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合集下载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动脉导管
卵圆孔
3.
胎儿头颈部和上肢血供丰富,含氧
量高;下肢和腹盆脏器血液含氧量 静脉导管 低。
脐静脉
(四)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出生后,随着脐循环停止,肺呼吸
开始,血液循环发生下列变化 1 .脐动、静脉和静脉导管闭锁,分 别形成脐外侧韧带、肝圆韧带和 静脉韧带;
2 .动脉导管闭锁——动脉韧带;
3 .卵圆孔关闭,出生后1年左右,
二、心脏的发生
(一)原始心管的发生
第18-19天, 生心区:围心腔(paricardiac coelom)——心包腔 间充质形成1对生心索(cardiogenic cord)
原始 横隔
融合
1对生心索 —— 1对心管cardiac tube —— 1条心管—— 原始心脏
心包腔与心背系膜(dorsal mesocardium) 的演变
卵圆孔完全封闭,成为卵圆窝。
主 要 内 容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脏外形的演变及内部的分隔
胎儿血循环的特点及出生后的改变
心脏的常见先天性畸形
心背系膜
围心腔
心肌外套层
心胶质
心壁的组织分化 心管内皮 心胶质
内皮层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
心内膜
心肌膜 心肌外套层 心外膜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心管3个膨大:心房atrium ,
头端接动脉囊,尾端接静脉窦
心管的弯曲:
U形弯曲—— 心球和心室(球室襻),右、前、下 S形弯曲—— 心房和静脉窦,左、后、上
左脐静脉近心段退化;
中间段(脐与肝脏间)----→静脉导管(连接脐静脉与下腔静脉)
左、右头臂静脉
左角
左前主静脉
右角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第15天左右,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内出现许多 由间充质细胞密集而成的细胞团,称血岛(blood island),血岛周边细胞变扁,分化为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管,即原始血管。血岛中央 的细胞分化成原始血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原 始血管以出芽延伸的方式互相融合通连,逐渐 形成丛状分布的胚外原始血管网。
围心腔(pricardial coelom )
心管位于胚体头端。随神经管的 关闭和脑泡的形成,中枢神经系 统向胚体头侧迅速生长以至超过 生心区,加之出现头褶,使原来 位于口咽膜头侧的心管和围心腔 转到了咽的腹侧,原来在围心腔 腹侧的心管则转至它的背侧。心 管和围心腔开始位于颈部,最后 定位于胸腔。
原始心血管系统 (primitive cardiovascular system)
胚胎第18-20天,胚体各处间充质内出现裂隙,裂隙周围的细胞 变扁,围成内皮管,并以出芽方式与邻近的内皮管融合通连, 形成体内的内皮管网。 第3周末,胚外和胚内 的内皮管网经过体蒂彼 此沟通。此后形成原始 心血管系统并开始血液 循环。原始血管根据与 发育中心管的联系而命 名为动脉或静脉。
心管头端与动脉相连,尾端与静脉相接,两端连接固定在心包上。 心管各段因生长速度不同,出现三个膨大,由头端向尾端依次称心 球、心室和心房。以后在心房尾端又出现一个膨大,称静脉窦。Leabharlann 心球心室心房
静脉窦
动脉囊
动脉干
心球
心房
心室 总主静脉
卵黄静脉 脐静脉
心房和静脉窦早期 位于原始隔内。静 脉窦分为左、右两 角。左、右总主静 脉、脐静脉和卵黄 静脉分别通入两角。 心球的远侧份较细 长,称动脉干。动 脉干前端连接动脉 囊。动脉囊为弓动 脉的起始部。

心血管系统发生

心血管系统发生
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第1页/共29页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原始心血管系统
第2页/共29页
第3页/共29页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第三周末开始血液循环
一对总主静脉
一对前主静脉
一对背主动脉
一对后主静脉
弓动脉绒毛Biblioteka 颈内动脉心脏 动脉干
一对卵黄静脉
绒毛膜 一对脐动脉和脐静脉
第26页/共29页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2.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 • 室间隔膜性缺损 • 室间隔肌性缺损 • 室间隔缺如
第27页/共29页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3.动脉干与心球分隔异常
第28页/共29页
本章重点内容
• 掌握心血管外形变化和内部分隔的过程。 • 掌握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成因。
第29页/共29页
数对卵黄动脉
第4页/共29页
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二、心脏的发生
第5页/共29页
二、心脏的发生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第6页/共29页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原 始 心 脏 的 形 成
第7页/共29页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原始心脏的形成
第8页/共29页
二、心脏的发生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心包横窦
第9页/共29页
二、心脏的发生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第10页/共29页
二、心脏的发生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
第11页/共29页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
1.房室管的分隔
心内膜垫
(endocardiac cushion)

临床兽医-15内外-心血管系统疾病

临床兽医-15内外-心血管系统疾病
基于上述情况,在进行任何系统疾病检查时,必须重视血液循环的状 态检查,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心脏血管系统疾病而引起机体其他系统或器官 机能的紊乱,同时也对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一、心力衰竭 病性:心力衰竭也称心脏衰弱或心脏机能不全,是指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压降低,静脉回流受阻等而呈现全身血液循环障 碍的一种病理过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中常有的一种综合症或 并发症。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静脉怒张,心音脉搏减弱 及全身性的浮肿。分类:按病程分急性和慢性。
慢性心力衰竭:长期急性心力衰竭及由于心脏本身的其他疾病如心肌炎、 心包炎、心脏瓣膜病,除此之外,凡能够使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的一些慢性 疾病均可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如慢性肾炎和慢性肺泡气肿等。 症状: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数周、数月或数年,病势时好时坏,心脏 代偿机能比较稳定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往往在一次重剧使役或剧烈运 动后,病情就恶化,表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症状较重的病畜,即使在安 静状态下,也表现呼吸增数,特别是受到骚扰或稍事运动时,呼吸增数更 明显,呼吸困难更严重。
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废绝,使役或运动中易于疲劳、出汗, 呼吸加快,可视黏膜轻度发绀,体表静脉怒张。心搏动强盛,心率增 快。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脉律失常。随病程的发展,在数 小时内病情逐渐增重,很快发生肺水肿,呼吸极度困难,两侧鼻孔流 多量含细小泡沫状鼻液,肺部听诊,有广泛的湿啰音。后期,心搏动 和心音都减弱,严重者,心律失常,脉不感手。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 发生眩晕,倒地痉挛,抢救失时可很快死亡。
左心衰竭时:肺循环瘀血,易发生肺水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呼 吸增数,呼吸困难,听诊出现啰音,湿性咳嗽等。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瘀血,常发生体腔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等,以及各脏器瘀血的症状。脑瘀血时,呈现意识障碍,反应迟钝, 甚至眩晕、跌倒,步态满跚等神经症状,胃肠瘀血时,呈现慢性消化 不良,便秘或腹泻,逐渐消瘦。肝瘀血时,肝脏肿大,肝功发生障碍, 呈现黄疸,后期发生心原性肝硬化,发生腹水。肾瘀血时,尿量减少, 尿液浓稠色暗,因肾小管变性而尿中出现蛋白质、肾上皮细胞和管型。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试题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试题

