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文学概论讲义(整理)
第一、第二讲: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不能截然分开。
这说明了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二.审美发生理论辨析研究文学的起源,不仅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解释文学产生之谜,而且能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 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6.神示说。
例证: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
(一).摹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摹仿说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摹仿说,而摹仿说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
古罗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摹仿说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摹仿说的游戏。
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摹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摹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摹仿说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摹仿说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摹仿说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试论审美的起源
试论审美的起源作者:杨柏高来源:《教师·上》2010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审美起源的学说,来引发对审美的思考,通过对世界不同地方的原始资料的分析,找出共同点,科学地引出美的起源。
关键词:审美;起源;原始艺术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黑格尔当我们再次提起审美起源这一话题时,就不得不面对过于深厚的理论传统和过多的理论遗产。
脑海里就不断涌现各式各样的哲学论说,诸如: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等。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地了解前人的精神遗产,才能对现有的材料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在我的这篇文章里,我不想过多发表个人对审美的见解,只是基于对原始美术遗产的一种兴奋和发现,来谈一谈审美这一人皆有之的感知。
何谓审美,顾名思义,就是人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过程。
何为美?为什么人们对事物要区分出美与丑,而尽量去对美的事物感知,使自我得到娱乐?可至今对美的诠释仍然是一个谜。
因为判定它的因素太多,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学说,都给了它不同的定义。
因为美是一种表现形式,它源于精神内容,它的超越性又推动了它的精神内容的发展,产生另外一种美的形式。
当今社会,人类对美的感知打上了太多的历史和社会的烙印,在还没有来得及对美的事物原本的自然面貌进行感知的情况下,就在头脑里增添了各种功利的砝码,忘却了自然美的本质。
正如当代美学家何新所说:“自然物之所以美,是由于主体在其中获得了一种超自然理性秩序的发现,如果主体没有这种心灵的感知,就不可能感知自然美(即使这种美就在他的身边)。
”所以,要谈论这一话题,我们就不得不回到最单纯的年代——史前。
因为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时代,没有复杂的社会和历史的沉积,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洞查出人类心理最深层次的感受。
归纳前人学者的美的起源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巫术说。
史前文化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所有的原始民族当其由蒙昧期、野蛮期向文明化的过程,都曾经历过“巫教文化”的阶段,其普遍具有两种特征:①在观念形态上以氏族(灵魂)崇拜,图腾(动植物)崇拜,自然界(山、日、月、等)崇拜为特征;②以艺术活动作为巫术的手段。
美学第四章审美活动的发生1010
▪ 当人们加工的石器一旦超出功利需要的 对称、光滑、工整,这已经隐藏了审美 的意识和动机,包含着原始的审美内涵。
▪ 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因受实用需要的 制约,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有很大局限。 随着装饰的发明,就为原始人在物质领 域施展自己的审美创造提供了相对自由 的活动空间。
▪ 所谓装饰,就是在不改变生产工具或生 活器物实用功能的前提了对其进行精心 的修饰和打扮,使实用器物充满灵气和 富有情趣。
▪ “什么现象标志着野蛮人达到了人性呢?不 论我们对历史追溯到多么遥远, 在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一切民 族中,这种现象都是一样的:即 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 爱好。”
▪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 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 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 这种自由活动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只 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即只是 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 赏和玩味。因此,所谓游戏,其实就是 一种审美活动。
▪ 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它活动的突出 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 是从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 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
▪ 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厢记》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戚继光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 (一)生物本能说 ▪ 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是
▪ 研究审美的发生,逻辑上就包含三个 相互联系及相互区别的问题,即: 审美活动何时发生? 何以会发生? 怎样发生?
