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抗震验算处理
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
![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acbee3f8c75fbfc77db2bb.png)
浅谈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摘要:在我国的县城、村镇上有着随处可见的砌体房屋,因为砌体结构曾经是我国民用建筑最广泛采纳的结构形式。
但是砌体材料抗拉、抗弯、抗剪的能力较低,导致砌体结构房屋承受地震作用的效果较差。
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设计时结构布置得当,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合理,计算要点准确明了,从这些方面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我们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越高,那么抗震设计要求就越严谨。
关键词:砌体房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近年来,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我国也频发地震。
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地面建筑物倒塌与破坏,其中当属砌体结构房屋受破坏程度最严重,比例最高,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此后国家连续多次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规范中对砌体房屋明确了规则性的要求:加强房屋底部的质量要求;加强楼盖的整体性;缩小最大横墙间距等要求,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原则,也使得我国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
一、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结构选型、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施工质量都是影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所以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房屋平面布置对称、规则:避免墙体局部突出或凹进;尽量避免开间尺寸较大的房间布置在整体的两端;建筑物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应该尽量接近。
房屋立面布置规则:由于建筑物墙体破坏主要是剪力破坏且下层破坏比上层破坏严重,因此,建筑物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应沿着竖直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变小,且均匀变化;避免局部突出;楼层不宜错层。
楼梯间布置规则:不宜布置在房屋端部的第一开间和转角处;不宜突出和开设大窗口,以免切断楼层圈梁;特别注意顶层墙体的稳定性。
(二)结构选型1、承重方案的选择砌体房屋设计时应优先选择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承重。
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对齐、沿竖向连续。
窗间墙在同一轴线上应均匀。
在建筑物的同一独立单元内宜使用相同的结构材料。
砌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9e6eff551810a6f52486a0.png)
砌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摘要:本文针对多层砌体结构主要震害特征,分析震害发生的原因。
设计中应注意砌体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
关键字:多层砌体震害特征; 抗震概念设计; 砌体结构砌体结构是多层住宅,办公楼,学校和医院等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尽管汶川大震中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比例约为20%--30%。
但是我们也看到经过抗震设计的的砌体结构在经过了远超出设防烈度的情况下,仍有相当比例的砌体房屋达到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有的甚至经过维修加固仍能使用。
映秀镇漩口中学框架结构的教学楼由于只有一道防线完全倒塌,倒塌的教学楼后面一栋五层的住宅楼在地震烈度高达11度的情况下仍屹立不倒,也说明了砌体结构经过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的砌体结构完全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鉴于目前我国国情,砌体结构由于造价低廉,方便取材,仍是我国中小城市或县镇建设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为提高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性,必须重视概念设计,做好抗震构造措施,从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严格按照抗震规范控制层数和高度历次地震都证明:二,三层房屋震害要比四,五层的震害轻得多,六层及六层以上的砌体房屋震害明显加重。
海城和唐山地震中,相距不远的房屋,四,五层比二,三层的破坏严重,倒塌比例也高得多。
如果阁楼仅仅为层高不高且不住人,只是屋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可不作为一层,若层高较高可住人,则屋面阁楼计入层数,高度计算至阁楼层山尖墙的1/2处。
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起算高度,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起算高度。
横墙较少的总高度应比抗规表7.1.2降低三米,层数相应减少一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再减少一层,高度再减少三米。
地震烈度相对较低的6,7度,按照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验算时,其高度和层数可不减小。
多层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该超过3.6米层高。
如学校确实需要较高的层高时,在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后层高仍不能超过3.9米。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https://img.taocdn.com/s3/m/4e6aa6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1.png)
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1. 楼层地震剪力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本书第三章所述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4.1)
其次,考虑到多层砌体结构在线弹性变形阶段的地震作用基本上按倒三角形分布,顶部附加地震影响系数δn=0。
在扭转地震力的作用下,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处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图4-4 墙体转角的破坏
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砌体结构的楼梯间,预制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 容易发生破坏。
1. 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2. 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 4.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5. 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6. 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1
这样,任一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为:
2
作用于第i层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Vi为i层以上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之和,即:
3
(4.3)
6
(i=1,2,…,n) (4.2)
5
!
