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2物质生产民俗(商业交通运输业)

合集下载

民俗概述

民俗概述

民俗概述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民俗分类按内容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式。

1)、经济民俗,指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3)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为了研究方便,可将我国各民族民俗做如下分类1、物质民俗:1)居住;2)服饰;3)饮食;4)生产;5)交通;6)交易。

2、社会民俗:1)家族、亲族;2)村落;3)各种社会职业集团;4)人生礼仪式(诞生、婚姻、丧葬);5)岁时习俗。

3、口承语言民俗:1)神话、传说、故事;2)歌谣、叙事诗;3)谚语、谜语;4)民间艺术。

4、精神民俗:1)巫术;2)宗教;3)信仰;4)禁忌;5)道德、礼仪;6)民间游艺。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三、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

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民俗的规范功能。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3、民俗的娱乐功能。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如民间歌舞、游戏、竞技、杂艺等。

4、民俗的审美功能。

民俗学(四川师范大学选修课完整笔记).

民俗学(四川师范大学选修课完整笔记).

民俗学著作:《民俗学》作者:陶立清《中国民俗学》作者:乌丙安(辽宁大学出版社)《民俗学概论》主编: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外民俗概论》作者:右西平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诞生礼:洗三(送锁:锁住新生儿魂魄)、满月、百日、抓周、其中百日: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百家锁富意,在逆境中也能健康成长。

葬礼形式:水、火、天、土、塔名词解释:民俗事像:①物质民俗7个,农业、狩猎、游牧和渔业、工匠、商业与交通、物质民俗、饮食、居住建设民俗②敖包:蒙古语是堆子、石堆、的意思,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演变成蒙古民族崇拜天地或宗神的象征。

在丘陵或山地的高处用石头堆圆形的高塔,里面有神像或佛经,石塔上有经幡和彩条(为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③那达慕:是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集“祭祀、竞技、娱乐、祝福”的民族体育娱乐活动,一般在农历七月间择日举行,蒙古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节日期间以摔跤、赛马、射箭为重要内容。

④哈达:是裕固族、蒙古族、傣族、土族的习俗,象征着吉祥、敬意、友谊、祝福、庆贺、问候等,有多种颜色,如黄色,主要是蒙古族用来纯净,白色多见。

款式:长条,质地:丝绸、麻,图像:佛像、佛经⑤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称穆斯林):10个: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伊斯兰教主教:大阿訇我教长阿訇是伊斯兰教中主持宗教各仪式的主持人八宝吉祥图,藏语称“扎西达杰”宝伞:古印度帝王、贵族,皇室专用,后化为器具,富意为至上权威金鱼:象征复苏、永生、再生,净化灵魂等宝瓶:象征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净化灵魂甘露等莲花:象征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白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的海螺最受尊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象征,稀世之宝.吉祥结:原意象征爱情和献身,还象征着跟随佛陀,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智慧珍宝. 胜利幢:古印度的一种军旗,有自省、自清清净之意金轮:古印度时一种杀伤力强的武器,象征佛法这八个图像堆成整个图案,在藏语称“达杰明苏”,意为吉祥八宝瓶状三多节:纳西族崇拜玉龙雪山,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对山的崇拜二月二:又叫龙抬头,龙抬头后就要春耕了本鼓节:云南佤族,本鼓是山寨的保护神,要跳,佤族女孩会留乌黑的长发,表示自己铭记大地母亲的恩情,也展现自己粗犷而原始的美,会跳象征吉祥的甩发舞。

《中国民俗学》课程

《中国民俗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中国民俗学》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民间游艺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广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了解、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旅游活动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国各民族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

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国民俗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它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

四、使用教材:苑利、顾军编著的《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

五、课时安排:本课程计划安排40个学时,实际讲授39学时,作业交流1学时。

六、学习方法指导1、正确处理教材和参考书籍的关系。

《中国民俗学》的配套读物较多。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按照认识规律所作的全面规范。

参考书籍是补充、完善知识结构的辅助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深化理解、加深印象。

在阅读教材时,应先翻阅教材中有关这一章的思考题,这是各章的基本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材料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是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

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上编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人生礼仪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民俗信仰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民间口头文学(上)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民间语言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民间艺术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外国民俗学概况15.1 复习笔记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民俗学研究方法16.1 复习笔记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上编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学概论_大资料题