⼼⾎管系统的发⽣试题第⼆⼗三章⼼⾎管系统的发⽣⼀、⾃测试题(⼀)选择题单选题1.造⾎⼲细胞最早起源于()A.卵黄囊壁胚外内胚层B.绒⽑膜壁胚外中胚层C.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D.⽺膜囊壁胚外中胚层E.体蒂2.原始⾎管的卵黄静脉和脐静脉()A.均开⼝于⼼球B.均开⼝于静脉窦C.均开⼝于⼼房D.前者开⼝于⼼房,后者开⼝于静脉窦E.前者开⼝于静脉窦,后者开⼝于⼼房3.⼈胚胎最早的造⾎场所是()A肝B.尿囊C.⾻髓D.卵黄囊E.牌4.关于⾎岛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最初从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发⽣B.随后也可由⽺膜、体蒂的胚外中胚层发⽣C.是⾎管和原始造⾎⼲细胞的原基D.周边的细胞形成⾎管内⽪E.中央的细胞成为造⾎⼲细胞5.⽣⼼索位于()A.前肠腹侧B.喉⽓管沟的腹侧C.⼝咽膜的尾侧D.⼝咽膜的前⽅E.喉⽓管沟的背侧6.原始⼼脏发⽣于()A.脊索腹侧的胚内中胚层B.⼝咽膜前⽅脏壁中胚层C.原始胸腔内的脏壁中胚层D.⼝咽膜头端两侧的内胚层E.喉⽓管沟腹⾯的胚内中胚层7.围⼼腔最早位于()A.⽣⼼索背侧B.⼝咽膜的尾侧C.⽣⼼索腹侧D.喉⽓管沟的腹侧E.前肠背侧8.以下关于⼼管的发⽣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咽膜前⽅的外胚层增⽣,形成两条纵⾏的⽣⼼索B.⽣⼼索背侧出现围⼼腔,⽣⼼索形成⼀对原始⼼管C.原来位于⼝咽膜前⽅的围⼼腔和⽣⼼索转到前肠的腹侧D.围⼼腔由原始⼼管的背侧转到腹侧E.左右⼼管逐渐融合成⼀条⼼管9.早期⼼管出现三个膨⼤,使⼼管由头端⾄尾端依次分隔成() A. 肺动脉、主动脉、⼼室和静脉窦B.肺动脉、主动脉、⼼室和⼼房C.⼼球、⼼室、⼼房和静脉窦D.静脉窦、⼼房、⼼室和⼼球E.⼼球、⼼房、⼼室和静脉窦10.以下关于⼼外形的演变描述中,哪⼀项错误()A.原始⼼管为⼀条纵管B.⼼管分为⼼球、⼼室及⼼房三个膨⼤C⼼管弯曲形成凸向前下⽅的“U”形弯曲D.⼼房移向⼼室左后上⽅,并向两侧膨出E.⼼房与⼼室之间缩窄形成房室管11.⼼房分隔时,第Ⅰ房间孔位于()A.第Ⅰ房间隔头端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C.动脉球嵴与⼼内膜垫之间D.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E.第Ⅰ房间隔与室间隔之间12.⼼房分隔时第Ⅱ房间孔的形成是由于()A.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留有⼀孔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留有⼀孔C.在第Ⅰ房间孔未闭之前,在第1房间隔上端⼜产⽣⼀孔D.在第Ⅰ房间孔已闭之后,于第Ⅱ房间隔上端⼜产⽣⼀孔E.第Ⅰ房间隔与第Ⅱ房间隔未完全合并13.以下关于⼼房分隔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从⼼房背侧壁正中线发⽣第Ⅰ房间隔,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的孔为第Ⅰ房间孔B.第Ⅰ房间孔封闭前,在第Ⅰ房间隔头端⼜出现第Ⅱ房间孔C.在第Ⅰ房间隔左侧出现较厚的第Ⅱ房间隔D.第Ⅱ房间隔尾侧保留卵圆孔E.第Ⅰ房间隔的尾侧恰好遮盖卵圆孔14.⼼房在胚胎时期的分隔状态是()A.左右⼼房始终不完全分隔,故右⼼房⾎液始终可流⼈左⼼房B.左右⼼房始终不完全分隔,故左⼼房⾎液始终可流⼈右⼼房C.⾄胚胎末期,⼼房基本分隔完毕,故左右⼼房⾎液已不交通D⾄胚胎末期,⼼房已分隔,⾎液只能从右⼼室经室间孔⼈左⼼室E.⾄胚胎末期,⼼房已分隔,,⾎液只能从右⼼房经房室孔⼈右⼼室15.在⼼房间隔上的卵圆孔是()A.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隔的上端,左侧被第I房间隔覆盖 B.在第1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C.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上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D.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 E.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左侧被第Ⅰ房间隔覆盖16.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房间隔和第Ⅱ房间隔B.房间隔和⼼内膜垫C.房间隔和动脉⼲嵴D.房间隔和室间隔膜部E.房间隔和⼼球嵴17.房间隔最后的封闭是由于以下哪两种结构融合⽽成()A.第1房间隔与⼼内膜垫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C.第1房间隔与第Ⅱ房间隔D.第Ⅱ房间隔与动脉⼲嵴E.第1房间隔与⼼球嵴18.胎⼉期,左右⼼房相通的孔是()A.第1房间孔B.房室孔C.卵圆孔D.房间孔E.室间孔19.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球嵴之间20.参与⼼室分隔的结构有()A.⼼内膜垫和室间隔肌部B.⼼内膜垫和室间隔膜部C.室间隔肌部和室间隔膜部D.室间隔肌部和⼼球嵴E.室间隔膜部和⼼球嵴21.参与室间隔膜部形成的结构有()A.第Ⅰ房间隔和第Ⅱ房间隔的结缔组织B.⼼内膜垫和左右⼼球嵴的结缔组织C.半⽉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D.房室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E.⼼球和⼼内膜垫的结缔组织22.以下关于⼼室分隔的描述中,哪⼀项错误() A. 在⼼室侧壁处形成室间隔肌部B.室间隔肌部与⼼内膜垫之间有室间孔C.室间孔被室间隔膜部封闭D.左右⼼室完全分隔E.室间隔包括室间隔肌部和膜部23.主动脉肺动脉隔可分隔()A.左右肺动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房和静脉窦D.⼼室和主动脉E.⼼房和⼼室24.胚胎⼼房第⼀孔的闭合是由于()A.第⼀隔与第⼆隔融合B.第⼀隔与⼼内膜垫融合C.第⼆隔与⼼内膜垫融合D.第⼀隔与静脉窦瓣融合E.第⼆隔与静脉窦瓣融合25.常见的房间隔缺损发⽣在()A.第⼆孔处,因第⼀隔吸收过⼤B.第⼆孔处,因第⼆隔吸收过⼤C.第⼀孔处,因第⼀隔与⼼内膜垫未融合 D.卵圆孔处,因第⼀隔吸收⾯积过⼤E.卵圆孔处,因第H隔未与⼼内膜垫融26.胎⼉期左右⼼房之间的⾎流⽅向从() A.左⼼房经第11房间孔⾄右⼼房B.右⼼房经卵圆孔、第1房间孔⾄左⼼房 C.左⼼房经卵圆孔⾄右⼼房D.右⼼房经卵圆孔⾄左⼼房E.左⼼房经第1房间孔⾄右⼼房27.胎⼉⾎液循环的特点之⼀是()A.动、静脉⾎液严格分流B.主动脉⾎液可流⼈肺动脉C.右⼼房⾎液可直接流⼈左⼼房D.脐动脉内⾎液含氧量⾼E.左⼼房⾎液流⼈左⼼室28.胎⼉⼼脏内的压⼒()A.左⼼房内压⼒低于右⼼房B.左⼼房内压⼒⾼于右⼼房C.左右⼼房压⼒相近D.右⼼室压⼒最低E.左右⼼室压⼒相近29.形成法乐⽒四联症的最主要原因是()A.右⼼室肥⼤B.膜性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骑跨_D.肺动脉狭窄E.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多选题1.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球嵴D.动脉⼲嵴E.⼼内膜垫2.与室间隔发⽣有关的是()A.⼼室底壁的肌组织B.⼼内膜垫C.⼼球嵴D.第1隔E.第2隔3.参与左、右⼼房形成的结构包括()A.原始⼼房B.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E.静脉窦右⾓4.原始⾎液循环中.开⼝⼦静脉窦左、右⾓的是() A.原始⼼房B.静脉导管C.脐静脉D.总主静脉5.卵圆孔的解剖关闭()A.在出⽣时⽴即完成B.在出⽣后1年左右完成C.与左⼼房压⼒增⾼、右⼼房压⼒降低有关 D.是继发隔与⼼内膜垫愈合的结果E.是继发隔与卵圆孔瓣愈合的结果6.正常胎⼉出⽣后⾎液循环的变化是() A.脐静脉闭锁变成静脉韧带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肝圆韧带C.卵圆孔封闭,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闭锁变成脐外侧韧带7.房间隔缺损的原因有()A.卵圆孔瓣有穿孔B.⼼内膜垫发育不全,原发孔未闻C.原发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D.继发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E.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发育完全8.法洛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右⼼室肥⼤B.肺静脉狭窄、右⼼房肥⼤C.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左⼼室肥⼤E.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9.胎⼉左⼼房的⾎液来⾃()A.静脉窦B.右⼼房C.肺静脉E.下腔静脉10.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球嵴D.动脉⼲嵴E.⼼内膜垫(⼆)填空题1.⼈胚第3周,⼝咽膜头端两侧的_________细胞增⽣,形成两条纵⾏的_____________索。

