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

合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2课时人口容量课件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2课时人口容量课件湘

下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③国家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 A.约高6% B.约低6% C.约高1% D.约低1%
答案:A
解析:第3题,据图可直接读出0~1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①点约为20%,③点 约为26%。因此③国家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约高6%。故选A。
4.若该州建设用地长期处于上表所示使用状况,该区域最有可能导 致( )
A.洪涝灾害多发 B.生物灾害加剧 C.森林火灾增多 D.地质灾害多发
答案:D
解析:第4题,该地实际建设用地大于适宜建设用地,说明该地陡坡开发。地 处降水丰富的山区,且地处板块交界地带,陡坡开发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洪涝 灾害主要发生在平原排水不畅的地区;对生物灾害影响不大;本地降水丰富,不 会增加森林火灾。故D正确,A、B、C错误。
2.提高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答案:A
解析:第2题,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A项正确;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 长速度,会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项错误;限制消费,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 社会发展趋势,D项错误。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 总面积的98%以上。下表为该州2012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据 此完成3~4题。
人均适宜建设用 人均实际建设用 适宜建设用地占 实际建设用地占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精选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精选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精选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增长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原因阶段时期特点原因Ⅰ工业革命前缓慢增长生产力水平落后Ⅱ工业革命后持续增长工业革命使欧美等国家生产力水平提高Ⅲ20世纪后半叶开始快速增长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三低"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进入“三低”模式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1)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超过发达国家和地区.(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7·郑州模拟)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人口目标.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

据此完成1~2题。

年份总人口/万人人口动态/每千人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200012692.69.57.714.767.917.4200512776.88.48.613。

865.920.3201012 717。

67。

39.413.063。

923.1202012 273。

56。

311.610.860.029。

2203011 522。

46.013.99。

758。

531.8204510044.35。

016。

39。

052.838。

220558 993.05。

117。

38。

451。

140。

5A.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减轻B.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减轻C.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加重D.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2.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老龄化②人口少子化③低死亡率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1题,由表格可以分析,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不断降低,数量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D项正确.第2题,读表格可知,日本总人口不断下降,2045~2055年更明显,出生率下降显著,死亡率较高,C项正确。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答案:(1)B (2)B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7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新人教版

规范审答 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我的答案:(1) A (2) C
1.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当考查人口的增长时,既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还要考 虑人口的迁移。
例如,上题图中,该国 1970 年后移民人数快速增加,结 合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可推知,1970 年后该国人口自然增 长率相对较 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 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 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 型。
(高考经典题)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 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❶。下图示意1980~ 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❷。读图,回 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❻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最高
3.该国最有可能是( A.芬兰 C.印度
) B.中国 D.尼日利亚
解析:第 1 题,一般而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 率呈降低的趋势。第 2 题,④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是“三 低”,在四个阶段中,其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社会生产力水 平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由于该国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 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零,因此④阶段人口数量最多。第 3 题,④阶段该国人口自然增长具有“三低”的特点,根据题 中信息可知,四个阶段所处的时间段是“18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与芬兰实际情况相符。 答案:1.B 2.D 3.A

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2.1.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2.1.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工业化初 家多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 阶段
科学技术的发 稳定增长,某 些疾病得到控 制,人口死亡 平均寿命延长
期,发达国 展使食物供应
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 如非洲东 部的坦桑 尼亚、肯尼 亚等
开始进入该 率明显下降,
低出生率、低 现代 死亡率、低自 速增 些国家出现人 年代前后 长) 口零增长或负 增长 科技发展、 和生育观 念的转变 型(低 然增长率,有 20 世纪 50 社会进步 发达国家 及部分发 展中国家
解决措施 口生育观念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 口素质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 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 人口流动规模大 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 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 儿童、独生子女 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 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人口受 平 地区开 放程度 生活消 费水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 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 正相关 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 人口容量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 负相关 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 口容量越大
教育水 正相关 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1)定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 人口数量 。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
文化消费 环境承载力 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 水平等,其中 资源 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 (2)意义: 影响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 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31讲人口再生产和人口数量与环境及环境人口容量课件人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31讲人口再生产和人口数量与环境及环境人口容量课件人教版

