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屈原列传》导学案学生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屈原列传》导学案学生版《屈原列传》导学案学生版:导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和他的生平故事;2. 理解《屈原列传》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3. 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4. 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1.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代楚国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是《楚辞》的创作者。
2. 屈原一生坎坷,曾担任楚国宰相,后因连环计被楚怀王所排斥,最终自沉于汨罗江。
二、《屈原列传》故事梗概1. 屈原是楚国宰相,他忠诚于国家,劝谏国君,但遭到排斥。
2. 楚怀王被欺骗,将屈原贬为诸侯。
3. 屈原贬官后,生活贫困,沉溺于酒色之中。
4. 屈原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忧心忡忡,写下了著名的《离骚》。
5. 楚怀王被秦国侵略,屈原忧心忡忡,最终选择自杀。
三、主题和思想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屈原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良多,但最终却遭到了背叛。
2. 忧国忧民:屈原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充满忧心忡忡之情。
3. 自杀与写作:自沉之前,屈原写下了《离骚》,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沉痛之情。
四、重要人物和事件1. 屈原:楚国宰相,被贬为诸侯后自杀;2. 楚怀王:楚国国君,被欺骗后贬斥了屈原;3.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4. 秦国侵略:屈原遭遇到的重大事件之一,加剧了他的忧心忡忡。
五、思考和讨论1. 你觉得屈原为何会遭到楚怀王的排斥?2. 你能理解屈原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吗?你认为屈原的选择正义吗?3. 《屈原列传》中的思想和主题与当今社会有哪些共通之处?导学要求:1. 提前预习《屈原列传》的内容;2. 阅读并理解本文提供的《屈原列传》导学内容;3. 准备回答导学问题,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4. 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于自己理解不足的问题提出疑问。
1-2《离骚》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屈原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诗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学习提示《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艺术精神概称为“风骚”。
本课选取《诗经·卫风》中的《氓》和《楚辞》中的《离骚),学习时要注意比较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认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诵读时要注意品味相关诗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
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楚辞”与《楚辞》“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
《离骚》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预习要求:慢读全文一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查字典正音;然后至少再读两遍,感受朗读的节奏。
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熟悉本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读下列加点字,写出注音。
A.后裔(yì)摄提(shè)搴阰(pí)皇舆(yú)B.宿莽(sù)骐骥(jì)驰骋(chěng)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掌握以下的通假字(明确所通的字及意义)(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2)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荒远)(3) 来吾道夫先路(道通导,引导(4)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作证)3.掌握多义词与不吾与(等待)扈江离与辟芷兮(和)忍而不能舍也(舍弃,中止)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住舍)舍铿尔,舍瑟而作(放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度何不改乎此度(法度)皇览揆余初度兮(气度)重又重之以修能(加上)乃重修岳阳楼(重新)卷我屋上三重茅(层)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4.熟悉古今异义词(认识其古今词义)(1) 彼尧舜之耿介兮(古义:光明正大;今义:正直不阿)(2)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今义: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
《离骚》备课教案
《离骚》备课教案《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由屈原创作。
本文将就《离骚》这部文学作品进行备课教案的撰写,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和解读这部著名作品。
一、诗歌背景《离骚》写于楚国屈原被放逐之时,他在离乡之际,借助诗歌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和对国家的担忧。
二、诗歌主旨1. 对个人遭遇的抒情描写:屈原表达了自己的离愁之情,展现了对离乡背井之苦的思念和无奈之感。
2. 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屈原通过自身遭遇,抒发了对当时政局动荡和国家兴衰的担忧,表达了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古代诗歌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离骚》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情操。
四、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探讨《离骚》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安排:(1)诗歌背景介绍(2)《离骚》文本分析(3)《离骚》意境展示2. 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老师讲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展开互动交流。
(3)诗歌朗诵:引导学生进行《离骚》的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离骚》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这部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展开:逐段讲解《离骚》的文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3. 诗歌朗诵:让学生进行《离骚》的朗诵,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离骚》中的主题和意境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七、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诗歌朗诵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和指导。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四、自主学习
1、注音
姱( ) 鞿( ) 謇( ) 谇( ) 纕( ) 茞( )诼() 偭( ) 忳( ) 侘傺( ) 溘死( ) 鸷( ) 方圜( )攘诟( ) 芰荷( )裳( )岌岌( )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探究一:屈原一生“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探究二:《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探究三:诗文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意象,体味诗人这样描写的用意。
课题:离骚
学 习 内 容
笔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有关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学习重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勾画重点文言知识,能初步翻译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然后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完善并做好标记。
《离骚》导学案4
《离骚》导学案4【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疏通诗歌大意,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离骚》和楚辞的文学知识;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难点: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一、课前预习㈠知识链接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作者主要是屈原,其次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离骚: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㈡课前自测: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修姱鞿羁朝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方枘攘诟兰皋芰荷岌岌杂糅二、导入新课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有一个名字,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河流的万古名声;有一个名字,当粽叶的香气飘溢在我们周围的时候,蓦然回首,他就站在我们身边,这个名字就是——屈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走进《离骚》,去倾听灵魂的绝唱!1/ 1。
《离骚(节选)》导学案教师版1
离骚(节选)导学案一、.走近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中期, 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名平, 字原。
屈原因出身贵族, 又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 主要有: 内政方面赞助怀王, 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 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
两度出使齐国。
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 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怀王死了以后, 长子顷襄王继位,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 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 所以, 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 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 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之后, “百姓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 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而已。
于是, 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 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 远游、求贤又不成。
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最后, 在无可奈何之际, 他自沉于汨罗江中, 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
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 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 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 尤为精熟。
在这广阔的领域里, 他总结了许多治世之理, 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在屈原的作品中, 随处都表现有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 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列传》导学案(学生版)(3课时)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一)词类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4)蝉蜕于污秽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 )至( )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 》。
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 )到( )和楚国由( )到( )的过程。
第三部分(11---12)屈原( )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 )。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二)掌握下面的加点虚词用法
1、①楚之同姓也。 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④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②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皆以美于徐公。
3、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而母立于兹。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①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②丞相祠堂何处寻?
