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_历史论文

合集下载

初二议论作文:论日本右翼编改教科书

初二议论作文:论日本右翼编改教科书


初二议论文:论日本右翼编改的教科书
这几天,期末要考试了,复习历史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 一组关于日本右翼在日本教科书里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上面 是这么说的:“南京大屠杀时,屠杀的中国人民30万的数字是 假的,当时留守南京的中国民众加起来一共不足20万。”看完 这段描述杀这段历史的描述, 日本右翼编改的教科书关于南京大屠杀这一课上面配了三张图 片以及三段话。
60、青年人如果有青年的精神,这精神就是乐观。
日本的右翼分子啊~
我们中国在你们日本投降时对你们宽容处置,可你们,却 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试图掩盖真相,甚至对我们中国进行污 蔑,真当辜负了我们中国对你们的宽容与忍让。
在此,我希望你们能在历史教科书上写上历史的真相,我 相信只要你们从此以后真心悔过,你们的后代,一定会改变对 你们的看法,在世界的历史上,也一定会再次认识你们,认识 经过了洗涤的你们。
56、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过的那 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57、有理想在的58、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念山腰的风景。
59、一个人能够不用长得太好看,懂太多事,明白 哪只手夹雪茄更迷人,对所有红酒的年份倒背如流, 但你得有自我的气场,这很重要。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日本兵在背着一个中国老妇人跑着,图 片配字是这样描述的:“大日本帝国占领南京城后,积极救助 中国人民,带其远离危险地带。”第二幅图片是一个日本兵坐 在一个中国小贩开的露天早点店里吃早饭的情景,照片里的小 贩和日本兵有说有笑的看起来聊得十分投机,图片配字是这样 的:“日本兵在占领南京城后,与中国人民和谐相处,不拿中 国人民一针一线。”第三幅图片是在南京城,日本开的医院里, 日本医生正在积极救治中国伤兵,图片配字是这么说的没:有: “在抓获中国俘虏时,大日本帝国对其优待,为中国俘虏进行 治疗,日本的医生一视同仁,丝毫没有因为战争原因而虐待中 国俘虏。”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作者: 步平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物刊名: 抗日战争研究
页码: 154-179页
主题词: 教科书;南京大屠杀;从军慰安妇;战争责任
摘要: 战后 ,日本社会围绕教科书如何反映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一直存在斗争。

进步学者为编写正确表现历史的教科书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和艰苦的努力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 ,近年来日本大部分教科书逐渐吸收了进步学者的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正视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

而右倾和保守势力则竭力篡改历史 ,回避和掩盖战争责任 ,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对现行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猛烈的攻击 ,给教科书出版社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多家出版社迫于政治压力在 2 0 0 2年新版教科书的送审本中回避了许多重要的侵略事实 ,改变了许多重大问题的观点 ,这是明显的历史倒退 ,应当引起注意。

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为人类良知所不容

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为人类良知所不容

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为人类良知所不容
新加坡《联合早报》九日发表社论指出,日本教科书任意歪曲、篡改历史,不仅与世人的认知相去太远,与历史证据也相去太远,这是人类文明与人类良知所不容的。

这篇题为《我们对日本教科书也有看法》的社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然而,正是战前为准备侵略战争而进行的军国主义右翼史观教育,差点把整个日本民族带上万劫不复的死路,这教训还不够吗?如果现在还要用错误的史观教育日本的下一代,必然会祸延子孙。

社论表示,中国、韩国和朝鲜,最近都跟日本关系紧张,最新的争执点是日本又一轮修改历史教科书。

对于这个问题,新加坡不认为它只是日中、日韩、日朝之间历史观点的冲突,新加坡乃至东南亚,也是当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悲惨受害者。

“因此,在这个攸关历史真相、事涉正义与邪恶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有发言权,也必须发言。


社论说,固然,任何国家任何人都可以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过去,这可以给予尊重,但是,这种宽度,总不至于大到可以任意歪曲、篡改、完全不顾根本事实吧?例如,修订的教科书把当年的日本美化成整个亚洲的解放者,把战争的目的描绘成从欧美国家的压迫下解救亚洲人民,这是哪门子历史?把当年在新加坡、东南亚等地铁蹄所至人头落地、哀鸿遍野的大屠杀装点成解救人民,这何止是扭曲,根本是对受害国家、受害人民的莫大侮辱。