民俗学概论_大资料题

1民俗包含哪四部分各部分内容物质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

社会民俗,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娱乐民俗。

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

语言民俗,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2民俗学的任务和内容任务: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内容: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3民俗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4民俗学的社会功能有哪些教化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维系功能宣泄功能补偿功能5物质生产民俗有哪些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功能性科学性6物质生产民俗分为哪几类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7农业民俗包含哪些内容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民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习俗8工匠民俗有什么特点师承关系的系谱性技术传承的封锁行生产活动的神秘性9饮食民俗分为哪几类日常饮食节日饮食祭祀饮食待客饮食特殊饮食10民间服饰包括那几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品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11服饰的变化经历的那几个经历第一阶段遮身掩体,防寒禹署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功用除遮身掩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12我们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崇宗xx,强调礼仪xx求xx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13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那些方面的因素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服饰的改变14以四合院为例,说明我国文人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想沟通,所以他是封闭观念的符号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有严格的固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是家长制符号专门设有堂屋,犹如中国古代的名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中国古代有敬师为父母的观念,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深谷神圣化了家庭,所以,四合院也是中国人的伦理符号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放成员交融感情的场合,所以四合院可以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17分家时养老送终的义务如何划分侧地划分轮流负担分摊幼子继承18民间社团和社区组织有哪些行为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民间秘密结社社区组织19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有哪些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与古代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20岁时节日的发张历程经历了那几个历史过程先秦时期是萌芽期春秋战过以后,节日的雏形已见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xx高峰期明清时稳定期21节日习俗的发展与演变有哪些影响因素神话传说的嵌入上曾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22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其民俗特点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是祭祀祈年的日子,是合家团圆敦亲祭祖的日子,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宵节,节令食品是汤圆,寄托着人们的祈求新一年圆满顺遂的心愿,旧时,有走百病与祭门户,祭蚕神迎紫姑等习俗清明节,祭墓,禁火两大习俗,还有戴柳,踏青,游春等习俗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吃粽子中秋节,吃时鲜水果合家团坐,一边赏月一边分食月饼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陪茱萸,食菊花糕23人生仪礼包括那几个阶段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24诞生仪礼包括那几个阶段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25xx民间的求子仪式有哪几种向神灵求子由旁人送子性器崇拜与性行为模仿巫术26庆贺生子的民俗有哪些生命降生仪式:洗三进入人群仪式:满月预卜前程仪式:周岁27成年礼的规范和特征是什么行成年礼的年龄规定成年礼的性别区分成年仪礼的考验成熟标志28成年仪礼中常用的考验方法有哪些环境的突变置身于人为的艰苦生活当中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与耐力培养接受鞭打等肉体痛苦和施行损伤性手术制造恐怖场面29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农业社会组织形式的制约对教养过程的日渐重视30我国特殊的婚姻形态有哪些抢婚童养婚,指腹婚冥婚入赘婚转房婚典妻不落夫家表亲婚31我国婚姻仪礼的程式有哪些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的含义迎娶阶段:祈求xx,多xx的祝愿婚礼后:姻亲关系的认可32我国的丧葬形式有哪些初终设床沐浴,更衣报丧大敛选择墓地及落墓日33我