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临床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确诊、疾病监测和治疗方案的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进行临床检验分析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需要有严格的设备和仪器管理。

对于临床检验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这包括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仪器的使用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引起的误差。

其次,临床检验分析前还需要规范的样本采集和储存管理。

对于样本的采集,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确保样本的质量和纯度。

采样时必须避免污染和外界干扰,并确保样本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分析要求。

采集完成后,样本的储存管理也非常重要。

样本必须储存在恰当的条件下,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样本造成影响,并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此外,临床检验分析前还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临床检验分析前,必须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和使用必须遵循规范,以保证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

在临床检验分析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样本的定期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临床检验分析前还需要有合适的人员培训和质量认证。

临床检验分析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因此,必须对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其熟悉操作规范和质量管理要求。

此外,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以保持其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高。

总结起来,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的设备和仪器管理、规范的样本采集和储存管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合适的人员培训和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检验分析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只有在临床检验分析前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对仪器、试剂、方法和人员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提高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于仪器的质量控制,要求使用准确可靠的仪器设备。

在仪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各项功能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同时,要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保养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仪器故障,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对于试剂的质量控制,要使用高质量的试剂。

试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试剂的采购、贮存和使用过程进行监控。

试剂采购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有良好声誉的供应商,确保试剂的质量可靠。

试剂贮存要遵守规定的温度要求,避免受到光、热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

试剂使用前要检查试剂是否过期,确保试剂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三,对于方法的质量控制,要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程序。

在临床检验中,应严格遵守检验方法和程序的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定期对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对于新引入的方法,还要进行外部质量评估和比对,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于人员的质量控制,要进行培训和考核。

临床检验人员要接受系统的培训,了解并掌握操作方法和程序,熟悉仪器和试剂的使用。

培训后,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了解最新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同时,要定期进行人员能力评估和考核,确保人员的操作技巧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它涵盖了仪器、试剂、方法和人员等方面,在检验前的各个环节均需严格控制和监控。

通过质量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准确性,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简洁范本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简洁范本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简洁范本质量控制在实验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以下是一个简洁范本,包括样本准备、标准曲线绘制和质控样本检验等方面:1.样本准备1.1样本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样本进行分析。

确保样本完整、新鲜、不受损坏和污染。

1.2样本编号:为每个样本分配唯一的编号,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追溯和比对。

1.3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样本进行处理,如去除杂质、稀释、提取等,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分析性。

2.标准曲线绘制2.1选择合适的标准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浓度的标准品,确保可以准确反映样本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范围。

2.2标准品稀释:根据实验要求,对标准品进行稀释,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

2.3准备标准品溶液:根据标准曲线所需的标准浓度和体积,准备好标准品溶液,并确保溶液的稳定性。

2.4测量标准品:使用合适的仪器对标准品进行测量,并记录各标准品的浓度和测量值。

2.5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和测量值,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绘制标准曲线,确保曲线平滑,各标准点之间有合适的线性关系。

3.质控样本检验3.1质控样本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质控样本,并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分析性。

3.2质控样本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对质控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稀释,确保样本的适应性。

3.3测量质控样本:使用相同的仪器和方法对质控样本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值。

3.4分析质控样本:根据实验要求,对质控样本的测量值进行分析,计算出平均值、偏差和精密度等指标。

3.5判定结果:根据质控样本的测量结果,判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否通过。

如果结果符合预期范围,说明样本准备和仪器操作均正确;如果结果超出预期范围,则需要检查样本准备、仪器操作和标准曲线等方面的可能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修正。

通过以上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分析之前的样本质量和仪器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

