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实践的类型和评价标准

城市设计实践的类型和评价标准

从城市设计实践方面看,已故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爱坡雅在概括美国1960~1980年的城市设计实践经验时,曾根据这些实践开展的不同取向和专业性质,将城市设计划分为3种类型:开发型(Development)、保育型(conservation)和社区型(community)。

每一类的实践工作都有其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动机和工作内容。

这种大致的分类对概括总结中国今天的城市设计实践的开展和推进有一定的启示。

当然,实际的城市设计项目.往往是它们的结合。

如美国丹佛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我国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王建国主持的广州市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和南京城东干道城市设计等项目都涵盖了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内容。

1、开发型城市设计此类城市设计是指城市中大面积的街区和建筑开发、建筑和交通设旆的综合开发、城市中心开发建设及新城开发建设等大尺度的发展计划.其目的在于维护城市环境整体性的公共利益。

提高市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品质。

开发型城市设计实施通常是在政府组织架构的管理、审议中实现的。

如华盛顿中心区的城市设计,英国新城开发建设,巴黎德方斯地区城市设计和开发建设上海浦东陆家嘴城市设计,横滨未来港湾21世纪城市设计,日本东京新宿、池带、涩谷副中心地的开发设计等,以及规模更小一些的街区城市设计,如日本惠比寿花园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等。

以横滨“未来港湾21世纪”城市设计为例,1960年代开始筹划,1983年开始实施的横滨“未来港湾21世纪”城市设计计划,是一个典型的分区级的、开发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这一地区原是三菱横滨造船厂和铁路货运站所在地,,在横滨城市总体规划中,这一总面积达1.86km2的地区被确定为未来横滨新的城市中心,并将横滨站周边地区和关内、伊势佐木町地区连成一片(图2.69-图2.71)。

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这一地区建设了许多著名项目,其中包括1993年落成的,由三菱地所和美国建筑师Stubbins合作设计的横滨地标塔(Landmark)。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控制实施研究——静安寺庙东步行街建设成因及过程解析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控制实施研究——静安寺庙东步行街建设成因及过程解析

0 。毒 _ ∥

_
_
f o- -
。 f
4 :-  ̄ -
_
} ~ 一 ^ j
1步行街 的设计控 制内容 . 在静安寺地 区城市设计方案 中, 考虑通过位于 庙东及新九百
图 3:设 计导 引指 标 图 资料 来源 :上 海市静 安寺地 区城 市总体规 划 ( 9 1 9 5年 )
维普资讯
建 筑 科 学
SIC &TCNL YNOMQ§ CNE EH O F§AI E O G IQ TN Q : R O 】
城 市公 共空 间的设计控 制实施研 究
— —
静安 寺庙东步行街建 设成因及过程解析
张 美 靓 ( 同济 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学 院 2 0 9 ) 0 0 2
理局核发的愚 园路 17号 ( 5 庙北地块 )建设项 目选址意 见书 中, 提出 的选址 意 见包括 :建 筑高 度 2 0米以 下 ( 五层 以下 ) ,建 筑 东山墙和静 安古寺东 山墙 齐平等 。以上两 个项 目从用地边 界 图 l:改建 规划平 面图 ( 93年 ) 上 限 定 了步 行街 的西 界 面 , “ 一书 两 证 ”规 划审 批时 间均 在 19 8年 下半 年左右 。 9 直 到 20 0 0年 ,根据静安 寺地区重大项 目的整体规 划 ,对九 百城 市广场一期工程规 划用地范 围进行调整 ,扩 大九百城 市广 场一 期工程 建设用 地 ,扩 大用地 面积约 8 5 7 3平方 米 ,其 中 : 约2 0 平 方米为原上海城 建配套发展公司庙北步行街北段用地 ; 70 约65 平方米为原上海城建配套发展公司城 市肮站楼交通配套工 03 程储备 用地。静安 区城 市规划管理 局核发的 九百城市广场一期 工程扩大建 设用地规划许 可中 ,要求其扩大 的用地须 与原 有用 地 统 一设 计 , 同步 实 施 。 静安寺庙东步行街 最终作为九百城市广场 商业开发的附建项 目,由九百集 团与静安 市政 工程配套局共 同来开发 , 而不是作 图 2: 城市设 计 ( 8年 )规 划 平面 图 9 为城 市道 路广 场或 市 政设 施用 地单 独 建设 。 这种 用地 上 的调 资 料来 源 :南 京西路 ( 成都路 镇 宁路 )沿 线改建 规 划 整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这 是 一 种 利 益 调 整 的 双 赢 结 果 : ( 年 ) 1 9 9 3