国的丧葬形式有哪些让死者回归大自然:土葬,水葬,天葬,树葬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墓葬,塔葬,悬棺葬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再生:火葬,xx葬34民俗信仰的对象和媒介分别有哪些对象:灵魂,自然神,图腾,祖先神,生育神,行业神媒介:灵媒,xx的种类,xx的职能35祭司有什么特点通鬼神从事较大的祭祀活动祭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国王的某事,重臣他们除祭祀外,还掌握较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古代文明形成中起过积极作用36xx的职能有哪些、预测人的命运好坏主持祭祀活动驱疫求吉的巫术主持人生仪礼主持神判,处理纠纷在天文历法,医疗,歌舞等活动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祭祀和战争在古代生活中占有头等地位37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有突出的功利性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型,封闭性有较强的包容性有较大的渗透性民俗信仰的俗性化趋势38气象气候谚语有哪几方面的内容揭示气候分布的变化规律解释或描述各种天气现象预测未来天气状况预测农事丰歉预测单一农作物收成39民间口头文学按文体可分为哪几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传说,神话和这种民间故事韵文的民间诗歌,谚语,谜语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40神话可分为哪几类天地开辟和人类起源神话自然起源神话xx和人类再繁衍神话图腾神话神和神性xx神话文化起源神话43民间诗歌有什么功能宣泄与补偿的功能教化,模塑与规范的功能最为直接的社会实用功能特殊的认知功能娱乐性功能44民间语言的性质全民性社会分化性45为什么说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物质生活民俗反映着民间组织,制度层面的习俗和一些民俗活动记载着民众的经验,信仰,伦理等精神民俗46语言是怎么充当其他民俗载体的语言单位概况称民俗事象语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语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语言单位折光反射民俗风貌47常用型和特用型民间熟语分别包括哪些内容常用型: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流行语特用型:行话,黑话,暗语,吉祥语,忌讳语,咒语,绕口令48根据谚语的内容,可将谚语分为哪几类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的经验的谚语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49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有哪些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的形象艺术与歌相结合用道具来渲染艺术效果,塑造形象,以表情达意舞的动态是扭汉族民间舞蹈注重线与圆的呈现地域特征明显50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以文娱活动辞旧迎新是民间舞蹈最广泛的社会功能有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功能有传授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PPT课件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PPT课件
也许是狩猎活动充满危险的缘故,在狩猎民族中 民间禁忌也相当繁复。
3、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
狩猎习俗是猎户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智慧的 积累,也是战胜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的手段。猎户如果 不能在猎物面前取胜,就有被野兽吃掉的危险,生存 的强烈愿望迫使他们创造出了许多战胜毒虫猛兽的经 验和方法。
在一些游牧地区,牧民经常迁徙。他们逐水草居住, 居住毡帐,并积累了丰富的辨别方位和观测气象的经 验。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一、农业民俗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三、工匠民俗 四、商业与交通民俗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 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 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 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 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1、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民俗
在农牧并存地区,畜牧业大多盛行在农闲季节。 狩猎者秋冬进山林捕捉猎物。东北地区入冬捕熊、 猎虎,霜降后捕貂,雪天捕鼠。而在南方,却是在 暖天进山林捕猎。他们捕猎季节、时令观念,主要 取决于生产的实际效益。
2、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
信仰因需要而产生,因惧怕而笃信。这也就是危 险行业宗教信仰异常发达的主要原因。与农业民族 相比,狩猎生产所面临的危险更大,因此,猎民中 的宗教信仰也比较发达。
4、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
渔业生产多分布在江河湖海之滨,如浙江定海的 渔民,或“居篁竹芦苇间”,或“散在沙墺,非舟 不能往来”,多以渔钓为业。福建沿海一带渔民 “以海为田,以渔为利,以舟楫网罟为生”。
5、渔业海上占验习俗
渔业生产伴随着渔汛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规律进行, 因此渔业民俗既要适应渔汛起落的特点,又要受渔区 江河湖海气候变化的制约。渔业生产收益的好坏,甚 至出舟江海的安全与否,都与气候变化有极大的关系。 渔业海上占验习俗很流行,渔民占天看风雨,占云看 阴晴,占风看潮汛,占日看晴风,占雾看雾雷,占电 看飓期,占潮看水师,几千年来,这种海上占验习俗 被渔民视为具有指导渔业生产和保障生命安全的大事。

