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油脂改性解析
油脂的化学反应
油脂的化学反应
一、水解和皂化反应 1、酸水解:
R1 R2
H2O/H+
H
R1COOH
H + R2COOH H
肥皂的去污原理:
(1)亲水基-肥皂结构中-COONa或 -COO 是极性基团,极易溶于水,具 有亲水性; (2)憎水基-肥皂结构中的烃基-R, 不溶于,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 亲油性质;
肥皂的洗涤过程:
油污 纤维织品
油脂的水解对其品质的影响
(1)在加工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时,如混入 强碱,会使产品带有肥皂味,影响食品的 风味。 (2)在油脂的贮藏与烹饪加工时,油脂都 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解反应。
R2 OOH R2
b.亚油酸氢氢过氧化合物
R1 13 11 9 R 2
光、热 或金属
R1
9
R2
R1
11
R2
R1
12
R2
O2 H (增殖期) OOH R1 R2 R1 OOH R2
光敏氧化
光敏氧化即是在光的作用下(不需要引发剂) 不饱和脂肪酸与氧(单线态)之间发生的反应。光 所起的直接作用是提供能量使三线态的氧变为活性 较高的单线态氧。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更容易接受光 能的物质首先接受光能,然后将能量转移给氧。将 此类物质成为光敏剂。食品中具有大的共轭体系的 物质,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可以起光敏剂的作用。
酶促氧化
氢过氧化物 甲基酮
油脂的酸败
定义:油脂及含油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 化学或生物化学因素影响,会逐渐劣化甚至 丧失食用价值,表现为油脂颜色加深、味变 苦涩、产生特殊的气味,我们把这种现象称
第五章 脂类化合物(3)
的KOH的mg数。 可用酸价来衡量油脂的新鲜度 ;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用植物油的酸价 一般不得超过5。
酸价:中和1 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
(四)过氧化值 (POV,peroxidation value) 与Schaal实验(史卡尔法)
过氧化值:1kg油脂所含氢过氧化物 在酸性条件下与KI作用析出I2的毫克当量数 (也用:1公斤油脂中所含ROOH的毫摩尔数 表示。) 。 该值适合氧化初期的测定,因为在后期该 值下降 。
R(OCOCH3)COOH+2KOH → R(OH)COOK+CH3COOK+H2O
乙酰值:是指1g乙酰化的油脂或乙酰化的脂 肪酸在皂化时,中和乙酰化所产生的醋酸所需要 的KOH的mg数。 一定不能包括原来的皂化值。 用于测定油脂中的脂肪酸含羟基的量。 油脂的乙酰值可等于0。
*(七)硫代巴比妥酸值
Disadvantage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
双键的位移和反式异构体的产生
2、交酯化(interesterification)
(1)概念与原理 也称互换交酯化作用,主要指油脂中进行的 酰基(即脂肪酸)交换作用。 实质就是进行脂肪酸Sn位置的重新分布。
交酯化并非绝对发生在甘油酯分子 间,也发生在酯与酸、酯与醇之间 (有机化学中的酯酸解、醇解、转酯 作用) ;
部分氢化:如氢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 的制造。食品工业中采用金属催化剂 (Ni、 Pt等)、加压(1.5-2.5个大气压)、 高温(125-190℃) 完全氢化:肥皂工业上可采用更高的压力、 温度进行。如硬化型-硬化油的加工。实 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控制工艺条件。
(2)氢化的选择性
所谓选择性是指不饱和度比较大的脂肪酸 与不饱和度小的脂肪酸的相对氢化速率(比 值)。
油脂改性
离心机) 分离 (离心机 离心机
棕榈液油
硬脂和表面活性剂
离心机) 分离 (离心机 离心机
硬脂
表面活性剂
棕榈油的干法分提
毛油/精炼油 毛油 精炼油
结晶
分提
棕榈液油
棕榈硬脂
超级棕榈液油
PMF
硬脂物
软脂
氢化
• 氢直接加入油脂的甘三酯分子脂肪酸集团的双链上
液体油 氢气 氢化
固态/半固态油脂 固态 半固态油脂
氢化
氢气 油脂 镍催化剂 (Nickel catalyst) )
反应容器 氢化油脂 + 废催化剂
过滤
废催化剂
氢化油产品
镍催化剂
氢气罐
添入油
过滤 氢化油
废催化剂
酯交换
• 酯交换是脂肪酸分子在甘油三酸酯分子上的位 置发生重新排列的过程
• 酯交换的方法 - 化学法 - 酶法(Enzymatic method) 酶法( )
干法分提
油
冷却) 结晶 (冷却 冷却
过滤) 分离 (过滤 过滤
固体脂
液体油
溶剂分提
油脂 混合油 冷却) 结晶 (冷却 冷却 溶剂
分离 (过滤 过滤) 过滤
液体油和溶剂 脱溶
硬脂和溶剂 脱溶
液体油
硬脂
湿法即表面活性剂分提
油 表面活性剂 Detergent 冷却) 结晶 (冷却 冷却 (十二烷基硫酸钠 Na十二烷基硫酸钠 Lauryl sulphate)
酯交换(化学法) 酯交换(化学法)
原料 反应 (真空下 真空下) 真空下 热水 催化剂 甲醇钠
Oil
中和
柠檬酸
皂Hale Waihona Puke 分离水水干燥
高三化学油脂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油脂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而化学油脂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三阶段,化学油脂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化学油脂知识,下面对高三化学油脂总复习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化学油脂的组成化学油脂主要由甘油酯和脂肪酸组成。