静安寺交通枢纽及商业土方方案

静安寺交通枢纽及商业土方方案

编制依据1.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图2.《钱江新城南星单元D09地块综合配套设施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地基基础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国家和杭州市有关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6.其它同类工程国家和杭州市施工的技术规范、规程及条文第一篇、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工程名称:钱江新城南星单元D09地块综合配套设施工程工程地点:东临候潮路,西接姚江路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1.2基坑周边状况基坑周边均有保护建筑物、高层建筑物和管线,施工中应加强监测控制沉降,注意基坑与建筑物和管线位置关系禁止超界超限开挖,注意管线上部荷载大小减少对管线的影响,以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

第二篇、质量目标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

为此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以一次性验收100%合格达到合格等级为质量目标,争创优良标准,组织精兵强将,精心组织施工,切实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

第三篇、施工项目组织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保网络,实行各级质量责任制,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总体负责,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质量措施全面负责实施,现场技术员、质量员负责现场质量检查把关,各班组负责人负责本班组施工质量,形成三级质量检查保证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第四篇、土方工程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4.1土方施工阶段划分由于土方施工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且按本工程自身特点和总工期进度的限制,基坑土方施工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挖深第一道支撑梁底,第二阶段第二道支撑梁底,第三阶段底板底。

4.2 挖土部署1、施工期间挖土施工与支撑施工相穿插,每阶段土方施工完成不需要的机械设备立刻退场。

2、第一阶段土方施工在现场具备挖土条件时进场。

挖土设备如挖掘机应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采用普通型挖掘机、小型挖掘机等,调配好各时间段内各类型挖机的进出场。

上海静安寺城市设计导则

上海静安寺城市设计导则

上海静安寺城市设计导则一、导言上海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景点,也是上海市的重要文化遗产。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是上海市的一处文化古迹,同时也是中国佛学文化的重要中心。

因此,静安寺的城市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静安寺的日常管理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静安区的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静安寺的文化遗产,提升静安寺的城市形象,特制定本城市设计导则。

二、背景上海静安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上海市的城市规划中,静安寺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静安寺周边地区的商业化、城市更新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对静安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静安寺的文化遗产,延续其历史文化,同时又不断提升其城市形象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城市设计导则。

三、总体目标1.加强静安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提升静安寺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3.完善静安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4.促进静安寺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和融合。

四、设计原则1.保护性原则:着重保护静安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做到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2.整体性原则:着眼于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注重静安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3.文化性原则:强化静安寺的文化内涵,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4.开放性原则:打开静安寺的大门,增加外部接触和交流,提升城市服务水平;5.宜居性原则:优化静安寺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五、设计内容1.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静安寺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2.城市形象提升:推进静安寺的城市更新和街道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3.基础设施完善:改善静安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水平;4.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静安寺周边的绿化建设和环境治理,优化生态环境;5.社会管理创新:推动静安寺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加强社区参与和管理协调。

六、实施措施1.完善规划设计:根据上海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静安寺的详细规划设计;2.加强投资导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静安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多元化;3.建立管理体系:建立静安寺的城市管理和保护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管理权限;4.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对静安寺的宣传推广,扩大其知名度和吸引力;5.推动合作发展:与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合作,推动城市发展和融合。