红细胞/血浆 0.50 0.11 22.70 0.78 0.10 6.70 40.00
180.00 0
1.63 0.55 0.82 0.82
溶血标本/正常标本 1.05 0.81 1.91 -2.64 0.96 2.20 3.59 8.04 14.08 1.94 0.50 0.91 1.14
⑻脂血
❖ 如: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等。
❖ 3.2 为正确、及时诊断而形成的“组合”;
❖ 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的组合等。
❖ 3.3 初诊时,为了解患者多方面信息而形成的 “组合”;
❖ 如尿十项检测,生化检测的一些“组合”等。
❖ 3.4 为提高敏感度或特异性而形成的“组合”;
❖ 如几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空腹血糖、随机血
❖ ③输液也可影响检验结果。
❖ 如:输注电解质可使K,Na,Mg↑,输葡萄糖可使血糖↑,输入右旋糖苷可 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
❖ 维生素C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增高 Cre UA Bil ALT AST Glu 尿Cre
降低 CHO TG LDH
常用抗生素及镇静药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WBC HB
青霉素G钾 ↓
动带来的影响; ❖ 3)减少饮食带来的影响;
❖ 4)易于参考区间作比较:
❖ ①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尿常规宜采取 晨尿(易发现病例成分间:如AMI患者查 cTnT或cTnI在发病后4-6小时采样较好;病毒 性感染抗体的检测,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 双份血清检查对诊断意义较大。
❖ 5.努力做好患者的配合工作 ❖ ⑴做好解释工作: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 ⑵避免饮食、药物影响
❖ ⑶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要告之留取方法、 注意事项等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首先,样本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

样本质量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影响。

样本采集前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采样方法,遵循严格的采样操作规范。

采集样本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血液稀释、氧化损伤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应将样本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仪器校准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步骤。

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每次使用仪器前,应进行仪器的标定和校准,确保其符合检验要求。

校准的过程包括标样的选择、标定曲线的绘制、仪器参数的设置等。

标样的选择应与待分析样本特性相似,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

标定曲线的绘制应遵循标准方法和操作规范,以保证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仪器参数的设置应根据分析项目的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质量评价是对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和监控。

质量评价包括校验、质控样品分析和质量指标监测等内容。

校验是对仪器和方法准确性的检验,通常采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确认。

质控样品分析是通过分析已知浓度的质控样品,评价仪器和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质控样品的选择应与待分析样本相近,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指标监测是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长期监控,常见指标包括偏差、精密度、线性范围等。

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仪器和方法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异常。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从样本质量控制、仪器校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

同时,可以对分析结果进行长期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提高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ISO 15189:2012
• 对分析前过程中患者和提供服务对象 的信息、申请单信息、样本采集及处 理、样本运送、样本接收以及检测前 处理、准备及保存都有明确的规定
生物学变异和分析质量指标
• 生物学变异 被检测物在内环境稳态点附近的随机波动造
成的随机变异成为个体内生物学变异。不同个体 的内环境稳态点会不同,个体间内环境稳态点的 差异称为个体间生物学变异。 • 分析质量指标
二、患者的准备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1.生物钟周期:因人体存在多种生物钟周期,
体内许多物质随生物钟周期呈现出节律性 变化
(1)昼夜节律 (2)月经周期 2.情绪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影响神经-内 分泌系统,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 血细胞等升高
二、患者的准备
3.年龄 很多检验结果在不同年龄存在差异 (1)新生儿 “生理性贫血”,淋巴细胞偏高 (2)儿童 骨骼生长及发育快,成骨细胞活力强,ALP高 (3)老年人 IL-6、抗利尿激素、醛固酮(ADH)、促甲状
性激素结合的球蛋白、与甲状腺素结合的球蛋白、与皮质 酮结合的球蛋白等增加,导致总皮质醇与总甲状腺素升高
表 妊娠期血液主要指标变化
变化 脂肪动员增加
血浆运输蛋白增加
机制 AporAI、AII、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特别是LDL-C) 大大增加
甲胎蛋白、甲状腺素、脂质、血浆铜蓝蛋白含量升高
血浆稀释 体重及代谢增加 凝血系统机能亢进
历号、房间号及床位号、临床诊断、样本类型、检验 项目、申请日期、申请医师签名 • 在检验申请单上标明采样时间 • 检验申请单可为纸质版或电子版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二)检验项目申请原则 1.有效性 • 检验项目敏感度与特异性越高越好 2.时效性 • 缩短检验流程,快速筛查方法最常用 3.经济性 • 从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总体上分析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

