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离骚》优秀导学案 3篇
《离骚》优秀导学案篇3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
2、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
3、了解浪漫主义手法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重点:1、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
2、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
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单元学习诗歌,是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诗经〉和<离骚》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源头。
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可与日月争辉。
二、屈原及背景介绍忠君爱国诗人希望辅佐明君,致君尧舜,对内制定法令,对外接待宾客。
推举有贤能的人,结果触犯贵族的利益,郑袖等人在怀王面前谗言,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最后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而死。
所以“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矣。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解题离骚:遭遇忧愁。
思考可能些什么?忧愁节操四、具体分析课文;问题一:忧愁的是什么?忧愁(民生之多艰)(皇帝昏庸,贤愚不分)(小人离间)问题二:面对这样的现实,它是什么样的节操呢?节操(宁可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兮)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至前世而固然。
)以死明志(退修吾初服)修身养性(民生各有所好兮,吾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与心之可惩)至死不渝五、总结屈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与世同流合污,保持操守,洁身自好的人。
六、作业:1、熟读并背诵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离骚》优秀导学案篇4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把握“楚辞体”的特点。
2、领会本文的艺术手法3、体会诗人美好的品质和忧国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反复吟诵中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合新旧知识,理解作者打造的“香草美人”意象体系。
《离骚》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预习要求:慢读全文一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查字典正音;然后至少再读两遍,感受朗读的节奏。
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熟悉本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读下列加点字,写出注音。
A.后裔(yì)摄提(shè)搴阰(pí)皇舆(yú)B.宿莽(sù)骐骥(jì)驰骋(chěng)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掌握以下的通假字(明确所通的字及意义)(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2)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荒远)(3) 来吾道夫先路(道通导,引导(4)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作证)3.掌握多义词与不吾与(等待)扈江离与辟芷兮(和)忍而不能舍也(舍弃,中止)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住舍)舍铿尔,舍瑟而作(放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度何不改乎此度(法度)皇览揆余初度兮(气度)重又重之以修能(加上)乃重修岳阳楼(重新)卷我屋上三重茅(层)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4.熟悉古今异义词(认识其古今词义)(1) 彼尧舜之耿介兮(古义:光明正大;今义:正直不阿)(2)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今义: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诗对比、比兴手法的运用。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第一课时I、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屈平(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最伟大的之一。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代表作品有、、等。
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
2、了解背景屈原出身贵族家庭,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并被流放汉北。
怀王死后又因项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江南,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本诗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后。
3、文体知识1、《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
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多用“兮”字经助语势,富有抒情万分和浪漫色彩。
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4、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
如:长太息/ 以/ 掩涕兮,哀/ 民生/ 之/ 多艰。
余/ 虽好修姱/ 以/ 革几羁兮,謇/ 朝谇 /而/夕替。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文中大量“兮”字,其作用是什么?3、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一、导言《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不仅是文学界的经典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
《离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屈原内心的挣扎和苦闷,表达了对家国沉浮、民族疾苦的思考和关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离骚》的背景、内容、风格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离骚》。
二、学习目标1.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2.掌握《离骚》的内容;3.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意义;4.培养欣赏古文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3.1《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屈原的生平介绍;•屈原创作《离骚》的时代背景;•《离骚》的创作背景。
3.2 《离骚》的内容•《离骚》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离骚》中的典故和比喻;•《离骚》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3 《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意义•《离骚》的艺术风格;•《离骚》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离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四、学习方法•阅读《离骚》原著,根据标注在篇中的注释和翻译理解文章;•与同学们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方法;•对比分析《离骚》中的典故和比喻的意义;•分析《离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五、学习评价•学生会阅读《离骚》原著并做读书笔记;•学生会根据导师提供的材料和自身的经验分析《离骚》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学生会准确理解和表达《离骚》的中心思想和思想内涵;•学生会辨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意义;•学生会运用合适的方法解读《离骚》中的典故和比喻。
六、延伸阅读1.屈原的其他诗歌作品;2.中国古代文学的其他经典作品;3.有关屈原、《离骚》的研究资料。
注意:本篇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可用于终端命令行、各类编辑器以及Markdown编辑器中进行阅读。
离骚导学案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
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由此引入第九、十一节的学习。教师范读,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萧山二中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离骚
课时
教学
目标
二课时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教学
设想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要点(导学案为主,教师个性设计为辅)
教与学的设计
(体现个性)
学生活动设计
(体现个性)
导入
读《离骚》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说《离骚》
解《离骚》
品《离骚》
引起学生兴趣
整体感知离骚,疏通基本字音、停顿
了解楚辞、离骚
了解、认识屈原
把握离骚内容与情感,掌握艺术特色
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1、听朗读正音
离骚的导学案
离骚的导学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离骚的导学案离骚的导学案《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离骚》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感情。
2、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预习检查1.诵读法,首先音读,读准字音;然后意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记忆法,熟记关于屈原的基本文学常识。
二、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1、了解屈原生平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2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了解“楚辞”3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离骚》导学案
课题:离骚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难点: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三、教与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文学常识《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义。
“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
屈原(约前339 —约前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_____ ,字____ ,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 。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等。