4
鞭梢效应,但增大的两倍不往下传递 。
[例题4-1] 某四层砖砌体房屋,尺寸如图4-6(a)(b)所示。结构设防烈度为7度。楼盖及屋盖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横墙承重。楼梯间突出屋顶。除图中注明者外,窗口尺寸为1.5m×2.1m ,门洞尺寸为1.0m×2.5m 。试计算该楼房楼层地震剪力。
A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要点分析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a43d2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a.png)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要点分析摘要:上世纪后半叶,由于造价低、施工便捷、保温隔热好等优点,我国建造了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但同时由于砌体结构整体性较差以及砌体墙抗剪强度较低等缺点,致使大量砌体结构房屋在经历地震往复荷载作用下产生损伤积累,最终导致墙体开裂甚至整体倒塌。
对未经历地震作用的砌体结构,很多已经接近其设计使用年限甚至超过其设计使用年限但仍在使用,因此,急需对这部分砌体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以满足其抗震要求。
本文围绕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梳理,最后探讨轻质混凝土在结构加固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1、砌体结构抗震鉴定检测在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前,需对结构构件的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进行检测,其中砌体的抗压强度是必需检测的力学参数,可采用原位轴压法等方法直接检测砌体的抗压强度,也可采用分别检测砌块强度(回弹法等)及砂浆强度(如回弹法等)来“推算”砌体的强度。
由于砌体结构在抗震鉴定时需要分别判断砂浆、砖或砌块是否满足各自的最低强度等级限值,因此,在实际检测鉴定工作中,常采用分别检测砖(砌块)强度和砂浆强度的方式。
1.1取样法检测砖、砌块强度对于既有砌体结构砖、砌块的强度检测,使用回弹法虽然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砖、砌块的强度检测,回弹法的检测结果往往具有较大误差,此时,若使用取样法从砌体构件上取样,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就可得到直接准确的砖、砌块抗压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需要依据块材强度和砂浆强度来确定砌体构件抗压强度,块材的取样位置应与砌筑砂浆的检测位置相对应。
1.2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可采用取样的方法检测,如推出法、筒压法、砂浆片剪切法等;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匀质性,可采用非破坏的方法检测,如回弹法、贯入法等,当这些方法用于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时,宜配合取样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校核。
1.3预制楼、屋面板承载力检测对于建造年代较久远的砌体结构房屋,很多时候由于缺少图纸,且楼板采用预制板的形式,预制板的规格难以确定,此时可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检验预制楼板的承载力。
浅谈砌体结构抗震方法
![浅谈砌体结构抗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e8dc005f0e7cd185253615.png)
浅谈砌体结构抗震方法【摘要】砌体结构是我国传统的建筑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占我国建筑结构的78%以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何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是值得思考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砌体结构也涌现出了很多新型材料,也促进了砌体结构抗震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材料的特点,综合阐述了砌体结构抗震的方法。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新型材料1.砌体结构材料的特点1.1新型材料特点砌体材料作为一种地方性材料,具有取材容易、加工简单、砌筑工艺易于掌握,因而被广泛采用。
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改进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传统制作方式和砌筑方法,是一种生命力极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
砌体材料在我国大体可分为粘土类制品、蒸压类制品、混凝土类制品和以各类工业废料制成的墙体材料等。
目前常见的新型材料主要有:陶粒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当前各地除沿用传统材料粘土制品以外,也相继制成以页岩、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烧结砖;以白灰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蒸压砖;以及以细石砼(或轻质骨料)为材料的砼小型空心砌块等墙体材料。
大部分地区有逐步替代粘土制品的趋势。
1.2蒸压粉煤灰砖和蒸压砂砖的特点蒸压粉煤灰砖和蒸压砂砖在生产上采用了不同的原料,其中蒸压粉煤灰砖主要以电厂的工业废料粉煤灰为主,而蒸压灰砂砖主要以砂和石灰为主,然后再经过机械压制和高压蒸汽养护制成的砌体材料,通过这种特别的制作和养护过程,提高了砌体材料的抗压强度、表面光滑度和收缩比。
但是也出现了因表面光、收缩率大等因素引发的一系列不利于抗震的问题,比如摩擦系数小,与砂浆的粘结性差;受温度影响大,墙体容易出现变形和裂缝。
1.3混凝土砌块墙体材料的特点砼砌块墙体材料是利用自然和蒸汽养护,在经过机械运动把细石、轻骨料以及水泥等材料压制而成的的砌体材料。
砼砌块墙体材料制作有比较节能的制作过程,取材优势也比较明显,其中轻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水泥又具有普遍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的标准来配置不同强度的砼砌块墙体材料,其中的孔洞又为钢筋等材料的配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不仅是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使砌体结构走向整体结构的良好方式。
砌体结构抗震鉴定的依据与计算方法