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

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4)、检验中心人员检验理论知识的提高,定期对检验中心人员进行培训。

(5)、临床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运输要求理论知识的提高,检验中心定期安排人员到临床科室进行相关培训。

(6)、正确合理运用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对标本实现全程监管。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

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

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分析前质量控制常被忽视。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严格管理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转运处理等部分。

现就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浅谈如下。

1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护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提出采集前及采集时间的具体要求,要求有以下几方面:1.1运动的影响强烈肌肉运动会引起血中某些成分浓度的改变,如:乳酸、AST、ALP、LDH等升高,故应在抽血前24h不做剧烈运动。

1.2饮食的影响1.2.1 采血前应禁食12h,因蛋白饮食可使尿素氮、血氨、尿酸升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3h后才能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

而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增加。

饮酒可使乳酸及尿酸升高;检查血脂、粪便隐血,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标本。

1.2.2空腹时间(超过16h)影响血液化学成分,饥饿时血糖、血清白蛋白、补体C3、转铁蛋白质含量下降,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升高。

1.2.3 特殊试验的饮食要求,测定葡萄糖耐量时,应详细告诉病人何时服用葡萄糖和服用的量,何时开始记录时间,何时抽血,服用糖后应注意休息,减少运动,避免影响测定结果1.3 采集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有些检验结果可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如WBC早晨较低而下午较高,促肾上腺素(ACTH)及皮质醇的分泌,高峰在早晨,以后逐渐下降。

入睡后,生长激素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而此时皮质醇浓度最低。

血清铁及胆红素在清晨最高,血钙中午最低。

性激素的日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血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期最低。

采集静脉血做细菌培养时应在使用抗菌素之前采血。

1.4 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可使检验结果增高或降低。

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降低;左旋多巴可使肌酐、AST结果升高,排泄在尿中可使葡萄糖测定结果偏低等。

因此,在采血前应尽可能停服对实验有干扰的药物。

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采集样本前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样本的运送,样本到达实验室后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分析前的处理结束。

在整个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70%,因此分析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2 患者的准备固定的因素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可变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源性的因素。

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的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3 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要正确采集,对采集者的培训非常重要,具体内容要从影响因素、注意事项、采集方法等方面。

4 标本的正确传送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

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保证输送的及时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

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

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

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的基石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的基石
钾、 、 、 钠 钙 自蛋 白 、 血糖 等成 分 的变化 。
药咨 询服务 , 体情 况采取 不 同 的应 对措 施 , 们根 具 我
据 患者 的心理特 征为他 们进 行药 学服 务 。对依从 确 定 型患者 : 药师勿 需太 多 的时 间进行 其他药 学服 务 ,
工 作重 点放 在调 剂 的准 确快 速 上 , 药 品 的用 法 和 对
作用 , 患者进行 启发 告 、 对 劝 暗示 , 提高患 者 的感 觉
保 障 用药 的安全 、 理 、 济 , 而提 高病 人 的医 疗 合 经 从 质 量及生 活质 量 。 这样 既 提高 了药师 的地 位 。 也相应
和认 识 , 稳定 其情 绪增强 其 意志和 控制 力 。 而达 到 从 消 除患者 的心理痛 苦 。 进行 药学 服 务 时要 耐 心 的 在 讲解 药 品的用 法 、 用量 、 注意 事 项及 疗 程 等 , 叮嘱 并
控 制 , 为重要 的是分 析前 的质量 控制 。 更 分析前 按 时间顺序 , 于临 床 医师 的申请 , 始 包括
作 者单 位 :7 5 0河 南 省 灵 宝 市 第 三人 民 医 院 42 0
如 AL 、 S 、D C T A T L H、 K等 一 时升 高 ,还可 引起 血 中
情绪不 稳 定型 患者 : 师应 先 与 其 建立 信 任感 并 在 药
交 流 中通 过 自己的语 言 、 字 、 情 以及周 围环境 的 文 表
的需 要 , 不断 加强 自身 素质 的培 养和 提高 。 踏实 要 脚
地地 开展 药 学服 务 , 持 以 人为 本 、 坚 以病 人为 中心 。
切影 响 因素 , 正重 视标 本采 集工 作 , 送检标 真 保证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在进行临床检验前,首先要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校准和内部质量控制等方面。