民俗学考研名词解释(最终定稿)

民俗学考研名词解释(最终定稿)

民俗学考研名词解释(最终定稿)第一篇:民俗学考研名词解释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2.物质民俗: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3.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4.语言民俗: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5.行业语: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难以明白其中含义。

6.行业神: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

7.祖师崇拜: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

8.中人:在买卖交易中凭借经验和口才,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从中获取酬金。

9.行商:一种流动性的交易方式,没有固定店铺。

10.市声:分为“叫卖声”和“敲击声”两种,旨在传递商品信息,招徕顾客。

11.坐商: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

12.招幌:从事手工、服务等业者为招揽顾客、推销货物所采取的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音响、实物、文字及标志性等形式式。

13.四合院:华北地区民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

14.十姊妹:一种社会组织,由十位成员结盟组成,任何情况,如婚嫁、死亡、迁移造成的减员都不会影响该组织在名义上的存在,只有十位成员都死亡的情况下,该组织才消亡。

15.宗族: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

16.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本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来作为差等标志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民间用五服的范围表示血缘组织的范围。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

物质生产民俗
4.农业禁忌、祭祀习俗
• 农业禁忌:
• 过年是祭祀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而过年期间大都有禁忌生产 劳动的习俗规约。据说此间耕作会冲犯神灵,主一年百事不顺;或遭 遇天灾、虫害、荒年。
• 许多民族中还有农时节令、节日时期禁忌生产的习俗。
• 例如畲族、白族等在春分、清明、大暑、小暑、立秋等时日下田耕作。 据说是恐挖着地脉龙神,庄稼长不好。 • 傣族冬至日忌劳动,否则,以为牛马会死掉。 • 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避虫蛇。 • 立秋禁止在田间行走,否则要减产。
物质生产民俗
3.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
• • • • 正月十九(或二十五)盼丰收的“添(填)仓”节; 棉区棉农在元宵节看灯芯,盼棉花丰收; 南方用水占年成好坏; 广东除夕把盐米放在灶上,用碗盖起来,看米的聚散,占 卜丰歉;
物质生产民俗
4.农业禁忌、祭祀习俗
祭祀习俗: 元旦:祭天、祭神农,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春:立春“送春牛图”,祭牛栏神,行拜犁仪式,开犁 庄稼熟了:祭祖宗、灶神、社神,称作尝新、食新、献新
物质生产民俗(二)狩猎、游 Nhomakorabea和渔业民俗
2.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 三河县在新年元旦至正月十日,要举行春秋丁祭,求得 猎获丰收。 嘉定的农家,在十月一日造米饴,戴在牛角上,酬答耕牛 的劳苦。 武昌农民把正月初五叫“牛日”,用饭喂牛,也不得鞭笞 耕牛。 广西镇安,有为牲畜招魂的习俗,除夕这一天,农家汲取 新水(取“涤旧事”之意),归来时,要沿路歌唱“牛羊 鸡狗猪鸭,六畜魂兮归来”一语。
物质生活民俗
(一)饮食民俗
4、待客食俗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招待客人热情礼貌 ,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在我国西北哈萨克族地区,每当亲友来到,主人一般都要 宰羊款待。对于十分尊重的客人或多年不见的亲人,还要宰 马待客。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物质生产民俗)【圣才出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物质生产民俗)【圣才出

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2.1 复习笔记一、农业民俗(一)含义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二)特点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它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三)内容1.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2.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3.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

4.农业禁忌习俗(1)农民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反映;(2)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

5.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

6.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生产程序等。

7.农业娱乐风习。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一)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是产生同类民俗的自然因素。

(二)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猎户、牧民的禁忌习俗,反映了他们寄托丰收和防止灾害的希望。

这些习俗的核心文化价值意识,在于经济效益的实际功能需求。

(三)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1.狩猎习俗是猎户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智慧的积累,也是战胜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的手段。

2.游牧习俗。

在一些游牧地区,牧民经常迁徙。

他们逐水草居住,居住毡帐,在农牧并存的地区,人们对牲畜的饲养特别用心,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饲养经验。

(四)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渔业民俗是鱼文化的主要内容。

其经济和文化价值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史上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五)渔业海上占验习俗渔业生产伴随着渔汛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规律进行。

因此,渔业民俗既要适应渔汛起落的特点,又要受渔区江、河、湖、海气候变化的制约。

(六)渔业生产操作习俗由于全国各地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的差别很大,所以渔业生产的工具、操作方法和过程都明显不同,捕捞经验也因地而异。

这就是渔业民俗既具稳定性又有变异性的原因。

(七)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渔民对渔具及操作方式,都有特殊的语言、信仰、禁忌,以保障趋吉避凶。

渔民崇信龙王、水神、马祖、海神、河伯,认为他们可以使自己逢福避祸。

三、工匠民俗(一)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原始市场的出现和交换生活用品的需要,一些手艺超群的能人便从最初的原始经济群体中独立出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变副业为主业,出现了各类专职工匠,这就有了进一步的社会分工。

民俗学2物质生产民俗(农业)

民俗学2物质生产民俗(农业)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意义
▪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 节气;
▪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 雪、大雪七个节气;
耧犁
锄草方式:深锄、浅锄、横锄、间锄……
整地农具:锄头
浇灌农具:脚踏水车
浇灌农具:粪勺 粪桶
浇水桶 壶
收割、晒场、翻场、放滚、扬场、搭垛……
脱粒工具:
连 枷
扇车(飏车)
网易养猪场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褚橙、柳桃、潘苹果