![砌体结构抗震鉴定的依据与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3977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1.png)
随着抗震工程的发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渐趋成熟,抗震设计的主要目标从保证结构的地震安全逐步发展到控制地震损失和保障功能可恢复性。
无论针对何种目标,从系统层次明确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机制与破坏模式,对实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态目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价值。
使建筑结构能够具有“稳定、有序、渐进、可控”的损伤机制与破坏模式,成为抗震工程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难题,引发了行业学者的广泛关注。
咱们今天来砌体结构抗震鉴定的相关内容。
一、A、B类砌体建筑抗震鉴定的依据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抗震鉴定分为两级。
第一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程序中的抗震鉴定均为二级鉴定。
A类砌体房屋:当第一级鉴定不满足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采用计入构造影响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二级鉴定。
当A类砌体房屋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不均匀或7、8、9度时的房屋层数分别超过六、五、三层时,可按计入构造影响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进行二级鉴定。
B类砌体房屋:应同时进行抗震措施鉴定与抗震承载力鉴定。
当B类砌体房屋层高相当且规则均匀时,也可按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鉴定。
依据《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A、B类砌体建筑均可按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或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进行抗震鉴定。
二、砌体建筑抗震鉴定计算方法(1)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多层砌体房屋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根据房屋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
当最弱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最弱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最弱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大于等于1.0 时,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小于1.0 时,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砖混抗震验算不足处理方法
![砖混抗震验算不足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58476e168884868762d65c.png)
砌体结构抗震验算显红处理方法(2013-02-27 10:47:26)转载▼分类:我爱结构标签:转载收集可以增加刚度,方法有,加墙厚,减少洞口尺寸,加构造柱。
看哪个更合适一些,上面的配筋不是混凝土墙的钢筋,就是配筋砌体,如果不是差的很多的话可以在中间加钢筋的。
不知道您的工程所在地抗震等级,如果7度极其以上的话,建议调整方案,纵向墙最少三道,洞口不要开的过大,该加构造柱的一定别省。
砌体结构抗震很不利,保守设计吧。
出现红字如果有(*+数字)必须改结构构造如果只是数字(数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段墙做配筋砖砌体红字是配筋的面积我也刚做了不久下面是网上找的希望能给你点启发PKPM在计算砖混结构时的抗震验算结果中经常出现红字的问题相关搜索: 砖混, PKPM, 结构, 验算, 抗震PKPM在计算砖混结构时的抗震验算结果中经常出现红字的问题关键词:PKPM,砖混结构,抗震抗剪承载力,墙的刚度,配筋砌体钢筋参与工作系数,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比在实际工程中运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建筑结构计算系列软件PKPM计算砖混结构时,如果运行到PMCAD中的第8项“砖混结构抗震及其他计算”对于某些结构可能会出现“红字”的现象。
具体地说,在“砖混结构抗震及其他计算”选项时,其结果图中将会出现建筑物的各纵墙和横墙、构造柱以及门窗洞口等图形,还有左下角标注的一些建筑材料等有关参数,另外还有分布在各纵墙和横墙图形中与墙平行或垂直的数字。
垂直于墙的数字是该整道墙的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整楼层地震剪力之比,数字为黄色;平行于墙的数字是该整道墙中的由于洞口分割而开的各墙段的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该整道墙地震剪力之比,数字为蓝色;但是无论整道墙或各墙段抗震抗剪承载力与所分得的地震剪力之比小于1时,则平行或垂直于墙的数字呈红色,也就是所谓“红字”现象。
对于“红字”现象,有的工程师没有仔细研究原因,只认为抗力不够,盲目的加构造柱,有的工程师仅从概念上分析上认为纵墙或横墙较少,提出增加墙。
模块3-2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模块3-2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54381d3d5bbfd0a79567390.png)
3.3.1 计算简图
满足上节结构布置要求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形式以层间
剪切变形为主。
Gn
n
Gn
n层
Gi
i
Gi
i层
Gj
Hn H1 Hj Hi
1 j
Gj
j层
G1
G1
底层
室内地坪
图4-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
图4-5
计算简图
在确立计算简图时,应注意一下四点:
1. 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2. 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重量集中到楼、屋盖标高处。 3. 各楼层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自重,活荷载组合值 及上、下各半层的墙体、构造柱重量之和。 4. 计算简图中底部固定端的确定:基础埋置较浅,取为基 础顶面;较深,室外地坪下0.5m处;整体刚度很大的全地 下室,顶板顶部;整体刚度较小或半地下室,地下室室内地 坪处。