甘油酯是由甘油与脂肪酸通过酯键结合而成的,而脂肪酸则是由碳链、羧基和甲基组成的有机物。
化学油脂的组成对其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化学油脂的分类根据来源,化学油脂可分为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
动物油脂主要来自于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如牛油、猪油等;而植物油脂则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如大豆油、橄榄油等。
根据饱和度,化学油脂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所有碳原子都与氢原子饱和连接,不饱和脂肪酸则碳链中存在双键或三键。
三、化学油脂的性质化学油脂的性质与其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饱和脂肪酸的化学油脂通常为固体状态,如牛油;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油脂通常为液体状态,如橄榄油。
由于不饱和脂肪酸中存在双键或三键,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油脂变质。
此外,化学油脂还具有溶解性、燃烧性等特点。
四、化学油脂的应用化学油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等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化学油脂常用于调味品、烹饪油等;在制药工业中,化学油脂常用于制备药物的胶囊、乳剂等;在化妆品工业中,化学油脂常用于制造护肤品、彩妆品等。
五、化学油脂的加工与利用化学油脂的加工是将油脂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性。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热压榨法、冷压榨法、溶剂提取法等。
化学油脂的利用主要包括食用、工业和能源等方面。
在高三化学的学习中,化学油脂是一个相对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但也需要动手实践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进行一些实验,如脂肪酸的提取与分析实验、油脂的检测与鉴别实验等,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油脂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化学油脂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的写作等基础技巧。
油脂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酸 化 反 应 3
CO0H
R OC OR 4 R C OH— R COR +R - O O
()醇 化反 应 :R O OR+R OH一 OC 4 C OR4R OH -
f1酯 交换 反 应 :R O OR +R OC 5 C OR R。 OR + OC
关键词
油脂改性
脂肪酶
酶促反应体 系
P A 结构油脂 UF
中 图分类号 :T 2 1 S 2
文献标识码 :A
油脂 在 自然 界中广泛存存 , 按其 来源分 为动 物脂 , 植物 油、 微生物 油腊。 同前, 世界商用油脂 的年 产量在 】 亿吨左 右. 其中 8 % 用于食用 ,4 用 j油脂 化工 , 0 】% : 主要 生产 肥皂 和其 它表面 活性 剂 , 只有 6 用作饲料。因此 , % 油脂的营养
脂肪 酶既能催 化油 脂水解成 部分t 油酯 或甘油 与脂肪 『 酸, 也能催化酯化和 酯交换反应 , 这主要取决 于所处 的反应 体系。
表 】 几种典型 脂肪 酶催化特性
与化学 南法相 比较 , 酶促反应具 有反应 条件温和、 底物专一
眭强、 化效率 高. 催 产物得 率和纯度高、 产品颜色浅等优点 . 并且可 利用 酶对底物 的专 一性 来准确地控制 反应产 物的异 构体形式和旋光性。 油脂酶 法 改性就是 利用 脂肪 酶 ( iaeE ) L p s C 3】I 选 3 择 眭地催 化甘油 酯的分解或合成 , 从而改变油脂 的结构和组 成, 提高油脂的营养性和适 用性 。对 油脂酶法改性的研究集 中于对适 宜的专 一性脂肪酶的选择、 酶促反应体系的建立和 高营 养 眭脂肪醣 的富 集、 脂结 构化 处理等。 油
酶在油脂制取、精炼、改性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2023-11-08•酶在油脂制取中的应用•酶在油脂精炼中的应用•酶在油脂改性中的应用目录•酶在油脂工业中应用的前景•结论01酶在油脂制取中的应用脂肪酶在油脂水解中的应用脂肪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能够将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和脂肪酸。