二、农业耕种的时序与节令习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 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和特征
一、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 P32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 的民众,在一定生态环境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享 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二、物质生产民俗的分类
▪1、农业民俗(农耕民俗)
▪2、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3、工匠民俗 ▪4、商业、交通运输
立春:“打春”(送春牛图)
四川绵竹立春“打春”盛况
清代春牛迎春图
天旱:祭龙王爷求雨
成都洛带镇客家舞水龙
火把节的由来
农事占卜
棉农在元宵节用 灯花大小占卜棉 花的丰歉。 江南水乡正月初 一至正月十二的 秤水卜。
农业禁忌
蚕月禁忌 忌生人进入 忌室内扫尘 忌炙爆鱼肉 忌敲门窗 忌吸烟 忌油漆 忌一切烟薰

民俗的类型有哪些

民俗的类型有哪些

民俗的类型有哪些民俗的类型有哪些,民俗,是以指代社会历史中积淀的各类民间人文风俗。

孔子谈到乐礼时曾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民俗的类型有哪些。

民俗的类型有哪些1民俗属性1、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

模式化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模式化通常是可以跨越时空的,这就是民俗具有传承性、广泛性、稳定性的前提:当活动方式超越了情境,成为多人多次同样实施的内容,有可能成为人人相传、代代相传的民俗。

2、民俗又具有变异性。

民俗是生活文化,没有一个文本权威,主要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途径在人际和代际之间传承,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活动主体必定进行适当的调适,民俗也就随即发生变化。

这种差异表现为个人的,也表现为群体的,包括职业群体的、地区群体的、阶级群体的,这就出现了民俗的行业性、地区性、阶级性。

如果把时间因素突出一下,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对以前的民俗都会有所继承,有所改变,有所创新,也就具有了时代性民俗分类1、生产劳动民俗:劳动生产民俗是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和遵循的民俗。

这类民俗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进行,多方面地反映着人们的民俗观念,在历史上对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作用。

我国的劳动生产民俗方面比较广泛,大体分为农业民俗、牧业民俗、渔业民俗、林业民俗、养殖民俗、手工业民俗、服务业民俗、江湖习俗等。

2、日常生活民俗:生活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与行旅民俗。

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的复杂化,等级身份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人生仪礼的繁复,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以及宗教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的差异等。

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满足得已不仅是胜利的需要,同时也包含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要。

3、社会组织民俗: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一定的社会单元,这种社会单元往往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例如军队、企业等。

民俗学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民俗学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三、物质生产民俗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1、地域性 、 2、季节性 、 3、功能性 、 4、科学性 、
第一节农业民俗
一、农业民俗的特点 1、季节性 、 2、周期性 、 3、俗的内容 1.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农业耕作的时序 这部分习俗主要以农谚的形式存活在当 今生活中, 今生活中,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和训诫的 作用。 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有重 作用。(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有重 要的制约作用) 要的制约作用
第一节农业民俗
一、农业民俗的内容 3.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 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 卜农事丰歉 认为农业的丰歉与否与超自然力相关, 认为农业的丰歉与否与超自然力相关, 所以人们除了努力耕作之外, 所以人们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观察 超自然的神灵。 超自然的神灵。
第一节农业民俗
第三节工匠民俗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第三节工匠民俗
三、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 1.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2.技术传承的封锁性 技术传承的封锁性 3.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第四节商业与交通民俗
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 1.集市 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 兴起于殷 集市---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 集市 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兴起于殷 商时代 2.行商 流动性的交易方式 分为两类 ①商队 行商---流动性的交易方式 分为两类:① 行商 流动性的交易方式,分为两类 ②小贩 3.坐商 有固定摊位和店铺 有营业时间 坐商---有固定摊位和店铺 坐商 有固定摊位和店铺,有营业时间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和了解各类物质生产民俗的特点和类 本章为重点记忆的一章. 型,本章为重点记忆的一章 本章为重点记忆的一章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农业民俗表现形式和工匠民俗的三个重 要特点

