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答案知识讲解
《离骚》学案答案
《离骚》节选导学稿(教师版)一、课时安排:2课时二、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自主把握字音(侘傺、揽茝等)、解释字词(忳郁、圜等及词类活用)、判断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翻译句子。
3、品味、鉴赏本诗以比兴为主的表现手法,概括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4、研读本诗的语言特色(节奏、韵律),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走近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39 —约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等。
“楚辞”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即“遭遇、遭受”;“骚”即“忧愁”。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三、查找资料,把握基本知识。
修姱( kuā) 侘傺( chàchì) 揽茝( chǎi ) 謇朝(jiǎnzhāo)谇(suì)蕙纕( xāing ) 揽茝(chǎi)谣诼(zhuó)偭规矩(ǎn)侘傺(chàchì)溘死(kè)鸷鸟(zhì)攘诟(gòu)兰皋(g芰荷(杂糅(r2、文言知识A、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3、一词多义虽余虽好修姱(虽然)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以长太息以掩涕(连词而,表并列)谣诼谓余以善淫(介词,用)竞周容以为度以(之)为,把……作为之哀民生之多艰(之: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导学案(2)(含答案)
《离骚》导学案﹙二﹚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王秋岩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分析第二节,积累重点字词。
『目标重点』目标1以及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目标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抽学生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重点词﹙ A级﹚初服﹙﹚陆离﹙﹚游目﹙﹚离尤﹙﹚2名句默写﹙ A级﹚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3虚词﹙ B级﹚驰椒丘且焉.止息苟.余情其信芳4通假字﹙ B级﹚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5活用词﹙ B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6特殊句式﹙ C级﹚不吾知其亦已兮步余马于兰皋兮长余佩之陆离7 结合全文,解决下列问题﹙ D级﹚①通观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②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③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三课堂小结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离骚》优秀导学案 3篇
《离骚》优秀导学案篇3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
2、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
3、了解浪漫主义手法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重点:1、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
2、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
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单元学习诗歌,是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诗经〉和<离骚》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源头。
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可与日月争辉。
二、屈原及背景介绍忠君爱国诗人希望辅佐明君,致君尧舜,对内制定法令,对外接待宾客。
推举有贤能的人,结果触犯贵族的利益,郑袖等人在怀王面前谗言,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最后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而死。
所以“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矣。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解题离骚:遭遇忧愁。
思考可能些什么?忧愁节操四、具体分析课文;问题一:忧愁的是什么?忧愁(民生之多艰)(皇帝昏庸,贤愚不分)(小人离间)问题二:面对这样的现实,它是什么样的节操呢?节操(宁可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兮)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至前世而固然。
)以死明志(退修吾初服)修身养性(民生各有所好兮,吾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与心之可惩)至死不渝五、总结屈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与世同流合污,保持操守,洁身自好的人。
六、作业:1、熟读并背诵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离骚》优秀导学案篇4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把握“楚辞体”的特点。
2、领会本文的艺术手法3、体会诗人美好的品质和忧国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反复吟诵中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合新旧知识,理解作者打造的“香草美人”意象体系。
《离骚》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预习要求:慢读全文一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查字典正音;然后至少再读两遍,感受朗读的节奏。
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熟悉本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1.读下列加点字,写出注音。
A.后裔(yì)摄提(shè)搴阰(pí)皇舆(yú)B.宿莽(sù)骐骥(jì)驰骋(chěng)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掌握以下的通假字(明确所通的字及意义)(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2)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荒远)(3) 来吾道夫先路(道通导,引导(4)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作证)3.掌握多义词与不吾与(等待)扈江离与辟芷兮(和)忍而不能舍也(舍弃,中止)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住舍)舍铿尔,舍瑟而作(放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度何不改乎此度(法度)皇览揆余初度兮(气度)重又重之以修能(加上)乃重修岳阳楼(重新)卷我屋上三重茅(层)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4.熟悉古今异义词(认识其古今词义)(1) 彼尧舜之耿介兮(古义:光明正大;今义:正直不阿)(2)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今义: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理解句中疑难字词,鉴赏重点句子,理解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疑难字词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知识链接】1.关于屈原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重用,任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霸业,变革法度,励精图治,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的局面。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遭遇:政治蜜月——群小诬陷——怀王疏远——放逐洞庭——楚都陷落——殉国自沉)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佛朗索瓦·拉伯雷、古巴诗人何塞·马蒂)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2.关于楚辞一种诗体名称,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因其以屈原之《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体诗”。