1.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组胚

1.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组胚

在心管发生过程中,由于其两端固定,而心球和心室的生长
速度又较心管其它部分速度快,因而
形成“U”形弯曲
心球和心室→ → → → → → 球室袢(bulboventricular loop)
↓↓ 凸面向右、腹面和尾侧 不久,心房和静脉窦移至心球和动 脉干的后方,并逐渐上移和扩大, 膨出于心球和动脉干的两侧
此时心外形呈“S”形弯曲 心房由于受前面的心球和后面食管的限制,而向左右方向
扩展膨出于动脉干的两侧。
心房扩大,房室沟加深,房室之间→ → 狭窄的房室管。 心球近侧段被心室吸收 → 原始右心室
原来的心室→ → → 原始左心室
至此,心脏已初具成体心脏的外形, 但内部仍未完全分隔。
表面出现室间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心的发生 Development of the Heart
心的发生包括:(一)心管 Nhomakorabea发生 (二)心外形的建立 (三)心内部的分隔
胚盘
(一)心管的发生 (Development of The Cardiac Tube)
生心区的中胚层内出现 ↓ 围心腔 pericardial coelom ↓ ↓
(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分为室间隔膜部缺损和室间隔肌部缺损: 室间隔膜部缺损 较为常见,它是由于心内膜垫或心球嵴发育不良,在室间隔 膜部形成时不能与室间隔肌性部融合所致。
室间隔肌部缺损
较为少见,它是由于肌性室间隔形成时心肌膜组织过度吸收 所致,过度吸收形成的孔可见于室间隔任何部位,使左、右 心室相通。
主要原因:
动脉干分隔不均,致使 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
损,粗大的主动脉向右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1. 引言1.1 概述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生理现象。

随着人群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了解和认识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体征和功能变化、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血管系统的改变以及与健康问题相关的风险因素等方面展开阐述。

同时还将针对生活方式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在结尾给出总结观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并总结其特点,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常见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其他风险因素,并着重阐述适度运动对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饮食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状况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提高读者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及相关问题的认识,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本节将详细探讨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

2.1 体征和功能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征和功能会发生一些改变。

例如,体力活动能力会下降,平均每分钟耗氧量也减少。

此外,老年人在运动时心率上升较慢,恢复时间更长。

2.2 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老年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主要特点包括心肌肥厚、弹性减退以及充盈期和收缩期功能受损等。

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老年人容易疲劳、耐力下降,并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2.3 血管系统的改变随着衰老过程,老年人的血管系统也会发生一些改变。

动脉硬化是其中最常见且重要的变化之一。

动脉壁逐渐失去弹性、增厚和钙化,导致血管容易堵塞,血液流动受阻。

此外,老年人的微循环也可能变得不稳定。

这些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与许多健康问题和风险因素密切相关。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题库及答案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题库及答案

⼼⾎管系统的发⽣题库及答案⼼⾎管系统的发⽣题库及答案A1型题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原始⼼⾎管系统的建⽴主题词三:⼼⾎管系统的建⽴1、早期⼼管⾸先出现三个膨⼤,从头⾄尾依次为(B)A.⼼球、⼼房、⼼室B.⼼球、⼼室、⼼房C.⼼房、⼼室、⼼球D.⼼房、⼼球、⼼室E.⼼室、⼼房、⼼球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2、⼈胚最早的造⾎场所是(D)A.肝B.⾻髓C.脾和淋巴结D.卵黄囊E.尿囊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脏发⽣主题词三:原始⼼脏的形成3、⼼脏发⽣的胚层来源是(B)A.外胚层B.中胚层C.内胚层D.外胚层和内胚层E.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简单4、原始⼼⾎管系统形成并开始⾎液循环在胚胎发⽣(B)A.第2周末B.第3周末C.第4周末D.第5周末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简单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脏发⽣主题词三:⼼脏内部分隔5、⼼脏内部分隔时,卵圆孔位于(C)A.第1房间隔游离缘与⼼内膜垫之间B.第1房间隔上部的中央C.第2房间隔下缘与⼼内膜垫之间D.第2房间隔上部的中央E.室间隔肌部上缘凹陷与⼼内膜垫之间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6、⼼脏内部分隔时,室间孔位于(D)A.膜性室间隔与肌性室间隔之间B.膜性室间隔与⼼动脉球嵴之间C.肌性室间隔与⼼动脉球嵴之间D.肌性室间隔与⼼内膜垫之间E. 膜性室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7、参与膜性室间隔形成的结构有(A)A.左右⼼球嵴的尾端和⼼内膜垫B.第1隔与第2隔的⼼内膜下组织C.左右房室管的⼼内膜下组织D.⼼室底壁的⼼尖处发⽣⼀半⽉形隔膜E.主动脉,肺动脉隔向⼼室延伸与肌性部相连形成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较难8、⼼房分隔时,第1房间孔位于(D)A.第1隔头端B.第2隔与⼼内膜垫之间C.第1隔与室间隔之间D.第1隔与⼼内膜垫之间E.A球脊与⼼内膜垫之间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胎⼉⾎液循环及出⽣后的变化主题词三:胎⼉⾎液循环9、胎⼉⾎循环中含氧量最⾼的⾎管是(D)B.肺静脉C.主动脉⼸D.静脉导管E.下腔静脉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较难10、胎⼉⾎循环中含氧量最低的⾎管(B)A.下腔静脉B.脐动脉C.主动脉⼸D.静脉导管E.肺动脉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简单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胎⼉⾎液循环及出⽣后的变化主题词三:出⽣后⾎液循环的变化11、胎⼉出⽣后,脐静脉闭锁成为(D)A.静脉韧带B.脐正中韧带C.脐外侧韧带D.肝圆韧带E.脐静脉韧带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12、胎⼉出⽣后,动脉导管闭锁形成(C)A.肝圆韧带B.静脉韧带C.动脉韧带D.脐外侧韧带E.脐正中韧带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A2型题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管系统的常见畸形主题词三:法洛四联症患者,2岁,出⽣后出现进⾏性紫绀和呼吸困难,⾎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和⾎红蛋⽩显著增⾼。

循环系统的发生

循环系统的发生

(1)循环系统的发生丁一王峰心血管系统是在胚胎第3周,即胚胎已不能仅靠物质弥散方式来获得营养时发生的,约在第3周末开始血液循环,这样心血管系统成为胚胎发生中功能活动最早的系统,使胚胎能有效地获得养料和排出废物。

心血管系统由中胚层分化而来(自然注:在原始演化上,心脏仍然站位于中),首先形成的是原始心血管系统,在此基础上经过生长、合并、新生和萎缩等改建过程而逐渐完善。

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受何种因素控制,目前仍不清楚,但与遗传和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血流速度与方向、血流压力的变化等有一定的关系。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l.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人胚胎第15~16天,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的间充质细胞密集成团,称血岛(bloodisland)。

血岛中含成血-血管细胞(hemangioblast),其中部分细胞变扁,分化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由成血管细胞围成的管道即原始血管;部分成血-血管细胞分化为原始血细胞(primitivebloodcell),即造血干细胞。