社论说,世人不该过于纠缠于历史。

但是,原谅历史上的过错,绝不等于可以歪曲历史。

篡改的历史教科书,所述不仅与世人的认知相去太远,与历史证据也相去太远,这是人类文明与人类良知所不容的。

近代史课程论文

近代史课程论文

正视历史,深思奋起专业:应用电子与技术教育2班姓名:杨秋波学号:34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日本右翼势力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其内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

一个国家的教科书用不符合历史的、甚至是故意伪造的历史来教育下一代,无异于是对下一代人进行精神毒害。

我们中国人在批判日本人的丑陋行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深思,从中汲取教训,一方面要记住日本人的罪孽;一方面要研究日本人的优势,并进而学习这些优势。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只有了解对手并强大自己,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

关键词:篡改教科书正视历史深思知己知彼奋起自强正文:日本请正视历史据人民网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4月3日审定通过了8本历史教科书。

这8本教科书可分成两个类型,一是以往就编写出版历史教科书的7家出版社编写的版本;一是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首次参与审定的教科书。

后者严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前者虽然问题不很严重,但也出现了全面后退。

在谈到朝鲜半岛时,教科书最初称:“美国和欧洲列强同意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以获取日本同意它们在其它地方的殖民统治。

”但是按照文部省的命令,这段文字被改为“美国和欧洲列强不反对日本将朝鲜半岛置于其势力范围之下。

”在《西安事变》单元中,该书强调:“共产党获得了喘息,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

”也就是说,中日战争是“由共产党挑唆引起的”。

日本对中国人民进行残忍的屠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有2000多万人死亡,其中南京大屠杀就杀害30多万中国人,对此,教科书只字未提,而是竭力为自己辩护。

书中说,“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

”关于南京大屠杀,教科书则竭力否认,在注释中写道:“在后来的东京审判中,认定这时日本军杀害多数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在资料上也出现了疑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从教科书事件看日本蔑视中国的民族心理传统

从教科书事件看日本蔑视中国的民族心理传统

从教科书事件看日本蔑视中国的民族心理传统
渠长根;陈树涵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10)004
【摘要】不断升级的教科书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心理的再现.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感起始于近代,在侵华期间和战后以一贯之,现在又有了新特点,不仅存在于国家关系上,更多地则集中于经济和文化领域.造成这种社会心理传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渠长根;陈树涵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河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中原文化的张力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华夏情结——从普洱地区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看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内聚情感 [J], 赵泽洪
2.从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看历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 [J], 周毅
3.日本蔑视、敌视中国之民族情绪述论 [J], 渠长根
4.由赞美至蔑视--从《中国游记》看20世纪初日本人的中国观 [J], 陈天然;黄海燕;陈琦
5.跨文化形象学视阈下日本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以端午、中秋、新年三大传统节日为考察对象 [J], 王秋菊;乔禾;郭晓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战后日本社会历史认知的严重偏差-世界史论文-历史论文

二战后日本社会历史认知的严重偏差-世界史论文-历史论文

二战后日本社会历史认知的严重偏差-世界史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错误不断,从内阁要员和大批国会议员参拜,到安倍首相穿自卫队战服登战车公开露面,再到其提出侵略待定论,这些都是二战以来的首次。

这其中不无安倍内阁出于国内需要,或部分政客为一己之私鼓吹军国主义思想、迎合国内右翼势力的考虑,但同时也反映出战后以来日本社会历史认知的严重偏差。

一、日本人历史认知问题的严重失实1. 历史教科书问题教科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责任问题,也即是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否真正反省的问题。

二战后,日本抛弃了明治维新时期的皇国史观的国定教科书,逐渐改为审定制。

然而在20 世纪50 年代一度出现教科书审定制度的反动,由于以家永三郎为代表进步力量的,70 年代出现了改善的趋势。

但70 年代后至80年代,教科书再次出现了改恶的势头。

1982 年,日本文部省第一次修改了历史教科书,开始美化侵略战争。

将侵略一词改为进出或进入.由于进步力量的推动,特别是90 年代以来由于一些史学者的调查著作相继出版,国内民众较多地了解到731 细菌反人道,罪行,使日本的战争犯罪暴露在国民面前,教科书出现改善的趋势。