[例题3-2]结构同例题3-1 。试计算第一层③轴线上a、b、c墙肢的地震剪力。该墙上 门洞尺寸为0.9m×2.1m ,窗洞尺寸为1.8m×1.2m 。
D
C B
段 段
A
段
1
2
3 首
4 层
5 平
6 面
7
8
9
[例题3-2]结构同例题3-1 。试计算第一层③轴线上a、b、c墙肢的地震剪力。该墙上 门洞尺寸为0.9m×2.1m ,窗洞尺寸为1.8m×1.2m 。
GiHi
GiHi
j 1
5
Fi (KN)
27.6 406.5 363.3 250.6 151.0
Vi (KN)
27.6×3=82.8 434.1 797.4 1048 1199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bdb7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9.png)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摘要:砌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各类建筑中仍占82%以上的比例。
本文结合砌体结构抗震新规范,探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关键词:新规范;砌体结构;抗震设计1.引言传统的砌体结构是一种由脆性材料砌筑,屋面一般采用装配式结构或装配整体式组成的结构,经过破坏性大地震(邢台、唐山大地震),表明砌体结构在经受大地震的考验时抗震性能较差。
因此,国外抗震规范一般只允许建造3层及以下的砌体建筑。
考虑中国有丰富的黄土和砂石资源,有传统的生产和施工工艺,再者在城镇建设中,由于受人口集中,土地和经济的有限,砌体结构有其较好的适用性。
为了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研究和总结地震震害的基础上抗震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又进行了修订,此次规范修订,总结了震害经验,对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就砌体部分也做了修订,从抗震构造和抗震设计对砌体结构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2.砌体结构概念设计砌体结构的墙体布置,直接涉及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要求建筑和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确定建筑方案有较好的结构体系,结构工程师熟悉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在确定建筑方案时给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新规范延续了01规范在墙体布置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l)控制房屋总高度、层高、层数和高宽比等,避免整体弯曲变形。
(2)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并控制最大横墙间距,以减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不利影响。
(3) 砌体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避免因局部失效而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4)墙体宜均匀对称,对齐;竖向应上下连续,防止侧向刚度的突变。
较小房间的隔墙可改用非抗震墙。
(5)接梯间布置于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时,应采取加强墙体约束等措施,提高楼梯间的安全性。
(6) 对于竖向和平面严重不规则的房屋,如立面高差大丁6m、较大错层、或各部分结构刚度和质量截然不同,宜设置防震缝并符合最小缝宽的要求。
在遵循了以上基本规定之后,结合建筑方案,争取布置出合理的结构方案。
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案
![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99cf17f90f76c660371a35.png)
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案1、墙体的破坏承受作用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是与水平地震作用平行的墙体,其破坏主要是墙体的抗剪承载力不足,在地震作用下,若墙体的高宽比≈1,则墙体的破坏呈现X形交叉裂缝;若墙体的高宽比<1,则在墙体中部易出现水平剪切裂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砖砌体墙房屋,其底层的裂缝往往比上层严重。
2、窗间墙和墙垛的破坏比较细高的窗间墙受剪弯双重作用,可能产生水平断裂。
门窗洞口开得多且大的墙面,破坏也较严重,如窗间墙布置不合理、墙段长度过大或过小,宽墙垛因吸收过多的能量先破坏,窄墙垛则因稳定性差也将随后失效。
竖向地震作用下,对于大洞口的上部过梁,有时在中部会发生断裂破坏。
3、纵横墙的连接破坏由于在施工时纵横墙往往不能同时咬槎砌筑,纵横墙间留有马牙槎,使墙体间缺乏拉结,或虽同时砌筑但砌筑质量不好,同样导致拉结强度较低。
墙体间连接薄弱,在地震作用下,表现为内外墙交接面产生竖向裂缝、拉脱、纵墙外闪,甚至是整片墙倒塌。
另外由于地震导致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也会引起纵横墙间的竖向裂缝。
4、墙体刚度变化和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楼梯间、墙角和烟囱等削弱的墙体易破坏和倒塌楼梯横墙间距小,水平剪切刚度大,因而承担的地震剪力也较大,但由于楼梯间没有楼板,其空间刚度相对较小,且楼梯踏步板嵌入墙体,削弱了墙体,因此楼梯间的墙体容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和交叉裂缝。
墙角位于房屋端部,横纵两个方向的约束作用减弱,因此墙角处的抗震能力较低。
由于墙角处有较大的刚度,地震作用下房屋的扭转效应使得墙角部位的地震作用效应加大。
5、楼板与屋盖的破坏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作用力的主要构件,其水平刚度对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很大。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的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较好;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整体性较差,若板缝偏小,混凝土灌缝不易密实,或端部的搁置长度过短且无可靠的拉结措施,地震时板缝容易拉裂,甚至板体掉落,在历次地震中破坏最重,损失也最大。
砌体结构6-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6-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f82543a8956bec0975e306.png)
ζN