1. 日常维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消毒和润滑等。

定期检查仪器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

2. 定期校准校准仪器设备是保证测试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根据仪器使用手册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稳定样本的测试结果来评估仪器性能的方法。

通过每日、每批次或每周运行内部质量控制样本,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试剂的质量控制试剂是临床检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试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试剂储存试剂在使用之前要按照要求储存。

根据试剂的特点,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进行储存,避免试剂的变质和降解。

2. 试剂检验对试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pH值和激活能力等方面。

检查试剂是否存在异常,确保试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3. 质控品的使用使用质控品监控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与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比对,评估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操作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操作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实验室操作的一些质量控制措施。

1. 操作规范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的执行一致性。

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试剂添加和数据记录等方面,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误差。

2. 人员培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3.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是临床检验中的关键环节。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是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旨在保证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对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相关的质控措施。

1. 质量控制的定义与目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和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误差,并确保实验室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检验结果。

2. 质量控制的内容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样本质量控制:包括样本采集、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控制,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2 校准与标定:通过标准物质和校准仪器,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3 内部质量控制:使用内部质控品进行定期分析,以监测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4 外部质量控制:参与外部质量评价,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了解自身相对准确度和精确度;2.5 质量控制记录与分析:建立质控记录,及时分析并处理质控结果,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3. 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为了实施质量控制,临床实验室通常采取以下方法与工具:3.1 内部质控品:内部质控品是一种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样品,用于监测仪器、试剂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

通过分析内部质控品,实验室可以了解仪器和试剂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操作员的分析技术是否达到要求;3.2 外部质量评价:实验室可以参与由质量保证机构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价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自身实验室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水平;3.3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差、相关系数等指标的计算,探讨质控结果的合理性和趋势变化;3.4 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文件管理、标准操作规程、风险评估与管理、不合格品处置等措施,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4. 质量控制实施的注意事项在实施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样本采集:采集样本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外界污染和误差引入;4.2 样本储存与运输:样本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样本的稳定性;4.3 内部质控品的选择与使用:选择适合的内部质控品,按照规定频率进行测定,并及时分析和处理质控结果;4.4 外部质量评价的参与:定期参与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比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4.5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连续性;4.6 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应用:质控结果的分析需要与临床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可靠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领域,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旨在确保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减少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控制品的使用、质控指标的选择和结果分析等。

1. 控制品的使用控制品是用于评估实验室仪器和分析方法准确性的标准物质。

在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使用合适的控制品对仪器和方法进行验证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控制品包括质控血清、质控尿液等。

在选择控制品时,应考虑与实际样本相似的特性,如浓度范围、稳定性等,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控指标的选择质控指标是用于评估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参数。

在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选择适当的质控指标对于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至关重要。

常用的质控指标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质控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参考范围。

3. 质控结果的分析质控结果的分析是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实验室分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常见的质控结果分析方法包括西格玛(Sigma)规则分析、西格玛指数计算等。

通过对质控结果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异常数据,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异常情况的处理在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根据异常情况的具体原因,可以进行设备维护、重新校准、重新测试等操作,以排除异常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查找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总结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控措施对于确保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使用控制品、选择适当的质控指标、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措施,可以提高实验室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详细指南。

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2. 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法和程序来监测和评估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和变异,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

