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A . 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B . 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C . 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D . 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2. (2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A . 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B . 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 .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 . 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 (2分)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A . 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B .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C . 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D . 人为铜钱,游遍世间4. (2分) (2019高一上·湘赣粤期中) 终唐之世,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科逐步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通过科举取士,经过吏部考试任官,再历经在州、县任职的锻炼考验,具备决断军国大事的才能和智慧,方可为相。
这表明唐朝丞相选拔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 才学与实践经验并重B . 通过科考是必经途径C . 重用文官而忽视武举D . 把实际政绩放在首位5. (2分) (2017高三上·中山月考)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 .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 .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D .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6. (2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末) 明太祖时,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清雍正帝更是强调“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A . 闭关锁国政策B . 商品专卖制度C . 重农抑商政策D . 土地兼并政策7. (2分)西周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被称为“齐祖”,这一称谓与下面哪一政治制度有关A . 察举制B . 科举制C . 三省六部制D . 分封制8. (2分) (2018高一下·马山期中) 近代中国某学校“由洋文而及中学共须八年,馆中学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内蒙古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内蒙古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辛亥革命是由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发起的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国时期D、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但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世界现代史之父”?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拿破仑3、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的作者是李白C. 《史记》只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 《史记》的体例是史论结合4、题干: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B.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C.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 《资治通鉴》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5、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军政大权B、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推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直接对中央负责D、实行连坐法,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以下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A、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B、实行九品中正制C、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D、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7、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自行车8、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 赫罗多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塞涅卡1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司马迁B. 希罗多德C.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D. 埃德温·A·阿伯特13、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期?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土地改革完成B.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 “三大改造”完成D. “一五”计划完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3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届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质量普查调研考试历史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帝王的称号,有所谓德号及地号,德号以其所做的事业为根据,地号则以其所居之地为根据。
据此下列属于地号的称呼是A.有巢氏B.燧人氏C.神农氏D.陶唐氏2.东周时代,儒、墨以鲁国为中心;道家起源于南方原不发达的楚、陈、宋;阴阳家在北方偏于保守齐国发展;法家主要源于三晋;周、卫处于交通要道,商业兴盛,产生了专作政治交易的纵横家。
由此可见A.社会动荡限定了思想的传播范围B.诸子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国家实力C.各学派分布体现出地域上的特点D.经济差异必然导致思想上的纷争3.西汉时期,汉高祖向“贤士大夫”发出招贤令,武帝则把“举贤良”作为一项政治制度确立下来。
察举制下,官员的选拔依据诏令所规定的门类,由中央或地方高级官吏负责调查和引荐。
这表明汉代察举制A.属于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B.把品行作为选官的唯一标准C.有效保障了吏治清明高效D.打破了世家垄断入仕的局面4.我国北方一直含有畜牧业的成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成分较前代不断增加,这一变化是北方农业的一次重大经济结构调整。
这一调整A.根源于气候条件的变化B.导致少数民族不断南下C.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成果D.是统治政策推动的产物5.唐前期构建起中书决策、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三省制运作方式。
玄宗以后,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实际上就是宰相府,三省与之分别存在。
国家行政大事都由中书门下决策,尚书省各级官员只是具体执行。
这表明当时A.权力制衡机制受到挑战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C.中央行政效率日趋低下D.相权遭到了严重的削弱6.宋代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亲呢粗野的调笑、开怀尽兴的消受,使人们实现了往日难以实现的自我表现。
内蒙古高三文综历史“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文综历史“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20高三上·衡水模拟) 春秋时期,居于中原之地的鲁、卫、宋、郑、陈、蔡、曹、许等国多数都变成了二等、三等的小国,晋、楚、齐、秦等边地之国却成为当时的大国。
其原因在于这些边地之国()A . 多竞争磨砺且易于拓展疆域B . 不断汲取中原地区的文明C . 善于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D . 重视改革且实现了封建化2. (2分)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
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A . 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B . 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 .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D . 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3. (2分) (2017高三上·郑州月考)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内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状况及其变化。
据此对以下两幅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 . 两幅图体现的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B . “丝绸之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C . 世界殖民和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发展D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易4.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清朝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 重视保密性B . 掌握决策权C . 成员素质低D . 事务较清闲5. (2分) (2020高二下·鸡西期末)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呼和浩特市校际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呼和浩特市校际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两种两人均认为A.政体亟须调整B.西方技艺为末C.纲常政教为本D.不能仅学技术2.19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
到90年代,“华商附股”累计总数已达4000万两以上,约占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
“华商附股”的大量出现A.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的引进C.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3.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4.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在《宋史》中大量出现了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
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B.法家思想C.佛家思想D.理学思想5.“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 (共16题;共47分)1. (3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
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
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A . 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接受B .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 . 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D . 《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2. (3分)(2020·郑州模拟) 《后汉书·顺帝纪》记载的一道诏书中说:“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
