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同行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dac70f28482fb4daa58d4bad.png)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摘要】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是新课改下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探索的课题。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措施,为教学同行们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兴趣激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意识。
面对当今课堂改革的洪流,各种各样的教改方案异彩纷呈,百花齐放,每个教师都围绕“激趣、自主”来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也成为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刻苦钻研的课题。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来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也就是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让数学课堂充满笑声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慢慢过渡到逻辑思维,所以形象直观的刺激,更有利于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感觉器官参与到知识的领悟当中[1]。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下)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环境背景,让学生做售货员的小游戏。
教师问“生活当中什么人接触人民币最多?”学生很容易想起“超市收银员”。
教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争当优秀收银员。
”在游戏中,学生对于应付多少钱,实际给了多少钱,应该找给顾客多少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都踊跃的参与到游戏当中,有的学生算错了,学生会有善意的笑声,课堂一改过去的沉闷压抑而变得生动有趣。
同一节课,我们还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课件,构建小学生最喜欢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羊羊运动会结束了,老村长要给获奖运动员发奖品,喜洋洋说要一个足球,美羊羊要漂亮的头花,懒洋洋要美味的蛋糕。
可是老村长慢羊羊要想买够这些奖品,估计天黑之前是到不了家了,怎么办呢?老村长就给每个获奖运动员发了奖金,让它们自己去买喜欢的东西。
让数学课堂因生活而充满活力
![让数学课堂因生活而充满活力](https://img.taocdn.com/s3/m/7d7daa5cad02de80d4d84046.png)
让数学课堂因生活而充满活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2)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3)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为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课堂中进行。
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需要,在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下探索:一、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中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探索新知,同时让学生发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在教学二年级“数长方体、正方体的个数时”,学生碰到了较大困难,特别是作业中有些大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是不规则的,极大部分学生束手无策。
因为这毕竟蕴含着数学的三位空间观念,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较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着让他们用儿时搭积木这一生活素材来解决之一数学难题,学生再一次触摸了儿时的玩具后,一下子就认识到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他们学习的难点迎刃而解,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升,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儿时的“伙伴”竞蕴含着数学的魅力,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身边数学知识的欲望。
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一些体会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一些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cd263883c4bb4cf7ecd16a.png)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些体会【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最后还会通过实践应用到生活中去。
离开生活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准确的把握,不能传统地只为了教而教,学生被动地接受,不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为完成任务而已,应付考试,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离开生活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较难提高。
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略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
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让他们积累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如:在运动会上,跑200米和400米的学生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有电线杆为什么都做成圆柱形状等等。
因此,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二、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
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几点体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几点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a888282f60ddccdb38a000.png)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几点体会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让老师教授起来更轻松,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并且真正达到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教学目的。
本文主要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数学也应该为生活服务。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呢?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出来与同行分享,希望借此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教概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一些具体化、形象化的事物比较敏感,而对一些抽象化、概念性的事物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而我们的数学课程里,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许多概念性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起来轻松自如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牢记于心呢?我们可以尝试将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其实,许多看似抽象深奥的数学概念,都能够在生活找到具体的实例,只要老师们用心,充分利用现实中恰如其分的事例来解释和说明数学概念,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在向学生们讲解“周长”这个概念的时候,仅单纯从字面的意思去解释就会让学生理解起来十分费劲,往往事倍功半。
但如果我们将周长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解释,可能就容易多了。
我们可以让学生看看同学的腰,腰的一圈就相当于周长,推而广之,物体的一圈就是物体的周长。
这样,就将一个极抽象的概念生活化了,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能牢牢记住。
所以,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道具,这些道具应该来源于生活当中,是学生们经常见到、经常使用的。
让趣味小学数学课堂同行论文
![让趣味小学数学课堂同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a510b5f121dd36a32d8289.png)
