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10章讲义

合集下载

2015届高中物理原子物理讲义

2015届高中物理原子物理讲义

2015届高中物理原子物理讲义基础知识讲解一.波粒二象性1.能量量子化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粒子波动性二.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原子核式结构3.波尔氢原子模型4.光谱三.原子核1.原子核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人工核反应4.核力与结合能5.核裂变与核聚变习题精选波粒二象性1.红光和紫光相比()A.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B.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C.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D.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2.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A.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3.用某种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铯、锌、铂三种金属,从铯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2.9eV,从锌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4eV,铂没有光电子射出,则对这三种金属逸出功大小的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铯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 B.锌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C.铂的逸出功最大,铯的逸出功最小 D.铂的逸出功最大,锌的逸出功最小4.当具有5.0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5eV 。

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A .1.5eVB .3.5eVC .5.0eVD . 6.5eV5. 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 .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C .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D .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6.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 .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 .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7.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A .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B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 .麦克斯韦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8.一金属表面,爱绿光照射时发射出电子,受黄光照射时无电子发射.下列有色光照射到这金属表面上时会引起光电子发射的是( )A .紫光B .橙光C .蓝光D .红光9.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就应A .改用红光照射B .增大绿光的强度C .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 .改用紫光照射10、频率为v 的光子,德布罗意波长为λ=h/p ,能量为E ,则光的速度为 ( )A .E λ/hB .pEC .E/pD .h 2/Ep11、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一项是奖励美国科学家贾科尼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晶俊发现了宇宙 X 射线源. X 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 X 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 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以 E 和 p 分别表示 X 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则( )A.E=h λc ,p=0B.E= h λc ,p= h λc 2C. E= hc λ ,p=0,D.E= hc λ ,p= h λ12.如下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在A 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原子物理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原子物理

原 子 物 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

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

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

由此可得两点结论: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

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九年级物理第10章知识点与重点解析

九年级物理第10章知识点与重点解析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准备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10.1-1和图10.1-2中的两幅图)[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生]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新课教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师]奇妙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现,大家认为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各种各样的物质.[师)对,这些物质包括很多,从“小”的说,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大”的说,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这是同学们知道的天文知识.[生]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运动.[师]总结得很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已经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广阔的宇宙.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生]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想想议议][师]:如果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然后我们把碎片再分割.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生]如果能一直分割,分到最后还是玻璃吗?[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教师出示).这块冰糖能不能无限分割下去呢?同学们讨论并请大家大胆发表你的看法.[生]糖是甜的,开始分割时糖仍是甜的.如果继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没有甜味的时候,就不再是糖了.[师]讲得非常好.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生]在分割玻璃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说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呢?[生]我觉得是可以的.[师]组成玻璃杯的是玻璃分子,组成糖的是糖分子.[生]也能说组成水的是水分子.[师]非常正确.现在谁可以告诉大家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师]什么是分子呢?[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做分子(molecule).[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态.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生]我知道,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些在小学学过.[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呢?[生]教室的门、黑板、桌、椅都是固态.[生]我们喝的水、牛奶、饮料都是液态.[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是气态,氢气、氧气等都是气态,[师]物质的不同状态各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来区分它们呢?[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杯子,还有一些水,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将杯子拿在手中展示给同学们)[师]这个杯子是液体还是固体?[生]固体.[师]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圆柱体.[师]那么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把杯子倒过来)看形状变了没有?[生]没有,还是圆柱体.[师]那么它的体积变了没有?[生]没有.[师]同学们说固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师]总结得很好.[继续演示]老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上盖子[师]现在我往杯子里加满水,大家看:现在杯子不动,那么水有没有一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也是圆柱体.[师]那么这杯水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边讲边演示)现在,我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同学们观察,水的形状改变了吗?[生]改变了.[师]水的体积改变了吗?[生]水还是刚才那么多,体积不变.[师]因此,我们又可以发现液体有什么特点呢?[生甲]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生乙]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同学们能不能讨论一下气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对于气体,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圆形的空气,也没有听说过有方形的空气,说明空气并没有固定的形状.[生]我们也没有听过有一杯空气、一盆空气的说法,所以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生]气体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同学们考虑,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我们认为某一种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变化的,如水在很冷时能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水开了后还会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生]我们在第一册中学过的物态变化,说明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都是可以转化的.[师]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会怎么变化呢?[想想议议][师]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吗?[生]我知道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肯定是增大的.比如水沸腾时,蒸气满屋子都是.[生]我认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是减小的.点燃蜡烛时,火焰周围的液体满满地,甚至会流出来成为烛泪,但吹灭蜡烛后,液体凝固后中间会凹下去.[生]我也在电视上看到过炼钢厂钢水凝固成钢锭时,凝固面是凹陷的,因此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会变小.[生]我觉得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不一定要减小.比如水变成冰时体积是变大了.[师]同学们讲得都有道理.有一点同学们没有异议,就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内容及图10.1-6,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生]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生]固体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就像现在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大家周围空间很小,并且相互之间有力的作用,因此固体的形状比较固定时,体积也是固定的.[生]液体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下课后同学们的运动.虽然可以活动一下,但终究不出学校的范围,这就是液体分子虽可运动,但还是有约束力的,因此液体有流动性,但总会保持一定的体积.[生]气体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放学乱跑的学生,最后可跑到很远的地方,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生]看来,分子的排列对物质的存在形态影响很大,但分子又由什么组成的呢?4.原子结构(教师出示原子结构模型图)[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放录像]原子的组成.[师]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会为认识世界的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科学世界][师]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纳米科学技术”,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宇宙基本由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星系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进一步深化了物质的存在形态,并且阐述了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的特征及微观模型,了解了组成物质世界的分子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列举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不要怕错误,贵在让学生积极参与.2.银河系很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速c=3×108m/s.1光年=3×108 m/s×365×24×3600 s=9.64×1015m.3.略4.略宇宙及微观世界宇宙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特点微观模型五、课后提升1、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

