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日一练)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唐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环节三




环节三




环节三




环节三




环节三




环节三




环节三




学习《野望》
一、词语积累
东皋(ɡāo)徙倚(xǐyǐ)驱犊(dú)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三、深层探究
1.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文体知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2体会诗人情感。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重点)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

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3.多角度赏析名句。

(难点)4.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

而唐诗更是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彩,映照古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仁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

2.字词积累东皋.(gāo)薄暮.(mù)徙倚..(xǐ yǐ) 落晖.(huī)驱犊.(dú) 萋.萋(qī)鹦鹉..(yīng wǔ) 征蓬.(péng)候骑.(jì) 燕.然(yān)3.自读前三首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赏析《野望》。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首联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泠)、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

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3.多角度赏析名句。

(难点)4.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

而唐诗更是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彩,映照古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仁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

2.字词积累东皋.(gāo)薄暮.(mù)徙倚..(xǐ yǐ) 落晖.(huī)驱犊.(dú) 萋.萋(qī)鹦鹉..(yīng wǔ) 征蓬.(péng)候骑.(jì) 燕.然(yān)3.自读前三首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赏析《野望》。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首联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泠)、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唐诗5首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唐诗5首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6

12《唐诗五首》【学习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

【重点难点】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方法】讲授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以情真意深、清新自然见长的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或一种深入心灵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世界,从中采撷几朵多姿多彩的花朵。

一、预习自测1.借助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徙倚..( ) 萋.萋( )单.车( )征蓬.( ) 燕.然( ) 荆.门 ( )仍怜. ( ) 贾.亭西( ) 啄.春泥( )没.马蹄( ) 白沙堤.( )2.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诗人,常居东皋,号。

(2)崔颢(?—754), 诗人。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其边塞诗,。

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3)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有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观摩诘之画,。

(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诗人。

有之称,与杜甫并称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

有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3.背景链接(1)《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

(2)《黄鹤楼》: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 中国古代诗词五首 导学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 中国古代诗词五首 导学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 中国古代诗词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本导学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导学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研究五首中国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来自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教材。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它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2. 《静夜思》 -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这首《静夜思》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悯农》 - 李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

诗人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农民的辛劳和付出。

4. 《登高》 - 杜甫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绘登高的壮丽气象和人们对登高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美好愿景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5. 《春晓》 - 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这首《春晓》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导学活动1. 听诗词朗读: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并感受每首诗词的节奏和意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每首诗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诗词欣赏:请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4. 分享交流:学生们可以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互相交流,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总结和展望通过研究这五首中国古代诗词,学生们可以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资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新人教版
3.请解释《渡荆门送别》中的意象“月下飞天镜”和“云生结海楼”的含义。
答案:“月下飞天镜”以月亮倒映在江面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云生结海楼”通过云彩和楼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离愁。
4.请分析《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的情感变化与意象之间的关系。
答案:诗人的情感变化与意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诗中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寓含了诗人的情感。随着旅途的进行,诗人的情感逐渐变得迷茫和孤独,意象也随之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朗诵会或古典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唐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唐诗的学术论文或评论,如《唐诗研究》、《李白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学术界对唐诗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课后作业
1.请简要概括《渡荆门送别》的诗歌结构和主要内容。
答案:《渡荆门送别》的结构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主要内容是描绘了诗人离乡远游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2.请分析《渡荆门送别》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诗人一开始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随着旅途的进行,逐渐变得迷茫和孤独,最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5.请从《渡荆门送别》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我选取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诗以送别舟的情景作结,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它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离乡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4)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以《渡荆门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1)知识与能力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有《崔颢集》。

2.背景资料《野望》选自《王绩诗注》。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

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3.知识链接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野望》学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野望》学案新人教版.docx

野望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品析诗的语言,感悟诗歌的韵律美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

(难点)(二)学习重点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像,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的思想是及其复杂的,特别是儒道两家“入世”和“岀世”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随着隋唐之际风云激荡的社会变革及个人仕途的顺逆,在他的一生中消「长沉浮,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当天下承平,有机遇的可能时,他便牢记着“当世孔子” 一一三兄王通的教诲,不坠儒业,“思待招”“觅封侯”欲为风鹏云龙;当吋局昏昧或仕途不顺吋,他又对儒家产生不满,转而从老庄哲学思想中,寻找精神慰藉,清高自持,纵情山水,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

★背景透视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诗作简介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

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起:开头,即先说一件事引起这首诗,承题启下,统领全•篇(《野望》首联)承:承接连贯顺着起句写,起桥梁纽带作用(《野望》颔联颈联)转:转折,由情转到景、或由景转到情,市事转到理等,表面是岔开话题,区别于前面所述内容,实际是为深化主题服务的(《野望》尾联)合:结尾,结朿全诗。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 古诗五首 导学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 古诗五首 导学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 古诗五首导学

目标
本导学案的目标是让学生欣赏和理解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所学的12首古诗。

通过研究这五首古诗,学生将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导入
为了导入本课所学古诗的内容,教师可使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种媒体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研究活动
本导学案推荐以下五首古诗: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3. 《望岳》 - 杜甫
4. 《静夜思》 - 李白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五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采用以下研
究活动:
1.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运用;
2. 解读古诗的词义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到语
言的美妙之处;
4. 联系古诗与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社会环境和思
想情感;
5.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对古诗的感
受和联想。

结束语
通过研究这五首古诗,学生将会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并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这些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古诗,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
以上为导学案内容,仅供参考。

