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斜率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直线的斜率。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介绍。
2.直线的斜率的计算方法。
3.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直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特征和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斜率的概念。
2.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进行示例说明。
通过几个具体图例,让学生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方法。
3.斜率计算练习(15分钟)在黑板上给出几组直线的坐标,让学生自行计算斜率。
然后互相交流答案,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4.斜率的性质探究(10分钟)在黑板上给出不同的两条直线,让学生分别计算斜率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两条平行线的斜率相等,两条垂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15.应用实例探讨(20分钟)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应用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计算问题。
例如,计算两个点之间的坡度、判断两个线段的交叉情况等。
6.巩固练习(1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直线的斜率,并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绘制这些直线。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巩固对倾斜角和斜率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7.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更多的与斜率相关的问题,并用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解决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知识总结(5分钟)让学生自主总结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并展示自己的总结。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四、课堂训练:借助数字资源软件或练习册等材料,布置适量的作业题目,巩固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加以实际问题的应用,既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_高中数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倾斜角、斜率的概念。
了解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探索发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初步感受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解析几何研究思想。
3、德育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的目标,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精神。
【目标分析】在学习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和发现的方法,感受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同学老师的合作探究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重点: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的方法】通过对坡度概念的理解,引入了斜率。
在直线的斜率公式的推导中,借助于坡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很自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借助于直角组体会倾斜角变化引起的斜率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的课件的支持下,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体会概念的发现和形成过程,体验解析几何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过程1、介绍解析几何的背景。
解析几何的思想:借助于坐标系,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设计意图】给出三篇阅读材料,让学生对解析几何的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坐标系中的直线的倾斜角。
问题1:平面内确定直线的条件是什么?用一个点呢?答:两点问题2:已知一个点如何确定直线?【设计意图】由两点到一点确定直线,引出倾斜角。
(出示幻灯片)(总结:确定直线有两种方式:两点或者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同学们讨论几种答案后,最终确定用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形成的角来确定直线的位置。
定义: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α叫直线l的倾斜角。
直线的斜率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斜率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写出直线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斜率的计算方法和直线方程的写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斜率的几何意义,灵活运用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y=kx+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提出问题: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如何根据斜率和截距写出直线方程?2. 探究新知(1)观察直线上的两个点,引导学生发现斜率的几何意义。
(2)通过实验,探究斜率的计算方法。
(3)总结斜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4)分析斜率的几何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斜率与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3. 应用新知(1)让学生利用斜率计算直线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斜率的计算方法和直线方程的写法。
(2)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 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斜率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斜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斜率计算方法和直线方程写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斜率相关的实际问题,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斜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2. 教学视频:播放斜率计算的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斜率的几何意义。
3. 实物教具:如直尺、量角器等,用于演示斜率的计算方法。
4. 实际问题:收集与斜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直线的斜率”的教学设计尝试 探究形成概念问题:怎样才能确定直线的问置? 一点+倾斜角(直线的方向)确定一条直线(两都缺一不可)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让学生举例)如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表示倾斜面的坡度(倾斜程度)。
坡面与地平面所成的角不变的情况下,升高量和前进量都在变化,那么你认为这个角的变化与升高量和前进量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前进量 坡度比=前进量升高量例如:进2升3与进2升2比较 2、 直线斜率的概念 一条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slope ),通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
()090tan ≠=ααk给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学生感性认识,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观察分析并抽象概括出直线位置如何确定.确定直线位置几何要素转化为代数化升高量尝试探究形成概念对α取不同的范围进行分析k的取值情况。