楚辞特点:形式自由,句子、篇幅可长可短,打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楚辞》一本诗集名称,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的第二部诗歌专著。
西汉刘向编定,收录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诗人的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但不是他的个人专集,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诗经》则是现实主义)。
《离骚》导学案4
《离骚》导学案4【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疏通诗歌大意,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离骚》和楚辞的文学知识;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难点: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一、课前预习㈠知识链接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作者主要是屈原,其次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离骚: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㈡课前自测: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修姱鞿羁朝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方枘攘诟兰皋芰荷岌岌杂糅二、导入新课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有一个名字,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河流的万古名声;有一个名字,当粽叶的香气飘溢在我们周围的时候,蓦然回首,他就站在我们身边,这个名字就是——屈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走进《离骚》,去倾听灵魂的绝唱!1/ 1。
《离骚》导学案设计有答案
离骚(两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2.理解掌握“香草美人”式的“比喻”手法3.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生学法指导】了解背景知识;用好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预习作业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正:(2)穷:(3)信:(4)约:(5)微:(6)廉:(7)迩: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⑵“离骚”的含意是。
⑶屈原用“离骚”为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概括本段文意。
参考答案: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
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第15课《离骚》教学案及答案
第15课《离骚》教学案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_______诗,_________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全诗372句,分93节,共2464字。
2、楚辞体或叫_____体,_____就是一个标志。
“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___________精神和屈原的____________情绪。
“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
闻一多认为“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与原动力”。
3、完成《步步高》P59基础梳理部分第1、2、3、4小题。
(政治抒情诗、《离骚》、骚体、兮、自由浪漫、悲怨愤激)二、课堂互动(此部分可主要由学生解决)1、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热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和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诗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来源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可贵的。
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
因此,他在诗中尽管抒发了他追求美好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炽热情感,也夹杂着一种封建士大夫壮志未酬的哀伤和孤独傲岸、自命清高的感情。
2.概括每段内容,了解文章节选部分大意。
第一段: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前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四句言皇考为诗的主人公命名。
显示自己的高贵血统、优越感、责任感以及内在美质。
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第二段:诗人通过一些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末句用比喻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离骚》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教案目录一、问题导入:离骚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风骚、屈原列传、屈原二、学习任务一,预习检测、字词过关三、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知识过关《离骚》与《氓》《孔》哪里不同?交流挖空练习的知识点一、问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离骚》。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1.清代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毛泽东《沁园春·雪》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们口中的“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
所以,后来泛称文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浪漫主义文学源头的作品《离骚》。
2.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对《离骚》的创作缘由、内容时间跨度进行了介绍,并给予高度评价。
创作缘由: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内容时间跨度: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评价作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评价作者: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楚辞”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离骚》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3、诵读课文,体悟作者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2、体悟作者的情感;三、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1、简介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2、“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3、《离骚》《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二)纠正读音孟陬()览揆()扈()辟芷()汩()搴()陂()修姱()謇()茝()谣诼()忳()侘傺()芰荷()岌()(三)成语积累美人迟暮:时不我与:九死未悔:方枘圆凿:鸷鸟不群:(四)翻译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4、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四、课前引导1、在《离骚》(节选)中,诗人用哪些句子来宣扬自己的“内美”和“修能”?这些句子表现了什么?2、屈原在“怨”什么?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离骚(节选)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5