▪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原始文化遗物的分析 和研究,确证、推断、重建早期人类审 美活动的发生过程。
原始文化遗物本身的状态不仅是早 期人类生存斗争和生活世界的一种历史 浓缩,而且这些器物在形态上从简单到 复杂、从粗糙到精致的巨大演变也是人 类审美意识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有力确证。
关于艺术的起源,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与美学起源的关系
关于艺术的起源,人的审美意识的起源与美学起源的关系艺术起源说法陈出不穷,有很多不一的说法.至今最广传的为模仿说、游戏说、宗教说、表现说、劳动说一共5种。
模仿说: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主要代表是亚里士多德:不能成立原因是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
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不是动机。
游戏说:主要代表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宗教说,代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表现说,主要代表是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表现和交流情感的确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表现情感也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
但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情感都能表达情感,而且艺术也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这一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起源的全部原因。
劳动说,代表希尔恩、恩格斯,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可以说艺术的起源是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中,经历过不同阶段,不同阶层的人提出各种不同看法,可以说艺术的起源是漫长且深远的。
而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争论由来已久,从唯心论到唯物论,各有其说法,从远古的人类生活的演变可以证明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也同样是在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化而来。
艺术起源五种学说
邮递员罗林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 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 • 另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 “游戏”活动
中 • “玩出来的艺术”
德*席勒
龙凤呈祥
4.艺术起源于“巫术”
祭祀礼仪活动—艺术活动
《受伤的野牛1》
《受伤的野牛2》
• 2 .艺术起源于“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
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 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他表达出来。。。
意*克罗齐
艺术起源于“表现”---凡·高《向日葵》1
凡高自画像1
伽塞医生肖象
伽塞医生肖象
夜间咖啡馆
阿尔附近的吊桥
4.艺术起源于“巫术”---面具舞蹈
艺术起源于“巫术”---花山崖壁 画1
艺术起源于“巫术”---花山崖壁 画 2
艺术起源于“巫术”---花山崖壁 画3
艺术起源于“巫术”---《拉斯科洞窟壁画》野 牛·人
小结
• 总之,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 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 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 戏的本能
•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 • 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 •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
践活动
• 二.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
•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 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学会了唱歌
• 早期的洞穴壁画大多数是动物形象: • 例如拉斯科洞壁画 “跳跃的牛”
艺术起源于“模仿”---拉斯科洞窟 “跳跃的牛”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第三章艺术发展论关于美术的本质,历代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术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过许多不同的解释和回答。
他们的解答不乏真知灼见,但由于谈论问题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思想方法和观点不同,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和缺点,不能令人满意。
一、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一时。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就是过剩经历的发泄。
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认为游戏与审美的共同特征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去。
游戏与艺术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其把“游戏”看做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
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因此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未能揭示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游戏说: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天生的游戏本能。
理论内容:肯定了游戏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不够全面。
代表人物:席勒:艺术是一种游戏的冲动。
斯宾塞: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
二、模仿说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代表。
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
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更理想、更美。
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需要注意的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尤其是这种说法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更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