在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中,有了南京、从军慰安妇、强制劳工这样的记述。

但这更加刺激了日本右翼势力,加剧了其对进步力量的反扑。

由于日本右翼对教科书的攻击及影响,2001 年 4 月 3 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8 种中学社会科历史部分的教科书,其中就包括社会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该书将有关南京、从军慰安妇、强制劳工的记述全部抹消;其他审定通过的7 种教科书也比4 年前通过的教科书有了很大退步。

对此,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指出,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主导下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闭眼不看历史事实,企图使地统治和侵略正当化,完全无视政府审定教科书的近邻国家条款,从根本上了迄今建立起来的国家间信赖关系。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源探析的开题报告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源探析的开题报告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源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始于二战后,日本通过修订教科书试图纠正其历史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

然而,这些修订的教科书让东亚国家感到不满,因为它们忽略了日本在二战期间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残忍行为。

此外,这些教科书也忽略了历史中的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倾向,同时歪曲了日本历史上的许多事件。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深入分析导致这个问题的各种因素,以及它对日本国内和国际舞台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对历史记忆和国家形象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历史教育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些启示。

二、选题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二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修订的背景和历程。

分析修订教科书的动机、目的以及对历史表述的影响。

2.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导致的国际争议。

探究韩国、中国等东亚国家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的抗议和反应,以及国际舆论对此的评论和影响。

3. 日本国内历史教育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分析日本历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内在因素。

4. 历史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

探究国家形象在历史塑造中的作用,以及历史记忆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分析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历史背景、相关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四、预期结果与创新点通过本文的探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和语言因素等。

2.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对于日本国内的历史教育和历史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在历史教育和历史认知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出现对历史的歪曲、篡改和误解。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和语言因素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多个方面,并试图为未来的历史教育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些启示。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在本质上是历史认识问题。

从日本战败投降至今,日本历史教科书一直处在“改善”与“改恶”两种倾向的斗争之中,至今出现了三次风波。

日本政治右倾化是教科书“改恶”的催化剂,日本政府通过不断修改《学习指导要领》控制历史教科书。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借鉴欧洲的经验进行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是当前可行性的有效策略。

标签:历史教科书;日本政治右倾化;《学习指导要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历史教科书是传承世界、国家和民族历史的重要工具,是人们历史认识的主要来源。

对于在历史上曾经侵略过他国的日本来说,通过教科书告诫下一代接受历史的惨痛教训,放弃侵略扩张的国策,与世界各国和平友好地交往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然而现实情况是,战后日本在教科书问题上不断制造风波,出现了整体上的史观倒退和改恶现象,不仅直接影响了日本国内和平与民主的发展,而且将自身置于孤立境地,严重阻碍了同周边国家的和平友好交流。

就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日本仍然在篡改和美化历史。

今年4月6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日本中学生教科书的审定结果,日本富士电视台称,此次审定通过的历史、地理等教科书中都加入了“竹岛、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一表述。

另据报道,一些教科书还修改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方式,把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另有教科书删除了“日军的暴行遭到谴责”这样的表述。

安倍政权的教育右倾化越来越露骨,遭到中国的强烈不满和严肃谴责。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即已出现,至今有过三次改恶的浪潮。

本文首先就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来龙去脉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日本教科书问题的三次风波从日本战败投降至今,日本历史教科书一直处在“改善”与“改恶”两种倾向的斗争之中,至今出现了三次风波。

(一)1955年至1965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美国对日本全面占领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教育领域明确规定禁止进行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的教育。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探析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探析

力的嚣张气焰 , 使他们在推卸战争责任 、 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道路上越 走越远 , 至2 0 0 1 — 2 0 0 6 年小泉纯一 郎担任首相期间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 将日 本与 中国等领过关系降到数 十年来最低点
三、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 的影响