脂肪酶在油脂水解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能够提高水解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利用脂肪酶进行油脂水解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脂肪酸和甘油单酯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蛋白酶在动物脂肪液化中的应用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在动物脂肪液化过程中,利用蛋白酶可以将动物脂肪中的胶原蛋白等蛋白质成分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从而提高了脂肪的流动性。
蛋白酶在动物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脂肪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脂肪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低分子糖类,在植物油提取过程中,利用淀粉酶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淀粉酶在植物油提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油脂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提供低分子糖类副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淀粉酶在植物油提取中的应用02酶在油脂精炼中的应用脂肪酶在油脂脱臭中的应用脂肪酶在油脂脱臭过程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底物专一性要求较低、能耗低等优点。
脂肪酶脱臭方法对不同来源的油脂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如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
脂肪酶可有效降低或消除油脂中不良气味,提高油脂的感官品质。
通过脂肪酶催化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具有挥发性的小分子,从而消除油脂异味。
的加工性能。
利于保留油脂中的营养成分。
脂肪酶脱胶法适用于各种植物油和动物油的脱胶处理,如大豆油、花生油、鱼油等。
脂肪酶脱色方法适用于各种植物油和动物油的脱色处理,如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在使用脂肪酶进行油脂脱色处理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底物浓度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脂肪酶可催化油脂中色素成分的水解,从而实现油脂的脱色。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作者:杨丹华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11期反式脂肪酸(TFA)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氢化植物油是植物油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加氢硬化,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使液态的植物油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
另外,反刍动物和乳制品中也会含有大约2%-6%的天然反式脂肪酸,这些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微生物代谢,存在于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这个过程叫做生物氢化。
饮食中过多摄入TFA会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大大提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FA摄入量与冠心病的风险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据估计,TFA的摄入量增加2%,患冠心病的风险将会增加23%。
由于TFA对健康的不利影响,WHO建议人类摄入的TFA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要少于1%,一些欧洲国家甚至禁止含有TFA的食品。
由于氢化油含有较高的TFA,因此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油脂企业均在寻找氢化油的代替品。
油脂三大改性技术包括氢化、酯化、分提,部分氢化油含有较高含量的TFA,通过完全氢化来代替部分氢化,可以大大降低油脂中的TFA含量。
虽然完全氢化油基本不含有TFA,但考虑到消费者对氢化油的排斥心理,因此酯化及分提工艺是人造奶油行业采用较为广泛的油脂改性方法。
酯交换是通过改变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分布,从而改变油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种改性方法。
酯交换反应通常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根据催化剂的不同而分为化学酯交换和酶法酯交换两大类。
化学酯交换是利用碱金属、碱金属氢氧化物及碱金属烷氧化物等作为催化剂的酶交换反应,最常用的是甲醇钠。
20世纪50年代,R.O.Feuge将氢化大豆油和橄榄油制作成改性油脂,开辟了化学酯交换技术在人造奶油基料油方面的应用研究。