3. 质量控制的目标3.1 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3.2 监测试剂和标准品的质量3.3 追踪和控制实验室操作的误差3.4 评估测试方法和分析过程的可靠性3.5 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4.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4.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4.1.1 确定质量控制目标和指标4.1.2 确定质量控制的频率和方法4.1.3 制定质控样本的筛选标准4.1.4 制定异常结果的处理流程4.2 选择适当的质控样本4.2.1 内部质控样本的选择4.2.2 外部质控样本的选择4.3 建立质量控制纪录4.3.1 记录每次质控结果4.3.2 分析质控结果并制定改进措施4.3.3 保留质控数据和相关文件4.4 进行质量评价和审核4.4.1 定期评估质控结果4.4.2 再评估实验方法和过程4.4.3 进行质量审核并制定改进计划5. 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5.1 样本质量控制5.1.1 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5.1.2 传递和储存标本的质量控制5.1.3 检查标本的有效性和适用性5.2 检测设备的质量控制5.2.1 设备校准和验证5.2.2 内部质量控制品的使用5.2.3 外部质量控制的参加5.2.4 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5.3 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5.3.1 方法的验证和验证5.3.2 确定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5.3.3 制定质量控制规范和程序5.3.4 进行方法的定期评估和验证附件:1. 质量控制计划模板2. 质量控制纪录表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用于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使用。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临床检验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分析前质量控制则是临床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可以确保分析前的样本和试剂的质量稳定,并降低误差和偏倚的发生。

本文将就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保证措施进行探讨。

1. 样本采集与保存在临床检验中,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减少污染和失误,应在采集样本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消毒、标识和合理安排采集流程等。

此外,应注意采集样本时的操作规范,避免污染或损坏样本。

对于某些需要保存的样本,应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和条件,如温度、湿度和保存时间等,以确保样本的质量稳定。

2. 样本标识与追踪为了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中必须对样本进行准确的标识和追踪。

在样本采集时,应将每个样本进行编号,并将其与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关联。

这样可以避免样本混淆和数据错乱,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样本追踪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样本异常情况,并确保分析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3. 试剂准备与储存在临床检验中,试剂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

为了确保试剂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应按照要求进行试剂的准备和储存。

首先,要选择符合要求的试剂,并按照规定的方式配制和保存。

其次,应制定严格的试剂标准和记录流程,确保试剂的使用符合质量要求,并及时更换过期或失效的试剂。

此外,还应合理安排试剂的使用顺序,以避免交叉污染和试剂浪费。

4. 校准与质控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检验中需要进行校准和质控。

校准是比对仪器测量结果和标准浓度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调整的过程。

质控是通过定期检测已知浓度的样本进行,以评估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校准和质控,可以追踪和纠正潜在的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设备维护与验证临床检验中的设备维护和验证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应制定并执行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一、引言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步骤,以确保检验过程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方法与步骤1.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a.检查并准备所需要的器材和试剂;b.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c.清洁并消毒采样部位。

2.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a.采集样本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确保采集适当的样本类型;b.根据标准采样方法采集样本;c.确保样本的正确标识与记录;d.进行必要的标本处理,如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适当的保存条件。

3.分析仪器的质量控制a.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仪器的常规检查与维护;b.每日开机前进行仪器性能检验,包括光电性能、温度、时间等;c.按照质量控制样本的相关要求进行仪器质量控制。

4.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分析a.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样本,包括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b.根据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样本的分析;c.记录分析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分析过程中的准确性。

5.分析结果评估与异常处理a.对于符合预期结果的样本,认定为合格结果;b.对于异常结果,进行异常结果复核与排查;c.根据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必要的措施调整与纠正。

6.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a.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b.结果报告,并进行必要的解读与注释。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表格样本;2.仪器性能检验记录表格样本。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内部质量控制:由实验室自行进行,用于日常监控实验室分析过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外部质量控制:由独立机构、卫生管理部门等进行的检验质量监控,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来评估实验室检验的准确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在医学领域,临床检验分析是确诊和评估患者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质量控制及其重要性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检验过程中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检测和纠正分析误差,并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于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合理的质量控制能够帮助实验室识别和减少可能存在的检验误差,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质量管理方案1. 样品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前,对样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样品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合理的样品质量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样品损伤和污染,并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质量控制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

此外,还需要进行常规的仪器性能验证和验证,以确保仪器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方法验证临床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是保证方法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评估方法的精确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确保其符合临床实验室的要求。

4. 质量控制标准与参考范围的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参考范围的建立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控制标准是用于评估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参照物质。

参考范围则是根据特定人群的健康状况和临床数据得出的结果参考范围。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分析误差分析误差是临床检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减少分析误差,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仪器方法验证等措施。