原子物理第十章

原子物理第十章

第十章 原子核一、学习要点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质量数A和电荷数Z;(2)核由A个核子组成,其中Z个质子(p )和N=A-Z个中子(n );(3)原子核的大小:R=r 0A 1/3 , r 0≈ (1.1~1.3)⨯10-15 m ,ρ=1014 t/m 3═常数(4)核磁矩:I p I P m e g 2=μ, 核磁子B p m e μβ183612≈=η (5)原子核的结合能、平均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曲线 E = [Zm p +(A -Z)m n -M N ]c 2=[ZM H +(A -Z)m n -M A ]c 2, 1uc 2=931.5MeV ,A E E =2.核的放射性衰变:(1)α、β、γ射线的性质(2)指数衰变规律:t e N N λ-=0 ,t e m m λ-=0 ,λ2ln =T ,λτ1=放射性活度:000,N A e A A t λλ==- (3)放射系(4)α衰变(位移定律、衰变能、条件、核能级)(5)β衰变:β能谱与中微子理论;β-衰变、β+衰变、轨道电子俘获(EC )(K 俘获)(位移定则,衰变能,条件,核能级等)(6)γ衰变:γ跃迁、内转换;3.核力:性质、汤川秀树π介子理论;4.原子核结构模型:(了解)(1)液滴模型(2)外斯塞格质量(结合能)半经验公式(3)壳层模型5.核反应(1)守恒定律(2)核反应能及核反应阈能及其计算(3)核反应截面和核反应机制(4)核反应类型(5)重核裂变(裂变方程、裂变能、裂变理论、链式反应)(7)轻核裂变(聚变能、热核聚变的条件、类型等)二、基本练习1.选择题:(1)原子核的大小同原子的大小相比,其R 核/R 原的数量级应为:A .105 B.103 C.10-3 D.10-5(2)原子核可近似看成一个球形,其半径R 可用下述公式来描述:A .R =r 0A 1/3 B. R =r 0A 2/3 C. R =3034r π D.R=334A π (3)试估计核密度是多少g/cm 3?A.10;B.1012C.1014 D .1017(4)核外电子的总角动量η6=J P ,原子核的总角动量η12=I P ,则原子的总角动量()η1+=F F P F ,其中F 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其取值为A.4,3,2,1;B.3,2,1;C.2,1,0,-1,-2; D .5,4,3,2,1(5)氘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1.11MeV ,氦核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为7.07 MeV .有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A.放出能量23.84 MeV; B .吸收能量23.84 MeV;C.放出能量26.06 MeV;D.吸收能量5.96 MeV,(6)由A 个核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结合能为2mc E ∆=∆,其中m ∆指A.Z 个质子和A-Z 个中子的静止质量之差;B.A 个核子的运动质量和核运动质量之差;C. A 个核子的运动质量和核静止质量之差;D. A 个核子的静止质量和核静止质量之差(7)原子核平均结合能以中等核最大, 其值大约为A.8.5~7.5MeV ;B.7.5~7.7MeV ;C.7.7~8.7MeV ;D.8.5~8.7MeV(8)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随A 的变化呈现出下列规律A.中等核最大,一般在7.5~8.0 MeV ;B.随A 的增加逐渐增加,最大值约为8.5 MeV ;C . 