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直线情况平行于α情况由左向右上升垂直于x轴由右向左上升α的大小k的情况k的增减性4、两点确定直线的斜率已知两点),)(,(),,(21222111xxyxpyxp≠则由这两点确定直线的线率?=k课本上是用坐标法推导的,分两种情况:让学生课前预习,这里用向量法推导①→21pp方向向上②→12pp方向向上1212xxyyk--=让学生掌握公式记忆注意:①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0=k②当直线与y轴平行或重合时,k不存在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两者关系理解,通过用几何画板演示倾斜角与斜率之间关系,给学生直观认识,降低学习的难度课本中是用坐标法去推导两点直线的斜率,学生课前预习易掌握,在证明过程中用向量法来推导两点确定直线的斜率,比较两种方法解题思路不同.0 xy。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教案标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学习如何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 掌握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定义,并提问:你们知道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什么吗?知识讲解:2. 解释直线的倾斜角是指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介绍如何通过直线上两点的坐标计算倾斜角。
3. 解释直线的斜率是指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纵坐标差与横坐标差的比值,介绍如何通过直线上两点的坐标计算斜率。
示例演练:4. 给出几个直线的示例,引导学生计算每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5.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斜率和倾斜角对应的直线形态和特点。
应用实践:6.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直线斜率或倾斜角,解决问题。
-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的倾斜角是多少?- 例如:某校田径场的跑道是直线形状,每个标准跑道的长度是400米,倾斜角是多少?拓展练习:7.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直线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总结回顾:8. 总结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9. 强调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评估:10.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白板或投影仪- 实际问题的案例和练习题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直线的方程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 引导学生研究曲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学提示:- 在讲解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方法时,使用具体的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示例演练和应用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倾斜角。
2.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直线的斜率。
3. 让学生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关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在几何图形中观察和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教学素材:几何图形、实际问题。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中直线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学习。
2. 讲解直线的倾斜角:介绍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讲解如何求直线的倾斜角。
3. 讲解直线的斜率:介绍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讲解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
4. 探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问题,探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
5. 巩固知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关系。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是否能够运用关系解决问题。
如有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二课时讲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和巩固知识。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掌握程度。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倾斜角;(2)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能够计算直线的斜率;(3)能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2)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3)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情境,如倾斜的梯子、斜坡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讲解直线的倾斜角:(1)介绍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即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
3. 讲解直线的斜率:(1)介绍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即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3)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直线的斜率。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有关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描述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1)直线y = 2x + 3;(2)直线x = 4。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建筑设计中的斜屋顶、物理学中的倾斜面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几何图形中的作用,如在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中的运用。
直线斜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的斜率概念,掌握斜率的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或图象,求出直线的斜率。
(3)学会运用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直线斜率的认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斜率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斜率与直线方程的关系。
3. 斜率在几何、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图像,如楼梯、道路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特征,从而引出斜率的概念。
2. 讲解新知(1)介绍直线的斜率概念,强调斜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斜率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斜率的计算技巧。
(3)分析斜率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斜率在直线方程中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斜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如:求两平行线的距离、求过一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的夹角等。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探究任务,并汇报探究结果。
4.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斜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例如,计算建筑物的高度、计算汽车行驶的坡度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的斜率概念、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直线斜率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直线斜率的掌握程度,包括计算、应用等方面。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教案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3)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4)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运用数学言语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5)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援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节内容首先依据一次函数与其图像一一直线的关系导出直线方程的概念;其次为进一步研究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从而完成了直线的方向或者说直线的倾斜角这一直线的几何属性向直线的斜率这一代数属性的转变;最后推导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这些充分表达了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的重点是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商量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用直线的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并不难接受,但是,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斜率,为什么把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两个问题却并不简单接受.2.