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愚公移山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愚公移山56页PPT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愚公移山56页PPT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愚公移山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最新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共26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共26张PPT)

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 1.概括段意并分析作用。 段意:介绍王屋、太行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有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2.知识点: 方:方圆,指面积
阴、阳:山之南河之北称阳,山之北河之南称阴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作用:对比,烘托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文章主题,使 “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
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写作特色
•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 2. 对比
用意: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 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
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及作用。
A愚公有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而命名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1.概括段意。
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并排除疑难,付诸行动
2.知识点: 多义词:且,焉 通假字:反
词类活用:惩,聚,毕,箕畚,龀

第24课《愚公移山 》(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 》(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业: 1.请你用笔记本记录你找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2.请你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相应习题。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运用演读、品析的方法分析 各人物对“移山”的态度。
2.运用跳读、品析的方法 体悟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由此把握愚公的人 物形象,体会对比、衬 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特点为: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③故事具有虚构性; ④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文章,要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一)读准字音
太行(hánɡ) 惩戒(chénɡ)
魁父( kuí )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厝( cuò )
通过这段品读,说说本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 愚公怎样的形象?
智叟实愚,愚公实智,在对比中更突出了愚公的形象。 拥有远大志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
(三)总结手法,品愚公精神。
1.通读全文,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 物的精神和品质的。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品读中,请同学们找找他们各自的论点和 论据,分析观点特征,填写以下表格。
论点
论据
特征
智叟
愚公
智叟 愚公
论点
“其如土石 何”(无法 移山)
“何苦而不 平”(可平 山之险)
论据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
特征
用静止的观 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 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 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 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 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1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课件(16张ppt)

亡以应( wú ) 塞( sè )
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 通“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3、一厝朔东 4、无陇断焉 5、亡以应
“厝”通“措” ,放置。 “陇”通“垄”,土丘。 “亡”通“无”,没有。
我要积累
1、聚室而谋曰 使······聚
词类活用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智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愚公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有 什么不同 ?
其妻献疑曰 献:提出,
河曲智叟笑
不反对
而止之曰 笑:讥笑
作品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 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 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 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 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 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 把 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 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分析讨论愚公的人物形象:
1、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物的?
(1)正面描写——语言、行动 (2)鲜明对比——智叟 (3)侧面烘托——山高、路远, 操蛇之神惧、帝感其诚
2、概括愚公形象的特点。
• 有远大理想,不惧困难,有坚强的 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 于斗争,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眼毁 山之一毛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虽我之死 以君之力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副词, 将近)
一词多义
(连词,表递进,况且)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表示疑问,可译为"怎么”“哪里”)
(语气词)
古今异义
毛 古义: 草木(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列子》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 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 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 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 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经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 移山工具简陋: ✓ 移山路程遥远: ✓ 移山人力不足:
“叩石垦壤,箕畚运……”
“冬夏换季,始一反焉”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文中有两个人对愚公移山提出了质疑,是哪两个人 呢?
愚公妻子 善意提醒、关心移山Βιβλιοθήκη 智叟嘲讽鄙夷、奚落挖苦
思考:愚公是如何反驳智叟,让智叟哑口无言的 呢?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班固《汉书·元帝纪》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总结:
这篇寓言通过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多 角度塑造了主人公愚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本文的 寓意,使寓言颇具讽刺意味,也增添了浪漫的神话 色彩。
今义: 毛发
诸 古义: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PPT-愚公移山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PPT-愚公移山PPT课文课件
(3)聚室.而谋.曰( 家;谋划、商量 ) (4)杂然相许.( 赞同 ) (5)且焉置.土石( 放置、安放 ) (6)固不可彻.( 通达,这里指改变 ) (7)何苦.而不平( 愁苦。这里指担心 ) (8)惧其不已.也( 停止 ) (9)始龀.( 换牙 ) (10)一厝.朔东( 放置、安放 ) (11)达于汉阴.(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
)
智叟.( sǒu )
雍.南( yōnɡ )
山北之塞.( sè )
孀.妻( shuānɡ ) 无穷匮.( kuì ) 陇.断( lǒnɡ )
仞.( rèn )
始龀.( chèn ) 一厝.( cuò ) 惩.( chénɡ )
2.重点词语
(1)惩.山北之塞( 苦于 ) (2)出入之迂.也( 曲折,绕远 )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 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 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 《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1.读准字音
箕.畚.( jī běn
答案:智叟的心理活动:愚公真是老糊涂了,已是年老体衰,竟然想把这么高大的两座山移走?这怎么可能做得到!真是自不量力啊。
战国前期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答案:①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4)诚
帝感其诚 诚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5)其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课件(共73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课件(共73张)