让趣味与小学数学课堂同行【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即故事引趣,好奇激趣,疑问生趣,练习添趣,成功增趣,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效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习有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想,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进行探索。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故事引趣学生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于是,我在教学“体积的概念”这节内容时,我引用了这个故事。
上课前,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子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显然,这个实验的内容与“乌鸦喝水”的现象是一致的。
为了让学生建立体积概念,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乌鸦聪明,把石子放进瓶里;有的说,把石子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面会升高……在讨论基础上,我又重点设疑:为什么瓶里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乌鸦才能喝到水?经我这样一问,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说石子重,会下沉,有的说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只有放了足够的石子,才能把水挤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
二、好奇激趣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能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告诉学生你们报出来的数,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们哪些数能被2、3或5整除的,哪些数不能被2、3、5整除的,然后把学生报出来的数按能被2、3、5整除分类板书。
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提高课堂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d5f1ac2ddd36a32d7375815f.png)
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提高课堂效率【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多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来讲解和分析每一个知识点,这为教学提供了教学重点和新意。
本文就是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程度等特点,总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和如何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的思想,达到学习和掌握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接轨效率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课本真的是旧貌换新颜,不仅增加了生动有趣的插图,而且还特别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接轨,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这样一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易于理解,从而可以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效率。
通过研究、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供我们同行共享。
一、在数学教学中,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实例,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者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就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便于掌握。
比如在开始讲小数乘法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设计了一个“数学超市”,“超市”里有各种物品和单价,然后我让同学们按一定的要求到“数学超市”里购买东西,当学生们去购买时发现,有的物品的单价是整数,整数的乘法已经学过,因此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总价格,而有的物品的单价是小数,计算总价格,利用加法很慢,很麻烦,根据已经学习过得整数乘法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列出式子:总价格=单价×购买数量,这样的计算只需要一步,很简单,但是到这里学生们却遇到了困难,整数和小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如何运算?这些知识他们还没有学习,他们会急于想知道小数乘法的法则,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我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意愿,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教学,教和学的主动性和效率肯定得到了巨大提高。
情景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情景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a3b52d0476c66137ee061954.png)
情景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摘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应用意识。
笔者总结多年在小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经验,旨在能给同行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教学灵活运用数学是一门抽象且严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小学数学教学需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和好问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对小学数学课的热爱。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好情景教学,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学生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下轻松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
一、情景教学的定义和设计原则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刻意的引入或者创设一些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或者环境氛围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情景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第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发,以教学内容为情景设计的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目标,帮助学生的思维形式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第三,要能积极调动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一)生活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对于对于日常生活东西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有科学实验证明,越是贴近生活的东西,学生自发自觉接受程度就越高。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生活情景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授课内容中有要求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单位换算。
很多孩子对于钱的换算,不是能立刻弄清,但是钱币在生活中会经常使用。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准备好教学用的钱币发给学生,让学生到老师这里购买想要的物品,老师报出价格之后,学生会算出自己需要拿多少钱去购买,能找回多少钱。
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与愉悦同行
![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与愉悦同行](https://img.taocdn.com/s3/m/3d9fddb3c77da26925c5b060.png)
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与愉悦同行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小学生把数学学习是当成一项艰苦的任务。
《江苏教育研究》刊载过一篇调查数据,反映某地区不同层次的2000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竟占47%。
即使一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并非真正喜欢数学。