中等核最大,一般在8.5-8.7 MeV ; D.以中等核最大,轻核次之,重核最小.(9)放射性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是t e N N λ-=0,式中N 代表的物理意义是A. t 时刻衰变掉的核数;B. t=0时刻的核数;C . t 时刻尚未衰变的核数; D. t 时刻子核的数目.(10)已知某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为2年,经8年衰变掉的核数目是尚存的A.5倍;B.10倍;C.4倍;D.8倍.(11)8536Kr 样品的原子核数N 0在18年中衰变到原来数目的1/3, 再过18年后幸存的原子核数为A .N 0/9; B. N 0/2; C. N 0/3; D. N 0/6.(12)若以居里为单位,在t 时刻有N 个核,其衰变常数为λ的核素的放射性强度为A. λN /3.7⨯1010 ;B. λN ⨯3.7⨯1010;C. λN ;D. λNe -λt .(13)天然放射性铀系的始祖元素是23892U,最后该系形成稳定的核是20682Pb,那么铀系共经过多少次α衰变?A.59;B.8;C.51;D.10.(14)在α衰变过程中,若α粒子质量为M α ,反冲核质量为M r ,则衰变能E 0和α粒子的动能E α有如下关系 A.⎪⎪⎭⎫ ⎝⎛+=r M m E E αα10; B. ⎪⎪⎭⎫ ⎝⎛-=r M m E E αα10; C. ⎪⎪⎭⎫ ⎝⎛+=ααm M E E r10; D. ⎪⎪⎭⎫ ⎝⎛-=ααm M E E r 10.(15)在β衰变中从能,量或静止质量角度考虑能发生β+和K俘获的关系是:A.能发生必须能发生K俘获B.能发生不一定能发生K俘获C.能发生k俘获必能发生D.还要考虑其他条件才能判断(16)发生β+衰变的条件是A.M(A,Z)>M(A,Z-1)+m e;B.M(A,Z)>M(A,Z+1)+2m e;C. M(A,Z)>M(A,Z-1);D. M(A,Z)>M(A,Z-1)+2m e(17) 发生β-衰变的条件是A.M(A,Z)>M(A,Z+1)+m e;B.M(A,Z)>M(A,Z+1)-m e;C.M(A,Z)>M(A,Z+1);D.M(A,Z)>M(A,Z+1)+2m e.(18)已知74Be的原子量为7.016290, 73Li的原子量为7.016004,从能量角度74Be:A.能发生β+衰变也可能发生K俘获;B.仅能发生β-衰变;C.仅能发生K俘获; D.仅能发生β+衰变.(19)γ衰变中的内转换电子的产生原因是:A.核放出的γ射线使原子壳层中的电子被击出;B.核的电磁场与壳层电子的相互作用而释放电子;C.由壳层电子跃迁产生的γ射线再将另一电子击出;D.同俄歇电子产生原因相同(20)在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下述过程可产生俄歇电子A.β-和γ跃迁;B. β+和K俘获;C. K俘获和内转换(内变换);D.内转换和β-(21)以下五个试验:1.X射线,2.内转换, 3.康普顿效应,4.光电效应,5.俄歇电子. 问那两个可证实K俘获过程的存在:A .1 和2B .4和2 C.1 和3 D.1 和5(22)历史上发现的第一核反应是:A .P+73Li→242He为吸能反应; B. α+147N→178O+p为放能反应;C.p+73Li→242He为放能反应;D. α+147N→178O+p为吸能反应.(23)历史上利用人工加速所产生的第一个核反应方程是:A.147N(α,p)178O,为放能反应; B .147N(α,p)178O,为吸能反应;C .73Li(p, α)42He,为放能反应; D. 73Li(p ,c)42He,为吸能反应(24)在核反应63Li+21H→242He中,已知反应能为22.4MeV,测得21H的能量是4.0MeV若生成的两个粒子能量相等,其数值为:A.9.2MeV; B.26.4MeV; C.13.2MeV; D.18.4MeV.