静安寺地下枢纽

静安寺地下枢纽

三条地铁线路及站点位置示意
上海静安寺地下枢纽——项目简介Βιβλιοθήκη 综合发展、节约土地、文物保护
静安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应坚持: 节约土地资源的生态原则;
文物古树的有效保护原则。
结合地铁站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能促进城市的综合发 展,包括有序的交通组织、商业的集约系统化和地 面绿色化等。 土地资源在此要立体使用。规划特别注重地下公共 空间开发,通过地下公共空间将城市的地下要素和 地上要素整合成一体,包括地铁站、地下车库、地 下商场、地下过街道等和地上的道路、园林绿化、 商场、公和私的建筑等。 现代城市应力求城市要素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 特别要注意地下与地上空间,以及自然生态、交通 和商业等要素系统的整合。
上海静安寺地下枢纽——项目设计构思
规 划 地 下 商 业 平 面
规 划 过 街 通 道
规 划 地 下 商 业 轴 测
• 公园地下负二层建立地铁三站的持票换乘系 统 • 公园地下负一层建立地铁进站、购物和过街 的公共活动空间网络层 • 地下空间由静安公园的地下向四周扩展,组 织地下公共空间网络 • 以32棵成行古树为轴,创造地面地下结合、 地形起伏、立体化生态景观环境 • 运用下沉广场以增加地下空间的地面感
静安寺地下空间开发具体目标如下: 建立地铁R2、M6和M7三站之间的换乘体系。 组织地区有序的交通体系:以地铁站为中心组织 过街人车分流,组织公共停车与地铁换乘。 建立地铁站通勤购物体系,促进地区商业网络形 成。 构筑地下地上一体化的休闲、商业购物空间。 改建静安公园,形成立体化的生态型城市公共绿 地。
上海静安寺地下枢纽——背景简介
静安寺地区位于上海中心城 的西侧,是上海中心城西区 的中心。静安寺地区的发展 有诸多有力条件,同时存在 很多弱点,首先是商业空间 严重不足,其次是交通严重 超负荷。区域地下空间的综 合开发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静安寺地区有3条地铁线路 通过,现状R2线在静安公 园北侧设站;规划M7线在 常德路设站;规划M6线沿 华山路通过并设站。这三条 线路分别位于静安公园的北 侧、东侧和西侧,都在南京 路相交。三个地铁站的换乘 问题必然要提到议事日程。

地下空间开发(案例)

地下空间开发(案例)

案例4:日本新宿车站地下空间开发
背景
新宿(Shinjuku),素有东京副都心之称,现已成为 东京的重要商业和办公中心。由于CBD区域用地紧张 ,地下街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成具有多种城市功能 。新宿车站地下空间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交通、商业
地下空间网络 地下空间实景图
和其他设施共同组成功能相互依存的城市综合体。
环境质量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趋势总结
1
综合化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趋势是综合化,其表现首先是地下综合体的出现,其次是地下步行道系 统和地下快速轨道系统、地下高速道路系统的结合,以及地下综合体和地下交通换乘枢纽的结合 ;第三是地上、地下空间功能既有区分,更有协调发展的相互结合模式
2 分层化与深层化
随着深层开挖技术和装备的逐步完善,深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未来城市现代化 建设的主要课题。在地下空间深层化的同时,各空间层面分化趋势月来越强,分层面的 地下空间将人、车分流,市政管线、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分置于不同的层次,各种地下交 通分层设置 城市交通和“高密度、高城市化地区”城市间交通的地下化,将成 为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
运用下沉广场以增加地下空间的地面感
地下商业规划平面图 地下商业规划轴测图
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地面景观 下沉广场 地下商业
案例2: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
开发背景
北京商务中心区位于北京城东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 ,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CBD核心地区规划用地规模约4平方公 里 为使商务中心区尤其是公共设施最集中的区域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要 求在东三环路两侧的核心地带,各地块的地下公共空间要相互连通并形 成系统。主要将地下一层连通作为人行系统,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6米 。有条件的地段地下车库尽可能连通,以减少地面交通压力,同时进一 步研究建设地下输配环的可能性

静安寺建筑形体分析报告

静安寺建筑形体分析报告

静安寺建筑形体分析报告一、引言静安寺是中国著名佛教寺庙之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

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安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报告旨在对静安寺的建筑形体进行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和意义。

二、建筑背景静安寺始建于24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起初仅为一个茅草庵,后经多次修复和扩建,成为现今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

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大殿、藏经阁等,整体布局呈"伏击"形,让人一进大门即能望见主殿,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三、建筑形体1. 山门山门是静安寺的门户,也是其建筑形象的重要代表。

静安寺的山门高大宏伟,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门顶瓦片上镶嵌着精美的彩绘,墙面上刻有各种神兽和佛教图案。

山门两侧分别矗立着两座石狮,彰显着庄严肃穆的氛围。

2. 大殿大殿是静安寺的核心建筑,也是信众诵经礼佛的场所。

大殿宽敞明亮,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寺庙建筑风格。

大殿中央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还陈列了文人墨宝和佛经。

殿内的壁画构图精美,色彩鲜艳,充满了佛家智慧和艺术感。

3. 藏经阁藏经阁是静安寺保存佛经和文献的地方,也是学修之处。

藏经阁造型古朴庄重,以木质结构为主,采用黄色琉璃瓦覆盖,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藏经阁内保存有大量的佛经和文献,其中包括珍贵的手抄本,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保护和传承。