事实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3.艺术起源于“表现”。
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显示出这种说法的巨大影响力。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的演变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的演变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的演变是一个在漫长历史中逐步形成、变迁和发展的过程。
它蕴含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认知和感悟,同时也受到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的影响。
1.古代自然审美观的起源:在中国古代,自然被视为神圣、神秘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存在。
自然景观被视为天地造化,具有超越人类尘世的美和力量。
例如,在古代诗歌、绘画和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山水、花鸟、季节变化等自然元素,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2.自然与人的融合:古代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自然的美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
3.审美观的变迁: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
不同朝代的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都对自然审美观产生了影响。
比如唐代的山水诗画追求意境和写意,宋代则更注重精致和细腻,明清时期则强调山水画的写实与工笔。
4.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的演变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比如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思想流派的观念,以及外来文化的渗透。
然而,自然审美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保持着独特的特色和传承。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是一个多元、深远而丰富的主题。
它代表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赞美和感悟,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理解。
1/ 1。
美学概论 第四章 审美的起源
三、审美起源问题的内涵
审美起源问题还包括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动因问题。
02
审美的原型
一、审美的生理基础——生物习性
一个大家都通行裸体的地方,裸体是不足为奇的, 因为我们每天看见的东西,就不会有特殊的印象。 但当男女们一用光亮的流苏加在上面时,不论是 一对斑驳的羽毛、一串小珠、一簇叶子或一个发 亮的贝壳,就不能逃避同伴的注意。这小小的衣 饰,实际上作了很强烈的可以设法引起注意的性 感的刺激物。
力比多(libido)即性力。 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 称为:“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 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 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 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 象发生的驱动力。
2.巫术说(泰勒、弗雷泽等)
从原始文化的角度来说审美的起源。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弗雷泽认为原始巫术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相似律"为基础的"顺势巫术"或"模仿巫术",在这种巫术中,巫师 仅仅通过模仿就能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 另一种是以"接触律"为基础的"接触巫术",施行这一巫术也就是通过曾为某 人接触过的物体而对其本人施加影响。 弗雷泽把上述两种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因为它们都建立在这样的信念基 础上,即认为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就可以使物体不受时空限制而相互作用 。
古希腊神话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主神: 宙斯(Zeus)——奥林匹斯主神之首,众神 之主,天空、雷电、乌云之神 赫拉(Hera)——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 管婚姻和生育(克洛诺斯和瑞亚的第三个 女儿,宙斯的姐姐和妻子)
简述艺术的起源
简述艺术的起源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
艺术起源主要有~
1、模仿说,始于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原来的事物更美更理想。
2、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体外观为目的的审美活动。
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3、巫术说,来自于20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的唯一动机。
4、劳动说,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
显的功利性。
5、表现说,20世纪意大利克罗齐,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本质上是艺术家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是情感的表现,即艺术是直觉。
6,多元决定论,法国阿尔都塞,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现象,艺术
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
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艺术与审美是如何起源的【精品-ppt】
第二,劳动使人的形态学条件发生变化
人类的形态发展趋向是随着工具操作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它适应着工具的变 化而变化,而不是随着器官直接面对的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他的形态学发展方向 与动物相比发生了根本的扭转,人的形态学发展是适应工具而不是适应自然。
人类这种制造工具和使用的活动,使人的形态发 工具生变化,这种形态变化,包括人脑的发育,包 括人的灵巧的双手,包括人的视听感官。而这一切 是人成为审美活动主体的大前提。这个大前提是生 产劳动所创造的。
审美主体并不是单纯的人,而人的产生也并不意味着审美个 体的同时产生。审美主体的产生必须具备种种条件,而条件的生 成与综合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要理解审美主体的产生 过程,就必须在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揭示作为非审美主体的人 (审美主体的前形态)转化为审美主体的人这一社会历史进化历 程。