“楚辞”是兴起于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诗歌的源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姱()謇謇()谇()纕()茞()诼()侘傺()忳()偭()溘死()鸷()方圜()攘诟()朕()芰荷()裳()岌岌()3、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指出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何方圜之能周兮()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延伫乎吾将反()2、多义词辨析【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度】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固】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反】忽反顾以游目兮。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四、自主学习
1、注音
姱( ) 鞿( ) 謇( ) 谇( ) 纕( ) 茞( )诼() 偭( ) 忳( ) 侘傺( ) 溘死( ) 鸷( ) 方圜( )攘诟( ) 芰荷( )裳( )岌岌( )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探究一:屈原一生“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探究二:《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探究三:诗文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意象,体味诗人这样描写的用意。
课题:离骚
学 习 内 容
笔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有关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学习重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勾画重点文言知识,能初步翻译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然后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完善并做好标记。
《离骚》 导学案 (学生版)
- 1第四单元 第15课 离骚(节选)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文体特点。
(2)准确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把握诗意。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学习重点1、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2、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鉴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 课前感知案(一)知人论世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等。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
”;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九年级离骚导学案
九年级离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离骚》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准确理解文意。
(2)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和理想追求,体会诗歌的主旨。
2、难点(1)品味《离骚》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象征手法。
(2)背诵全文。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 340 年公元前 278 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出身贵族,学识渊博,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作品简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373 句,2490 字。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倾诉了自己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了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五、课堂探究1、字词积累(1)通假字①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②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忧愁苦闷)③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④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⑤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2)古今异义①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②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或诗文、书画细致精巧)③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⑤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3)词类活用①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②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③步余马于兰皋兮(名词使动用法,使……步行)④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⑤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作动词,加高)⑥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作动词,加长)(4)一词多义①虽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即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连词,即使)②善亦余心之所善兮(动词,崇尚,爱好)谣诼谓余以善淫(形容词,善于,擅长)③修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形容词,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④以既替余以蕙纕兮(介词,因为)又申之以揽茝(介词,用)竞周容以为度(动词,把……作为)2、句式积累(1)倒装句①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不吾知”即“不知吾”)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岌岌”“陆离”分别作“冠”“佩”的定语)③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于兰皋”作“步余马”的状语)(2)被动句①謇朝谇而夕替(“替”,被罢免)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体解”,被肢解)3、内容理解(1)诗人开篇自述身世、品质和修养,有什么作用?诗人开篇自述身世高贵,出生时就具有祥瑞之气,又注重自身修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出众的才能。
《离骚》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3、诵读课文,体悟作者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2、体悟作者的情感;三、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1、简介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2、“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3、《离骚》《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二)纠正读音孟陬()览揆()扈()辟芷()汩()搴()陂()修姱()謇()茝()谣诼()忳()侘傺()芰荷()岌()(三)成语积累美人迟暮:时不我与:九死未悔:方枘圆凿:鸷鸟不群:(四)翻译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4、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四、课前引导1、在《离骚》(节选)中,诗人用哪些句子来宣扬自己的“内美”和“修能”?这些句子表现了什么?2、屈原在“怨”什么?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离骚》导学案(精选13篇)
《离骚》导学案(精选13篇)《离骚》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把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学问。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方、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抱负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美丽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尝、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学习难点】1、引导同学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解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把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问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识,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剧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楚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加谈论国事及对应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主义杰作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消失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很多不朽作品。
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离骚》优秀导学案 3篇
《离骚》优秀导学案篇6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技能目标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情感目标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走向高考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学习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
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1.关于作者及《离骚》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导学案
编号029《离骚》复习导学案1主备人:胡玉芳审核人:赵德陆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屈原和“楚辞”的知识;2、了解《离骚》的艺术成就;3、疏通诗歌大意,理解诗歌内容;4、熟读并背诵课文。
【文化常识】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2、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离骚》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
梁启超在《屈原研究》中说:“《三百篇》好的作品,都是写实感。
实感自然是文学主要的生命;但文学还有第二个生命,曰想象力。
从想象力中活跳出实感来,才算极文学之能事。
就这一点论,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不特前无古人,截到今日止,仍是后无来者。