(25)在核反应94Be+11H→95B+01n中反应能为-1.84MeV,入射电子的阈能为:A.0MeV;B.1.66MeV;C.1.84MeV;D.2.04MeV;(26)用能量为1.15MeV氘粒子引起11B(d,α)9Be反应,在方向测得出射粒子能量为6.37MeV,则反应能为:A.6MeV B. 8.03MeV C .4MeV D.4.03MeV(27)已知核2H、3H、4He的比结合能分别为1.11MeV、2.83MeV、7.07MeV,则核反应2H+3H、→4He+n的反应能为A.3.13MeVB. 17.56MeVC.-3.13MeV D .–17.56MeV(28)一个235U发生裂变,其裂变碎片的质量数为下列哪一组几率最大?A.118 ,118;B.72 , 162 ;C. 96, 140 ;D.118,72.(29)235U核吸收一个热中子之后,经裂变而形成13954Xe和9438Sr核,还产生另外什么粒子?A.两个中子;B.一个氘核;C.一个氘核和一个质子;D.三个中子.(30)一个235U 吸收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为A.8MeV ;B. 100MeV ; C .200MeV ; D.93.1MeV.(31)核力的力程数量级(以米为单位)A .10-15; B. 10-18; C.10-10; D. 10-13.(32)下述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核力具有饱和性;B.核力与电荷有关;C.核力是短程力;D.核力是交换力.(33)核力具有以下性质:A.是具有饱和性的交换力;B.大小与电荷有关;C.仅仅有有心力;D.μ子是核力场中的量子.(34)汤川介子理论认为核力是交换下列粒子而产生:A.电子和中微子;B. μ±;C.π±,π0;D.胶子2.简答题(1)解释下列概念:、核衰变能、核反应能、裂变能、聚变能、链式反应、热核反应、核反应阈能、、K 俘获、俄歇电子、内转换、. 内转换电子.(2)何谓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强度?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如何?(3)β能谱有何特点?如何解释?(5)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曲线有何特点?(6)某原子X A Z 的质量小于Y A 1Z -的质量,但大于Y A 1Z '+的质量,从能量的角度考虑,该核能发生何种衰变?4.计算题(1)算出73Li (p, α)42He 的反应能.已知:11H :1.007825u, 42He:4.002603u, 73Li:7.015999u.(放能:17.35MeV )(2)第一题中,如果以1MeV 的质子打击Li,问在垂直于质子束的方向观测到42He 的能量有多大?(9.175MeV )(3)以能量E 1=0.6MeV 的氘核轰击氘靶放出中子:(a)写出这时发生的核反应式;(b)由氘核放出的中子方向与氘核入射方向垂直时,试计算中子的能量E 2?(2.58MeV)(5)用中子撞击Al 2713靶时,可分别发生飞出质子和光子的反应,(1)试分别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已知M (27,13)=26.981530u ,M (27,12)=26.984343u ,M (28,13)=27.9811912u ,M (1,1)=1.007825u ,m n =1.00865 u ,分别计算两种核反应的反应能,并计算有关阈能.(7)14C 的半衰期为5500年,写出14C 的衰变方程. 如果生物体死后就再没有14C 进入体内,现在测得一棵死树的14C 放射性强度为活树的1/3,试估算该树已死了多少年?(1998中科院)8、证明Be 74衰变为Li 73只可能通过轨道电子俘获的方式,而不可能通过+β衰变方式。

