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从哪里来说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三 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_1
《电是从哪里来的》说课稿方法。
②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理解电能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育和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点:理解电池和发电站怎样得到电能教学难点:发电机的构造及发电机是怎样产生电流的教法与学法:谈话法,引导法,观察法、实验法、阅读资料法教学准备:课件(含有各种电池图片)、手摇发电机、导线、带灯座的小灯泡、指南针、溜溜球的绳子、小电动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以抢答的形式复习旧知。
2、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知道了能量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是哪种?(电能)对,电的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7 电能从哪里来)3、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同时课件出示用电器图片,问:这些用电器使用的电从哪里来?4、学生说一说:我们能够从电池中获得,也能够从发电站获得。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过渡到新知探究,自然且符合儿童探究规律)二、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1、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吧!2、电池是一种能够带着走的“电能”,电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出示图片)这些电池你理解吗?3、小组讨论:这些电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电池吗?请小组代表介绍汇报,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学生自主介绍的形式,充分发掘了学生中的知识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电能从哪里来》教案1
电能从哪里来》教案1电能从哪里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池和发电站是如何得到电能的。
2.认识电能的来源和转化形式。
3.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探究电能的来源。
教学重点:了解电池和发电站如何得到电能。
教学难点:理解发电机的构造和发电机如何产生电流。
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法、观察法、实验法、阅读资料法。
课前准备:各种电池实物、手摇发电机、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上节课的内容,了解能量的各种形式。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能从哪里来?”3.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电能来源的认识,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二、新课研究1.介绍电池的概念和种类,并展示各种电池的图片。
2.小组讨论电池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是如何将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电能的。
3.通过DVD介绍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
4.引导学生思考废弃电池的处理问题,进行资源节约和环保教育。
5.小结电池的种类、转化形式和共同特点。
三、拓展练1.了解发电站的工作原理和发电机的构造。
2.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发电机是如何产生电流的。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形式的能量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四、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电能的来源和转化形式。
2.梳理电池和发电站的得电原理,加深学生对电能来源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减少废弃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电池和发电站的得电原理,认识电能的来源和转化形式,以及探究其他形式的能量如何转化成电能。
同时,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小型电源虽然便携,但容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型电器和工作的需求。
那么除了电池,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获得电能呢?接下来,我们来动手制造一个发电机。
1.在每组桌上都放置了一个手摇发电机,让大家试着转动它,能否发出电来并点亮小灯泡。
(亲身体验)2.当我们转动发电机时,会发现什么现象呢?随着转动速度的增加,发电量也会增加,小灯泡的亮度也会增强。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7《电能从哪里来》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7《电能从哪里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能从哪里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能的来源、传输和利用过程,掌握电能的基本概念和电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电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电能方面的知识较为片面,对于电能的来源和传输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建立对电能来源和传输的全面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能的来源,掌握电能的基本概念和电力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电能的来源:让学生理解电能是如何产生的,从哪里来。
2.电能的传输:让学生了解电能是如何传输的,掌握相关电力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电能的来源和传输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为例,引发学生对电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电能的来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电能的产生过程,理解电能的来源。
3.了解电能的传输: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让学生了解电能是如何传输的,掌握相关电力知识。
4.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利用和节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总结与反思:通过问题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电能的来源 - 发电厂、可再生能源等电能的传输 - 输电线路、变压器等电能的利用 - 家用电器、工业生产等节约用电、环保意识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问题回答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面的表现。
电能从哪里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电能从哪里来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电能从哪里来》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七课,是在学习了电和磁、小电动机、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基础上对电的进一步认识。
六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本课《电能从哪里来》,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体,学生在思维空间中难以架构。
因此,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实验、观察、联系的学习过程,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
同时,利用图片教具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同时更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教学目标】、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发电有多种方法。
2、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池、小电动机、照片纸(电池、小电动机)2、学生准备:小电动机、电流检测器、灯泡、导线、手摇发电机【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师:回顾认识(设计意图:在六年级上册《能量》的第五课,学生已认识了小电动机并知道它转动的秘密。
实物的出示,是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授课部分▲环节一:“知”能量转换师:投影实物问题:谁能利用这些材料,使小电动机转动?(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实物操作,一方面检验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一方面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2、逆向思维师:设计板书思考:连接电源,发现小电动机转动。
反过来思考转动小电动机,它会产生电吗?(设计意图: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看不见也摸不着,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借助材料,让学生可以直观看见连接电源使物体产生变化。
而板书图示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更清楚地理性认识电能的转换,使学生的思考能打破常规,发展逆向思维。
《电能》说课稿范文
《电能》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要说的课程内容是《电能》,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电能》是人教版小学物理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和电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物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电能的概念,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②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电能的概念分析电器的使用情况。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电能的概念,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难点是: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电能的概念分析电器的使用情况。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是示范引导法和综合实践法。