日本 历史认识 问题 的概念界定
对于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 的概念 , 目前 比较 流行的是“ 自2 0世纪 8 O 年代初 期 以来 日本对待侵 略战争历 史及其责任 的认 识逐渐 恶化 的现 象” 2 。 但笔者认为 , E t 本历史认识问题并非 自8 0年代初期起 , 而是 自二
反省 、 不谢罪 的消极态度 , 致使 这一问题成为 困扰 中 1 3两 国关系 的“ 死 结” 。本文从 二战后 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嬗变、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
的消极影响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的根源等几个方面对 日本 历史认识 问 题进行研 究分析 关键词 : 日本 ; 历史认识 问题 ; 有倾化 ; 中 日关系
战结束伊始就业已存 在 . 只不过到 2 0 世纪 8 0 年代 以后 , 这个问题 日益 表面化和公开化。 所 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 的概念应界定为 : 自二战结束
以来 E t 本政府及社会 对待其侵 略战争历史和责任的认识整体右倾 化的 现象 。 二、 二战后 日本在历史 认识 的嬗变
战后 日本短暂 的民主化改革刚昙花一现便遭 遇天折 。 从 1 9 4 5 年 日本投降到 1 9 7 0 年代末 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和军 国
主义分子虽然蠢蠢欲动 , 在教科 书问题 、 靖 国神社 问题 、 修 改和平宪法
其反馈 到相关部 门。 在重点客源开 发地 区的电视 、 报纸等媒体 中进行推 介宣传。 ( 4 ) 客户—— 提供服务 与客户满意 。 为客户提供 全方位 的服务 , 包括衣食住行游购娱 , 可 以利用新疆特 色的饮食 、 着装 文化、 冬季风光在服务 中吸 引游 客。新 疆景点多 , 线路 长, 应该据此推进支线机场之间的环飞 , 增加各支线机场到国内主要客 源地和周边 目的地的航线。 建设好安全及应急 系统 , 对突发事件能够快

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初探

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初探

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初探近代以来,日本的教育体系一直是其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教科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更承担着塑造国民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

在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中,教科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态度。

本文将就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进行初探,以期对日本近代教育与思想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的现代教育体系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该时期为1868年至1912年,是日本从封闭状态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日本政府大力进行了教育改革,推行了新的教育体制,包括设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制度、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其中的教科书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近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都在这一时期有了深刻的变革。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科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内容的变化,传统的儒家教育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科学知识和现代化的思想。

教科书中开始出现了关于自然科学、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欧美引进的。

教科书中的故事和文章也多以西方的文学作品为范本,这些都对日本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形式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科书开始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

教科书的设计也更加注重生动形象,增加了插图和图表,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直观。

这些变化都大大改善了教科书的质量,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在普及方面,明治时期的教科书也为普及教育做出了贡献。

以前,教育主要是家族教育和私塾教育,其门槛较高,只有富家子弟才能接受较好的教育。

而明治时期的教科书的出现,为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了统一的教材,使得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基本的教育。

这对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培养更多的人才提供了基础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日本的教科书也开始呈现出了某些问题。

首先是政治宣传的倾向性。

明治时期的教科书中普遍出现了对政府的赞美和颂扬,对国家的历史和政策的一味美化和宣传,忽视了对历史真相和事实的客观反映。

日本的文化与社会心理剖析

日本的文化与社会心理剖析

日本的文化与社会心理剖析武坚不妨把日本民族理解为‚一支军队‛,从中来理解日本‚各安其分‛的等级制度。

日本的等级制度不是现代行政制度中的角色身份制,而是一种固定的身份。

它是金字塔型的,以天皇为最高精神领袖,以‚不可接触者‚(贱民)为最底层。

各阶层被固定地安排到自己的位臵之上,并被赋予相应的权力。

‚为维持这种‘各安其分’的等级制度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日本人生存的最高价值。

在那里无所谓正义或仁爱,一切仅仅是为实现目的而奋斗。

这种价值观是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所挤压出的产物--日本资源匮乏又多灾害,于是他们面临着极为艰巨的生存和发展任务;面对永远的‚战争‛背景,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军队式的社会模式。

一、等级与服从——日本社会微观结构的基本特征在日本人心里,人从来是不平等的。

日本人在每一次寒喧、每一次相互接触中都必须表示出双方社会地位的性质和程度。

任何两个陌生人碰面,首先要迅速确定彼此间相对的地位高下,用日语来说,就是"目上"还是"目下"(即应往上看还是往下看),然后决定用什么方式说话。

每当一个日本人向另一个日本人讲‚吃‛或‚坐‛时,都必须按对方与自己亲疏程度、地位尊卑使用不同的词汇。

‚你‛这个词就有几个不同的说法,在不同的场合必须用不同的‚你‛;动词也有不同的词根。

概而言之,日本语象许多其他太平洋上的语言一样有‚敬语‛和‚谦语‛,这是每一个学习人日本语的人必须掌握的语言艺术——因为这种语言的艺术在无形中强化着日本人对等级观念的认同感。