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第2课离骚(节选)问题导学1.课文第一、二两段分别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开头,对诗人的“哀”“怨”应怎样理解?2.屈原一心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以至被君王流放呢?3.文章第四段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有这样的思想感情是否会影响诗人的形象?自主探究对于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文法导析1.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几乎贯串全诗,诗人借助自己和社会中的大量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诗人发挥想象,塑造自我形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了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这些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2.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文比喻、象征手法应用广泛。
比喻形象丰富复杂,相互联系,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如香草、美人比喻高尚的品行,众女、凡鸟比喻众小人等。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以“生命是____”为题,借助联想与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化虚为实,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不少于200字。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人生之旅,总会遇到许多岔路。
站在每一个岔路口,都需要你冷静地作出抉择。
其他问题都好解决,惟有生死之择最大最难也最费神。
但一旦选择已定,欣然就死,最见精神,亦最显意义。
二千多年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站在滔滔的汨罗江边,被发行吟,思之再三,最终选择了怀石自沉。
人之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屈原这个彪炳千古的文人,砥砺清节、独立不迁,忧国忧民以死表白,不可多得。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屈原第一个在诗的形式上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律,使诗歌更能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不仅如此,屈原的诗还注意吸收民歌的营养。
尽量采用方言,在他的诗里楚国的民间语言多处可见;在韵律上,也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古代诗歌园地里,独树一帜。
屈原大胆地把民间活生生的生活与语言,灌入已经僵化了的古代诗歌里,使其复活而蓬勃起来。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离骚》导学案(含答案)
《离骚》导学案﹙二﹚『学习目标』分析第二节,积累重点字词。
『目标重点』目标1以及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目标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抽学生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重点词﹙A级﹚初服﹙﹚陆离﹙﹚游目﹙﹚离尤﹙﹚2名句默写﹙A级﹚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3虚词﹙B级﹚驰椒丘且焉.止息苟.余情其信芳4通假字﹙B级﹚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5活用词﹙B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6特殊句式﹙C级﹚不吾知其亦已兮步余马于兰皋兮长余佩之陆离7结合全文,解决下列问题﹙D级﹚①通观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②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③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三课堂小结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课外拓展《离骚》【赏析】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
离骚导学案(含练习与答案)
《离骚》导学案(含练习与答案)一、资料链接1、作者及其作品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离骚》教案范本及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离骚》教案范本及同步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离骚》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 领会《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
2. 分析《离骚》的结构,包括序言、和尾声。
3. 解读《离骚》中的重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步骤1. 引入:《离骚》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分组讨论:《离骚》的结构分析。
3. 深入解读:《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小组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讲解:对《离骚》的整体理解和解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理解度:对《离骚》的结构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应用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离骚》。
同步测试题(含答案)【单选题】1. 《离骚》的作者是()。
A. 孔子B. 屈原C. 老子D. 孟子【答案】B【多选题】2. 《离骚》的结构包括()。
A. 序言B.C. 尾声D. 诗歌【答案】ABC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填空题】1. 《离骚》是()的代表作,创作于()。
【答案】《离骚》,战国时期【简答题】2. 请简要介绍《离骚》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答案】略第三章: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2. 分析《离骚》中的比兴手法和寓意。
3. 领会《离骚》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析《离骚》中的比兴手法和寓意。
2. 探讨《离骚》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3. 欣赏《离骚》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引入:《离骚》中的比兴手法和寓意。
2. 分组讨论:《离骚》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3. 深入解读:《离骚》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4. 小组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讲解:对《离骚》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的总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离骚学案答案
离骚学案答案【篇一:离骚导学案】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课时建议】2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导学案答案《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屈原、《离骚》、《楚辞》等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和节奏,体会诗的情感、韵味。
【学习重难点】以读带悟,体会情韵。
【知识链接】关于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出身贵族,娴于辞令,明于治乱,曾位居左徒、三闾大夫。
对内积极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群小诬陷,被楚怀王疏远、顷襄王放逐,流放江南。
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身殉政治理想。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将《楚辞》中的《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列,合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关于《离骚》屈原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2400多字。