安徽大学《民俗学》知识点 重点整理

安徽大学《民俗学》知识点  重点整理

民俗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P4)(二)民俗的内容(P5)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3、精神民俗4、语言民俗(三)民俗的基本特征(P11)1、民俗的集体性2、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3、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4、民俗的类型性5、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四)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维系功能4、调节功能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p40)物质生产民俗只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特征(一)地域性(二)季节性(三)功能性(四)科学性二、农业民俗的特点(p41)1、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2、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3、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4、农业禁忌、祭祀习俗5、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6、农业生产过程习俗7、农业娱乐风习三、狩猎、游牧和渔业习俗(p49)了解本节相关禁忌、谚语即可四、工匠民俗重要特点(p62)(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二)技术传授的封锁性(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一)、饮食民俗的特点(p74)(二)、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p86)1、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服饰的五个构成要素:质,形,饰,色,画)2、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a、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b、求吉心理c、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d、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三)、中国民居建筑共同的民俗特点(p97)1、聚族而居2、房屋式样大体相同3、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4、民房低于官府5、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民俗中随处可见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一、宗族组织民俗构成的要素有哪些?P105较为完整的宗族组织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丁口,显示这种血缘关系的族谱、祠堂、祖坟,资助这一组织及其活动的族产,以及协调这种关系的族规和族房长。

(一)有血缘关系的丁口:在宋代以前,贵族和官宦的血缘组织可以形成世家大族,而普通人的族通常指“五服”和“九族”。

民俗学 2

民俗学 2

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第一章绪论民俗学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在刚刚形成时,结构和内容往往比较简单,而在以后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则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满,这正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

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2、传承性和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

扩布性,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

这种功能系统体现着教化的职能,传承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和手段。

民俗文化的横向扩布包含着对异民族民俗文化价值取向的判断、吸收、消化和加工。

正常的扩布:非正常的扩布3、确定性和变异性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取决于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中国的傩俗4、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民俗在空间上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产生地域性的原因:@自然环境——封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环境、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规范作用,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3、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4、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5、维系作用,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所谓的“火耕水耨”就是把地里前一年留下的枯草用火烧掉,然后把水稻直播田中,待禾苗长到七八寸时,再割除杂草,灌水灭绝,这种方法历史上一直沿用。

民俗学第二章参考资料

民俗学第二章参考资料
5、渔业海上占验习俗。
“占天看风雨,占云看阴晴,占风看潮汛,占日看晴风,占雾看飓期,占潮看水势”
6、渔业生产操作习俗。松江捕鱼方法
7、渔业禁忌级祭祀习俗。出海前祭祀:龙王,马祖,河伯。“河伯娶亲《西门豹治邺”
第三节工匠民俗0.5学时
一、工匠的技艺传承。“白工五法”,“鲁班尺”,“绳墨”,“榫卯结构”、“文房四宝”、
2、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的民俗特点
吉林“车老板”(我的娜塔莎)、上海“八抬大轿”、北方“驼帮”(《闯关东》)等。
5、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久旱求雨,久雨不晴,七夕放河灯等
6、农业生产过程的习俗。“犁,粑,耧”,“打场,扬场,搭垛”
7、农业娱乐风习。采茶歌,数九歌
四、中外农业生产民俗举例
第二节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0.5学时
一、狩猎、牧业和渔业生产的特点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的特点
三、中外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举例
授课章节名称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2学时
第3次课(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研究各国各地区大众民俗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物质生产民俗,重点阐述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与特征,以及其分支自然生态民俗、农业生产民俗、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特征,物质民俗生产民俗所包括的类别,以及这些类别的特点。
二、工匠的行业习俗
1、师承制度。收徒与出师
2、行业行话即行业语。“量天尺”、“墨斗”、“穿山子、”“步步高”等
3、行业禁忌。禁“砸”、“淹”、“女人”|
4、祖师崇拜。木匠祭鲁班,油漆匠祭普安和尚,铁匠祭老李君,画匠祭吴道子,制笔匠祭蒙恬等
三、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