审美对象是一种价值现象,它只能相对于人这一审美主体才 有意义。所以,我们不能把审美对象当作在人存在之前就已存在 的客观实在。
符号说艺术是起源于人类有实用意义的符号创造活动, 这些原始符号起先并非人类审美经验的记录,也不 是无意义的冲动所随意留下的痕迹。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艺术和语言、 神话以及科学等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与精神活动一 样,都是运用符号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种种经验, 人就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
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对不同的符号形式进一步 加以规定。她认为,语言绝不是人类唯一的表达工 具,语言不能完成情感的表达。但是,表达情感是 人类的一种需要,因此,人们就创造出服务于情感 表现的另一种符号,这样,艺术也就应运而生。她
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 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 学会了唱歌。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美学的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学科,它探究了美的起源、本质和发展。
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思考和探索美的概念和价值。
本文将从古希腊到现代,概述美学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时期是美学的起源之地。
在这个时期,希腊哲学家开始思考美的本质和意义。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形式,是一种理念的体现。
他将美与真理和善良联系起来,认为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则将美视为一种感性的经验,强调审美的感受和欣赏。
他提出了一些审美原则,如对称、比例和谐等,这些原则成为后来美学思想的基石。
中世纪是美学发展的一个相对低潮时期。
在这个时期,宗教信仰占据了主导地位,审美活动被认为是世俗的、肉欲的。
然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重新点燃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进行再评估,并将之与基督教的信仰相结合。
艺术成为人们表达自我的重要手段,美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美学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自由,将美学从宗教和道德束缚中解放出来。
众多哲学家和文化评论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概念,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纯粹的享受。
他还提出了“审美经验”的三个要素: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
这些观点对后来的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是美学思想的多元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和理论相继兴起。
德国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认为艺术是表达灵魂的媒介。
英国实用主义关注艺术的实用价值,认为艺术应该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法国象征主义强调艺术的象征意义,认为艺术是超越现实的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的观点丰富了美学的研究领域,推动了美学思想的发展。
20世纪是美学思想的大爆发时期。
在这个时期,美学开始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形式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艺术是独立于现实的存在。
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则将美学与语言、权力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关注艺术作品如何被社会和文化影响。
人类审美起源
人类的审美起源首先关于美的起源,我认为美来源于比较和选择。
千万年前,地球毫无生机,一篇荒凉,现在却是鸟语花香,姹紫嫣红。
这一切为什么会出现?达尔文说,动植物的构造机能都是因为有利于适应自然而被保留并发展进化的。
花的香味和色彩,是为了吸引蜜蜂而被自然保留;蝴蝶的艳丽,是为了伪装,不被天敌发现而被自然保留;鸟鸣的动听,是为了吸引异性而被自然保留;这么说来,美的存在,都是被迫的,不美就会被自然淘汰,也就是说,美是带有功利性的。
这是自然界中的美的存在与保留。
人类社会同样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
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了讨论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的产生,我觉得可以不妨设想下原始时期人类审美行为产生的情形,这也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嘛,呵呵。
原始社会时期,大家全部目标和精力就是生存和繁育上。
生存条件恶劣,每天都要劳碌奔波,哪有空暇的时间和心情来审美?况且人类是从母性氏族走过来的,即使说审美,那也是女人审男人。
女人占据了社会强权,也就是统治者,被统治者就不得不去取悦他。
这点也符合常识,自然规律么。
你看看动物世界,不管是哺乳动物还是卵生动物,昆虫类走兽类,都是公的在外表上争奇斗艳,变着花样讨好母的。
千百万年来,公的倒是越来越漂亮了,母的却还是停留在原始阶段。
公狮子、公鹿,公孔雀、公鸡,比起它们的异性同类来,好看的可不只一点点。
可为什么只从到了有史书记载以来,我们人类却成了男人审美女人了?母性氏族形成的原因不说大家也明白。
没有夫妻观念,孩子生下来不知道该叫谁爸爸,只知道谁生他的,所以女人就成了维系氏族血缘纽带的关键人物。
因为她们掌握了繁殖和养育下一代的大权,就像蜜后和蚁后一样,让种族生生不息的就是领导。
可是渐渐的,人类发明了石斧和改良种植技术以后,由于男人天生在体力和智力相对于女人的优势,打猎和种植这样的粗活重活都成了男人的专职工作。
作为领导的女人们只需要站在洞口盯着看着,吆三喝四指手画脚就行。
这样一来,男人养着女人自身却还是附庸的奴隶,自然就会引起男人不满,在压迫下要反抗了。
第二章 审美的起源汇总
三、实践创造了审美的需要
• 现实生存的不完善性:人 自然对立,人与人对立, 对理想社会的需要。
• 人自身的不完善性:丧失 神性、个性,对自我完善 的需要。
• 走向审美乌托邦,获得终 极关怀。
第四节 审美起源的内在根据
一、审美发生的深层心理 动力。
• 无意识:性欲和攻击 性。
• 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 人的苦恼。
三、审美的确立
• 巫术文化向审美文化的过渡,中间形式 是史诗。
• 审美文化从依附宗教(西方)或礼教 (中国)走向独立。
• 艺术独立的同时,自然审美与社会生活 审美也发生。
原始社会以人类自身生产为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和 精神生产还不存在,血缘关系构成氏族社会 基本结构。
文明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本形式,生产关系是基本 的社会关系。
精神生产的发生与独立,产生审美(艺术)活动。
二、巫术文化向审美文化的转化
• 巫术仪式和神话传说失去巫术价值,作 为习俗保留下来。