back 12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2、粘土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一般情况下,应按下式 验算。
V ≤ fVE A / γ RE
V
fVE
-墙体剪力设计值。 -砖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
第六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
一、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情况主要有:受震破坏、地 基失效引起的破坏和次生效应引起的破坏。 二、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情况有两大类:
1、由于结构或构件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 2、因为房屋结构布置不当或在构造上存在缺陷,比如内外墙之间 以及楼板与墙体之间缺乏可靠的联结,在地震时联结破坏,房屋 丧失了整体性,墙体发生出平面的倾倒,楼板随之由墙上滑落等 等。 三、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应用计算理论对结构进行强度 验算;另一方面,还应对房屋的体型、平面布置、材料、结构形 式等进行合理选择,对构件间的联结采取加强措施,并从结构强 度方面着眼,使构件布局合理,从而获得整个房屋的最大抗震能 back 1 力。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2、纵向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 按墙体刚度比例分配给各纵墙。
Vim =
Dim
∑D
m =1
k
VEKi
im
back 10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3、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砌体墙段的层间抗侧力等效 刚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刚度的计算应计及高宽比的影响。 (2)、墙段宜按门窗洞口划分,对小开口墙段按毛截面计算的刚 度,可根据开洞率乘以表6.8的洞口影响系数。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2e01f8b9f3f90f76c61b5e.png)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一、引言中国是砌体大国。
据统计,1980年的全国年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块,为世界其它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
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
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
现在每年兴建的城市住宅建筑面积多达1亿m2以上。
在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
砖石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
每座都有新发展和世界纪录我国还积累了在地震区建造砌体结构房屋的宝贵经验。
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6度或6度以上地震设防区。
地震烈度≤6度的砌体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
经过设计和构造上的改进和处理,还在7度区和8度区建造了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
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10多年间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建筑面积已达70-80亿m2。
可见砌体的安全成为关系砌体设计的重点。
二、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研究与应用使砌体的抗震不断发展。
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较大的发创造了条件。
近10余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河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干石等制无热料水泥煤渣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砌块种类、规格较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
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对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成果引入我国抗震设计规范。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在砖墙中加大加密构造柱形成所谓强约束砌体的中高层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的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纲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力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
砌体抗震验算处理
![砌体抗震验算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747cf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3.png)
1.3.7 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时,当某层或某些墙段不能满足截面强度要求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加强。
改进措施:多层砌体房屋中的部分墙段抗震抗剪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可以有五种办法来加强:(1)增加墙厚。
抗震抗剪强度与截面大小有关,增加墙厚可以提高抗剪能力,同时,外墙可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节能。
不利的是增加墙厚会增大结构自重,加大了地震作用,同时材料上当然也会增加。
所以不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只在某些情况下能适用。
(2)提高砌体强度。
砖和砂浆强度的提高,直接会增大截面抗震抗剪能力。
但是,目前砌体规范中对砂浆强度只给出M10砂浆时的抗剪强度设计值,而且明确大于M10的砂浆强度也只取到M10砂浆时的强度。