国内对于化学酯交换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柴丹等利用甲醇钠为催化剂将大豆油和极度氢化大豆油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不同固体特征的油脂。
油脂的物理改性方法有哪些
油脂的物理改性方法有哪些
油脂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脱臭:通过蒸馏或吸附等方法去除油脂中的异味物质,提高油脂的纯度和口感。
2. 精炼:通过蒸馏、脱色和脱臭等方法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氢化:利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提高油脂的硬度和稳定性。
4. 乳化:将油脂与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混合搅拌,形成油水乳液,提高油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5. 冷冻结晶:将油脂在低温下进行冷冻结晶处理,改变其晶体结构,提高油脂的硬度和延展性。
6. 增稠:通过添加增稠剂或制备乳化凝胶等方法增加油脂的黏度和稠度,改善其使用性能。
7. 结晶拉伸:将油脂在高温下经过结晶拉伸处理,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性质,提高油脂的结晶性和熔点。
8. 热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等过程改变油脂的晶体结构和性质,提高其刚性和耐高温性。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物理改性方法。
某工业大学粮食学院《食品化学》考试试卷(2802)
某工业大学粮食学院《食品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40分,每题5分)1. 蛋白质在它们的等电点时比在其他pH时,对变性作用更稳定。
()答案:正确解析:2. 维生素是机体内完全不能自身合成的物质。
()答案:错误解析:3. 高等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存活是因为只有呼吸链的氧化作用才能合成ATP。
()[扬州大学2017研]解析:高等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存活是因为机体需要能量的维持正常来代谢活动,氨呼吸链的氧化作用能化学合成大量的ATP,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所需大多的能量大部分起源于此,但细胞质动物细胞中的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用于机体代谢活动中。
4. 牛奶是油包水型的乳浊液。
()答案:错误解析:牛奶是水包油型乳状液。
5. 切开的苹果发生的褐变主要是酶促褐变。
()[沈阳农业大学2017研]答案:正确解析:苹果中含有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切开之后外壳与氧气接触,加快酶促褐变反应的发生。
6. 氧化剂的存在会使二硫键形成,有利于面团的弹性和韧性。
()[沈阳农业大学2017研]答案:正确解析:添加氧化剂如溴酸盐可使蛋白质形成分子间二硫键,鱼肉的韧性和弹性会增强。
7. 碱性条件下,叶绿素会脱去叶绿醇,生成橄榄绿的叶绿素。
()[浙江大学2018、2019研]解析:在碱性条件下(pH9.0),叶绿体对热非常稳定。
在pH3.0的酸性条件下,叶绿素不稳定。
植物组织加热后,细胞被破坏,正式发布的有机酸会导致pH降低一个单位,这会影响叶绿素降解速率。
叶绿素在加热时的变化按下列的动力学顺序作出:叶绿素→脱镁叶绿素→焦脱镁叶绿素。
8. 脂肪氧化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是:水分活度越高,脂肪氧化速度越快;水分活度越低,脂肪氧化速度越慢。
()答案:错误解析:2、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食品色素[沈阳农业大学2017研]答案:食品色素是色素的一种,是指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分为纯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
油脂改性
冬化
从油中分离出高熔点的甘三酯(硬脂物) 从油中分离出高熔点的甘三酯(硬脂物)
步骤如下 -分
目的 增加油脂的功能性, 增加油脂的功能性,使其适用于 专用食品
分提
是一种油脂改性方法, - 是一种油脂改性方法 , 可以根据油中 固体和液体成分的不同物理和化学特性 将它们分离
油 分提
液油
液态
固脂
固态
分提工艺: 分提工艺 - 干法分提(Dry fractionation) 干法分提( ) - 溶剂法分提(Solvent fractionation) 溶剂法分提( ) - 湿法即表面活性剂法分提(Wet or 湿法即表面活性剂法分提( Detergent fractionation) ) • 分提通常用于棕榈油、棕榈仁油、不完全氢化豆 分提通常用于棕榈油、棕榈仁油、 油和棉籽油
氢化
氢气 油脂 镍催化剂 (Nickel catalyst) )
反应容器 氢化油脂 + 废催化剂
过滤
废催化剂
氢化油产品
镍催化剂
氢气罐
添入油
过滤 氢化油
废催化剂
酯交换
• 酯交换是脂肪酸分子在甘油三酸酯分子上的位 置发生重新排列的过程
• 酯交换的方法 - 化学法 - 酶法(Enzymatic method) 酶法( )
油脂改性( 油脂改性(Oil Modification) )
油的改性