• 原始巫术(原始艺术)与审美(艺术) 的同型(形式相同)同构(结构相同) 关系,赋予原始巫术以审美意义,寄托 了人类的自由要求。
巫术说泰勒弗雷泽原型说容格弗莱劳动说青年马克思普列汉诺夫苏联美学中国实践美学本能说游戏说无意识说都认为审美发源于人的生物性解释了心理原型审美与生物性有关生理基础但审美不等于生物性需要动物不能审美
第二章 审美的起源
第一节 审美起源问题的分析
一、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几种观点 • 本能说(亚里士多德、达尔文等)、游
戏说(席勒、斯宾塞等)、无意识说 (弗洛伊德)。 • 巫术说(泰勒、弗雷泽)、原型说(容 格、弗莱) • 劳动说(青年马克思、普列汉诺夫、苏 联美学、中国实践美学)
二、对诸种审美起源学说的评价
审美发生的几种理论
审美活动论之二
一、审美发生的传统学说 二、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三、劳动起源说
一、审美发生的传统学说
CONTENTS
摹仿说
01
生物本能说
02
游戏说
03
二、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爱德华·泰勒1832-1917
美起源于巫术
巫术说
托马斯·门罗(美国著名美学家):在早期村落定居生活的阶段,巫术和宗教得到了发展并被系统化了,我们现在称之为艺术的形式,被作为一种巫术的工具用于视觉或听觉的动物形象、人的形象以及自然形象的再现,经常是用图画、偶像、假面和模仿性舞蹈来加以表现,这些都被称为交感巫术。 跳神 傩戏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 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并通过 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 得到快感。”
对模仿说的评价
01
04
02
03
生物本能说
合理之处:强调了审美发生中的心理因素。
不足之处:把人只作为一种动物或生物来看待,过分强调了人的生物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的作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忽视了人类已经由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成为社会化的人这一事实,因而显得片面和牵强。
感谢观赏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谢谢观赏
图腾崇拜说
人类审美发 生于原始社 会的图腾崇 拜活动
所谓“图腾”,就 是某种动物、植 物或自然现象, 在原始人看来, 是一个氏族的标 志或象征,也是 一个氏族的祖先 或保护神。
图腾艺术的分类
图腾人体装饰(包括纹身、结发、凿齿、服饰等) 图腾雕塑 图腾绘画 图腾舞蹈 图腾音乐
国开_国家开放大学《审美入门》-形考1-4答案
国开_国家开放大学《审美入门》-形考1-4答案《审美入门》形考1试题1审美是指人对事物产生()的活动过程。
正确答案是:美感判断试题2人类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个例子体现了审美起源的哪一学说的观点?()正确答案是:摹仿说试题3()的著作《原始文化》中,体现了审美起源于巫术的思想。
正确答案是:爱德华·泰勒试题420世纪以来,在西方学术界,()是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正确答案是:巫术与图腾崇拜说试题5审美发生的根源归结于()。
正确答案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试题6审美起源“劳动说”的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是:普列汉诺夫试题7我们认为,()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阐释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一问题。
正确答案是:多元决定论关于审美活动的起源,美学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
他们主要通过()种途径来探究人类最早是怎么产生美感的。
正确答案是:3试题9()的方法,探究美感产生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
正确答案是:考古试题10在各类原始器物中,与西方文化相比,()在我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正确答案是:玉器试题11许多艺术史学家认为,()是原始社会中最重要的艺术,因为在几乎所有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里,都可以发现它占有重要地位。
正确答案是:舞蹈试题12人类最早提出的关于审美发生的理论学说是(),产生于古希腊时期。
正确答案是:摹仿说试题13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审美与艺术创造,都源于人的()。
正确答案是:生物本能试题14审美起源“游戏说”也被称作()。
案是:席勒—斯宾塞理论当狮子不为饥饿所迫,无须和其他野兽搏斗时,它剩余的精力使雄壮的吼声响彻荒野,在旺盛精力无目的的使用中狮子得到了享受。
这个例子体现了审美起源的哪一学说的观点?()正确答案是:游戏说试题16审美活动由()、()两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是: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试题17图腾艺术涉及的领域包括()。
(多选)正确答案是:图腾人体装饰,图腾雕塑,图腾图画,图腾舞蹈试题18关于审美起源“巫术与图腾崇拜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一、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的问题,除了以上谈到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和“劳动起源说”,以及曾经流行过的几种传统学说(“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应当承认,这些说法都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侧面探讨了审美的发生与艺术的起源,有助于揭示审美发生学的奥秘,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些说法又都有自身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常常把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
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
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在西方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国著名学者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将结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阿尔都塞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和马克思辩证法的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元论(绝对精神),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多元论的。
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因此,这种“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重要的或复杂的文化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正是这些多种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导致了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或产生。