在目前一些砖或混凝土砌块的强度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完全有条件采用与之配套的高标号砂浆,提高砌体的抗震抗剪强度,满足截面的强度验算要求。
但目前因无这方面的数据,规范又无规定,所以只有进行相关的试验来求得数据,用于强度验算。
(3)配置水平钢筋。
这也是《抗震规范》GB 50011第7.2.9条提出的一项措施。
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可以提高砌体墙段的抗剪能力,这是在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办法。
规范规定,灰缝中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7%且不大于0.17%。
试验证明,当水平配筋的数量小于截面配筋率的 0.07%时,此时虽有水平筋,但对提高抗剪能力并不明显,因此不能考虑其作用。
同时,试验也证明,当在水平灰缝中配置的钢筋过多(过密或过粗),其间的水平钢筋也不能完全发挥提高抗剪能力的作用。
因此由试验确定的配筋率上限值为0.17%。
《抗震规范》第7.2.9条的说明还指出,采用水平配筋措施时,抗震能力的大小与墙体的高宽比有关,这也是使水平钢筋能够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
(4)增加设置构造柱或芯柱。
在墙段两端设置构造柱是一种抗御地震时突然倒塌的有效措施。
一般的构造柱都设置在墙段的边端或墙体和墙体的交接处,它与为了提高抗震抗剪能力而在墙段中部设构造柱的要求和目的不同。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与加固技术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与加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9293132192e45361066f51a.png)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与加固技术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存在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
部分房屋已投入使用多年而从未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处理。
其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已不能满足目前抗震设防要求。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该类房屋的抗震鉴定方法和加固技术,对今后砌体房屋抗震鉴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砌体结构;震害特点;抗震鉴定;抗震加固一,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砌体房屋承重构件主要以脆性材料(砖、砌块)为主,其刚度较大,抗剪强度低、延性较差,在地震等外力的作用下的变形能力较差。
地震发生时,承重构件的开裂、变形往往导致房屋结构的局部损坏,甚至整体倒塌,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墙体承载力不足产生的X型裂缝或单向斜裂缝。
例如,绵竹市汉旺镇砌体房屋窗下墙出现多道X型裂缝的原因,由于砌体结构纵向开有较多的门窗洞口,抗震能力低,地震时易开裂破坏,裂缝发生窗间或窗下墙部位,且贯通整个墙段。
2、内外墙交接处的破坏。
纵横墙连接处薄弱,地震力容易导致外纵墙大片闪落。
3、墙体转角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破坏。
特别是房屋的四角,兼受扭转等复合应力,特别容易产生破坏,甚至引起倒塌。
4、圈梁、构造柱未设置或设置不当导致结构破坏。
设置圈梁及构造柱能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结构抗震的重要措施。
5、楼屋盖破坏。
部分砌体房屋采用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预制板楼屋盖,预制空心板间无可靠连接,整体性差,地震时破坏严重。
6、墙体局部破坏或楼梯间破坏。
7、屋面局部突出破坏或非结构构件破坏。
8、结构体系、布局不合理引起的震害。
二,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方法抗震鉴定的内容及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房屋结构的现状,对其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进行定性的评估,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的处理意见。
砌体房屋抗震鉴定主要采用的规范标准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223-200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等。
地震作用下砌体墙片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步骤
![地震作用下砌体墙片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c5a7d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a.png)
地震作用下砌体墙片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步骤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地震作用下砌体墙片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步骤这事儿哈。
你想想啊,地震这玩意儿就跟个调皮捣蛋的小鬼似的,冷不丁地就跑出来捣乱。
那咱可得给咱的砌体墙片好好把把关,看看它能不能经得住这小鬼的折腾。
首先呢,咱得搞清楚这墙片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就像咱去了解一个人的力气有多大一样。
这就需要咱去算一算它的一些基本参数啦,什么尺寸啊、材料特性啊之类的。
然后呢,地震来的时候可不是直愣愣地就撞上来,它是有各种方向和力度的。
咱得把这些复杂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就像咱走路得考虑前面有没有坑洼、有没有绊脚石一样。
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地震情况来确定各种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呀,就该让墙片和这些力来一场“较量”啦!看看墙片能不能抵挡住这些力的冲击。
这可不是简单地比大小哦,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就像两个人打架,不光要看力气大小,还得看技巧和耐力呢。
在这个过程中,咱得特别仔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就好比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是不小心看错了一个小细节,那可就麻烦大啦!咱得把每一个数据都算得准准的,不能有一点儿偏差。