• 分提(Fractionation) 分提( ) 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 • 氢化(Hydrogenation) 氢化( )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 • 酯交换(Interesterification) 酯交换( ) (化学 生化改性 化学/生化改性 化学 生化改性) • 混合(Blending) 混合( )
油脂氢化改性研究进展
\/
一C
【= I
H -一 C -一
M
R
兰一 ,一 ‘ -
H 卜 M
工艺、反应条件等课题做 了大量研 究。本 文通过
大量相关 文献 ,就 油脂 氢 化 的机 理 、催 化 剂 及 选 择性进 行 了全 方位 的饱 和 脂 肪 酸 氢 化 反 应 模 型 t te r ew s
第3 7卷
第2 期
林
业
科
技
V0 . 7 No 2 13 .
Ma . r 20 12
2O 12 年 3 月
FO RES TRY SCI EN CE & TECH NoLO GY
文章编 号 :10 - 4 9 (0 2 2— 0 0— 4 0 1 9 9 2 1 )0 0 5 0
2 油脂氢化催化剂 的研 究
l 油脂氢化机理 的研 究
我 国油脂氢化用催化剂 主要采用单元体金属 油脂氢化反应是固 一 一 液 气三相催化反应过 程 ,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目前已趋 于成熟。广为 认同的油脂氢化模型为 ,氢化反应分为 4步 ( 图 1 :①扩散阶段,即氢在油 中扩散并溶解 ;②吸 )
成金属 一 氢活性中间体 ;③反应阶段 ,即烯烃中
的双键 与金 属 一氢 活性 中 间体 发 生 了配 位 ,形 成
第2 期
郑青荷 :油脂氢化改性研 究进展
5 1
尽相同。有研究发现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镍基催
化剂有较 高活 性 ,并指 出 用此 法 制 得 的镍 基催 化
催化剂活陛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 z n的 加入 ,能大大提高催化剂 比表面积 和孔容 ,促进 活性成分在载体表面分散 , 而提高催化剂 的活 从 性和寿命¨ 。还有人在 C —N 二元催化剂研究 u i 的基础上 ,详细地 比较 了 z 、C 、C 、R 4种金 n r o u 属 助剂 分 别 对 大 豆 油 加 氢 活 性 和选 择 性 的 影 响 , 结果表 明,金属助剂 活性大小为 C >C >R o r u> z ,而选择性大小顺序为 Z > u> o Cl 。 n n R C>r l 研究发现,在用于选择性油脂氢化 的 P 催化 d 剂 中添加微量 N (0 1 m / L ,就能使催 i 10× 0 gm )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六章 油脂的改性
了氢气在油中的溶解度。Ⅱ、升温降低了油的
黏度。Ⅲ、高温下反应快,易产生位置或反式
异构
2、压力
油脂氢化通常是在压力为0.7~ 0.39MPa下进行的。
增大压力可增大氢在油中的溶解度,
使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有效氢处于饱和状
态,从而加速氢化反应。
高压对异构化和选择性的影响较少。
3、搅拌
为了提高传质、传热效果,确保催化 剂与油脂、氢气的充分混合,氢化过程 必须伴有高效的搅拌混合。
酯交换的种类
根据酯交换反应中的酰基供体的种类不 同,可将其分为酸解、醇解、酯-酯交换。
酸解
油脂与脂肪酸作用,酯中酰基与脂 肪酸酰基互换,生成新酯的反应成 为酸解;
特点:
1、反应十分缓慢,反应有更多副反应; 2、可以将低(高)分子量的酸引入到由
较高(低)分子量脂肪酸构成的油脂中 去;
3、很少用于食用油的加工;
泽、风味 增加植物油的适用性
油脂氢化机理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油脂不饱和双键加 氢,这一过程称为氢化。 -CH=CH- + H2→ -CH2-CH2-
氢化反应是有液相(油)、固相(催化 剂)和气相(脂氢化是固体(催化剂)、液体 (油脂)、气体(氢气)三相同时参与 反应,达三合一时,其氢化反应才能进 行。(均相催化机理)
反式脂肪酸
影响油脂氢化的因素
对于非均相的氢化反应,温度、压力、搅 拌和催化剂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氢化反应诸条件之间是相互关联、制约 的。
1、温度
提高反应温度对氢化速率的影响较小,而且 其影响程度与搅拌速率有关。在高速搅拌下, 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稳定增加。
温度对氢化的影响:Ⅰ、温度升高增大
酯交换的催化剂 酯交换的反应温度 原料油品质
食用油的转酯化反应与改性研究
食用油的转酯化反应与改性研究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原料之一。
然而,普通的食用油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氧化、酸败、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质量下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为了改善食用油的质量和保持其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转酯化反应和改性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和改进。
一、转酯化反应转酯化反应是指将食用油中的甘油与脂肪酸甲酯进行反应,生成甲酯酯化物的过程。
通过这一反应,可以改变食用油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提高油脂的功能性和利用价值。
在转酯化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有碱性催化剂和酶催化剂。