除了语言之外,日本人还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对彼此地位高下的认同——所有这些动作都有详细的规矩和惯例。

例如,地位较低者面对地位较高者时,除了必须使用‚敬语‛之外,还必须伴有适当的鞠躬和跪拜——不仅要懂得向谁鞠躬、而且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

鞠躬的方式很多,从跪在地上、双手伏地、额触手背的最高跪拜礼,直到简单地动动肩、点点头。

对某一个人来讲是十分适度的鞠躬,在另一位和鞠躬者的关系稍有不同的主人身上,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无礼。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

前不久,日本政府置亚洲及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于不顾,竟然审定通过了由一部分右翼学者炮制的以否定日本侵略中、韩等亚洲国家史实为目的的历史教科书。

自80年代以来,日本每对中学历史教科书做一次修订,都要引起一场国际范围的争论。

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什么不顾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总是强词狡辩,利用各种机会来否定过去侵略中、韩等国家的史实,翻历史的定案。

在这历史教科书的背后,除了路人皆知的政治企图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本文试就此问题从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角度作一探讨。

1996年底,以西尾干二为首的右翼学者在东京赤坂急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宗旨是为21世纪的日本青少年编撰新的历史教科书,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教育。

他们认为“(日本)战后的历史教育使日本人忘却了应该继承的文化和传统,丧失了日本人的自豪感。

特别是近代史部分,日本仿佛成了一个子子孙孙都要不断谢罪的罪人。

冷战结束后这种自虐倾向更加严重。

现行教科书完全是将以往敌对国家的宣传当作事实加以记述的,世界上没有这样进行历史教育的国家。

”“我们编撰的历史教科书将立足于国际视野,通过品格和均衡表现出活生生的日本和日本人形象,(成为一本)既能为先人业绩所激励,也能面对失败,充分体验其苦乐的日本人的历史课本。

”[1]该会成立后,就开始为“编造”新历史教科书奔走活动。

1997年1月,西尾等向日本科学文部大臣递交了要求消除(现行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慰安妇记述的申请。

同年3月,举行了首次题为“超越自虐史观”的研讨会。

1998年6月,在大阪中之岛公会堂举行第四次研讨会,题为“新历史教科书的展望”。

此后,又先后在上越、名古屋、广岛、松山等地举行了多次以“我们开展的教科书运动”为题的研讨会。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该会将“编造”的新历史教科书通过扶桑出版社提交给科学文部省进行检定。

科学文部省于2001年4月3日予以审定通过。

[!--empirenews.page--] 新版历史教科书的要害是歪曲历史史实、美化侵略。

从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看历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

从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看历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

《 历 史 教 科 书 》为 新
任 何 历 史 撰 述 都 是 在 一 定 历 史 观 的指 导 下 进 行 的 , 史 教 科 书 的 编 写 也 是 如 此 。同 2 01年 历 0
日本 文 部 科 学 省 审 定 的 扶 桑 社 版 历 史 教 科 书 一
重 记 述 了是 否 在 历 史 上 真 的 存 在 都 有 疑 问 的 “ 神
维普资讯
铷帆滓 5 月 第 2卷第3 5 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l f n i ec es 0eeS c l c neE i n o mao qn T ah r C Ig (o i i c d i ) A g I aS e t o
侵 略 事 实 。其 中 , 用 历 史 教 科 书 掩 盖 历 史 真 相 , 利
为 宣 传军 国 主义 披 上学 术 的 外衣 , 其 一 种重 要 是
手 段 。那 么 , t x 我 f, ]- J日本 “ 史 教 科 书 事 件 ”的认 历
识 , 不 能仅 仅 局 限于 对 教科 书 中歪 曲史 实 的具 就 体 言 论 的 批 判 ,更 应 该 透 过 这 些 歪 曲 史 实 的 言
大 战 结 束 前 日本 社 会 内 占 绝 对 统 治 地 位 的 历 史
观 。 ”『 皇 国史 观 在 战 后 得 到 了进 一 步 的 发 展 , l 】 并 成 为 日本 政 界 的 主 流 历 史 观 『 其 基 本 立 场 和 观 l 】 。 点 是 : 日本 是 以 天 皇 为 中 心 的 神 国 ; 所 谓 “ 皇 国 ”, 国 就 是 家 , 就 是 国 , 即 家 日本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以 天 皇 为 核 心 的 大 家 庭 , 皇 领 导 下 的 日本 是 亚 天