那么如何使小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与愉悦同行呢?笔者认为只有实施和谐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和谐教学包括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即:1.“人”与“境”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环境(校园、教室)、物质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材料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和谐);2.“人”与“人”和谐,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包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和谐;3.“人”与“教法学法”的和谐,主要是指教师与教学方法、学生与学习方法、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数学教材与学习方法的和谐。
一、“人”“境”和谐,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堂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课堂。
为了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课堂乏味、枯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实现“人”与“境”的和谐。
现在使用的苏教版国际本实验教材中,选取了很多生活原型的情境教材,通过学习我们发现,编者设置这类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所研究的数学问题实际上来源于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要从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具有丰富的、形象的数学背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有效导入,激发兴趣”中运用这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与生活化
![小学数学与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1347bfd27f1922791688e86d.png)
小学数学与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何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哪?一、从生活中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蕴含着数学。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使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
例如:以前在教学“利息”这一内容时,总是感到非常费劲,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乱七八糟。
而这次我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到银行,亲自存(取)一次钱,并调查相关的存款知识。
上课时,我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帮老师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不仅让学生理解到存款的时间不同,利率不同,所得利息也不同,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存款时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存款方式和时间。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快乐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理解和运用数学。
(三)适时捕捉生活现象感受数学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宽,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具备了自己特有的认识基础,知识经验与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契机,结合教学的内容,捕捉生活现象,有针对性的采集生活教学实例,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就能换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铺路搭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谈谈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
![谈谈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2f96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3.png)
谈谈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对于枯燥的课堂知识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况。
而将数学融入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家庭开销、食物配比、物品测量等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学习会更加主动和积极,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隔离,导致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局限在课堂的书本上,缺乏对数学知识真实应用的理解。
而将数学融入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看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生活中的计算、测量、估算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体会数学的作用,认识到数学是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对数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同时也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不仅限于纸上谈兵。
在解决家庭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去计算、测量、估算等,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思考、发散思维,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会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小学数学融入生活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学习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而将数学融入生活,可以促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通过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0bd7a431580216fc700afd67.png)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数学、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学数学、采取生活化的方法学数学、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学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具趣味和有实际意义,让数学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A Brief Discussion on Life-Oriente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Peng YanAbstract Mathematics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 should teach students to find mathematical subject in real life,which can be introduced into mathematics class:the creation of life situation for learning mathematics,using life languages to learn mathem-atics,adopting learning mathematics from the life,designing life practice to learn mathematics,which will make the students feel the meaning of mathematics learning,realize the valu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and make the abstract content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make mathematics coruscate new vitality.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life-oriented Author's address Yinghu Town No.1Primary School in Hanbin District of Ankang City,725012,Ankang,Shaanxi,China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教会学生以生活的眼光看待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让生活和数学课堂同行
![让生活和数学课堂同行](https://img.taocdn.com/s3/m/504a1ae16294dd88d0d26ba6.png)