原子物理学(第十章)

原子物理学(第十章)

3
原子物理学
第十章
原子核
10.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2、原子核的质量 原子核有质量。对原子核的描述或进行某些计算时, 原子核有质量。对原子核的描述或进行某些计算时, 往往用整个中性原子的质量数值。 往往用整个中性原子的质量数值。原子的总质量等于原 子核的质量加核外电子的质量,再减去相当于电子全部 子核的质量加核外电子的质量, 结合能的数值。 结合能的数值。所以由原子总质量可以算出原子核的质 量。以后谈到原子质量都指中性原子的总质量。 以后谈到原子质量都指中性原子的总质量。
11
原子物理学
第十章
原子核
10.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5、原子核的角动量 原子核的角动量可以从原子 光谱的超精细结构、 光谱的超精细结构、或从分 子光谱测得。表10.2中开 子光谱测得。 10. 列了一些原子核的I 列了一些原子核的I值。可 以看到,具有偶数质量数A 以看到,具有偶数质量数A 的原子核的I值都是整数, 的原子核的I值都是整数, 奇数质量数的原子核的I 奇数质量数的原子核的I值 都是半整数。 都是半整数。
原子物理学
第十章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体,研究这个中心体的特性、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体,研究这个中心体的特性、 结构和变化等问题的一门科学称为原子核物理学。 结构和变化等问题的一门科学称为原子核物理学。 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 原子核的结构、核力、核反应等问题的研究, 原子核的结构、核力、核反应等问题的研究,这些是涉 的研究 及物质结构的基本问题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自然, 及物质结构的基本问题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自然, 掌握自然规律,为更多地利用自然开辟道路的; 掌握自然规律,为更多地利用自然开辟道路的;另一个 方面是原子能和放射性的应用。 方面是原子能和放射性的应用。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有密 切联系,是互相推动前进的。 切联系,是互相推动前进的。对原子核的研究在理论上 和应用上都有重要性。 和应用上都有重要性。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没有 用到下列哪项原理( C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α粒子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7.【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解析 A.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 偏转,即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A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 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 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B在α粒 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C.绝大多数α
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
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
这个现象说明 ( C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1.解析 把加热后的细管推进粗管,减小了PPR管分子 间的距离,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使两根管子很难 被拉开了,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物理
配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下册
目 录
CONTENTS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归纳与应用
01 本章思维导图 02 中考真题链接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2022·徐州)如图10-1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
这些谐振子只可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中,
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
可具有任意值。
黑体内的驻波
Planck假设:振子振动的能量是不连
续的,只能取最小能量ε0 的整数倍 ε0, 2ε0, 3ε0, …, nε0, 即 E =nε=nhv , 其 中
n=1,2,3…称为量子数,式中h为一个
e
e +
能量辐射损失
4
原子稳定性困难(续)
r
核 离心力与库仑力平衡 式
me
v2 r
Ze2
4 0r2
模 角动量 型
L mevr
的 困 难
经典电动力学,单 位时间内辐射能量
P
2 3
1
4 0
e2 c3
a2
2 ( 1 )7
3 4 0
e2 c3
me2
(Ze2 )6 L8
动能耗尽
P
1 2
mev2
电子加速运动辐射电磁波,能量不断损失,电子回转半径
瞬时性问题 按经典理论,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能量,需要有
一定的时间来积累,一直积累到足以使电子逸出金属
表面为止.与实验结果不符 .经典的驰豫时间50min,
光电效应的不超过1ns
27
二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1) “光量子”假设 光子的能量为 h
(2) 解释实验
爱因斯坦方程 h 1 mv2 W
2
31
光源
分光器
记录仪
棱镜摄谱仪示意图
32
(三)光谱的类别
光谱分类
线状谱 带状谱
连续谱
原子谱. 如:钠灯 分子谱
固体.如:白炽灯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

《原子物理学》讲义教 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参考教材:褚圣麟《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第一版作者简介: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195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副主任。

此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

又受原本只有王室成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聘请,于2001年出任该校第六任校长。

2004年兼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

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原子”层次。

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原子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导致量子理论的发展,而量子力学又使原子物理学得以完善。

《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是在经典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之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以力、热、光、电磁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微观机制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同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中三个递进的结构层次,为学习量子力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智能方面的培养,力求讲清基本概念,而大多数问题需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去掌握。