四、建筑意义1. 宗教意义静安寺作为佛教寺庙,具有浓厚的宗教意义。

它是佛教活动场所,供信众诵经礼佛,提供法师讲经教学的场所。

寺庙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教化众生,弘扬佛法,传播佛教禅宗精神,对于培养和传承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意义静安寺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其建筑形体体现了中国寺庙建筑的特点,以山门、大殿、藏经阁等建筑结构为主体,以精美的彩绘和雕刻为装饰。

寺庙内保存有大量的佛经和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静安动迁规划

静安动迁规划

静安动迁规划一、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以南京路为主体的“一轴两翼”、“南留北改”的总体城区规划布局。

推进以静安寺地区为重点的南京路高品位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区的形成和南北两翼高品质生活居住区的形成,尽快出形象出效益,更好地促进城区布局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

旧城区新一轮改造:本区98年统计的106万平方米旧里,到2005年底尚存53.5万平方米,其中成片、整街坊,已签约的地块有26个,旧里面积约23万平方米,占地约23.39万平方米;拟以招标或其他形式开发的地块约旧里90个,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建立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管理运作机制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在成功有效地解决动迁难度和政府与改制后企业的关系之后,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区改造,预计2006年至2007年拆除旧里8万平方米,2008年至2010年拆旧里10万平方米,2010年后本区尚存旧里35.5万平方米。

在静安区北翼(北京西路以北)建成5~8个建筑设计新颖、建造品质优良、配套设施齐全、上规模、上层次的新建住宅小区组群。

南翼以130万平方米花园住宅和新式里弄为主体,包括120万平方米左右的高层外销住宅和多层成套率改造住宅(合计280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历史风貌浓郁、居住品位高尚的高级住宅区的组成部分。

根据“南留北改”和保留保护传统建筑、优秀近代建筑的精神,在2004、2005年对老式里弄、小区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保护性改造和整合,比较完整地保护保留体现静安历史文脉的传统建筑和街区,以展示静安以及上海现代化建设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一)市政配套1.综合道路工程改造,改造更新上水管道,健全供水系统输配水管网。

2.结合道路工程改造,更新燃气系统输配气网络。

3.市政苏州河二期昌平、康定地区泵站、调蓄池建设项目。

2007年实施排水系统3年行动计划,改造排水管道9公里,2010年完成总长28公里。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年)一、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及现状基本情况二、规划指导思想、期限和依据三、城区发展性质与规模四、城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五、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六、住区发展与社区设施布局七、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布局八、环境景观规划九、道路交通综合规划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十一、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十二、城市防灾和地下空间规划提要<<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中心城区分区规划>>导控下指导静安全区城区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方面的总纲,是编制各部门发展规划和全区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及现状基本情况1、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上一轮规划编制于1993年底,1993-1998年间的大开发,彻底改变了全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面貌,直接形成了本次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

据1998年底统计,全区已先后实施开发1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以上的建设项目363个,覆盖用地约187万平方米,达到全区的1/4;批建建筑面积约820万平方米,接近1992年底静安区建筑存量940万平方米的87%,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典型城区之一。

其中,已完成开发项目240个,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在建施工项目73个,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拆平未施工基地50处,意向批建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2、全区现状基本情况1998年底人口户籍计有11.7万户,37.3万人,人口密度4.9万人/平方公里。

1998年全区土地面积7.62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占43%(其中高层住宅为7%,多层和较好质量低层为15%,较差质量的旧里为11%),办公商业娱乐类用地占16%,科教体卫等社会事业占9%,工业用地占6%,城市道路占15%,绿地占0.7%,水域、市政、特殊用地占4.3%,另有拆平待建土地占6%待归类。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年)一、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及现状基本情况二、规划指导思想、期限和依据三、城区发展性质与规模四、城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五、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六、住区发展与社区设施布局七、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布局八、环境景观规划九、道路交通综合规划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十一、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十二、城市防灾和地下空间规划提要<<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中心城区分区规划>>导控下指导静安全区城区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方面的总纲,是编制各部门发展规划和全区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及现状基本情况1、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上一轮规划编制于1993年底,1993-1998年间的大开发,彻底改变了全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面貌,直接形成了本次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

据1998年底统计,全区已先后实施开发1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以上的建设项目363个,覆盖用地约187万平方米,达到全区的1/4;批建建筑面积约820万平方米,接近1992年底静安区建筑存量940万平方米的87%,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典型城区之一。