此外,实验室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 人员技能不足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一、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确诊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两个阶段,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1. 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在临床检验分析前,准确的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此外,标本处理时应注意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校准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工作对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建立维护和校准记录,及时跟踪和解决设备故障。

3. 试剂与标准品的选择与储存试剂与标准品的选择与储存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合理选择试剂和标准品,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和保管,避免受潮、变质或失效。

及时检查试剂有效期,并建立试剂的使用记录,确保使用的试剂符合要求。

4.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是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关键环节。

包括建立日常质控和外部质控体系,严格按照质控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定期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和评价,并及时处理质控结果异常。

同时,建立质控记录和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三、临床检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1. 结果解释与报告临床检验分析后,正确的结果解释和报告能够提供准确、易懂的诊断依据。

在结果解释过程中,应考虑样本的特殊性和患者的临床情况,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解。

报告格式应规范、简洁,对结果进行准确描述,并及时交流和沟通结果解释。

2. 结果的审查和复核结果的审查和复核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结果的审查机制,包括质量管理人员对结果的审查和复核,确保结果正常、合理。

对于异常或不确定结果,应及时进行补充检测或重测,并保留诊断记录以备查验。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 引言在临床实验室中,标本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标本分析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

2.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是用来评估和监测实验室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识别出任何潜在的问题或误差。

在标本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帮助实验室确定是否存在先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或调整,以确保准确的实验结果。

3. 质量控制措施3.1 标本采集和处理在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标本采集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采集的标本完整和代表性。

•标本应妥善保存和运输,避免被污染或破坏。

•标本应及时送达实验室,避免样本变质或失效。

3.2 仪器校准与维护仪器校准和维护是确保仪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仪器校准和维护措施:•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进行常规的仪器维护,如清洁和保养,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有问题的仪器应被修复或更换,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3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或质控品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每个实验批次中应包含正常和异常样本作为内部质控品。

•内部质控品应经常使用,并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定期检查。

•内部质控的结果应记录并进行分析,以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4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部质量控制措施:•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结果。