内皮管道不断以出芽的方式向外延伸,与相邻血岛形成的内皮管道相互融合通连,逐渐形成一个丛状分布的内皮管网。

与此同时,在体蒂和绒毛膜的中胚层内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内皮管网。

在胚胎第18~20天,胚体各处的间充质内出现裂隙,裂隙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变扁,围成内皮管,它们同样以出芽的方式与邻近的内皮管融合通连,形成胚体内的内皮管网。

胚胎第3周末,胚体内和胚体外的内皮管网经过体蒂相互通连,在胚体内外的间充质中形成一个弥散的内皮管网,造血干细胞进入胚体内,胚胎的早期血液循环即告建立。

一部分内皮管网由于相互融合及血液汇流而增粗,另一部分则因血流减少而萎缩或消失,逐渐形成原始的血循环系统。

此时的血管在结构上尚无法区分动脉和静脉,它们的命名根据它们将来的归属以及与心脏发生的关系。

以后,内皮管的周围间充质细胞密集,分化形成中膜和外膜,演化出动脉和静脉的结构。

2.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原始心血管系统(primitive cardiovascularsystem)左右对称,由心管、原始动脉系统和原始静脉系统组成。

第20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第20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第20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答案)(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一、选择题(一)A型题1.原始血细胞来自A. 卵黄囊的内胚层B.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C. 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D. 羊膜的胚外中胚层E. 羊膜的外胚层2.人早期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A.第3周末B.第4周末C.第5周末D.第8周末E.第3月末3.关于原始心脏的发生,错误的是A.发生于口咽膜前面的生心区B.生心区属于中胚层C.该区细胞密集形成生心板D.生心板中央变空,形成一条居中的心管E.发育过程中心管由围心腔的腹侧转至其背侧4.心管上的4个膨大从头端至尾端依次是A.心室、心球、心房、静脉窦B.静脉窦、心球、心房、心室C.心室、心房、心球、静脉窦D.心球、心室、心房、静脉窦E.心房、静脉窦、心室、心球5.心内膜垫A.发生于动脉干和心球内B.是心肌膜增生形成的隆起C.背、腹心内膜垫彼此相向生长并融合D.将原始心房分隔为左、右心房E.参与动脉干的分隔6.心房分隔时,原发孔A.由原发隔上端吸收而成B.与继发孔交错重叠C.由继发隔形成的瓣膜覆盖D.持续存在,至出生后才封闭E.由原发隔游离缘与心内膜垫组织融合而封闭7.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心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动脉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动脉球嵴之间8.参与膜性室间隔形成的结构有A.第1隔和第2隔B.心内膜垫和动脉球嵴C.半月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D.房室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E.心球和心房的结缔组织9.动脉球嵴分隔A.左、右肺动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心房和静脉窦D.心室和主动脉E.心房和心室10.关于主肺动脉隔的发育哪项是错误的?A.来自动脉干和心球的心内膜下组织B.起初为一对纵行的嵴C.以后左、右嵴在中线愈合,形成主肺动脉隔D.主肺动脉隔垂直下行E.将动脉干和心球分隔成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11.动脉导管来自A.左侧未退化的背主动脉B.左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C.右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D.左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E.右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12.导致法洛四联症的主要原因是A.肺动脉狭窄B.室间隔膜部缺损C.动脉球嵴偏位D.主动脉骑跨E.右心房肥大13.动脉导管的功能性关闭和解剖关闭分别是在A.出生后3月和1年左右B.出生后1年和2年左右C.出生后即刻和3月左右D.出生前和出生后6月左右E.出生前1月和出生后1年左右14.脐带内有A.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混合血的脐静脉B.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C.一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D.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E.一条含富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15.房间隔上的卵圆孔A.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B.在原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右侧被继发隔覆盖C.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右侧被原发隔覆盖D.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E.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16.胎儿心脏内的压力A.右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左心房B.左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右心房C.左、右心房压力相近D.右心室压力最低E.以上均不对17.原始血管的卵黄静脉和脐静脉A.均开口于心球B.均开口于心房C.均开口静脉窦D.前者开口于心房,后者开口于静脉窦E.前者开口于静脉窦,后者开口于心房18.心脏内部分隔为4腔发生于胚胎的A. 第4~7周B. 第8~10周C. 第10~12周D. 第12~14周E. 第14~16周19.胎儿血循环的特点之一是A. 动、静脉血液严格分流B. 主动脉血液可流入肺动脉C. 右心房血液可流入左心房D. 左心房血液可流入右心房E. 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20.胎儿出生后血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卵圆孔关闭B.动脉导管闭锁C.脐动、静脉萎缩D.肺开始呼吸E.左、右心房不再相通(二)B型题A.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B.卵圆孔未闭C.脐静脉腹腔内部分闭锁D.背、腹心内膜垫融合E.第1隔和第2隔融合21.房间隔缺损22.法洛四联症23.肝圆韧带24.左、右房室孔形成25.左、右心房完全分隔A.心球的远侧段B.心球的近侧段C.心管上的心室D.心管上的心房E.静脉窦的右角26.形成动脉干27.形成右心房的光滑部28.形成原始右心室29.形成原始左心室30.形成左、右心耳(三)X型题31.参与心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心球嵴D.动脉干嵴E.心内膜垫32.与室间隔发生有关的是A.心室底壁的肌组织B.心内膜垫C.心球嵴D.第1隔E.第2隔33.参与左、右心房形成的结构包括A.原始心房B.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E.静脉窦右角34.原始血液循环中,开口于静脉窦左、右角的是A.原始心房B.静脉导管C.脐静脉D.总主静脉E.卵黄静脉35.胎儿血液循环中含氧量较高的是A.上腔静脉B.静脉导管C.下腔静脉D.主动脉弓E.肺静脉36.卵圆孔的解剖关闭A.在出生时立即完成B.在出生后1年左右完成C.与左心房压力增高、右心房压力降低有关D.是继发隔与心内膜垫愈合的结果E.是继发隔与卵圆孔瓣愈合的结果37.正常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是A.脐静脉闭锁变成静脉韧带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肝圆韧带C.卵圆孔封闭,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闭锁变成脐外侧韧带38.房间隔缺损的原因有A.卵圆孔瓣有穿孔B.心内膜垫发育不全,原发孔未闭C.原发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大D.继发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大E.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发育完全39.法洛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B.肺静脉狭窄、右心房肥大C.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大E.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40.胎儿左心房的血液来自A.静脉窦B.右心房C.肺静脉D.上腔静脉E.下腔静脉41.关于静脉窦的演变正确的是A.分为左、右两个角B.左角逐渐萎缩,近侧段成为冠状窦C.左角远侧段变成左房斜静脉的根部D.右角逐渐变大,收集体循环的血液E.右角最后并入右心房二、名词解释1.血岛2.心管3.球室袢4.心内膜垫5.卵圆孔6.静脉导管7.动脉导管8.法洛四联症三、问答题1.试述心脏外形的演变过程。

心血管系统的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的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的循环过程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运送回肺和肾脏进行处理。

心血管系统的循环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一、体循环体循环是指将氧气和养分传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心脏泵血、动脉输送和毛细血管交换三个重要环节。

1. 心脏泵血心脏是体循环的中心器官,它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来完成血液的泵送。

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分为心脏的右侧和左侧。

右心房和左心房通过肺静脉和肺动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而右心室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肺部回收后泵送到肺动脉,经过肺动脉进入体循环。

2. 动脉输送动脉是将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

从左心室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进入体循环,主动脉分为腔动脉和动脉树枝。

腔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主要部位,动脉树枝则将血液分配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时,动脉的弹性血管壁能够帮助维持血压稳定并保证血液顺利流动。

3. 毛细血管交换毛细血管是血液在体循环中的最小的血管。

它们连接着动脉和静脉,负责将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释放到细胞组织中,并接收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在毛细血管交换过程中,氧气、养分和废物通过血管壁的渗透作用进行交换。

氧气和养分通过血红蛋白的运载作用进入细胞,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则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毛细血管。

二、肺循环肺循环是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从体循环中回收后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和肺静脉四个部分。