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

本课程原则上采用SI 单位制,同时在计算中广泛采用复合常数以简化数值运算。

[通常用0A (cm A 80101-=)描写原子线度,用fm (m fm 15101-=)描写核的线度,用eV 、MeV 描述原子和核的能量等。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及答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液、气态物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是由于物 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固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小,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 有规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 近振动(图10-2-2甲).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6.解析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说 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杨花柳絮随 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 子的运动,故C正确.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 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 烈.
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停地运动.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
的现象.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的是( A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解析 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 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打开酒精瓶盖可以 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夏日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 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是糖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第十章原子核物理教案

第十章原子核物理教案

《原子物理学》课程章节教案注:1.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章节教案首页;2.教案或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95αβγ三种射线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磁场中发生不同的偏转铅室放射源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氦原子核)电离作用最大,贯穿本领最小。

(电子流)电离作用较大,贯穿本领较大。

:不带电(光子流)电离作用最小,贯穿本领最大。

放射衰变现象,电子,X 射线是十九世纪末的三大重要发现,揭开了近代物理的序幕;提供了原子核内部运动变化的许多重要信息。

(二)放射性衰变规律:放射衰变规律:放射衰变是一种自发地过程遵从统计规律: N=N 0e562)核力是一种短程力0.5U (R )r ( fm )两个核子之间势能曲线两个核子之间的势能如图所示核子间距离核子间势能小于0.4~0.5fm强排斥力在1~2fm 间较强的吸引力在2~4fm 间较弱的吸引力在4~5fm 以上消失3)核力是具有饱和性的交换力一个核子只与周围几个核子发生作用,而不是与核内其它作用。

通过交换π介子发生作用。

4)核力与核子的电荷状态无关核内质子与中子之间,质子与质子,中子与中子之间,都具有相同的核力,不同类型核子之间的核力F Pn ,F nn ,F PP 是相同的,与核子的电荷状态无关,称为核力的电荷无关性 。

例如;3He与3H结合能之差为0MeV e V 72.012≈=79A E 11α=⎪⎩⎪⎨⎧-==-奇奇核奇偶核偶偶核101;2155δδαA E 正常数4)(44;22ααA Z AE --=正常数231533233;γααeA Z E =-=-202224;32πγσαα=-=A E (5)奇偶能:(4)对称能:(3)库仑能:(2)表面能:(1)体积能:外斯塞格由液滴模型出发,得到结合能半经验公式3. 结合能半经验公式α1为比例常数α5为正常数2 . 基本思想原子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不可压缩的“核液滴”,其中每个核子相当于液滴中的分子,由于核内质子带正电,所以又把原子核看作带电的液滴。

原子物理学全套精品课件

原子物理学全套精品课件

发现电子——汤姆逊栆糕模型——卢瑟福的 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模型——无法解释大 角散射——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由卢瑟 福模型进一步推出散射理论——散射理论被实验 验证——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正确。
三、学习原子物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掌握原子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事实提出合理的假设,看这个 假设能否说明实验事实或与进一步的实验 事实相符或由此推出较深的理论,由进一 步的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是一个理 论与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绪论
一、原子物理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学时: 48
考试成绩构成说明: 期末考试成绩: 70% 30% 平时成绩(作业、出勤、学习态度、课堂提问):
二、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
1、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原子物理学属于近代物理学课程,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原子 层次内: (1)由什么组成; (2)各种组成成分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 (3)各物质是怎样的运动形态。 等理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一门科学。
原子的半径r= 10-10m ∴研究的空间在10-10m数量级以下。
这导致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 体现就是量子化现象。
2、研究内容:(原子物理、核物理) (1)原子物理部分: 从原子光谱入手研究价电子的运动规律 从元素周期律和X射线入手研究内层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
(2)核物理部分 主要研究核的整体性质如:核力、核模型、核衰变、核反应、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及基本粒子的相关知识。
四、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1、古代的原子论: (1)古希腊的原子论 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留基伯 (Leucippus)和他的学生得莫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 物质结构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学说。他们认为物质是由 许多极小的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这只是一种假设没有试验依据。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第一章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P3~5)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

(P6)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核力半径>电荷半径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434ππ==4、核力的特点。

(P14)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3.核力具有饱和性;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

(P8)结合能:),()1,0()()1,1(),(),(2A Z Z Z A Z c A Z m A Z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

(P17)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解剖”原子》教案及说课材料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解剖”原子》教案及说课材料沪粤版