碱性催化剂通常使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如钠、钾盐等。
酶催化剂主要包括在微生物中存在的甘油酯酶和脂肪酶等。
这两种催化剂在反应速率、产物纯度和操作条件等方面有所不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催化剂。
转酯化反应主要通过改变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来实现。
这些因素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反应产物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当反应温度较高时,转酯化反应速率较快,但同时还容易引起副反应,使产物中出现不饱和物质和反式脂肪酸。
因此,在进行转酯化反应时,需要仔细调控这些因素,以得到高质量的产物。
二、改性技术除了转酯化反应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改性技术来提高和改善食用油的性质和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改性技术:1. 氢化反应:利用氢气催化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反应,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
通过氢化反应,可以增加食用油的稳定性、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
2. 脂肪酸混醚化:将食用油中的脂肪酸与其他醇类反应,生成脂肪酸醚化物。
醚化反应可以提高油脂的抗氧化性能、降低酸值、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
3. 脂肪酸乙酯化:将脂肪酸与乙醇反应,生成脂肪酸乙酯。
这种改性技术可以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降低酸价和水含量。
4. 混合改性:通过将转酯化等反应与其他改性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食用油的性质和品质。
油脂改性技术开发动向(Ⅱ)
化 滤
一
反应 器 r ————r _ 1 r . 真 率 系统 _ _ - - 去 蒸 汽进 口 水m口
I 蓁
CJl l反式 ) (1一 8 位置异构体 不饱和脂肪酸异构体《 C 1 以 为例 )
Cs 9 反 式 ) 一( - J
滴 人 罐
冷凝 氢气
C8 1一 式 ) ll( 1 顺
氢化反应 是在 镍 i等催化剂 作用下 , 接将氢 ) 直 气 加 成 到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双 键 上 ( 2 C 2H 一 H C= H + 2 C 3H ) H C 3 一种化学反应¨ 。 传统氢化工艺如图 9 示。氢化 目的之一是在某 所 温度 范围 内, 制成所 需硬度油脂 。如将 大豆油 等液 状油, 转变 为适宜于涂 抹面包食用 时适 当硬 度物理 性 质; 目的之二是提高产品稳 定性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9 7 (0 70 -0 0 -0 08 5820)8 0 1 5 反式 脂肪酸 (as a y c s , V n t i ) 是指 至少具有 一个 以上 fta d 亚 甲基脱 离非共 轭型 、 反式 (a s配位 碳 一碳 双键结 V n) 合 的单不 饱和 脂 肪酸和 多 不饱 和脂 肪酸 所 有几何 异 构体 ” 。
善 绺
顺 ● ●●卜 ●+ 9 一
\
。
,
反 式
2 一l 7 3 =
J i式 顺
水
碱 炼/ 脱 色油
水. 油。
式
可
进料 泵 催 化剂混 合 罐
过滤 泵
氢化 油 排 出泵
图 9 传统氢化 工艺流 程图 在氢 化反应 中 , 双键被 饱和 会产 生 异构 化 , 中 其 又可分为位置异构化与几何异构化两类 。通常选择性 氢 化油脂 , 比非 选择 性氢 化后 在低 温 中 固体 脂 含量 高 , 高温 中变低 , 种现 象是 由于选择 性 氢化 时 异 在 这 构化后产生熔点高的反式脂肪酸 。通常随不饱和双键 数增加 , 其异构体量 以 2的立方而增加 , 以含三个双键 亚麻酸为例 , 共有 8种同分异构体 ; 其中 1 系顺式脂 个 肪酸 , 7个为反式脂肪酸 ( 1 , l) 图 0 图 1。
新型油脂产品的研究进展
新型油脂产品的研究进展新型油脂产品的研究进展(改性油脂等)摘要: 介绍了油脂酸催化酯交换,酶促酯交换和催化剂的概况,并阐述了酯交换在油脂⼯业中的应⽤前景。
关键词: 化学酯交换酶促酯交换反应机理催化剂1 油脂改性油脂改性就是通过对动植物油脂加⼯,使之成为某些价格昂贵和产量较低的油脂代⽤品或改进油脂的品质,⽬的是改变⽢油三酯的组成和结构.使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改变,以能适应某种⽤途。
改性可充分利⽤本国盛产的或廉价的油腊制取对天然油脂来说是特制的油脂制品。
在⾷品⼯业上油脂改性分为分提、氢化及酯交换三种,酯交换反应是指将⼀种酯与另⼀种脂肪酸、醇、⾃⾝或其它酯混合并伴随酰基交换或分⼦重排⽣成新酯的反应其中酯⼀酸交换、酯⼀酯交换反应可改变油脂的脂肪酸和⽢油酯组成、结构,从⽽改变油脂性质,⽣产出天然油脂没有的、具有全新结构油脂,这是油脂⼯业进⾏油脂改性⼀种重要⼿段。
2 酸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酯交换法关键是催化剂选⽤, 是据所⽤催化剂不同,常常将醋交换法分为三种:碱催化法,⽣物催化法和酸催化法。
碱催化法是不可逆过程, 在低温下可获得较⾼产率;但对原料中游离脂肪酸(FFA)[1] 和⽔的含量有严格限制。
酸催化法是可逆过程,虽其反应温度较⾼,但FFA 和少量⽔的存在对酸催化剂催化能⼒的影响不⼤。