因为屈原以后的作品,在散文或小说里头想象力比屈原优胜的或者还有;在韵文里头,我敢说还没有人比得上他。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对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都大量采用极富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尤其是对于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更使其展开丰富多彩的幻想翅膀,愈发强化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
至于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则更是比比皆是。
如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等。
【文本梳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离骚》学生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 2《离骚》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能掌握有关屈原与楚辞得文学知识。
2、能鉴赏《离骚》得优美诗句,了解屈原诗中得“香草”“美人”表达自己得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得高尚品德。
3、能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得积极浪漫主义得创作手法:丰富得想像、形象得描述。
重点难点1、能鉴赏《离骚》得优美诗句,了解屈原诗中得“香草”“美人”表达自己得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得高尚品德。
2、能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得积极浪漫主义得创作手法:丰富得想像、形象得描述。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
每每读到屈子得这两句诗,我得眼前会倏(shu)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得诗人,面对浩浩汤汤(shang)地洞庭波涌,她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得秋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就是一个什么样得诗人?一个不断求索得诗人,一个不断追寻得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得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得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得诗人。
为什么她得诗能够穿越时间得长空走进我们得心灵,一次次地敲打着我们?为什么她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她能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得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得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瞧到得熠熠生辉得精神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得心灵世界,去感受她得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知识链接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得政治家与爱国诗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得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得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得局面。
部编版离骚导学案
部编版离骚导学案部编版《离骚》导学案《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被收录在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
本导学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离骚》这篇文章的背景、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背景介绍《离骚》是中国古代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的生平传奇,作品卓越。
《离骚》这部作品是他在忧思痛苦之际创作的,表现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对政治现实的忧虑。
通过《离骚》,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不满。
二、内容梗概《离骚》以屈原自己的口吻叙述,首先表达了他在宫廷蒙受排挤和误解的苦闷,然后描述了自己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最后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坚持。
全文充满思想的深刻和语言的优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三、逐段解读1. 第一至四章:表达了屈原在宫廷受到包围和排挤后的郁闷和不满,通过描写自然的景物来反衬内心的孤寂和苦痛。
2. 第五至八章:揭示了屈原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批判,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沉痛感受。
3. 第九至十一章:表达了屈原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个人价值的坚持,展现了他不畏权势、不惧困苦的决心和勇气。
四、学习要点1. 学习《离骚》这篇文章,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 关注屈原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现实,这有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寄托。
3. 品味《离骚》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精,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堂拓展1. 通过朗诵《离骚》,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抒情风采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让他们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
3. 提倡学生以《离骚》为题材进行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离骚》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操。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主编人:杨翠敏 审核人: 定稿日:2016. 9 协编人:曾丽妹班级: 姓名: 小组: 座号:一、课题:《离骚》两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课时建议】 2课时预习案一、走近屈原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 _平____ ,字__原__ ,又自云名__正则___ ,字__灵均___ 。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等。
二、关于《楚辞》与《离骚》“楚辞”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编号 KGYZYWB1015【自学反馈】(1)给画线字注音修姱( kuā) 侘傺( chàchì) 揽茝( chǎi ) 蕙纕( xāing ) 芰荷(jìhé)溘死( kè)攘诟(gòu )谣诼(zhuó)(2)文言知识A、通假字①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②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③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④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⑤延伫吾将反“反”通“返”B、一词多义【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以为是好的)【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观察,选择)【虽】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虽然)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导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
2.理解掌握“香草美人”式的“比喻”手法
3.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
了解背景知识;用好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知识链接】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
初辅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
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所作《离骚》《九章》《九歌》等篇反复陈述其政治主张,揭露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炽热感情,构思奇幻,色彩绚丽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
全诗93节372句2490字。
前部分32节,以写现实为主,追忆身世、抱负、遭遇;后部分60节,以写想象为主,写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
尾声1节,总结全诗。
《离骚》是屈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课文节选部分: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学与检测
1、字音:
裔( ) 朕( ) 孟陬( ) 揆( )肇( )
扈()汩()搴( )阰()芷()
2、圈出下列诗句中的假字,并写出正字。
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扈江离与辟芷兮
③来吾道夫先路
3、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⑴帝高阳之苗裔
..兮⑵朕皇考
...曰伯庸
⑶摄提贞.于孟陬兮⑷惟.庚寅吾以降
..
⑸皇览揆
...余初度
..兮⑹肇.锡余以嘉.名
⑺又重.之以修.能⑻扈.江离与辟芷兮
⑼朝搴.阰之木兰兮⑽日月忽.其不淹.兮
⑾春与秋其代序
..⑿惟.草木之零落兮
⒀恐美人之.迟暮⒁不抚.壮而弃秽兮
⒂乘骐骥以驰骋兮
4、说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活用方法
①名.余曰正则兮②字.余曰灵均
③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④不抚壮.而弃秽.兮
5、说出下面的文言句式
①肇锡余以嘉名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活动二讨论与交流
6、反复朗读课文,看看节选的段落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思路提示:可从诗人生平、爱好和思想性格几方面分析。
)
1、阅读前8句,思考: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了什么?(思路提示:从其出生的特殊性考虑。
)
2、阅读中间8句,思考:诗中写了哪些内容?(思路提示:体会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
3、最后8句有何深刻含义,在行文上有何作用?(思路提示:从诗人叙述时间的紧迫性考虑。
)
活动三反思与质疑
4、节选的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思路提示:从他的装束和思想追求考虑。
)
活动四巩固与补漏
从节选课文可以窥见《离骚》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思路提示:着重从修辞、句式以及特殊性的用词等方面考虑。
)
五应用与拓展
㈠.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就一开始赐给我一个美名。
D.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2、背诵默写课文
㈡、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正:(2)穷:(3)信:(4)约:
(5)微:(6)廉:(7)迩: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⑵“离骚”的含意是。
⑶屈原用“离骚”为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概括本段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