算完了之后呢,咱还得看看结果咋样。
要是墙片表现得不错,那咱就可以松一口气啦;但要是结果不太理想,那咱可就得赶紧想办法啦,是给墙片加点“营养”,让它更强壮呢,还是采取其他的措施来保护它。
你说这是不是很重要啊?要是咱不重视这抗震抗剪强度验算,万一真的地震来了,那墙片可就像纸糊的一样,一下子就被冲垮啦,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所以啊,咱可千万不能小瞧了这个步骤,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咱自己的宝贝一样。
咱再想想啊,要是没有这个验算步骤,那盖房子不就跟瞎蒙似的,随便盖盖就行了?那怎么行呢!咱得为住在里面的人负责啊,得让他们住得安心、住得放心。
总之呢,地震作用下砌体墙片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步骤可真是马虎不得,咱得好好琢磨,好好研究,让咱的房子都能像坚固的堡垒一样,抵御住地震这个调皮小鬼的捣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7 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抗震抗剪强度验算时,当某层或某些墙段不能满足截面强度要求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加强。
改进措施:多层砌体房屋中的部分墙段抗震抗剪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可以有五种办法来加强:(1)增加墙厚。
抗震抗剪强度与截面大小有关,增加墙厚可以提高抗剪能力,同时,外墙可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节能。
不利的是增加墙厚会增大结构自重,加大了地震作用,同时材料上当然也会增加。
所以不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只在某些情况下能适用。
(2)提高砌体强度。
砖和砂浆强度的提高,直接会增大截面抗震抗剪能力。
但是,目前砌体规范中对砂浆强度只给出M10砂浆时的抗剪强度设计值,而且明确大于M10的砂浆强度也只取到M10砂浆时的强度。
在目前一些砖或混凝土砌块的强度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完全有条件采用与之配套的高标号砂浆,提高砌体的抗震抗剪强度,满足截面的强度验算要求。
但目前因无这方面的数据,规范又无规定,所以只有进行相关的试验来求得数据,用于强度验算。
(3)配置水平钢筋。
这也是《抗震规范》GB 50011第7.2.9条提出的一项措施。
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可以提高砌体墙段的抗剪能力,这是在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办法。
规范规定,灰缝中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7%且不大于0.17%。
试验证明,当水平配筋的数量小于截面配筋率的 0.07%时,此时虽有水平筋,但对提高抗剪能力并不明显,因此不能考虑其作用。
同时,试验也证明,当在水平灰缝中配置的钢筋过多(过密或过粗),其间的水平钢筋也不能完全发挥提高抗剪能力的作用。
因此由试验确定的配筋率上限值为0.17%。
《抗震规范》第7.2.9条的说明还指出,采用水平配筋措施时,抗震能力的大小与墙体的高宽比有关,这也是使水平钢筋能够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
(4)增加设置构造柱或芯柱。
在墙段两端设置构造柱是一种抗御地震时突然倒塌的有效措施。
一般的构造柱都设置在墙段的边端或墙体和墙体的交接处,它与为了提高抗震抗剪能力而在墙段中部设构造柱的要求和目的不同。
《抗震规范》第7.2.8条第2款就是为了解决在验算截面抗震受剪能力时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作为一项新措施而提出的。
《抗震规范》公式7.2.8-2中:V≤1/γRE [ηcfVE(A-Ac)+ζf1Ac+0.08fyAs第一项为砌体截面本身能够承担的受剪承载力;第二项为构造柱的混凝土部分承担的受剪承载力;第三项为构造柱内的钢筋所能承担的受剪承载力。
这是一个主要以试验数据为主得到的经验公式。
试验证明,在一个墙段中,构造柱包括钢筋和混凝土所能承担的受剪能力应有所限制。
规范对墙段中部设置的构造柱在纵横墙截面中所占的比例作出了限制,同时对中部构造柱中的钢筋也作了限制,主要是为了既保持多层砌体墙的特性,同时又解决墙段受剪承载力的不足。
(5)采用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
只能用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中,不能在砖砌体房屋中出现局部的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段。
当在多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中出现整层或某些墙段的受剪承载能力不足时,首先应采取增加构造柱和芯柱数量等措施,在不足以解决其承载力时,可采用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段中,按配筋砌块的要求增加竖向和水平配筋等措施,来提高整层或某些墙段的受剪承载能力。
1.3.8 砖墙中的水平配筋在墙体两端没有锚固。
原因分析:水平配筋在提高墙段的抗剪承载力时,通过砌筑砂浆与砖及钢筋的握裹力,对墙段起抗剪作用。
钢筋在墙段中抗剪作用的发挥,由钢筋在墙的两尽端的锚固措施保证。
根据试验数据,钢筋端部有无锚固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约占总的承载力提高值的13%左右。
因此,要求水平钢筋配置后宜有锚固措施。
改进措施:当墙段两端有构造柱时,应将水平钢筋锚入柱内,按受拉筋的锚固长度设置;当墙段两端无构造柱或仅有一端有构造柱时,可采用将无构造柱端的水平筋弯折成直勾等措施。
1.4 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1.4.1 在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因不甚了解构造柱的破坏机理,忽视构造柱作为主要的抗震构造措施的作用,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
原因分析:多层砌体房屋在历次地震中破坏都是最严重的。
1976年唐山地震之前,始终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防止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中突然倒塌。
唐山地震时全城几乎所有的多层砌体房屋都严重破坏和倒塌,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也偶尔发现有的砌体房屋虽然有局部破坏,但却未倒塌。
这样的建筑共有八幢,包括学校,办公楼,招待所,藏书库等。
这些房屋虽为砖墙承重,但在墙体中均设有不同大小截面且与周边的墙体结合得非常好的钢筋混凝土柱。
在结束调查之后的一年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三幢不同构造的整体房屋模型试验,模型比例按1/4,利用激振设备模拟地震作用。