虽然阿尔都塞并没有谈到审美发生问题,但他的“多元决定论”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显然,对于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复杂的问题来讲,更不能够仅仅使用单一的原因去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一、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的问题,除了以上谈到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和“劳动起源说”,以及曾经流行过的几种传统学说(“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应当承认,这些说法都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侧面探讨了审美的发生与艺术的起源,有助于揭示审美发生学的奥秘,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些说法又都有自身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常常把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
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
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在西方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国著名学者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将结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阿尔都塞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和马克思辩证法的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元论(绝对精神),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多元论的。
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因此,这种“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重要的或复杂的文化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正是这些多种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导致了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或产生。
虽然阿尔都塞并没有谈到审美发生问题,但他的“多元决定论”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显然,对于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复杂的问题来讲,更不能够仅仅使用单一的原因去解释。
事实上,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
正因如此,原始人类从事的一部分实践活动,既可能是巫术活动,又是艺术活动,同时也具有生产劳动的性质,原始人根本就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
例如,原始狩猎部落的图腾歌舞就是如此,它既是一种巫术礼仪活动,又是一种原始艺术活动,同时也是狩猎的需要,具有生产劳动的性质。
可见,“多元决定论”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解释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一复杂问题。
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美学家和艺术家的赞同。
芬兰著名艺术家希尔恩就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就必须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结合的角度,运用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美的起源的奥秘。
在其代表作《艺术的起源》中,希尔恩从揭示艺术的非审美因素入手,将艺术的发生和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冲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希尔恩认为,导致艺术产生的最基本的人类生活冲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类:知识传达(通过造型艺术或原始歌舞使狩猎经验代代相传),记忆保存(原始神话与雕刻岩画将部落的历史传承下去),恋爱与性欲冲动(原始艺术在性选择和激发性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原始歌舞可以减轻劳动中的劳累和痛苦),战争(原始装饰与文身、原始歌舞等可以吓唬敌人与鼓舞士气),巫术(原始巫术与原始艺术具有天然的联系)。
因此,希尔恩指出:“对最强有力的非审美因素作一考察,这些非审美因素有助于某些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当我们坚持特别考虑功利的要求时,例如那些理智方面的信息,劳动或者战争方面的刺激,性的抚慰或者巫术的功效,那么,我们将被迫不去考虑所有特殊的审美因素和条件。
”1显然,希尔恩认为,应当从原始人生活的不同侧面来研究艺术的起源,因为原始人的多种基本生活冲动都与原始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只有采取综合的办法,从多角度、多侧面来研究艺术的起源,才能真正揭示审美发生学的奥秘。
正因如此,从“多元决定论”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以及巫术与图腾崇拜活动,原始人的审美意识开始萌芽,原始艺术逐渐诞生。
其实,对于当时的原始人类来讲,不管是原始生产劳动,还是原始巫术与图腾崇拜,乃至于原始审美活动与原始艺术,它们都是原始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原始人那里,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长达数万年的历史进程,人们现在所理解的纯粹意义上的艺术才逐渐独立出来了。
由此我们认为,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产生于非艺术,人类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最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漫长历史进程的结果。
从汉语中的“美”字的词源意义来讲,也可以看到美的事物最初是离不开实用价值的。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写到:“美,甘也。
从羊从大。
”显然,这是一种大羊为美的看法。
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美”字是一位巫师戴着羊头面具跳图腾舞。
此外,从“艺术”这个词的含义的历史演变,也可以看出审美价值与实用目的、艺术活动与物质生产逐渐分化的漫长过程。
汉语中的“艺”字原写做“踨”,在甲骨文中,它是一个人在种植的形象,从中不难发现“艺术”最初离不开生产劳动技术。
而在拉丁文和英文中的“art”,原意也是技术的意思。
可见,在东西方文化中,艺术都同样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只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之后,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才逐渐与物质生产实践分离开来,与图腾崇拜和巫术仪式分离开来。