教法建议(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三大项:倾斜角的概念、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学生思维也对应三个高潮: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如何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也有三个阶段①在教学中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商量明确用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如何定义这个角呢,学生在商量中逐渐明确倾斜角的概念.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认为倾斜角就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而且每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确定的,而斜率却不这样.学生还会认为用弧度制表示倾斜角不是一样可以数量化吗.再有,为什么要用倾斜角的正切定义斜率,而不用正弦、余弦或余切哪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援助学生认识到在直线的方程中表达的不是直线的倾斜角,而是倾斜角的正切,即直线方程(一次函数的形式,下同)中X的系数恰好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设计:(1)α变化一直线变化一中的系数变化(同时注意的变化(2)中的系数变化一直线变化一Q变化(同时注意的变化〕.运用上述正反两种变化的动态演示充分揭示直线方程中系数与倾斜角正切的内在关系,这对援助学生理解斜率概念是极有好处的.③在进行过两点的斜率公式推导的教学中要注意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课前要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有关内容作肯定的复习打算.④在学习直线方程的概念时要通过举例清楚地指出两个条件,最好能用充要条件表达直线方程的概念,强化直线与相应方程的对应关系.为将来学习曲线方程做好打算.(2)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宜采纳启发引导法和商量法,设计为启发、引导、探究、评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积极思维的根底上,进行充分的商量、争辩、交流、和评价.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的建立,这三项教学任务都是在商量、交流、评价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展.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争论,组织交流,参与评价.教学设计例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运用数学言语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4)援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商量法教学过程:(一)直线方程的概念如图1,对于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一一直线有下面关系:(1)有序数对(0,1)满足函数,则直线上就有一点A,它的坐标是(0,1).(2)反过来,直线上点B(1,3),则有序实数对(1,3)就满足.一般地,满足函数式的每一对,的值,都是直线上的点的坐标(,);反之,直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式,因此,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的每一对X,y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也可以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满足一次函数的每一对,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方程和直线建立了联系.定义: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全部点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以上定义改用集合表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集合,记作.假设(1) (2),则.问:你能用充要条件表达吗?答:一条直线是一个方程的直线,或者说这个方程是这条直线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问题1)请画出以下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99过定点,方向不同.如何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还有其他方法吗?或者说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这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忆、答复: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导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如何刻画直线的方向.(问题2)在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我们用怎样的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呢?商量之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角应该是怎样的呢?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是简单的、自然的.学生:展开商量.学生商量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通过商量认为:应选择α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依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说明一个方向可以有无穷多个角,这里只需一个角即可(开始时可能有学生认为有四个角或两个角),当然用最小的正角.从而得到直线倾斜角的概念.(板书)定义:一条直线1向上的方向与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教师强调三点:(1)直线向上的方向,(2)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特别地,当与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2.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初步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会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和化归转化思想.教学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初步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概念的形成,两点斜率公式的建构。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我们常常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这种方法通常称为综合法.本章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坐标法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解析几何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和费马创立的,它的基本内涵和方法是:通过坐标系,把几何的基本元素——点和代数的基本对象——数(有序数对)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曲线(点的轨迹)的方程,从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解析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数学从此进入变量数学时期,它为微积分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本章我们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建立直线的方程,并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交点坐标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探究新知:我们知道,点是构成直线的基本元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用坐标表示,那么,直线如何表示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1-52页探究上方问题1确定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什么?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l,如何利用坐标系确定它的位置?