“解剖”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猜想、学法指导:观察和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应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设计思路:介绍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过程中迈出飞跃性的一步的过程,即人们从开始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从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从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包括著名的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进一步提出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了解原子核内还有质子和中子。

本课总体设计思想是: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及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展示原子核式模型提出的背景和过程,在科学史实展示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阴极射线管、α粒子散射实验、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等课件。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引入提问:你知道的最小的东西是什么?请同学们比赛一下,看谁说的最小?:上一节我们学了分子,分子已经很小了,它的直径大约是10-10m,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能不能将这种微粒再分割呢?化学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原子。

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 & n2 0,1,..., n ml 1
nF n1 n2 n 1, n 2,...,0,..., n 1
nF t 0
z t 0 ; nF d 0
z d0
若: 'EStark t 'EFineStructure
'EStark
6.402 u105 E nnF Z
其中:Z为类氢离子核电荷数,能级分裂'E以cm-1
2ms2 ml2 2ms1 ml1 PB B
> @ hQ c hQ 0 2 ms2 ms1 ml2 ml1 PB B
'ms ms2 ms1 0 'ml ml2 ml1 0,r1
跃迁规则
例:钠黄光D双线2P1/2,3/2o2S1/2在外磁场中分裂

& B
eB 2me
gsSz

gl Lz
2ms

ml
e!
2me
B
'E 2ms ml PB B
无磁场 有磁场
hQ 0 E2 E1
E2c E2 2ms2 ml2 PB B E1c E1 2ms1 ml1 PB B
hQ c E2c E1c E2 E1
正常塞曼效应: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作用下一分为三, 且彼此间隔相等。
例:镉原子的6438.47Å谱线(1D2o1P1)在外磁场中的 分裂。
无磁场 1D2
有磁场
mj mjgj
2
2
1
1
0
0
-1 -1
-2 -2
6438Å
1 P1 光谱
1
1
0
0
-1 -1
V - S V+
1
讨论: (1)
Qc
¨§ ¨
e 4Sme
七、运动电场*
当原子(或离子)在磁场中高速运动 Stark效应
设:带电粒子电量q,磁场
o
B,速度
v,o 洛仑兹力f
o
& f
qv&
u
& B
粒子坐标系中:粒子受力
&& f qE
运动电场
& E
v&
u
& B
假设:粒子的
v&
A
B&,
& B
单位G,E为V/cm,'E为cm-1
E 300 v B c
塞曼效应造成的分裂:
量上移,'E为正;反之为负。
例:氢原子
E=500V·cm-1
分裂
n=2
粗结构内 j=1/2,l=0, 1 (s,
p)简并
上下两条
外电场
'E Stark 2 u 3.7 u 10 2 cm 1 'E Stark 'E Fine
j=3/2,l=1;所以不存在线性Stark偏移
注意:上面讨论中 'EStark v E外电场
于是: E 300B 2Ek Mc 2
当运动粒子速度很高时,必须用到相对论关系。于是: E EJ 300B
E{v c
1
¨¨©§
E0 Ek E0
¸¸¹·2

E0
M 0c2; J {
1 1 ¨§ v ¸·2
©c¹
例:1 MeV的He+束,当B=7000G时,E=48650V/cm, 若:n=3, 则:'Es/'Ez=14.4
§4-5 塞曼效应 (均匀外磁场较弱) 一、实验发现(Normal Z. E. 1896, Abnormal Z.E. 1897)
无磁场
ABo方向 观察
o
‖且BBo方指向向 观察者
6438Å
ABo
o
‖B
ABo
V - S V+
48 Cd 1D2 o1P1 正常三重线
5896Å
5890Å
V - S S V+
(iii) r ~ 10-18m 没有发现电子存在任何结构
六、斯塔克(Stark)效应*(外电场) 1913年
具有偶极矩D的体系,在外电场E中的势能为:
U