民俗学课件

民俗学课件
的经验。
4、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
渔业生产多分布在江河湖海之滨,如浙江定海 的渔民,或“居篁竹芦苇间”,或“散在沙墺,非 舟不能往来”,多以渔钓为业。福建沿海一带渔民 “以海为田,以渔为利,以舟楫网罟为生”。
5、渔业海上占验习俗
渔业生产伴随着渔汛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规律进 行,因此渔业民俗既要适应渔汛起落的特点,又要受 渔区江河湖海气候变化的制约。渔业生产收益的好坏,
7、农业娱乐风习
农业生产民俗来自劳动实践,也伴随生产活动 自然形成娱神、娱人的具有文娱性质的民俗文化。 这种民俗文化,有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创作, 有的是在丰收以后庆节时表演,有的是在节日民间
业余文娱活动中或歌或舞,丰富多彩。
二、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1、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民俗
在农牧并存地区,畜牧业大多盛行在农闲季节。 狩猎者秋冬进山林捕捉猎物。东北地区入冬捕熊、 猎虎,霜降后捕貂,雪天捕鼠。而在南方,却是在
行帮忙找活干,只要用行话搭腔、问安、祝福、
求助,就必会得到帮助,甚至受到免费三天食宿 的招待,反映出“人不亲行亲”的职业民俗特点。
祖师崇拜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 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祀典。如木匠、 石匠、泥瓦匠祀鲁班(公输子),油漆匠祀普安
成了我国工匠生产技艺最基本的民俗形态。
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技艺之最的榫卯结构 和展现我国建筑艺术风格的斗拱和飞檐,是中国 木匠技艺传承中最精华的部分。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用品,其中
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最有名。历代以制
作高质量文具为生的工匠,代代相传,皆有绝技
在身。
工匠们的技艺传承,总是通过收徒授艺、言传

社会民俗学物质生产民俗

社会民俗学物质生产民俗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人类依赖物质生 产得以生存,物质生产依靠的劳动得以实现。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 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 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 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 践活动的全过程。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 芒种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 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 “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 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 夏至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 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 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 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 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 小暑 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中国 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这个节气 雨水多。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 立春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 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 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雨水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 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 惊蛰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 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 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 春分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 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 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中国大部分地 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导游考试重要知识点总结:民俗的类型及内容

导游考试重要知识点总结:民俗的类型及内容
民俗的类型及内容
民俗的类型
民俗的内容
1
物质民俗
(经济民俗)
包括生产民俗(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业
民俗和手工业民俗等)、消费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
俗和居住民俗等)和流通民俗(市商民俗、交通运输民
俗和通讯民俗等)
2
社会民俗
包括家族、亲族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社会经济政治组
织民俗,个人人生礼仪习俗(诞生礼、成年礼、婚礼、
葬礼等),岁时节日民俗
3
口承语言民俗
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小戏等
4
精神民俗
包括俗信民俗(含民间宗教信仰、巫术迷信和礼俗禁
忌等)、民间艺术民俗(含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和民间
舞蹈等)和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含民间游戏、民间体育
竞技和民间杂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 ▪挖掘历史内涵:如酒、食品 …… ▪突出现代观念:如时装、化妆品、信息产品…… ▪抢注商标潮
广告: ▪各式广告、橱窗、店堂的布置、着装……
促销方式: ▪博览会、展销会、时装秀、模仿秀……
二、交通运输及民俗特点
▪ 交通民俗:交通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各通运输的两大 要素——交通运输设施和运输工具反映出来的。
计 6. 论宁波老字号***。 7. 论传统手工业与现代DIY。 8. 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策划。
车神奚仲
奚仲姓任,据传为黄帝的子孙,是夏 禹手下的大臣,曾经辅佐大禹治水。 夏禹治水的时候,陆行用车,便任命 奚仲为车正,让他负责造车。奚仲和 一些能工巧匠共同努,设计和制造了 各种各样的车,如人推的车、畜拉的 车、人坐的代步车、战车等。车的出 现,为人们解决了路途遥远所带来的 不便。
奚仲因为造车,被人们奉为车神。为 了纪念奚仲,让后人知道奚仲造车, 为人造福,人们自发地兴建了很多奚 仲庙,时常祭祀,以表示对车神的敬 畏,也希望车神可以保佑人们出入平
(二)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民俗特点 1.交通行业的分工
车把式、脚夫(包括马帮与驼队)、 轿夫、滑竿
水上的船家、筏子客。 交通站口、码头的店家。 脚行与牙行(代运商)。 2.行业习俗 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信仰、 禁忌。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信仰传承
▪ “行神”的历来有不同 说法,现在较为普遍的 观点是黄帝的妻子“雷 祖”(嫘祖),《山海 经》记载:黄帝巡游天 下,元妃嫘祖死于道, 帝祭之以为徂神,即路 神,也就是后来的行神 。
赵州桥
索桥又称吊桥、绳桥或悬索桥
泸定桥
泰顺廊桥
溜索,是索桥的一种形式
3.陆上传统交通工具 人力: 独轮车、架子车、人抬轿子、黄包车 等。 畜力:
马帮、驼队、牛车、马车、驴车等。
独轮车(鸡公车)
4.水上传统的交通工具 羊皮筏子、大木排、桦树皮船、牛皮船、 木船、竹筏等。
泸沽湖独木舟
5.歇脚的交通设施 凉亭、车马店、货栈、码头等。
(三)坐商
1.特点 固定摊位、店铺,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 2.特有的民俗传承 (1)幌子: 旗帘、实物等夸张性模型物件。
幌子
(2)字号牌匾: 名家书写、精雕细刻、吉祥字组成店名。
旧时民间流传一首商号用字歌: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 春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 新泰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福厚长。”
马神:马王爷
▪ 马车是传统的交通工具, 旧时车夫数量也非常多, 为了祈求平安,在农历六 月二十三这天,祭祀马神 (马王爷)。马王爷的神 像多为红面多须,狰狞恐 怖,四臂或六臂,身披铠 甲。尤其特别的是马王爷 有三只眼,其中一只竖在 额头,民间常说“马王爷 三只眼”。
湘水有湘君、湘夫人、洛水有洛神。
(二)行商
1.特点
流动性的交易方式。 两大类: 资金雄厚:骆驼商队、马帮商队等; 小本经营:货郎小贩。 目前已经演变为物流、运输
2.市声 (1)叫卖声。 (2)敲击声。 常见的敲击物:拨浪鼓、小锣、梆子、
铃铛、竹板和串铁等。 (3)共同特点: 宣传性、诱惑性、节奏性、一定的音
乐性、极强的地方性。
▪ 移民、服役、游学、经商、出巡构成了古人出行 的几种重要原因。
(一)我国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
1. 陆上交通 官道、丝绸之路、西蜀栈道
▪ 2.水上交通 天然水道、人工水道 (京杭大运河)
宁波的永丰 库遗址、庆 安会馆、水 则碑入围大 运河遗产点。
泉州洛阳桥
梁桥 又称平桥
晋江安平桥
拱桥,以拱券为桥身而建造的桥梁。
宁波老字号
(3)商标及商品的包装: 商标的本质是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
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传统的商标:
吉祥图案 龙、虎、鹿、鹤、蝙蝠、梅、菊、牡丹等。 文字图案 福、禄、寿、喜、万之类吉祥字衍化的。 店主姓氏