寓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 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 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 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 的教育。
朗读欣赏
整体感知,正音正字。
给下列字注音: 仞(rèn) 塞(sè)迂( yū ) 遂( suì) 荷( hè) 汝(rǔ) 箕(jī) 畚(běn) 龀(chèn)叟(sǒu)匮( kuì) 冀(jì) 朔(shuò)曾(céng)雍( yōng) 孀(shuāng)惩( chéng)
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 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且:将近
面:向着 惩:苦于
之:的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你更 孙平天谈闻胆太木脊
感难 喔川
行屐背


磨压

穿弯
愚公移山
《列子》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 坚强毅力,使学生受到启发,明白要克服 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 道理。 二、能顺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四、了解本课运用对比和衬托写法表现 人物的写作特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阴,无陇断焉。
操:持、拿。 已:停。
负:背。
厝:通“措”放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愚公
智叟
大智(若愚)
目光长远 ,发展 的眼光
大勇
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雄心壮志
不智、不勇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鼠目寸光 冷漠逃避
愚公 对照 智叟
远大抱负 坚定信念
鼠目寸光 畏惧困难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 公的“愚”,命名加重了对照色调,增强了讽 刺, 的效果。
对照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想一想,在这个日新月异、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 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 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 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你能说出句式特点吗?
1. 帝感其诚 2.甚矣, 汝之不惠
何苦而不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告之于帝 3.聚室而谋曰 杂然相许
一厝朔东
梳理文章脉络(合作理解)
提示:两山规模 移山原因 移山目的 倒土地
点 具体行动
讨论交流:
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2.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句子,表达自己 要克服困难的决心。
例句:
对我来说,历史就是一座大山,我要发扬 愚公精神,永不言败,持之以恒,我相信 我一定能把它克服。
对我来说,
就是一座大山,我要发
扬愚公精神,

,我相
信我一定能把它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拓展延伸:“愚公精神”的实质就是一种 持之以恒,永不言败,忠贞坚定的人格操 守,请举古今中外或文学作品中具有如此 人格魅力的一个人物,列出姓名及事例并 说说带给你的启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
绳穿”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 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磨针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4 张PPT)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河阳之北 “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样

跳往之 他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
面山而居
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笑而止之曰 表修饰
重点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列 子》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生字、词,疏通文意。 3.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4.领会故事的寓意.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0张PPT)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通“无”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译文: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 破坏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提出疑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安放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 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全家人)纷纷表示同意。愚 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 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始一反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0 张PPT)
译文: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 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 担的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 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 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 往返一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ppt课件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老头
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长叹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通“无”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 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 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面积
形容极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黄河北岸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山的高 度极高,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语文课件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语文课件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 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 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语文课件
板书设计
妻——献疑 遗男—助之
愚公—眼光长远—不愚
对比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大智大勇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持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

通“措”,放置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垄”,高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地 焉。
语文课件
疏通文意 译文: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 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 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 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 没有山冈阻隔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课件

交换。
通“返”。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 两座山非常大; ➢ 年老力衰,人员少; ➢ 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 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一方面说明“遗男”是得到了母亲的同 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从表达上 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 孩子的神态写出来了。
相当于“之于”。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于是。
敲,打。 挖。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肩负,扛。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寡妇妻。有这遗里男是用,箕始畚装龀土,石的跳意思。
往助之。寒暑易复节姓。,始一指死反了焉父亲。的男孩。 刚刚换牙,
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石头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一词多义
跳往助之( 代词,指愚公 )
之 隐土之北( 助词,的 )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无义 )
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
且 且焉置土石( 副词,况且 )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 )
合作探究
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 以“愚公”“智叟”对 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 “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 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 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 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实为“鼠目寸光”。
穷尽。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增加加增(高,度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愚公移山》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愚公移山》PPT课文课件
不智、不勇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写作特色:
愚公 对比 智叟
远大抱负 坚定信念
鼠目寸光 害怕困难
“愚”“智”的命名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对比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遗男热情帮助
对比 对比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坚持不懈
智叟顽固不化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我打倒。 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道理
事例:______________
难的,难在何处? 启示:______________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的毅力和
的精神。
a、“年且九十” b、“方七百里,高万仞”
事例: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
自由读,理清故事 情节,感知愚公精神
愚公 移山
• 这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 课文内容 • (一)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
高度、地理位置。(故事的背景) • (二)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
山。(故事的开端) • (三)叙述愚公对智叟的驳斥。(故
事的发展) • (四)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
8、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运用 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 体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9、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
是否相同?(注意读法)
其妻献疑曰
献:提出, 不反对 以君之力
君:是尊称
河曲智叟笑而 止之曰 笑:讥笑
以残年余力 残年:极端 鄙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课件