1. 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通过上下腔静脉接收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然后将血液输送到右心室。

当右心房收缩时,血液被迫进入右心室。

2. 肺动脉当右心室收缩时,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被推入肺动脉。

肺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肺部,通过肺小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

3. 肺静脉肺毛细血管完成气体交换后,含有氧气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到左心房。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内的血岛关于原始心血管系统:为内皮性血管网左右对称最早形成2条心管是胚胎最早执行功能的系统心动脉端通过动脉囊与弓动脉相连心脏最早发生于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脏壁中胚层心管发生过程:围绕心腔腹侧的生心索形成一对并列的心管心管逐渐转到前肠腹侧、口咽膜尾端围心腔由心管的腹侧转到背侧左右心管逐渐融合成一条心管分隔左右心室的结构为左右心球嵴、心内膜垫、心底璧心肌组织关于心房分隔:原发隔与心内膜之间形成原发孔原发隔顶部吸收出现继发孔第五周末,心房顶部、原发隔右侧长处继发隔继发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卵圆孔,出生后逐渐关闭胚胎期血液可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为:脐静脉闭锁,右心房压力下降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上升肺循环建立,动脉导管闭锁卵圆孔关闭静脉导管闭锁左、右心球嵴与心内膜垫三者融合异常可致室间隔膜部缺损出生后卵圆孔功能性关闭的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法洛四联症胚胎学发生原因:主动脉隔偏位卵圆孔未闭锁的原因:原发隔过度吸收、卵圆孔瓣上有穿孔、左、右心球嵴未融合胎儿血循环特点:肝内有静脉导管有动脉导管有脐动静脉有卵圆孔分流关于心外形建立:直的心管上膨大和缩窄相间出现心动脉端从腹侧向尾端移位心静脉端从背侧向头端移动原始心房从两端膨出直心管心室形成左心室分割原始心室的成分包括:心肌组织、心球嵴、心内膜垫组织分割房室管的结构是背、腹侧心内膜垫分隔原始心房的结构是原发隔、继发隔和心内膜垫分割心球动脉干的结构是心球嵴、动脉干嵴主动脉隔偏位导致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隔未发生可致永存动脉干主动脉隔直行可导致主动脉错位出生后动脉导管管壁肌组织不能收缩可致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系统源自中胚层原始右心室源自心球近侧端永久右心房光滑部源自静脉窦右角永久左心房光滑部源自肺静脉及其属支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共同起源于间介中胚层来自于间介中胚层的是:生肾索、尿生殖嵴,中肾嵴、生殖腺嵴关于中肾发生:中肾小管发生于生肾索由中肾小管和中肾管构成肾小囊和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肾小体中肾管由前肾管演化而来关于后肾发生:生后肾原基源自尾端生肾索集合小管、肾盏、肾盂均来自于输尿管芽输尿管芽起自中肾管尾端近泄殖腔处肾小管来自生后肾原基输尿管分化来的结构为集合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生肾后原基分化形成肾小管膀胱和尿道主要由尿生殖窦分化而来脐尿瘘由脐尿管未闭锁导致原始生殖细胞源自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性腺向睾丸分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睾丸决定因子有关睾丸发生:初级性索演化成生精小管生精小管的支持细胞由初级性索演化成而来生精小管之间的间充质分化为睾丸间质和白膜睾丸在引带作用下沿腹股沟逐渐下降至阴囊内有关卵巢发生:原始卵泡由次级性索断裂形成初级性索退化,被血管和基质取代形成卵巢髓质卵泡细胞由次级性索细胞分化而来卵原细胞有原始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由中肾管演化而来:附睾管、射精管、输精管、精囊腺中肾旁管分化为子宫、输卵管、阴道穹窿部、输卵管伞端性未分化期生殖管道向男性分化需要雄激素和抗中肾旁管激素来自内胚层的是大部分膀胱和尿道成体由中肾演化而来的结构是输精管和射精管肾、输尿管和睾丸支持细胞来自间介中胚层后肾形成永久性肾肾小管远端和集合小管未接通引起多囊肾脐尿管未闭锁引起脐尿瘘中肾旁管下段未合并引起双子宫男胚的靶细胞缺乏雄激素受体引起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关于原始消化管:头端有口咽膜封闭,尾端有泄殖腔膜封闭膜面卵黄囊相通可分化为消化和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内胚层卷入胚体内形成内胚层可分化为:食管和胃上皮、气管和肺泡上皮、胸腺上皮、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由前肠分化的结构:十二指肠上端上皮、胆囊上皮、甲状腺滤泡上皮、咽鼓管上皮第三对咽囊背侧份形成下一对甲状旁腺中肠袢由脐腔退回腹腔时逆时针旋转180度胚胎生理性脐疝期间,中肠袢逆时针旋转90度由后肠分化的结构是肛管上段、膀胱、尿道、直肠肝脏和胆囊的原基是肝憩室关于泄殖腔:是后肠末端的膨大部腹侧与尿囊相通可分化为膀胱和尿道大部可分化为直肠和肛管上端胰腺的原基是背胰芽与腹胰芽喉以下呼吸系统的原基是喉咽管憩室气管食隔发育不良致气管食管瘘关于甲状腺的发生:原基来自内胚层甲状舌管为一盲管舌盲孔为甲状舌管起始处残留的浅凹人胚发育第13周,甲状腺开始分泌甲状腺激素新生儿啼哭时,脐部常渗出一些臭味粘稠物,最有可能患脐粪瘘婴儿因呼吸困难而去世最有可能时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化不良造成的咽鼓管来源于第一对咽囊腭扁桃体上皮来源于第二对咽囊胸腺上皮细胞来源于第三对咽囊上一对甲状旁腺来源于第四对咽囊肝和胰的原基来自于前肠气管和肺的上皮来自于前肠咽囊来自于前肠盲肠的原基来自中肠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面斜裂是由于上颌隆起与同侧外侧鼻隆起未融合人胚第四周的颜面包括:上颌隆起、下颌隆起、口凹、额鼻隆起第一对鳃弓参与颜面形成人胚头部两侧之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鳃弓相邻鳃弓之间的凹陷为鳃沟原始咽侧面内胚层之间向外膨出形成咽囊相对应的咽囊与鳃沟之间的结构为鳃膜人胚先后形成6对鳃弓,5对鳃沟鼻板是由额鼻隆起下缘两侧的外胚层增生形成的外侧腭突来自上颌隆起人中缺如、并伴有上颚前部缺损,究其原因可能是胚胎时期内侧鼻隆起发育异常造成的胚胎时期5-6周受到致畸因子作用导致唇部畸形上颌隆起与同侧鼻隆起愈合后形成上颌以及上侧唇外部左右内侧鼻隆起下缘向下延伸形成人中以及人唇正中部左右外侧鼻隆起发育形成鼻外侧壁和鼻翼额鼻隆起下缘两侧外胚层局部增厚形成鼻板胚胎学绪论与人体胚胎学总论致畸敏感期是指受精后3-8周内关于透明带反应:透明带结构发生了改变保证了单体受精卵细胞浅层皮质颗粒释放酶透明带所含精子受体分子变性Implantation植入的条件为:胚泡发育良好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母体雌激素、孕激素的正常分泌胚泡适时达子宫腔关于blastocyst胚泡描述:约在受精后第四天完成内细胞群连于极端滋养层异位妊娠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输卵管关于卵黄囊:发生于受精后第2周由胚外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其尾侧向蒂内延伸形成尿囊原始消化管形成后其中部与卵黄囊相通关于三胚层胚盘:呈椭圆形,头端大,尾端小口咽膜中不含中胚层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组成三胚层均源于上胚层细胞人胚卵黄囊的顶和羊膜腔的底形成二胚层胎盘诱导神经管形成的结构是:脊索神经管前孔未闭合可形成:无脑儿前置胎盘发生原因是由于胚泡植入在近子宫颈处原始生殖细胞来远于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结构:羊膜、脐带、绒毛膜、卵黄囊有关原条的描述:由上胚层细胞增殖形成原结的细胞增殖迁移形成脊索胚内中胚层来自于原条原条所在一端为胚盘的尾端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脑和脊髓来源于外胚层Ectoderm原始消化管由内胚层卷入胚体形成卵巢来自于间介中胚层受精过程包括: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精卵结合、雌、雄原核融合有关绒毛膜:初级绒毛膜干仅有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组成绒毛干依次发育成为初级绒毛膜干、次级绒毛膜干和三级绒毛膜干从密绒毛膜参与胎盘的构成绒毛膜由滋养层与胚外中胚层共同组成肝动脉与脐静脉来自尿囊的胚外中胚层关于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组成胎盘内有两套血液循环胎盘膜的构成:合体滋养层、绒毛内薄层结缔组织、细胞滋养层及基膜、绒毛内毛系血管基膜与内皮临床上用于诊断早期妊娠的激素是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胎儿出生时,脐带剪断后流出的血是胎儿的动、静脉血胚泡开始植入的时间相当于月经周期的20-21天人胚胎发育的桑葚胚以前阶段所含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来自于内胚层的结构:食管、胃、十二指肠、肺妊娠期与乳腺发育无关的激素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与分泌圆柱状胚体形成后胚胎位于羊膜腔受精的条件:输卵管顺畅、精子形态正常、镜子运动正常、精子数量正常正常情况下位于输卵管壶腹部的是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是胚泡人胚胎发育第二周形成的是二胚层胎盘由12~16个卵裂球构成的实心胚是桑葚胚第三周初在上胚层尾端纵行的细胞索是原条位于胚盘头端中轴线的细胞索是脊索口咽膜不包含的胚层是中胚层呼吸道上皮来源于内胚层眼与耳有关角膜:角膜有五层构成角膜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角膜上皮基地面光滑角膜上皮神经末梢丰富角膜基质中胶原纤维平行成层排列有关血管膜:富含血管与色素由前向后分别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关于视杆细胞:顶端膜盘可被色素上皮吞噬膜盘上镶嵌的是视紫红质缺乏感光物质会致夜盲关于视锥细胞:膜盘上镶嵌的物质是视色素缺乏感光物质会致色盲黄斑中央凹由色素细胞上皮和视锥细胞组成角膜透明的原因:角膜内无血管角膜上皮基地面平坦角膜基质中胶原纤维平行成层排列角膜基质中富含水分关于房水:产出和排除保持动态平衡可经瞳孔由后房流入前房回流受阻时,眼压升高,可致青光眼可来自血液渗透和非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关于睫状体:睫状肌收缩可致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厚关于听弦:位于膜蜗管基底膜中声波传来可产生振动由胶原样细丝组成与内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相邻关于膜蜗管:基底膜上有听觉感受器关于位觉斑:包括圆囊斑和球囊斑有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上皮顶部由胶质状耳石膜可感受直线运动及头部在静止状态时的位置关于壶腹嵴:可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的刺激螺旋器的特点:位于膜蜗管基底膜上组成细胞间有内隧道毛细胞游离面有排列规则的静纤毛毛细胞是特化的上皮细胞位置感觉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过前庭神经传入中枢螺旋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过耳蜗神经传入中枢Muller缪勒氏细胞属于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属于神经胶质细胞螺旋器毛细胞的纤毛溶解、消失、出现耳聋晶体透明度下降甚至浑浊,出现白内障出生后玻璃体导管还有血液通过,出现飞蚊症男性生殖系统有关睾丸的描述:实质由生精小管组成间质细胞位于生精上皮间的结缔组织内能够发育成精子的是:生精细胞婴幼儿时期男性生精上皮的组成: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关于精子的发生:光镜下生精小管内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宜观察到精子细胞染色质高度浓缩,构成精子头部精子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形成精子的顶体中心粒发出轴丝,形成精子的鞭毛关于支持细胞:位于生精细胞之间相邻细胞侧面近基底部细胞膜可形成紧密链接可结合蛋白可吞噬消化残余体细胞侧面及游离缘镶嵌各级生精细胞血-睾屏障:生精小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支持细胞侧面紧密连接关于附睾:分为头、体、尾三部分由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组成输出小管上皮由高柱状纤毛细胞和低柱状无纤毛细胞构成附睾管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睾丸间质可分泌雄激素睾丸支持细胞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位于生精小管基膜上的是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的是初级精母细胞可刺激间质细胞合成分泌雄激素的是促黄体激素LH可促进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的是促卵泡激素FSH使胚胎中期的中肾旁管退化的是中肾旁管抑制素女性生殖系统A型题①关于卵巢:表面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皮质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髓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女子医生双侧卵巢共排卵约400~500个②原始卵泡的特点:中央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一层扁平细胞数量多位于皮质浅层③初级卵泡的特点:中央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卵泡周围有卵泡膜透明带立方或柱状的卵泡细胞④初级卵泡发育过程中,出现卵泡腔时称为次级卵泡⑤次级卵泡:出现卵泡腔,内含卵泡液出现卵丘与放射冠颗粒细胞不断增加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膜细胞和毛细血管⑥卵泡发育:青春期开始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部分卵泡开始发育每个月经周期都有若干个原始卵泡生长发育卵泡发育经历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3个阶段每个经期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⑦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完成于排卵前36~48h内⑧从卵巢排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⑨成熟卵细胞形成于受精时⑩关于黄体:是排卵后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发育而成新鲜时呈黄色主要有颗粒黄体和膜黄体细胞构成退化后形成白体①①关于子宫底与体部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下方固有层构成浅层功能层发生周期性脱落基底层可修复脱落的功能层螺旋动脉、基质细胞以及子宫腺随卵泡发育呈周期性变化卵巢排卵后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①②关于透明带:位于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富含糖蛋白嗜酸性在精卵识别及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①③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无调节作用的激素是松弛素①④出生后女性卵巢中不存在卵原细胞①⑤月经周期的14~16天为受孕期B型题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刺激卵泡发育的是:促卵泡激素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的是:促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发育过程中分泌的是:雌激素生长卵泡中含有:初级卵母细胞排卵时排出的是:次级卵泡细胞生后卵巢中原始卵泡含有:初级卵母细胞与第二极体同时形成的是:成熟卵细胞泌尿系统A型题①直集合小管不存在于皮质迷路中②肾小球(血管球与肾小囊)Renal corpulscle位于皮质迷路与肾柱③肾小体血管球:是动脉毛细血管网;由一条入球微动脉形成内皮细胞呈负电荷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管径大,毛细血管内压大。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25章 心血管系统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25章 心血管系统发生