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12.唐诗五首国学名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唐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品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萧.关(xiāo)..()驱犊.( ) 芳草萋萋燕.然()采薇()侯骑()答案:gāo xǐyǐ dú qī qī xiāo yān wēi jì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2)山山唯落晖..()(3)晴川历历..汉阳树()(4)芳草萋萋..鹦鹉洲()(5)征蓬..出汉塞()(6)长河..落日圆()答案:(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落日。

(3)分明的样子。

(4)茂盛的样子。

答案:(1)《王绩诗注》唐王绩眺望原野(2)《崔颢集》崔颢唐岳阳楼滕王阁(3)王维唐朝诗佛。

4.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

(1)树树皆秋色,。

(2)黄鹤一去不复返,。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征蓬出汉塞,。

(5),长河落日圆。

答案:(1)山山唯落晖(2)白云千载空悠悠(3)晴川历历汉阳树(4)归雁入胡天(5)大漠孤烟直5.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相顾无相识(2)日暮乡关何处是(3)归雁入胡天(4)白云千载空悠悠答案:(1)相顾 /无相识(2)日暮 /乡关/何处是(3)归雁 /入胡天(4)白云 /千载 /空悠悠合作探究6.结合《野望》的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13课《唐诗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感受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3.体会诗歌遣词炼字的特点,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1.感受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

2.体会诗歌情感,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初唐诗人。

贞观初年,因病罢归弃官,隐居东皋(今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

他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情趣,有避世的思想。

诗风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崔颖 (?-754),汴州 (今河南开封) 人,唐代诗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0二十岁左右中进士,然而宦海沉浮,终不得志。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

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而他诗歌的“忽变常体”正是从他及第前两年的南游开始的,其标志就是由汉水行至湖北武昌时创作的《黄鹤楼》。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颖《黄鹤楼》为第一。

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人,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晚年作品中多含禅宗哲学思想,我们又称他为“诗佛”。

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12 唐诗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1217251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1217251

2021年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121725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明白得诗歌要紧内容,赏析诗中优美词句。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驱犊.( )白沙堤.( ) 萋.萋( ) 燕.然( )2.说明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1)薄.暮望( )(2)徙倚..欲何依( )(3)来从.楚国游( )(4)仍怜.故乡水( )(5)晴川历历..( )(6)芳草萋萋..( )【课堂探究】1.结合《野望》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缘故。

2.《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请结合《使至塞上》一诗中的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4.《渡荆门送别》一诗写景是以什么为背景的?有什么作用?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具体分析。

【课堂检测】1.依照提示写出诗句。

(1)《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欢乐之情的句子是: , 。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

2.下列对《黄鹤楼》一诗明白得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奇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下列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3)(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3)(含试卷)

12 唐诗五首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

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3.多角度赏析名句。

(难点)4.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

而唐诗更是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彩,映照古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仁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

2.字词积累东皋.(gāo)薄暮.(mù)徙倚..(xǐ yǐ) 落晖.(huī)驱犊.(dú) 萋.萋(qī)鹦鹉..(yīng wǔ) 征蓬.(péng)候骑.(jì) 燕.然(yān)3.自读前三首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赏析《野望》。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首联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泠)、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唐诗五首国学名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唐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品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萧.关(xiāo)..()驱犊.( ) 芳草萋萋燕.然()采薇()侯骑()答案:gāo xǐyǐ dú qī qī xiāo yān wēi jì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2)山山唯落晖..()(3)晴川历历..汉阳树()(4)芳草萋萋..鹦鹉洲()(5)征蓬..出汉塞()(6)长河..落日圆()答案:(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落日。

(3)分明的样子。

(4)茂盛的样子。

答案:(1)《王绩诗注》唐王绩眺望原野(2)《崔颢集》崔颢唐岳阳楼滕王阁(3)王维唐朝诗佛。

4.将下列诗句补写完整。

(1)树树皆秋色,。

(2)黄鹤一去不复返,。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征蓬出汉塞,。

(5),长河落日圆。

答案:(1)山山唯落晖(2)白云千载空悠悠(3)晴川历历汉阳树(4)归雁入胡天(5)大漠孤烟直5.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相顾无相识(2)日暮乡关何处是(3)归雁入胡天(4)白云千载空悠悠答案:(1)相顾 /无相识(2)日暮 /乡关/何处是(3)归雁 /入胡天(4)白云 /千载 /空悠悠合作探究6.结合《野望》的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7.简析《野望》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案: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黄鹤楼》的第三、第四联。

答案: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10.试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进行简单的赏析。

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中考链接(2016·湖南娄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1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当堂测试答案:B 解析: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3. 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答案:D 导析: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应该改成: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

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2016·辽宁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王维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

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5.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B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品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荆.门()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答案:jng zhuō mò dī2.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云生结海楼..()(2)应怜.故乡水()(3)几处早莺争暖树..()(4)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1)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2)喜爱(3)向阳的树(4)不够3.文学常识填空。

(1)《渡荆门送别》选自,作者,字,号。

与一起并称“大李杜”。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全诗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李太白全集》李白太白青莲居士杜甫记叙地点目的(2)《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4.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案:(1)山随 /平野尽,江入 /大荒流(2)月下 /飞天镜,云生 /结海楼(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合作探究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渡荆门送别》一诗的颔联。

8.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9.《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拓展延伸中考链接:10.(2016.湖北)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中的一个“”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答案:入(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答案示例: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当堂测试1.根据提示默写名句。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答案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怜:喜爱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3.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首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