再读探究
26
3.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 的塑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答案】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 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 决心、信心、恒心。
2022/7/21
课堂小结
27
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 后感动天帝移走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 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022/7/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读感知
14
原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注释:
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孤儿。
龀:换牙。
易:变换。
始:才。
反:返回,现在写作“返”。
2022/7/21
初读感知
15
译文: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
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022/7/21
初读感知
23
译文: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
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 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 水的南岸,再没有高大的山了。
2022/7/21
再读探究
24
1.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答案】(l)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移山的人少,且老的老、小的小:年且九 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拿蛇的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
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5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5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出处及寓言特点。 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手法的
表达效果。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
国前期郑国人,道家思想代 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由古代寓言故事和 神话传说组成。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 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用比
愚公精神在现 代是否可取?
数 学

英 语
作 业

考试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毛泽东曾多次讲到 “愚公移山”。就是 要大家学习愚公的精 神,才会取得胜利。
他到太行山中,为山民传授理论知识、农业知识,正 如愚公一般,一步一步的做贡献,让山民们脱贫致富。
“六老汉”的故事 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
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
一个人的梦想,要靠奋斗实现,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梦想更要靠千千万万人的不懈 努力,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 持续奋斗。
撸起袖子加油干!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1、愚公为 什么要移
山?
2、移山的 目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3、愚公要移 的是两座什么
样的山?
“方七百里, 高万仞”
“年且九十” “残年余力”
4、愚公当 时的状况 如何?
5、他们是怎 样具体行动的?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叩石垦壤,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 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愚公精神就是…的精神”
不怕吃苦 不惧困难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
写两山的高大, 为下文移山的 艰难作了铺垫。
愚公
荷担者三夫
还有始龀的遗 男
24
3.愚公这一壮举是 否得到家人或邻 里的赞同,从哪 里看出来?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
4.大家都知道,对于 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 的,难在何处?
a.“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19
❖ “其”的用法
❖ “之”的用法
❖1.其妻献疑 ❖2.惧其不已也 ❖3.其如之
❖ 3. 操蛇之神闻 之
❖ 4.跳往助之

20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 且焉置土石 ④何苦而不平?
21
参考题目: (1)运石途中 (2)智叟被抢白之后 (3)山神告状 (4)移山之后
去? 3、愚公和智叟到底谁愚? 4、怎么理解“帝感其诚”的结局?
3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乎?
有梦想
4
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
对︱比
智叟:目光短浅 冷漠逃避 片面 静止 安于现状
30
9.本文以神话结尾 ,有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6)其如土石何? 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述故事情节。
背景: 设伏 (方七百里,高万仞。) 开端: 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发展: 行动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高潮: 决心 (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结尾: 成功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主旨: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2 愚公移山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概述故事情节。 (重点)
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领 悟其思想意义。(重点)
3.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走近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 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 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
1.形象探究 1)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年龄大:年且九十; 目标大: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安置土石的困难;运输的路途遥远;工具简陋等。
2)在诸多困难面前,愚公的表现如何? 目标明确,立场坚定,毕力平险。
3)刻画了愚公怎样的形象? 不怕困难、大无畏、认定目标敢于挑战。
2.写法探究
1)文章刻画智叟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与愚公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地突出所颂扬的愚公精神。
疏通文意
老头
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长叹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通“无”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疏通文意
相当于“之于”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簸箕,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通“返”
始一反焉。
疏通文意 译文: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担的 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 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 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 一次。
提出疑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安放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疏通文意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 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全家人)纷纷表示成。愚公 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 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思想探究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愚公精神有哪些。 大智大勇、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 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 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写作特色
疏通文意 持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

通“措”,放置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垄”,高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地焉。
疏通文意 译文: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 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 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 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 没有山冈阻隔了。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整体感知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在翻译课文时,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 1)惩山北之塞。
苦于大山北面的阻塞。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 上。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疏通文意
面积
形容极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黄河北岸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山的高 度极高,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疏通文意
将近 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阻塞
曲折,绕远 商量
你们
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2)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
3)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的观点正确。
4)试在文中找出两处运用反衬手法的情节,并分析其作用。 一是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开头极写两山之宏伟, 是为后来写愚公的决心移山做引子。 二是写操蛇之神的惧怕反衬愚公的矢志不移,更好地反 衬其精神的伟大。
疏通文意 译文: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 破坏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 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 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以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反衬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 (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山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谋移山—愚公 之妻献疑—遗男助之—智叟笑止—愚公驳斥—山神害怕告 知帝—帝感其诚移山 全文篇幅虽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