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
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故B对。
第(2)题,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 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分 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80岁女性比 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女性平均 寿命长于男性。对比各选项知A项正确。第(3)题, 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 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
“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的突出特点。各选项中 只有B项日本为发达国家,故B对。 答案:(1)B (2)A (3)B
考向真题探究
考情分析
分析近三年非课改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 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不同地区和国家人口再生产 类型及人口问题是考查的重点,如2010年重庆 文综卷,2009年全国文综I和全国文综Ⅱ。
解析:第(1)题,图中Ⅰ阶段,出生率高,死亡 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符合原始型的特点。第 (2)题,Ⅱ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 增长率,属现代型,将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社 会保障负担沉重等问题。 答案:(1)A (2)B
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均与人口 数量存在着相互影响 的关系,具体如下所 示:
释疑解惑
生育率表示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 系,而出生率表示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 口的关系,即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 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生 育率大于出生率。
三、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 或容纳的_最__大__人__口__数__量_,也称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_。 2.影响因素 (1)_资__源__ (首要因素)。 (2)科技发展水平。 (3)地区的_对__外__开__放__程度。 (4)人口的文化和_生__活__消__费__水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6.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6.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整理课件
4.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 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相协调。(√)
整理课件
二、规范用语 1.术语 答案: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整理课件
2.用语 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说明我国的人口政策。 答案:2010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为 13.7 亿,而我国 环境人口容量为 16 亿。虽然我国人口还没有达到环境人口容量 的极限值,但是已经远远超过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这对资源、环 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产生了许多环境、资源问题。因此,必须 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整理课件
【解析】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 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 济优势。第(2)题,结合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 地和扩展科技应用领域方面来采取措施。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的 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扩展科技应用领域才 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
整理课件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 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途径:尊重人地协调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 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整理课件
一、知识判断 1.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适合养活多少人。(×) 3.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是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极限人 口),即能养活多少人。(×)
【答案】 (1)C (2)B
整理课件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整理课件
微专题16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16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16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

100年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综合思维区域人口增长分析区域人口增长=机械增长+自然增长。

区域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区域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

只考虑自然或机械增长率一种因素时,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数值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数值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当自然(或机械)增长率为零时,人口最多或最少。

2.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分布密集区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①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②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方式、交通、政治、文化、商业、开发历史。

考向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布差异(2019·4月浙江选考)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

完成1~2题。

1.1980~2015年,我国()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2.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①女性人口比重低②子女养育成本高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必背知识点 人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必背知识点 人口

人口大题专题答题思路1.描述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通常是看图描述)①整体--分布不均匀②规律:X多X少(可以是方位,也可以是地形区等等),从XX到XX人口递增,人口沿XX(河流、交通线等等)分布③极值: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2.分析某地区人口稠密或人口稀疏的原因?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作答,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和人文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历史、文化、军事等)3.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运用推拉理论从迁入地的拉力和迁出地的推力两个角度答题,具体推力和拉力有哪些可以参考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或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正面和负面影响两个角度进行答题。

具体对什么方面产生影响,角度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迁出地:有利影响:①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②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③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①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经济发展缓慢;④耕地撂荒;⑤农业现代技术推广难度大。

迁入地:有利影响: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④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不利影响:①加大了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的压力;②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

5.人口迁入地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主要从迁入地的拉力即好处进行作答,包括自然方面((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和人文方面((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针对“ 返乡潮”、“ 用工荒”、“ 人口倒吸”、大城市人口增幅收窄、迁入人口减少等一类问题,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作答。

①大城市产业调整升级,对普通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②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③国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④迁出地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加;⑤可以兼顾家庭,外出意愿降低。

如果题目设问是关于“ 海归人才”、人才引进等一类问题,可以这样回答。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

第2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明确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区域认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1.以人口统计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以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01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02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03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4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05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06出生率和07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08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01出生率、02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03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04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05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06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07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08现代型的转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定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1人口数量。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1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1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基本概念]人口密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体系架构]课时41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考点1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2)从全球来看按半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地带按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从区域来看按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按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按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概念解读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人口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反映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格局,却是衡量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主要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二册教材第7页图1.9“中国人口的分布(2010年)”,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答案黑河-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因素地形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人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文因素社会生产方式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023·全国文综甲)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作者:————————————————————————————————日期:ﻩ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09·山西太原5月)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