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
”这反映了当时()A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 . 皇帝勤政重视吏治C . 天人观念影响政治D . 九品中正制的混乱3. (3分) (2017高三上·鄂尔多斯月考)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A . 北方地区封建经济开始盛极而衰B . 南方广大地区逐渐得到开发C . 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向平衡D . 农耕经济重心已经最终实现南移4. (3分)(2016·徐州模拟) 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
这说明当时()A .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B .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 .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D .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5. (3分) (2019高二下·祁县期中)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哈姆雷特》和《红楼梦》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 . 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 . 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C . 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D . 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6. (3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古代中国曾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6高三上·河南期中)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 . 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 .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 .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 . 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2. (2分)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样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A . 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B . 注重道德,维护天理C . 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D . 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3. (2分)梁武帝时期建立国学五馆,国学馆学生通过“明经”考试择优入仕。
不久根据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确立的“举明经”逐渐取代了“举孝康”。
材料表明该时期()A . 开创了考试选拔官员的新方式B . 士族特权受到一定限制C . 儒家受到佛道思想的巨大冲击D . 汉代的察举制得以恢复4. (2分) (2019高一上·海口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A . 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 . 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 . 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5. (2分) (2019高三上·南昌月考) 说到人生追求与感慨,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A . 楚辞、汉赋、唐诗、元曲B . 宋词、唐诗、楚辞、元曲C . 元曲、楚辞、唐诗、宋词D . 唐诗、宋词、楚辞、汉赋6. (2分)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9高二下·江门月考) 三门峡虢国贵族墓是西周晚期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的大型墓葬群,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2万多件珍贵文物,下列有可能出土于虢国贵族墓的文物有:()①一套青铜编钟②一件精美的青瓷梅瓶③一把玉柄铁剑④一套铁质农具A . ①B . ①③C . ①②③D . ①③④2. (2分)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 . 法家学说B . 道家学说C . 儒家学说D . 墨家学说3. (2分) (2017高三上·阳高月考)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A . 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B . 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C . 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D . 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4. (2分)史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鼓之也。
”创造这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是()A . 战国的李冰B . 战国的郑国C . 东汉的杜诗D . 元代的王祯5. (2分)(2019·平乐模拟)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
历史学家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变成铜金属。
对于这个现象,如何理解较为恰当()A . 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B . 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C . 当时发生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的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D . “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它物,如同现代人不可能将纸钞变成纸浆,是历史学家误信史料6. (2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月考) 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上·钦州开学考)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A . 实行察举制B . 实行内外朝制度C . 分封同姓王D . 推行刺史制度2. (2分)学者俞荣根指出:“中国古代形成了复杂的礼法法律规范体系,包括由朝廷编纂、颁布的礼典体系,由朝廷编纂、颁布的成文律典为主干的律令体系和以礼义为宗旨、以礼俗为基础的乡规民约、家法族规等民间习惯法体系。
”据此分析中国古代法律$来&源:()A . 实质是以法治国,尚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B . 公法民法并重,成文法和非成文法共生共荣C . 以礼入法,礼法相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规D . 对个人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给予应有的规定3. (2分)(2017·贵阳模拟)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珍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 .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 .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 .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 .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4. (2分)史学界说:“汉承秦制”,但汉代有所变化。
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 . 中央机构B . 地方制度C . 皇帝权力D . 监察制度5. (2分) (2017高一上·江海月考)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A . 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 . 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 .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 . 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6. (2分) (2017高三上·林芝月考)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 . 丞相B . 御史大夫C . 太尉D . 九卿7. (2分) (2017高三上·城中月考)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
内蒙古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共48题;共48分)1. (1分)(2019·湖北模拟) 《晋书》“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材料意在强调()A .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B . 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C .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D . 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2. (1分) (2020高二下·都昌期中)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八个。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独操一郡的军事与民政;郡守下的属官有尉和监,尉负责一个郡的军事和治安,监负责一个郡的吏治与监察。
此时的郡守()A . 掌握地方政治军事实权B . 拥有较大的独立性C . 需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D . 可以传位给其子孙3. (1分)(2020·滨海模拟) 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
据此可知()A . 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B . 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C . 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D . 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4. (1分)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其原因不包括A . 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王朝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B .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安危C .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D . 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 (1分) (2017高三上·鄂尔多斯月考)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A . 北方地区封建经济开始盛极而衰B . 南方广大地区逐渐得到开发C . 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向平衡D . 农耕经济重心已经最终实现南移6. (1分) (2017高三上·莆田月考) 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
内蒙古北师大鄂尔多斯附属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4.《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西塞罗
3. 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 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 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考点:文史常识·新史观·全球史观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人口已达5000万一6000万,明末崇祯三年达1. 9亿。农业得到很快发展,红薯、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已由国外传到国内。城市快速发展,南京人口已达一百万以上,中国远详船舶吨位达到18000吨,占世界总量的18%。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休就是中国。