(5)方正之不容(6)明道德之广崇
(二) 文言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方正之不容也
(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离骚者,犹离忧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7)明道德之广崇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背诵第三自然段,完成优教导学案(第2课时)。
课 题
屈原列传(二)
时间:
(三)翻译句子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
离骚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导学案
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导学案――离骚一、全文默写:二、易错字填空___________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
余虽好修_____以_________兮,__________而夕替。
既替余以_________兮,又申之以__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
怨________之浩荡兮,终不_____夫民心。
众女_____余之_______兮,___________谓余以___________。
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__。
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以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__________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_______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______之能_______兮?__________异道而相安?______心而__________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清白以死_______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_________之不______兮,_________乎吾将______。
回______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_________兮,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不入以离_______,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_________以为衣兮,集__________以为______。
不吾知其亦______兮,______余情其________。
高余冠之_________兮,长余佩之__________。
芳与泽其____________兮,__________其犹未亏。
忽反_____以游目兮,将往观乎________。
_____缤纷其__________兮,芳菲菲其__________。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__________以为常。
虽__________吾______未变兮,岂余心之可_____?三、写屈原的对联(尽量背诵):(司马迁写《屈原列传》高度评价屈原)四、理解型记忆名句检测:1.《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2.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离骚》优秀导学案 3篇
《离骚》优秀导学案篇6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技能目标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情感目标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走向高考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学习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
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1.关于作者及《离骚》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xfnl1、《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一《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博喻是语言园地中一朵奇葩2、《故都的秋》导学案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同步练习3、《囚绿记》导学案《囚绿记》学案《囚绿记》教案之二囚绿记《囚绿记》同步练习4、《诗经两首》导学案《诗经》两首《诗经》两首同步练习5、《离骚》导学案﹙一﹚《离骚》导学案﹙二﹚《离骚》同步练习6、《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课文精讲并序同步练习" href="/s/blog_5cfbd7410100hv2a" TARGET="_blank">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7、《诗三首》导学案诗三首·同步练习《诗三首》课文精讲8、《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学案9、《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学案10、《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我有一个梦想》学案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案《直面挫折学习描写》导学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导学案《演讲》导学案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导学案名著导读《家》导学案《巴黎圣母院》导学案《影视文化》导学案关于汉字的故事高一必修一、二背诵篇目验收检测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测试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评卷2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四古诗文学案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导○学班级:姓名:景泰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编案○1.荷塘月色1.理清全文结构,找出本文刻划的景物并能根据描写的文字概括景物特点。
粤教版初中语文导学案-离骚
粤教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离骚学习要求:1、积累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熟悉比兴、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一、常识了解1、文学常识:(1)屈原:名,字。
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楚辞”这一新诗体的创始者和代表者,其代表作,重要作品还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英国、意大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楚辞》:时编辑的以屈原作品为主的继《》后的又一诗歌集。
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字的新诗体,世称“体”或“体”。
(3)《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最的诗,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主义的传统。
文学史上常以“风”、“”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来概括《楚辞》。
(4)相传我国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就是为纪念屈原在农历投江而死而设立的,他的家乡还建有屈原祠和屈原墓。
2、古代常识:兄弟排行:伯(也孟)、仲、叔、季每季三月排序:孟、仲、季考:称已死的父亲。
妣():称已死的母亲。
二、基础积累1、注音并解释: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汩()余若将不及兮朝搴()阰()之木兰兮日月忽其不淹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修之数()化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诗中比喻(或指代)什么。