静脉窦
胚22-23天
心脏的发生----心脏外形的建立
•心管各段因生长速度不同, 先后出现四个膨大,又头 到尾分别为心球、心室、 心房、静脉窦 U形球室袢 •心球、心室的生长速度较 心包腔快,心球与心室之 心球 心房 间形成U形球室袢 心室 •心房移至心室背侧头端, 静脉窦 此时的心脏外形呈S型弯曲 •心房膨出于动脉干两侧, 成为原始左右心房;心球 尾段膨大,成为原始右心 室;原来的心室成为原始 左心室 胚23-29天

第二房间隔
第二房间孔 第二房间隔
第 二 房 间 孔
胚6-7周
•原始心房顶部中央出现第一房间隔,向下生长,下 端暂留一孔(第一房间孔) •第一房间隔继续向下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第一 房间孔闭合;第一房间隔上部形成第二房间孔 •第一房间隔右侧再向下长出第二房间隔,遮盖第二 房间孔,下方留有卵圆孔
心脏内部的分隔----原始心房的分隔
胚6-7周
心脏内部的分隔----原始心房的分隔
第一房间隔
第 一 房 间 孔
第一房间隔
第 一 房 间 孔
胚5-6周
•原始心房顶部中央出现第一房间隔,向下生长,下 端暂留一孔(第一房间孔) •第一房间隔继续向下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第一 房间孔闭合;第一房间隔上部形成第二房间孔
心脏内部的分隔----原始心房的分隔
心脏内部的分隔----原始心室的分隔
室 间 孔 室间孔 室间隔肌部 室间隔肌部
胚6-7周
•心尖部向心室腔内突起形成室间隔肌部,向心内膜 垫方向生长,上缘留一孔,称室间孔 •室间孔由室间隔膜部封闭。室间隔膜部由两部分组 成:1.心球内部的一对球嵴融合后向下延伸,与室间 隔肌部的前后缘融合;2.向下生长的心内膜垫组织