•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应定期进行,并及时处理评估结果。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评估结果,需要及时进行问题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不合格标本的拒收标准及处理方法
• 1、标本拒收标准 • (1)标本标签信息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 • (2)标本量不准确,标本量太少不足以完成检
• • • •
验目的所要求的检测,未按规定要求留取标本, 凝血检验标本量过多或太少; (3)抗凝标本凝固; (4)标本容器破损、标本流失或受污染; (5)溶血和脂血标本; (6)采集时间或接收时间超出规定时间等。
B
24小时尿蛋白、肌酐与肌酸、17-羟内固醇与 17-酮内固醇分析时,尿量必须准确
C
凝血标本、血沉标本采样量须在标本刻度处
3、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 (1)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 (2)抗凝剂的正确使用:抗凝剂对检验结果有一
定的影响,常用抗凝剂有EDTA-2K、草酸钠、枸 橼酸钠、肝素等,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抗 凝剂,且在标本采集时保证抗凝剂与血样的比例 准确; • (3)避免溶血与容器污染; • (4)防止过失性采样: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样,对 电解质、血糖等测定影响较大。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n
(二)标本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溶血 血细胞成分释放到细胞外成为溶血。常因血细胞离心后,上清液出现
浅或深的红色,是因Hb释放,称为显性溶血。 (1)血细胞成分的释放,使血清或血浆中被测物水平增高,如K、P、酶等; (2)干扰测定方法; (3)可使RBC 释放过氧化物酶、腺苷酸激酶等,前者对ELISA 测定方法影响 较大,后者干扰CK的测定。 *常规条件下,溶血可作为标本拒收的标准。
• 2、有添加剂的不能污染无添加剂的,所以无添加剂的真空管排在其
他含添加剂的管子前面。
• 3、含添加剂的也要区分,添加剂成分对其他试验影响大的排在后面,
其顺序为不能影响后面的实验,凝血功能检测要求较高,故蓝头管排 在前面。另外有文献报道,如果第一管用于凝血功能检测会对实验造 成影响,有报告影响不大,CLSI标准对此要求也是改来改去,一会 说要弃去第一管用第二管做凝血功能实验,一会又说可以用第一管做。 所以最好是用第二管做凝血实验。
5、多管血液标本采集顺序
• 一次采血、多管血液的分配顺序:
(1)使用玻璃采血管,多管采集血液标本的顺序: 血培养管、无抗凝剂血清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其 他抗凝管; (2)使用塑料采血管顺序:血培养管,无添加管、 枸橼酸钠抗凝管(蓝色)、枸橼酸钠抗凝管(黑 色)、加或未加分离胶的肝素管(绿色)、EDTA 抗凝管(紫色)、加葡萄糖分解抑制剂管(灰色)。
4、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1)体位 从仰卧变为直立或坐姿时,由于有效滤过压上升,水及小
分子物质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血浆容量可减少约12%,小分 子物质,如血糖、激素、药物、部分代谢产物的游离成分受体位影响 不大,血管内不能滤过的大分子物质浓度则升高,如直立位时,ALT 升高明显,RBC、WBC、Hb、HCT、ALP、TP等也有一定程度升高; • (2)压脉带的影响 压脉带压迫时间过长可使多种血液成分发生改变, 如AST、TP、Fe、Ca、K、乳酸等; • (3)输液的影响 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尤其不能在输液 的肢体采血。一般情况下,输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 质的病人应在输液结束后1小时后采血,而输入脂肪乳剂的病人应该 在8小时后采血; • (4)采血部位 不同部位的血液成分有一定差异,如动脉血、毛细血 管血、静脉血中的氧含量依次升高,二氧化碳依次下降(肺循环除 外),输液处的静脉血中的相关离子、Glu或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前提。分析前过程是
指临床医生提出检验申请医嘱开始,到实验室收到标本 这一阶段。其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 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递。 • 分析前过程大部分在实验室以外由临床医生、护士、护 理人员以及受检者本人等完成。检验人员很难完成控制, 所以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最容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 的环节。经过统计,在临床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大部 分因检验标本不合格所致。
• 2、对不合格标本的处理
• 及时与送检部门相关人员联系,建议其重新核实
或重新取样; • 对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与临床医生联 系、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须在检验报告 上注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检验结果仅作参 考”。
标本溶血
脂血标本
正常标本外观
• (四)海拔高度 如RBC、Hb、CRP会随着海拔高度增高
• (五)患者准备的控制要点 • 1、做好解释工作 ; • 2、避免饮食、酒、茶、咖啡和药物等影响; • 3、尽力争取患者的配合,特别是患者自己留取的标本,
要告知留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标本的采集与传送
• (一)标本的采集 • 1、采集时间 • (1)空腹标本:一般是指空腹8小时后采集的标本。清
2、脂血
脂血通常由于进食和高脂血症所引起,前 者引起血脂、 TP 等指标假性增高,可使
电解质、部分代谢产物浓度下降。另外,
由于血清或血浆浑浊,干扰了其他检验项 目的比色。
• 3、黄疸 由于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常会干扰许多
指标的比色测定,如血糖、胆红素、肌酐(Jaffe 法)等,使得这些物质的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 4、巨酶 免疫球蛋白与酶的复合物称为巨酶,他 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诊断酶中,这种酶可以提高酶 的半衰期,从而导致酶的活性增高。
• 分析前变量因素是指样本分析之前,所有对患者
及标本产生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前变量因 素又分为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体内因素包括生 理变异如年龄、性别、月经周期等,也包括禁食、 进食、酗酒、吸烟、茶水、咖啡以及药物等影响 患者体内代谢物对分析方法产生干扰的变量。体 外因素则指标本采集、运输、处理与储存等过程 中的干扰因素,如标本采集时患者体位、压脉时 间、容器材料、容器污染、抗凝剂与防腐剂、稳 定剂、样本采集方法、标本量与标本状态,标本 密封与运输条件、标本自离体到运输至实验室时 间,标本储存条件等。
(四)标本的传送
• 采集标本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及时
处理与检验。