只是到这个时候,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才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
虽然我们用“多元决定论”来解释人类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起源,但这些原因实际上集中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上,不管是原始生产劳动,还是原始巫术活动仪式,都是人类在原始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
正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极端低下,人类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十分不发达,才使得原始人把巫术礼仪作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手段。
因此,原始人在从事雕刻、绘画、舞蹈时,并不是为了审美与艺术,而是如同他们从事种植、狩猎或巫术仪式一样,是在从事一种认真的实践活动。
无论是对史前艺术遗迹的考古分析,还是对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艺术活动的分析,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实践活动这一漫长悠久的历史过程。
二、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与美的诞生审美发生其实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
审美主客体关系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具有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发生与发展过程。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客观地存在着,但是那时候还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分,更谈不上主客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从猿到人的转化,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历史。
在早期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制造工具与使用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
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1转引自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720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
”2在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几乎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只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
而审美关系正是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全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如果没有人类,也就没有美。
大自然还没有和人类建立审美关系之前,也无所谓美与不美。
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前,虽然泰山日出、黄山奇峰等自然景物早已存在,甚至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但那时的自然界是不存在美与不美的。
通过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人与大自然之间形成了主客观关系,早已存在的泰山、黄山,开始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朝霞红云的泰山日出,形状独特的黄山奇峰等,也开始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和画家的作品之中。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正是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形成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审美主体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即“人化自然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己,“人化”着自身的感觉和感官。
人的感官不但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正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逐步形成了主体能够欣赏音乐美的耳朵和能够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3。
人类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尤其是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从自然界分离出来,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完成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了高度发达的大脑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包括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审美感受作为人的高级情感之一,绝不能简单归结为某种生物性的遗传本能,而是人所独具的精神感受。
虽然达尔文曾经以某些鸟类在求偶时有意展示色彩鲜艳的羽毛来论证动物也具有审美的本能,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动物这种所谓的美感只是一种生物本能,只是因为这些颜色、声音、形状刺激起它们的生理快感罢了。
“对牛弹琴”只是由于音乐刺激可以使奶牛多产牛奶,“孔雀开屏”则是由于色彩刺激使孔雀争奇斗艳,动物只有生理需要而没有审美需要,更不可能和客体形成审美关系。
只有人类,除物质需要外还有了精神需要,除低级需要外还有了高级需要,除自然需要外还有了社会需要,除生理需要外还有了审美需要。
当审美需要成为人的唯一动机时,人所进行的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审美也就自然发生了。
审美客体同样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山水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天然存在的。
客体的审美价值不能离开主体和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存在。
所谓“自然的人化”,就是指通过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使原来与人为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终于变成了人化的自然。
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
正因如此,我们在欣赏审美客体的色彩、形状、比例时,不光是在欣赏美的事物的这些感性形式,而且也在欣赏凝聚在审美客体中的人的智慧、才能和自由创造,也就是在欣赏审美客体中的人的本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