就 会 由熟 悉 而 感 到 亲 切 , 由亲 切 而 变得 喜 欢 学 习 数 学 了 。 在学 习 了 “ 的认 识 ” , 组 织 学 生 共 同 探 讨 “ 轮 为 什 么 是 圆 圆 后 我 车 的 ” 一 生 活 问题 , 发 、 导 学 生用 圆 的知 识 来 解 释 。 学环 这 启 引 教 节 充分 利 用 学 生 已有 的生 活 经 验 ,引 导 学 生 把 直 接 经验 转 化 为 间接 知 识 , 所 学 知识 应 用 到生 活 中去 , 决 一些 身边 的数 把 解 学 问题 , 学生 了解 了数 学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的作 用 , 而使 学 生 使 从 体 会 到 学 习 数 学 的 重 要 性 、 而 有 用 的喜 悦 感 , 学 与生 活 的 学 数 联 系得 到 了较 好 的 体现 三 、 生活 中的 模 型 。 立 表 象 意 识 找 树 在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有 一些 知识 没有 办法 直 接 利 用 实 物 进 行 演示 教 学 ,但 如果 不进 行操 作 演 示 ,学 生 又 很 难 理 解 , 时我 们 就 可 以寻 找 生 活 中的 模 型 , 用 模 型帮 助 学 生 树 这 利 立 表 象 意识 , 而 达 到 学 习 目标 。 我 在 教学 解 决 问题 中的 “ 从 如 行 程 问题 ” , 大 部 分 学 生 难 以理 解 , 就 找 了两 辆 遥 控 玩 具 时 因 我 车 , 两 位 学生 分 别 操 纵 , 让 在教 桌 上 进行 演 示 , 生 很 快就 理 解 学 了 该 如何 解 决 。在 教 学 “ 识 圆 柱 ” , 先在 课 前 让 学生 每 人 认 时 我 设 计 一个 “ 圆柱 ” 全 班 学生 放 学 后都 积 极 行动 , 。 用硬 纸 板 、 装 包 盒 、 纸 等 材 料 , 照 圆柱 制 作 起 来 , 懂 的地 方 向家 长 请 教 。 彩 依 不 在 亲 自动手 制 作 的过 程 中 , 生发 现 了很 多 问题 . 到 了 很 多 学 学 知 识 , 堂 上 的 踊跃 表 现 让 听 课 的 教 师 至今 难 以忘 怀 课 四 、 数 学 与 生活 的 联 系 , 究 数 学 规 律 。 找 探 数学 是 一 门规 律 性 极 强 的 自然 科 学 ,数 学 知 识 与 现 实生 活存 在着 密不 可 分 的 联 系 。 数学 教学 中 , 师应 引 导 学 生 寻 在 教 找 数 学 与 生 活 的联 系 , 究 、 握 并 运 用 数 学 规 律 , 样 不 仅 探 掌 这 能激 发学 生 的探 究 兴 趣 ,而 且 有 利 于 提 高 学 生 的 数 学 学 习水 平 。 如我 在 教 学 “ 的认 识 ” , 计 了一 个 “ 圆 形 轮 胎 的 自 圆 时 设 骑 行车” 比赛 ( 中 甲骑 的是 车 轴 在 圆 中 心 , 其 乙骑 的 是 车 轴 不 在 圆中心) 的情 境 。 让 学 生猜 一 猜 , 哪 种 自行 车 的 骑得 快 ? 先 骑 为 什 么 ?接 着 用 课 件 展 示 比赛 , 果 , 虽 然 使 出 了 浑 身解 数 还 结 乙 是落 在 后 面 , 至几 次摔 倒 , 甲却 轻 松 获 胜 。 这 一 生 活情 境 甚 而 的设 计 ,既 激 发 了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又 为 认 识 圆 的 特 征— — “ 圆心 到 圆 上任 意一 点 的距 离 都 相 等 ” 好 了铺 垫 而 在 教学 作 对乘 法 分 配 律 的 探 索 时 , 首 先 出示 情 境 图 : 华 家 新买 了一 我 小 套房 子 ,准 备 装 修 ,请 你 帮 助 小 华 算 一 算 他 家 要 买 多 少块 瓷 砖 ?然 后让 学 生 估 一 估 大 约 需 要 多少 块 瓷 砖 , 请 学 生 用 自己 再 学生 测 量 并 统 计 全 班 同学 的身 高 情 况 。 等 。 等 总之 , 在教 学 中教 师 要 实 施 生 活 化 的课 堂 教 学 . 必须 紧密 联 系生 活 实 际 , 分 挖 掘 教 材 中 的生 活 资 源 . 设 丰 富 多彩 的 充 创 活动 情 境 , 引导 学 生 善 于 捕 捉 、 取 、 累 生 活 中 的数 学 。 获 积 要加 强知 识 与 实 际 的 联 系 , 分 展 示 知 识 的形 成 过 程 , 学生 在课 充 使 堂上 能亲 自实 践 , 胆 探 索 。通 过 各 种 活 动 来 获 取 知 识 , 大 在掌 握 学 习方 法 的 同 时 , 思 维 得 到很 好 的训 练 。 正 做 到 以 人为 使 真 本 , 人 为先 , 学 生 能 根 据 自己 的体 验 、 自 己的 思 维 方 式 , 以 让 用 通 过 合 作 交 流 学 好 知识 , 立学 好 数 学 的信 心 。 师 应 切 实认 树 教 识 到课 堂 的主 人 是 学生 , 把 数学 学 习 的主 动 权交 给学 生 。 要 灵 活 驾 驭 教 材 , 到 以 课 本 为 主 源 , 又 不 受 课 本 知 识 的禁 锢 , 做 而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求 知 欲 .鼓励 每个 学生 积极 主动 地参 与 到 学 习 活 动 中去 。从 而 实 现 由“ 我 学 ” 化 为 “ 要 要 转 我 学”“ 、我爱 学 ” 笃 实 转 变 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 , 学 生 能 真 正做 到 。 使 主动 参 与 、 于 探 索 、 于动 手 , 于合 作 。 乐 勤 善 以培 养 具 有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 力 的 、 性 得 以充 分 发 展 的 、 有 丰 富 多 彩人 格 的 个 具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63f5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6.png)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更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并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教学策略。
一、背景分析1. 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 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知识。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有助于:(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数学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分蛋糕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2. 生活案例引入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块地砖,让学生测量其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进而引出面积的计算公式。
3. 生活化教学活动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间”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时间管理大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4. 生活化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人的喜好,并制作成统计表,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c404ea09cc17552706220802.png)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我发现我校的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学生也总是无法把数学的学习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
我通过自己从事10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数学如何同生活密切联系的做法,现进行归纳和总结,与各位同行商榷,探讨。
一、备课时尽可能多备入一些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知识环节我觉得教师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
充分考虑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千万不能把现成教案的思路与模式照搬仿用。
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许多能够同数学联系的具体事例。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发现并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液晶电视角、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等等。
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通过同生活密切联系,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努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我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探索着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的的双语教学之路,并用自己的双语教学实践,努力诠释双语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让小学数学生活同行论文
![让小学数学生活同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4f2edf28ea81c758f578d3.png)
让小学数学与生活同行【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但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脱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因此,小学数学与生活同行十分必要。
具体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趣;感受数学的有用;探究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直接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数学活动,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生活【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90-01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因此,小学数学应当与生活同行。
1.体验数学的有趣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字母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一下子就举了很多,如饮料瓶上的l,电灯泡上的v、w。
音乐课本上的声调c、d、e、f……。
教师再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完整的扑克,然后再把里面的数和大小王抽去,剩下字母a、i、q、k。