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在8年时间里印度人口净增一个亿。

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7亿,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ﻩﻩﻩﻩﻩﻩ( )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过渡型C.每年净增人口有下降趋势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左右【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目前印度人口由1951年的3.8亿增长到2008年的11亿,增长了7.2亿,增长了2倍多,故A项错。

根据题意“8年间人口增长了1亿”,故年增长率远远超过1%,应属于过渡型,故D项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净增人口有增加趋势(8年人口净增1亿),故C项错。

【答案】B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ﻩﻩﻩﻩ(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降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出生率较高,另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控制人口增长能力较弱,医疗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故A项正确。

【答案】A3.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ﻩﻩ()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②劳动力充足,积累多③失业问题十分严重④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可用排除法,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人口多,消耗也多,积累较小,故②错。

【答案】C(2009·辽宁营口5月)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4~5题。

4.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ﻩﻩﻩﻩ( )A.3%ﻩB.6% C.6.2%D.3.2【解析】读图知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

【答案】A5.该城市近30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ﻩﻩﻩﻩ( )A.青壮年人口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解析】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答案】C(2009·湖北5月)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

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结合下面甲、乙两图完成6~8题。

6.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____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A.Ⅳ人口急剧膨胀B.Ⅳ人口老龄化C.Ⅱ人口增长停滞D.Ⅲ人口平均寿命低【解析】美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处在图中Ⅳ阶段,该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所以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B7.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ﻩﻩﻩﻩﻩﻩ( )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D.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解析】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在图甲中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人口的机械增长较快(外来移民较多)。

D项国内移民不影响美国的人口机械增长。

【答案】 C8.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ﻩﻩ()A.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B.减缓就业压力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解析】人口增长特别是机械增长,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就业压力、环境压力等不利影响。

【答案】A(2009·长沙5月)读下面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9~10题。

9.图中信息反映ﻩﻩﻩﻩﻩﻩﻩ(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最大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解析】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往后则持续下降,年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在2035年后开始回升;201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应该最大。

【答案】 A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ﻩﻩﻩﻩﻩﻩ()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解析】我国人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低于零,我国也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答案】 D(2009·河北石家庄5月)2008年7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人口日。

结合下图分析完成11~13题。

11.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ﻩﻩﻩﻩ( )A.亚洲B.北美洲 C.大洋洲D.欧洲【解析】欧洲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D12.全球人口将在末来43年间增加25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美洲B.欧洲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解析】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所以未来增加的人口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答案】C13.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可能是ﻩ( )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解析】德国劳动力不足,科威特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也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两国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

【答案】B(2009·青海西宁5月)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完成14~15题。

1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ﻩﻩﻩﻩ( )A.增速在不断减慢B.增速在不断加快C.增速先加快后减慢D.增速先减慢后加快【解析】在分析时,既要注意不同柱状图数值的差异,又要注意年份的差异。

【答案】 C15.图示情况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的ﻩﻩﻩ()A.人口老龄化严重B.人口素质低C.婚姻困难加重D.劳动力缺乏【解析】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会导致末来婚育年龄男女比例失调,婚姻问题突出。

【答案】C(2010·安徽合肥2月)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6~17题。

16.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ﻩﻩﻩ(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C.死亡率下降ﻩﻩD.人口总数上升【解析】2030年老年人口显著增多,而70岁以上人口和2003年相差不大,是死亡人口增多造成的,最不可能是死亡率下降,故选择C。

【答案】 C17.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ﻩﻩﻩﻩﻩﻩ( )A.就业压力大ﻩﻩ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ﻩﻩD.劳动力短缺【解析】近几年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

而B、C、D都是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答案】A二、综合题18.(2009·青岛5月)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式中,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下图)。

(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

①P×G-C×Y>0②P×G-C×Y=0③P×G-C×Y<0(3)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________(科学)技术。

【解析】第(1)题,直接从公式P×G=C×Y中可得出答案。

第(2)题,P×G-C×Y>0表示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人们就会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

第(3)题,直接读材料可知,人们主要通过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会使水资源更为紧张,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第(4)题,由题中提示可知。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率(2)①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小(3)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水资源更为紧张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水体污染) (4)生物(基因工程) 19.(2009·长春5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8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材料二材料三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5%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0.877%;我国育龄妇女初次平均生育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上升到1999年的23.57岁。

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

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99%;死亡人口823万人,死亡率为0.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9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6%。

(1)由材料判断,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_____,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