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

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

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正常功能及结构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如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

一、遗传因素遗传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都有遗传基础。

父母患有某种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其子女患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此外,某些基因的突变也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使心血管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气候变化也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增加的一个因素,因为气候变化会影响空气质量、天气、饮食等方面,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脂饮食会导致胆固醇升高,进而促使动脉硬化。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

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

此外,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缺乏运动、长时间的坐着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都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因此,人们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任何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降压、降脂、血液稀释、增加心脏供血等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3. 胚体早期血液循环
• 背主动脉在卵黄囊壁分出若干对卵黄动脉,经过体蒂在绒毛膜分 出一对脐动脉;
• 卵黄囊毛细血管汇合成一对卵黄静脉,绒毛膜中毛细血管汇合成 一条脐静脉,卵黄静脉和脐静脉分别运送血液回心管的静脉端, 从而形成卵黄囊循环和脐循环。
3. 胚体早期血液循环
• 心管合二为一时,两条腹主动脉融合为主动脉囊。 • 两条背主动脉合并,沿途的分支将血液输送至胚体各部。 • 此时,胚体前部形成了一对前主静脉,后部形成了一对后主静脉,
分别汇流至左、右总主静脉,再运至心管的静脉端,形成胚体循 环。
3. 胚体早期血液循环
• 至此,胚内、外形成了胚体循环、卵黄囊循环和脐循环三套通路。 • 人胚早期心脏和血管是左、右对称的,随着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
及体内各器官的发生,管道不断经过扩张、延长、合并、退化以 及新生等过程,演变成为非对称的心血管布局。
1. 胚外血管的发生
• 人胚第3周,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密集成索或团状,称血 岛(blood island),继而体蒂和绒毛膜等处的胚外中胚层细胞也形成 血岛。
1. 胚外血管的发生
• 不久血岛内出现间隙,其周边的细胞分化为扁平的内皮细胞,中 央的细胞分化成游离的造血干细胞。
• 管道不断向外出芽延伸,使相邻血岛形成的内皮管道互相融合通 连,逐渐形成胚外毛细血管网。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原始心血管系统
• 原始心血管系统(primitive cardiovascularsystem)左右对称,由心管、 原始动脉系统和原始静脉系统组成。
• 心血管的管壁构造,最初为内皮性管道,以后其周围的间充质分 化出肌组织和结缔组织,参加管壁的形成,从而演变成心脏、动 脉和静脉。
2. 胚内血管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41
(二) 弓动脉旳演变
第 1-2 对 弓 动 脉 : 大 部分退化消失。留下小部 分,其中第1对弓动脉残 留部分形成上颌动脉。
第3对弓动脉:左右第 3对弓动脉发出一种分支 发育为颈外动脉。以颈外 动脉起点为界,第3对弓 动脉近端发育为颈总动脉 ,远端与背主动脉相连, 共同演变为颈内动脉。
42
第4对弓动脉:左右第4对弓动脉 变化不同,左4弓动脉形成主动脉 弓旳中间段,主动脉弓旳近侧段 来自动脉囊,远侧段来自左背主 动脉。右4弓动脉与动脉囊旳左侧 部分及左背主动脉发出旳第7背外 侧支一起合并形成右锁骨下动脉 。
47
(二) 出生后血液循环变化 :
1. 脐循环中断造成: (1).脐静脉闭锁为肝圆韧带。 (2). 肝 静 脉 导 管 退 化 为 静 脉 韧 带。 (3). 脐 动 脉 大 部 分 退 化 为 脐 侧 韧带,体内少部分演变为膀胱 上动脉。
48
2.肺开始呼吸,肺 循环建立造成
(4). 肺血流量明显增长, 肺静脉血回流增多,左 房压高于右房压,卵圆 孔关闭。
4. 主动部分脉血液分流→腹腔、盆
腔脏器和下肢→下腔静脉→右房。
45
胎 儿 血 液 循 环 途 径
46
2.特点 (1). 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通向胎盘,与母体进 行物质互换. (2). 静脉导管将脐静脉与下腔静脉连接。 (3). 卵圆孔旳存在,左右两房相通,血液主要经此孔 进入左房,少许进入右心室。 (4). 动脉导管旳存在,右室旳血液经肺动脉干和动脉 导管流入降主动脉。 (5). 动脉血与静脉血在不同部位发生不同程度旳混合 ,但基本上还是分流旳。
冠状窦 右心房
左心房
44
三、胎儿血循环途径和出生后变化
㈠ 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26-心血管系统发生学习资料

26-心血管系统发生学习资料
2. 胎儿的肺无气体交换功能,因而肺循环血量较少,但脐血液 循环量大。脐动脉中的血液为静脉血,脐静脉中的血液为动脉 血。
3. 胎儿在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有一粗大的静脉导管,位于肝 内。来自脐静脉的血液大部分经此导管直接流入下腔静脉,只 有少量血液流入肝血窦。
4. 胎儿肺动脉干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有一条动脉导管,来自 右心室的肺动脉血液大部分通过这一导管流入降主动脉,只有 少量血液流入肺内(图26-14) 。
(二)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脐静脉闭锁成为肝圆韧带;脐动脉近侧一小段保留,成为 膀胱上动脉,大部分闭锁,成为脐外侧韧带。
静脉导管闭锁成为静脉韧带。 卵圆孔先是功能性关闭,出生后一年左右,达到结构上的
闭锁,在房间隔的左侧留有一凹,称卵圆窝。 动脉导管先是功能性关闭,出生后3个月左右,达到结构
分布于鳃弓内的动脉,称为弓动脉。弓动脉相继发生6对, 胚胎第6~8周,相继演变为成体动脉的基本布局(图2613A,图26-13B)。
第1、2对弓动脉退化消失,但与其相连的一段背主动脉不 退化。
第3对弓动脉 其近侧段及部分主动脉囊形成颈总动脉,远 侧段及与第3弓动脉相连的背主动脉形成颈内动脉。颈外 动脉是由第3对弓动脉发生的分支形成。第3、4 对弓动脉 之间的背主动脉萎缩消失。
由于心管的生长比围心腔快,致使心管弯曲成U形,进而 变成S 形。之后,心房和静脉窦移至心球和动脉干的后方, 并逐渐上移和扩大,膨出于心球和动脉干的两侧(图26-5, 图26-6)。
(三)心脏的内部分隔
1.房室管的分隔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一缩窄环,与其相应的心腔也形成一狭 窄的管道,称房室管(atrioventricular canal)。在房室管的 背侧壁和腹侧壁的正中线上,心内膜组织增厚形成背、腹 心内膜垫(endocardial cushion)。第5周时,背、腹两个心 内膜垫相互靠拢愈合,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房室管(图 26-7)。左、右房室管处的心内膜局部增厚,形成左侧两 个隆起,右侧三个隆起,分别成为左侧的二尖瓣,右侧的 三尖瓣。

术前如何预防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如何预防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如何预防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次重大的身体和心理挑战。

而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在术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全面的术前评估是预防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基础。

这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问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要了解其疾病的控制情况、用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近期病情变化。

同时,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心脏听诊、血压测量、脉搏触诊等。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血脂、血糖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血管系统的潜在风险。

其次,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预防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意义重大。

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通常来说,收缩压应低于 160mmHg,舒张压应低于 100mmHg。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一般建议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 78mmol/L 以下,餐后2 小时血糖控制在 100mmol/L 以下。

对于冠心病患者,术前要确保病情稳定,必要时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进一步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抗血小板药物、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等。