请学生思考这些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
哦!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原来是这么有趣的。
2.感受数学的有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才能持续地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仅是数学教学保持生机勃勃的首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929b3e2c1ed9ad51f01df2fd.png)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
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d85886c94028915f804dc268.png)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使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绕梁。
在数学课堂上,同样“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可以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奥妙。
如在讲“循环小数”之前,我先给同学们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学生哄堂大笑了起来,至此引入“循环”二字,让学生结合刚才的童谣讨论了起来。
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掌握了“循环”的概念,不仅为学习循环小数作了准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现数学问题的事情,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生活的事例来学习数学问题。
二、过程生活化,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标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悟数学”,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到附近的超市购物,并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让学生回顾购物情境,梳理购物信息。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选取“购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
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小票,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的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根据“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76dd9f7770bf78a65295450.png)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意义,并对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42-01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意义和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与广大同行一起进行交流切磋。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意义生活化教学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并加以实践,强调实际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大脑发育不成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适应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能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分苹果的例子:阿姨带来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需要怎么分?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认识到所分的数不是整数,从而认识到分数的存在以及实际意义,从而对分数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活化教学策略也适应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
小学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解决的也是现实生活中触目可及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教学策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分析、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逐渐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提炼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c092270a26925c52cc5bfc1.png)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索摘要: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并且是一个善于优化生活资源用于数学教学的人。
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上,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
所以,数学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都应该是植根于生活实际。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适度串改教材内容,灵活地使用教材,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体会和理解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更为容易一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资源一切知识的起源无不是来自与于生活,尤其是数学。
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服务于生活的。
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上,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
所以,数学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都应该植根于生活实际。
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依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建构数学知识的框架。
不同的教师将会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就谈谈我的教学实践,以和同行们共享。
一、选取生活资源学习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并且是一个善于优化生活资源用于数学教学的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个了解学生生活的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了如指掌,并且知道怎样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有机融合。
将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原来数学就是这些熟悉的内容,一下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铲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和困惑。
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便和生活中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了。
我示范了风车的做法,即将一个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再折叠后就折成一个纸风车,固定后就可以飞速旋转了。
我提示,这四份不一样大可以不?谁还能重复老师刚才的分法?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纸,做纸风车。
情绪盎然的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得多了。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真有趣。
另外,学习估算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自己一周要消费多少钱?自己的笔袋重量大约是多少?自己来上学的路上大约多少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
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即大约要带100元钱。
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
”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
共交了138.5元。
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25)÷160=0.60元。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
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
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地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城西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