其中,已完成开发项目240个,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在建施工项目73个,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拆平未施工基地50处,意向批建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2、全区现状基本情况1998年底人口户籍计有11.7万户,37.3万人,人口密度4.9万人/平方公里。

1998年全区土地面积7.62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占43%(其中高层住宅为7%,多层和较好质量低层为15%,较差质量的旧里为11%),办公商业娱乐类用地占16%,科教体卫等社会事业占9%,工业用地占6%,城市道路占15%,绿地占0.7%,水域、市政、特殊用地占4.3%,另有拆平待建土地占6%待归类。

地铁车站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地铁车站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 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静安寺地铁站在开发及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 的问题, 也是当前我国在开发地铁站时首当其冲的 问题,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简要概述静安寺地 区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 #" 下沉式广场规划设计使用中的问题 当前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十分稀缺, 市民对城 市开放空间的需求又很大, 这就导致了下沉广场的 大量产生。同时, 下沉广场作为采光、 换气、 集散以 及紧急疏散的公共空间, 被大量运用于地铁站出入 口。下沉广场产生了新的城市三维广场空间, 是集 交通、 购物、 休闲、 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多功能高效叠 合空间, 为市民提供了较好的私密性, 塑造了 “城 市客厅” 的 新 形 象。但 是, 就静安寺下沉广场而 言, 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 (& !& !) 标志 下沉广场地面部分没有明显的标志物或标识 物。以致笔者实地考察时, 站在静安寺一侧还未发 现下沉广场, 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凡此 种种, 严重影响了下沉广场作为 “ 城市客厅” 的形 象。 (& !& %) 尺度 下沉广场竖向太深, 宽高比不符合美学的审美 要求 ( 理论认为, 宽高比宜控制在 *+ , - !+ ! . !+ ’ 之间) 。实测已经小于 !+ ! , 故实际使用上给 人一种压抑感。分析原因: 地铁 % 号线深度已确 定, 为了营造水平进入地铁站的出入模式, 下沉广 场只能与地铁 " 号出入口保持同一地坪深度; 另一 方面, 又要尽可能扩大静安公园的绿地面积, 则下 沉广场水平方向受到限制。因此, 选择现在这一尺
模地下空间开发, 正在国内悄然兴起。以地铁为发 展轴的地下空间线性开发, 结合以地铁站为枢纽的 综合节点开发, 必将带动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网络的 形成。然而在大规模地铁建设的同时, 我们也注意 到了一些在规划设计之初未能预料到的问题, 以及 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静安寺 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 从城市设计的视角重新审 视当前地铁站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加以鉴戒, 为以 后此类地区的开发积累经验。

上海静安区的著名景点

上海静安区的著名景点

上海静安区的著名景点一、静安寺1. 历史资料•静安寺位于上海静安区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

•始建于247年,是上海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2. 建筑风格•静安寺以其古老而庄严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殿堂、钟楼和塔等,体现了传统的佛教建筑风格。

3. 佛教文化•静安寺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佛教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参与各种佛教仪式和禅修活动。

二、静安公园1. 概述•静安公园是上海市最古老、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市民放松、休闲和娱乐的理想场所。

2. 自然环境•静安公园拥有广阔的草坪、茂密的树林和优美的湖泊。

•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花卉、草木和鸟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 娱乐设施•静安公园还设有丰富的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健身区和舞台等。

•游客可以尽情享受运动、欣赏表演和参与各种娱乐活动。

三、静安雕塑公园1. 雕塑艺术•静安雕塑公园是上海市最大的露天雕塑公园之一。

•这里集中展示了众多优秀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2. 艺术互动•游客可以在静安雕塑公园中通过触摸、拍照等方式与雕塑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方式增加了游客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和感受。

3. 艺术活动•静安雕塑公园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如雕塑展览、艺术讲座和表演等。

•这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的机会。

四、静安创意园区1. 创意产业•静安创意园区是上海市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这里集聚了众多设计师、艺术家和创业者。

2. 创意设计•静安创意园区的建筑物和环境设计独特而富有创意。

•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设计作品,体验到创意的魅力。

3. 创业支持•静安创意园区提供了完善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

•创业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合作伙伴、获得投资和接受专业培训。

五、静安体育中心1. 体育设施•静安体育中心是上海市重要的体育场馆之一。

•这里设有大型体育馆、游泳馆和运动场等。

2. 体育赛事•静安体育中心定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篮球、网球和乒乓球等。

静安剧场建筑设计方案

静安剧场建筑设计方案

静安剧场建筑设计方案
静安剧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是一座多功能的文化演艺场所。