教师讲解:两点以及一点和一个方向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由方向向量我们可以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归结为一点和一个方向确定一条直线.问题2如何表示直线的方向?教师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规定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为这条直线的方向. 因此,这些直线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方向不同. 如何表示这些直线的方向?我们看到,这些直线相对于x 轴的倾斜程度不同,也就是它们与x 轴所成的角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角来表示这些直线的方向.新知: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以x 轴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问题3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大小为多少?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这样,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而且方向相同的直线,其倾斜程度相同,倾斜角相等;方向不同的直线,其倾斜程度不同,倾斜角不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用倾斜角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也就表示了直线的方向. 探究: (1)已知直线l 经过点O (0,0),P (√3,1),α与点O ,P 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2)类似地,如果直线l 经过点P 1(-1,1),P 2(√2,0),α与点P 1,P 2的坐标又有什么关系?对于问题(1),如图,向量OP ⃗⃗⃗⃗⃗ =(√3,1),且直线OP 的倾斜角也为α.由正切函数的定义,有tan α=√3=√33. 对于问题(2),如图,P 2P 1⃗⃗⃗⃗⃗⃗⃗⃗ =(−1−√2,1−0)=(−1−√2,1).平移向量P 2P 1⃗⃗⃗⃗⃗⃗⃗⃗ 到OP ⃗⃗⃗⃗⃗ ,则点P 的坐标为(−1−√2,1),且直线OP 的倾斜角也是α.由正切函数的定义,有tan α=−1−√2=1−√2.1)0)一般地,如图,当向量21P P 的方向向上时,),(121221y y x x P P --=.平移向量21P P 到OP ,则点P 的坐标为,且直线OP 的倾斜角也是α,由正切函数的定义,有tan α=.同样,当向量12P P 的方向向上时,如图,),(212112y y x x P P --=,也有tan α==.新知:直线l 的倾斜角α与直线l 上的两点P 1(x 1,y 1), P 2(x 2,y 2)(x 1≠x 2)的坐标有如下关系:tan α=y 2−y 1x 2−x 1.我们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slope ),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 α.日常生活中常用“坡度”表示倾斜面的倾斜程度:坡度=铅直高度水平宽度.问题3 当直线的倾斜角由0o 逐渐增大到180o 时,其斜率如何变化?为什么? 当倾斜角α满足0o ≤α<90o 且逐渐增大时,斜率k 逐渐增大; 当倾斜角α=90o ,斜率不存在;当倾斜角α满足90o <α<180o 且逐渐增大时,斜率k 逐渐增大.由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倾斜角不同的直线其斜率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用斜率表示倾斜角不等于90o 的直线相对于x 轴的倾斜程度,进而表示直线的方向.由tan α=y 2−y1x 2−x 1及k =tan α知,k = y 2−y1x 2−x 1.2121(,)--x x y y 2121y y x x --1212y y x x --2121y y x x --问题4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斜率k 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直线P 1P 2上的向量21P P 及与它平行的向量都是直线的方向向量. 直线P 1P 2的方向向量21P P 的坐标为2121(,)--x x y y , 当直线P 1P 2与x 轴不垂直时,12≠x x . 此时向量21121P P x x -也是直线P 1P 2的方向向量,且它的坐标为2121211(,),---x x y y x x 即21211y y x x --(,)=(1,),k 其中k 是直线P 1P 2的斜率.因此,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它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为(x ,y ),则=y k x. 例1、 如图,已知A (3,2),B (-4,1),C (0,-1),求直线AB ,BC ,CA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解:直线AB 的斜率k AB =1243---=17; 直线BC 的斜率k BC =1104----()=24-=-12;直线CA 的斜率k CA =2-(-1)30-=33=1.由k AB >0及k CA >0可知,直线AB 与CA 的倾斜角均为锐角; 由k BC <0可知,直线BC 的倾斜角为钝角. 随堂练习:1.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A(-1,1)、B(1,1)、C(2,3+1). 求直线AB 、BC 的斜率和倾斜角;2.若A(1,0),B(-3,m),直线AB 的斜率为-12,则m =( ) A .-8 B .-2 C .2D .8CBAxyO3、若直线过点(1,3),(4,3+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 A .π6 B .π4 C .π3D .2π34、已知点M(0,b)与点N(-3,1)连成直线的倾斜角为120°,则b =_______.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了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以及一点和一个方向确定一条直线. 并从形和数的角度利用倾斜角和斜率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即表示了直线的方向,并探讨了倾斜角、斜率与直线上两点坐标的关系,探讨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斜率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形结合数学思想以及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化归转化思想.知识点回顾:(1)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以x 轴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 0°≤α<180°.(2)k=tan α k=y 2−y 1x 2−x 1.(3)若直线l 的斜率为k ,它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为(x ,y ),则=yk x. 作业:课本55页练习。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和教案
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重要性。
2.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理清思路。
五、教学资源
1.图像展示:直线的示意图;
2.课件: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方法;
3.习题: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来评价他们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掌握情况;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和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能够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三、教学重难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Step 4 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2.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3.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教师对学生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评价。
Step 5 应用实际问题: (15分钟)
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斜率和倾斜角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2.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3.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教师对学生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评价。
步骤五:应用实际问题(15分钟)
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斜率和倾斜角解决问题。
2.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进行讲解和评价。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 3.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解析几何第一课时。
“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都应当得到适当的体现, 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有倾斜角、斜率的概念, 还应当包含坐标法、数形结合思想、解析几何发展史等。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 倾斜角用几何位置关系刻画, 斜率从数量关系刻画, 二者的联系桥梁是正切函数值, 并且可以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表示。