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初探

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初探

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日本在明治时期经历了从封闭落后向现代化迅速转变的过程。

教育始终是这一转变中的关键环节,而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在日本近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近代时文教科书的出现,日本的教育体系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对于这些教科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国内外学术界。

有必要对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

通过研究这些教科书,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近代社会的教育制度、文化传承以及国家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对今后的教育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的出现、特点、内容主题、与国家建设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期为教科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的涌现背景和特点,深入分析教科书所包括的主题内容,以及教科书与日本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教科书在日本近代社会中的影响进行细致研究,揭示教科书在塑造日本国民意识和国家认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研究目的也在于探讨近代时文教科书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探索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导向,为今后对教科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教科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变迁,为深入探讨教育与社会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借鉴。

1.3 研究意义日本近代时文教科书作为重要的教育工具,承载着特定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国家政治意图,对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这些教科书的意义在于探讨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轨迹、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变革的作用。

通过对教科书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日本近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我们理解当代日本社会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教科书还能为我们揭示日本教育制度的演变过程,对比不同时期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探讨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方向。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
李守福
【期刊名称】《比较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1(022)007
【摘要】本文就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现况及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渊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李守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54
【相关文献】
1.《历史》教学要严肃对待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J], 王春良
2.一本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教科书——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分析及其批判[J], 赵仲明;彭曦
3.现实与历史--再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J], 彭红英
4.求真——历史写作的生命兼论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J], 汪树民
5.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法理解读——以家永三郎教科书案为例 [J], 湛中乐;黄宇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三次教科书事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因素分析

日本三次教科书事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因素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滋长,否认日本近代以来发动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极右翼观点和言论层出不穷,既反映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对战败的耿耿于怀,也有战后一代极端民族主义的滥斛,本文通过对日本三次教科书事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产生原因、舆论引导和危害所作分析,引导读者对此有一概括认识。

【关键词】极端民族主义皇国史观新国家主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赶上甚至超过了欧美诸强成为超级经济强国,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滋长,国内政治力量更加试图把国民意志转移到新国家主义轨道上来,在国际上重新装扮日本的国际形象。

于是在国内舆论方面,右翼和保守政治势力开始极尽所能美化日本,否认日本近代以来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急于在历史问题上翻案。

从而出现了自80年代初以来三次对历史教科书的攻击和对侵略战争进行美化的日本教科书事件,尤其以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右翼新历史教科书为标志,掀起了第三次攻击历史教科书的高潮。

三次教科书事件所反映的否认日本近代以来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回避和淡化战争责任,美化侵略战争的极右翼观点和言论,既有其军国主义思想、皇国史观的历史渊源也有其赖以滋生的现实国内土壤,尤其是战后一代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潮是其肇发的原始动因。

现就日本三次教科书事件中的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产生原因、舆论引导及其危害作一逻辑分析。

1 表现教科书中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誉美之词俯拾皆是,现仅撷取最“烂漫”之一两朵,以飨读者。

极端荒谬地宣扬大和民族优越论。

众所周知,古代日本从中国和朝鲜半岛吸收了大量的先进文明,但是,编纂会教科书执笔者却偏要千方百计抹杀或淡化这个事实,故意拔高和渲染古代日本文化的“悠久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比如,教科书把日本古代绳文陶器的出现追溯到16500年前,称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而“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的陶器最古老的是8000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不久,日本政府置亚洲及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于不顾,竟然审定通过了由一部分右翼学者炮制的以否定日本侵略中、韩等亚洲国家史实为目的的历史教科书。

自80年代以来,日本每对中学历史教科书做一次修订,都要引起一场国际范围的争论。

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什么不顾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总是强词狡辩,利用各种机会来否定过去侵略中、韩等国家的史实,翻历史的定案。

在这历史教科书的背后,除了路人皆知的政治企图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本文试就此问题从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角度作一探讨。

1996年底,以西尾干二为首的右翼学者在东京赤坂急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宗旨是为21世纪的日本青少年编撰新的历史教科书,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教育。