另外FFA会在该条件下发⽣酯化反应,且其速率远⼤于酯交换速率[2] 。
2.1 均相酸催化酯交换反应过程均相酸催化法常⽤的催化剂有:硫酸,盐酸,苯磺酸和磷酸等,多数都是布朗斯台德酸。
硫酸价格便宜,资源丰富,是常⽤的⼀种均相酸催化剂,⽤酸催化时,耗⽤甲醇的量要⽐碱催化时多, 反应时间更长。
Siti等[3]研究以硫酸为催化剂, ⽶糠油为原料采⽤两步法制备⽣物柴油,研究发现,⽶糠油中FFA含量与储存温度、时间湿度有⼀定关系。
当FFA含量较⾼时, 利⽤两步酸催化法可获得较⾼产率[4]。
2.2 多相酸催化酯交换反应过程现在,采⽤均相酸作催化剂时, 虽油转化率⾼[5],后续分离成本低, 但不易与产物分离, 反应后需进⾏中和⽔洗才能除去;同时,催化剂也会随产品流失,使得其成本升⾼,因此,多相酸催化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过程和晶体生长的快慢,这两个过程的快慢又直
接影响着结晶产品中晶体的粒度及其分布,因此, 过饱和度是考虑晶体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2.1 分提原理
晶核的形成速率取决于冷却过饱和的程度
2.1 分提原理
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核或加入晶核后,以过
饱和度为推动力,晶核或晶种将长大。晶体的生长
过程由 3 个步骤组成:待结晶的溶质借扩散穿过晶
二、油脂的分提
分提是一种完全可逆的改性方法,它是基于一
种热力学的分离方法,将多组分的混合物物理分离 成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两种或多种组分,这种分离 是以不同组分在凝固性、溶解性和挥发性方面的差 异为依据的。
目前,油脂加工工业越来越多地使用分提来拓
宽脂肪各品种的用途,并且这种方法已全部或部分
替代化学改性的方法。
度的研究和开发。
3.1 化学酯交换
②醇解
6-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scorbyl Palmitate简称AP)
3.1 化学酯交换 ③酯酯交换 油脂酯交换包括多种酯,如单烃基醇酯,乙二 醇的单酯和二酯,甘油的单酯、二酯和三酯,各种 四羟基或更多羟基醇等分子之间的种种交换结合反 应。甘油三酯之间的酯酯交换反应已广生初级成核现
象,能够产生粒度均匀的晶体。
晶体改良剂,如卵磷脂、单甘酯-甘油二酯、山
梨醇脂肪酸酯和聚甘油醇脂肪酸酯等,可改善晶体 的结构和习性。
2.2 分提方法
①常规(干法)分提法
常规分提法即指油脂在冷却结晶及晶、液分离
过程中,不附加其他措施的一种分提工艺,有时也
称为“干法”分提。干法分提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 分离工艺。 在无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将处于液态的油 脂在受控制条件下冷却,溶化油部分结晶至最终温
活性剂的第一步与干法分提相似,先冷却预先溶化
的油脂,析出β’结晶或β结晶后,再添加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并搅拌,改善油与脂的界面张力,形成脂在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悬浮液。然后利用密度差, 将油水混合物离心分离,分为油层和包含结晶的水
层。加热水层,结晶溶解、分层,将高熔点的油脂
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分离开。为防止分离体系乳化, 添加无机盐电解质,如NaCl、Na2SO4、MgSO4。
高出40~80 º C。
1.4 反式脂肪酸
TFA和顺式异构体存在几何差别,在脂质新陈代谢 中酶的交叉反应也不同。TFA作为饱和脂肪酸的替代品 曾一度风行,然而今年研究发现实际上其危害比饱和脂 肪酸更大。研究表明,TFA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低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心脏病和 肥胖病的发病率;TFA可能导致肿瘤;TFA能经胎盘转 运给胎儿,通过干扰必须脂肪酸的代谢,一直必须脂肪 酸的功能等而干扰婴儿的生长发育;能结合于机体组织 脂质中,特别是结合于脑中脂质,抑制长链多不饱和脂 肪酸的合成,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利的影 响。因此,氢化油脂中的TFA含量是油脂的一个重要质 量指标。
何异构体。加成的单个氢原子可围绕碳-碳单键自由
旋转。
1.2 油脂氢化的机理
当氢化多不饱和脂肪酸链的一个双键时,也将
产生类似的一系列步骤,同时也发生异构化反应。 至少有部分双键被异构化成新的位置异构体。当有 一个亚甲基隔离两个双键的二烯烃在催化剂表面上 反应时,则在一个双键被饱和之前第二个双键可能
产生共轭化。而以共轭的二烯在再次被吸附和饱和
度,采用真空过滤机或模压滤机分离析出结晶固体
脂。
2.2 分提方法
①常规(干法)分提法
干法分提包括冬化、脱蜡、液压及分级等方法。
一些油脂如棉籽油室温下呈液态,于冰箱温度时浑
浊,将液态油冷却至一定温度以除去少量固态脂, 这种分提方法称为冬化。除去固体脂的液态油又称 冬化油。某些高度不饱和脂(如红花油、玉米油) 固体脂含量甚微,但是,在冰箱温度下也会出现浑
脂肪酸链的每一个不饱和基团被吸附于催化剂
表面,被吸附的不饱和基团能与氢原子反应形成一 种不稳定的配合物,这就是被部分氢化了的双键。 有些配合物可与另一个氢原子反应,完成双键饱和。
1.2 油脂氢化的机理
如果配合物不与另一个氢原子反应,则氢原子
会从被吸附的分子中脱出,而形成新的不饱和键。 不论饱和键或不饱和键都能从催化剂表面解吸,并 扩散到油脂的主体中。这样不仅有一些键被饱和, 而有一些键被异构化产生新的位置异构体或新的几
之前,可从催化剂表面上解吸进入油的主体。
1.3 油脂氢化的影响因素