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剧场的建筑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静安剧场建筑设计方案的幻想与构想。

首先,我认为剧场的外观设计应当充满现代感,同时又要保持与传统建筑的联系。

剧场的立面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展现出剧院的透明感。

而在玻璃外墙上可以刻上传统剧场的元素,例如雕刻的壁画、戏曲人物等等,以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其次,剧场的内部设计应当兼顾舞台效果和观众视野。

剧场的舞台设计应符合多种表演形式的需求,可以采用可调节的舞台机械系统,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演出。

同时,为了提供观众更好的视线体验,剧场的座位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不同角度和位置的观看效果,可以采用靠背倾斜的设计,确保观众都能够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演出。

此外,剧场的内部装饰和灯光设计也至关重要。

内部装饰可以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景泰蓝、漆器等装饰品,以增加剧场的文化氛围。

而灯光设计可以运用现代科技,采用可调节的灯光系统,以满足不同类型演出对灯光效果的需求。

最后,剧场的空间布局也值得关注。

剧场应该提供足够的休闲空间,例如休息区、咖啡厅等,以满足观众演出前后的需求。

同时,剧场的设施应当充足,例如卫生间、便利店等,方便观众使用。

另外,剧场的出入口和通道应当合理布局,方便观众
进出和流动,确保观众的安全和便利。

总之,静安剧场建筑设计方案应该兼顾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考虑舞台效果和观众体验。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设计,以及灵活多变的舞台设备和灯光系统,静安剧场将成为一座兼顾艺术和舒适度的文化殿堂。

静安协和城规划方案 (3)

静安协和城规划方案 (3)

静安协和城规划方案简介静安协和城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与南京西路交汇处的一个城市商业综合体,是该区域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

设计理念静安协和城的设计理念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相结合,旨在成为上海市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将传统上海文化注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

建筑设计静安协和城规划占地约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03,000平方米,由七栋建筑组成,包括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品住宅和精品办公楼。

其中商业综合体占地约27,732平方米,拥有约200个商铺。

商业综合体一共由四栋建筑组成,分别为A、B、C、D四栋,每栋楼层都不相同。

A、B两栋建筑物高度均为4层,面积分别为37170平方米和5611平方米,分别用于高档商业以及世界各地美食的展示和销售。

C、D 两栋建筑物均为7层,面积分别为7405平方米和3243平方米,主要用于精品办公和高档住宅。

同时,这两栋建筑还设有宽敞明亮的大堂,提供额外的商业空间,为商业租赁客户提供便利。

酒店位于ABCD楼之间,是静安协和城规划的重点之一。

五星级酒店面积约为27000平方米,共有345间豪华客房,其中包括客套房、行政套房以及豪华套房,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

此外,酒店还提供配套设施如宴会厅、会议厅、健身中心、游泳池等。

绿化景观静安协和城作为城市综合体,绿化景观也是设计重点之一。

在设计上,规划师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将环境中的现有植被纳入设计中,打造了一个现代与自然相融合的绿化景观。

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将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到绿化规划中,如花鸟、池塘和篱笆等,使景观更富有文化氛围。

总结静安协和城是上海市一个重要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其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以及绿化规划均充分考虑了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和传统文化元素,是集商业、住宅、办公、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体,为静安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ures can be kept rather than just moments flying through. whether all the dreams/hopes have a better result? Whether everyone…
Memories are passed among generations, the past, the present, all happen at the same place. Time flies, memory updates, life continues. Through the curling-up incense, a glimpse of hope or possibility seems to arouse a series of wonders:
Trees.....Gather....Absorb and Transit Energy from and into thei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今日
綠芽,是新生的力量
傳承
將是我們的使命
BUDS.....is a symble of Renascence....like we given heirloom from forefathers,Pass on
綠色傳承 靜安

GREEN heirloom

JING AN
上海市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 SHANGHAI Jingan Temple Area Urban Design
楔子 image essay
现在
一个存在多重交集的地方在来去之间,上下之间,集散之间,垂直与水平地交织着, 有的只是改变方向,有的过路,
PREPARED FOR JING AN DISTRICT AUTHORITY PCL1016,NOV 2008