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 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把几何问题代数化, 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本课涉及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是几何概念, 它主要起过渡作用, 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 研究斜率、直线的平行、垂直的解析表示等问题时都要用这个概念;斜率概念, 不仅其建立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解析法, 而且它在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核心作用, 这是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下, 确定直线的条件最本质条件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及其斜率, 其他形式都可以化归到这两个条件上来。
综上, 从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的基本思想考虑, 斜率概念是本课时的核心概念。
(一)直线的斜率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地位作用随着后续内容的学习, 我们逐渐发现, 一点和倾斜程度确定直线的很多应用: 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参数方程等等。
另外, 从加强知识内容的联系性, 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数学内容的角度看, 如果把函数看作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那么从变化的角度看, 直线是线性的, 它描述的是均匀变化, 是最简单的变化之一。
即直线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瞬时变化率(导数)是相同的, 都等于这条直线的斜率。
一切不均匀的变化或者非线性的变化, 在某个很小的区间(领域)内都可以由线性的、均匀的变化近似代替。
这也是为什么用线性的研究非线性的, 以直代曲, 用平均变化率研究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原因。
高中数学几何斜率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几何斜率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斜率解决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斜率的概念和意义;
2. 利用斜率求解直线的斜率和角度。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斜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何为斜率,并探讨斜率的意义。
2. 讲解:以直线的斜率为例,介绍斜率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斜率的概念。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斜率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斜率解决几何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利用斜率求解直线的斜率和角度。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斜率在几何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加深对斜率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教材上关于斜率的习题;
2. 创编几个关于斜率的问题,提高对斜率的理解;
3. 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
1. 整个讲解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斜率的运用能力;
3. 关注学生对斜率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及其在几何问题中的意义。
2.掌握计算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方法。
3.能够应用直线斜率和倾斜角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内容1.直线斜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直线斜率和倾斜角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5分钟)1.师生对话引入: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直线吧?直线在几何学中很重要,我们今天要学习直线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斜率和倾斜角。
那你们知道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在几何问题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斜率和倾斜角可以帮助我们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和方向,可以用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和倾斜角以及解决几何问题。
教师: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直线的性质和特征,也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二、讲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分钟)1.定义斜率:斜率指直线上两点之间纵坐标的变化量与横坐标的变化量的比值。
斜率=(y2-y1)/(x2-x1),其中(x1,y1)和(x2,y2)是直线上的两个点。
2.示例讲解: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计算进行示例讲解。
示例:已知直线上有两个点A(2,3)和B(5,7),求直线AB的斜率。
计算过程:斜率=(7-3)/(5-2)=4/3解释:直线AB的斜率为4/3,表示直线从点A到点B的上升程度(纵坐标增加的量)每增加3个单位,水平坐标(横坐标)增加4个单位。
3.学生练习:学生进行类似的计算练习,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
三、讲解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分钟)1.定义倾斜角:倾斜角指直线与坐标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2.计算倾斜角:可以利用直线的斜率来计算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 = arctan (斜率)注:这里的arctan是反正切函数,可以使用计算器或数学软件进行计算。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重点与难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讨论:在直角坐标系中,只知道直线上的一点,能不能确定一条直线呢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这个山坡很陡峭,有时也说坡度,这里的陡峭和坡度说的是山坡与水平面之间的一个什么关系呢二、讲授新课:1.教学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我们知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如图,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b,c,…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1它们都经过点P.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引入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①直线倾斜角的概念: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注意: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讨论: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0°≤α<180°.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程度,引入直线的倾斜角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倾斜角α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a∥b∥c,那么它们的倾斜角α相等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一个倾斜角α不能确定一条直线.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一个点P和一个倾斜角α..②直线斜率的概念:直线倾斜角 的正切值叫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tan k α=讨论:当直线倾斜角为90︒度时它的斜率不存在吗.倾斜角的大小与斜率为正或负有何关系斜率为正或负时,直线过哪些象限呢 α取值范围是0°≤α<180°.给定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 1P 2的斜率③ 直线斜率的计算:两点确定一直线,给定两点111(,)p x y 与222(,)p x y ,则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2121y y k x x -=- 思考:1直线的倾斜角α确定后,斜率k 的值与点1p ,2p 的顺序是否有关2当直线平行表于y 轴或与y 轴重合时,上述公式2121y y k x x -=-还适用吗归纳: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 1=x 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90°,直线与x 轴垂直;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即y 1,y 2和x 1,x 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3斜率k 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4当y 1=y 2时,斜率k=0,直线的倾斜角α=0°,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2.