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电能的转化过程;通过综合实践,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实物和图片,通过直观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和转化过程。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节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电能吗?电能有哪些应用?”这样的问题旨在诱发学生对电能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二、观察实验,感受电能的转化过程。
我将安排一个观察实验,在实验中展示电能的转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感受电能的存在并理解其转化过程。
我将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和器材,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环节三、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学生观察实验后,我将讲解电能的概念,以及电能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我将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的具体应用和关键概念。
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电能从哪里来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风能、水能、热能等)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本课共有三个活动:1、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
教材中列出了干电池、光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了解它们把哪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2、我们来发电。
教材中安排了用电动机模拟发电的活动。
教材中的用电动机来发电,难度很大,小电动机很小,露出来的小螺丝口很难拴住绳子,为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详见教学过程,活动一。
3、了解发电真的电能从哪里来。
学情分析在上一课中,学生认识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这一课认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这就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转化。
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制成电流检测器。
学生对于电转化成磁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这一课将磁铁也缠上线圈,移动起来,反过来,就产生了电,可以用第一课的电流检测器来检验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发电的方法有多种。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个活动,我们来发电,将磁能转化成电能。
难点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课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对“电能是哪里来”的理解。
1、借助第一课和前几课对电产生磁,引出电能转化成磁能,进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直观看到电磁之间的互相转化,转化的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发电厂的电是哪里来的。
2、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解剖一节电池,让学生观察电池的内部构造,理解电池作为有毒垃圾的特殊处理方法。
教科版电能从哪里来优秀教案1
(二)、我们来发电
1、认识手摇发电机结构,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小电动机的结构是相似的。
2、实验一的操作步骤,老师讲解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在每组桌上有一个用小电动机制成的手摇发电机,大家来试试,转动发电机,能发出电来吗?能点亮小灯泡吗?
2、指生汇报,再课件出示。师板书:水能风能……。
3、小结:在刚才这些发电站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是通过什么来转化成电能的?(板书:发电站的发电机)现在我们已知道电能可以从电池中获得也可以从发电站获得。
4、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最后,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三峡水电站的情况。(课件出示图片资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各种电池提供电能的方式。
2、知道电能是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
3、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
4、进一步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贡献。
重点
1、了解各种电池,以及废旧电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
难点
利用手摇式发电机发电的原理
实验器材
手摇式发电机小型发电机小灯泡干电池等
教学设计
第章(单元)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节
课题
电能从哪里来
教材内容分析
上一节课认识了电能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能,本节课认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更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学习者特征
分析
学生学习本章前六节知识后,对本节课的理解就容易些,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废旧电池的正确处理,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知道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科学《 电能从哪里来》说课稿
科学《电能从哪里来》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电能从哪里来》。
一、说教材本《电能从哪里来》是本单元的第7课。
这一课由小电动机引入,让学生体验电动机可以用来发电,然后延伸到生活用电的来源。
本课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同时更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
这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各类电池,了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了解它们把哪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第二,我们来发电。
由小电动机引入,让学生体验电动机能用来发电,然后讨论如何能让小电动机发出更多的电使小灯泡发光,最后讨论生活用电的来源。
我们使用的电主要来自发电厂。
所有的发电厂都是用发电机发电的,不同的只是推动发电机的方法。
怎样让学生体验发电呢?教科书安排了用小电动机模拟发电机来发电的活动。
第三,了解发电站的电能是从哪里来的。
这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发电厂把哪些不同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二、说学情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由线圈和指南针构成的电流检测器能用来检测小电流,了解了电动机的内部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能把动能转化为电能,了解了用电器能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而且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中电动机用来发电的原理。
再者,关于如何让电动机转的更快来发出更多的电,学生有足够的探索兴趣和研究能力。
并且关于对于本课各种电池以及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学生有些许生活经验,但认识比较模糊。
三、说教学目标学概念1.电动机能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当电动机用来发电时,就叫它发电机。
2.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发电厂将自然界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电能。
3.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四、说教学重难点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能从哪里来》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能从哪里来》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起源和基本知识;2.掌握电能转化的过程和电的使用;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了电的起源、电能的转换和电的使用。
其中重点讲解了电的产生、输送、储存以及电路的构成和基本电器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电的产生和输送;2.电路的构成;3.基本电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电的概念和电路的认识;2.学生对基本电器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以讲解、演示和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
涉及到的实验主要是通过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和小灯泡等器材的组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的构成和电能转换的过程。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出生活中的用电现象,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讲解(30分钟)(1)授课内容一:电的起源和电能转化•电的起源;•电能转换的过程;•电能使用的主要方式。
(2)授课内容二:电路的构成和基本电器的使用•电路的构成:用电源、导体、用电器组成的闭合通路;•基本电器的使用:电流表的测量、电压表的测量、电阻表的测量、小灯泡的使用。
3. 实验操作(35分钟)1.熟悉实验材料;2.确定实验流程;3.实验操作;4.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电路的构成和电能转换的过程4.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下一步课程教学的优化。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解生动、简明清晰,准确清晰地刻画了电的起源、电能转换、电力的使用,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的构成和电能转换的过程。
在课程进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关注文章中提到的关键信息,并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参与。