SHANGHAI Jingan Temple Area Urban Design
上海市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
CONTENT
目录
3.0 3.1 3.2 3.3 3.4 3.5 ISSUES & STRATEGIES CURRENT PUBLIC TRANSPROTATION ISSUES & STRATEGIES STREETSCAPE ISSUES & STRATEGIES 3.1.1 STREETSCAPE CASE STUDY JINGAN PARK IMPROVEMENT ISSUES & STRATEGIES 3.3.1 JINGAN PARK IMPROVEMENT CASE STUDY SUKEN PLAZA ISSUES & STRATEGIES 3.3.1 SUKEN PLAZA IMPROVEMENT CASE STUDY OPPORTUNITY OF SUKEN PLAZA 3.0 3.1 3.2 3.3 3.4 3.5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5.4 5.5 5.6 6.0 6.1 6.2 6.3 6.4 6.5 7.0 7.1 7.2 7.3 課題與對策 公共交通系统課題与对策 街区改善之課題與對策 3.2.1 街区改善案例分析 静安公园改善之課題與對策 3.3.1 静安公园改善案例分析 下沉广场改善之課題與對策 3.4.1 下沉广场改善案例分析 下沉广场可能性分析 景观策划建议 改造總平圖 功能结构提案 人行流线系统提案 公共空间使用层级提案 街道及街角设施整合提案 指示系统提案 4.6.1 指示系统意向图片 照明系统提案 4.7.1 照明灯光意向图片 植栽配置提案 4.8.1 植栽配置意向图片 街道改造设计 街道改造总平面图 愚园路街道改造设计 华山路街道改造设计 南京西路街道改造设计 乌鲁木齐北路街道改造设计 延安中路街道改造设计 静安寺公园改造设计 静安寺公园改造总平面 静安广场 中心湖区 阳光草坪 阶梯庭院 標誌性構築物設計構想 設計概念 設計說明 效果圖
生命动力和可能性的延伸。 Future
Multiple routes leads to one same place, through time or space. The place embrace everything from everywhere, short stay or settling down, whatever. There is a balanc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disrelated or related. Time and life sublime together. Changes and updates will never change the taste and density passed through time and space, never be flushed away or covered. The ever-staying node,
让移动的片段不再只是瞬間。
记忆不曾在世代与世代之间缺席,只是在新与旧间,隨著各自定义的不同交错着,交集的却依旧在同一个地方。 时间与记忆的互相输送下,生活停留著,移动,交集存在于三个向度间。视线穿透在若有似无的袅袅烟香间, 看到希望与可能性,是不是结局
可以包容让所有人的愿望,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Present
the only different thing is the stronger life power and extension of possibilities.
概念发想 CONCEPT
古老的懸鈴木
從不間斷地開花結果 她 撑起大傘 製造氧氣 展開枝葉 為行人遮蔭 清新我們的呼吸 安頓游人身心…
楔子 image essay
未来
在同一个空间中集散的,会循着许多个路线回到同一各地方,不管是时间的牵引或空间的输送。 所有的不同到达各自的位置,容许片刻间停留观望,
也保留在恒常间驻扎地生活。
改变与不改变地平衡着,平行与不平行地编织着,时间与生活会同在一个角落一并升华。 原來的被后來的更新着,时空所运输的味道和浓度却是不变的,不会被流动着的冲刷,或闪烁着的掩盖。 停留着的原点依旧,不同的只有更大的
This is a node interweaving diversified human activities in all dimensions, up and dow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a place where crowd influx and flow apart, make a turn, pass by, behold or await something/someone. Some people choose to settle down here,