教学例题:例1.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 、AC 、BC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2,3--的直线123,,l l l .例3.已知三点Aa,2、B5,1、C-4,2a 在同一直线上,求a 的值;27 三.巩固与提高练习:1.教材P86面练习第1、2、3、4题;2.若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y 轴正方向成30°角,则l 的倾斜角为60°、l 的斜率为3;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若直线AB 平行于y 轴,则∠C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 斜率为0,另两边AC 、BC 所在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20°、60°,斜率为-3、3;4.当且仅当m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3、B-m,2m-1的直线的倾斜角为60°四.小结:倾斜角、斜率的概念,斜率的计算公式.五:作业习案十七。
有关初中斜率的教案
有关初中斜率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斜率的定义,掌握斜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斜率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斜率的定义:直线上两点间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
2. 斜率的计算:给定两点坐标(x1, y1)和(x2, y2),斜率 k = (y2 - y1) / (x2 - x1)。
3. 斜率的性质:正斜率、负斜率、垂直直线的斜率。
4. 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斜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 斜率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方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斜率的定义: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点间的坐标,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斜率的含义。
3. 讲解斜率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斜率的计算公式。
4. 讲解斜率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正斜率、负斜率及垂直直线的斜率。
5. 应用斜率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斜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坡度、倾斜角度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斜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斜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斜率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斜率的知识。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教案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
2. 让学生了解直线的斜率,能够计算直线的斜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直线方程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的概念:直线方程是用来描述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性质的数学表达式。
2. 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为0。
3.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量,定义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
4. 斜率的计算:斜率k = (y2 y1) / (x2 x1),其中(x1, y1)和(x2, y2)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直线的斜率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直线方程的转化和应用,斜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方程的概念、基本形式,以及直线的斜率和斜率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直线方程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直线方程和斜率的概念。
3. 运用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直线方程和斜率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初中阶段学习的直线方程(两点式、点斜式等)引出直线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 讲解直线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3. 讲解直线的斜率,让学生了解斜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通过例题,展示直线方程和斜率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直线方程和斜率的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方程和斜率的重要性和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直线方程概念和直线斜率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直线方程和斜率的练习题,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说明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说明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倾斜角。
2.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能够计算直线的斜率。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3. 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求解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道路的坡度、飞机的爬升率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是如何定义的,并介绍求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并学会计算直线的斜率。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判断学生对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关系的掌握情况。
3.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2. 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可以进行讲解或者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工程测量、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析等。
“直线的斜率”教学设计
2023年9月上半月㊀教学研究㊀㊀㊀㊀直线的斜率 教学设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㊀吴天然㊀林㊀敏◉福建教育学院数学教育研究所㊀林㊀敏㊀㊀㊀㊀㊀㊀摘要: 直线的斜率 是解析几何的起始课.本节课通过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位置的直线,引导学生探索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以及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最终形成倾斜角的概念并通过几何方法推导过两点直线的斜率公式;在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中,螺旋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等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倾斜角;斜率;代数运算;逻辑推理素养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的第1课 直线的斜率 ,介绍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本节是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第一课时.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直线性质的知识,并在理解平面向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坐标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的相关性质,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 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意识[1].