三幢模型的设计是:一幢为普通的砖砌体结构,除了有圈梁之外,没有其他措施;第二幢是在所有内外墙交接处均设置一个与墙同厚的钢筋混凝土柱,同时还设有圈梁;第三幢是在所有砖砌体墙的外侧,后加钢筋混凝土柱,部位均在外墙转角及内外墙延伸的交接处,表示对砖房的加固。
我们试验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①设有钢筋混凝土柱的多层砌体房屋,在墙体开裂后没有进一步倒塌破坏。
即使在外柱钢筋屈服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裂而不倒;②由于柱的截面较小,对房屋和墙体的刚度并不增加,其初裂荷载也无明显的提高;③整体结构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有很明显的增大。
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向抗震规范编制组提出建议:在所有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取名为“构造柱”。
此后许多单位的试验也都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果,使构造柱做法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改进措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构造柱是一种良好的抗震构造措施,能够使多层砌体房屋减轻和避免突然倒塌的危险,是保证多层砌体房屋大震不倒的重要措施,应该明确,构造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柱而是墙体的约束构件。
构造柱的作用主要是约束一旦在地震中开裂破坏了的墙体,使之不进一步倒塌。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能够更好地来理解和运用构造柱而不致出现误导。
构造柱虽不能阻止墙体出现的一般裂缝的发展,但是在墙体沿对角线的剪切裂缝较大并贯通整个墙面,使墙体分为四大块后,构造柱能够约束墙体的进一步倒塌。
1.4.2 多层砌体房屋超过规范规定的层数和高度,误用增加构造柱来解决。
原因分析:设置构造柱的目的是约束墙体,既不是增强抗剪能力,也不是为了解决超高和超层的问题。
提出此类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受1978年抗震规范的影响。
当时由于唐山地震刚过,对构造柱的认识还是初步的,因此在78规范中构造柱作为一种超高建筑的加强措施,即一般多层砌体房屋没有设置构造柱的要求,仅当不同设防烈度的房屋达到一定层数和高度时,才要求设置构造柱,这是对构造柱作用的初始认识阶段。
改进措施:现行抗震规范已普遍提高了不同设防烈度区允许建造房屋的高度。
因此,构造柱的设置是普遍的要求和基本的构造措施,不是解决房屋超高或超层的手段。
1.4.3 单层砌体房屋不应按多层房屋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改进措施:单层房屋一般不包括在多层砌体房屋之列,规范对此亦无明确规定。
对不同设防烈度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根据建筑结构情况区别对待。
比如,对一些高烈度区的重要建筑,至少应在房屋的四角墙体内设置构造柱,也可以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墙内设置构造柱。
对一般的单层砌体房屋,只要求有顶部圈梁和内外墙的拉结措施,1.4.4 随意将构造柱沿房屋高度方向逐层减少或改变截面及配筋。
改进措施:构造柱的设置目的既然是约束墙体的构件,因此就一般要求而言,各层均应连续设置。
除符合《抗震规范》GB 50011第7.3.2条第5款规定,需在房屋下部l/3楼层增设的构造柱,当延伸到上层的墙体时,可适当减少或改变配筋及截面。
构造柱在多层砌体中除有约束构件功能之外,同时还能够增强内外墙、墙与墙的连接功能。
这些也不能忽视。
因此,如果沿高度方向要减少构造柱的数量时,一定要强调墙相互间的拉结措施,否则是危险的。
1.4.5 误将构造柱伸入房屋基础的大放脚或基底。
原因分析:《抗震规范》GB 50011要求,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构造柱作为整个墙体的一部分,构造柱的作用不是柱,它所承担的作用主要是对墙体起水平约束,因此不必要有基础。
改进措施:构造柱是墙体的一部分,它不是承重柱,因此也不单独承担竖向荷载。
其主要作用是对墙体起水平约束作用。
不需要有单独的基础。
规范规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遇有管沟时,应伸到沟底。
如图1.4.5所示。
5.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 2001)第7.1.5条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5.2.1条7度抗震设防要求。
6.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95)第5.2.2条7度抗震设防要求“7度时超过三层时砖砌体不应低于m1”。
7.房屋每层的纵横墙均设置闭合圈梁,圈梁截面高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第7.3.4条要求。
8.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宽度为0.5m,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5.2.4条7度抗震设防时不小于0.8m的要求,但外墙尽端设有构造柱。
9.办公楼(1-9)轴一至三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5.2.5条7度抗震设防、砂浆强度等级m5的要求;(1-9)轴四层及(10-14)轴抗震横墙的间距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第5.2.5条7度抗震设防、砂浆强度等级m5的要求。
(二)第二级鉴定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列结构软件中pmcad对该楼墙体进行承载力验算。
计算时,实心砖墙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一至三层均取为m5.0,四、五层取为m2.5,砖抗压强度取为mu7.5,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房屋整体依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根据楼、屋盖类别及横墙间距按刚性方案计算内力,楼屋面荷载按设计要求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
验算结果表明沿轴线纵横墙体大片墙抗震验算均满足要求。
一至三层(e)-(2-9)轴纵横墙交接处和一层(b)-(12-14)轴纵横墙交接处,局部墙片由于相对侧移刚度较大,产生水平地震剪力集中现象,导致抗震验算不满足要求。
三、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对抗震验算不满足要求的一至三层(e)-(2-9)轴纵横墙交接处和一层(b)-(12-14)轴纵横墙交接处的局部墙片,通过调整墙段两侧洞口尺寸及位置,以调整墙段相对刚度来改变墙段承担的地震剪力的处理方法,上述墙片抗震鉴定系数可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