4.0 approach 4.1 OVERALL REDEVELOPMENT MASTER PLAN 4.2 FUNCTIONAL STRUCTURE PROPOSAL 4.3 PADESTRIAN CIRCULATION PROPOSAL 4.4 PUBLIC SPACE HIERACHY PROPOSAL 4.5 STREETSCAPE PROPOSAL 4.6 SIGNAGE SYSTEM PROPOSAL 4.6.1 SIGNAGE SYSTEM IMAGES 4.7 LIGHTING SYSTEM PROPOSAL 4.7.1 LIGHTING IMAGES 4.8 PLANTING PROPOSAL 4.8.1 PLANTING IMAGES 5.0 5.1 5.2 5.3 5.4 5.5 5.6 6.0 6.1 6.2 6.3 6.4 6.5 STREET REDEVELOPMENT STREET REDEVELOPMENT MASTER PLAN YU YUAN ROAD REDEVELOPMENT DESIGN HUA SHAN ROAD REDEVELOPMENT DESIGN NAN JING XI ROAD REDEVELOPMENT DESIGN WU LU MU QI ROAD REDEVELOPMENT DESIGN YAN AN ZHONGI ROAD REDEVELOPMENT DESIGN STREET REDEVELOPMENT JING AN PARK REDEVELOPMENT MASTER PLAN JING AN PLAZA CENTER LAKE SUNSHINE LAWN TERRACE COURTYARD
1.3 1.4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1 2.11.2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is our responsibility.
SHANGHAI Jingan Temple Area Urban Design
上海市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
CONTENT
目录
1.0 PROJECT AND SITE UNDERSTANDING 1.1 PROJECT BACKGROUND AND LOCATION 1.2 NANJIN ROAD 1.2.1 HISTORY OF NANJING ROAD 1.2.2 NANJING ROAD DEVELOPMENT 1.2.3 WEST NANJING DISTRICT STRUCTURE 1.2.4 NANJING WEST ROAD SYSTEM 1.2.5 NANJING ROAD METRO INTERCHANGE 1.2.6 NANJING DISTRICT DEVELOP STRATEGY 1.2.7 NANJING RD COMMERCIAL OFFICE 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1.2.8 NANJING ROAD OTHER IMPORTANT BUILDINGS DISTRIBUTION 1.3 JINGAN TEMPLE 1.3.1 HISTORY OF JINGAN TEMPLE 1.3.2 JINGAN HISTORY STREET ANALYSIS 1.4 CITY VISION 2.0 SITE ANALYSIS 2.1 building USE 2.2 OPEN SPACE & building area 2.3 OPEN SPACE HIERARCHY 2.4 PUBLIC TRANSPORTATION 2.5 METRO SYSTEM 2.6 ROAD HIERARCHY & WIDTH 2.7 ROAD SYSTEM 2.8 CAR PARKING SYSTEM 2.9 PEDESTRAIN CIRCULATION 2.10 POPULATION DISTRIBUTING 2.11.1 INTENSITY OF PEOPLE'S ACTIVITY - DURING WORKING DAYS 2.11.2 INTENSITY OF PEOPLE'S ACTIVITY - AT WEEKEND 2.12 EXISTING ACTIVITY AREA ANALYSIS 2.13 EXISTING WATER & GREEN AREAS 2.14 JINGAN PARK PLANTING SPECIES ANALYSIS 2.15 EXISTING ROAD SECTIONS 2.16 EXISTING STREET FURNITURE & LIGHTING 2.17 EXISTING SHOP SIGN analysis 2.18 EXISTING SIGNAGE analysis 2.19 EXISTING SIDE WALK PAVING ANALYSIS 2.20 STREET CORNER SPACE ANALYSIS 2.21 SYNTHETICAL STREETSCAPE ANALYSIS 2.22 OVERALL STREETSCAPE SUGGESTIONS 2.23 JINGAN PARK & SUNKEN PLAZA SAPCE ANALYSIS 2.24 JINGAN PARK AND SUNKEN PLAZA synthetically ANALYSIS & IMPROVING SUGGESTIONS 1.0 1.1 1.2 项目及基地理解 项目背景及区位 南京路 1.2.1 南京路发展历史 1.2.2 南京路演变过程 1.2.3 南京西路结构分析 1.2.4 南京路沿线主要交通道路 1.2.5 南京西路沿线地铁换乘 1.2.6 南京路分段发展策略 1.2.7 南京路商务办公楼分布 1.2.8 南京路其他重要设施分布 靜安寺 靜安寺发展历史 1.3.1 靜安历史街区分析 1.3.2 城市规划远景 現況分析 建築物使用状况 '建築-空间'分析图 开放空间层級分析图 公交車網路 軌道交通系統 道路等級与路寬 道路交通系統分析 停车空间分析 人行动线分析 人口密度分布图 人流強度分析 - 周间 人流強度分析 - 周末 现况人群活动场地分布 現有水体及绿地分布图 静安公园种植种类分析 現況道路断面分析 現有街道家具分析 現有商舖招牌分析 現有标识分析 現有人行道铺裝分析 街角空間分析图 街道综合分析图 街道综合改善建议 靜安公园及下沉广场开放空間現況分析 靜安公园及下沉广场综合分析及改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