他们认为“(日本)战后的历史教育使日本人忘却了应该继承的文化和传统,丧失了日本人的自豪感。

特别是近代史部分,日本仿佛成了一个子子孙孙都要不断谢罪的罪人。

冷战结束后这种自虐倾向更加严重。

现行教科书完全是将以往敌对国家的宣传当作事实加以记述的,世界上没有这样进行历史教育的国家。

”“我们编撰的历史教科书将立足于国际视野,通过品格和均衡表现出活生生的日本和日本人形象,(成为一本)既能为先人业绩所激励,也能面对失败,充分体验其苦乐的日本人的历史课本。

”[1]该会成立后,就开始为“编造”新历史教科书奔走活动。

1997年1月,西尾等向日本科学文部大臣递交了要求消除(现行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慰安妇记述的申请。

同年3月,举行了首次题为“超越自虐史观”的研讨会。

1998年6月,在大阪中之岛公会堂举行第四次研讨会,题为“新历史教科书的展望”。

此后,又先后在上越、名古屋、广岛、松山等地举行了多次以“我们开展的教科书运动”为题的研讨会。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该会将“编造”的新历史教科书通过扶桑出版社提交给科学文部省进行检定。

科学文部省于2001年4月3日予以审定通过。

新版历史教科书的要害是歪曲历史史实、美化侵略。

该书认为,亚洲和太平洋战争“不是侵略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争”。

“日本政府进行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自存自卫和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而且宣布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

“由于大东亚战争初期日本军队的胜利,在欧美统治下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才高涨起来。

”在“初期胜利”一节中还有这样的描述,“此事(指偷袭击珍珠港)被报道后,日本国民精神振奋,一扫长期以来因中日战争所造成的沉闷气氛。

”在“战时下的国民生活”部分中又写到,“虽然生活物资极端贫乏,然而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诸多国民仍勤奋工作,英勇战斗。

这是希望取得战争胜利的行动。

”关于战争性质,书中写到“战争是悲剧。

但是战争难分善恶。

不能说哪一方是正义的。

哪一方是非正义的。

它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利润发生摩擦的结果,当政治解决不了时,作为最终手段只能发动战争。

”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现行历史教科书(1997年审定)是这样记述的,“占领了首都南京。

据说当时也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

”在新版教科书中,有的将20万人改写成“大量”,有的将南京大屠杀的表述篡改为“南京事件”,有的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

新版历史教科书不仅只字不提由于日本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伤害,而且还对侵占我国东北和吞并朝鲜的行为加以美化,宣扬侵占有功、合并有理的强盗逻辑。

书中写到,日本(建立满洲国)是“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的法治国家”,满洲国由此“取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

“1910年日本将韩国合并,这个稳定亚洲的政策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

合并韩国对保卫日本的安全和满洲的权益是必要的。

但是,在经济上或者政治上未必就有好处。

不过,实行这一步骤的当时,是按国际关系的原则进行的。

”原来有5家出版社教科书中提到日军在中国为消灭抗日力量而实行“三光政策”,现在只有一家出版社提及此事。

现行教科书中有“将朝鲜等国的年轻女性作为慰安妇带到战场”等有关慰安妇的记述,但新版教科书中有3家将其内容全部删掉,只有一家还使用“慰安妇”一词。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新版历史教科书否定侵略战争性质,美化侵略战争用心,昭然若揭,所宣扬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侵略有理、侵略有功的强盗逻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曾明确表示,“不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只要没有与史实有关的错误就予以批准”。

[2]现在日本政府已经审定通过了新版教科书,这就表明日本政府对过去侵略亚洲国家史实的认识和教科书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新版教科书遭到中、韩等亚洲及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批判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些日本人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为其过去的侵略史实翻案,这其中除政治企图外,还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心理渊源。

马克思指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

因此,他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

”[3]马克思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首先是由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决定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进而又决定了民族文化和心理意识的不同。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隔海同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相望,可耕种面积仅占国土的十分之一左右,资源匮乏。

地形南北狭长,横跨亚洲热带、北温带、亚寒带,属海洋性气候,秋季常受台风袭扰。

日本民族就是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既不同于西方又有别于东方的文化传统和心理意识。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游牧经济和农牧混合经济。

这三种不同形态的经济结构在社会发展进化速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农业经济结构稳定性最强,游牧经济结构稳定性最差,农牧混合经济既具一定的稳定性,又具一定的可变性。