& D

Ε&
Dz E
取E为z方向
& D
e¦ r&i
er&
i
r-i为第i个电子相对于核 的平均位置矢量,r-为总
Dz ez
的平均合成矢量,z-为r在z轴上的投影。
mj1
3/2
1/2 -1/2 -3/2
V-
S
V+
例:钠原子黄色双线2P1/2,3/2o2S1/2在外磁场中分裂
2P1/2,3/2和2S1/2的gj因子和mjgj值
原子态 2P3/2 2P1/2 2S1/2
gj
mj
mjgj
4/3
r1/2,r3/2 r2/3,r6/3
2/3
r1/2
r1/3
2
r1/2
r1
z E外电场
线性Stark效应 类氢离子特有
3. 中等强度外电场(非线性Stark效应)
若:E外电场=E外电场z~ E内电场v n-2 且: 'EStark | 'EFineStructure v n3
z E 0 0
z E外电场
例:钠原子D线的Stark分裂 E=2.5u105V·cm-1
2P3/2o2S1/2 mj
mj2gj2 mj1gj1
+3/2 +1/2 -1/2 -3/2 +6/3 +2/3 -2/3 -6/3
+1 -1
mj2gj2- mj1gj1 -5/3 -3/3 -1/3 1/3 3/3 5/3
'Q (-5/3 -3/3 -1/3 1/3 3/3 5/3) L
2P1/2o2S1/2 mj
于是: U e E z
关键是: z ? 定量分析 量子力学
定性分析:氢原子为例
1. 强外电场
若:E外电场=E外电场z<<E内电场
n,ml ,ms
好量子数
zz0
l 不确定
引入新量子数 n1, n2 , ml 代替原 n,l,ml
n n1 n2 ml 1
ml 0,1,..., n 1
Q L 14GHz B
2)
o
S,
o
L

o
J
的旋进频率'Q
例:钠的D双线,'O=6Å、'Q=(c/O2) 'O=5u1011Hz
'Q !!Q L 'Q Q L
“弱场”—塞曼效应 “强场”—帕邢-巴克效应
1.
理论计算
'E P&
& B
P&s

P&l

& B
e
2me
& gsS

& gl L
'Ez PB B 4.67 u105 B
线性斯塔克效应造成的分裂:
'Es
6.40 u105 E nnF Z
于是
'Es 'Ez
1.37 nnF ¨§ E ¸· Z ©B¹
若: v/ct1/300,那么类氢离子高n能级,以及大多 数低Z类氢离子的低n能级,运动电场的斯塔克 效应是主要的
6
高速粒子的速度与动量关系: v 2Ek c Mc 2
式中: L
eB 4Sme 洛仑兹单位(拉摩频率)
例:钠原子黄色双线2P1/2,3/2o2S1/2在外磁场中分裂
四、格罗春(Grotrain)图
问题:在能级图上画出满足选择规则的塞曼支能级间 的跃迁不太方便,引进格罗春图
mj2 5/2
3/2
1/2 -1/2 -3/2 -5/2
设:
E2 j2=5/2 o E1 j1=3/2
V - V - S S V+ V+
Na 2P1 o2S 1
2
2
Na 2P3 o2S 1
2
2
反常花样
塞曼效应:光源在磁场中所发光谱的谱线会分裂成几条, 且每条谱线的光都是偏振的。
二、正常塞曼效应(Peter Zeeman 1896
s1
s2
0 )
g j1 g j2 1
1. 理论解释
1) 'E
P&
为单位,电场E以V·cm-1为单位。
例:氢原子
E=105V·cm-1
n=3 分裂成五条 'E 19.2cm1 ! 'EFine 0.162cm1
n=2 分裂成三条 'E 12.8cm1 ! 'EFine 0.456cm1
Unit(6.4024cm-1)
5
2. 弱外电场
若:E外电场=E外电场z>>E内电场
P-B效应:
3S态 ms=r1/2, ml=0 双分裂
ms=1/2, ml=-1 简并
3P态 ms=r1/2, ml=0, r1/2 六分裂 ms=-1/2, ml=1 五分裂
观察:
不考虑 L-S 耦合,光谱分裂成三条等间谱线 3P双层结
考虑 L-S 耦合, 光谱分裂成五条谱线
构完全消失
讨论:
1) 外磁场的“强弱”是相对的,关键看QL和'Q之比
(ii) 相对论量子力学(狄拉克)
自旋 g=2
实验:1947 库什-弗利(P.Kusch & H.M.Foley) g与2有一点偏差
理论:施温格(J.Schwinger) 电子不是孤立的,电子本身带电产生的电磁 场对电子本身也有作用,这种作用称为自能。 量子电动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