油脂氢化产物很复杂,油脂双键越多氢化越易
发生,产物种类也越复杂。亚油酸甲酯氢化后可得
到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18:1(9c或9t)]、异油酸甲 酯[18:1(8c或8t; 10c或10t)]等。亚麻酸甲酯可能的
氢化产物就更多。但如果氢气充足和氢化时间充分,
2.1 分提原理
油脂分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分为结晶
和分离两步。能否产生含液相少、粒大稳定的晶体 是油脂分离的关键。 ①固-液相平衡 不同甘油三酰之间的互溶性取决于它们的化学 组成和晶体结构,它们可能形成不同的固体溶液。 分离结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分离的效果,也受固态
中不同甘油三酰相均性的限制。油脂为多组分的混
化剂如酸、碱作用下发生的酰基交换反应。根据酯 交换反应中的酰基供体的种类不同,可将酯交换反 应分为酸解、醇解、酯酯交换。
3.1 化学酯交换
①酸解
油脂或其他酯在催化剂如硫酸的作用下与脂肪酸反 应,以及酯中酰基与脂肪酸酰基交换,生成新的甘油三 酯核心的脂肪酸的反应,称为酸解,酸解为可逆反应。 酸解的速率较慢,且副反应较多(尤其是在高温 下),因此很少用于食用油加工。在酸解中,对最终产 品组成的控制是有限的,因为脂肪酸基团随机交换作用 的发生,任何特定的酸都在已酯化的酸和游离酸两部分 之间任意地分布着。酸解反应中,若希望得到中性产物, 须通过使用碱中和或减压蒸馏来除去过量的游离酸。
就能够得到全饱和油脂。
实际氢化反应中,氢化速率受温度、催化剂浓
度、氢气压力、搅拌强度以及被氧化油脂的种类和 品质、氢气纯度和氢化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改
变任一条件,都会导致氢化速率的变化。
1.4 反式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在植物油脂中天然存在的
为顺式构型,空间构象呈弯曲状。而双键从顺式转 为反式后双键上 2 个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分别位 于双键的两侧,其空间构象呈线性。 在氢化油脂生产过程中,部分双键的顺式构型 转变为反式,产生几何异构体反式脂肪酸( trans fatty acid),膳食中80%的TFA来源于氢化油脂。
1.2 油脂氢化的机理
油脂分子中不饱和碳-碳双键氢化的基本化学式
如下:
只有当 3 种反应物即液体不饱和油、固体催化
剂和气体氢共处在一起时氢化反应才能进行。式中 的化学结构十分简单,但实际上反应是极其复杂的。
1.2 油脂氢化的机理
体系中的气相、液相和固相一起送入一个带加
热搅拌的反应釜中。溶解的氢经液相扩散到固相催 化剂的表面。一般来说,至少有一个反应物被吸附 在催化剂的表面,而不饱和烃与氢之间的反应是经 过表面有机金属中间体而进行的。
3.1 化学酯交换
②醇解
中性油或脂肪酸一元醇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
一元醇作用,交换酰基或者交换烷氧基,生成新酯
的反应叫醇解。醇解是一种可逆反应,常用酸或碱 作催化剂。 油脂的醇解反应十分重要,它可以制备甘油酯, 还可以制备脂肪酸酯,与油脂水解及特定的醇再酯
方法相比,醇解方法更适应及便利,将得到更大程
品及食品添加剂工业。
酯酯交换可分为随机酯酯交换和定向酯酯交换。
3.1 化学酯交换 ③酯酯交换 随机酯酯交换:使甘油三酯分子随机重排,最 终按概率规则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总脂肪酸组成未 发生变化。 酯酯交换反应的随机性使甘油三酯分子酰基改
组,混合构成各种可能的甘油三酯类型。
SSS+UUU SUS SSU SUU USU UUU
浊,这主要是由于油脂中有少量的高熔点蜡。冷却
油脂(~10 º C ),使蜡结晶析出(24~27 h), 这种方法称为油脂脱蜡。
2.2 分提方法
分级是在不加溶剂的情况下,冷却溶化油脂至
一定温度结晶,使油脂分离为大量的固体脂及相当 多的油。 常规分提工艺和设备简单,但分提效率低。固 态脂中液态油含量较高,是由于分提后固体脂和液 体油品级低。可在油脂冷却结晶阶段,添加NaCl、 Na2SO4助晶剂,促进固态脂结晶,提高分提效果。
体表面的一个静止液层,从溶液中转移到晶体的表 面,并以浓度差作为推动力;到达晶体表面的溶质
进入晶体表面使晶体增大,同时放出晶体热;放出
的晶体热借传到回溶液中,结晶热量不大,对整个 晶体过程的影响很小。成核速率与晶体生长速率应 匹配,冷却速率过快或成核速率大,生成的晶体体 积小,不稳定,过滤困难。
2.1 分提原理 加晶种的油脂缓慢冷却结晶情况下,由于溶液 中有晶种存在,且降温速率得到控制,溶液始终保 持在介稳状态,晶体的生长速率完全由冷却速率控
三、酯交换
油脂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脂肪酸的种类、碳链的
长度、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和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 的分布。通过改变甘油三酰中脂肪酸的分布也能使 油脂的性质,尤其是油脂的结晶及熔化特征发生变 化,这种方法就是酯交换,它发生于甘油三酰分子
内或分子间。
3.1 化学酯交换
油脂化学酯交换是指油脂或酯类物质在化学催
1.1 油脂氢化的意义
氢化加工在现代油脂工艺中极为重要,它在实
用脂肪和油化学方面具有宽广的应用范围,它能将 液体油转化成塑性脂肪,使其在烹调和焙烤等方面 的应用更广,并可防止油脂氧化变质,改善油脂风 味的稳定性。氢化也可在各种油脂之间产生充分的
互换作用,这种方法产生的液体油 ——如棉籽油、
大豆油、向日葵油和低芥酸菜籽油的替代物,用来 代替人类的食物中的肉和乳脂。
合物,其固态相的行为是十分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