C.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A
【解析】
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三司总理财政,三司由度支、盐铁、户部构成,三司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材料中只涉及到三司职责,并非反映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该项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由材料中“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三司使并非宰相,故B项错误。宋初,设立中书门下最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故A正确。材料中设三司总理财政的主要目的并非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是为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皇权,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 (共16题;共47分)1. (3分) (2020高二上·静宁月考)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
被今人称作是展现儒法之争的著作《盐铁论》认为:文学与贤良代表儒家,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
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中用“法家”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
据此可推知,法家()A . 与儒家对立而失势B . 思想内容较庞杂C . 因提倡法治而闻名D . 在先秦并未出现2. (3分)(2019·甘肃模拟) 法国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张骞上表指出了西域和位于阿姆河南北地区的居民对中国的丝绸的强烈兴趣,正是这种原因才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
”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获得的情报()A . 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B . 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区域C . 推动了汉朝开拓西部疆土D . 促进了汉朝丝织业发展3. (3分) (2019高二下·广东期中) 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 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 . 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 . 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 . 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4. (3分) (2019高三下·阳高月考)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段话:“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而又有一二天才出于其间,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A .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 . 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 .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 .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5. (3分) (2019高三上·重庆期末) 清代中叶的小说拥有众多读者,“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时人认为小说是“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以入情啼笑,接引顽痴。
”由此表明()A . 程朱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B . 士大夫价值取向发生转变C . 小说成为社会教化的途径D . 通俗化的作品更受到欢迎6. (3分)“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该机构设置表明()A . 君主专制制度确立B . 中央集权加强C . 中央机构的完善D .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7. (3分) (2019高一下·上饶月考) 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中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一二里地。
正如清朝乐钧《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所言:“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
”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A . 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B . 官府的大力支持C . 三角贸易的形成D . 一口通商、垄断贸易8. (3分)(2017·丰台模拟) 1903﹣1906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重订铁路简明章程》《商人通例》《破产律》等规章制度。
下列对上述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 . 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B . 力图规范工商业行为C . 缓解了社会主要矛盾D . 有助于经济的近代化9. (3分) (2019高二上·广安月考) 有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
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
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 对东西方文化全盘否定或肯定C .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 很大程度上仍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10. (3分)(2017·吉林模拟) “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 国民大革命的需要B . 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C . 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 . 筹建新中国的需要11. (2分)(2020·北京模拟) 1955年《人民日报》报道:湖北部分县袜子、肥皂、食盐、热水瓶脱销;有的地区为完成销售任务而限制购买,如买一斤糖搭一瓶白兰地酒,买一斤肉搭半斤干鱼;部分民众见商品供需紧张,干脆一次性买足了七年的火柴、两年的盐。
出现这些现象的背景是()A .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B . 西方经济封锁造成物资紧缺C . 计划经济形成过程存在矛盾D . 国营经济尚未掌握经济命脉12. (3分) (2019高一上·抚松月考) 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道:“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
……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 小国寡民B . 轮番而治C . 人民民主D . 各邦长期独立自治13. (3分)“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A .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B . 1688年的“光荣革命”C .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D .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4. (3分) (2020高三上·尚义期中) 1875年,国民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主要是()A .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B . 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C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 . 君主制已经不适合法国的国情15. (3分) (2020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
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 .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 . 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 . 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16. (3分) (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没有美国的援助,德国的复兴是不可能的。
”正是出于这种感激之情,联邦德国印发了这张《自由之路》海报。
画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卡车,前方路障已经打开,前进的道路通畅无阻,表示在美国的帮助下西德经济已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这张海报反映了()A . “北约”组织的建立B . “欧共体”的成立C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 . 德国实现了统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 (共6题;共76分)17. (14.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从材料看,司南最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18. (14分) (2020高三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9. (12分) (2019高三上·杭州期中)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港的问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重庆国民政府新任駐英大使顾维钓,就曾奉蒋介石命向英国政府说明香港是中国政府渴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
抗战末期,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中国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开罗会议后,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关于将日本从中国掠去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一规定的同时,也殷切期待着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
……重庆国民政府虽然出于稳定自身统治目的,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但为取得英关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不愿在香港问题上与英美闹翻,最终不得不属从美国压力,对英国受协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摘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材料二: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而把这个问题留到几十年后解决?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集中カ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
……1978年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
……这个时候的回际形势,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和,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国际环境的改善为中国实现统一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同时,随着1997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漸近届满,香港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点。
——摘自《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材料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題。
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保持香港繁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进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