(1)汩.余若将不及兮(2)恐美人..之迟暮(3)昔三后之纯粹..之..兮(4)固众芳所在(5)杂申椒...以..与菌桂兮(6)路幽昧险隘(7)荃.不察余之中情兮(8)恐皇舆..之败绩3、通假字:4、古今异义:(1)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今义:)(2)夫唯捷径..以窘步(古义:今义:)(3)春与秋其代序..(古义:今义:)(4)纫秋兰以为..佩(古义:今义:)(5)路.幽昧以险隘(古义:今义:)(6)恐美人..之迟暮(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纫.秋兰以为佩.()(4)来吾道.夫先路()(5)杂.申椒与菌桂兮()(6)余既不难.夫离别兮()(7)不抚壮.而弃秽.兮()6、文言虚词:(1)加点的“以”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惟庚寅吾以降B 肇锡余以嘉名忽奔走以先后兮又重之以修能C纫秋兰以为佩 D乘骐骥以驰骋兮指九天以为正兮路幽昧以险隘(2)加点的两个“与”含义和用法同否?()A扈江离与辟芷兮 B恐年岁之不吾与(3)加点的“之”哪一项不全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A 恐年岁之不吾与 B又重之以修能惟草木之零落兮昔三后之纯粹兮C彼尧舜之耿介兮 D岂余身之惮殃兮惟夫党人之偷乐兮伤灵修之数化(4)加点的两个“其”含义和用法同否?()A日月忽其不淹兮 B春与秋其代序(5)加点的两个“乎”含义和用法同否?()A何不改乎此度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加点的“而”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不抚壮而弃秽C既遵道而得路 D忍而不能舍也E后悔遁而有他7、一词多义:(1)度:皇览揆余初度兮/何不改乎此度也(2)惟:惟草木之零落兮/惟庚寅吾以降(3)固:固众芳之所在/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8、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1)恐年岁之不吾与译文:(2)肇锡余以嘉名译文:(3)惟庚寅吾以降译文:三、内容探究1、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重点,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2、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离骚的导学案
离骚的导学案离骚的导学案《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离骚》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感情。
2、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预习检查1.诵读法,首先音读,读准字音;然后意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记忆法,熟记关于屈原的基本文学常识。
二、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1、了解屈原生平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2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了解“楚辞”3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离骚试讲教案
离骚试讲教案教案标题:离骚试讲一、教学目标:1. 了解《离骚》这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背景和作者屈原。
2. 熟悉《离骚》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词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 分析《离骚》的主题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1. 通过《离骚》理解屈原的心情和境遇。
2. 掌握《离骚》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离骚》的复印件。
2. PPT演示文稿。
3. 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乐府诗的概念以及上节课学习过的乐府诗作品。
2. 预习(10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离骚》的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屈原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文学家?- 《离骚》是一首什么样的乐府诗?- 阅读《离骚》后,你对屈原的心情和境遇有什么感受?3. 表达(15分钟):分小组讨论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感受,并选择一位代表分享意见。
4. 分析(20分钟):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以及其创作背景,并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排比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修辞手法对于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
5. 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词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解读,鼓励多角度的思考。
6. 梳理(10分钟):通过学生的解读和讨论,对《离骚》的主题思想和屈原的心情进行总结和梳理。
引导学生思考《离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7.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从《离骚》中汲取文学思维的营养,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翻译,表达自己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分析、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对《离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悟。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名篇,学生扩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培养了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思维。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屈原的心情方面还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离骚教案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离骚》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具有重要的文
学价值。
2.理解《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辞章,颂
扬了屈原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3.学会欣赏《离骚》的诗歌艺术,领悟其中的联想、景物描写和意象
等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学生熟悉《离骚》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目的,理解其中
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离骚》的诗歌艺术的感悟,引导学生领悟
其深刻的意涵。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15分钟)
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素材了解《离骚》的背景和屈原的作品。
2.师生共同讨论《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引导
学生思考屈原创作《离骚》的目的和表达的生活情感。
第二课时:诗歌分析(30分钟)
1.师生共同欣赏《离骚》的部分内容,分析其中的联想、意象等诗歌技巧。
2.引导学生对《离骚》的情感和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关注其中表现的忠诚、激情以及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第三课时:诗歌赏析(30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离骚》,组织小组展示,并分享自己对这段诗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自己所学的诗歌分析方法,再深入对诗歌进行赏析。
第四课时:写作与表达(45分钟)。
《离骚》学生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 2《离骚》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能掌握有关屈原与楚辞得文学知识。