整节课让学生对电力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也增加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本节课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环境开展了“电路的构成和基本电器的使用”的实验,其实验内容既科学,又实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能从哪里来》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能从哪里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能从哪里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能的来源和发电的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产生和利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电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电能的来源和发电的原理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电能的来源和发电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电能的来源和发电的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能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电和环保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能的来源和发电的原理。
2.教学难点: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器设备,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来源和重要性。
2.探究电能的来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引导学生思考发电的原理。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电能的来源和发电的原理,总结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4.展示和交流: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能的来源和发电的原理1.电能的来源:–其他可再生能源2.发电的原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
电能的产生说课稿
电能的产生说课稿一、说教材《电能的产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一课,它处于能源领域的核心地位。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能的产生原理、发电方式以及能量转换的相关知识。
这一课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电能的产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加深对能源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1)作用与地位:电能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产生过程和原理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源节约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电能的产生》不仅是物理课程的一部分,还与其他学科如化学、地理等有着密切联系,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 电能的产生原理: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发电机中的应用,使学生理解电能是如何从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中转换而来。
2. 发电方式:分析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及其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发电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3. 能量转换:探讨能量转换的效率、损耗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能降耗。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电能产生中的应用。
2. 了解各种发电方式的原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理解能量转换的规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电能产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能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能源战略,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电能产生中的应用。
2. 不同发电方式的原理、特点及其优缺点。
3. 能量转换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2)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2. 发电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评价。
3. 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六上3.7《电能从哪里来》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3.7《电能从哪里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能从哪里来》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能的来源以及电能的产生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能的产生原理,知道各种发电方式以及优缺点,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如电源、导线、开关等,同时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发电方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电能的产生过程以及各种发电方式的原理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能的来源,知道各种发电方式的原理以及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电能的珍惜和合理利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能的来源,各种发电方式的原理以及优缺点。
2.难点:电能的产生过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发电方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发电机模型、电池、灯泡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资料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来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各种发电方式的原理和过程,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缺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发电过程,加深对电能产生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发电方式。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电能的储蓄和传输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缺点表格等。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科学六上3.7《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3.7《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能从哪里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章第七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能的来源以及发电的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不同发电方式,并理解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缺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产生和利用,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等基本电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发电方式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发电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不同发电方式的优缺点缺乏系统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发电原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电能的来源,了解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不同发电方式。
2.理解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缺点,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能的来源,不同发电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2.难点:发电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不同发电方式的优缺点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发电原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发电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各种发电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优缺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发电原理的PPT,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不同发电方式的优缺点,用于对比分析。
4.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小组讨论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图片和视频,如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厂、太阳能电池板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来源。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发电方式的原理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讲解发电原理,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