开创了中国文学以鲜花、香草来比喻高洁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小人;以钟爱香草来象征品德修养的传统。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有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以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屈原在《离骚》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深刻揭露了政治黑暗、贵族腐朽和楚王昏庸,表现了“举贤而授能”的“美政”理想、“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坚持节操、矢志献身的决心。
这些精神品质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离骚”,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进而释为“罹(遭受)忧”,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通。
关于文体骚体诗: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后人称之为骚体诗。
因其语言上采用大量经过提炼的楚地方言,故亦称“楚辞体”。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又继承了散文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还有宋玉等。
相关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湘潭渔夫心。
(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兴化三闾遗庙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长沙屈贾祠楹联)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湖南长沙屈贾祠)【学习过程】一、注音,识记字形苗裔(yì)孟陬(zōu)庚寅(gēng yín)揆(kuí)肇锡(zhào cì)朕(zhèn)扈江离(hù)辟芷(pìzhǐ)纫秋兰(rèn)汨余若(yù)朝搴阰(zhāo qiān pí)弃秽(huì)驰骋(chí chěng)颛顼(zhuān xū)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学法指导:运用自身基础,结合课下注释,抓重要词语。
)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苗裔:后代) (朕:我 ) (皇:大、美)(考:已故的父亲)(摄提:寅年)(贞:正当)(孟陬:正月、寅月)(庚寅:庚寅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览:观察)(揆:思量)(初度:初生时节)(肇:始)(锡:“赐”)(名:取名)(字:起表字)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纷:众,多)(内美:内在美质)(重:再加上)(修:美好的)(能:才能)(扈:披)(辟:“僻”)(纫:联缀)(佩:所佩的饰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汨:流水或时光迅疾)(及:赶得上)(与:等待)(搴:拔取)(揽:采摘)(洲:水中陆地)(宿莽:草名)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忽:迅速 )(淹:久留)(代:更替)(序:次序)(惟:思 )(美人:喻君主,或喻自己)(迟暮:年老)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不:何不)(抚:循、握持 )(壮:壮年)(度:法度)(骐骥:喻贤士能臣)(驰骋:施展才华)(道:“导”,引导)三、给下列句子划出音节线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四、准确翻译以下句子①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父亲观察思量我初生的时辰,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把我命名为“正则”,又给我起字叫“灵均”。
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我已经有了很多天赋的内在美质,加上我又不断培养自己的美好才华。
③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又忧虑岁月不等我。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时光迅速流逝而不能久留,四季次序交替。
想到草木枯败凋零,又担心君王年老志衰(或自己逐渐衰老)。
⑤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何不利用壮年之时而摒弃秽政,何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骏马纵横驰骋吧,来呀,让我引导光辉灿烂的前路!五、文言基础知识总结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离骚离,通“罹”,遭逢。
②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③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
④来吾导夫先路道,通“导”,引导。
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①朕:古义:自称。
今义:皇帝自称。
②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今义:认为③代序:古义:依次替代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3、找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①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②字余曰灵均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③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④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⑤不抚壮而弃秽兮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秽,形容词作名词,秽恶的行为4、指出下列诗句的句式并翻译恐年岁之不吾与宾前肇锡余以嘉名介后纫秋兰以为佩省略句5、虚词(指出意义和用法)之①帝高阳之苗裔兮的,结构助词②又重之以修能代词,代修养③恐年岁之不吾与取独④朝搴阰之木兰兮的,结构助词⑤夕揽洲之宿莽的,结构助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⑥惟草木之零落兮取独⑦恐美人之迟暮取独以①惟庚寅吾以降倒装,吾以庚寅降,在②肇锡余以嘉名介词,把③又重之以修能介词,用④纫秋兰以为佩介词,把⑤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来其①日月忽其不淹兮助词,无实义(一说代词,代指日月和四季)②春与秋其代序助词,无实义(一说代词,代指日月和四季)惟①惟庚寅吾以降语气词,不译②惟草木之零落兮动词,思六、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回答以下问题1、概括1-8句大意,说说诗人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内容。
①自述家世、出生时辰。
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高贵的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降生时刻的不凡,也表现出自己上承天命,与众不同。
②皇考为作者命名。
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美好的名和字。
美好的品质和才能。
总之,诗人高贵的出身,降生时间的神奇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则是因为自己注重修养。
——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
2、概括9-12句大意,体会诗人写这些内容的目的。
从介绍出身的高贵到宣扬自己的“内美”和“修能”体现了什么作者内美且修能。
写自己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体现了诗人对人格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希望有所作为。
3、在13-20句中,诗人表现出了哪些忧虑?恐时不我待,恐美人迟暮。
对一心报国的屈原而言,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表达积极进取、忠君忧国的生活态度。
4、分析21—24句中诗人提出的主张和个人态度。
弃秽改度用贤才。
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
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写诗人善意的劝告和昂扬的呼喊。
他劝告“弃秽兮”、“改此度”,他呼喊“道夫先路”。
七、研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和象征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五、课外延伸。
1、你知道中国“三皇五帝”具体指哪几位吗?三皇,指燧人氏(天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地皇)也有说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氏,还有另外几种说法,具体说法不一,但一般以这两种为主;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也有说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2、你知道中国古人的姓、氏、名、字、号的联系和区别吗?姓别婚姻、氏分贵贱,名分个体,字表身份,号显志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