本课是开篇之精华,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为后续教学内容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建立直线方程等起到关键性的铺垫作用.2学情及目标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对于直线的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斜率的概念.教师应通过情境贯穿教学,让学生经历倾斜角与斜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解析几何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重点).(2)理解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的关系(难点).3教学过程3.1情境导入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运动变化现象,如行星的运动㊁平抛运动等,需要对它们的运动轨迹进行精确的代数刻画,从而创立了坐标系,用坐标刻画运动变化,这就是解析几何的创始.图1我们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 点 可以用 数 来表示,那么其他的图形如直线㊁曲线㊁几何体又如何用数量关系描述?今天我们从比较简单的图形 直线开始研究.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新世界七大奇迹之 :港珠澳大桥(如图1).如果将大桥两侧铁索抽象为直线,那么这些过同一点的直线的不同点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几何量描述如何描述?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明确解析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使学生对坐标法形成初步印象,并引出本节的研究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港珠澳大桥两侧铁索,并分享观察成果 相对桥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为新知的导出埋下伏笔,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新知.3.2新知探索1(1)探究任务1: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为了便于使用代数方法研究这些直线,我们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㊁图3.问题1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能够作多少条直线?给定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方向,又能作多少条直线?问题2㊀你认为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要素?问题3㊀既然方向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描述直线的倾斜度程度呢图2㊀㊀图351∗课题信息: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2年度课题 数学拔尖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育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F J J K Z X22G564)的研究成果.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教学研究2023年9月上半月㊀㊀㊀师生活动:活动1:学生动手在坐标系中画一组直线,观察结果.活动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①过一点能够作无数条直线,即一个点不能确定直线;给定倾斜方向可作无数条直线,即只给定倾斜方向也不能确定直线.②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 两点,或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方向.③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用一个角度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我们把描述倾斜程度的角称为倾斜角.(2)新知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以x 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关键点:①x 轴正向;②直线l 向上方向.试一试:请在图4中标出下列直线的倾斜角.图4问题4㊀当直线l 与x 轴重合或平行时,倾斜角又该怎样定义?倾斜角的范围应该是什么?规定: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为0ʎ.直线倾斜角的范围:0ʎɤα<180ʎ.师生活动:活动3:通过探究,学生口述 直线倾斜角 的概念,教师给予点评并完善概念,同时强调概念的关键点.活动4: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直线从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开始绕一个点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直线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教师强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只要直线的倾斜程度相同,其倾斜角必定相等;我们从 形 的角度用倾斜角刻画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设计意图:除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外,引导学生意识到 一点 和 一个方向 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方向是直线的一个重要几何要素;让学生观察过同一点的不同位置的直线,并强调以直角坐标系为参照系探究区分不同位置直线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倾斜角刻画直线方向的合理性;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倾斜角的变化.让学生从 形 上感受直线倾斜程度的变化[2].3.3新知探索2(1)探究任务2:能否将倾斜角转化成一个代数量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问题5㊀除了直线的倾斜角,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你能例举生活中与倾斜程度有关的场景吗?我们是用什么量来刻画它们的倾斜程度的问题6㊀初中对坡度是如何定义的问题7㊀根据 倾斜角 的定义,得到 坡度 本质是 倾斜角α的正切值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量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师生活动:活动1:教师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楼梯㊁斜坡㊁小朋友玩的滑梯等.图5生活中,我们用 坡角 与 坡度 刻画斜坡的倾斜程度,如图5,坡度k =上升高度水平距离=D BA D,即坡度k =坡角α的正切值.坡度k >0表示这段道路是上坡,k =0表示是平路,k <0表示是下坡,|k |越大说明坡越陡.(2)新知学习: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ʂ90ʎ)的正切值k 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k =t a n α.口答:已知下列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k .①α=0ʎ;②α=30ʎ;③α=45ʎ;④α=135ʎ.问题8㊀结合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思考:①当0ʎɤα<90ʎ时,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如何?②当α=90ʎ时,直线是否有斜率?③当90ʎ<α<180ʎ时,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如何?师生活动:活动1:类比得到直线 斜率 的概念.活动2:几何画板演示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师生共同归纳结论如下.①当α=0ʎ时,k =0;当0ʎ<α<90ʎ时,k >0;当α=90ʎ时,斜率k 不存在;当90ʎ<α<180ʎ时,k <0.②当0ʎ<α<90ʎ时,α增大,k 也增大;当90ʎ<α<180ʎ时,α增大,k 也增大.强调:倾斜角为90ʎ的直线没有斜率.设计意图:告知目标,明确思维的方向,将几何要素代数化.由坡度引入倾斜角的正切值反映倾斜程度,并运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既生成了斜率的概念,又体现出选择正切值描述直线6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9月上半月㊀教学研究㊀㊀㊀㊀倾斜程度是与数学的内在逻辑一致的.3.4新知探索3(1)探究任务3:给定直线上两点,能不能求出直线的斜率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确定这条直线,所以这两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一定有内在的联系.下面我们利用向量来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问题9㊀①已知直线l 过点P 1(0,0),P 2(3,1),直线l 的斜率与这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②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1(-1,1),P 2(2,0),直线h 的斜率与这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③一般地,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1(x 1,y 1),P 2(x 2,y 2)(x 1ʂx 2),直线的斜率与这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问题10㊀当直线P 1P 2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问题9中的结论还成立吗?