第7课 《电能从哪里来》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2.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转换。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2.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电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很难想象没有电,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7 电能从哪里来)2、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小结:从电池中和发电站获得。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1、讲述: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吧!2、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者知道哪些种类的电池?(生:干电池光电池等)3、看来大家都很有生活经验,知道这么多种类的电池。
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些看图:干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光电池4、相信大家对于电池是怎样工作的一直存在疑问,我们来看一看电池的内部藏了什么秘密吧。
5、展示剖开的电池。
我们来看他的内部构成,含有氯化铵糊和二氧化锰糊。
当电池在工作的时候,这两种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对于干电池而言,它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的?(板书:化学能电能)纽扣电池也是如此。
而蓄电池稍微复杂一些,分为两个过程:充电时电能化学能,而放电时化学能电能。
光电池就是利用光能。
(板书:光能电能)6、小结:电池就是将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7、那剖开的那节电池能随便丢弃吗?为什么?(生答:含有重金属会污染土壤)怎么处理?(放到指定地点)8、过渡:这些电池的特点是体积小,使用方便,但一般电容量小,不能满足大型用电器和大型工作的需要。
因此就需要发电站中的电了。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能从哪里来》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能的来源和传输过程,以及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能的产生、传输、转化和利用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电能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如电路、电流、电压等概念。
他们对电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电能的来源和传输过程以及电能的转化和利用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电能的相关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能的来源和传输过程,掌握电能的转化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让学生明白电能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能的来源、传输过程、转化和利用。
2.难点:电能的传输原理、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能的来源、传输过程、转化和利用的基本原理。
2.实验法:进行电能传输和转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能的相关概念。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电能利用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验器材(如电池、灯泡、导线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电能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发学生对电能来源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能的来源和传输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能的产生和传输。
3.操练(10分钟)进行电能传输和转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能的相关概念。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电能利用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教案示例电能从哪里来
教案示例电能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思辨和实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电能资源的意识,关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教学难点:学生对电能的转化过程理解和实例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设备、示例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一张全球能源消耗图,引起学生对能源问题的思考。
2.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需要电能的场景,并反思电能是如何产生的。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电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结合图片和实验设备,进一步说明电能转化的原理和方式。
Step 3 实验探究(20分钟)1.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实验,观察并记录能转化为电能的物品或材料。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其中的转化过程和原理。
3.学生进行结果讨论和展示,总结出更多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
Step 4 讨论与拓展(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电能如此重要,为何需要关注电能的可持续利用。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结合实例,扩展讨论电能与环保、节能的关系。
Step 5 小结与评价(10分钟)1.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记述日常生活中的电能转化现象。
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五、板书设计-水电-火电-风能-...电能的转化过程:-能源-->机械能-->电能六、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从哪里来》说课文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赣县城关小学的xxx。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能从哪里来》。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版社实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是在学习了电和磁、小电动机、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基础上对电的进一步认识,这一节课是学习其他形式的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为今后学习电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转化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同时体
验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教学重点:了解电能是化学能、机械能、等其他能转化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用小电机发电。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观察、交流、对比的学习过程,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
同时,利用图片教具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课分五部分进行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我将端着制作好的水果电池进入教室,这引起了学生好奇:老师今天要干什么?难道老师带水果来吃?在一片质疑声中我告诉学生,这是水果电池!让学生观看点亮的小灯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引出课题。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
接着我把带来的电池展示给学生,要学生说说这些电池可能用在什么地方,六年级学生都见过很多电池,如:干电池、纽扣电池等,并且知道这些电池用在不同的电器上,所以很快就说出了一些电池的用途。
对于学生不了解的电池,只有通过老师的补充来让学生了解。
为让学生了解电池的结构,我解剖了一个干电池,介绍电池的内部组成:有金属锌、碳棒和化学物质。
电池之所以有电能,是因为化学物质和锌发生化学反应。
水果电池也是如此,锌和水果里的酸发生化学反应,就产生了电能。
综上所说,电池的电能是由化学能转化来的。
(三)探索发电
让学生先观看手摇发电机的发电过程并试着发电,同时让学生观察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就发出了电,拿掉磁铁在试试没电,说明发电机发电跟线圈和磁铁有关;
电动机也有磁铁和线圈(展示电动机的线圈和磁铁),哪是不是也可以发电?问题一提出就会引起学生的猜测,为解决学生的疑惑,我分组让学生自主实验,并提出两个问题要学生解决:1,怎样检验你已发出电了;2,怎么样才能发出更强的电。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就会回想前面所学过知识:要测电流可以让灯泡亮起来,还可以用自制“电流检测器”测试。
经过实验,有的同学可能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用自制“电流检测器”可能测出了电,有的可能什么都没成功。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让每一位同学都知道怎样验证已发出了电,怎样才能发出更强的电(可点亮小灯)。
通过手摇发电发现:速度慢时发的电就弱,速度快时发的电就强,不动时就没电,从而得知发电机发出的电是由动能转化来的。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都知道,小发电是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电能,必须要有大的发电机,才能发出强电让我们使用,大的发电机当然不可能用手去摇动。
学生通过收集的资料讨论后总结得出:利用水的动能、蒸汽能、风能,就可以推动大发电机发出强大的电能。
我们使用的电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发电站,发电站的电是用发电机发出的。
发电机是由水的动能、风能、和蒸汽能推动发电的。
此时学生就能完成课本64页中的表格。
最后通过观看三峡电站视频和图片了解现代发电站的发电过程,体验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五)节约用电,保护环境
常规发电站有的是有污染的,如火力发电站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发电越多废气越多。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节约了电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保护了环境。
同时让学生了解,潮汐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和核能发电站是绿色环保的电站。
结合以上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验证,对内容的归纳总结,最后形成直观性的板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的作业是:调查我们生活中还可利用什么能进行发电?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展示了科学活动课的魅力,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