再者,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也是术前预防的重要环节。

鼓励患者在术前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吹气球等,以提高肺的通气功能。

同时,戒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合理的饮食调整也有助于预防术后心血管并发症。

建议患者在术前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对于肥胖患者,应适当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角
2个弯曲 个弯曲 第一弯曲: 第一弯曲: 心球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 形 心球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U”形 心室右偏) (心室右偏) 第二弯曲: 第二弯曲: 心房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 形 心房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S”形 心房至心室背上方) (心房至心室背上方)
心房左右扩展, 心房左右扩展,膨出
增大) 右角 (增大) 总主静脉 + 前主静脉近侧段 上腔静脉 卵黄静脉 下腔静脉终末部 右心房, 扩大处 右心房, 原始右心房 右心耳 右心房扩大 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
缩小) 左角 (缩小) 总主静脉 左角近端 左房斜静脉 冠状窦 左心房 左心耳
左角扩大部分 原始左心房
左肺血 右肺血
左肺静脉( 支 左肺静脉(2支) 左心房 右肺静脉(2支) 右肺静脉( 支 左心房扩大 4支肺静脉均 支肺静脉均 开口于左心房
第1对 对 发生最早, 发生最早,退化 第2对 对 与其相连的部分动脉囊 近侧端 第3对 发出分支 对 颈外动脉 左右 远侧端 对称 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头侧 颈总 动脉
颈内 动脉
第4对 对 左侧
左第4对弓动脉 左第 对弓动脉 动脉囊左半 主动脉弓 相连的尾侧背主动脉 无名动脉) (动脉囊右半 无名动脉) 左第7节间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第 节间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右第4对弓动脉 右第 对弓动脉 右第7节间动脉 右第 节间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
室间孔——肌性室间隔游离缘的凹陷与 肌性室间隔游离缘的凹陷与 室间孔 心内膜垫间所留的孔
胚7周末 周末 心内膜垫结缔组织赠生 左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右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三者融合
使室间孔关闭

膜性室间隔 室间隔缺损) (未融合 室间隔缺损)
三、 弓动脉的发生与演变
弓动脉
腮弓中连接腹主动脉与背主动脉的血管 周起成对出现( 对 胚4周起成对出现(6对) 周起成对出现 胚6-8周演变为心脏附近的大动脉 周演变为心脏附近的大动脉
左:二尖瓣 左、右房室口处 心内膜皱褶隆起 右:三尖瓣
2、 心房的分割 、 第一房间隔发生 第一房间孔出现 心房背侧正中的膜性隔膜 腹侧, 第一隔 背侧 腹侧,头侧 尾侧 (软) 原始心房 左、右心房
第一孔: 第一孔:第一隔与心内膜垫间的孔 后消失) (后消失)
第二房间孔出现 第一房间孔消失
第二孔: 第二孔:第一隔上部发生许多小孔 大孔 不消失) (不消失)
3. 动脉干和心球分割异常
法洛氏(Fallot)四联症 四联症 法洛氏
肺动脉狭窄( ) 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大
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 主动脉肺动脉隔笔直下降 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 动脉干分割不均等 动脉导管未闭(常见) 动脉导管未闭(常见) 主动脉和肺动脉相通
四、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及生后改变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特点
发生最早, 发生最早,胚胎最早建立具有功能的系统 胚外血管发生早于胚内血管 合并 早期成对出现 不成对 胚体循环 三套循环通路 卵黄囊循环 脐循环 均来自中胚层 均来自中胚层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血岛和胚内外毛细血管的发生(胚2周) 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群 增生 胚2周末 血岛
第二房间隔发生 卵圆孔出现
第二隔( 第二隔(厚,硬) 第一隔右侧, 第一隔右侧,盖住第二孔 心房头端产生新月形不完全隔膜 尾侧, 头侧 尾侧 腹侧 背侧 卵圆孔: 第二隔与 卵圆孔: 第二隔与心内膜垫间的孔 卵圆孔瓣:第一隔覆盖卵圆孔处, 卵圆孔瓣:第一隔覆盖卵圆孔处,薄
3、静脉窦的演变 、
出生前 特点 脐动脉 脐静脉 静脉导管 卵圆孔分流 动脉导管 出生后 改变 脐动脉 脐静脉 静脉导管 关闭 卵圆孔关闭 动脉导管闭锁 脐外侧韧带 肝圆韧带 静脉韧带 卵圆窝 动脉韧带
4、动脉干和心球的分割 、
局部内膜增厚 位置相对 螺旋状纵嵴 动脉球嵴 向心室延伸 靠拢融合 螺旋状隔膜 主动脉肺动脉隔
动脉干和心球 主动脉肺动脉隔 升主动脉 左侧 背侧 右边腹侧 肺动脉干 右侧 腹侧 左边背侧
5、心室的分割 、 胚4周末: 周末: 周末 肌性室间隔——心室尖部底壁向心内膜 心室尖部底壁向心内膜 肌性室间隔 垫方向生长的半月形肌性纵隔
右侧
第5对——退化 对 退化 近侧端 内侧) (内侧) 第6对 对 远侧端 外侧) (外侧) 左:动脉导管 主动脉弓的通道) (胎血左肺动脉 主动脉弓的通道) 出生后未闭锁 动脉导管未闭 左、右肺动脉近侧部 右:退化
四、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1.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最常见) 卵圆孔未闭(最常见):第二孔过大 第二隔发育不全 心内膜垫缺损 2.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膜性室间隔缺损 左动脉球嵴 任何 高位缺损) (高位缺损) 右动脉球嵴 部分 最常见 心内膜垫 异常 肌性室间隔缺损(低位缺损) 肌性室间隔缺损(低位缺损)
左、右心房 右心室, 右心室,
心球近侧段并入原始心室, 心球近侧段并入原始心室,扩大 原心室 左心室
房室管:心房、心室间缩窄更明显, 房室管:心房、心室间缩窄更明显, 在房室间形成一条狭窄通路 胚5周,初具成体心脏外形 周
(二)心脏内部的分割(胚4—5周) 心脏内部的分割( 周
1、房室管的分割: 、房室管的分割: 房室管内壁心内膜增厚 背侧 腹侧 背心内膜垫 腹心内膜垫 融合 心内膜垫 左房室管 房室管 右房室管
周边细胞变扁
中央细胞变圆 游离 原始内皮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原始血细胞) (原始血细胞) 原始毛细血管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卵黄囊壁 体蒂 绒毛膜
胚外中胚层 相互 联络 胚外毛细血管网
胚内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内皮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胚内毛细血管网
(二)心管的发生(胚3周) 心管的发生( 口咽膜头侧脏壁中胚层 生心区) (生心区) 出现空隙 间充质增生 背侧) 腹侧) (背侧) (腹侧) 心周体腔 围心腔) (围心腔) 生心板 (2条) (2条) 侧褶 1条心管 心管
心包腔
背侧) 围心腔(背侧) 腹侧) 心 管(腹侧)
头褶 心 管(背侧) 背侧) 腹侧) 围心腔(腹侧)
(三)血管的发生 原始动脉 融合 腹主动脉( 对 腹主动脉(1对) 主动脉囊 弓动脉 (6对) 对 卵黄动脉 背主动脉( 对 背主动脉(1对) 背节间动脉 尿囊动脉
脐动脉
原始静脉 卵黄静脉 (1对) 对 脐静脉 (1对) 对 前主静脉 总主静脉( 对 总主静脉(1对) 后主静脉
胚外毛细 血管网 胚3周末
胚内毛细 相互通连 血管网
胚早期 胚体循环 三套 尿囊循环 卵黄囊循环 循环
二、心脏的发生
(一)
1条心管 2个缩窄 3个膨大 ( 头 尾)
心脏外形的改变
心球 (头侧延伸 动脉干) 动脉干) 心室 左角 心房 尾部 静脉窦 横部 膨大 右角
3个缩窄 4个膨大
心球 心 室 心 房 静 脉 窦 横部 右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