问题11㊀已知直线上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ʂx 2),运用公式计算直线P 1P 2的斜率时,与点P 1,P 2的顺序有关吗?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9,引导学生体会向量法的优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形,并自主探究解答.当直线不垂直于x 轴,已知直线上任意两个不同点P 1(x 1,y 1),P 2(x 2,y 2)(x 1ʂx 2),则向量P 1P 2ң=(x 2-x 1,y 2-y 1),将向量P 1P 2ң平移至O P ң,那么,向量P 1P 2ң与O P ң有相同的倾斜角,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k =t a n α=y 2-y 1x 2-x 1.当直线P 1P 2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P 1P 2的倾斜角为0ʎ,此时仍有k =t a n α=y 2-y 1x 2-x 1成立.当直线P 1P 2与y 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P 1P 2的倾斜角为90ʎ,此时结论不成立.(2)新知学习: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ʂ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t a n α=y 2-y 1x 2-x 1.设计意图:教学中适时回顾向量的有关知识,通过引导,促成学生独立思考并建模,以加强逻辑推理和代数运算等素养的培养.通过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抽象,得到斜率的计算公式,并发现它正是我们所寻求的刻画直线方向的代数表达,且能直接参与代数运算,实现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目的,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3.5典例剖析例题㊀已知点A (3,2),B (-4,1),C (0,-1),求直线A B ,B C 的斜率,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变式1㊀已知点A (3,2),B (-4,1),D (3,1),求直线A D ,B D 的斜率和倾斜角.变式2㊀若点A (3,2),B (-4,1),E (m ,-2),且A ,B ,E 三点共线,则m =.变式3㊀直线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θ,若π4<θ<3π4,则k 的范围是.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利用变式题,进一步强化斜率公式的应用,同时掌握公式的使用条件.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熟悉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3.6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1)学习内容的回顾:倾斜角ң斜率ң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如图6.图6(2)学习过程的回顾(知识的构建过程):形(直线的倾斜程度)↔数(斜率)发现问题ң直线的倾斜程度应该如何描述㊀㊀㊀㊀ˌ研究问题ң确定影响倾斜程度的条件倾斜角.㊀㊀㊀㊀ˌ解决问题ң通过斜率描述.(3)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特殊到一般,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设计意图:小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概念的形成过程㊁公式的探究过程,并从整体上把握倾斜程度㊁倾斜角㊁斜率之间的关系;师生共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张居敏. 直线的斜率 教学设计研究[J ].中学数学月刊,2018(4):37G38.Z7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物理斜率概念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斜率概念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 掌握斜率的定义;2. 理解斜率在物理中的应用;3. 能够计算斜率。
教学重点:1. 斜率的定义;2. 斜率在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斜率应用到物理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2. 物理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斜率概念。
让学生思考斜率在物理中的应用。
2. 讲解斜率的定义:解释斜率的定义,即在直角坐标系中,斜率代表了直线上两点之间的率值。
3. 展示斜率在物理中的应用:通过示例展示斜率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如,物体的运动图像可以表示为直线,斜率可以代表速度。
4. 计算斜率实例训练:让学生进行计算斜率的实例训练,以加深对斜率概念的理解。
5.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通过斜率计算得出结论。
6.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再次回顾斜率的定义,以及在物理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拓展斜率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工程、地理等。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斜率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斜率,并总结斜率的作用。
扩展阅读:1. 《高中物理知识手册》2. 研究相似物理知识并应用斜率概念进行实践。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2. 物理实验装置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斜率概念。
祝所有学生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直线的斜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是苏教版必修2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象及平移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的要求使学生初步体会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及方法,牢记斜率公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及重点内容,本节的学习对进一步学好圆锥曲线并研究其性质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为后续的直线方程及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研究提供知识保障。
二、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由山坡的倾斜程度类比得出直线的倾斜程度。
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初步感受直线的方向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探究与活动,亲身体会要研究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即研究直线斜率的变化规律.
3、让学生明确直线斜率数量与直线的倾斜角之间的数与形之间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明确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2.清楚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增强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和问题探究式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采用了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制作和几何画板结合使用,及时反馈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思考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成四个步骤层次分明(1)引入定义(2)验证运算律(3)探究共线定理(4)共线定理的应用。
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对于平面图形中的
2、从多媒体和教学的整合角度出发,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制作和几何画板结合使用,制作了电子白板“坐标纸”,用多媒体的手段帮助学生画图,结合学生同时在下面画图,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该起到很好的效果。
2、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教师设计问题与活动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使问题的难易程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所选问题中所蕴涵的基础知识在发展中可以前后联系,可以与其他知识左右沟通,让学生觉得知识发展的必要性、连续性、可能性.问题中还隐含有适当的“陷阱”,可以较好地暴露学生思维中的不足、方法中的欠缺、知识中的漏洞,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误”养“正”.
3、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直线斜率由“数”到“形”的转换,必要性是由“形”到“数”转换.本节课应进一步挖掘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