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 “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 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 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改建而 成。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 (今为一排花墙)。
盛康,别号待云庵主,此处是盛氏家庵,是 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故名待云庵。 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 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杨一村讲, 1953 年整修 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 面半段,当时缺乏有关资料,疑为伫云。后经园 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应作贮,孟郊诗“开亭拟 贮云,凿石先得泉”。今已根据史料,恢复原名。
留园占地三十余亩,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 之一。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 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 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 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 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 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 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 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 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建筑为小屋一间, 因三面置有空窗,亦 可称亭。因此地在石 林小院内,有如洞天 福地中的一块碧玉, 故名。刘氏时此建筑 就有,盛氏时称“洞 天一碧”,解放后曾 称“石林小屋”,今 已恢复原名。
宋朱熹《游百丈山 记》“前揖庐山,一峰 独秀”。此建筑西有一 湖石名“独秀峰”,轩 前庭院称“石林小院”, 庭院内有晚翠、迎晖、 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 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 轩。 建筑为硬山造,外 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 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 沿用此今。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 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 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 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 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 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 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 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 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闻木樨香轩为中部最高处,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 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 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轩前有联: “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冠云峰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耆硕之 馆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 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了 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 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因 石巅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 云”,另一说认为冠云之名出自郦道元 《水经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 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此地原 有名石瑞云峰(原物于清乾隆四十四年 春被移入苏州织造署西花园,今苏州市 第十中学内),也有说法认为园主以冠 云表达超过原石之意。
留园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 个景区领略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 参天,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 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 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 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 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 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 观景建筑。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 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 馆等。 北部具竹篱小屋,并有新辟盆景园,颇具乡村田园 风情;
方干诗:“前 山含远翠,罗 列在窗中。” 诗与景符,借 以为名。其下 即自在处,刘 氏时曾名“空 翠”,后改名 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 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 面都置有明瓦 和合窗,二层, 单檐歇山造。
《诗经》:“吉 甫作颂,穆如清风。” 又宋苏东坡《赤壁赋》 中“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 水榭向西敞开, 平临近水,环境舒适, 借以为名。建筑为水 轩形式,单檐歇山造。 刘氏时称垂杨池馆, 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 馆,昔署匾曰“清风 起兮池馆凉”。
《尔雅》:“山 渎无所通者曰溪,又 注川曰溪。”曲溪, 亦即曲水,此处为借 用。 建筑临水,二层, 单檐歇山造,楼只有 前半爿,下为过道, 狭长,进深仅 三米 左 右,南北长十余米。 其下刘氏曾名“攸宁 堂”,楼名曲溪,曲 溪之名沿用至今。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 由于梁柱及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此处 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 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 名“五峰仙馆”。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 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 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 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 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 廊。盛氏时即有。
《世说》:“晋简文 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 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濠,即濠上,濮,水名, 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 为名。 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 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 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 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 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 盛氏时名“濠濮想亭”。 今易名濠濮亭。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 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仙苑停云”。 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 架屋,歇山造,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冠云亭 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实质系亭, 为观峰而设,建筑呈正方形, 单檐歇山造。
冠云,峰名,为观 峰而设。亭为六角 攒尖,顶部饰有如 意桔子。

留园平面图
天井 → 曲廊→古木交柯→绿荫小轩
→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
→远翠阁→清风池馆→可亭→西楼
→曲溪楼→五峰仙馆→洞天一碧→揖峰轩
→还我读书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四景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待云庵→活泼泼地 →濠濮亭
单面空廊
复廊
双面空廊
古木交柯”为留园十八景 之一。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 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嵌有 “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 内植有柏树、云南山茶各一, 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 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 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 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 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 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处从前 是书斋,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 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 “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 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 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 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 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 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 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 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 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 “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 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明高启葵花诗:“艳发 朱光里,丛依绿荫边。” 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 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 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 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 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 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 筑”。 进入“绿荫”,朝北整 面无墙,完全敞向山池, 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是 掩映――透漏――敞开。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 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 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 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 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 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 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 楼梯面东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 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有。
嘉 树 荣 而 佳 卉 茁 ,奇 石 显 而 清 流 通 ,凉 台 燠 馆 ,风 亭 月 榭 ,高 高 下 下 ,迤 逦 相 属。 —《留园记》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 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泰时去世后,“东园” 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 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 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 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 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 1876年)完工,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 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 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 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30年代以 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 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 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 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 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为 1953 年整修时应急 之作)。刘氏时称“个中亭”,盛氏时称“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顶 比昔时略尖一些。
wk.baidu.com
位置在五峰 仙馆之西,刘氏 时曾名西爽,今 俗称西楼。建筑 为单檐歇山造, 和曲溪楼相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