正如马列经典大家所指出的,游牧经济社会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联合”,[4]分合多变。

“欧洲各国不断瓦解,不断重建和经营改朝换代。

与此截然相反,亚洲的社会却没有变化。

这种社会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结构,不为政治领域中的风暴所触动。

”[5]这是因为自给自足封闭式的传统农业经济不仅顽强地抵抗着外来的新事物,而且也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自我革新。

农牧混合经济的联结纽带是商业贸易。

在商业相对弱小时产生的是城邦和庄园,当商业强大到“封建割据消灭,民族市场形成”[6]之时,便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和近代民族文化。

日本的情况较为独特。

日本的农业几乎全是以稻米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属小农经济结构。

但和我国不同的是日本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在长子继承权制度下形成了类似欧洲庄园的领主制。

日本虽无畜牧业,但由于四面环海,海洋养殖业特别是渔业发达。

因此,日本是一个既不同于我国又有别于欧洲的农渔混合型经济结构。

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了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7]因此,无论物质文化还是观念文化,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无一不是受其地理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制约,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自特征。

日本也不例外。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海洋一方面起到了免受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作用,另一方面又阻隔了日本同其他民族间的交流。

这种岛国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

首先,在这种封闭的岛国环境中,日本民族形成了一种自尊与自卑共存的矛盾心理和开放与守旧对立的双重性格。

长期封闭的孤岛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一方面造就了日本人狂妄膘悍、独自尊大、固守传统、迷信权威和俭朴勤勉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使日本人在接触到大洋彼岸世界时产生了一种自卑、贪婪、开放和功利的心理。

过去,日本人常常习惯在“日本”前面加上一个“大”字,称为“大日本”,明明不大而又偏要称之为大的本身就是这种双重性格和矛盾心理的反映。

这种性格和心理使得日本人在直面突如其来的命运变迁时,往往用自傲自尊来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同时对外界保持一种警戒或充满敌意,不信任任何人。

其次,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农村共同体和武士家臣团(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

)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意识,同时也缺失了自我定位意识。

日本学者南博在分析日本人精神结构时将缺失自我定位意识称之为自我不确定感。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等级制度森严,农民都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领主,所以只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成规和生活规范,就很少有自身受到威胁的情况,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依附或归属意识。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等级身份制度的废止,凭借传统行为规范来表现自身与他人间的心理关系变得益发困难起来。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竞争为主旋律的社会,强调主体意识,注重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更进一步增强了日本人的自我不确定感。

作为缓解这种不确定感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入到某一群体之中,成为群体的一员,用这种依附心理或归属意识来弥补自我定位意识的不足。

这种归属意识的价值取向是社会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不存在个体的绝对价值,强调群体利益至上。

于是,群体在成为其所属成员的保护伞,使个体的自我不确定感借此得到某种解脱或克服的同时,随着归属意识的增强又使得其它价值观更难有立足之地。

第三,日本封建社会农村共同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培养归属意识的同时,还使日本民族形成了一种纵向主导型的非亲族协力关系,支撑这种关系的社会伦理同“孝”相比更强调“忠”。

山鹿素行在其《山鹿语类》中,将武士职责解释为得主人而尽其忠,交朋友而取其信,独审其身义为先,至于父母兄弟夫妻乃是“本得已而交之”。

幕末日本思想界代表人物之一吉田松阴在《讲孟余语》中也指出,日本人“对皇朝,君臣之义乃超万国之上,绝无其一。

”日本这种非亲族协力关系起源于镰仓时代末期,形成于战国大名领主制时代。

日本战国时期的身份等级制度虽然是按社会职业分工构成的,但是这种职业分工不是指个体从事的职业,而是由纵向承传下来的以群体为单位的职业构成的。

[8]由于这些职业群体又分别归属于大名统制下的不同“家臣”或“领主”,所以社会奉仕对象也就转向了“家臣”、“领主”和“大名”。

在进入江户时代后,这种社会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因此,以武士道精神为代表,以忠为伦理意识基础,将协力指向新族之外的社会关系也是日本民族传统的一个特色。

日本民族的这种心理和性格特征,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尊与自卑的双重性格使日本人在表达自己意愿时态度暧昧,习惯用一些模棱两可词汇的语尾,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在拐弯抹角地表达着自己本意的同时,又在试探着对方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