(1)专人 在标本传送过程中切忌让患者自己送样; • (2)专业 对负责传送的人员,应对其进行业务培训, 内容至少包括各种检验标本的来源,标本传送的要求,标 本采集合格与否的判断,送检标本的生物危害性及其防护; • (3)传送原则 传送时间越短,温度越低(部分标本除 外),标本运送过程中应密闭、防震、防漏、防污染。 • (4)记录 收到标本的日期和时间、送检人、接收人。
晨空腹血液标本常用于临床生化定量测定,受饮食、体力 活动、生理活动等的影响较小、易于发现和观察病理情况, 而且重复性较好; • (2)随时或急诊标本:主要用于体内代谢比较稳定或 受体内因素干扰少的物质的检测,或者是急诊、抢救患者 必须要做的检测; • (3)特殊采样时间:如细菌培养、心肌肌钙、药物浓 度检测等等。

• (1)新生儿 RBC 与Hb比成人高、肝中缺乏葡萄糖醛酸 • • • • •
转移酶,血清中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增加等; (2)儿童 由于骨骼生长及发育快,成骨细胞活力强, 分泌的ALP高于健康成人的三倍左右,18岁后降至成人水 平; (3)老年人 激素水平、血细胞计数血脂等与健康成人 有差距。 4、性别 与肌肉质量、内分泌、器官特异性差异有关。 5、妊娠 妊娠期间,平均血容量增加2600~3900mL, 导致血液稀释血液成分浓度波动,尤其是部分微量元素等 的波动较大。 6、人种 因种族间存在遗传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某些 生理和病理指标,有种族差异。
(三)抗凝剂及添加剂的选择
• 1、CBC推荐EDTA-2K,在1~4小时内可保持血
细胞体积不变,如延长时间过长,可使中性粒细 胞颗粒消失,所以要及时制作血涂片; • 2、凝血项目检查常用枸橼酸钠,可使V因子稳定, 抗凝剂的浓度与全血比例对APTT有一定影响; • 3、巍氏法血沉测定推荐采用109mmol/L枸橼酸 钠,后者与全血应严格按1:4比例,抗凝剂多或 血液少则血沉加速,反之,则血沉慢; • 4、急诊生化项目推荐用肝素锂抗凝,可快速分离 血浆且不影响酶和电解质测定。
2、采样量 合适的采样量是检验质量的保证。
(1)如采样量过少:
无法对有疑问的结果 进行必要的复查
对于初筛阳性的标本 无法进行确证试验
不能满足检验要求
无法进行标本溯源 和回顾性分析
采样量过少导致部分 试验阳性率较低
无法进行实验室间的 比对
(2)部分试验则要求采样量十分准确
A
精液常规分析时,精液量是重要的检测指标 之一
一、患者的准备
• (一)生物学因素 • 1、生物周期 • (1)昼夜节律:如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
生长激素、白细胞计数等。时间节律变化影响最大的检验 项目是激素类,因此,这些项目需要规定统一采集标本时 间; • (2)月经周期:月经周期的三个阶段(月经期、卵泡 期、黄体期)部分激素水平有明显差异; • 2、情绪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 可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血细胞等升高。 • 3、年龄 很多检验结果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差异,临床 实验室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定参考区间加以区别,以 消除影响。
*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 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中规定。
标本采集顺序(红头管应首先采集)
注意原则
• 1、应该是无菌要求优先考虑,所以血培养采血应该最先采。因为血
培养标本的采集要求严格无菌,并且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污染,而各 种真空采血管并不是严格无菌的,如果先将血液采集到真空采血管中, 针头存在被污染的风险,再采集血培养的标本时就可能将标本污染, 从而影响血培养结果。
(二)生活习性 A B C D E 饮食 饥饿 运动 吸烟 饮酒 饮茶和咖啡 成瘾性药们所受光照时间延长,25
羟基维生素D3浓度比冬天高;T4、T3、TSH、TC等在冬 季较高,TG水平较低。 而增高,而血浆肾素、血清转铁蛋白、尿肌酐、雌三醇及 肌酐清除率则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