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面对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状况,不少教师对教材中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把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过时。理由是:中国目前具备相当齐全的民生用品制造体系,全世界许多民生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已不能说中国存在着“落后的社会生产”。曾有作者撰文,希望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修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呢?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真的已经变化了吗?就此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社会所处的阶段没变
1.现阶段主要矛盾概念的提出及含义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者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此,党的“八大”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根据这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八大”确定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政治路线。事实证明,中共“八大”这种对主要矛盾的论述及据此而确立的政治路线,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的。“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关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规定,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含义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指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依据,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等问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共十三大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前进》的报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指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并以此为立论基础,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建设的基本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
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主要矛盾贯穿于初级阶段的始终
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要求。
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深刻地分析了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我国是一个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即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全局,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可见,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中心,而且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的最大政治。到目前为止,主要矛盾的提法在党和国家的任何文件中还没有任何改变。到本世纪中叶前,我国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产能过剩不是主要矛盾已变的理由
1.产能过剩并不等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满足
目前,我国正在采取种种措施扩大内需,如家电下乡、增加保障等民生支出。我国当前确实存在内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但内需不足并不等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满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稳
步提高,正在实现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转变,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但是,不要说现在的国民收入满足不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到2020年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国民收入,恐怕也不能说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且不说广大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和城市贫困人口,就连拿高薪的城市白领,也很难说已满足了发展需要,尤其是享受需要,相反,很多白领成为房奴,为还房贷节衣缩食,甚至影响到了基本生活。更有甚者,因失业和因病返贫的白领大有人在,其实我国的白领阶层还缺少必要的保障,十分脆弱。说到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2.我国目前的产能过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剩
我国内需严重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收入差距过大。虽然我国人民的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在不断增加和提高,但全国仍然还有数以亿计的人每天仅能消费一两美元,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我国目前中产阶层人数太少,富裕阶层、中产阶层、低收入阶层人数的结构不是理想的橄榄形,而是金字塔形,只能说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由先富到共富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政府对民众的福利照顾和退休保障极度不足。正如歌曲《春天里》的歌词所讲的那样:“如果我老无所依,就把我埋葬在春天里。”可以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还在起始阶段,起点很低,很不完善,以致民众为防病、防老和教育培养子女而过度储蓄不敢消费。总之,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消费能力有限,其根本原因仍是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而我国内需严重不足的实质,不是物质和文化产品实在太丰富了,人民群众已消费不了,而是有的过剩,有的不足,即结构性过剩,为此我们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得到发展。即使过剩的产能也是相对于目前人民群众的购实力而言的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相对过剩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在完全实现公有制和产品按需或按计划分配以前同样是可以存在的。我国现在只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存在多种所有制成分,必然存在着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点,必然会出现结构性和阶段性的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尤其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采取家电下乡、增加保障等民生支出和扩大内需的措施,正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表现。相信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增加人民收入,能够妥然地解决内需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
综合以上分析,一些教师之所以会对教材中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产生怀疑,是对主要矛盾和扩大内需缺少正确的理解,而非教材对主要矛盾的表述“不合时宜”。只要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就不会变(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除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主要任务和目标也不应改变。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的收入,大力增强社会保障和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