2、能鉴赏《离骚》得优美诗句,了解屈原诗中得“香草”“美人”表达自己得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得高尚品德。
3、能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得积极浪漫主义得创作手法:丰富得想像、形象得描述。
重点难点1、能鉴赏《离骚》得优美诗句,了解屈原诗中得“香草”“美人”表达自己得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得高尚品德。
2、能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得积极浪漫主义得创作手法:丰富得想像、形象得描述。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
每每读到屈子得这两句诗,我得眼前会倏(shu)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得诗人,面对浩浩汤汤(shang)地洞庭波涌,她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得秋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就是一个什么样得诗人?一个不断求索得诗人,一个不断追寻得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得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得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得诗人。
为什么她得诗能够穿越时间得长空走进我们得心灵,一次次地敲打着我们?为什么她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她能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得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得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瞧到得熠熠生辉得精神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得心灵世界,去感受她得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知识链接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得政治家与爱国诗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得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得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得局面。
《离骚》_导学案_教师版
《离骚》导学案【检查预习】一、字形辨析,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
①搴(qiān):搴阰(攀折山峰)謇(jiǎn):謇謇(忠贞的样子)蹇(jiǎn):命运多蹇张骞(qiān)②陬(zōu):孟陬(正月)辄(zhé):动辄得咎(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
)③阰(pí):搴阰毗(pí):毗邻(边界接壤)仳(pǐ)离:(夫妻分离。
特指妇女被遗弃而离去。
)蚍(pí)蜉(fú)(一种大蚂蚁)纰(pī)缪(miù)(“纰漏”和“谬误”)砒霜(pī)考妣( bǐ)(古代称已死的父母)秕(bǐ)谷(指子实不饱满的稻谷)④摄(shè]):摄提(星名)慑(shè]):慑服二、填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
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四言句,《楚辞》则多为长短不一的句子。
《诗经》的篇幅较短,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较长,结构复杂。
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瑰丽多姿著称。
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兮”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兮”字起舒缓语气作用。
三、朗读各小组成员各自放声朗读本文三遍。
四、本课的字词积累。
(检查《导与练》p5、6)【课堂合作】五、诗歌内容的理解。
(一)第1-2节:问题:作者在《离骚》的开篇都突出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高贵的出身,是楚王同姓之臣,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导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
2.理解掌握“香草美人”式的“比喻”手法
3.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
了解背景知识;用好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知识链接】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
初辅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
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所作《离骚》《九章》《九歌》等篇反复陈述其政治主张,揭露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炽热感情,构思奇幻,色彩绚丽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
全诗93节372句2490字。
前部分32节,以写现实为主,追忆身世、抱负、遭遇;后部分60节,以写想象为主,写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
尾声1节,总结全诗。
《离骚》是屈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课文节选部分: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学与检测
1、字音:
裔( ) 朕( ) 孟陬( ) 揆( )肇( )
扈()汩()搴( )阰()芷()
2、圈出下列诗句中的假字,并写出正字。
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扈江离与辟芷兮
③来吾道夫先路
3、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⑴帝高阳之苗裔
..兮⑵朕皇考
...曰伯庸
⑶摄提贞.于孟陬兮⑷惟.庚寅吾以降
..
⑸皇览揆
...余初度
..兮⑹肇.锡余以嘉.名
⑺又重.之以修.能⑻扈.江离与辟芷兮
⑼朝搴.阰之木兰兮⑽日月忽.其不淹.兮
⑾春与秋其代序
..⑿惟.草木之零落兮
⒀恐美人之.迟暮⒁不抚.壮而弃秽兮
⒂乘骐骥以驰骋兮
4、说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活用方法
①名.余曰正则兮②字.余曰灵均
③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④不抚壮.而弃秽.兮
5、说出下面的文言句式
①肇锡余以嘉名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活动二讨论与交流
6、反复朗读课文,看看节选的段落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思路提示:可从诗人生平、爱好和思想性格几方面分析。
)
1、阅读前8句,思考: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了什么?(思路提示:从其出生的特殊性考虑。
)
2、阅读中间8句,思考:诗中写了哪些内容?(思路提示:体会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
3、最后8句有何深刻含义,在行文上有何作用?(思路提示:从诗人叙述时间的紧迫性考虑。
)
活动三反思与质疑
4、节选的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思路提示:从他的装束和思想追求考虑。
)
活动四巩固与补漏
从节选课文可以窥见《离骚》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思路提示:着重从修辞、句式以及特殊性的用词等方面考虑。
)
五应用与拓展
㈠.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就一开始赐给我一个美名。
D.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2、背诵默写课文
㈡、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正:(2)穷:(3)信:(4)约:
(5)微:(6)廉:(7)迩: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⑵“离骚”的含意是。
⑶屈原用“离骚”为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概括本段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