就该字进行阐释(“仍然”的意思),接着做具体阐述,结合“倚楼"表明黄昏时倚靠时间之久,也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关于作用的思考,需要从内容和结构的层面解释,关注诗歌中倚楼远眺之景。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90分钟满分:12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1.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8分)民夫宋伯仁阃帅①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②无休日,失业③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①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
②锹:铲子和大锄头。
③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
3.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
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
(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
②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
③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
(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8分)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②重阳: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饮酒、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①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②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过关练习试题(附答案)共3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测评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展示。
(37分)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分)雨.雪霏霏(yùyǔ)花重锦.官城(jǐng jǐn)渭城朝雨浥.轻尘(yǐyì)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shū)但爱鲈.鱼美(lúnú) 花重.锦官城(chóng zhòng)应怜屐.齿印苍苔(qījī) 眉眼盈盈处.(chùchǔ)谁道人生无再少.(shào shǎo) 百啭.无人能解(zhuǎn zhuàn) 2.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3分)(1)昔我往.矣( )A.去,到B.过去C.指当初去从军(2)花重.锦官城( ) A.重要B.沉重C.重新(3)最是一年春好处.( ) A.时B.处所C.地方3.按要求填空。
(7分)(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 )看( )却无。
(填一对反义词)(2)( )( )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
(填地名)(3)水是( )波横,山是( )峰聚。
(填人体器官)4.先解释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2分)(1)晓看红湿处..锦官城。
...,花重红湿处:花重:句意:(2)天街...,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雨润如酥天街:润如酥:句意:(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句意:5.补充诗句。
(6分)(1)行道迟迟,。
(2) ,江船火独明。
(3) ,明月何时照我还。
(4)君看一叶舟,。
(5) ?眉眼盈盈处。
(6) ,唤取归来同住。
6.用直线把古诗和作者连起来。
(4分)《清平乐·春归何处》(宋)叶绍翁《浣溪沙》(宋)黄庭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苏轼《游园不值》(宋)王观)二、实践与运用。
(24分)1.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模拟练及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模拟练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静女》①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2)《涉江采芙蓉》①诗中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的清幽,高洁的意境。
(3)《虞美人》①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③词中直接抒发词人内心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鹊桥仙》①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是曹操诗《》的第一章,诗中“”字起统领全诗的作用。
(2)请对本诗画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注】①汉:汉江。
②霁:雪后转晴。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 忆江南B. 如梦令C. 浣溪沙D. 沁园春(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4.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7.下面这两首诗都是咏荷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1
语文初一上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1 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烂醉”二字,语新意丰,请作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专题六“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三)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重点高中适用作业)“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唐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①薛稷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②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③。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注]①“京”指长安。
“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
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
②咸阳:都城长安。
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
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
首阳山,据《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说、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既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做了铺垫。
D.这首诗的最后,诗人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感叹。
E.“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了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在深沉婉曲中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
解析:选BD B项,“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有误,应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因为傅说、伯夷、叔齐代表了政治清明;D项,“须及时行乐”于诗无据。
(2)开头两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抓住这句诗中的关键动词“驱”“越”“顾”,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
仿真综合练(一) 唐代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准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从此诗诗题能够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通过古人古事,抒发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
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
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
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
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白话诗歌]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与俗世隔绝。
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解析:选B 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
(2)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个特征。
(6分)
答:
解析:“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美王维诗歌的句子,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我们在赏析诗歌颈联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特别是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能由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突出诗歌的画面美。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②这幅图以具有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
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
[白话诗歌]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 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这里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吾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志节坚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两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解析:选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