吉祥图案
龙凤呈祥
龟鹤长寿
福寿图
店主姓氏
商品包装
(四)现代商俗:
安。
出行谚语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在家孝父母,何必远求仙 出得门多,受得罪多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家贫不是贫,路贫贫煞人 出门人,三分小 多喊一声哥,少走十里坡 出门三里地,就是他乡人 三六九,往外走 二五八,好回家 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 题目参考 1. 论观光农业与物质生产民俗的关系。 2. 为某农庄策划丰收节庆活动。 3. 试论一种农业娱乐民俗事象。 4. 象山开渔节渔业民俗内涵探析。 5. 象山开渔节***策划/纪念品设计/节庆标志设
第五节 商业与交通民俗
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 p50
(一)集市
1.原始的交换方式 例:云南的苦聪人的交易方式。 2.集市大约兴起于殷商时代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 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3.集市特点
(1)定时: 它们每隔一定日期(如逢单、双日或逢五、逢十) ,
相邻的集镇集贸时间错开。 (2)定点:
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 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
去集市称 “赶集”、“赶场”、“庙会”
庙会:交易农具、日常生活用品
骡马大会:秋后牲畜交易
水上集市
4.集市中特殊的民俗现象 招徕顾客的叫卖声和敲击声; 大宗交易的“中人”(掮客,俗称“牙子”) 的活动; 特有的心算方式: “袖里吞金” 城市过去也有专卖集市。
航海人信奉妈祖
▪ 妈祖原名林默,是当地一个 为救助海难而献身的未婚女 子,相传宋代建隆元年( 960)出生于莆田海滨,卒 于宋雍熙四年(987)。生 前好行善济世,常在湄洲海 面,凭着她一身好水性和一 颗菩萨心,在乘船渡波上多 次救护遇难渔民和商人。死 后人们对她怀念感戴,继而 立祠祭祀,从此开始了对妈 祖的崇拜信仰。妈祖经过历 代册封,由一位民间女巫, 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海洋守护 女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